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国辉 段鹏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1,共6页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猛增长,截至2006年6月,已高达941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那么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本文以国际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猛增长,截至2006年6月,已高达941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那么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本文以国际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应用协整分析法、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分析物价水平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因果关系、长期均衡关系,在实证结果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储备 通货膨胀 外汇占款 基础货币 协整分析
原文传递
国际资本流动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基于外汇占款传导路径的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爱俭 王璟怡 武鑫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7,共9页
2011年以来,我国为了控制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调整到稳健,然而回归常态化的货币政策效果低于预期。在此背景下,定性定量地分析国际资本的流动对我国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利用改进的蒙代... 2011年以来,我国为了控制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调整到稳健,然而回归常态化的货币政策效果低于预期。在此背景下,定性定量地分析国际资本的流动对我国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利用改进的蒙代尔-弗莱明理论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资本流入的多少和汇率制度的浮动程度。进一步借助VAR模型分析影响程度,表明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内,而且外汇占款增量对货币供应增量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基于此,我国可以考虑适当扩大汇率浮动的空间,并加强资本流动监控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外汇储备 外汇占款 国际资本流动
原文传递
我国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长征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体制下,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加,从而对基础货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致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受到制约。运用协整理论对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体制下,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加,从而对基础货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致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受到制约。运用协整理论对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均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占款 基础货币 协整分析
下载PDF
我国外汇占款规模变动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开宇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35,共11页
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外利差的双重影响下外汇占款规模快速增长。外汇占款规模的快速增长所导致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施行效果造成了的影响。本文通过抛补平价说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从理论上对... 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外利差的双重影响下外汇占款规模快速增长。外汇占款规模的快速增长所导致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施行效果造成了的影响。本文通过抛补平价说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从理论上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建立对数模型对不同时期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占款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存在着明显的影响。为了降低其影响,建议央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占款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原文传递
货币反替代视角下的M2/GDP畸高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8,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不断攀升,已成为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难解之谜。即使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升高、经济持续过热的2007年,M2/GDP仍然高达1.6166,这就与以往学者研究结论出现了矛盾。基于货币反替代视角对中国M2/GDP畸高进行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不断攀升,已成为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难解之谜。即使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升高、经济持续过热的2007年,M2/GDP仍然高达1.6166,这就与以往学者研究结论出现了矛盾。基于货币反替代视角对中国M2/GDP畸高进行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过高的外汇储备以及在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下,我国冲销机制不力是导致M2/GDP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加以改革,有效降低M2/GDP水平,央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银行体系的支付能力才能得以改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才能进一步稳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GDP 货币反替代 外汇占款
下载PDF
2000年以来外汇占款与物价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袁征 周淼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9期144-147,共4页
文章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围绕2000年以来中国外汇占款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较为详实的定量研究。文章具体考查了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以及物价等经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同时运用协整理论,对外汇占款与物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以下... 文章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围绕2000年以来中国外汇占款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较为详实的定量研究。文章具体考查了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以及物价等经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同时运用协整理论,对外汇占款与物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的物价与外汇占款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外汇占款的增加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结合我国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文章从货币政策的运行机理研究了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和物价的影响途径,提出了对外汇占款进行管理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占款 物价 协整检验 货币政策
下载PDF
外汇占款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冷瑞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8,共4页
基于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重大意义。首先采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研究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互影响状况,同时运用脉冲响应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变量受系统内变量冲击的反应和波... 基于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重大意义。首先采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研究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互影响状况,同时运用脉冲响应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变量受系统内变量冲击的反应和波动情况。其次进行货币冲销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完全有效,货币冲销力度大约为-0.6,货币冲销弹性大于1,从整体来看,货币冲销有效性呈现弱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占款 通货膨胀 货币冲销模型
下载PDF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都富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57,共4页
现有的对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多数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事实上,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复杂,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加以实证分析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多种因... 现有的对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多数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事实上,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复杂,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加以实证分析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宏观上的外汇占款过大、居民储蓄率过高等,也包括微观上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相对份额不高、商业银行在经营上过于依赖存贷业务等。因此,既要改革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抑制出口,同时也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存差 流动性过剩 外汇储备 外汇占款
下载PDF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德胜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21,共6页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和预期物价水平上涨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突出问题。但在1999年~2011年间,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导致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快速增长,原因是中央银行进行了冲销操作、改变了货币发行的结构,这种做法削弱了货币...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和预期物价水平上涨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突出问题。但在1999年~2011年间,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导致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快速增长,原因是中央银行进行了冲销操作、改变了货币发行的结构,这种做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超额外汇储备的管理应进行多方面必要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外汇占款 货币供应 冲销政策
下载PDF
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变迁、问题与建议——兼论央行购买国债的政策意图
10
作者 张启迪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96,共10页
近期,市场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讨论逐渐增多。中国人民银行购买国债的核心政策意图在于基础货币投放,而非量化宽松。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发生了重要变迁。文章对基础货币... 近期,市场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讨论逐渐增多。中国人民银行购买国债的核心政策意图在于基础货币投放,而非量化宽松。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发生了重要变迁。文章对基础货币投放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各种投放渠道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当前,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正面临新变革。一方面,外汇占款已停止增长,降准空间愈发有限;另一方面,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均存在不足。政策建议方面,一是未来应将购买国债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二是购买国债应坚持独立性和纪律性,三是合理使用各种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四是增持黄金可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 外汇占款 存款准备金 中期借贷便利
下载PDF
我国货币冲销措施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基于2002年9月~2007年8月的月度数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小义 燕鹏飚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5,共6页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保持快速增长,央行被动大量收购外汇并以外汇占款方式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为此,央行运用了调控再贷款规模、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措施来消除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保持快速增长,央行被动大量收购外汇并以外汇占款方式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为此,央行运用了调控再贷款规模、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措施来消除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对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运用VAR模型实证研究2002年9月-2007年8月期间央行货币冲销措施的操作和冲销效果,发现提高准备金和再贷款控制的中长期冲销效果优于央行票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占款 货币冲销措施 VAR模型
下载PDF
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华红梅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2-74,共3页
从基础货币供应量、利率、货币投放方向和货币政策时滞四个方面探讨外汇占款对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并从放松外汇管制、适当向内向型企业采取贷款倾斜政策、合理地确定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实施多样化的货币冲销政策和提高人民币汇... 从基础货币供应量、利率、货币投放方向和货币政策时滞四个方面探讨外汇占款对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并从放松外汇管制、适当向内向型企业采取贷款倾斜政策、合理地确定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实施多样化的货币冲销政策和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占款 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
下载PDF
外汇占款与货币供给:基于结构突变理论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彬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25,共4页
本文基于2005-2011年我国外汇占款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月度数据,考察外汇占款与货币供给的时间趋势特征。通过运用结构突变模型分析发现,外汇占款在金融危机前已经发生了结构突变,产生了趋势性的根本改变,而国际资金的避险需求、我国经... 本文基于2005-2011年我国外汇占款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月度数据,考察外汇占款与货币供给的时间趋势特征。通过运用结构突变模型分析发现,外汇占款在金融危机前已经发生了结构突变,产生了趋势性的根本改变,而国际资金的避险需求、我国经济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打开了人民币的回流渠道等是导致外汇占款减少的主要原因。我国应对外汇占款的新变化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并将外汇管理的目标由"控流入"调整为"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管理 外汇占款 货币供给 结构突变理论
下载PDF
基于VAR模型的后危机时代我国外汇占款与物价水平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合金 磨勇村 +2 位作者 司春风 张莎莎 谢仲麟 《区域金融研究》 2012年第12期14-19,共6页
本文利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VAR模型对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汇占款与物价水平之间的波动性、时滞性以及冲击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就后危机时代如何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减少外汇占款对物价水平影响方面提出相关... 本文利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VAR模型对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汇占款与物价水平之间的波动性、时滞性以及冲击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就后危机时代如何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减少外汇占款对物价水平影响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占款 物价水平 VAR模型
下载PDF
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结构及利用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宇晖 冯金中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6,共5页
自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之后,至2010年底的短短4年时间,已超过2.8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证明综合国力的强大,对确保国际支付、汇率调控和社会经济安全等十分有利,但也会带来外汇储备成本高、外汇资产... 自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之后,至2010年底的短短4年时间,已超过2.8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证明综合国力的强大,对确保国际支付、汇率调控和社会经济安全等十分有利,但也会带来外汇储备成本高、外汇资产利用效率低、引起国际经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为此,确定一个适度的储备规模,调整好储备资产结构,合理有效地利用超额外汇储备去改善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开拓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是符合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机会成本 外汇占款 基础货币
原文传递
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检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仕陈 陈莉 《广东商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0,共7页
采用"G-R模型"检验开放经济下我国央行对基础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一单位外汇占款占货币供应量M2的比重的增长能够使基础货币增长率减少0.29个单位;货币乘数增长率增加一单位会引起基础货币... 采用"G-R模型"检验开放经济下我国央行对基础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一单位外汇占款占货币供应量M2的比重的增长能够使基础货币增长率减少0.29个单位;货币乘数增长率增加一单位会引起基础货币增长率减少1.07个单位;利率增长率增加一单位要求基础货币增长率减少0.02个单位;而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增长一个单位则将引起我国基础货币增长率增长0.8个单位;但汇率和经济增长的变化对基础货币不构成影响。由于我国央行对外汇占款、货币乘数以及美国物价都不具有控制能力,因此,检验结果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极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模型 货币政策独立性 外汇占款 货币乘数
下载PDF
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现状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婧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9期68-76,共9页
对中国存款准备金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将重点放在分析中国准备金政策的实施背景与影响两方面: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货币环境,对比相应政策工具的优缺点来说明近几年我国变动准备金率的原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准备金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影... 对中国存款准备金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将重点放在分析中国准备金政策的实施背景与影响两方面: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货币环境,对比相应政策工具的优缺点来说明近几年我国变动准备金率的原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准备金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影响;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贷款以及超储率的影响。进而提出对于准备金政策合理实施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率 外汇占款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
下载PDF
双顺差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李佳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76-80,共5页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94-2009年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M2、外汇占款及基础货币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引致外汇储备的大量增长是导致M2增长的原因,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央行供应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国际收支双顺...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94-2009年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M2、外汇占款及基础货币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引致外汇储备的大量增长是导致M2增长的原因,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央行供应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国际收支双顺差最终会造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双顺差 外汇储备 外汇占款 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下载PDF
资产配置视角下外汇占款与央行政策研究
19
作者 王震 《金融发展研究》 2013年第12期64-68,共5页
本文对外汇占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逐渐市场化的环境下外汇市场各参与方资产配置格局发生了转变,改变了以往央行单独承担外汇占款及外汇资产风险的方式,转而由央行、商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部门共同承担,从而有利于减轻央行外汇占款... 本文对外汇占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逐渐市场化的环境下外汇市场各参与方资产配置格局发生了转变,改变了以往央行单独承担外汇占款及外汇资产风险的方式,转而由央行、商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部门共同承担,从而有利于减轻央行外汇占款冲销压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为汇率的市场化奠定良好的微观市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占款 资产配置 政策
下载PDF
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效果分析
20
作者 韩晓亚 吴嫒丽 《特区经济》 2012年第8期88-90,共3页
从2003年9月至201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达到38次之多,其中上调32次,下调6次。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引起的流动性过剩,本文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降低货币乘数有一定的作... 从2003年9月至201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达到38次之多,其中上调32次,下调6次。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引起的流动性过剩,本文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降低货币乘数有一定的作用,从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起到收缩作用。本文最后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外汇占款 货币乘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