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晓东 朱文博 +3 位作者 张静静 朱连奇 赵芳 崔耀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53,共13页
研究植被物候是理解植被与气候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地区,开展植被物候研究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机制。基于2000-2015年MODIS EVI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S-G)滤波方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 研究植被物候是理解植被与气候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地区,开展植被物候研究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机制。基于2000-2015年MODIS EVI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S-G)滤波方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伏牛山地2000-2015年森林植被物候参数,结合气温、降水数据,运用Man-Kendall趋势检验、Sen斜率、ANUSPLIN插值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要素(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主要集中在第105~120 d,生长季末期主要集中在第285~315 d,生长季长度主要集中在165~195 d。从海拔梯度看,随海拔升高,生长季始期、末期和长度整体上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及缩短趋势。(2)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整体上呈推迟趋势,推迟的像元分别占森林植被的76.57%和83.81%。生长季长度整体呈延长趋势,延长的像元占比为61.21%。生长季始期变化特征主要是由该地区的春季气温降低所导致的。(3)研究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与3月平均气温呈显著偏相关,且呈负相关的区域最多,即3月平均气温降低,导致生长季始期推迟;生长季末期与9月降水呈显著偏相关区域最多,且两者主要呈正相关,即9月降水增加,使生长季末期推迟。植被生长季长度由整个生长期的气温和降水来共同作用,对大多数的区域而言,8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与生长季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气温和降水 伏牛山地 森林植被 ANUSPLlN
原文传递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henological changes in forest vegetation of the Funiu Mountains, China 被引量:10
2
作者 ZHU Wenbo ZHANG Xiaodong +1 位作者 ZHANG Jingjing ZHU Lianq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henological response of forest vegetation to climate change(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ased on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henological response of forest vegetation to climate change(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ased on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 time-series images from 2000 to 2015. The phenological parameters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the Funiu Mountains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using the Savitzky–Golay filter method, dynamic threshold method, Mann-Kendall trend test, the Theil-Sen estimator, ANUSPLIN interpol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OS) of the forest vegetatio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day of year(DOY) 105–120,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EOS) concentrated in DOY 285–315, and the growing season length(GSL) ranged between 165 and 195 days. There is an evident correlation between forest phenology and altitude.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the SOS, EOS and GSL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delayed, advanced and shortening trend, respectively.(2) Both SOS and EOS of the forest vegetation displayed the delayed trend, the delayed pixels accounted for 76.57% and 83.81% of the total, respectively. The GSL of the forest vegetation was lengthened, and the lengthened pixels accounted for 61.21% of the total. The change in GSL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crease in spring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3) The SOS of the forest vege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partially correlated with the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in March, with most correlations being negative; that is, the delay in SOS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 in March. The EOS was significantly partial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in September, with most correlations being positive; that is, the EOS was clearly delayed with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in September. The GSL of the forest vegetation was influenced by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For most regions, GSL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nthly average 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LOG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uniu mountains AUSPLAIN INTERPOLATION
原文传递
伏牛山南坡3种针叶树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镇江 于晨一 +5 位作者 刘升云 闫瑞环 黄心邓 刘晓静 陈志成 王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8-1186,共9页
伏牛山地处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区,多种植物交汇分布且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但对于不同针叶树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异同还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以伏牛山南坡油松、华山松和马尾松为对象,分别建立3种针叶树的胸高断面积增量(BAI)指数年表,分... 伏牛山地处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区,多种植物交汇分布且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但对于不同针叶树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异同还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以伏牛山南坡油松、华山松和马尾松为对象,分别建立3种针叶树的胸高断面积增量(BAI)指数年表,分析其生长趋势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油松、华山松和马尾松的径向生长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不同BAI指数年表间较大的Gleichlufigkeit指数也表明,3种针叶树的生长变化有较强的相似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种针叶树的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均与上一年12月和当年6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6月气温和9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3种针叶树的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马尾松的生长与当年3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3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华山松和马尾松的生长与当年8月平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滑动相关分析表明,3种针叶树的生长与气候因子响应关系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种针叶树的生长与上一年12月降水量的正相关关系均逐渐增强,而与当年9月降水量的负相关关系均逐渐增强。马尾松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强,全球变暖背景下伏牛山南坡可能更适合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 针叶树种 断面积增量指数 气候响应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伏牛山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哲 时振钦 +4 位作者 朱文博 孙梓欣 赵体侠 邓文萍 刘志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2341,共10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的发展环境下,探究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碳减排关系有重大现实意义.山地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社会和经济的综合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河南省伏牛山区为研究对... 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的发展环境下,探究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碳减排关系有重大现实意义.山地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社会和经济的综合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河南省伏牛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与CA-Markov模型预测2000~2030年多情景下伏牛山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伏牛山地耕地和林地大面积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自然增长情景下耕地持续减少;耕地保护情境下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得到有效缓解;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面积得到了有效保护.(2) 2000~2020年,伏牛山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2.62×10^(6) t;自然增长情景下,生态系统碳储量持续减少;耕地保护情景稍有缓解;生态保护措施有效缓解了碳损失.(3)碳储量随海拔升高呈驼峰状变化,随着坡度升高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在未来伏牛山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可综合考虑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情景,在增加碳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粮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碳储量 InVEST模型 情景模拟 伏牛山
原文传递
伏牛山脉花岗岩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冬 冯丹鹤 +4 位作者 高爽 彭妮 范忻 于冠南 乔建伟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3年第6期76-79,共4页
花岗岩矿山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威胁、地形地貌破坏、土地资源损毁和水气环境污染等。本文以伏牛山脉花岗岩矿山——泌阳县饰面用花岗岩矿集中开采区为例,属历史遗留矿山影响与生产矿山影响复... 花岗岩矿山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威胁、地形地貌破坏、土地资源损毁和水气环境污染等。本文以伏牛山脉花岗岩矿山——泌阳县饰面用花岗岩矿集中开采区为例,属历史遗留矿山影响与生产矿山影响复合型,当地政府多年来已开展了大量环境整治工作。通过该区域整治工程经验,找出共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基础型和提升型整治模式及对应措施,以期为类似区域环境整治提供思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脉 花岗岩矿山 环境综合整治 模式研究
下载PDF
伏牛山文化圈与中国文明起源探索之一:汉字起源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建裕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5-70,共6页
伏牛山文化圈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三种:八卦造字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伏牛山文化圈与汉字起源相关的早期刻符非常丰富。伏牛山文化圈远古刻符演进的脉络完整清晰:符号性质由人类最早的刻符开始,逐渐... 伏牛山文化圈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三种:八卦造字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伏牛山文化圈与汉字起源相关的早期刻符非常丰富。伏牛山文化圈远古刻符演进的脉络完整清晰:符号性质由人类最早的刻符开始,逐渐演进为特定记事性质的刻符,类似甲骨文字风格的刻符,部分进入商代甲骨文字系统的刻符,并与成系统的成熟的殷商甲骨文字相衔接。伏牛山文化圈是汉字的发源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 汉字 起源 传说 刻符
下载PDF
河南省伏牛山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毕会涛 杨红震 +2 位作者 凡琳洁 王炳焱 高贤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4,共7页
运用典型样地法和生态学分析与统计,研究了伏牛山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主要群落类型内的乔木共有31科48属68种,灌木共有39科68属106种,草本共有37科65属72种;随海拔的升高,乔木、灌木和草本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均呈逐渐下... 运用典型样地法和生态学分析与统计,研究了伏牛山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主要群落类型内的乔木共有31科48属68种,灌木共有39科68属106种,草本共有37科65属72种;随海拔的升高,乔木、灌木和草本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海拔升高,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降低,且灌木层多样性指数相对于乔木层和草本层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区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秦巴山脉河南片区(伏牛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炯天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91,共12页
阐述秦巴山脉及河南片区(伏牛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秦巴山脉河南片区地理、地貌特征,人口、社会及基础设施,经济及产业发展状况,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分析秦巴山脉河南片区具有的"强生态环境"和"弱经济基... 阐述秦巴山脉及河南片区(伏牛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秦巴山脉河南片区地理、地貌特征,人口、社会及基础设施,经济及产业发展状况,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分析秦巴山脉河南片区具有的"强生态环境"和"弱经济基础"特点的基本情况,创立秦巴山脉河南片区以"伏牛山生态–产业协同双向梯度发展"的模式,构建"伏牛山南北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的绿色循环发展战略,提出加快推进"伏牛山南北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脉 河南片区 伏牛山区 绿色循环发展 战略研究 生态环境 经济基础
下载PDF
河南伏牛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相甫 王太霞 +1 位作者 张晋豫 李发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65-67,共3页
本文报道了伏牛山蕨类植物区系4个特征:(1)此区系是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温带性质,有暖温带半湿润区向亚热带显润区过渡交替的特征;(2)此蕨类植物区系的起源古老,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存在着比较连贯的关系;(3)... 本文报道了伏牛山蕨类植物区系4个特征:(1)此区系是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温带性质,有暖温带半湿润区向亚热带显润区过渡交替的特征;(2)此蕨类植物区系的起源古老,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存在着比较连贯的关系;(3)特有成分丰富;(4)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分布中心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区系 河南
下载PDF
老界岭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贤明 史淑兰 +2 位作者 高立献 魏厚太 闻建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5-49,共5页
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摸清了河南老界岭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级及省级珍稀濒危植物各23种。分析了物种濒危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意见。
关键词 老界岭 自然保护区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石庵管理局辖区内野生药用植物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保刚 《河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33-37,共5页
对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石庵管理局区域内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系统地对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汇总与分析。(1)区域内野生药用植物共有683种,分为110科370属;其中全草类药用植物最多,根与根茎类其次。(2)单种科和寡种科占伏... 对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石庵管理局区域内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系统地对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汇总与分析。(1)区域内野生药用植物共有683种,分为110科370属;其中全草类药用植物最多,根与根茎类其次。(2)单种科和寡种科占伏牛山野生药用植物总科数的70.91%;而含种数最多的6个大科,占总种数的37.92%。(3)药用植物属的构成多样,含有1个种的属最多,占总属数的63.51%。(4)清热和活血化瘀是伏牛山药用植物的主要功效。研究表明,区域内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复杂多样,可利用的药用植物部位多、且具有的药效丰富,因此必须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做到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药用植物 多样性 保护和利用 伏牛山
下载PDF
伏牛山几种多年生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12
作者 石林 谢丽 《河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45-47,共3页
本文对伏牛山几种观赏价值较高、分布面较大的野生花卉资源,就其形态、生境、观赏特性等做了简要介绍,并对这些野生多年生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简要予以说明,同时指出对野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在保护,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种、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伏牛山 多年生野生花卉 资源保护 园林 应用 观赏价值
下载PDF
伏牛山油松群落格局与动态研究
13
作者 潘娜 袁志良 +2 位作者 任思远 李廘鑫 王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4-301,共8页
利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 K函数)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以及油松和麻栎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林样地中油松种群多为中龄林,径级结构多在15~30cm群落为稳定型;油松一麻栎混交林... 利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 K函数)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以及油松和麻栎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林样地中油松种群多为中龄林,径级结构多在15~30cm群落为稳定型;油松一麻栎混交林群落中,油松为中幼林,径级结构多在15~20cm,油松种群为增长型,麻栎油松为中龄林,径级结构多在15~25cm,种群为稳定型.对比油松纯林和油松一麻栎混交林中油松的空闻格局显示:纯林在4~5m趋于聚集分布,之后随尺度进一步变大又趋于均匀分布;混交林中油松的分布与纯林相比,更多的趋向于均匀分布.研究还通过对不同群落中油松不同径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伏牛山油松麻栎混交林群落稳定性比油松纯林更高,且麻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混交林中油松种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 油松 麻栎 混交林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土壤和枯落物覆盖对林鼠捕食栓皮栎种子的影响
14
作者 史晓晓 魏凯璐 +3 位作者 闫慧慧 贺渤 蒋铮 于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0,共6页
在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覆盖处理下森林鼠类对建群种栓皮栎种子扩散和命运的影响,对人工释放种子分别设置了2cm土壤覆盖(SC)、5cm(LC)和10cm枯落物覆盖(HC)3种处理,探讨不同覆盖处理下贮食鼠类与森林种子间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制... 在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覆盖处理下森林鼠类对建群种栓皮栎种子扩散和命运的影响,对人工释放种子分别设置了2cm土壤覆盖(SC)、5cm(LC)和10cm枯落物覆盖(HC)3种处理,探讨不同覆盖处理下贮食鼠类与森林种子间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制定南水北调水源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积累基础数据.结果发现:1)3种处理显著影响栓皮栎种子的留存,种子留存率由高到低始终为HC、SC、LC;2)HC处理的原地捕食(EIS)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处理,但3种处理间种子埋藏率未呈现显著差异;3)在SC下,动物更倾向于将种子搬运至(1,2]m,而在LC和HC处理下动物更倾向于将种子搬运至(5,10]m.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对伏牛山水源林建群种种子扩散动态、种子命运以及种子扩散距离均可产生显著影响,在直播造林时,对种子进行10cm枯落物覆盖可延缓动物发现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非休眠性白栎类橡子提供了临时庇护并为种子萌发争取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 栓皮栎 种子扩散 覆盖处理
下载PDF
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志强 张光灿 +4 位作者 刘霞 王冰 赵瑜 李欢 吴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17-23,共7页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1)提出地貌类型、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作为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和分区;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等级,并确定其区域分布格局;3)将伏牛山区的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划分为2个大区(一级区)、4个亚区(二级区)和15个类型区(三级区)。研究结果可为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分区 适宜性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伏牛山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角子山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16
作者 马玉见 刘亚剑 +3 位作者 梁涛 卢仁 包刚 雷万杉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9,共15页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集中于(129.5±1.4)Ma(1个)和(116.1±1.4)~(122.2±1.3)Ma(17个)两组,形成了锆石年龄谱,后者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9.3±0.9)Ma。结合前人10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数据,27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8.2±1.2)Ma,代表了角子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角子山花岗岩样品具有富Si和碱、贫Ca和Mg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角子山花岗岩样品显示了Rb、Th及Zr、Hf的正异常和Sr、P、Ti的负异常。角子山花岗岩稀土总量为20.9×10^(-6)~204×10^(-6),(La/Yb)N值为4.24~21.0,δEu值为0.53~0.78,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平滑)和中、重稀土亏损(近水平)的特征。角子山花岗岩样品的LaN-(La/Yb)N投点显示了正相关关系,表明其成分变异受控于部分熔融作用。角子山花岗岩的部分熔融源残余相包括角闪石、斜长石和金红石,无石榴子石残余,表明它形成于正常厚度地壳,存在深度大致为40~50 km和小于30 km的两个部分熔融岩石源区。角子山花岗岩形成于秦岭早白垩世陆(板)内造山阶段,经历了岩浆/流体混合再活化作用,是~120 Ma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子山 正长花岗岩 岩浆/流体混合再活化 岩石圈拆沉 伏牛山余脉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下载PD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forest vegetation to hydro- thermal conditions in the Funiu Mountains of western Henan Province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文博 李双成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565-578,共14页
This paper uses HJ-1 satellite multi-spectral and multi-temporal data to extract forest veget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Funiu Mountain region. The S-G filtering algorithm was employed to reconstruct the MODIS EVI(Enhan... This paper uses HJ-1 satellite multi-spectral and multi-temporal data to extract forest veget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Funiu Mountain region. The S-G filtering algorithm was employed to reconstruct the MODIS 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time-series data for the period of 2000–2013, and these data were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to explore the responses of forest vegetation to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Funiu Mountain region has relatively high and increasing forest coverage with an average EVI of 0.48 over the study period, and the EVI first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ed elevation below 200 m, then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200–1700 m, and finally a decreasing trend above 1700 m. However, obvious differences could be identified in the responses of different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to climate change. Broad-leaf deciduous forest, being the dominant forest type in the region,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VI increase.(2)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over the 14 years of the study with an anomaly increasing rate of 0.27℃/10a; a fluctuating yet increasing trend could be identified for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percentage.(3) Among all vegetation types, the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has the closest EVI-temperature correlation, whereas the mixe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forest has the weakest. Almost all forest types showed a weak negative EVI-precipitation correlation, except the mixe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forest with a weak positive correlation.(4) There is a slight delay in forest vegetation responses to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ith half a month only for limited areas of the mixe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vegetation hydro-thermal condition response time lag EVI funiu mountains China
原文传递
环境考古在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中轩 闫慧 张本昀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回顾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基础上,探讨了伏牛山文化圈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古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认为环境考古在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展望了环境考古学在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环境考古 伏牛山文化圈 第四纪环境
下载PDF
论伏牛山东麓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战略枢纽地位
19
作者 胡方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15,19,共5页
伏牛山东麓地区处于黄淮平原、河洛地区、南阳盆地的交界地带,地当河洛通往江淮、中原通往江汉的交通要冲,既有河山纵横的地理形势优势,又有控扼各路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优势,因而自古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枢纽之地。中央王朝统一时期,这... 伏牛山东麓地区处于黄淮平原、河洛地区、南阳盆地的交界地带,地当河洛通往江淮、中原通往江汉的交通要冲,既有河山纵横的地理形势优势,又有控扼各路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优势,因而自古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枢纽之地。中央王朝统一时期,这里作为洛阳东南方向的门户,屡屡成为进攻洛阳的突破口,也是洛阳军事防御体系的重中之重;分裂割据时期,这里地当东西南北各方势力交锋的锋面,而且由于其相对于黄淮、河洛、南阳三地,地势居高临下,因而在古代战争中成为各方势力争逐的战略要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东麓 战略枢纽 地理位置 古代战争
下载PDF
基于格网的伏牛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研究 被引量:77
20
作者 郭椿阳 高尚 +1 位作者 周伯燕 高建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82-3493,共12页
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水源地所在的伏牛山区为例,测算、分析了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此基础上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伏牛山区建设用地大幅增加,耕地和草地大幅下降,... 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水源地所在的伏牛山区为例,测算、分析了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此基础上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伏牛山区建设用地大幅增加,耕地和草地大幅下降,耕地和建设用地相互均有较大规模转换。(2)林地是伏牛山区最主要的生态用地,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构成了伏牛山区ESV的主体;ESV高值区分布于伏牛山区中部高海拔林区,低值区分布于周围地势较平坦的耕地和建设用地区域;除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ESV有小幅增加外,其他地类的ESV均快速减少,致使伏牛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3)ESV损失区域主要分布于各县的城镇边缘区以及栾川县的采矿区,可通过保护林地和水域、退耕还林、农居点整理、绿色矿山等土地调控政策提高生态服务价值。将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与ESV变化热点分析结合,可为从空间上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提供新的研究框架,为伏牛山区土地利用精准调控提供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热点分析 格网 伏牛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