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实践探索——以山东省教师教育改革为例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中国 辛丽春 赵家春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148,159,共6页
山东省作为"十二五"期间全国首批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针对教师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并实践了以省级政府(G)统筹为主导,以高校(U)与地方政府(市、县两级政府)所属中小学校(S)联盟为主线的G-U-S教师教育模式,重... 山东省作为"十二五"期间全国首批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针对教师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并实践了以省级政府(G)统筹为主导,以高校(U)与地方政府(市、县两级政府)所属中小学校(S)联盟为主线的G-U-S教师教育模式,重点解决了教师教育体系重建,师范生生源质量不高,教师培训绩效不显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滞后,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平台缺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 教师教育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两种“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中国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117,共5页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日益重视高等学校(U)、地方政府(G)、中小学(S)"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教师的教育模式改革。该模式包含G-U-S和U-G-S两种异构体,政府主导的G-U-S模式突出了教师教育的公共属性,高校主导的U-G-S模式彰显了教师教...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日益重视高等学校(U)、地方政府(G)、中小学(S)"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教师的教育模式改革。该模式包含G-U-S和U-G-S两种异构体,政府主导的G-U-S模式突出了教师教育的公共属性,高校主导的U-G-S模式彰显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属性;G-U-S模式适用于地方高校和所属省域辖区协同开展教师教育综合改革,U-G-S适用于部属高校与驻地及相邻区域协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g-u-S模式 u-g-S模式
原文传递
成效·局限·改革:“G-U-S”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审思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G-U-S”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是指,政府、高校、中小学(含幼儿园)三方各司其职,责任共担、协同培育教师的一种制度形式与工作方式。现有的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尽管促进了教师培育成效提高、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及教... “G-U-S”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是指,政府、高校、中小学(含幼儿园)三方各司其职,责任共担、协同培育教师的一种制度形式与工作方式。现有的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尽管促进了教师培育成效提高、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及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升,但仍然存在相关决策主体单一、三元主体权责不明、培育方案不够成熟、协同培育管理不够协调等局限。为进一步提升“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的成效,理应构建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协同育师主体联盟,明晰“三位”主体各自的权责,完善协同育师培育方案,促进协同培育管理更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模式 u-g-S模式 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 教师教育
下载PDF
国内外新兴教师教育模式及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梁淑琴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1-44,共4页
当前,国内外新兴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雪顿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模式、改造取向下的新加坡教师教育模式、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苏格兰全纳教师培养策略,这些教师教育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改... 当前,国内外新兴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雪顿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模式、改造取向下的新加坡教师教育模式、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苏格兰全纳教师培养策略,这些教师教育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有:转变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方向及传统二元对立的教育教学观;搭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加强高校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地方政府以及中小学校的沟通及协作;注重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延长实习期,让现场实践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健全教师的专业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顿教师专业发展体验模式 改造取向下的新加坡教师教育模式 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 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 苏格兰全纳教师培养策略
下载PDF
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G-U-S”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苏安 唐吉深 于亮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6-90,共5页
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参与主体单一、人才队伍短缺、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河池学院依托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深度推进校地、校校、校企合作,通过实现师资共培、平台共建、载体共创、文化共育,探索构建了“政府主导-高校... 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参与主体单一、人才队伍短缺、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河池学院依托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深度推进校地、校校、校企合作,通过实现师资共培、平台共建、载体共创、文化共育,探索构建了“政府主导-高校引领-小学主体”的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G-U-S”协同育人模式,促进了“校-政-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有效提升了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水平,对民族地区的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小学生 科技创新教育 g-u-S”协同模式
下载PDF
教育硕士“G-U-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6
作者 左崇良 皮修平 唐芳贵 《创新人才教育》 2023年第1期67-71,76,共6页
我国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存在诸多弊端,习惯性地落入单纯依靠高校、片面追求学术性、用理论来堆砌课程教学等思维定势中。为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价值,高师院校需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对接,着眼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 我国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存在诸多弊端,习惯性地落入单纯依靠高校、片面追求学术性、用理论来堆砌课程教学等思维定势中。为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价值,高师院校需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对接,着眼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着手构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G-U-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体现多元共同体的价值,突出教师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师范性”等本质属性。在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下,衡阳师范学院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硕士培养“3421”模式,健全教育硕士培养运行机制,完善了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发挥了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作用,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g-u-S”三位一体 教师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