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E平台的1990年以来北京市土地变化格局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胡云锋 商令杰 +1 位作者 张千力 王召海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3-583,共11页
针对传统的遥感影像解译速度缓慢、效率较低、人力物力需求量大等问题,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方法,对1990~2016年北京... 针对传统的遥感影像解译速度缓慢、效率较低、人力物力需求量大等问题,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方法,对1990~2016年北京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LUCC,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开展了遥感解译研究,分析了北京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耕地、人造地表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GEE在区域尺度遥感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2)CART方法进行遥感分类精度较高,研究所得的6期土地覆被/利用数据产品与训练样本交叉验证的学习精度均在93%以上,方法可靠有效。2010年的分类产品与测试样本混淆矩阵的验证精度为88.67%,Kappa系数为0.86。2010年的分类产品与GlobeLand30-2010数据的空间一致性为74.0%,其中林地一致性高达84.28%;两套产品中,人造地表、草地和水体面积比重相差不足1%,各地类面积构成一致性较高。(3)北京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林地和人造地表,面积比重为90%左右;1990~2016年期间人造地表和林地面积呈增加态势,耕地和水体呈萎缩态势,其中,人造地表面积增加1 371km2,增幅高达87%以上,耕地萎缩幅度近40%;1990~2016年北京市平原地区人造地表由圈层状的"摊大饼"扩张态势向"遍地开花"扩张态势转变;人造地表的扩张主要通过对耕地的侵占实现。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政策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驱动北京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CART 遥感土地解译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 时空格局 北京
原文传递
中国建设用地的坡谱演化规律与爬坡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亮 党雪薇 +2 位作者 周成虎 王波 魏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47-1762,共16页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变化是国土空间开发与规划研究的基础。以往相关研究更关注建设用地水平空间扩张格局特征与模式,极少关注建设用地三维梯度上的“爬坡”特征规律与影响。因此,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并结合高精度地...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变化是国土空间开发与规划研究的基础。以往相关研究更关注建设用地水平空间扩张格局特征与模式,极少关注建设用地三维梯度上的“爬坡”特征规律与影响。因此,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并结合高精度地形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在建设用地坡谱概念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平均建设用地爬坡指数(ABCI),系统地分析了1990—2018年中国建设用地坡谱在国家、区域、省级和城市4个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与规律并深入剖析建设用地爬坡的空间影响。结果显示:①1990—2018年中国坡度5°以上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43倍,比例由10.25%上升至14.81%。其中2010—2015年是建设用地爬坡发展最迅速与规模最大的时期,且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爬坡最为显著。②依据平均建设用地爬坡指数与上限坡度变化,可将中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高爬坡型、低爬坡型和水平扩展型3类,其中高爬坡型省份占50%以上,水平扩展型省份仅有7个,在空间上呈现“东南—西北”的两极分布特征。③1990—2010年爬坡型城市以山地与丘陵地貌城市为主,2010年后少数民族聚居区及低丘缓坡开发试点城市成为建设用地爬坡的主力。④建设用地爬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建设用地扩张对平原优质耕地与生态用地的胁迫和侵占,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但是无规划约束的开发和房地产驱动的“削山造地”则会导致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风险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坡谱 城市三维 城市扩张 gee 中国
原文传递
2000年来中国生态状况时空变化格局 被引量:27
3
作者 何盈利 尤南山 +3 位作者 崔耀平 肖桐 郝媛媛 董金玮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6-1185,共10页
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和空间管控措施使生态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目前对于全国生态状况宏观格局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计算平台,采用主成分... 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和空间管控措施使生态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目前对于全国生态状况宏观格局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计算平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MODIS数据构建的绿度NDVI、热度LST、湿度WET和干度NDSI四个指标,生成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数据集,完整刻画了中国2000年来生态状况的时空连续变化格局。研究发现:在空间格局上,东南沿海地区生态状况优于西北地区;变化趋势上,全国生态状况除上海、西藏和澳门之外均显著改善,RSEI增长最多的三个省份为山西、陕西和河北。进一步采用遥感云计算定量评价了2000年来生态状况变化的宏观格局,以期为国土空间管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状况 遥感生态指数RSEI 遥感云计算 MODIS gee 时空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GEE的1987—2019年民勤绿洲NDVI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华 安慧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6,共9页
Google Earth Engine(GEE)是目前最先进的地理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平台,使遥感监测地表植被突破了数据获取难、本地存储量大、处理效率低的限制。基于GEE云平台计算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研究了1987—2019年民勤绿洲NDVI的时空变化,并通... Google Earth Engine(GEE)是目前最先进的地理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平台,使遥感监测地表植被突破了数据获取难、本地存储量大、处理效率低的限制。基于GEE云平台计算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研究了1987—2019年民勤绿洲NDVI的时空变化,并通过一元线性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Hurst指数对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1987—2019年民勤绿洲NDVI年均值从0.172上升到0.230,多年平均值为0.244,1989—2007、2010—2016年呈上升趋势,1987—1989、2007—2010、2016—2019年呈下降趋势。年内NDVI-0.017—0.333,高值集中在每年4—10月。空间上来看,绿洲外围NDVI明显增大,绿洲向荒漠扩张。(2)1987—2019年民勤绿洲大部分区域NDVI基本不变,坝区、泉山区绿洲外围、湖区南部和青土湖呈增大趋势,坝区中部民勤县城区、湖区北部绿洲边缘呈减小趋势,基本不变、增大、减小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81.90%、16.25%和1.85%。(3)1987—2019年民勤绿洲NDVI变化稳定性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坝区东南部、泉山区东部、湖区北部荒漠区域;波动性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坝区、泉山区绿洲外围、湖区南部和青土湖。(4)未来民勤绿洲大部分区域NDVI变化趋势保持基本不变,坝区、泉山区绿洲外围、湖区北部和青土湖,NDVI未来有可能增大,坝区中部民勤县城区、湖区北部向荒漠过渡地带,NDVI未来有可能减小,基本不变、未来有可能增大、减小的区域面积分别占71.62%、12.96%、1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NDVI 变异系数 HURST指数 民勤绿洲
原文传递
GEE联合多源数据的西安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丽萍 张静 +3 位作者 贡恩军 刘曼 任杰 王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近十年来,西安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开展西安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对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谷歌云计算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在长时序分析中所具有的运... 近十年来,西安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开展西安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对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谷歌云计算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在长时序分析中所具有的运算处理效率高、多源数据融合便捷、可有效降低云影响等独特优势,联合Landsat TM/OLI光学影像和PALSAR雷达影像,构建基于光谱、地形、纹理和后向散射特征的分类特征集,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实现2010、2015和2019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快速分类,分析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探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0、2015和2019年西安市土地利用RF分类效果良好,精度较高,总体精度分别为92.30%、86.66%和90.78%,对应Kappa系数分别为0.89、0.81和0.88。2)西安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草地和耕地。近十年来,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以主城区外围最为显著;建设用地剧烈扩张,以中北部地区最为典型,大量耕地为建设用地所取代;林草地先减后增,在中南部及东部地区变化明显;水域和未利用地呈现逐年渐减的特征。3)地形、温度和降雨等自然因素是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基本控制因素,工业生产活动对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且解释力不断增大,人口解释力先增后减,地形、人口和经济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土地利用总体格局。基于GEE联合多源遥感数据,采用RF分类和地理探测器分析能够有效反映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可为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时空格局 驱动力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gee 西安市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的1986-2021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安周 田新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4-2133,共10页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对1986—2021年黄土高原的Landsat地表反射率数据进行去云和融合处理,计算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并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对1986—2021年黄土高原的Landsat地表反射率数据进行去云和融合处理,计算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并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FVC),在此基础上,辅以趋势分析、偏相关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段(1986—1999、2000—2021和1986—2021年)黄土高原FVC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6—2021年黄土高原FVC呈显著增加的趋势(Trend=0.0044 a^(−1),P<0.01)。从不同时间段看,2000—2021年FVC的增加趋势(Trend=0.0058 a^(−1),P<0.01)快于1986—1999年(Trend=0.0038 a^(−1),P<0.01)。黄土高原所有植被类型的FVC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其中草地的上升趋势最大(Trend=0.0066 a^(−1),P<0.01)。(2)空间上,黄土高原FVC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1986—2021、1986—1999和2000—2021年FVC呈显著上升的面积分别为53.65%、18.38%和48.12%。(3)地形因子中,高程和坡度对FVC的影响较显著。FVC值随高程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值(0.7790)出现在3000—3500 m。FVC随坡度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最大值(0.7025)出现在25°—45°。中高等级FVC和高等级FVC比例随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15°—25°面积占比最大(73.93%)。(4)1986—2021年黄土高原FVC与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RAD)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39、0.093和−0.006,其中呈显著正相关(P<0.05)的像元占比分别为48.50%、22.51%和5.96%。残差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黄土高原植被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起正向作用的像元比例为7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FVC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时序遥感数据的福州市耕地非农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丁书培 李蒙蒙 +3 位作者 汪小钦 李琳 吴瑞姣 黄姮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0-563,共14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载体,及时准确地获取耕地非农化信息,对于耕地资源管理和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福州市近30 a耕地非农化变化规律,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和随机森林方法,利用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载体,及时准确地获取耕地非农化信息,对于耕地资源管理和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福州市近30 a耕地非农化变化规律,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和随机森林方法,利用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了福州市1989、2000、2010和2019年耕地空间分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转移矩阵、网格单元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福州市耕地非农化的重要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基于GEE平台的随机森林方法可有效提取南方多云多雨地区的耕地信息,土地利用分类总体精度高于90%,Kappa系数大于0.85;(2)福州市耕地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东多西少,耕地面积随时间推移不断减少,耕地非农化呈现“快—慢—平”的特征。耕地非农化主要发生在高程100 m和坡度10°以下区域,耕地非农化类型主要为园林地和建设用地,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为园林地,中东部地区为建设用地;(3)耕地非农化是由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耕地非农化的先决条件,城镇化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率是导致耕地非农化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城镇化增长率和第一产业比重增长率是耕地非农化“快—慢—平”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多时相遥感 随机森林 gee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融合Landsat 8与Sentinel-2数据的红树林物候信息提取与分类 被引量:18
8
作者 薛朝辉 钱思羽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1142,共22页
科学准确地监测红树林是保护海陆过渡性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前提,但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难以进行大规模人工监测。遥感技术能够对红树林进行长时间、大面积监测,但已有研究尚存不足。一方面,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受到天气条件限... 科学准确地监测红树林是保护海陆过渡性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前提,但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难以进行大规模人工监测。遥感技术能够对红树林进行长时间、大面积监测,但已有研究尚存不足。一方面,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受到天气条件限制难以获得长时间覆盖的有效光学遥感数据;另一方面,红树林极易与其他陆生植被混淆,仅利用多波段数据的光谱信息难以精确识别。本文以恒河三角洲孙德尔本斯地区为例,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Google Earth Engine)获取2016年全年的Landsat 8 OLI和Sentinel-2 MSI数据,利用物候信息进行红树林提取研究。首先,基于最小二乘回归构建两个传感器在相同指数之间的关系,重建时间序列数据,之后根据可分性判据选取增强型植被指数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和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SWI(Land Surface Water Index)。其次,对两个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Savitzky-Golay滤波处理,并分别提取生长期始期等13种物候信息。最后,将两个指数的物候信息进行特征级联,采用随机森林RF(Random Forest)方法进行分类,提取研究区红树林范围。实验结果表明:Landsat 8 OLI和Sentinel-2 MSI数据融合可有效提升时间序列质量,与基于单一传感器数据的分类结果相比,总体精度提高1.58%;物候信息可以显著增强红树林与其他植被的可分性,与直接使用时间序列数据的分类结果相比,总体精度提高1.92%;同时考虑EVI和LSWI指数可极大地提升分类效果,与采用单一指数相比,总体精度分别提高14.11%和9.69%。因此,本文通过数据融合、物候信息提取和指数特征级联可以更好地提取红树林,总体精度达到91.02%,Kappa系数为0.892。研究验证了物候信息在红树林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潜力,提出的方法对科学准确地监测全球或区域红树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红树林 数据融合 物候信息 时间序列数据 gee 随机森林
原文传递
Sentinel时序影像的长江流域地表水体提取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宇晨 高永年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8-372,共15页
传统水体提取算法大多基于某一时期单景遥感影像,无法表现出水体随着时间和空间高度可变的特性,虽然国内外已出现部分时序水体数据产品,但其空间分辨率及水体边界的精度仍无法满足一些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本文以地表环境复杂的长江流域... 传统水体提取算法大多基于某一时期单景遥感影像,无法表现出水体随着时间和空间高度可变的特性,虽然国内外已出现部分时序水体数据产品,但其空间分辨率及水体边界的精度仍无法满足一些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本文以地表环境复杂的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使用Sentinel-2 MSI年内长时序影像集结合像元的“时间特征”,提出一种在大尺度环境下更具普适性、可操作性且效果更好的高精度水体提取算法,即基于时序影像数据结合多指数和“时间特征”并融合DEM的算法。该算法选择自动提取水体指数(AWEI)、改进型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MND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进行多指数逻辑组合来提取水体;同时利用NIR波段反射率值和SRTM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的坡度数据集来辅助抑制高反射率噪声和阴影噪声。通过目视解译采取验证样本点进行全流域水体精度验证,正确提取率达96%以上;在亚像元层面进行精度评估,混合边缘像元占像元总数的3.37%,错分误差0.46%,漏分误差0.21%,表明本文算法对混合像元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比传统基于光谱特征的NDWI、MNDWI水体指数,多指数结合时间特征的算法在抑制阴影噪声方面效果更佳;对比现有部分水体数据产品,本文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保证水体区域整体的完整性,也保留了水体的局部细节,在细小水体的提取上具有一定优势。由长江流域水体遥感提取结果可得,流域内水体空间分布不匀,且各水体类型时空变化特征明显,2017年—2020年永久性水体增加的67.41%是由季节性水体转化而来,季节性水体与非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最为显著,季节性水体增加的74.64%是由非水体转化而来,同时季节性水体减少的56.25%转化为了非水体。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算法在提取不同时空位置和不同环境下的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Sentinel-2 水体遥感提取 时间特征 多指数组合 阴影噪声
原文传递
基于Sentinel-5P的粤港澳大湾区NO2污染物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郑子豪 吴志峰 +2 位作者 陈颖彪 杨智威 Francesco Marinello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2,共10页
基于最新的TROPOMI反演的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近2a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ROPOMI传感器反演的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与地表NO2浓度监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基于最新的TROPOMI反演的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近2a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ROPOMI传感器反演的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与地表NO2浓度监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演产品能够反映地面真实的NO2污染状况;粤港澳大湾区NO2柱浓度分布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圈层结构,高NO2柱浓度区域面积约为4468km^2,占大湾区总面积的8%,低NO2柱浓度地区的面积约为25331km^2,占比超过了45%;大湾区上空的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存在明显的“冬高夏低,春秋过度”的季节性差异和周期性波动特征;影响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强度(DNB,夜间灯光)、植被状况(NDVI,植被指数)和地形因子(DEM,数字高程)与地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和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5P gee NO2 粤港澳大湾区 空气污染
下载PDF
基于GEE和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香格里拉森林类型分类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若楠 欧光龙 +2 位作者 代沁伶 徐伟恒 王雷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和2014—2017年Landsat OLI影像序列,根据其在时间域上的光谱特征,结合植被指数特征、地形和温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开展香格里拉森林类型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生长轨迹有明显差异,...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和2014—2017年Landsat OLI影像序列,根据其在时间域上的光谱特征,结合植被指数特征、地形和温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开展香格里拉森林类型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生长轨迹有明显差异,4种森林类型在冬季的植被指数差异最明显;时间序列影像数据能够提供不同森林类型的物候差异特征,弥补单一日期影像难以区分不同森林类型的困难;研究区森林/非森林覆盖的总体精度为97.17%,Kappa系数为0.943,森林类型分类的总体精度87.78%,Kappa系数为0.80。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的方法能够提供一个精度较高的森林分类产品,可为基于森林类型制图的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Landsat OLI 时间序列 分类 随机森林 香格里拉
下载PDF
基于RSEI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杜高奇 李自强 +1 位作者 赵勇 杨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93,共13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针对现有研究多利用统计数据或者单一指标探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难以揭示黄河流域内部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整体性这一问题,为了快速、系统地监测黄河流域的生...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针对现有研究多利用统计数据或者单一指标探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难以揭示黄河流域内部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整体性这一问题,为了快速、系统地监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大数据处理平台提供的MODIS产品反演得到了2001—2021年黄河流域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并基于Theil-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探究了黄河流域生态质量演变趋势,并探究了21 a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温度、降水和风速对RSEI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绿度、热度、湿度、干度的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均高于75%,即基于第一主成分提取的RSEI能较好地表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空间分布异质性较大,整体表现为改善、变差和改善的过程。其中,2001—2010年间黄河流域3.09%区域为退化趋势,50.01%区域变化不明显,46.79%区域为轻微改善趋势。2011—2021年黄河源区、河套平原、壶口和三门峡地区均呈轻微改善趋势,黄土高原中部地区为轻微退化趋势。(3)2000—2005年耕地面积减少主要归结于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增加;2005—2015年间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015—2020年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4)RSEI与风速为正相关区域集中在海拔较高的刘家峡以西地区,为负相关性的区域在黄土高原地带。气温与RSEI主要以正相关为主,但在黄河流域的内蒙古地区和陕西以负相关为主。降水与RSEI主要以正相关为主,仅在约古宗列渠和龙羊峡部分区域为负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估和改善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环境指数 时空变化 谷歌地球引擎 土地利用变化 黄河流域 黄河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的海岛地表覆盖提取及变化监测——以苏拉威西岛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付甜梦 张丽 +1 位作者 陈博伟 闫敏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4,共10页
随着海洋在国家政治、经济、资源等方面重要性的提升,对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海岛地表覆盖研究逐渐受到关注。针对传统的大范围地表覆盖提取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地学大数据平台,以... 随着海洋在国家政治、经济、资源等方面重要性的提升,对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海岛地表覆盖研究逐渐受到关注。针对传统的大范围地表覆盖提取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地学大数据平台,以作为生态重点保护区的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为研究区,开展海岛地表覆盖提取及变化监测研究。基于GEE平台对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影像去云、镶嵌裁剪等预处理,构建海岛地表覆盖分类体系(包括人造地表、裸地、水体、湿地、草地、林地、耕地7个类别),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提取2000~2018年苏拉威西岛地表覆盖信息,并从结构及类型变化、时空变化、动态变化3个角度分析苏拉威西岛地表覆盖的变化特征及变化驱动因素。研究表明:GEE在对海岛进行影像处理和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方面具有处理数据量大、效率高的优势。随机森林分类精度较高,研究区2000年、2015年和2018年分类总体精度分别为91%、88%、85%,Kappa系数分别为0.89、0.86、0.82。变化监测研究发现苏拉威西岛的主要地类为林地和耕地,两者占整个海岛地表面积的85%以上。在2000~2018年期间受移民计划以及禁止非法砍伐政策的影响,林地面积呈先减(减少7982.29 km^(2))后增(增加9079.17 km^(2))的态势,耕地面积不断萎缩(共减少14267.35 km^(2))且主要流向林地、草地和人造地表。人造地表的变化最为活跃且其面积显著增加,主要驱动力为人口的迁移以及经济的发展。研究结果为生态型海岛的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应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气候与环境变化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随机森林 变化监测及分析 gee
原文传递
黄河中下游影响区生态空间和生态指数变化评估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小燕 崔耀平 +2 位作者 董金玮 史志方 闰亚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030-8039,共10页
黄河中下游影响区人地关系复杂,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交叠影响,厘清该区域的生态空间及其生态指数变化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黄河中下游影响区的生态空间时空格局演化和生态状况进行定量分析,... 黄河中下游影响区人地关系复杂,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交叠影响,厘清该区域的生态空间及其生态指数变化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黄河中下游影响区的生态空间时空格局演化和生态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包括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的生态空间演变分析和基于纯遥感驱动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分析,从而完整刻画了2000-2020年黄河中下游影响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格局。研究结果显示:(1)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来看,黄河中下游影响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占研究区的70%;近20年以来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明显,耕地面积减少了2.15%(约9849km^(2)),建设用地增加了30.75%(约11146km^(2)),且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以侵占耕地为主;(2)从生态空间类型变化来看,研究区半生态用地面积变化较大,主要向弱生态用地转变,发生在城市地区;天津市、河北省以及山东省的沿海地区生态空间类型由弱生态用地转为生态用地;黄河流域河南段可以明显看出半生态用地向生态用地的转变;(3)从生态级别来看,近20年来生态级别为"差"和"较差"的面积有所减少,由2000年的38.85%减少至2020年的23.01%,生态级别为"中等"和"良"的面积有所上升,由2000年的45.54%增加至2020年的73.71%,生态级别为"优"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周边;黄河滩区内外生态环境质量相当,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本研究利用遥感大数据完整地对黄河中下游影响区的生态空间及其对应生态状况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监测与评估,为总体认知和把握该区的生态状况提供了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空间 遥感生态指数 gee 时空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Landsat影像的中亚地区植被覆盖遥感监测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华 杨乾鹏 +2 位作者 田云杰 郭山川 唐鹏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3-1032,共10页
针对中亚地区的强生态脆弱性、高敏感性特征,有必要开展广域、长期的植被覆盖监测以匹配“绿色丝绸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鉴于此,联合Landsat 5和Landsat 8卫星数据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地理空间数据云计算平台,估算了中... 针对中亚地区的强生态脆弱性、高敏感性特征,有必要开展广域、长期的植被覆盖监测以匹配“绿色丝绸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鉴于此,联合Landsat 5和Landsat 8卫星数据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地理空间数据云计算平台,估算了中亚地区1993—2018年间共12期的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中亚地区植被覆盖总体水平较低,但也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中亚地区1993—2018年间多数区域植被覆盖趋势较为稳定,哈萨克斯坦丘陵、费尔干纳盆地等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乌拉尔河流域和锡尔河流域等区域植被覆盖趋势为负。(3)植被覆盖度时序特征上,中亚地区1993—2018年间总体植被覆盖度累积增加3%,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植被覆盖分别增加3.96%和5.86%。(4)裸土区呈退缩趋势,面积总计减少25.9×104km2,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范围在呈现出的振荡式增加。研究结合遥感大数据和地理云计算对中亚地区进行区域尺度的植被覆盖动态监测,能对中亚地区生态评估和演替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和定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监测 中亚地区 gee 多时相Landsat影像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下载PDF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的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要素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变化纵向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江丽杰 胡镜清 +2 位作者 易丹辉 徐宁 陈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5,249,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要素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79例缺血性中风病临床数据为基础,在入院时、3、14、28、90 d分别采集《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的评分和《美国...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要素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79例缺血性中风病临床数据为基础,在入院时、3、14、28、90 d分别采集《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的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NIHSS评分与各证候要素评分变化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NIHSS评分的改变对证候要素风、火热、痰、气虚、阴虚阳亢评分的改变有影响,NIHSS评分每增加或减少1分,相应证候要素评分分别增加或减少0.403分、0.224分、0.355分、0.376分、0.157分。结论:缺血性中风病的NIHSS评分变化在不同时点与多个不同证候要素评分的变化相关,其相关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病 证候 结局评价 广义估计方程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2数据特征优选的冬小麦种植区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解毅 王佳楠 刘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为了提高冬小麦种植区识别精度,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对比雷达和光学遥感数据对冬小麦提取效果的差异,并对多类特征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研究特征优选对冬小麦识别精度的影响。选取2019年3... 为了提高冬小麦种植区识别精度,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对比雷达和光学遥感数据对冬小麦提取效果的差异,并对多类特征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研究特征优选对冬小麦识别精度的影响。选取2019年3—5月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构建Sentinel-1的极化特征和纹理特征以及Sentinel-2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植被指数变化率特征共5类特征变量;设置不同数据源和不同特征组合的冬小麦种植区提取方案;对方案中特征变量进行优选,得出最优特征组合,利用最优特征组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冬小麦种植区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进行特征优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冬小麦识别精度均优于仅采用光学或雷达数据的精度;经过特征优选后,各方案的分类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说明多源数据特征变量组合和特征优选均能够提高分类精度。不同月份和类型的特征变量对分类精度的贡献率不同,贡献率由大到小为4月、3月和5月;贡献率由大到小的特征类型为极化特征、植被指数变化率特征、植被指数特征、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基于多源数据特征优选提取的2019年驻马店冬小麦空间分布最优,总体精度为95.60%,Kappa系数为0.93,冬小麦提取面积与统计年鉴数据相比,相对误差为2.23%。本文可为基于多源光学和雷达遥感影像进行农作物种植区提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区识别 特征优选 哨兵数据 gee 随机森林算法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遥感大数据分析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曹博文 杨现坤 邱俊良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第4期13-19,I0005,共8页
随着地理信息数据规模不断增长,传统的空间分析模式受限于软硬件的性能已经不能对大数据多尺度研究提供较好的支持。以GEE平台为基础,通过算法原理阐述平台架构体系以及分析GEE的技术特点,论述其在遥感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人工... 随着地理信息数据规模不断增长,传统的空间分析模式受限于软硬件的性能已经不能对大数据多尺度研究提供较好的支持。以GEE平台为基础,通过算法原理阐述平台架构体系以及分析GEE的技术特点,论述其在遥感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理信息分析领域的应用,探索地理空间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方向。最后,结合交叉学科前沿探索GEE在未来的热点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模式,并展望GEE作为云端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未来发展以及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协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地理云计算 大数据 数据分析智能化 全球变化分析
下载PDF
Landsat时序数据支持下的藏东南植被时空变化监测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华 杨乾鹏 +2 位作者 郭山川 旦增 次仁多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2,38,共7页
本文利用GEE平台和1990—2019年巴宜区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巴宜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19年巴宜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稳中有增的趋势,其中,河谷区域增加明显... 本文利用GEE平台和1990—2019年巴宜区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巴宜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19年巴宜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稳中有增的趋势,其中,河谷区域增加明显,而高海拔区域相对稳定;②1990—2019年巴宜区气温呈显著升高,降水略有下降,总体呈"暖干化",气温较降水量对植被覆盖变化更明显,但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总体不明显;③1990—2019年巴宜区植被覆盖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低、中低、中、中高植被覆盖区域,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高植被覆盖区域呈正相关。本文基于遥感大数据和地理云计算的植被覆盖监测动态监测和定量分析方法,能对高山峡谷区生态评估和演替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NDVI gee 藏东南 林芝巴宜区
下载PDF
基于GEE和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海南岛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戴声佩 易小平 +4 位作者 罗红霞 李海亮 李茂芬 郑倩 胡盈盈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51-3357,共7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是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为土地...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是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为土地利用空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基于GEE云平台提供的Landsat-8 OLI时间序列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分类算法,对海南岛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遥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RF与SVM算法对海南岛土地利用中水体和建筑用地的分类精度均较高,对耕地、园地和林地分类精度较低。与SVM方法相比,RF分类方法能够更准确识别各类地物信息,更适于海南岛土地利用分类的研究。海南岛林地(包括天然林、橡胶林等)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耕地和园地面积接近,相间分布于海南岛大部分区域;水体和建筑用地面积较小,在海南岛均呈零散的分布状态,以沿海地区为主。GEE平台对于开展大区域土地利用分类与遥感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LANDSAT 土地利用 海南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