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药整理研究——鹿角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娜 曲晓波 +2 位作者 姜宗文 律广富 林喆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期74-76,共3页
鹿角胶是名贵药材,其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历史悠久。近年来,鹿角胶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治病良药,更是补益佳品。国内外学者从其来源、分布、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 鹿角胶是名贵药材,其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历史悠久。近年来,鹿角胶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治病良药,更是补益佳品。国内外学者从其来源、分布、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古籍中的大量记载与现代文献中的相关研究加以概括和总结,整理出鹿角胶的传统用药规律和现代研究进展,分析鹿角胶这一中药材的用法、用量和治病机理,为今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胶 配伍规律 炮制方法 功能主治
下载PDF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的外用功能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硕 苗明三 +3 位作者 熊维政 熊伟 白明 李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1-167,共7页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外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药的临床外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中可外用中药的外用功能、用法、用量等信息,并进行对...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外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药的临床外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中可外用中药的外用功能、用法、用量等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记载可外用的中药165味,其中明确记载外用功能的中药25味,包括千金子、千金子霜、天南星、制天南星、巴豆、巴豆霜、甘松、艾叶、白矾、百部、芫花、蜂蜡、蜂蜜、补骨脂、栀子、轻粉、鸦胆子、骨碎补、狼毒、菟丝子、商陆、蛤壳、滑石、滑石粉、蜂胶。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中药外用的用量多为外用适量,外用用量不明确;外用用法多集中为研未掺敷患处、煎汤熏洗、熬膏等;临床外用多用来治疗湿疹、手足癣、皮肤皲裂、烧烫伤、痈肿疮毒、白癜风等皮肤病。结论:2020年版《中国药典》所载可外用中药的数量总体呈递增趋势,但这些中药的外用功能、用量及用法仍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用 《中国药典》 外用功能 功能主治 用法 用量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香附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3
3
作者 季宁平 卢君蓉 +2 位作者 王世宇 盛菲亚 傅超美 《中药与临床》 2015年第3期56-61,共6页
目的:通过查阅与香附记载相关的本草文献,对香附正本清源,以确保其质优效良、临床使用安全有效,以期从中挖掘其中重要或特殊功能主治,指导现代研究方向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以利于其多元化发展。方法:查阅自香附药用以来的主要本草、后世... 目的:通过查阅与香附记载相关的本草文献,对香附正本清源,以确保其质优效良、临床使用安全有效,以期从中挖掘其中重要或特殊功能主治,指导现代研究方向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以利于其多元化发展。方法:查阅自香附药用以来的主要本草、后世对其的注解类本草书籍,及现代重要的中药辞典,对香附进行本草考证,从包括其药用名、品种、功能主治及采收、加工炮制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古代香附品种固定为莎草科莎草;而其药用部位由最初不明确而最终确定为根茎;采收加工基本为二、八月采,去毛晒干净制;功效方面主要用于气血调和,主治妇科疾病,总的来说,古今变化不大且经历多年医学佐证,逐步完善。而主产地有一定的变化,主产地由古书记载的广东、重庆、湖南一带,逐步发展为山东、广西、江浙一带,性味归经方面古今差异一直为各代医家所争论,应对争议之处进行相关研究,以利于香附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并期能从中获取新信息,更加适宜现代临床用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本草考证 药用名称 品种 功能主治 采收加工与炮制
下载PDF
一贯煎的处方考证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悦 王长虹 +7 位作者 程雪梅 徐莹 林超颖 李荣胜 都广礼 潘一峰 刘平 刘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5-22,共8页
通过系统梳理一贯煎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方义衍变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明晰一贯煎的历史沿革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 通过系统梳理一贯煎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方义衍变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明晰一贯煎的历史沿革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使用习惯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开发建议。清朝钱敏捷《医方絜度》所载一贯煎由6味药物组成,其组方药物基原及药用部位选用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保持一致,所选药物皆为生品,并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方法炮制。该方药物参考剂量以《医方絜度》所载为准,按照一钱相当于今3.73 g折算,北沙参、麦冬、当归各5.60 g,枸杞子、生地黄各11.19 g,川楝子7.46 g;水煎服;古医籍记载一贯煎功效为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证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瘕聚。本研究明确了一贯煎的出处与组成、药物基原、药物炮制、剂量用法、功能主治与方义衍变及现代临床应用,可为该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贯煎 处方考证 基原 炮制 经典名方 功能主治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蓝布正本草考证及其治疗心脑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田广环 吴桐 +6 位作者 潘福竺 孔熙贤 赖华清 郑海云 李兵 张建永 吴宏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74-282,共9页
蓝布正为我国传统民族药,功效主治广泛,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阴、润肺化痰、活血消肿、行气、和血等多种功效,并且近年来蓝布正在心脑血管方面的药效活性报道越来越多并引起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蓝布... 蓝布正为我国传统民族药,功效主治广泛,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阴、润肺化痰、活血消肿、行气、和血等多种功效,并且近年来蓝布正在心脑血管方面的药效活性报道越来越多并引起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蓝布正的名称、基原、性味、功效主治等进行系统梳理及本草考证,并对蓝布正在心脑血管方面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蓝布正最早以“地椒”之名记载于明代《庚辛玉册》,为蔷薇科植物柔毛路边青(Geum japonicum var.chinense),并与茜草科植物水杨梅(Adina rubella)存在混淆情况;近现代蓝布正异名众多,如水杨梅、头晕药、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香鸡归、老蛇骚、路边黄、乌骨鸡、南布正、五气朝阳草等,分散记载于地方本草著作当中。蓝布正分布广泛,夏、秋二季采收,干燥全草入药。蓝布正的性味功效历史记载并不一致,综合大多文献认为蓝布正味辛、苦、甘,性凉,归肝、脾、肺等经。基于蓝布正益气、活血、养阴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蓝布正提取物及其所含的鞣质类酚酸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在高血压、心肌缺血、脑缺血、血管性痴呆等心脑血管方面具有较好的活性,为认识蓝布正的临床作用优势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布正 本草考证 基原 心脑血管药理 功能主治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马勃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6
作者 毕雅琼 王爱祥 +4 位作者 包海鹰 孟武威 张春红 李旻辉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33,共11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马勃的名称、基原、近代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功效主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马勃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皆以“马勃”为正...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马勃的名称、基原、近代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功效主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马勃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皆以“马勃”为正名;宋代以前马勃的基原为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宋代之后扩展,出现大马勃C.gigantea、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长根静灰球Bovistella radicata等品种,直至近代,又增加了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梨形马勃L.pyriforme等,1975年后各法规与学术专著等收录的马勃基原趋于一致,为紫色马勃、脱皮马勃和大马勃3种;马勃在我国分布广泛,均为野生资源;从古至今其药用部位均为子实体,夏秋采收,其炮制方法古代为取粉或取末用,现代则多为剪块使用;近代总结其品质以个大、皮薄、完整、饱满、松泡、有弹性者为佳;其药用功效从“傅诸疮甚良”不断发展,明清以后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具有清肺、利咽、解热、止血的功效,主治咳嗽失音、喉痹咽痛、吐血、衄血、咯血,外治疮肿及刀伤出血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马勃基原首选紫色马勃C.lilacina,将其炮制加工成块状或粉末状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药用马勃 本草考证 基原 学名沿革 中药炮制 功能主治
原文传递
新外来中药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研究
7
作者 张惠 姜砚馨 +7 位作者 费文婷 王淳 刘曦 郝春晖 郭宝林 奥恰·巴尔纳巴斯 夏立营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4-1549,共6页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筛选丽杯角可信度高和结论可靠的科学研究文献。最终纳入132篇相关文献,将其分为综述研究、历史应用、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药理作用、安全性文献共6类,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结果:通过概括、归纳以及理论研究分析丽杯角中药药性为苦,微寒;归脾、胃、肝经;具有清热泻火、化浊降脂、疏肝解郁的功效。主要用于胃火炽盛,多食易饥,形体肥胖,内热消渴,肝气郁结,胸胁胀闷。结论:赋予丽杯角中药药性对将非洲植物资源引入中药,加强物种多样化,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杯角 中药药性 新外来中药 临床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下载PDF
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再探索
8
作者 宋明 费文婷 +6 位作者 刘金莲 陈亮 杜军 王林元 王淳 高学敏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0-1554,1562,共6页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究日益增多。但当前其暂无中药标准,仅有少量药性记载。辣木叶的中药药性亟待完善,以有利于辣木叶与中药合理配伍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构建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策略与范式,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进行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的深入探讨,对规范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外来中药 药性理论 功能主治 应用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香蜂草的药性探讨
9
作者 刘洋 王林元 +7 位作者 王淳 张建军 费文婷 叶丹妮 赵尹铭 李爱民 赵明明 陈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1598,共8页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也作为抗焦虑药、睡眠辅助剂以及解毒剂。目前香蜂草在我国作为香料使用,并有多种以香蜂草为原料的专利。中医药学自古就广泛吸收外来药物不断扩大我国中药资源,如藿香、丁香、木香等源自域外的“香药”至今也是我国的常用中药。将香蜂草列入中药潜在的引入对象进行研究,以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文献为基础,结合中医药理论对香蜂草的中药药性进行理论分析。结果为香蜂草药性辛、凉,归心、肝经,具有宁心安神益智、疏肝解郁、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心悸;情志抑郁,烦躁多虑;腹痛、牙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蜂草 外来中药 中药药性 新中药 药用植物 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非洲马铃果皮的药性研究
10
作者 姜砚馨 张惠 +8 位作者 费文婷 王淳 裴欢 刘曦 郭宝林 王林元 奥恰·巴尔纳巴斯 夏立营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7-1543,共7页
目的:分析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为促进非洲马铃果作为外来中药引入中国,实现其与传统中药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纳入、排除、分类及统计。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非洲马铃果皮的中... 目的:分析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为促进非洲马铃果作为外来中药引入中国,实现其与传统中药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纳入、排除、分类及统计。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总结分析相关历史应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研究。结果:非洲马铃果皮为夹竹桃科马铃果属植物非洲马铃果(Voacanga africana Stapf)的根皮和树皮,中药药性为味苦、甘,性凉,归脾、胃、心、肝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痢、镇惊安神、止痉止痛之功。可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呆钝健忘,胃脘痛、睾丸肿痛、痛经、跌打伤痛、惊厥等。水煎服,10~25 g/d,无毒。结论:研究赋予非洲马铃果皮中药药性,可为其引入中医临床并进一步与中药配伍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对丰富我国中药资源、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铃果 中药药性 外来中药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论历代本草著作之中药分类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姝 王玉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中药分类是学习、应用和研究药物的一种手段,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助于促进中药教学、临床应用和科研的发展。自我国现存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三品分类法始,如何对中药进行合理的分类就成为历代本草著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 中药分类是学习、应用和研究药物的一种手段,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助于促进中药教学、临床应用和科研的发展。自我国现存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三品分类法始,如何对中药进行合理的分类就成为历代本草著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对中药理论认识的逐渐深入,古代医家对中药分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促使中药分类更加全面合理。文章通过梳理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记载的中药分类方法,试图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理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著作 中药分类 三品分类 自然属性 功效主治
下载PDF
古今“益髓”类中药之探究
12
作者 孙月娇 何丽娟 任艳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79-2981,共3页
"益髓"类中药是中医药学发展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益髓"类药物在历代本草衍变中不断增补填充,有的药物性能逐渐完善,有的通过临床实践增加了益髓作用的记载,致使"益髓"类药物数量逐渐增多,功效逐渐标... "益髓"类中药是中医药学发展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益髓"类药物在历代本草衍变中不断增补填充,有的药物性能逐渐完善,有的通过临床实践增加了益髓作用的记载,致使"益髓"类药物数量逐渐增多,功效逐渐标准、细化。通过对古今主流本草中具有"益髓"功效的中药进行初步统计分析,探讨"益髓"类中药在古今应用中的发展衍变历程及其变化原因,深入地发掘"益髓"类药物的功效及应用规律,为此类药物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髓 本草 功效主治 古代和现代
原文传递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13
作者 万宝美 刘淑君 +2 位作者 尹燕明 刘秀英 谭永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加味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6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 ,分为A ,B两组 ,其中A组 31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 ;B组 30例 ,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对照观察用药 2 0d以后的疗效 ,治疗前...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加味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6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 ,分为A ,B两组 ,其中A组 31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 ;B组 30例 ,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对照观察用药 2 0d以后的疗效 ,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肝功能指标(ALT ,γ -GT ,TBil,DBil)。结果 A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优于B组。结论 茵陈蒿汤加味有显著的利胆退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急性黄疸型肝炎 肝功能指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