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岛棉品种抗黄萎病遗传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齐俊生 马存 +1 位作者 赵良忠 刘素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9-171,179,共4页
在黄萎病圃对 3个海岛棉抗感品种、1个陆地棉高感品种及其 4个杂种后代进行了多年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海岛棉抗病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遗传受单基因显性或少数主效基因控制。当抗病海岛棉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时 ,F1代抗病均表现为显性 ,... 在黄萎病圃对 3个海岛棉抗感品种、1个陆地棉高感品种及其 4个杂种后代进行了多年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海岛棉抗病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遗传受单基因显性或少数主效基因控制。当抗病海岛棉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时 ,F1代抗病均表现为显性 ,杂交组合的 F2 代群体分离除个别组合外 ,一般表现为 3∶ 1抗感病分离 ,呈现单基因或少数主效基因遗传。剖杆调查结果表明 ,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内部剖杆症状重于叶部 ,二者存在微弱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黄萎病 遗传
下载PDF
陆海种间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F1群体优势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石玉真 刘爱英 +2 位作者 李俊文 王淑芳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1,共6页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纤维整齐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纤维整齐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及伸长率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所有的性状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效应;麦克隆值只受显性效应控制,其它4个性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的显性效应值分别大于相应的加性效应值;所有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都很小。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和伸长率的广义遗传率都非常高,整齐度的广义遗传率较小。这些结果表明,除纤维强度外陆海杂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中显性遗传效应明显,与陆陆杂种及海海杂种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的结果不同。长度、强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麦克隆值有显著的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通过陆海杂交利用海岛棉的优质纤维性状时,强度宜早代选择,而其它性状的选择不宜太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种间杂交 纤维品质 遗传 利用
下载PDF
海岛棉品系海1无腺体性状的遗传Ⅰ.等位性测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灿明 闵留芳 +1 位作者 潘家驹 靖深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2,共5页
本文研究了海岛棉无腺体突变体品系海1的遗传机制.等位性测验结果表明:(1)海1无腺体性状由位于Gl_2位点上的部分显性突变基因控制,暂定名为Gl^e_2;(2)海l携有有腺体基因Gl_3,Gl^e_2对Gl_3有上位性作用;(3)海1的基因型可表达为Gl^e_2Gl^e... 本文研究了海岛棉无腺体突变体品系海1的遗传机制.等位性测验结果表明:(1)海1无腺体性状由位于Gl_2位点上的部分显性突变基因控制,暂定名为Gl^e_2;(2)海l携有有腺体基因Gl_3,Gl^e_2对Gl_3有上位性作用;(3)海1的基因型可表达为Gl^e_2Gl^e_2Gl_3Gl_3;(4)海1无腺体的遗传为核遗传,不受细胞质影响.本文还讨论了海1显性无腺体遗传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遗传 无腺体性状 品系 棉花
下载PDF
海岛棉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定位 被引量:7
4
作者 孔巍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27-429,共3页
植物R基因产物存在非常类似的结构域 ,如NBS、LRR、STK、LZ、TM、TIR等。依据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寻找抗病基因类似物 (ResistanceGeneAnalog ,RGA) ,从而定位或克隆抗病基因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这种方法称为R基因同源克隆法。RGA往往与已... 植物R基因产物存在非常类似的结构域 ,如NBS、LRR、STK、LZ、TM、TIR等。依据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寻找抗病基因类似物 (ResistanceGeneAnalog ,RGA) ,从而定位或克隆抗病基因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这种方法称为R基因同源克隆法。RGA往往与已知抗病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均含有LRR、NBS或蛋白激酶中的保守基序 ,有的与已知抗病基因连锁 ,或是抗性基因家族中的成员 ,抑或与已知抗病基因无关 ,它们最有可能参与植物抗病反应过程中的信号识别、信息传导等途径 ,并且与植物抗病基因具有密切的关系 ,但RGA并非等同于植物R基因。将RGA作为分子标记整合到植物分子连锁图谱中 ,或将其作为探针筛选基因组文库 ,获得候选抗病基因则不失为一条克隆基因的捷径。利用已知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已经在植物中分离到了许多与已知R基因同源的DNA序列 ,并且有很多RGA作为标记定位在抗病位点附近 ,有点被证明与抗病性状共分离。小麦抗叶锈基因Lr10的分离是利用该方法进行抗病基因克隆的首次报道。本研究依据N ,L6 ,RPS2等NBS类抗病基因的NBS保守区设计简并性引物扩增棉花基因组DNA ,在 5 17bp左右获得特异性扩增条带。回收PCR产物 ,连接转化共得到 80 0个克隆。经酶切筛选、嵌套引物鉴定获得 2 5 2个候选RGA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NBS-lRR类抗病基因 同源序列 基因克隆 基因定位 抗病基因类似物 R基因
下载PDF
栽培棉种间二、三、四元杂种的研究 Ⅱ.杂种F_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和花粉萌发率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志宁 季道藩 许复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69-374,共6页
以棉属(Gossypium)的四个栽培种的种间杂种F_1植株为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和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在中期Ⅰ,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出现一个四体环;(陆地棉×海岛棉)F_1通常联会成26个二价体。三元... 以棉属(Gossypium)的四个栽培种的种间杂种F_1植株为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和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在中期Ⅰ,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出现一个四体环;(陆地棉×海岛棉)F_1通常联会成26个二价体。三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陆地棉]F_1,[(亚洲棉×草棉)F_1双二倍体×陆地棉)F_1和四元杂种[(陆地棉×海岛棉)F_1×(亚洲棉×草棉)F_1双二倍体]F_1分别出现11.7个、8.8个和8.4个单价体以及1.2个,5.6个和5.7个三价体。在后期Ⅰ,两个二元杂种F_1的染色体分离较规则,而三元和四元杂种F_1极不规则。在四分体形成时期,两个二元杂种F_1的异常四分体频率为18.3~20.2%,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高达71.2~74.7%。各杂种F_1及其亲本花粉萌发率测定表明:(亚洲棉×草棉)F_1花粉的萌发率为54.3%,表现半不育;(陆地棉×海岛棉)F_1为85.7%,与其双亲基本一致;而三元和四元杂种F_1的花粉萌发率极低,仅为7.1~12.4%,表现高度的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杂种F1 减数分裂 染色体
下载PDF
陆海种间杂交铃重和衣分的遗传及其F_1群体优势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石玉真 刘爱英 +2 位作者 李俊文 王淑芳 袁有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铃重和衣分都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其加性...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铃重和衣分都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其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都很小。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为54.3%,显性效应相对较小,为21.6%。衣分主要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加性效应和显性同等重要,分别是43.8%和49.8%。铃重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为54.3%和75.8%,衣分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为43.8%和93.6%。铃重和衣分F1均具有显著的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F1铃重小于中亲值,偏向低亲值;F1衣分小于中亲值,接近或小于低亲值。在利用海岛棉的优异性状时,要考虑亲本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其性状遗传方式的特点,在进行陆海杂交、高代回交辅助选择时必须考虑性状的遗传效应。铃重可以在早世代进行选择,衣分应在中期世代选择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种间杂交 铃重 衣分 遗传分析
下载PDF
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闫曼曼 郑剑超 +1 位作者 张巨松 田立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21,共7页
以新海24号和新海35号为材料,研究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滴灌定额为0m^3/hm^2(重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0%左右)、900m^3/hm^2(轻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6%左右)、1800m^3/hm^2(丰水,土壤含水量20%左右)。结果表明:盛铃期... 以新海24号和新海35号为材料,研究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滴灌定额为0m^3/hm^2(重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0%左右)、900m^3/hm^2(轻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6%左右)、1800m^3/hm^2(丰水,土壤含水量20%左右)。结果表明:盛铃期时,900m^3/hm^2和1800m^3/hm^2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 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及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无显著差异,但900m^3/hm^2、1800m^3/hm^2与0m^3/hm^2处理差异显著,两品种表现一致。由于900m3/hm2处理的单株结铃数、铃重较高,棉铃脱落率最低,因此皮棉产量较高。可见,蕾期轻度调亏(900m^3/hm^2)在节水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膜下滴灌海岛棉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海岛棉(g.barbadense l.) 光合参数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原文传递
彩色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交后代主要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巧玲 李哲 梁云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对彩色陆地棉H44与海岛棉新海1号的杂交后代,采用回交类型分析法,分析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株高、果枝数、果节数、第一果枝第一果节长度和单株结铃数的平均显性度和相对优势率都较大,杂种优势明显。铃重... 对彩色陆地棉H44与海岛棉新海1号的杂交后代,采用回交类型分析法,分析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株高、果枝数、果节数、第一果枝第一果节长度和单株结铃数的平均显性度和相对优势率都较大,杂种优势明显。铃重、衣分、绒长的广义遗传率(h2B)较高,狭义遗传率(h2N)也较高,这些性状适宜在杂种早期世代进行选择;而单株结铃数、单株皮棉理论产量、整齐度的广义遗传率较高,狭义遗传率则较低,这些性状适宜在杂种晚期世代进行选择。铃重、衣分、绒长的最少基因对数K值较大,这给彩色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后代的利用带来较大的困难;而单株结铃数的最少基因对数K值小,后代则比较容易出现重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陆地棉 海岛棉 种间杂交 遗传效应分析
下载PDF
南疆海岛棉和陆地棉棉铃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娟 范君华 +1 位作者 刘明 张建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0-465,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南疆主栽海岛棉和陆地棉为材料,研究棉铃发育过程中棉铃各部位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岛棉铃壳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极显著高于陆地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陆地棉。海岛棉铃壳、种子、纤维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大田条件下,以南疆主栽海岛棉和陆地棉为材料,研究棉铃发育过程中棉铃各部位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岛棉铃壳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极显著高于陆地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陆地棉。海岛棉铃壳、种子、纤维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明显高于陆地棉,且纤维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高于陆地棉,铃壳中丙二醛含量低于陆地棉。海岛棉与陆地棉发育棉铃各部位生理生化的异质性是棉铃铃期、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伸长率、比强度等种间差异的内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棉铃 生理生化特征
下载PDF
利用SSCP技术分析棉花纤维差异表达的基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晓兵 于霁雯 +7 位作者 吴嫚 翟红红 范术丽 宋美珍 庞朝友 李兴丽 张金发 喻树迅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6-310,共5页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灵敏的多态性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因构象差异而导致的单链DNA片段迁移率的不同。本研究根据棉花基因芯片筛选的纤维发育中...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灵敏的多态性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因构象差异而导致的单链DNA片段迁移率的不同。本研究根据棉花基因芯片筛选的纤维发育中差异表达基因设计了162对引物,利用SSCP技术在4个陆地棉品种、4个海岛棉品种中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162对引物中,146对引物经PCR扩增后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检测出现清晰、明亮的带。经过SSCP分析,54对引物在陆地棉之间产生多态性,共出现116个多态性位点;45对引物在海岛棉之间产生多态性,共出现111个多态性位点;79对引物在陆地棉和海岛棉之间产生多态性,共出现260个多态性位点;36对引物在陆地棉之间、海岛棉之间同时出现多态性。进一步聚类分析后表明,海岛棉和陆地棉分别聚在了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多态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棉花海陆杂交纤维品质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伟 崔秀珍 李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7-60,共4页
为了研究棉花海陆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采用5个陆地棉品种(系)作母本与5个海岛棉品种(系)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2次。主要检测杂交种F1代纤维品质性状,以小区平均数进行相应的方差分析及遗传参数估... 为了研究棉花海陆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采用5个陆地棉品种(系)作母本与5个海岛棉品种(系)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2次。主要检测杂交种F1代纤维品质性状,以小区平均数进行相应的方差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陆地棉亲本间变异除马克隆值外,其他纤维品质性状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海岛棉亲本间除伸长率外,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纤维品质性状双亲互作效应均不显著。另外,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绒长、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遗传变异系数与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且均大于环境变异系数。整齐度和伸长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小于环境变异系数,说明整齐度和伸长率的变异中环境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绒长、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广义遗传率较高,在采用海陆杂交改良棉花纤维品质性状时,适宜在早代选择优异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纤维品质性状 遗传参数
下载PDF
陆地棉与四个四倍体棉的遗传渐渗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12
作者 温天旺 朱宏 +3 位作者 玉坎炳 李振仙 杨宾娟 汤飞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22,共8页
陆地棉是棉属中最主要的一个栽培棉种,其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的95%以上。我国对于陆地棉的引种、栽培和育种已有百年历史,在陆地棉不断改良的过程中,其遗传基础逐渐变得狭窄。为了拓宽陆地棉遗传基础,近十几年来,我国以及世界棉花基础研... 陆地棉是棉属中最主要的一个栽培棉种,其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的95%以上。我国对于陆地棉的引种、栽培和育种已有百年历史,在陆地棉不断改良的过程中,其遗传基础逐渐变得狭窄。为了拓宽陆地棉遗传基础,近十几年来,我国以及世界棉花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者通过有性杂交创建了棉花远缘杂交遗传群体和优异种质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棉花基因组图谱的完成,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学技术揭示了远缘杂交群体中的数量性状位点(QTL,quantative trait locus)。本文总结了陆地棉分别与4个远缘四倍体棉种(海岛棉、毛棉、黄褐棉和达尔文棉)的一些远缘杂交的研究成果。综合已发表研究表明,基于陆地棉与4个远缘棉种材料的远缘杂交遗传群体,创造了优异的种质资源,对于棉花农艺性状改良、QTL定位和基因挖掘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陆地棉与海岛棉的自然遗传渐渗事件在陆地棉资源材料中也被普遍发现,这种自然遗传渐渗事件对陆地棉的农艺性状改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四倍体棉种基因组的公布和棉属中新的棉种的挖掘和利用,未来陆地棉的遗传基础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陆地棉 海岛棉 黄褐棉 毛棉 达尔文棉 遗传渐渗
下载PDF
栽培棉种间二、三、四元杂种的研究 Ⅰ.杂种F_1的产生及其形态特性
13
作者 王志宁 季道藩 许复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63-368,共6页
本研究以棉属(Gossypium)的栽培种草棉(C.herbaceum L.)、亚洲棉(G.arboFeumL.)、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odense L.)为材料,通过种间杂交产生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首先进行同染色体组内的种间杂交,然后用0.2%秋水仙... 本研究以棉属(Gossypium)的栽培种草棉(C.herbaceum L.)、亚洲棉(G.arboFeumL.)、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odense L.)为材料,通过种间杂交产生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首先进行同染色体组内的种间杂交,然后用0.2%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亚洲棉×草棉)F_1获得双二倍体,并进一步以该双二倍体与陆地棉或(陆地棉×海岛棉)F_1进行正反交,产生三元杂种F_1和四元杂种F_1。形态学研究表明,各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的F_1均生长旺盛,两个二元杂种F_1的叶片和花器或表现为明确的显隐性关系或超过双亲的平均值(如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三元和四元杂种F_1在叶形和花器形态上表现了三个和四个棉种的一些性状。这表明把几个栽培棉种的某些性状组合于同一杂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杂种F1 形态特性
下载PDF
陆海杂种高代回交自交系纤维细度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莲 石玉真 +5 位作者 李俊文 唐淑荣 刘爱英 于霁雯 褚平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6-360,共5页
利用陆地棉34B与海岛棉Giza70杂交所得的稳定的高代回交自交系BC2F4:6、BC2F4:7家系,开展了三个环境下纤维细度等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纺纱均匀指数与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 利用陆地棉34B与海岛棉Giza70杂交所得的稳定的高代回交自交系BC2F4:6、BC2F4:7家系,开展了三个环境下纤维细度等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纺纱均匀指数与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和比强度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伸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2)HVI 900测定的麦克隆值与比强度和纺纱均匀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成熟度比率与麦克隆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线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性状间的相关性三个环境下都不一致;线密度与纺纱均匀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度、比强度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整齐度不相关,与伸长率为负相关。相对而言,线密度与各性状的相关性要比HVI 900测定的麦克隆值和成熟度比率稳定,受环境影响小,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线密度的选择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高代回交自交系 纤维细度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新疆海岛棉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体系
15
作者 杨静 王为然 +5 位作者 王萌 朱家辉 宁新民 阿里甫·艾尔西 闵玲 孔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1329,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海岛棉不同材料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筛选再生能力强的海岛棉材料,为新疆海岛棉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105份新疆海岛棉为材料,利用改良后的MS培养基对下胚轴共培养,在2,4-D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产生愈伤组织,... 【目的】研究新疆海岛棉不同材料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筛选再生能力强的海岛棉材料,为新疆海岛棉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105份新疆海岛棉为材料,利用改良后的MS培养基对下胚轴共培养,在2,4-D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产生愈伤组织,浸染农杆菌介导的红色荧光蛋白,验证转化效果。【结果】海岛棉材料愈伤组织的增殖速率与其基因型有关,改良后的MS共培养基、2,4-D诱导培养基可有效用于新疆海岛棉共培养和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愈伤组织增殖的适宜培养时间为4个月,时间过长不利于其增殖;愈伤增殖速度与转化率呈正相关,增殖快的材料其红色荧光蛋白的转化率较高;筛选出2份增殖快且转化率好的海岛棉材料。【结论】建立了新疆海岛棉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体系与鉴定方法,筛选出9份愈伤增殖好、且能够有效转化的海岛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胚性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农杆菌
下载PDF
肾形线虫的筛选方法及其在陆地棉和海岛棉鉴定中的应用(英文)
16
作者 郭香墨 J.N.金肯斯 J.C.麦克卡特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53,共7页
两个陆地棉品种 SJ- 1 2 5和岱字棉 541 5以及海岛棉 T- 1 3 4 8用来筛选和建立温室条件下鉴定肾形线虫 (Rotylenchulus reniformis)的有效方法 ,并对 1 2个陆地棉品种 (系 )进行了鉴定。鉴定材料的株高、地上干重和根干重差异显著 ,真... 两个陆地棉品种 SJ- 1 2 5和岱字棉 541 5以及海岛棉 T- 1 3 4 8用来筛选和建立温室条件下鉴定肾形线虫 (Rotylenchulus reniformis)的有效方法 ,并对 1 2个陆地棉品种 (系 )进行了鉴定。鉴定材料的株高、地上干重和根干重差异显著 ,真叶数和第一果枝节位差异不显著 ,接种 7周后根干重与肾形线虫繁殖系数间呈负相关。繁殖系数随接种量增加而下降。适当的鉴定指标是每毫升土壤接种量 7.4个 ,温室中接种 7周后鉴定。利用本研究中改进的方法鉴定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肾形线虫 鉴定指标 改进方法 抗性品种
下载PDF
新疆长绒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17
作者 努斯热提.吾斯曼 孔杰 +7 位作者 艾合提.艾合买提 阿依谢姆古丽.牙合甫 赖成霞 徐建辉 李春平 沙红 高燕 魏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新疆长绒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基因组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从39对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多态性好而且稳定的34对,对19个长绒棉材料基因组进行检测,用NTSYS-pc2.11e软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4对引物...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新疆长绒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基因组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从39对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多态性好而且稳定的34对,对19个长绒棉材料基因组进行检测,用NTSYS-pc2.11e软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4对引物共扩增出108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为3.17个。共检测出160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1~0.89。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35~0.933,平均相似度为0.784。遗传相似系数阀值在0.69时,可把19个材料分为5个类群。大部分新疆自育品种和部分中亚及埃及资源材料聚类在第2类群中。【结论】材料聚类与资源来源相吻合,材料遗传相似度较高,遗传差异不大,遗传基础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陆海杂交种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腾宇 许超 +4 位作者 李耀明 苟成飞 洪铸 丁明全 孙晨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8-359,共12页
【目的】深入研究棉花陆海杂交种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遗传规律,为培育高产优质陆海杂交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使用12份陆地棉材料和5份海岛棉材料配制陆海杂交种,对海南三亚和浙江临安种植的亲本及F1进行纤维品质和产量... 【目的】深入研究棉花陆海杂交种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遗传规律,为培育高产优质陆海杂交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使用12份陆地棉材料和5份海岛棉材料配制陆海杂交种,对海南三亚和浙江临安种植的亲本及F1进行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测定。【结果】陆海杂交种纤维长度、纤维强度普遍具有显著的中亲优势,部分杂交组合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纤维长度性状在两地间变异系数较小,可以稳定遗传;在产量方面,部分陆海杂交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等性状具有中亲优势,但仍显著低于陆地棉亲本。【结论】获得2个5A级优质长绒棉杂交组合T035和T044,筛选到1个海岛棉骨干亲本塔10-280,可为探讨陆海杂交种棉纤维品质杂种优势遗传规律提供有价值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陆海杂交种 杂种优势 纤维品质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新疆长绒棉育种现状、趋势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阿里甫·艾尔西 朱家辉 +4 位作者 李进 王为然 宁新民 刘志清 孔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3-400,共8页
【目的】分析新疆自1953年引种长绒棉成功以来育成品种的现状、分布和趋势,以及新品种对新疆长绒棉生产的影响等;总结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为新疆长绒棉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8年,以不同时期新疆培育的7... 【目的】分析新疆自1953年引种长绒棉成功以来育成品种的现状、分布和趋势,以及新品种对新疆长绒棉生产的影响等;总结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为新疆长绒棉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8年,以不同时期新疆培育的79个长绒棉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多点试验;收集、汇总与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并对比分析。【结果】66年来,新疆育成了7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长绒棉新品种,保障了新疆长绒棉的生产需要;主栽品种有军海1号等10个,与引种初期长绒棉品种相比,主栽品种普遍较引进品种经济性状显著提升,助推了新疆长绒棉产业的发展;新疆长绒棉品种改良经分了引种试种-驯化-选择生产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过程。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育成品种质量迅速提升,如军海1号和新海10号等;育种平台不断完善,为长绒棉新品种研发提供了保障。66年来新疆农科院经作所、兵团第一师农科所、巴州农科所3个单位共育成了新疆超过84%的长绒棉品种数量,是长绒棉育种育种研究的优棉团队;虽然新疆长绒棉育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品种株型、品种类型单一、丰产稳产品种缺乏、适应性亟待改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开发尚落后等问题。【结论】应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新情况,设定育种目标,提高品种丰产稳产性,加强病、虫、逆等保障性状的改良,促进实现育种整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 引种 育种 现状趋势 对策
下载PDF
海岛棉早熟性与产量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杰 宁新民 +2 位作者 孔庆平 赵其波 曲延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0-393,共4页
试验对7个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42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F1、F2在出苗、现蕾期和初絮期早熟性状均比中亲值提前,F2表现更早熟,产量及其组分均有一定中亲优势,尤其籽棉产量优势最高;单铃重、衣分、衣指与现蕾期和初絮期均有显... 试验对7个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42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F1、F2在出苗、现蕾期和初絮期早熟性状均比中亲值提前,F2表现更早熟,产量及其组分均有一定中亲优势,尤其籽棉产量优势最高;单铃重、衣分、衣指与现蕾期和初絮期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分别为0.8092、0.5185和0.6998,初絮期对霜前皮棉产量影响显著;初絮期、衣分、衣指和单铃重遗传力较高,可对这4个性状进行早代选择。变异系数只有霜前花率、单铃重较高,表明在这些性状中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在5%遗传进度中,对霜前花率和单株籽棉产量选择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早熟性 产量性状 遗传相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