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
88
1
作者
邓宏文
吴海波
+1 位作者
王宁
Timothy A.Cross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1-627,共7页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用和基准面变化产生的异旋回沉积作用,即基准面旋回;然后运用河流沉积学理论分析构成河流相的不同相域的形成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识别基准面转换位置(基准面上升到下降或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从而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回
异旋回
基准面旋回
旋回界面识别
层序地层格架
河流相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陆道林
狄帮让
+2 位作者
李向阳
王世瑞
王树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3,共6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确定岩石、岩相类型,结合测井相、骨架剖面微相及地震微相分析,对扶余油层4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为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点...
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确定岩石、岩相类型,结合测井相、骨架剖面微相及地震微相分析,对扶余油层4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为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点砂坝、河漫滩、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其中曲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发育,为物性较好的储集相带;伴随湖侵水体逐渐加深,河道逐渐由条带到开阔,砂体由零星到连片分布,河道弯曲逐渐萎缩,沉积相带由河流相过渡到河湖交互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沉积学
岩性
扶余油层
沉积微相
测井相
地震微相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府凹陷扶余油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方文
卢双舫
刘绍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4,共7页
王府凹陷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发育,地层等时划分对比存在较大难度。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依据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王府凹陷扶余油层各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对比和沉积特征分析,将其划分为2个中期(MSC1、MSC2)、6个...
王府凹陷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发育,地层等时划分对比存在较大难度。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依据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王府凹陷扶余油层各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对比和沉积特征分析,将其划分为2个中期(MSC1、MSC2)、6个短期(SSC1~SSC6)和17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FIII5~FI1),并建立层序地层对比格架。MSC1包括基准面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两个阶段,分别对应扶三组和扶二组;MSC2表现为缓慢上升,对应于扶一组。中期、短期旋回在王府凹陷扶余油层稳定发育,在中期旋回的转换面附近中期基准面下降到最底点,河道砂体非常发育;研究区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为主,在顶部过渡为三角洲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沉积特征
扶余油层
白垩系
王府凹陷
松辽盆地
原文传递
长春岭沿江地区扶余油层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树林
王友鑫
马凤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965-3968,共4页
长春岭沿江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和典型油气藏分析表明,研究区内青山口组烃源岩成熟度低、生烃能力较差;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规模受外部油气运移数量的控制。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其西北的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不规则零散分布...
长春岭沿江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和典型油气藏分析表明,研究区内青山口组烃源岩成熟度低、生烃能力较差;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规模受外部油气运移数量的控制。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其西北的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不规则零散分布的河流相砂体、断层对砂体的强烈分割作用以及多期多成因油气对圈闭的充注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油气分布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存在"源岩区高压倒灌—侧向断裂疏导—构造高部位聚集"的成藏模式。研究区油气生成、运移与圈闭的形成期在时空上形成了良好有机的配置关系;其中明水组末期是研究区油气成藏事件的关键时刻。密集断裂带及油源补给程度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密集断裂带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北部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雅春
彭泷毅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2期119-124,130,共7页
扶余油层属于松辽盆地大型坳陷阶段沉积形成的下部旋回,以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到多物源控制形成的错叠连片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薄、物性差、产能低。通过对高台子地区109口井的岩心观察、录井和测井...
扶余油层属于松辽盆地大型坳陷阶段沉积形成的下部旋回,以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到多物源控制形成的错叠连片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薄、物性差、产能低。通过对高台子地区109口井的岩心观察、录井和测井曲线的分析,确定了岩相类型,结合测井相、骨架剖面的分析,将扶余油层划分成3个油组、17个小层,并对17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展布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河流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其中扶一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扶二、三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或河流相,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为研究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高台子
岩性
扶余油层
沉积微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6
作者
向景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0期4862-4865,共4页
为预测扶余油层的油藏分布,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资料,采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方法,阐明了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扶余油层在研究区属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了以下微相类型:分流河道、分...
为预测扶余油层的油藏分布,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资料,采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方法,阐明了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扶余油层在研究区属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了以下微相类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决口河道。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台子地区
扶余油层
沉积微相
砂岩厚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向正断层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被引量:
9
7
作者
张永波
高宇慧
+2 位作者
马世忠
刘冬民
孙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4,共6页
油气勘探的实践成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层分布的控制。通过对两井东—木头南区扶余油层石油地质特征、已提交探明储量区及有利区块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以西南为主要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北...
油气勘探的实践成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层分布的控制。通过对两井东—木头南区扶余油层石油地质特征、已提交探明储量区及有利区块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以西南为主要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北北西断层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的大型反向正断层的有效匹配,形成了邻凹侧具有有利富油的条件。分别通过对反向正断层形成的机制及背景、研究区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反向正断层聚油机理–模式进行研究表明,反向正断层对油气的聚集与分布有以下控制作用:控制油气聚集的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程度、控制油气聚集的层位、控制油气聚集的部位,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正断层
扶新隆起带
油气聚集
扶余油层
两井东—木头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遗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在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明亮
王金鹏
+1 位作者
陈建文
杨冬梅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以吉林油田扶新隆起北坡扶余油层(泉四段)为例,进行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选取储层孔隙度(Ф)、渗透率(K)、泥质含量(Vsh)流动层带指标(FZI)等参数,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及预测模型,共识...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以吉林油田扶新隆起北坡扶余油层(泉四段)为例,进行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选取储层孔隙度(Ф)、渗透率(K)、泥质含量(Vsh)流动层带指标(FZI)等参数,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及预测模型,共识别出四种类型成岩储集相:不稳定组分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A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C相)、极强压实-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D相),A相为最有利的成岩储集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神经网络
成岩储集相
扶余油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城气田扶余油层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建立
被引量:
5
9
作者
范广娟
马世忠
+1 位作者
赵跃军
范广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5期947-951,共5页
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认识地下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及分析注采矛盾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双城气田扶余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制定了沉积单元划分原则、对比方法;优选出了分层...
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认识地下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及分析注采矛盾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双城气田扶余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制定了沉积单元划分原则、对比方法;优选出了分层标准井,建立了封闭主干对比剖面。首次进行了约54000井层次的整体、统一、精细的沉积单元划分与对比,把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为3砂组17小层39个沉积单元,从而建立起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沉积单元
单砂体
双城气田
扶余油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
88
1
作者
邓宏文
吴海波
王宁
Timothy A.Cross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1-627,共7页
文摘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用和基准面变化产生的异旋回沉积作用,即基准面旋回;然后运用河流沉积学理论分析构成河流相的不同相域的形成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识别基准面转换位置(基准面上升到下降或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从而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关键词
自旋回
异旋回
基准面旋回
旋回界面识别
层序地层格架
河流相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Keywords
autocyclicity
allocyclicity
base-level
cycle
identification
of
cycle
interfaces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fluvial
facies
fuyu
oil
-
bearing
layer
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陆道林
狄帮让
李向阳
王世瑞
王树平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河北涿州腾龙瑞邦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吉林油田公司物探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3,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研项目(06A10102)
文摘
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确定岩石、岩相类型,结合测井相、骨架剖面微相及地震微相分析,对扶余油层4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为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点砂坝、河漫滩、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其中曲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发育,为物性较好的储集相带;伴随湖侵水体逐渐加深,河道逐渐由条带到开阔,砂体由零星到连片分布,河道弯曲逐渐萎缩,沉积相带由河流相过渡到河湖交互相。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沉积学
岩性
扶余油层
沉积微相
测井相
地震微相分析
Keywords
petroleum
geology
sedimentology
lithology
fuyu
oil
-
bearing
layer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logging
facies
seismic
microfacies
analysis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府凹陷扶余油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方文
卢双舫
刘绍军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省重点实验室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00204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NCET-04-0345)共同资助
文摘
王府凹陷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发育,地层等时划分对比存在较大难度。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依据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王府凹陷扶余油层各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对比和沉积特征分析,将其划分为2个中期(MSC1、MSC2)、6个短期(SSC1~SSC6)和17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FIII5~FI1),并建立层序地层对比格架。MSC1包括基准面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两个阶段,分别对应扶三组和扶二组;MSC2表现为缓慢上升,对应于扶一组。中期、短期旋回在王府凹陷扶余油层稳定发育,在中期旋回的转换面附近中期基准面下降到最底点,河道砂体非常发育;研究区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为主,在顶部过渡为三角洲前缘。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沉积特征
扶余油层
白垩系
王府凹陷
松辽盆地
Keywords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fuyu
oil
-
bearing
layer
Cretaceous
Wangfu
Depression
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P539.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长春岭沿江地区扶余油层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树林
王友鑫
马凤荣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965-3968,共4页
文摘
长春岭沿江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和典型油气藏分析表明,研究区内青山口组烃源岩成熟度低、生烃能力较差;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规模受外部油气运移数量的控制。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其西北的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不规则零散分布的河流相砂体、断层对砂体的强烈分割作用以及多期多成因油气对圈闭的充注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油气分布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存在"源岩区高压倒灌—侧向断裂疏导—构造高部位聚集"的成藏模式。研究区油气生成、运移与圈闭的形成期在时空上形成了良好有机的配置关系;其中明水组末期是研究区油气成藏事件的关键时刻。密集断裂带及油源补给程度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关键词
扶余油层
密集断裂带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Keywords
fuyu
oil
-
bearing
layer
intensively
faulted
zon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
petroleum
accumulation
model
main
controlling
iactors
of
reservoir
accumulation
分类号
TE122.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北部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雅春
彭泷毅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2期119-124,130,共7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14206)
文摘
扶余油层属于松辽盆地大型坳陷阶段沉积形成的下部旋回,以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到多物源控制形成的错叠连片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薄、物性差、产能低。通过对高台子地区109口井的岩心观察、录井和测井曲线的分析,确定了岩相类型,结合测井相、骨架剖面的分析,将扶余油层划分成3个油组、17个小层,并对17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展布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河流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其中扶一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扶二、三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或河流相,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为研究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石油地质
高台子
岩性
扶余油层
沉积微相
Keywords
petroleum
geology
Gaotaizi
lithology
fuyu
oil
-
bearing
layer
sedimentary
mocro-facie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6
作者
向景红
机构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二公司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0期4862-4865,共4页
文摘
为预测扶余油层的油藏分布,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资料,采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方法,阐明了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扶余油层在研究区属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了以下微相类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决口河道。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
高台子地区
扶余油层
沉积微相
砂岩厚度
Keywords
Gaotaizi
area
fuyu
oil
-
bearing
layer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andstone
thickness
分类号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向正断层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被引量:
9
7
作者
张永波
高宇慧
马世忠
刘冬民
孙雨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4,共6页
文摘
油气勘探的实践成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层分布的控制。通过对两井东—木头南区扶余油层石油地质特征、已提交探明储量区及有利区块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以西南为主要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北北西断层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的大型反向正断层的有效匹配,形成了邻凹侧具有有利富油的条件。分别通过对反向正断层形成的机制及背景、研究区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反向正断层聚油机理–模式进行研究表明,反向正断层对油气的聚集与分布有以下控制作用:控制油气聚集的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程度、控制油气聚集的层位、控制油气聚集的部位,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反向正断层
扶新隆起带
油气聚集
扶余油层
两井东—木头南
Keywords
antithetic
normal
fault
Fuxin
uplift
zon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uyu
oil
bearing
layer
Liangjing
east–Mutou
south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遗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在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明亮
王金鹏
陈建文
杨冬梅
机构
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中石油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文摘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以吉林油田扶新隆起北坡扶余油层(泉四段)为例,进行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选取储层孔隙度(Ф)、渗透率(K)、泥质含量(Vsh)流动层带指标(FZI)等参数,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及预测模型,共识别出四种类型成岩储集相:不稳定组分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A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C相)、极强压实-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D相),A相为最有利的成岩储集相。
关键词
遗传神经网络
成岩储集相
扶余油层
Keywords
Genetic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fuyu
oil
--
bearing
layer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TS134.3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城气田扶余油层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建立
被引量:
5
9
作者
范广娟
马世忠
赵跃军
范广全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5期947-951,共5页
文摘
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认识地下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及分析注采矛盾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双城气田扶余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制定了沉积单元划分原则、对比方法;优选出了分层标准井,建立了封闭主干对比剖面。首次进行了约54000井层次的整体、统一、精细的沉积单元划分与对比,把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为3砂组17小层39个沉积单元,从而建立起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关键词
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沉积单元
单砂体
双城气田
扶余油层
Keywords
high
resolution
isochronal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sedimentary
unit
single
sand
body
Shuangcheng
gas
field
fuyu
oil
bearing
layer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
邓宏文
吴海波
王宁
Timothy A.Cross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陆道林
狄帮让
李向阳
王世瑞
王树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王府凹陷扶余油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陈方文
卢双舫
刘绍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原文传递
4
长春岭沿江地区扶余油层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张树林
王友鑫
马凤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松辽盆地北部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王雅春
彭泷毅
《能源与环保》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向景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反向正断层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张永波
高宇慧
马世忠
刘冬民
孙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遗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在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中的应用
张明亮
王金鹏
陈建文
杨冬梅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双城气田扶余油层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建立
范广娟
马世忠
赵跃军
范广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