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栽培大豆高异黄酮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红 来永才 +3 位作者 齐宁 李辉 张晓波 杨雪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3-55,共3页
利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栽培大豆(G.max)60份种质资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异黄酮含量有明显遗传差异,变幅为416.2-6808.2μg/g,野生大豆高于栽培大豆,筛选出高... 利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栽培大豆(G.max)60份种质资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异黄酮含量有明显遗传差异,变幅为416.2-6808.2μg/g,野生大豆高于栽培大豆,筛选出高异黄酮野生大豆种质资源4份、高异黄酮栽培大豆种质资源2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黑龙江省 资源筛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黄酮含量 种质资源 遗传差异
下载PDF
大豆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国栋 王金陵 +3 位作者 孟庆喜 杨庆凯 吴忠璞 高凤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对大豆种间杂交(Glycine max (L) Merril×G. soja Sieb. and Zucc., G. max×G.gracilis Skvok Tzow)后代的性状表现及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以栽培大豆为轮回亲本的回交效应。结果表明:F_1代育性不完全正常。... 本文对大豆种间杂交(Glycine max (L) Merril×G. soja Sieb. and Zucc., G. max×G.gracilis Skvok Tzow)后代的性状表现及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以栽培大豆为轮回亲本的回交效应。结果表明:F_1代育性不完全正常。上位性基因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遗传组成成分。种间杂交后代分离广泛,类型丰富。利用野生资源成败的关键在于亲本选配。回交是利用野生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半野生大豆的价值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交 遗传 变异 蛋白
下载PDF
大豆种间杂交后代数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进度的估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国栋 王金陵 +3 位作者 孟庆喜 杨庆凯 吴忠璞 高凤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G. gracilis, G. max×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基本上与栽培种内品种间杂交相类似,可利用类似于处理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方法处理种间杂...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G. gracilis, G. max×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基本上与栽培种内品种间杂交相类似,可利用类似于处理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方法处理种间杂交后代;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进度较大,选择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间杂交 农艺性状 遗传力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 Ⅳ 野生大豆(G·soja)控光和自然条件下开花临界光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豹 路琴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5-92,共8页
采用来自53—24°N野生大豆(Glycine soja)26份为材料,在8—18小时八种光照条件下研究并提出了来自各纬度材料在控光条件下的开花临界光周期(CFCP)。分析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变化动态与开花的关系,提出了自... 采用来自53—24°N野生大豆(Glycine soja)26份为材料,在8—18小时八种光照条件下研究并提出了来自各纬度材料在控光条件下的开花临界光周期(CFCP)。分析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变化动态与开花的关系,提出了自然条件下的开花临界光周期(NFCP)。CFCP与NFCP数值近似。50°N材料为16—16.5小时;45°N材料为15—15.5小时;40°N材料为14.5小时左右;35°N材料为14.0小时左右;30°N材料为13.5小时左右;25°N材料为13小时左右;还提出了控光开花临界光周期与结荚期、成熟期、营养器官、结实器官生长之间的密度关系。讨论了确定开花临界光周期的方法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 控光 开花 临界光周期
下载PDF
克服大豆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光宇 郑惠玉 +1 位作者 韩春凤 胡金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5-282,共8页
本试验利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栽培大豆(G.max)作母本,以株高不同的2个野生大豆(G.soja)和2个半野生大豆(G.gracilis)作父本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和8个回交组合,研究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植株较矮、... 本试验利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栽培大豆(G.max)作母本,以株高不同的2个野生大豆(G.soja)和2个半野生大豆(G.gracilis)作父本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和8个回交组合,研究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亚有限性栽培种作母本;选用植株较矮、百粒重较大的野生种作父本将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野生亲本的选择似乎更为重要。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来看,选用半野生大豆作亲本更为有效。只有从直立、半直立植株的后代中才有可能分离出稳定的直立型材料。百粒重的遗传进度较小,对其进行选择似乎效果不明显。在F_3代进行选择性回交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后代直立、半直立型植株的分离频率和百粒重。只要亲本选配适当,仅需一次回交即可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的不良性状。我们从一次选择性回交的后代中已获得栽培型、百粒重20克以上,产量较高的优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 种间杂交 回交 育种
下载PDF
大豆种间的同工酶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钟珍萍 刘德金 陈启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9-335,共7页
比较了栽培、半野生、野生大豆4种同工酶的表现,初步认为:1.3个大豆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叠加酶带共有25条,其中7条为共有的基本酶带,其余酶带的出现频率和活性,因种不同而存在差异。2.有7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在野生大豆中不出现,而... 比较了栽培、半野生、野生大豆4种同工酶的表现,初步认为:1.3个大豆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叠加酶带共有25条,其中7条为共有的基本酶带,其余酶带的出现频率和活性,因种不同而存在差异。2.有7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在野生大豆中不出现,而在另两个种以一定的频率出现,尤其是其中4条酶带的出现频率,随进化程度的提高而呈递增趋势。3.ATP酶、苹果酸酶及过氧化氢酶同工酶都呈现种间差异。尤其是ATP酶,不仅酶带清晰、带次分明,而且种间易于区别。因此,除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外,还可在幼苗期用根、幼茎和子叶作材料,以3条ATP酶同工酶酶带AP—11、AP—12及AP—13来反映进化程度不同的3个大豆种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半野生大豆 野生大豆 同功酶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的评价和利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红 姚振纯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20,共3页
野生大豆(G.Soja)资源的研究结果展示了野生大豆多花多荚、高蛋白含量、某些抗性等优异性状基因的导入,有可能为栽培大豆高产育种、优质育种、抗性育种带来新突破。
关键词 大豆 野生 育种 品质 遗传 评价
下载PDF
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光宇 郑惠玉 +1 位作者 韩春凤 纪锋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9,共6页
利用478个种间杂交组合和307个回交组合进行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亲本选配原则,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小粒、粒色深等野生不良性状的技术;明确了种间杂种主要性状的选择潜力,在种间杂种早代性状选择、后代群体规... 利用478个种间杂交组合和307个回交组合进行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亲本选配原则,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小粒、粒色深等野生不良性状的技术;明确了种间杂种主要性状的选择潜力,在种间杂种早代性状选择、后代群体规模、回交改良时期及决选世代等方面的种间杂交选育新技术。直接利用野生大豆种质育成“吉林小粒1号”新品种,1990年通过吉林省的品种审定并出口创汇。利用种间杂交新技术创造出主茎有效节数25个以上、单株荚数150个以上以及蛋白质含量50%左右的直立型育种中间材料;育成一批大粒高产优良新品系,现已进入省区试或省预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种间杂交 大豆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光宇 王洋 马晓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8-262,共5页
近二十年来 ,我国学者对野生大豆进行了多学科、不同层次的研究 ,取得卓越的成就 ,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本文综述了中国野生大豆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方面的研究结果 。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脂肪含量 地理分布 脂肪酸组成 中国
下载PDF
吉林省野生大豆脂肪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光宇 郑惠玉 +2 位作者 韩春凤 纪锋 胡金海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33,56,共5页
吉林省674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平均含量为8.38±1.20%,最高13.96%,最低4.80%,变异系数14.37%。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脐色、种皮色、泥膜有无、籽粒大小、叶形等植物学性状有关。其趋势是,黑脐、双色种皮、无泥膜、百粒重2.6—... 吉林省674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平均含量为8.38±1.20%,最高13.96%,最低4.80%,变异系数14.37%。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脐色、种皮色、泥膜有无、籽粒大小、叶形等植物学性状有关。其趋势是,黑脐、双色种皮、无泥膜、百粒重2.6—3.0克、卵圆形叶等性状的脂肪含量较高。四平地区是吉林省野生大豆高脂肪区。鉴定出脂肪加蛋白质总量超过62.00%的材料13份,脂肪、蛋白质含量均较高的种质8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脂肪含量 大豆 吉林
下载PDF
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野生大豆比较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申家恒 田国伟 +4 位作者 李玉芬 李慧荣 王晓燕 张淑玲 张艳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3-260,共8页
通过对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和野生大豆比较胚胎学研究,指出了三种类型大豆具有相同的胚胎学发育特征,这些特征如下:1.雄性孢原为表皮下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主要为正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形;成... 通过对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和野生大豆比较胚胎学研究,指出了三种类型大豆具有相同的胚胎学发育特征,这些特征如下:1.雄性孢原为表皮下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主要为正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形;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药壁的发育属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单核,属分泌型绒毡层。2.单室子房;弯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珠亚表皮下多孢原;多数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排列;少数为“T”字形排列,合点端大孢子有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反足细胞短命。3.大孢子发生较小孢子发生稍晚,但发育速度较快,后期雌、雄配子体同步成熟。4.自花授粉;受精过程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5.胚的发育属柳叶菜型;核型胚乳,胚乳发育中后期胚囊合点端存在胚乳吸器;胚珠合点端具承珠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种 野生种 半野生种 胚胎
下载PDF
大豆种间杂种早代回交和高代选择性回交性状改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文滨 王金陵 杨庆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分别运用早代(F_1)连续回交和高代(F_3)选择性回交两种交配方式,探讨了改良大豆种间杂种野生性状及最大限度遴选优良基因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高代有选择地回交可以有效地保持野生大豆的高蛋白特性;同时,对提高百粒重和扩大黄色种皮... 分别运用早代(F_1)连续回交和高代(F_3)选择性回交两种交配方式,探讨了改良大豆种间杂种野生性状及最大限度遴选优良基因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高代有选择地回交可以有效地保持野生大豆的高蛋白特性;同时,对提高百粒重和扩大黄色种皮类型入选率也有明显效果。早代随机回交使高蛋白、高亚油酸和丰产基因型频率大幅度下降。从育成超高蛋白(>45%)品种考虑(长期计划),野生种质渗入率不应低于0.25;而从育成普通高蛋白(<45%)品种考虑(短期计划),渗入率可以降到0.125以下。在大豆种间杂种后代,种皮色遗传较复杂,出现IIrrttW_1W_1gg基因型的机率非常低。不同种皮色的BC_0F_2单株分离产生含黄色种皮类型的能力为:黄褐(单株)>黄黑>褐绿>黑绿>黑>褐。野生大豆炸荚性的遗传比较简单,但不符合3:1分离模式,通过二次回交炸荚卒降至25%以下。本研究选择指数结果指出,在早代回交和高代回交后代,用对蛋白质含量有较强相关选择进度的生育期、茎粗和主茎节数,间接选择高蛋白基因型,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间杂交 早代 高代 回交性状
下载PDF
大豆种间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珍萍 刘德金 陈启锋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通过对大豆3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2)3个种都只有1对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都是近中部或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3)种间染色体长度及着丝粒位置呈规律性变化;(4)野生大豆的... 通过对大豆3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2)3个种都只有1对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都是近中部或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3)种间染色体长度及着丝粒位置呈规律性变化;(4)野生大豆的核型较不对称,其次为半野生大豆,而栽培大豆核型比较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半野生 野生 核型
下载PDF
野生大豆荚粒相关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阚贵珍 童振峰 +3 位作者 胡振宾 张丹 张国正 喻德跃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40,共8页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和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野生大豆江浦野生豆-5和栽培大豆南农06-17所得的F2∶3家系(2008、2009年)及F2∶4家系(2009年)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3个荚粒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区间作...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和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野生大豆江浦野生豆-5和栽培大豆南农06-17所得的F2∶3家系(2008、2009年)及F2∶4家系(2009年)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3个荚粒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27个QTL,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8个加性显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2种方法共同检测到17个QTL,其中12个QTL(qEPP-H-1、qEPP-Lb-1、qSWP-La-1、qSWP-Lb-1、qSW-B1-1、qSW-B2-1、qSW-D1b-1、qSW-H-1、qSW-H-2、qSW-I-2、qSW-Lb-1和qSW-Ma-1)在2 a或2个世代稳定表达,qEPP-H-1、qEPP-Lb-1和qSWP-Lb-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野生大豆。研究结果为野生大豆优异等位基因的发掘、栽培大豆遗传基础的拓宽以及大豆产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荚粒相关性状 QTL定位
下载PDF
两种野生大豆的比较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国金 段显德 +2 位作者 宋金枝 周春丽 韩丽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2-54,共3页
对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蝶形花科 F abaceae大豆属 Glycine的两个野生大豆 G.xoja品系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生长在盐渍环境的野生大豆茎和叶体表都具有盐腺。盐腺圆球型 ,基部有一个小柄 ,着生在盐生野生大豆茎、... 对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蝶形花科 F abaceae大豆属 Glycine的两个野生大豆 G.xoja品系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生长在盐渍环境的野生大豆茎和叶体表都具有盐腺。盐腺圆球型 ,基部有一个小柄 ,着生在盐生野生大豆茎、叶表皮外切和壁的胞间层处。幼嫩的盐腺靠泌盐孔泌盐 ,成熟的盐腺靠整体破碎释盐 ,而生长在黑土地生态环境的野生大豆的茎和叶外切向壁未发现有泌盐的盐腺 ,其茎叶的表皮都呈现平滑状态。因此两种不同生态环境的同种同属植物在微观结构上显示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生长 品系 黑土地 蝶形花科 茎叶 生态环境 盐腺 叶表皮 植物
下载PDF
RNA-seq analysis for soybean cyst nematode resistance of Glycine soja(wild soybean)
16
作者 Cuiping Yuan Ling Zhang +4 位作者 Hongkun Zhao Yumin Wang Xiaodong Liu Yingshan Dong Glen L. Hartman 《Oil Crop Science》 2019年第1期32-46,共15页
To explore genetic resource of wild soybean(Glycine soia. L), RNA-seq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cyst nematode resistance of G. soja. Root transcriptome expressions were profiled at 9, 15 and 20 d post inoculation(DPI) i... To explore genetic resource of wild soybean(Glycine soia. L), RNA-seq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cyst nematode resistance of G. soja. Root transcriptome expressions were profiled at 9, 15 and 20 d post inoculation(DPI) i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G. soja to SCN(soybean cyst nematode). A total of 1,594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 were identified in roots infected by SCN compared with non-infected roots. In the resistant accession, 619, 65, and 8 DEGs were detected at 9, 15, and 20 DPI, respectively, while 327, 460 and 115 DEGs were detected at the same sampling point of susceptible accessions. DEGs were enriched in peroxidase gene sets which were involved in response to oxidative stress and oxidation reduction. Two gene families, ZIM transcription factor and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were enriched.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was only enriched in resistant accession. Moreover, gene expressions of 9 DEGs were validated by qRT-PCR. XLOC_023202, an unknown protein was up regulated more than 5 fold at 9 and 15 DPI in the resistant accession. These results provided an atlas of gene expressions of G. soja in response to SCN infection, and identified candidate DEG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oja SCN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RNA-SEQ CYST NEMATODE
下载PDF
种子发育过程中野生大豆(G.soja)种子蛋白组分代谢研究初报
17
作者 庄炳昌 路琴华 徐豹 《东北农业科学》 1988年第1期10-12,共3页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开花后12到28天野生大豆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发育过程中,野生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初期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随着种子的发育,大分子的贮藏蛋白逐渐增加。2.各种组分的合成起...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开花后12到28天野生大豆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发育过程中,野生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初期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随着种子的发育,大分子的贮藏蛋白逐渐增加。2.各种组分的合成起始时间不同,7S组分的α′、α亚基在开花后14天开始合成,18天达到合成盛期;7S组分的β亚基和11S组分的酸性、碱性亚基在开花后20天左右合成,28天达到合成盛期。3.α′、α亚基在发育过程中的代谢速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g.soja 蛋白组分 大豆种子 贮藏蛋白 花后 大豆球蛋白 种子发育 代谢速率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SSR分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赵洪锟 王玉民 +2 位作者 李启云 张明 庄炳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176,共5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 (G soja )和栽培大豆 (G max )各 2 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通过对所合成的 4 0对引物的筛选 ,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引物BARC -sat39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有特异谱带...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 (G soja )和栽培大豆 (G max )各 2 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通过对所合成的 4 0对引物的筛选 ,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引物BARC -sat39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有特异谱带。表明这个SSR标记是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有关的一个等位基因位点。通过对实验结果量化后数据分析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 0 176和 0 15 0 ,表明野生大豆的多态性比栽培大豆较为丰富 ;在遗传距离0 30 0处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被明显分为二类 ,与以往大豆属Soja亚属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 ,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分为二个种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遗传多样性 中国 纬度
下载PDF
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创新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 被引量:33
19
作者 齐宁 林红 +2 位作者 魏淑红 杨雪峰 刘广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利用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间杂交中间材料与高产栽培大豆回交转育,创新选育出蛋白质含量4 5 %以上,蛋脂总含量6 3%以上,分别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抗大豆灰斑病,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创新种质资源3份。其中,龙品880 2 1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兼抗... 利用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间杂交中间材料与高产栽培大豆回交转育,创新选育出蛋白质含量4 5 %以上,蛋脂总含量6 3%以上,分别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抗大豆灰斑病,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创新种质资源3份。其中,龙品880 2 1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兼抗大豆灰斑病,蛋白质含量4 5 6 4 % ,脂肪含量18 4 2 % ,蛋脂总含量6 4 0 6 % ;龙品0 1 75 7抗大豆灰斑病,蛋白质含量4 5 99% ,脂肪含量19 4 % ,蛋脂总含量6 5 39% ;龙品95 0 1,中抗大豆灰斑病,蛋白质含量4 5 11% ,脂肪含量18 32 % ,蛋脂总含量6 3 4 3%。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含有野生大豆血缘的种间杂交材料与高产栽培大豆回交,是拓宽大豆遗传基础,创新选育优质、抗病、农艺性状优良大豆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soja) 种质资源 优质抗病 利用创新 新种质资源 野生大豆 资源创新 抗病 优质 大豆疫霉根腐病
下载PDF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FLP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洪锟 庄炳昌 +1 位作者 王玉民 李启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32-35,共4页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纬度的 2 0份野生大豆 (G .soja)和栽培大豆 (G .max)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 1)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较栽培大豆更为丰富 ;( 2 )根据AFLP分析结果 ,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完全划分为 2类 ,...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纬度的 2 0份野生大豆 (G .soja)和栽培大豆 (G .max)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 1)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较栽培大豆更为丰富 ;( 2 )根据AFLP分析结果 ,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完全划分为 2类 ,并发现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特异谱带 ,说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作为 2个种是有遗传基础的 ;( 3)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纬度品种间纬度相近的首先聚在一起 ,表明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其遗传距离与纬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为大豆分类、进化、起源等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遗传多样性 AFL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