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复杂地表能量通量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马耀明 姚檀栋 +5 位作者 王介民 胡泽勇 石川裕彦 马伟强 M.Menenti 苏中波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5-1223,I0001-I0007,共16页
“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加强期观测和长期观测已经进行了9年多,并且已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首先介绍了GAME/Tibet和CAM... “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加强期观测和长期观测已经进行了9年多,并且已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首先介绍了GAME/Tibet和CAMP/Tibet试验的情况,并利用观测资料给出了局地能量分布(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特征。复杂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研究是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卫星遥感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即实现GAME/Tibet和CAMP/Tibet试验主要初衷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利用卫星遥感观测(Landsat-7ETM)资料结合地面观测的方法,计算得到了相关地区非均匀地表区域上的地表温度、地表反射率、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校准的调整土壤植被指数(MSAVI)、植被覆盖度和叶面指数(LAI)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分布图像,所得结果基本可信。为了得到整个青藏高原复杂地表的热通量分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正在与其他研究单位一起建立青藏高原地表和大气过程监测系统(MORP)。最后介绍了该监测计划和已建立的3个综合观测研究站及如何利用建立的台站把站点观测的热通量推广到整个青藏高原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game/tibet CAMP/tibet 局地能量分布 区域能量分布
下载PDF
基于GAME-Tibet IOP的青藏高原蒸散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小磊 杨梅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9-935,共7页
由于缺少足够的观测资料,人们对青藏高原上蒸散问题的认识还不充足。以1998年5~9月"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加强观测试验期(GAME-Tibet IOP)资料为基础,结合1967~2006年40a的气象站数据,计算了6个样点的... 由于缺少足够的观测资料,人们对青藏高原上蒸散问题的认识还不充足。以1998年5~9月"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加强观测试验期(GAME-Tibet IOP)资料为基础,结合1967~2006年40a的气象站数据,计算了6个样点的参照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实际蒸散量的大小。结果显示,高原参照蒸散有下降趋势,但在试验期内却比40a平均值明显偏高,且和潜在蒸散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试验期内气温、太阳辐射强度、风速以及饱和水气压差等环境因子的值均高于40a的平均状况;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的增强是导致参照蒸散量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后两者对参照蒸散量的影响尤为显著;试验期内旬实际蒸散量在9~23mm之间波动,6~8月份实际蒸散的总量可达123.3~136.9mm,占同期降水量的38.2%~73.4%;蒸散在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蒸散量 地气作用 game-tibet IOP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表参数的被动微波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峰 王介民 +2 位作者 李新 小池俊雄 马耀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91,共6页
  利用被动微波遥感数据TMI和GAME-Tibet加强观测期的地面观测数据,改进和发展了一个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和植被含水量的三维查表算法(3-D LUT),并在青藏高原中部中尺度范围内进行了反演试验.对1998年7月1日的数据进...   利用被动微波遥感数据TMI和GAME-Tibet加强观测期的地面观测数据,改进和发展了一个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和植被含水量的三维查表算法(3-D LUT),并在青藏高原中部中尺度范围内进行了反演试验.对1998年7月1日的数据进行了个例处理,给出了3个地表参数的空间分布结果.进一步考虑了高原对流云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5个月的TMI数据进行了10天的合成处理,利用合成图像运行算法得到了10天平均的结果.结果显示1998年5-9月5个月的土壤湿度反演结果的时空分布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从选取的几个测站的数据比较看,去云处理后得到的土壤湿度反演结果有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参数 被动微波遥感 查表法 青藏高原亚洲夏季风实验
下载PDF
A land surface model incorporated with soil freeze/thaw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AME/Tibet 被引量:7
4
作者 HU Heping1, YE Baisheng2, ZHOU Yuhua3 & TIAN Fuqiang1 1.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12期1311-1322,共12页
Land surface proc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moisture and heat exchange in the interface of the earth and atmosphere, human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co- system, etc. Soil freeze/thaw pl... Land surface proc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moisture and heat exchange in the interface of the earth and atmosphere, human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co- system, etc. Soil freeze/tha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ld land surface processes. In this work the diurnal freeze/thaw effects on energy partition in the context of GAME/Tibet are studied. A sophisti- cated land surface model is developed, the particular aspect of which is its physical consideration of soil freeze/thaw and vapor flux. The simultaneous water and heat transfer soil sub-model not only reflects the water flow from unfrozen zone to frozen fringe in freezing/thawing soil, but also demon- strates the change of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field induced by vapor flux from high temperature zone to low temperature zone, which makes the model applicable for various circumstances. The modified Picard numerical method is employed to help with the water balance and convergence of the numerical scheme. Finally,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urnal energy and water cycle char- acteristic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the Game/Tibet datasets observed in May and July of 1998. Heat and energy transfer simulation shows that: (i) There exists a 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soil freeze/thaw and soil temperature/ground heat flux; (ii) during freezing period all three heat fluxes do not vary apparently,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negative soil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at not considering soil freeze; (iii) during thawing period, ground heat flux increases, and sensible heat flux decreases, but latent heat flux does not change much; and (iv) during freezing period, soil temperature decreases, though ground heat flux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model soil freeze/thaw game/tibet simultaneous liquid vapor and HEAT transfer.
原文传递
CoLM模式在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辛羽飞 卞林根 张雪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7-574,共8页
运用CoLM(CLM3.0)模式对典型干旱区(张掖站)和青藏高原区(安多站、MS3478站)进行了off-line验证试验,检验了CoLM模式在典型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性能。结果表明:CoLM模式对典型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的陆面过程模拟较好,土壤各层温度的日... 运用CoLM(CLM3.0)模式对典型干旱区(张掖站)和青藏高原区(安多站、MS3478站)进行了off-line验证试验,检验了CoLM模式在典型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性能。结果表明:CoLM模式对典型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的陆面过程模拟较好,土壤各层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和季节变化趋势都能较准确地模拟出来,模拟的地表温度与观测值相关系数为0.885,均方差为0.873;模拟的5 cm土壤温度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44,均方差为0.891。在高原地区能量平衡分量的模拟中,净辐射、感热模拟效果较好,潜热分量模拟值偏大,故将CoLM模式用于高原地区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M模式 陆面过程 黑河实验 game-tibet试验 Off—line试验
下载PDF
考虑冻土的陆面过程模型及其在青藏高原GAME/Tibet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和平 叶柏生 +1 位作者 周余华 田富强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5-766,共12页
陆面过程的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气候和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陆地-大气水热交换过程、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综合考虑土壤冻融、土壤水汽通量、植被覆盖和陆面-大气近地层水热交换的一维冻土-植被-大气连续体模... 陆面过程的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气候和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陆地-大气水热交换过程、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综合考虑土壤冻融、土壤水汽通量、植被覆盖和陆面-大气近地层水热交换的一维冻土-植被-大气连续体模型,模拟了固液相变、汽态水迁移、土壤水、汽、热耦合迁移等过程,反映了液态水从未冻区向冻结区迁移、冻结及其引起的潜热迁移的冻土物理本质,也反映了汽态水分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迁移所引起的温度及水分场的变化,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水分运动方程采用混合Richards方程,可适应各种边界条件.土壤水热传输模型求解引入了修正的Picard迭代法,不仅使计算迭代收敛更快,而且能更好地保证数值计算过程中的水量平衡.结合GAME/Tibet实验1998年5月份、7月份的观测数据,应用该模型对青藏高原安多观测点的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的冻融过程对地温变化会产生负反馈作用;若净辐射相同,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考虑冻结时其地热通量在冰融化时明显增加,显热通量减少,而潜热通量变化不大,但是冻结时各通量的变化不明显;而土壤发生融化时,尽管地热通量增加,但是地表温度仍然减小;土壤发生冻结时,尽管土壤负温要比不考虑冻结时高,但整体上热通量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型 土壤冻融 地气水热交换 game/tibet水-汽-热耦合迁移
原文传递
陆面过程实验和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从HEIFE到IMGRASS和GAME-Tibet/TIPEX 被引量:193
7
作者 王介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0-294,共15页
 80 年代中开始的国际大型陆面过程实验和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现在正向更加深入广泛的方面发展。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主持了80 年代后期开始的中日合作“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研究”( H E I F E) ,...  80 年代中开始的国际大型陆面过程实验和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现在正向更加深入广泛的方面发展。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主持了80 年代后期开始的中日合作“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研究”( H E I F E) ,接着积极参与组织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I M G R A S S) 和“全球水分能量循环亚洲季风实验—青藏高原陆面物理过程研究”( 中日合作 G A M E Tibet 和 T I P E X) 等几个项目,取得大量珍贵资料和一系列研究成果,从而在国际陆面过程( L S P) 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 L S P 研究以及国内由 H E I F E 到 I M G R A S S 和 G A M E Tibet/ T I P E X 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地气 相互作用 GCM 黑河实验 IMGRA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