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感染与白细胞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云平 黄妙儿 +1 位作者 陈华 杨雪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与白细胞、发热、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将真菌感染患者141例分深部败血症、肺部、胆道,中枢神经、局部生殖泌尿道、肠道和对照组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发热、死亡率进行统...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与白细胞、发热、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将真菌感染患者141例分深部败血症、肺部、胆道,中枢神经、局部生殖泌尿道、肠道和对照组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发热、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感染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曲霉菌属占90.8%,曲霉菌属感染引起患者高死亡率可达88.9%;真菌引起的血液系统、胆道、深部感染所致发热率可达100%,而局部生殖泌尿、肠道感染、神经系统则表现不一;深部肺曲霉、青霉菌感染引起患者WBC总数和分类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念珠菌属酵母样真菌引起的深部和局部感染所致白细胞总数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组患者发热比率显著高于神经系统、生殖泌尿、肠道局部感染患者;深部酵母菌感染其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白细胞显著增高;系统性念珠菌病、新型隐球菌病和侵袭性曲霉菌病是当前三大机会性感染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真菌感染 败血症 曲霉菌属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下载PDF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时娟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病原谱、药物敏感性以及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23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培养出真菌36株,其中近平滑假... 目的: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病原谱、药物敏感性以及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23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培养出真菌36株,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0株(55.6%)、白色假丝酵母菌11株(30.6%)。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五氟尿嘧啶敏感性最高,总有效率在69.4%-77.8%。23例新生儿均有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创操作等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抗真菌治疗后预后良好(存活或好转出院)15例(65.2%),预后不良(放弃或死亡)8例(34.8%)。预后良好组的平均抗真菌治疗时间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2,P〈0.05)。抗真菌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内,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及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不明显;血小板在抗真菌治疗开始后1周内即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对两性霉素敏感性较高;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败血症 两性霉素 血小板计数 新生儿
下载PDF
医院内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英民 王洪 周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为了解国内真菌性败血症的流性病学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医院2005-2008年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共40例患者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为4.76/10 000,多为高龄患者,平均... 目的为了解国内真菌性败血症的流性病学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医院2005-2008年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共40例患者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为4.76/10 000,多为高龄患者,平均年龄(64±16.54)岁,男性(82.5%)多于女性(17.5%),内科患者多见(67.5%),多发生于ICU(57.5%),恶性肿瘤患者多发(32.5%);假丝酵母菌属是常见的致病菌,其中最常见的为热带假丝酵母菌(30.0%),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25.0%);继发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入住ICU,其中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肠外营养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真菌性败血症预后差,避免滥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败血症 危险因素 假丝酵母菌属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智 何学鹏 +5 位作者 刘晓东 杨凯 陈鹏 刘兵 张媛 陈惠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9-711,共3页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1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8例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发生率...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1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8例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发生率为5.7%,检出的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选用敏感抗真菌药物治疗后5例获得治愈,3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死亡率较高,应二级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减少真菌败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真菌性败血症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55例真菌性败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肖秀红 徐凤琴 +1 位作者 陈伯宁 陈丽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715-2716,共2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49例为医院感染,占89.09%,6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占10.91%,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主要致病菌为假丝酵...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49例为医院感染,占89.09%,6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占10.91%,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主要致病菌为假丝酵母菌属占80.00%;32例好转,占58.18%,23例死亡或放弃治疗出院,占41.81%,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占85.45%,实施侵入性治疗占54.55%,化疗占36.36%,使用激素占29.09%,全胃肠外营养占25.45%,以上均是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尽可能早期诊断、祛除易感因素、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败血症 早期诊断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庆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1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出生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160例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出生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160例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均给予两组早产儿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儿进行小剂量(3.0mg/kg)氟康唑静滴,静滴4周后比较两组预防真菌感染的效果以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早产儿在性别、胎龄、体重、5分钟Apgar评分、运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肠外营养、机械通气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的真菌性败血症确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2.68,P<0.05);两组的病死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视网膜屏(ROP)、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患病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时患儿体重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分别低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3.25、4.36、5.22,均P<0.05),处于正常水平,两组治疗后的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的鹅口疮、红臀及真菌性眼炎的患病率和真菌性败血症确诊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3、6.11,均P<0.05)。结论小剂量氟康唑运用于早产儿,可显著降低其真菌败血症的感染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氟康唑 早产儿 真菌性败血症 预防效果
下载PDF
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立颖 马建荣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0期1980-1984,1989,共6页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有效治疗。但由于早产儿自身及外界影响,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也呈升高趋势,目前早产儿病原菌仍以念珠菌为主。真菌败血症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命及预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培养阳性是...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有效治疗。但由于早产儿自身及外界影响,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也呈升高趋势,目前早产儿病原菌仍以念珠菌为主。真菌败血症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命及预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因此积极研究真菌感染早期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氟康唑是治疗及预防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常用药物。未来,应进一步研究早产儿真菌感染预防药物的具体方案,合理安全使用抗真菌药物,以改善早产儿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败血症 早产儿 念珠菌 感染
下载PDF
老年真菌性败血症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剑江 余晶波 +3 位作者 朱云云 徐宁 钱国清 胡丽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728-373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可能的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干部病房16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真菌性败血症占同期所有诊断败血症的15.09%;高... 目的探讨老年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可能的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干部病房16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真菌性败血症占同期所有诊断败血症的15.09%;高龄、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时间住院、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留置静脉导管及体腔引流管等为可能相关因素;治愈率为68.75%。结论重视老年真菌性败血症的检测及尽早开始有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真菌性败血症 经验性治疗
原文传递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胡耐博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28-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用时机、疗效及如何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我院2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血液病晚期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过程。结果:1例为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应用...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用时机、疗效及如何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我院2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血液病晚期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过程。结果:1例为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应用三唑类药物预防真菌感染失败,出现真菌败血症,改用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后获得痊愈;另1例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晚期患者,长期粒细胞缺乏导致颅内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三唑类药物治疗无效,及时更换两性霉素B脂质体后取得良好疗效。结论:两性霉素脂质体B具有很好的组织渗透性,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能降低病死率,能透过血脑屏障有效治疗颅内侵袭性真菌感染;脂质体剂型能有效降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颅内感染 真菌败血症
下载PDF
30例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屈晶晶 胡成平 罗百灵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分布、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30例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白色假丝...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分布、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30例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光滑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分别为43.3%、23.3%和10.0%。30例患者均为医院内感染,主要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所占比例分别为33.3%、23.3%和20.0%。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86.7%)、深静脉置管(60.0%)、肠外营养(53.3%)。30例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3例(43.3%)痊愈或者好转,17例(56.7%)死亡,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高于氟康唑(P=0.002)、伏立康唑(P=0.006)。结论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见,血液系统疾病、COPD为主要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肠外营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患者多为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者。临床上及时去除危险因素,早期经验性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败血症 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早产儿真菌败血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倩男 陈真真 袁可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分析本院NICU病房2012年5月-2015年5月早产儿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早产儿为对照,总结真菌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病原分布...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分析本院NICU病房2012年5月-2015年5月早产儿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早产儿为对照,总结真菌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病原分布、药敏结果等加以统计分析。结果收治早产儿2 534例,经血培养确诊为真菌败血症23例,均为医院感染。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早产儿14例,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5例。与同期住院早产儿比较,低出生体重儿、小胎龄、静脉置管及长期静脉营养是真菌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病原均为假丝酵母菌,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6例(69.6%),白色念珠菌6例(26.1%),无名假丝酵母菌1例(4.3%),药敏试验均对氟康唑敏感。结论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是院内感染真菌败血症的好发人群。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康唑普遍敏感。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真菌 败血症 氟康唑
原文传递
动态监测血浆1,3-β-D-葡聚糖评价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药物疗效的价值
12
作者 李静 庄严 +1 位作者 肖丁良 罗芳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9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1,3-β-D-葡聚糖(BDG)评价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药物疗效的价值。方法动态监测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的血浆BDG水平。结果抗真菌治疗后,治疗有效患...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1,3-β-D-葡聚糖(BDG)评价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药物疗效的价值。方法动态监测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的血浆BDG水平。结果抗真菌治疗后,治疗有效患儿28例,其血浆BDG浓度显著降低,其中8例患儿血浆BDG下降至正常水平;2例死亡患儿的血浆BDG呈进行性上升,并处于高水平状态。BDG未降至正常水平患儿的抗菌药物治疗时间长于BDG降至正常水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浆BDG水平可评价所选抗真菌药物的有效性,且在评价真菌性败血症患儿预后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G 真菌性败血症 抗真菌药物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探讨ICU患者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13
作者 成杨 《智慧健康》 2017年第7期47-48,共2页
目的针对ICU患者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以及对应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ICU病房内出现真菌性败血症的12例患者的各方面资料加以分析,针对其病发特点进行综合,并对针对性防治对策加以探索。结果结合对... 目的针对ICU患者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以及对应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ICU病房内出现真菌性败血症的12例患者的各方面资料加以分析,针对其病发特点进行综合,并对针对性防治对策加以探索。结果结合对本组患者血液培养发现,共存在有15株菌株,其中以念珠菌为主(8株),且诱发该症因素存在于多个方面,以中心静脉置管而诱发感染为主,在针对性治疗下,无患者死亡。结论真菌性败血症为ICU较为严重的病症,存在一定致死率,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并采用有效的防治对策,实现对该症病发率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病房 真菌性败血症 发生特点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贝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705-707,711,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3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非败血症早产儿55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早产儿血样,进行真菌培养及鉴定;对2组早产儿的一... 目的探讨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3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非败血症早产儿55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早产儿血样,进行真菌培养及鉴定;对2组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5例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的病原菌主要有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罗伦特隐球菌、无名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粉状毕赤酵母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罗伦特隐球菌、无名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2.86%(15/35)、17.14%(6/35)、14.29%(5/35)、11.43%(4/35)。2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肺炎、肺透明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硬肿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发病前已达全胃肠道喂养率、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氟康唑预防性应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前已达全胃肠道喂养、应激性溃疡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多见,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比例最高。发病前已达全胃肠道喂养、应激性溃疡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真菌性败血症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军华 闵志廉 +3 位作者 朱有华 李玉莉 陈泳莲 齐隽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与病理。方法观察研究了1089/1141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经尸检确诊的临床少见的真菌败血症8例。结果8例真菌败血症中:曲霉菌败血症2例,毛霉菌败血症2例,新型隐球菌败血症1例...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与病理。方法观察研究了1089/1141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经尸检确诊的临床少见的真菌败血症8例。结果8例真菌败血症中:曲霉菌败血症2例,毛霉菌败血症2例,新型隐球菌败血症1例,白色念珠菌败血症1例,奴卡氏菌败血症2例。其中4例合并细菌感染。结论真菌性败血症是一种严重而危急的全身性真菌感染。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可在血循环或组织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寒战、高热、昏迷等毒血症表现,若不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真菌感染 败血症 病理
原文传递
血浆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芬 谭潭 +2 位作者 徐玉娟 侯权芳 黄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6期142-142,144,共2页
目的: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43例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分娩健康新生儿43例纳入对照组。开展血常规检查、真菌血培养检查、血浆1,3-... 目的: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43例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分娩健康新生儿43例纳入对照组。开展血常规检查、真菌血培养检查、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低于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份患儿标本共分离出19株念珠菌,以光滑念珠菌最为常见。观察组治疗后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检查,可为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1 3-β-D葡聚糖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 疗效评估
下载PDF
棘白菌素治疗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玉兰 吴本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36-1440,共5页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真菌对传统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增加,棘白菌素类作为新型抗真菌药物因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显示了其优越性。本研究就棘白菌素在治疗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安全性、敏感...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真菌对传统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增加,棘白菌素类作为新型抗真菌药物因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显示了其优越性。本研究就棘白菌素在治疗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安全性、敏感菌株及治疗方案上进行综述,提示棘白菌素治疗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在临床上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资料不足,同时缺乏足够的大量的前瞻性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白菌素 新生儿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