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始波 李忠权 +2 位作者 王丽丽 祁越 施立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准确认识储层沉积特征是油气藏评价的物质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根据地层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特征,识别层序界面、湖泛面和基准面升降旋回,将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泉三、四段划分了三级层序1.5个,对应3个基准面升降旋回,... 准确认识储层沉积特征是油气藏评价的物质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根据地层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特征,识别层序界面、湖泛面和基准面升降旋回,将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泉三、四段划分了三级层序1.5个,对应3个基准面升降旋回,四级层序7个,对应14个基准面升降旋回,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解决了油层组与层序地层的对应关系问题。在等时层序划分的基础上,确定了扶余油层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典型沉积相类型,指出该区沉积来自西南方向物源,储层主要为沿北东向展布、多期叠加的曲流河道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层序识别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相类型 曲流河道砂体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佟远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4,共8页
齐家北地区扶余油层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具备形成规模储量的地质基础。为了研究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该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类型、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并开展了沉积相带对油藏控制... 齐家北地区扶余油层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具备形成规模储量的地质基础。为了研究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该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类型、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并开展了沉积相带对油藏控制作用研究。通过建立的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的3种亚相9种微相的识别标准,搞清了沉积演化规律;最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微相类型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次为席状砂、河口坝以及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根据沉积砂体类型与断裂、构造的匹配关系,划分了三角洲外前缘砂体的岩性油藏带和分流河道、内前缘砂体的断层—岩性油藏带两类有利成藏区。研究成果深化了齐家北地区沉积相认识,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齐家北地区 扶余油层 沉积特征 沉积相 有利成藏区
下载PDF
杏北地区断裂对扶余油层源外隆起区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1,共4页
在松辽盆地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分布规律和断裂发育及活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油藏解剖及油分布与断裂之间空间匹配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杏北地区断裂在扶余油层油运聚成藏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对扶余油层油运移... 在松辽盆地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分布规律和断裂发育及活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油藏解剖及油分布与断裂之间空间匹配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杏北地区断裂在扶余油层油运聚成藏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对扶余油层油运移的控制作用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断裂侧向输导是油向杏北中央背斜带北部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二是断裂垂向输导造成油聚集分布层位变浅;断裂对扶余油层油聚集的控制作用也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断裂密集带附近的正向构造是油聚集的有利部位,二是反向断裂规模控制着油的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地区 扶余油层 断裂 隆起区 油运移 油聚集
下载PDF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油试验区井位设计及实时跟踪导向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云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151,共9页
针对砂泥薄互型致密油储层水平井设计及导向跟踪的难题,选取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F区块为靶区,综合考虑构造、储层、砂体、物性及含油性等地质资料,优选构造有利的地垒,沉积砂体规模大和试油产量高的区块部署水平井,通过制定精细的... 针对砂泥薄互型致密油储层水平井设计及导向跟踪的难题,选取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F区块为靶区,综合考虑构造、储层、砂体、物性及含油性等地质资料,优选构造有利的地垒,沉积砂体规模大和试油产量高的区块部署水平井,通过制定精细的水平井井位部署流程——油层精细划分、地震储层预测、三维地质建模和水平井参数设计,完成9口水平井部署;通过跟踪对比确定标志层、及时调整控制入靶点以及采用三维模型控制法、地震储层预测法、综合控制法进行实时地质跟踪导向。结果表明,9口井砂岩钻遇率为91.2%,含油砂岩钻遇率为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水平井设计 跟踪导向 有利区优选 三肇凹陷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王府凹陷泉三、四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诗宇 胡明毅 +1 位作者 戴危艳 孙春燕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5-41,共7页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和区域背景资料分析,认为王府凹陷泉三、四段沉积时期普遍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由于受地形、古气候和水动力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发育的浅水三角洲在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微相类型、三角洲内...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和区域背景资料分析,认为王府凹陷泉三、四段沉积时期普遍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由于受地形、古气候和水动力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发育的浅水三角洲在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微相类型、三角洲内部结构以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等方面呈现出与经典三角洲不同的沉积特征:具有建设性三角洲沉积特征,平面上呈网状,前缘相带延伸较远。具有相对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欠发育;垂向上发育多次间断正韵律。紫红色泥岩大面积展布,生物扰动强烈。砂岩中发育强水动力浅水沉积构造,Gilbert型三角洲的3层结构不明显。浅水三角洲识别出两个亚相和7个微相。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物性好,为最有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王府凹陷 扶余油层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及其在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砂体刻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振宽 宋宗平 宋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及其两侧扶余油层是大庆油田致密油勘探的重点领域。为了精确刻画扶余油层致密油“甜点”,经过探索形成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以小面元、高密度、宽方位、单井小药量激发、单只高灵敏度检波器接收为采集特点,...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及其两侧扶余油层是大庆油田致密油勘探的重点领域。为了精确刻画扶余油层致密油“甜点”,经过探索形成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以小面元、高密度、宽方位、单井小药量激发、单只高灵敏度检波器接收为采集特点,以最大限度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为原则,以单砂体准确刻画为核心目标,全面提高了三维地震勘探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资料频带由常规的4~63Hz提高到4~90Hz,扶余油层3m以上单砂体的预测精度约80%,满足了扶余油层致密油“甜点”刻画需求。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全面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为大庆油田扶余油层致密油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地震 高保真、高分辨率处理 高精度地震成像 致密油“甜点” 单砂体刻画 扶余油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致密油特征及勘探对策 被引量:41
7
作者 蒙启安 白雪峰 +3 位作者 梁江平 唐振国 薛涛 彭建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9,共7页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主力层系,是一套以青山口组一段为源岩和以泉头组三段、四段河流—三角洲相致密砂体为储层的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扶余油层的致密油具有源岩条件好、储集体类型多样、源储匹配关系好的特点,但单一砂体规...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主力层系,是一套以青山口组一段为源岩和以泉头组三段、四段河流—三角洲相致密砂体为储层的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扶余油层的致密油具有源岩条件好、储集体类型多样、源储匹配关系好的特点,但单一砂体规模小、连续性差、储层物性差、孔喉结构复杂.油气沿广泛分布的通源断裂下排,匹配的断砂疏导体系决定了油气平面及纵向分布.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内砂岩厚度大,砂地比适中,易于形成致密油气藏,整体呈现大面积连片含油特征.采用孔隙度与渗透率交会法、含油产状统计法综合确定了扶余油层致密油储层的物性下限及分类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致密油的分布规律及勘探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扶余油层 致密油 基本特征 勘探对策
下载PDF
安达向斜达9井扶余油层油流的确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波 王革 +2 位作者 王雪 张顺 林铁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2,共4页
分析源岩的机质丰度证实,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K_2qn_1)暗色泥岩达到生油指标。通过原油物性、色谱参数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与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原油进行了对比。C_(29)20S/(20S+20R)... 分析源岩的机质丰度证实,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K_2qn_1)暗色泥岩达到生油指标。通过原油物性、色谱参数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与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原油进行了对比。C_(29)20S/(20S+20R)等参数表明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的成熟度低于三肇凹陷扶余油层的原油成熟度;伽马蜡烷等指数证实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的形成环境与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原油的形成环境不同;三环萜烷/藿烷母源参数证实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与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具有亲缘性。因此,达9井扶余油层的原油主要来自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的自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源对比 扶余油层 安达向斜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树25区块有限元三维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群嶷 张学婧 +1 位作者 王运涛 张晓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39,共6页
以岩石力学实验和地应力岩心测量为基础,利用三维地应力场有限元约束优化反演技术,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树25区块的地应力场进行综合研究,得出该区块地应力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断层可对应力传递产生影响,导致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以岩石力学实验和地应力岩心测量为基础,利用三维地应力场有限元约束优化反演技术,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树25区块的地应力场进行综合研究,得出该区块地应力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断层可对应力传递产生影响,导致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发生较大变化,地应力低值区分布在断层内及其附近区域,地应力高值区分布于断层端部的局部区域,树25区块断层附近应力方向偏离区域方向10°-20°。模拟结果对该区裂缝分布情况、压裂改造方案制定、注水井网布置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反演 三维地应力场 扶余油层 应力分布规律
下载PDF
扶余油层采出液特性及集输参数界限研究
10
作者 刘杨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5期51-56,共6页
杏北扶余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采出液呈现高凝、高黏的特点,为确保原油稳定集输,转油站掺水温度高,单井掺水量大,集输单耗高。通过开展扶余采出液特性研究,明确了扶余采出液性质,与常规萨葡高油层相比,扶余油层采出液黏度及凝固点... 杏北扶余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采出液呈现高凝、高黏的特点,为确保原油稳定集输,转油站掺水温度高,单井掺水量大,集输单耗高。通过开展扶余采出液特性研究,明确了扶余采出液性质,与常规萨葡高油层相比,扶余油层采出液黏度及凝固点高,乳化油粒径小、稳定性强,导致集输与处理困难大。通过开展掺水优化现场试验,确定了扶余油井能耗最佳运行参数,以凝固点为集输进间边界,有效降低集输能耗,为后续区块规划设计及低耗运行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采出液特性 掺水优化 凝固点 掺水温度
下载PDF
松辽盆地民东地区地层划分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11
作者 樊奇 黄铭志 +3 位作者 樊太亮 田继军 林爽 石司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1,共7页
民东地区是吉林油田致密油效益储量提交的重要准备区块,但由于勘探与开发资料不对接,多年未开展过系统的沉积研究。以82口探井、评价井资料为基础,以15口取心井为重点,通过重矿物、粒度及岩相、测井相分析手段,结合地震切片和属性提取,... 民东地区是吉林油田致密油效益储量提交的重要准备区块,但由于勘探与开发资料不对接,多年未开展过系统的沉积研究。以82口探井、评价井资料为基础,以15口取心井为重点,通过重矿物、粒度及岩相、测井相分析手段,结合地震切片和属性提取,综合开展地层划分对比、砂体展布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研究表明:扶余油层可被划分为1个基准面长期旋回、4个基准面中期旋回和13个基准面短期旋回;物源来自保康水系与怀德水系的混合物源;属于干旱气候下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民东地区 扶余油层 沉积环境 浅水三角洲 岩性圈闭
下载PDF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及其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斯尚华 赵靖舟 +4 位作者 蒙启安 耳闯 吴伟涛 李军 白玉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3,共6页
方解石是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砂岩中广泛发育的胶结物,同时方解石胶结作用也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以方解石胶结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和扫描电镜能谱等资料,分析方解石形成时期及其... 方解石是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砂岩中广泛发育的胶结物,同时方解石胶结作用也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以方解石胶结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和扫描电镜能谱等资料,分析方解石形成时期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方解石胶结物主要类型为细晶方解石和粗晶方解石2种。其中细晶方解石充填粒间孔中,呈连晶式生长,或以细小晶体交代长石,在长石表面的溶蚀孔及微孔内沉淀,有时呈嵌晶状胶结多个颗粒;粗晶方解石以残留孔隙充填为特征,呈不规则状分布。方解石胶结物发育2期:第1期为嫩江期(距今78~77 Ma),形成温度为89.5~110.2℃;第2期为明水期(距今73~65 Ma),形成温度为122.6~134.3℃。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与生物气有关,晚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2期方解石胶结物均极大破坏了储层物性,也是导致研究区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致密化 方解石胶结物 形成时期 扶余油层 三肇凹陷
下载PDF
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构造单元精细划分及其对油气成藏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立 赵旭 +1 位作者 付斌 刘艳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3,112,共4页
为了满足勘探后期油田生产的需要,利用区域地震资料、地层倾角变化和三维构造形态对杏北地区进行了精细的构造单元划分,在准确标定背斜轴部位置的基础上,将杏北地区划分为西北斜坡区、西南斜坡区、中央背斜带和东部缓坡带共4个构造单元... 为了满足勘探后期油田生产的需要,利用区域地震资料、地层倾角变化和三维构造形态对杏北地区进行了精细的构造单元划分,在准确标定背斜轴部位置的基础上,将杏北地区划分为西北斜坡区、西南斜坡区、中央背斜带和东部缓坡带共4个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能够合理地解释目前研究区扶余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西北斜坡区倾向于西北部成熟烃源岩区,运移方向与断裂走向近平行,不利于油气聚集;②西南斜坡区倾向于西南部排烃强度高值区,运移方向与断裂近垂直,反向断层下盘有利于油气富集;③中央背斜带构造脊为高速运移通道,其两侧近油源圈闭为主力油气聚集区;④东部缓坡带远离油源区且不存在运移路径,不能形成油气聚集。据此特征可以分区设计井位部署方案,从而降低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 精细划分 油气成藏 扶余油层 杏北地区
下载PDF
红岗北扶余油藏岩石物理相相控建模及储量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世忠 胡望水 +1 位作者 王东辉 熊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3-7,共5页
红岗北扶余油藏是一个岩性油藏,地质特征复杂,岩性变化大、储层物性很差,是典型的特低孔低渗油气藏,剩余未动用储量难以进一步落实动用。岩石物理相能较好地反映储集层储集性能的成因特征,指导储集层的评价,为油田开发措施和油藏管理提... 红岗北扶余油藏是一个岩性油藏,地质特征复杂,岩性变化大、储层物性很差,是典型的特低孔低渗油气藏,剩余未动用储量难以进一步落实动用。岩石物理相能较好地反映储集层储集性能的成因特征,指导储集层的评价,为油田开发措施和油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序贯指示方法对岩石物理相控建立油藏模型。利用Petrel软件体积计算模式,可得到整个油藏的储量。由于充分考虑到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因此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藏 岩性油气藏 岩石物理相 相控建模
下载PDF
地震资料在扶余油层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璐 沈云发 王雪艳 《吉林地质》 2010年第1期87-90,共4页
本文主要描述了大庆探区扶余油层储层描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河道砂体的识别与刻划,以及在反演的基础上,进行储层定量预测。形成以河道砂体识别为核心,沉积微相划分、地震属性分析、分频体显示、反演处理为主要手... 本文主要描述了大庆探区扶余油层储层描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河道砂体的识别与刻划,以及在反演的基础上,进行储层定量预测。形成以河道砂体识别为核心,沉积微相划分、地震属性分析、分频体显示、反演处理为主要手段,多种技术与信息联合应用的储层预测技术,从而形成大庆探区扶余油层地震解释的成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描述 地震属性分析 Statmod电阻率反演 扶余油层
下载PDF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庆国 鲍志东 +2 位作者 郭雅君 孙继武 何莹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14,共5页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缺乏沉积、储层等基础地质的系统研究,通过岩心、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扶余油层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沉积时期,基底稳定缓慢沉降,盆地地形平缓,在湖平面扩张及浅水背景下...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缺乏沉积、储层等基础地质的系统研究,通过岩心、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扶余油层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沉积时期,基底稳定缓慢沉降,盆地地形平缓,在湖平面扩张及浅水背景下河流入湖形成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支河道.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一般单体河道平均宽为200~600 m,河道砂体平均厚为3~8 m.浅水三角洲与传统三角洲模式最大不同之处,是平面上浅水三角洲平原与宽展的三角洲前缘间平缓相接,没有传统的三角洲三层结构.在较强水动力作用下及整体水进背景下,形成了枝状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沉积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为剩余油寻找及进一步生产调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浅水三角洲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分支河道 水下分支河道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污染因素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民志 姜兴国 许利群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9-53,共5页
讨论了污染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的根本原因。地质因素主要是水敏,由间层粘土矿物引起;工程因素与泥浆浸泡时间有关:两者都与膨胀性的蒙皂石层有关。
关键词 盆地 油层 污染因素 油层污染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