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rdQ量表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志 张成 +4 位作者 王俭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李慧玲 尹兴瑞 苏福增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应用于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收住并存在反流相关症状的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的10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烧心、反流、上腹...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应用于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收住并存在反流相关症状的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的10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烧心、反流、上腹痛、恶心、睡眠障碍、是否服用 OTC 药物等6项症状的发作频率进行评分。采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食管24 h pH 监测作为GERD 诊断的标准,并与 GerdQ 分值进行比较,最后计算出诊断 GERD 的临界值,进而分析 GerdQ 量表在 GERD 中的诊断价值。结果GERD 组的 GerdQ 积分主要集中于7-12分,非 GERD 组主要集中于6分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 GerdQ 分值8为临界值,Youden 指数最大(0.51), ROC 曲线下的面积0.765,其敏感度为81.32%,特异性为70.21%,阳性预测值83.24%,阴性预测值61.53%。结论GerdQ 量表简单、易行,可作为临床上筛查诊断 GERD 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 诊断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脾胃虚弱评分与GerdQ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菊 苗嘉萌 +2 位作者 李姿 戚经天 袁红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脾胃虚弱与GerdQ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量表形式获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Q评分及脾胃虚弱评分,分析GerdQ评分与GERD疾病分型、中医证型及脾胃虚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erdQ评分与胃镜下食管黏膜损伤的程...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脾胃虚弱与GerdQ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量表形式获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Q评分及脾胃虚弱评分,分析GerdQ评分与GERD疾病分型、中医证型及脾胃虚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erdQ评分与胃镜下食管黏膜损伤的程度相反,GerdQ评分最高的为NERD,其次为RE,最后为BE。各中医证型间GerdQ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脾胃虚弱评分与GerdQ评分呈正相关,且为显著性相关。[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Q评分与脾胃虚弱评分明显相关,且脾胃虚弱程度越高,GerdQ评分越高,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脾胃虚弱 gerdq
原文传递
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50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昱倩 刘万里 李学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664-2667,共4页
目的:观察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将150例RE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1组给予降逆汤治疗;实验2组为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8wk,治疗后及停药半年后计算症状积分... 目的:观察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将150例RE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1组给予降逆汤治疗;实验2组为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8wk,治疗后及停药半年后计算症状积分(GERDQ)及胃镜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wk治疗后各组均明显好转,但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其GERDQ评分及内镜分级均无明显差异(P>0.01).半年后复发率: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GERDQ评分及内镜分级均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1组与实验2组之间的GERDQ评分及内镜分级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单纯服用中药降逆汤治疗RE与奥美拉唑治疗以及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具有相似的好转率,而单纯服用中药降逆汤以及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有更低的半年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逆汤 中医药 反流性食管炎 gerdq 量表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瑛 陈张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调查,按照是否合并GERD为GERD组(57例,GerdQ评分≥8分)...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调查,按照是否合并GERD为GERD组(57例,GerdQ评分≥8分)和非GERD组(63例,GerdQ评分<8分)。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待患者进入稳定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调查和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检测。比较两组患者SGRQ问卷中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及总评分。比较两组患者FEV_(1)、FEV_(1)/FVC、FEV_(1)%pred以及AECOPD发作次数。结果:GERD组SGRQ问卷中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单项评分及总评分高于非GERD组(均P<0.05)。GERD组FEV_(1)、FEV_(1)/FVC及FEV_(1)%pred低于非GERD组(均P<0.05)。GERD组AECOPD发作次数多于非GERD组(P<0.05)。结论:与不合并GERD的COPD患者相比,合并GERD的COPD患者生活质量更低,肺功能更差,急性发作次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问卷 圣乔治呼吸问卷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及护理
5
作者 徐黎 《中外妇儿健康》 2011年第8X期403-404,共2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烧心、泛酸、胸痛等症状和(或)伴有并发症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较为多见,病程较长,易反复,只要及时治疗,正规治疗,疗程足够,可以缓解症状和治愈,但必须注意饮食的调摄,纠...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烧心、泛酸、胸痛等症状和(或)伴有并发症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较为多见,病程较长,易反复,只要及时治疗,正规治疗,疗程足够,可以缓解症状和治愈,但必须注意饮食的调摄,纠正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避免疾病的复发。1 GERD的病因病因有食管裂孔疝、肥胖、饮酒、吸烟、幽门螺杆菌、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钙通道阻断药),其它包括妊娠、进行性全身硬皮病等等。2临床表现①烧心:烧心是GERD的最常见症状,典型情况下,烧心发生于饭后1~2小时,所进食物的成分对症状的产生有很大影响。②反胃(反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gerdq 食管裂孔疝 钙通道阻断药 消化系统疾病 胃内容物反流 抗胆碱能药物 生活习惯
下载PDF
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和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关系研究
6
作者 谢宏民 杨新魁 刘水清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期92-93,96,共3页
目的评估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FLD)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1 000例患者,依据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 Q)作为初筛GERD的诊断标准,对参与者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分析FLD与GERD关系,将... 目的评估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FLD)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1 000例患者,依据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 Q)作为初筛GERD的诊断标准,对参与者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分析FLD与GERD关系,将参与者分为脂肪肝组与对照组,观察脂肪肝人群发生GERD的患病率。结果 1 000例患者利用Gerd Q评估GERD诊断情况,有104例(10.4%)诊断为GERD,女42人(40.3%),男62人(59.6%);脂肪肝患者380例,患病率38.0%,在脂肪肝组中,男女性GERD症状的Gend Q阳性率分別为20.7%和17.3%,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人群发生GERD症状的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与GERD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下载PDF
GerdQ量表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黎丽群 谢胜 +2 位作者 陈明冰 李建锋 谭金晶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5-923,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GerdQ量表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 Science、EBMR、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GerdQ量表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1月1日。由2位研... 目的系统评价GerdQ量表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 Science、EBMR、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GerdQ量表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1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绘制漏斗图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0个研究,包含7 978例患者,确诊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共4 8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GerdQ量表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合并Sen、Spe、+LR、-LR、DOR分别为:0.79[95%CI(0.78,0.81)]、0.66[95%CI(0.65,0.68)]、2.28[95%CI(1.77,2.94)]、0.37[95%CI(0.27,0.52)]、6.34[95%CI(3.59,11.19)];SROC(AUC)为0.789 3,Q*指数为0.726 6。②当临界值为7分时,GerdQ诊断GERD的准确性最高,9分次之。③中国人群使用GerdQ量表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准确性更高。结论GerdQ量表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辅助工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dq量表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META分析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枳术宽中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树本 王克儒 翁国武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 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清晨空腹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枳术宽中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症状积分和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 Q)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3%、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Gerd Q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Gerd Q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宽中胶囊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积分 GERD Q评分
原文传递
以症状为基础不同诊断量表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沈皓 康杰 +3 位作者 呼圣娟 董志敏 马彬 杨晓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以反流症状为主的两种问卷调查,RDQ和Gerdq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对门诊140例具有典型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患者进行RDQ和量表(Gerdq)两种问卷调查和内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标准为内镜证实反流性... 目的探讨以反流症状为主的两种问卷调查,RDQ和Gerdq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对门诊140例具有典型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患者进行RDQ和量表(Gerdq)两种问卷调查和内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标准为内镜证实反流性食管炎(RE)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阳性,将无反流症状的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各组Gerdq和RDQ积分情况,并比较两种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GERD组、RE组和NERD组的Gerdq积分和RDQ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erdq积分诊断GER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RDQ。结论 Gerdq问卷较RDQ问卷在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dq量表 RDQ量表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亚其 袁媛 +3 位作者 李晓芳 张炳勇 李修岭 周炳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0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8例RGERD患者均行ESD,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行24 h食管pH值监测...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8例RGERD患者均行ESD,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行24 h食管pH值监测,观察pH值<4的反流次数、pH值<4的时间百分比、pH值<4长于5 min的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并进行比较;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GerdQ量表评分、食管外症状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随访6~3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质子泵抑制剂停用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成功行ESD,术后6个月患者GerdQ量表评分[(6.60±2.48)分]、食管外症状量表评分[(2.26±0.79)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5.97±3.4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60±3.87)分]均低于术前[(13.37±2.78)、(6.95±1.16)、(13.61±5.26)、(14.10±6.47)分](P<0.05)。术后6个月患者pH值<4的反流次数[(46.59±14.44)次]、pH值<4的时间百分比[(2.74±0.74)%]、pH值<4长于5 min的反流次数[(3.68±0.92)次]、DeMeester评分[(28.78±8.70)分]均低于术前[(149.50±20.21)次、(7.12±1.05)%、(9.12±1.80)次、(71.08±12.43)分](P<0.05)。术中发生黏膜下小动脉出血1例,后止血成功;术中、术后无穿孔发生;术后发热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2例,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随访6~31个月,患者食管、食管外症状及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较术前改善;内镜下复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较术前改善,贲门口无明显松弛;质子泵抑制剂停用35例。结论 ESD可改善RGERD患者食管、食管外症状及食管黏膜糜烂情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RGER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gerdq量表评分 食管外症状量表评分 质子泵抑制剂
原文传递
西安地区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8
11
作者 牛春燕 闫蓉 +3 位作者 吴方雄 周永莉 单婕 罗金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116-1118,1121,共4页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情况,同时评价GerdQ量表对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消化内科门诊老年患者894例,非老年患者1 010例,应用标准方法诊断GERD,比较老年与非老年GERD的症状、发生率及食管酸暴程度;所有G...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情况,同时评价GerdQ量表对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消化内科门诊老年患者894例,非老年患者1 010例,应用标准方法诊断GERD,比较老年与非老年GERD的症状、发生率及食管酸暴程度;所有GERD患者均进行GerdQ评分。结果 (1)老年患者GERD检出率高于非老年患者(P<0.025);(2)老年糜烂性食管炎(EE)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及非老年男性(P<0.05),老年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中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及非老年女性(P<0.025);老年患者DeMeester评分高于非老年患者(P<0.001);(3)应用GerdQ量表与标准方法比较,GERD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老年GERD患者的GerdQ评分低于非老年患者(P<0.001)。结论 GERD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老年GERD患者的非典型症状及食管外症状较突出、食管黏膜损害较非老年患者加重;GerdQ量表对GERD的初步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食管反流病(GERD) gerdq量表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梦华 孙淑珍 +1 位作者 王红建 李冰清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轻、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4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行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依据洛杉矶分级标准,其中A~B级患者29例为轻度组,C~D级患者17例为重度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1年Gerd...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轻、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4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行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依据洛杉矶分级标准,其中A~B级患者29例为轻度组,C~D级患者17例为重度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1年GerdQ评分及术后2个月、术后1年疗效满意率;术前、术后1年行24 h食管pH监测,记录DeMee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cid exposure time,AET),术后1年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黏膜改善情况,计算食管黏膜改善率。结果术前轻度组GerdQ评分[(11.10±1.82)分]、DeMeester评分[33.5(21.5,62.4)分]、AET[9.6(5.3,19.8)%]与重度组[(11.12±1.22)分、37.5(23.9,67.7)分、10.6(7.1,2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轻度组、重度组GerdQ评分[(5.21±1.90)、(6.29±2.29)分]均低于术前(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轻度组GerdQ评分[(5.97±2.11)分]、DeMeester评分[16.7(12.4,36.3)分]、AET[5.3(3.4,8.9)%]均低于术前(P<0.05),重度组GerdQ评分[(9.76±3.17)分]、DeMeester评分[28.3(17.1,73.2)分]、AET[7.3(5.2,24.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术后1年疗效满意率(89.7%)及食管黏膜改善率(93.1%)均高于重度组(47.1%、64.7%)(P<0.05),术后2个月疗效满意率(93.1%)与重度组(7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轻度反流性食管炎酸反流程度减轻,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 gerdq评分 DeMeester评分 酸暴露时间百分比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对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锋 彭如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8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即GerdQ量表在诊断对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存在反流相关症状的老年患者60例,以GerdQ量表问卷调查对所有病例患者进行评... 目的探讨分析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即GerdQ量表在诊断对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存在反流相关症状的老年患者60例,以GerdQ量表问卷调查对所有病例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GerdQ积分以8分为判断标准,高于8分者40例为GERD组,低于8分者20例为非GERD组,并采用胃内窥镜和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等检查作为诊断标准,与GerdQ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GerdQ量表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60例患者中有24例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RE),占比40.00%,另36例患者为非糜烂性者(NERD),占比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ERD组的GerdQ评分结果显示有35.00%的患者评分在13~18分,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非GERD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erdQ与内镜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8.94%、51.43%,特异度分别为59.09%、88.00%。两者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GerdQ量表对GERD患者进行诊断,具有便捷、快速和无创伤等诊断优势,因此对于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而言,该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返流 gerdq量表 问卷调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GerdQ量表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平湖 叶伟智 陈娇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0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GerdQ量表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94例疑似GERD患者行内镜、PPI试验等诊断,同时进行GerdQ量表问卷调查,GerdQ积分达8分者判定为患上胃食管反流病(GER... 目的:探讨GerdQ量表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94例疑似GERD患者行内镜、PPI试验等诊断,同时进行GerdQ量表问卷调查,GerdQ积分达8分者判定为患上胃食管反流病(GERD),进而分析GerdQ量表诊断GERD的价值。结果:GERD组(RE+NERD)中,GerdQ积分主要分布在7~12分的分数段中,非GERD组的积分则主要分布在〈6分的分数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RD组、RE组分别与非GER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erdQ量表对GERD进行诊断,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1%、69.4%,使用内镜检查对GERD进行诊断,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6.7%、94.1%。两者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Q量表是临床上诊断GERD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gerdq量表 内镜
下载PDF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中完整保留胃窦部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晓晨 闫文貌 白日星 《腹部外科》 2022年第3期174-179,共6页
目的 探讨完整保留胃窦对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LSG)病人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接受LSG病人130例,术中均完整保留胃窦... 目的 探讨完整保留胃窦对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LSG)病人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接受LSG病人130例,术中均完整保留胃窦部(距幽门6 cm作为胃大弯侧切割起点)。分析术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percent excess weight loss,%EWL)、血脂四项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通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估胃食管反流,评分大于8分定为胃食管反流。结果 130例病人术后BMI、%EWL、脂代谢及糖代谢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3、12、24、36、48个月时GerdQ评分大于8分病人比例分别为30.77%(40/130)、6.98%(6/86)、10.00%(4/40)、4.35%(1/23)、9.09%(1/11)。术前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得到改善。术前无GERD的病人术后GERD发生率明显低于多数文献报道。结论 保留胃窦部的LSG减重效果确切,对血糖、血脂有确切的疗效,减少了术后GER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 胃窦部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福斌 顾月星 +3 位作者 黄河 张阳 徐兆山 仇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观察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及其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对照组各50例,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研究观察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及其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对照组各50例,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胃镜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6个月复发率的比较,治疗组21.7%,对照组55.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 临床研究 gerdq积分
下载PDF
食管微小病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意义及其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丽媛 吕宾 +1 位作者 范一宏 张璐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目的 评估食管微小病变对于GERD的诊断意义,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在2013年5月至9月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纳入食管黏膜改变符合微小病变(食管黏膜粗糙或有白色分泌物附着、红斑、水肿、脆性增加,齿状线模糊或呈锯齿状、栅栏状血管模糊... 目的 评估食管微小病变对于GERD的诊断意义,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在2013年5月至9月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纳入食管黏膜改变符合微小病变(食管黏膜粗糙或有白色分泌物附着、红斑、水肿、脆性增加,齿状线模糊或呈锯齿状、栅栏状血管模糊)或洛杉矶分级(LA)者.对受试者采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进行调查及采集相关病史,以GerdQ总评分≥8分为诊断GERD的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行×列卡方检验.结果 共完成有效问卷41 7份,其中微小病变组202例,LA-A级组176例,LA-B级组36例.微小病变组的GERD诊断率为20.3%(41/202),低于LA-A组的74.4%(131/176)和LA-B组的8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144,P<0.01).微小病变组、LA-A组和LA-B组的胃灼热发生率分别为25.7%(52/202)、62.5%(110/176)和86.1%(31/36),反流发生率分别为29.7%(60/202)、67.6%(119/176)和75.0%(27/36),非心源性胸痛发生率分别为5.4%(11/202)、22.2% (39/176)和22.2%(8/36).微小病变组的胃灼热、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发生率均低于LA A级组和LA-B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5.775,64.120,24.016;P均<0.01).微小病变组行胃镜检查的首要原因是腹部症状,占49.0%(99/202);LA-A级和LA-B级组行胃镜检查的首要原因是食管症状,分别占52.8%(93/176)和61.1%(22/36).结论 食管微小病变患者的GERD诊断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不足以将其作为GERD的诊断依据,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微小病变食管炎 gerdq问卷
原文传递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莹莹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8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曲...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咳嗽症状评分和Gerd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可降低咳嗽症状评分和GerdQ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雷贝拉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 马来酸曲美布汀 咳嗽症状评分 gerdq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海张江社区中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波 胡晔东 +1 位作者 刘菲 陈永群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6-38,41,共4页
目的:调查上海浦东张江社区中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张江镇10个社区共2 007名中老年人,用RDQ和GERDQ量表调查中老年人中GERD的患病率,分析与食管外表现的关系。结果:RDQ量表筛选的GER... 目的:调查上海浦东张江社区中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张江镇10个社区共2 007名中老年人,用RDQ和GERDQ量表调查中老年人中GERD的患病率,分析与食管外表现的关系。结果:RDQ量表筛选的GERD患病率为4.9%,GERDQ量表筛选的GERD患病率为7.8%。食管外表现中慢性咳嗽、复发性中耳炎、咽炎/咽喉部异物感、喉炎与GERD密切相关。结论:GERD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且与食管外表现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老年人 RDQ量表 gerdq量表
下载PDF
甘海胃康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敏 王秀敏 +1 位作者 黄宏春 蒋珊珊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3031-3035,共5页
目的探讨甘海胃康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 目的探讨甘海胃康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每次将40 mg溶于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20~30 min/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甘海胃康胶囊,6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典型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内镜积分、食管24 h pH-阻抗监测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9%(P<0.05)。治疗后,两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典型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17、GerdQ评分和内镜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HAMD-17、GerdQ评分和内镜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反流总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及立位酸反流、液体反流和混合反流的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甘海胃康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与食管黏膜状态,同时可大幅提升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海胃康胶囊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 反流性食管炎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 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 内镜积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