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1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不稳致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13
1
作者 于泽生 刘忠军 党耕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2-284,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了 1989~ 1998年应用颈前路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 18例 ;分析了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 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 ,不... 目的 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了 1989~ 1998年应用颈前路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 18例 ;分析了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 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 ,不稳定节段为 1个者 6例 ,2个者 9例 ,3个者 3例 ;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3~C4 和C4 ~C5,偶见于C5~C6和C6~C7。 14例患者术前行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 ,11例有效 ;于不稳定节段行颈前路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 ,18例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1年 9个月 ,术后有效率为 88 9%。 结论 颈椎不稳定是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交感神经节 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不稳
原文传递
胃俞募穴与胃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童晨光 谷世喆 +3 位作者 衣华强 郭长青 项晓人 徐斌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求胃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胃俞 -胃组、中脘 -胃组、胃俞 -中脘组分别在 T9-T1 3、T8-T1 2 、T9-T1 2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胃和体表的神... 目的 探求胃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胃俞 -胃组、中脘 -胃组、胃俞 -中脘组分别在 T9-T1 3、T8-T1 2 、T9-T1 2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胃和体表的神经元。实验表明了针刺穴位的感觉冲动是通过分支的传入轴突影响到内脏的功能和感觉或对某些脏器的活动产生影响 ;进而揭示中医经络学中气街可能的现代生物学本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穴 神经联系通路 荧光双标记法 气街
下载PDF
耳穴的脑、脊神经节投射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诗兴 周坤福 +1 位作者 姜文方 花菊兰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 观察耳穴向周围相关神经节的投射情况。方法 采用 HRP分别在 SD大鼠耳廓不同穴位点行皮下注射 ,于脑、脊神经节内观察酶标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结果 耳甲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迷走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 ;耳轮部穴 ,酶标... 目的 观察耳穴向周围相关神经节的投射情况。方法 采用 HRP分别在 SD大鼠耳廓不同穴位点行皮下注射 ,于脑、脊神经节内观察酶标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结果 耳甲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迷走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 ;耳轮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三叉神经节、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结论 耳穴对脑、脊神经节的投射与其神经支配来源完全一致 ;耳穴对交感神经节的投射是大量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辣根过氧化物酶 神经节 脊神经节
下载PDF
“面口合谷收”的形态学基础 被引量:29
4
作者 景向红 蔡虹 +4 位作者 逯波 陈淑莉 张璐 蒋瑾 晋志高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荧光素单标记和双标记法,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和双苯甲亚胺(Bb)分别注入“合谷”穴区和“四白”穴区,取同侧脊神经节颈1~颈8,胸1~胸2,颈上、中、下交感节及三叉神经半月节,荧光... 目的: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荧光素单标记和双标记法,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和双苯甲亚胺(Bb)分别注入“合谷”穴区和“四白”穴区,取同侧脊神经节颈1~颈8,胸1~胸2,颈上、中、下交感节及三叉神经半月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在脊神经节颈5~颈8观察到大量PI单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颈6~颈7,在三叉神经半月节也可见大量Bb单标记细胞,另外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可见少量PI~Bb双标记细胞,占标记细胞的4.5%。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有向“合谷”穴和“四白”穴的分支投射,这可能是“面口合谷收”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双标术 口颌系统 神经支配 合谷穴 形态学
下载PDF
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及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梦 胡玲 +2 位作者 蔡荣林 吴子建 汪克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及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俞组、电针内...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及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俞组、电针内关组和电针内关加心俞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用于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针刺3d后,双极电极记录各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微透析液中NE和DA的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频率与幅值均明显升高,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内关组、电针心俞组及电针内关加心俞组的脊髓背根神经细束电活动均明显下降,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内关组、电针心俞组比较,电针内关加心俞组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下调明显,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心俞、内关穴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协调保护效应,其可能作用机制与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心俞 神经节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心肌缺血 电针 大鼠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Brain Activity between Healthy Subjects and Stroke Patients on fMRI b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被引量:28
6
作者 Seung-Yeon Cho Mia Kim +6 位作者 Jong Joo Sun Geon-Ho Jahng Hengjun J Kim Seong-Uk Park Woo-Sang Jung Chang-Nam Ko Jung-Mi Park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4期269-276,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during acupuncture in stroke patients,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 with normal subjects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Methods: A total of 11 s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during acupuncture in stroke patients,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 with normal subjects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Methods: A total of 11 stroke patients with motor weakness and 1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tudied, fMRI was performed during acupuncture on the left side at points Quchi (Llll) and Zusanli (ST36).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s of brain activation induced b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imulation of both LI11 and ST36 produc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normal group showed a greater overall activation than the stroke group. In the normal group, parts of the frontal lobe, parietal lobe, sub-lobar, cerebellum and midbrain regions were activated by acupuncture at the left LI11. On the other hand, only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ferior parietal Iobule region was activated in the stroke patients. When the left ST36 was stimulated in the normal group, both sides of the frontal lobe, parietal lobe, temporal lobe, and sub-lobar, and the left side of occipital lobe, and the right side of cerebellum and midbrain regions were activated. For the same stimulation in the stroke group, only both sides of the inferior parietal Iobule and cerebellum regions were activated (P〈0.05, cluster level). Deactivation pattern was not noted during an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 Brain signal activations during the same acupuncture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healthy and the stroke patients, and the effects showed a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ROKE LI11 ST36 basal ganglia
原文传递
椎动脉壁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与颈部交感神经节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25
7
作者 于腾波 夏玉军 《齐鲁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3-14,17,共3页
①目的 观察椎动脉壁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与颈部交感神经节的对应关系 ,为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缓解椎动脉缺血提供依据。②方法 家兔 2 0只分为 4组 ,于椎动脉壁的不同部位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取颈部交感神经节切片染色。③结... ①目的 观察椎动脉壁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与颈部交感神经节的对应关系 ,为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缓解椎动脉缺血提供依据。②方法 家兔 2 0只分为 4组 ,于椎动脉壁的不同部位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取颈部交感神经节切片染色。③结果 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有少量直接分布至椎动脉的上段 ;颈中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分布在椎动脉的中段 ,其次与颈下神经节共同分布于椎动脉下段 ;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可分布于整个椎动脉壁 ,但以分布于椎动脉的中、下段为主。④结论 整个椎动脉 (颅外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神经节 交感
下载PDF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被引量:29
8
作者 廖翔 蒋劲 +7 位作者 熊东林 张强 肖礼祖 郑虎山 沙彤 梁豪文 罗裕辉 张德仁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9-431,共3页
本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行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4例,年龄26~63岁,病程3个月~21年。术后随访18个月,行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参数(日常活动干扰参数、情绪干扰参数、睡眠干扰参数)评估,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 本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行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4例,年龄26~63岁,病程3个月~21年。术后随访18个月,行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参数(日常活动干扰参数、情绪干扰参数、睡眠干扰参数)评估,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2、18月内头痛的复发情况。失访22例患者。与术前1d时比较,术后VAS评分、日常活动干扰参数、情绪干扰参数、睡眠干扰参数降低(P〈0.05或0.01)。部分患者在术后当晚出现一过性的枕神经支配区域不适,24h内缓解。无颈髓损伤、椎动脉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18月内头痛复发率分别为1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头痛 脉冲射频
原文传递
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卢振和 高崇荣 +2 位作者 张丽雯 何雁冰 姚活锋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52-754,共3页
目的 探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32例腰腿部血管性或交感反射性疼痛病人,腰交感神经节试验性阻滞阳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8例),X线透视引导穿刺针到位,注造影剂及用刺激电流确认,热凝85℃、90s;Ⅱ组(14例),根据术前... 目的 探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32例腰腿部血管性或交感反射性疼痛病人,腰交感神经节试验性阻滞阳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8例),X线透视引导穿刺针到位,注造影剂及用刺激电流确认,热凝85℃、90s;Ⅱ组(14例),根据术前X线照片测量值定位穿刺,电刺激和热凝参数同Ⅰ组。结果Ⅰ组和Ⅱ组治疗后,下肢变暖者分别为93.1%和78.3%(P<0.01);VAS评分降低分别为(3.4±2.2)和(3.2±2.4)分(P>0.05);显效分别为11.1%和7.1%(P<0.05),有效率44.4%和50。0%(P>0.05),部分有效率38.9%和35.7%(P<0.05),总有效率94.4%和92.9%(P>0.05)。治疗后下肢不适或穿刺点疼痛加用止痛药者Ⅰ组5.5%和Ⅱ组14.3%(P<0.01)。结论 射频热凝术能有效地毁损腰交感神经节。X线透视指引穿刺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节 临床应用 电凝法 腰骶部 腰腿痛
原文传递
背根神经节压迫对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雪松 高金贵 +2 位作者 孙木 杨桐伟 王凡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建立有效的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探讨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方法 采用铬制1-0肠线通过椎间孔压迫大鼠L4、L5背根神经节制备压迫模型,术后观察缩爪阈值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脊髓背角中降钙素基... 目的 建立有效的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探讨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方法 采用铬制1-0肠线通过椎间孔压迫大鼠L4、L5背根神经节制备压迫模型,术后观察缩爪阈值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脊髓背角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 压迫组术后痛敏明显,术后1周时达高峰,以后逐渐恢复,但到术后4周时仍未完全达到正常水平;假手术组术后痛敏恢复较快,于术后7d恢复至正常水平。压迫组背角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在术后5d及4周时均明显增高,与同组对侧、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光镜观察,压迫组术后5d压迫侧背根神经节出现明显的神经内膜水肿及神经元胞质水肿,到术后4周这种改变虽然仍存在,但明显减轻。结论 稳定可靠的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受压侧脊髓背角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持续升高,与慢性痛行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大鼠 疼痛 脊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压迫综合征 放射免疫法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针刺对部分去背根猫脊髓背角与备用背根节神经营养素家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雪 吴良芳 +3 位作者 王廷华 谌宏鸣 保天然 廖德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促脊髓背根侧枝出芽的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纤维并针刺后 ,猫脊髓Ⅱ板层和保留背根节内 3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 ,针刺对二者的表达无... 目的 :探讨针刺促脊髓背根侧枝出芽的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纤维并针刺后 ,猫脊髓Ⅱ板层和保留背根节内 3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 ,针刺对二者的表达无显著影响。BDNF主要分布于神经终末和膨体内 ,NT 3主要分布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 ,二者的mRNA均阴性 ,针刺组该二因子的表达均显著增强。三种因子及其mRNA在保留背根节部分神经元内表达 ,针刺组 3种因子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结论 :针刺促进 3种因子及其mRNA在保留背根节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 脊神经根 针灸效应 脊神经节 信使RNA 脊髓损伤
下载PDF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日 施小妹 +2 位作者 傅少雄 郑春英 刘荣国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8月就诊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73±10)岁(60-86岁),疼痛范围位于T2-T11,受损节...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8月就诊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73±10)岁(60-86岁),疼痛范围位于T2-T11,受损节段1-4节,病程3-18月。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行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3d后重复1次。采用VAS对术后1,7,30,90d进行疼痛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行术后1,3月的睡眠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与术前1d比较,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PSQI分值均降低,而SF-36量表中各参数均升高(P〈0.05)。患者治疗后均无血、气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行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定位准确,安全高,近期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疱疹 带状/*并发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异丙酚对交感神经元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郑吉健 庄心良 +2 位作者 刘宝刚 杜冬萍 徐国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26-428,共3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外周血管扩张机制。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8~12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异丙酚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Vh)-80m...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外周血管扩张机制。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8~12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异丙酚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Vh)-80mV,刺激电压(Vt)0mV条件下,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5.6μmol/L)使钠通道电流峰值降27.66%(P<0.01),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r=0.982,P<0.01),50%的钠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时的异丙酚浓度(IC50)约为 32.19μmol/L;56μmol/L的异丙酚使钠电流稳态失活曲线产生明显的超极化方向移动(18.54mV,P<0.01),用药前、后 50%的通道失活时的条件脉冲电压(V1/2)分别为:-40.02mV、-58.56mV;56μmol/L的异丙酚使钠电流的激活曲线产生轻微的去极化方向移动( 4. 49mV, P< 0. 05)。结论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对交感神经节全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抑制作用主要与钠通道的失活有关。提示异丙酚的循环抑制作用可能与其直接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神经节 交感 钠通道
原文传递
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N-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茆庆洪 庄心良 +3 位作者 郑吉健 徐国辉 唐俊 陈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N-型钙电流的影响,评价其对交感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酶消化法获得急性分离的SD大鼠(7~1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0.1、0.3、3.0、10、50、100μm... 目的 通过观察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N-型钙电流的影响,评价其对交感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酶消化法获得急性分离的SD大鼠(7~1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0.1、0.3、3.0、10、50、100μmol/L)对N型钙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位(Vh)-80mV,刺激电压(Vt)-30mV~+10mV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对N-型钙电流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r=0.964P<0.01)。临床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0.3μmol/L)使钙通道电流峰值下降35%(P<0.01)。50%钙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时的咪达唑仑浓度(IC50)约为4.25μmol/L。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N-型钙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咪达唑仑的循环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交感神经元 N-型钙通道电流 麻醉药
原文传递
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对家兔背根神经节的化学切除术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靖芷 郑宝森 +1 位作者 史可梅 邓迺封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对家兔背根神经节(DRG)的化学切除术作用。方法家兔48只,右侧坐骨神经内注射1%阿霉索0.2 ml,左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4、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阿霉素荧光表达;给药后1~8周光镜和电镜观察脊髓前角神...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对家兔背根神经节(DRG)的化学切除术作用。方法家兔48只,右侧坐骨神经内注射1%阿霉索0.2 ml,左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4、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阿霉素荧光表达;给药后1~8周光镜和电镜观察脊髓前角神经元和DRG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给药后连续观察家兔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结果给药后24 h,阿霉素荧光在右侧DRG内表达;给药后1~8周光镜显示右侧DRG细胞变性、坏死、消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给药后2周电镜显示右侧DRG细胞内呈现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重要细胞器溶解,多处髓磷体形成及溶酶体聚积。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1~2周右侧后肢热痛阈降低,给药后4~8周右侧后肢热痛阈升高(P<0.05),给药后1~8周家兔双侧下肢运动功能无障碍。结论家兔坐骨神经内注射1%阿霉素0.2ml有DRG化学切除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神经节 神经节切除术
原文传递
3.0 T磁共振3D-DESS与3D-SPACE对腰骶神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邓明 王良 +6 位作者 李亮 李拔森 冯朝燕 蔡杰 闵祥德 可赞 冯定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50-756,共7页
目的比较3.0 T磁共振3D-DESS与3D-SPACE在腰骶丛神经(sacral plexus,SP)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正常志愿者组:采用男女各5名健康志愿者行3D-DESS与3D-SPACE在骶丛神经根成像,选取L5神经评价影像图像,并采用2名医师采... 目的比较3.0 T磁共振3D-DESS与3D-SPACE在腰骶丛神经(sacral plexus,SP)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正常志愿者组:采用男女各5名健康志愿者行3D-DESS与3D-SPACE在骶丛神经根成像,选取L5神经评价影像图像,并采用2名医师采用5分法分别主观评价两序列图像质量,测量L5神经最大长度和L5神经节长径大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同一序列下左右侧SP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比较两序列是否存在差异。(2)病例组:前瞻性纳入98例SP占位患者,并利用两序列行SP成像;采用与志愿者相同方法分析病灶特征和正常神经解剖结构特征评价两序列的优劣并独立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序列在显示SP病变特征差异,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名志愿者年龄范围为20-27岁;3D-DESS序列与3D-SPACE序列在左右侧L5神经节大小配对t检验中均无统计学差异;3D-DESS能显示粗大的神经根,3D-SPACE对神经长度的显示优于3D-DESS,且具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5.45和9.481,P=0.000),但两序列比较双侧L5神经节的大小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79,P=0.70);98例患者18-74岁,平均(62.8±7.52)岁;3D-DESS与3D-SPACE对正常神经解剖评分中,3D-SPACE[(4.41±0.67)分]明显高于DESS[(3.75±0.75)分],DESS显示神经根细节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对于神经根病变的评价,DESS[(4.07±0.83)分]较SPACE[(3.57±0.65)分]高,且无统计学差异(P=0.099)。结论 3D-SPACE与3D-DESS联合应用能清晰显示SP病灶细节,3D-DESS在神经泌尿学方面相对更实用、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 神经节 磁共振成像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的CT解剖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琼惠 张小明 +3 位作者 曾南林 蔡昌平 谢兴国 李成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分析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的解剖及其CT断面图像,为在活体CT上识别腹腔神经节提供参考。方法50具成人尸体标本,剖腹并掀开胃和肝脏等结构,显示并观测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毗邻关系。其中6具标本胰腺周围无病变、解剖结构清... 目的分析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的解剖及其CT断面图像,为在活体CT上识别腹腔神经节提供参考。方法50具成人尸体标本,剖腹并掀开胃和肝脏等结构,显示并观测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毗邻关系。其中6具标本胰腺周围无病变、解剖结构清晰的腹腔神经节用647%碘海醇注射液标记,将掀开的结构复位,再进行CT横断面扫描。分析CT图像上神经节的显示,与大体解剖观察结果对照。结果50具标本中,47具标本(94%)的腹腔神经节位于T12~L1椎体平面,3具(6%)位于T11~12椎体平面;腹腔神经节大体形态可分为长条型、结节型、薄片型、半月型;腹腔神经节的大小左侧上下径为(2274±570)mm,左右径(长径)为(1507±435)mm,厚度(短径)为(200±071)mm,右侧上下径为(2501±609)mm,长径为(1318±362)mm,短径为(140±055)mm。在CT图像上,6具标本腹腔神经节均显示,左侧显示更佳;腹腔神经节大小右侧长径为(1520±164)mm,短径为(153±052)mm,左侧长径为(1625±173)mm,短径为(220±073)mm。CT所测值与相应解剖值比较,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断面图像,能够显示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其结果与解剖所测一致。尸体标本CT图像腹腔神经节的显示可作为活体CT观察腹腔神经节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神经节 尸体标本 CT图像 左侧 椎体 CT解剖 活体 显示 大小 扫描
原文传递
间盘源性腹股沟痛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姚猛 石作为 孙崇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 探讨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的发生机制。方法 取成年Wista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保留腰椎旁交感干组、切断腰椎旁交感干组及自身对照 (切断右侧腰椎旁交感干 ,保留左侧腰椎旁交感干 )组 ,每组 7只。分别于L5 ~L6 椎间盘右后侧壁注入... 目的 探讨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的发生机制。方法 取成年Wista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保留腰椎旁交感干组、切断腰椎旁交感干组及自身对照 (切断右侧腰椎旁交感干 ,保留左侧腰椎旁交感干 )组 ,每组 7只。分别于L5 ~L6 椎间盘右后侧壁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48h后取双侧L1、L2脊神经节制片 ,观察脊神经节内HRP标记细胞及切除腰椎旁交感干对HRP标记细胞数的影响。另取成年Wistar大鼠 7只 ,其注药、取材、制片等步骤均与上述保留腰椎旁交感干组动物相同。切片应用HRP与免疫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 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相结合的方法相结合法显色 ,确定HRP标记细胞的性质。结果 各组大鼠双侧L1、L2 脊神经节中均发现HRP标记细胞。HRP标记细胞数组间对照 (保留交感干组为 2 2 .5± 7.1~ 2 9.3± 9.7,切断交感干组为 1 2 .9± 5.1~ 1 3.3± 4.9,P <0 .0 1 )和自身对照 (保留交感干侧为 2 4.8± 6 .7、30 .6± 8.4,切断交感干侧为 1 5.8± 4.4、1 4.5± 4.1 ,P <0 .0 1 )结果均表明 ,当切断腰椎旁交感干后 ,脊神经节内HRP标记细胞数明显减少。免疫细胞化学实验观察到双侧L1、L2 脊神经节内有HRP和SP双标细胞。结论 间盘源性腹股沟痛主要是经交感神经传递、累及L1与L2 神经前支节段性支配区的牵涉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源性腹股沟痛 发生机制 实验研究 脊神经节
原文传递
CT引导胸椎旁背根神经节损毁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70例评价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靖芷 史可梅 +4 位作者 马文庭 张志峰 付强 郑宝森 王国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行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穿刺近背根节注射0.3%阿霉素10 mg。分别于术前、术后当日、7 d、1个月...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行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穿刺近背根节注射0.3%阿霉素10 mg。分别于术前、术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进行VAS评分并评价疼痛缓解程度,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2%、80%、85%、76%。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为9%、13%。局部肿胀、血肿的发生率12%,神经支配区麻木发生率17%,对症治疗后恢复;未见气胸、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严重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胸椎旁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治疗PHN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脊髓 体层摄影术 神经痛 带状疱疹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陆泉 王奎吉 +5 位作者 谭翊 张燕超 杨威 李新吾 房高丽 王成祥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及针灸科42例中重度A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为21例,治疗组针刺蝶腭...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及针灸科42例中重度A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为21例,治疗组针刺蝶腭神经节,每周针刺1次,共4次。对照组针刺风池、百会、迎香、上星、太阳、曲池及足三里穴,每周3次,连续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时鼻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 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 TNNSS)的变化,并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TNSS、TNNSS和RQLQ评分[治疗组:5.0(4.0,6.0)分比9.0(7.0,10.0)分、1.0(1.0,1.5)分比3.0(3.0,3.0)分、44.0(35.5,50.0)分比60.0(53.5,75.0)分;对照组:6.0(5.5,8.0)分比10.0(8.5,10.1)分、2.0(2.0,3.0)分比3.00(3.0,3.0)分、50.0(45.5,58.0)分比43.0(27.0,48.0)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2组间TNSS、TNNSS和RQL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4周,治疗组TNSS[2.0(1.0,3.0)分比3.0(2.0,4.5)分]、TNNSS[1.0(0.0,1.0)分比2.0(2.0,3.0)分]和RQLQ[24.0(19.0,29.0)分比43.0(27.0,48.5)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AR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迅速持久,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针刺 神经节 副交感 生活质量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