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胆碱酯酶的晶体结构及功能位点 被引量:15
1
作者 施明安 袁建忠 唐振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共7页
乙酰胆碱酯酶晶体结构研究表明 ,ACh E存在一个深而窄的谷 ,谷底部有一个活性位点 ,它是由催化三联体和所谓的阴离子亚位点组成。阴离子亚位点识别底物的四价铵基团 ;由 Glu32 7、His4 4 0和 Ser2 0 0构成的催化三联体负责底物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晶体结构研究表明 ,ACh E存在一个深而窄的谷 ,谷底部有一个活性位点 ,它是由催化三联体和所谓的阴离子亚位点组成。阴离子亚位点识别底物的四价铵基团 ;由 Glu32 7、His4 4 0和 Ser2 0 0构成的催化三联体负责底物乙酰胆碱的水解。在谷的入口处 ,有一个调节位点被称为外周阴离子位点 ,残基 Trp84和 Trp2 79分别在催化和外周的阴离子位点起关键作用。朝着谷底部方向存在一个强的静电偶极子 ,该偶极子对阳离子产物胆碱的清除是非常不利的 ,并与酶的高催化效率形成明显对照。位于催化口袋底部的后门开放为产物释放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但对后门学说的争论仍然十分激烈。X-衍射晶体学与化学修饰研究有助于阐明配基结合活性中心谷特异性的分子基础。位点特异性突变分析在确定氨基酸残基参与乙酰胆碱酯酶空间结构或催化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晶体结构 功能位点 农药中毒 杀虫剂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水稻qPC1基因启动子功能性变异位点的鉴定及其转运功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波 邱静 +11 位作者 彭娟 何璐璐 孔冬艳 孙晓宇 刘岩 阿新祥 靳可心 孙艳芳 庞瑞华 周伟 赵金会 汪全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73-2582,共10页
【目的】鉴定水稻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正调控基因qPC1启动子的功能性变异位点,开发qPC1基因分子标记,并解析其转运功能,为阐明qPC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利用qPC1基因进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水稻原生质体... 【目的】鉴定水稻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正调控基因qPC1启动子的功能性变异位点,开发qPC1基因分子标记,并解析其转运功能,为阐明qPC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利用qPC1基因进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转化技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法鉴定qPC1基因启动子功能性变异位点,利用缺陷型酵母互补试验以及水稻根部氨基酸的吸收试验解析qPC1的转运功能。【结果】相对于南洋占qPC1序列,珍汕97 qPC1启动子-7~-12 bp位置处6个碱基(CACAGA)的缺失将导致其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对此设计对应的功能性分子标记PB13,并利用PCR技术在珍汕97与南洋占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进行验证。在缺陷型酵母互补试验中发现qPC1蛋白能够转运γ-氨基丁酸、瓜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且发现qPC1能促进水稻根对多种氨基酸的吸收,并对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谷氨酸和酸性氨基酸具有较快的吸收与转运速率。【结论】水稻qPC1基因启动子区-7~-12 bp位置为其功能性变异位点,qPC1在酵母中能够参与多种氨基酸转运,且在水稻根中能促进氨基酸的吸收与转运,即qPC1蛋白可能是一种广谱性氨基酸转运蛋白。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全面阐明qPC1基因调控水稻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分子机制并利用qPC1基因进行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位点 qPC1基因 转运功能 启动子
下载PDF
利用序列和组合图卷积网络预测蛋白质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琪琪 丁学明 王金雷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92-2699,共8页
蛋白质功能的准确预测有利于推进生物医学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蛋白质序列的提取速度,从而产生了大量未注释的蛋白质,并且新测序序列缺乏结构等生物信息,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序列和组合图卷积网络的蛋白质功能预测模型(... 蛋白质功能的准确预测有利于推进生物医学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蛋白质序列的提取速度,从而产生了大量未注释的蛋白质,并且新测序序列缺乏结构等生物信息,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序列和组合图卷积网络的蛋白质功能预测模型(Protein Function Prediction using Sequences and Combined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PFP-SCGCN).首先通过深度学习方法捕获蛋白质序列的多维特征信息,再通过多序列比对从蛋白质序列中提取进化耦合信息和氨基酸残基群落,然后利用进化耦合信息和氨基酸残基群落生成序列氨基酸之间两种不同连接程度的邻接矩阵,将这两种邻接矩阵与序列特征信息一起输入给组合图卷积网络进行信息融合,最后通过多个全连接层获得蛋白质功能类别信息.本文还通过分析PFP-SCGCN的特定网络层识别蛋白质功能位点,可帮助人们推测出新序列中的重要氨基酸.模型结果表明,PFP-SCGCN模型的功能预测准确率远高于对比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并且可以较准确的识别功能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功能预测 功能位点 图卷积网络 蛋白质序列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蚜传蛋白中蚜传功能位点分析
4
作者 吴兴泉 陈士华 +1 位作者 张苗青 刘应举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137,共4页
为探讨大麦黄矮病毒(BYDV)蚜传(AT)蛋白参与介导蚜虫传播BYDV过程的关键功能区,利用Clustal等多种序列分析工具对BYDV AT蛋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GAV株系、MAV株系和PAV株系的AT蛋白通读蛋白区均具有高度保守序列"VDSS"... 为探讨大麦黄矮病毒(BYDV)蚜传(AT)蛋白参与介导蚜虫传播BYDV过程的关键功能区,利用Clustal等多种序列分析工具对BYDV AT蛋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GAV株系、MAV株系和PAV株系的AT蛋白通读蛋白区均具有高度保守序列"VDSS"和"KRFFEY",两保守区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在株系间存在特异性变异,AT蛋白的主要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亦分布在该区,表明该区域可能是决定株系间蚜传特性差异的功能区。另外分析表明,AT蛋白具有卷曲螺旋结构,在动物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其第510位氨基酸残基附近的卷曲螺旋结构不但在序列上高度保守(EYEAA)而且位置上也高度相近,说明该结构可能在AT蛋白介导蚜虫传播过程中起调控基因表达或分子识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蚜传蛋白 株系 分子识别 功能位点
下载PDF
Multi-functional sites catalysts based on 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被引量:7
5
作者 Dingxuan Ma Baiyan Li Zhan Sh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827-830,共4页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 are a unique class of porous crystalline materials that have shown promise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OFs have been explored as a new type of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material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 are a unique class of porous crystalline materials that have shown promise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OFs have been explored as a new type of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ir high surface area, uniform and tunable pores, facile functionalization and incorporation of catalytic active sites. The use of multi-functional sites MOF materials as catalysts for synergistic catalysis and tandem reaction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is review, we aim to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bi-or multi-functional MOF catalysts with cooperative or cascade functions via 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P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ulti-functional sites CATALYSIS 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
原文传递
通过构建蛋白质结构域功能模版库做基于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英文)
6
作者 安雄博 武肖坤 明灯明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8-778,783,共12页
由蛋白质序列预测蛋白质功能位点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同时也为生物学实验提供了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基于知识库的方法一直是预测蛋白质功能位点的可靠方法.通过适当修改蛋白质结构分类库SCOP构建了一个附带功能注释的结... 由蛋白质序列预测蛋白质功能位点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同时也为生物学实验提供了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基于知识库的方法一直是预测蛋白质功能位点的可靠方法.通过适当修改蛋白质结构分类库SCOP构建了一个附带功能注释的结构域模版库(fDPD),其中每个模版都包含一组序列和结构都非常相近的已知的蛋白质成员.fDPD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方法HMMER由未知蛋白质的序列预测其功能位点.为了考察本方法的效果我们检测了两个通用的酶催化位点数据库,一个由约1 500个序列构成的钙离子结合蛋白数据库和从CASP9中提取出的数条蛋白质序列.我们的方法对于配体结合位点以及钙结合位点的预测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和覆盖率,其催化位点的预测效果仅次于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方法.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上相似的蛋白质其功能位点倾向于出现在蛋白质表面上相似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位点预测 SCOP结构域 HMM FDPA fDPD
原文传递
噬菌体展示短肽模拟脂多糖结合蛋白抗炎功能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德斌 钱桂生 +3 位作者 侯一峰 赵晓利 陈维中 李淑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3-575,共3页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 12肽库筛选脂多糖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 ,LBP)具有抗炎作用的肽序列。方法 以LPS为目标分子 ,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亲合筛选 ,4轮筛选后 ,检测随机挑取的噬菌体克隆的结合活性和抑制活性 ...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 12肽库筛选脂多糖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 ,LBP)具有抗炎作用的肽序列。方法 以LPS为目标分子 ,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亲合筛选 ,4轮筛选后 ,检测随机挑取的噬菌体克隆的结合活性和抑制活性 ,对可与LBP竞争性结合LPS的噬菌体克隆行细胞因子生成抑制实验和LPS内化抑制实验 ,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 ,推导外源肽氨基酸序列 ,并与LBP序列比较 ,确定LBP的抗炎功能位点。结果 随机挑取的 10 0个噬菌体克隆中 16个可与LBP竞争性结合LPS ,其中 7个噬菌体克隆对LBP的增敏LPS刺激PBMC分泌TNF α功能无作用 ,对这 7个克隆进行LPS内化抑制实验 ,其中 3个克隆可以抑制LBP增强LPS内化作用。测序发现这 3个阳性克隆融合多肽的序列均为FHTRWNYWPYLH ,与LBP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结论 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随机肽库 脂多糖结合蛋白 功能位点
下载PDF
大蒜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董龙香 胡利静 +2 位作者 胡鲲 肖艳翼 杨先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7-1173,共7页
通过人工培养箱培养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及相关试剂盒等分别测定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浓度(0,0.2,0.4,0.8,1.6,3.2,6.4 g/L)大蒜作用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期探讨大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大蒜对铜绿微囊藻表... 通过人工培养箱培养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及相关试剂盒等分别测定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浓度(0,0.2,0.4,0.8,1.6,3.2,6.4 g/L)大蒜作用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期探讨大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大蒜对铜绿微囊藻表现为低促高抑的作用效果,与对照相比,0.2 g/L的大蒜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反而略有促进作用;6.4 g/L浓度的大蒜则可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效果愈加明显,在第96小时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可达53.42%;另外,高浓度大蒜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并能影响铜绿微囊藻藻胆蛋白各组分的构成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由此可以得出,一定浓度的大蒜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高浓度下的大蒜能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的含量来影响其光合作用,最终导致藻类繁殖受阻。可见,藻类叶绿素a(即PSⅡ)是大蒜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繁殖的一个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铜绿微囊藻 化感抑制作用 作用位点
下载PDF
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陈礼新 吕大伦 +2 位作者 赵遵江 陈雷 王合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部位创面患者86例临床资料,依据创面修复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即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部位创面患者86例临床资料,依据创面修复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即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的患者40例纳入A组,采用单纯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的患者46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拆包时间、住院时间、皮片存活率、VS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A组拆包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V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创面效果更好,可更快促进患者功能部位恢复,促进瘢痕愈合,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部位 创面修复 自体刃厚皮 脱细胞
下载PDF
水生动物病原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及其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研究进展
10
作者 伍水龙 黄瑜 +3 位作者 王蓓 汤菊芬 蔡佳 简纪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T6SS)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编码的蛋白分泌装置,在毒力因子释放、生物被膜形成、铁离子摄取、囊泡运输、环境压力适应性及细菌胞内存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T6SS)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编码的蛋白分泌装置,在毒力因子释放、生物被膜形成、铁离子摄取、囊泡运输、环境压力适应性及细菌胞内存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等水生动物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有关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组分及其功能的报道还比较匮乏。本文对几种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与调控机理,以及T6SS关键调控因子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功能等最新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在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T6SS活性调控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性、T6SS与致病菌代谢之间的调控关系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水生动物致病机制研究及水产养殖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Ⅵ型分泌系统 水生动物病原菌 溶血素共调节蛋白 系统进化树 功能位点
下载PDF
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合异体真皮移植术治疗功能部位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晓南 任书信 刘晨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7期5101-5104,共4页
目的评估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合异体真皮移植术治疗功能部位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功能部位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评估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合异体真皮移植术治疗功能部位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功能部位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瘢痕切除松解后薄中厚皮移植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合异体真皮移植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弹性参数[无负压时皮肤回弹量(Ua)与有负压时最大拉伸量(Uf)之比(R2)、皮肤测试时第1次循环过程中皮肤恢复时弹性部分(Ur)与负压时弹性部分(Ue)之比(R5)]、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两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下V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3、6个月研究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下R2、R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3、6个月研究组R2、R5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血清EGF、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合异体真皮移植术治疗功能部位烧伤瘢痕挛缩畸形,可改善瘢痕,优化皮肤弹性,提高血清TGF-β、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部位 烧伤瘢痕挛缩畸形 自体刃厚皮片移植 异体真皮移植
下载PDF
大张次全厚皮片在功能部位软组织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大伟 李志保 马启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18-119,144,共3页
目的:探讨大张次全厚皮片修复功能部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54例创伤需植皮修复者,采用大张次全厚皮修复皮肤缺损,观察其修复治疗效果,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54例患者创... 目的:探讨大张次全厚皮片修复功能部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54例创伤需植皮修复者,采用大张次全厚皮修复皮肤缺损,观察其修复治疗效果,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54例患者创面一期愈合50例,皮片完全成活;4例患者皮片出现点片状坏死,经换药二期愈合,成活皮片色泽接近正常皮肤。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大张次全厚皮片具有类似全厚皮片的优点,获取容易,符合医学、美学要求,是修复功能部位皮肤缺损的一种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次全厚皮片 功能部位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桑树成花素基因MaFT的启动子克隆和功能位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璐 张琪 +3 位作者 苏维磊 孙自余 钱永华 焦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8-765,共8页
FT(flowering locus T)是高等植物开花过程中关键的信号整合因子,主要在叶片维管束中合成,通过运输抵达茎顶端分生组织发挥作用。为了研究桑树FT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以白桑种(Morus alba Linn.)品种新一之幼嫩叶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FT(flowering locus T)是高等植物开花过程中关键的信号整合因子,主要在叶片维管束中合成,通过运输抵达茎顶端分生组织发挥作用。为了研究桑树FT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以白桑种(Morus alba Linn.)品种新一之幼嫩叶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NCBI数据库公布川桑(Morus notabilis)全基因组中FT同源序列的上游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FT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其长度为921 bp,命名为MaF TP。通过PLACE和PlantC ARE在线启动子预测工具分析,该序列中除含有TATA-box、CAAT-box等真核生物启动子的核心元件外,还存在脱落酸的响应元件ABRE,生长素响应元件AuxRR-core,水杨酸响应元件TCA-element,生理节律相关顺式作用元件circadian,光响应元件I-box、G-box、MNF1等,以及胚乳表达必需的顺式作用元件Skn-1-motif和抗逆性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W-box、MBS、TC-rich repeats,表明FT基因的转录表达可能受光照、干旱、节律性、脱落酸、生长素、水杨酸等因素的调控,并参与胚乳的形成。将5'端缺失的5段FT启动子序列(从大到小依次为MaF TP903、MaF TP762、MaF TP542、MaF TP289、MaF TP162)分别与报告基因GUS融合构建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转化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植株,通过GUS染色对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了MaF TP903的活性较弱外,其余启动子缺失片段均能驱动GUS基因高效表达,且表达量相近。依据研究结果推测:MaF TP启动子的762~903 bp区段可能存在MaF T基因转录表达的负调控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成花素基因 启动子 序列结构 功能位点 转基因烟草
下载PDF
基因结构预测
14
作者 廖小燕 黄菁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270,共9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 ,基因组研究的热点已从基因组测序转向对基因组表达的分析和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预测 .大量生物分子的数据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物理、计算科学和信息科学等进行分析和处理 ,从而产生了生物信息学这门崭新的学科 ...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 ,基因组研究的热点已从基因组测序转向对基因组表达的分析和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预测 .大量生物分子的数据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物理、计算科学和信息科学等进行分析和处理 ,从而产生了生物信息学这门崭新的学科 .本文介绍了基因结构预测的基本步骤和相关软件的原理及使用 ,综述了国外在启动子、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序列 功能位点 预测精度 启动子 基因识别 密码子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异氟醚和安氟醚对海马神经元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新京 徐礼鲜 叶平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26期3594-3595,共2页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安氟醚吸入麻醉时海马神经元对一氧化氮合酶、脑啡呔和自发放电的影响,为综合评价海马在产生全身麻醉效应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和膜片钳技术。结果:安氟醚和异氟醚能明显引起海马CA1...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安氟醚吸入麻醉时海马神经元对一氧化氮合酶、脑啡呔和自发放电的影响,为综合评价海马在产生全身麻醉效应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和膜片钳技术。结果:安氟醚和异氟醚能明显引起海马CA1区c-fos基因阳性神经元(FPN)和脑啡呔阳性神经元(EP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一定数量FPN/NPN双标阳性神经元(P<0.01),还能明显抑制一氧化氮阳性神经元(NPN)的表达(P<0.01)。同时安氟醚和异氟醚都能含量依赖性的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与给药前比较P<0.05或P<0.01。结论:海马CA1区是吸入麻醉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安氟醚 吸入全身麻醉 海马神经元 一氧化氮合酶 脑啡呔
下载PDF
Rebuilding motor fun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based o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被引量:3
16
作者 Xiao-yan Shen Wei Du +1 位作者 Wei Huang Yi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327-1332,共6页
Rebuilding the damaged motor function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The function of the neural pathway under the damaged sites can be rebuilt using functio... Rebuilding the damaged motor function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The function of the neural pathway under the damaged sites can be rebuilt using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chnology.In this study,the locations of motor function sites in the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were determined with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chnology.A three-dimensional map of the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compri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or function sit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uscle was drawn.Based on the individual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and normalized coordinates of the motor function sites,the motor function sites that control a certain muscle were calculated.Phasing pulse sequences were delivered to the determined motor function sites in the spinal cord and hip extension,hip flexion,ankle plantarflexion,and ankle dorsiflexion movements were successfully achiev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p of the spinal cord motor function sites was valid.This map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ites during the rebuilding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ebuilding motor function movement control spinal cord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motor function sites hip extension movement hip flexion movement ankle plantarflexion ankle dorsiflex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远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玉众 谭龙潭 +1 位作者 刘珍珍 顾静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对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治疗,比较两组关...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对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治疗,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的优良率高达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 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面向蛋白质功能位点识别的机器学习平台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敏菁 吴建盛 +2 位作者 施识帆 刘宏德 孙啸 《生物信息学》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有关蛋白质功能的研究是解析生命奥秘的基础,机器学习技术在该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machine,SVM)方法,构建一个预测蛋白质功能位点的通用平台。该平台先提取非同源蛋白质序列,再对这些序列进行特征编码(包... 有关蛋白质功能的研究是解析生命奥秘的基础,机器学习技术在该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machine,SVM)方法,构建一个预测蛋白质功能位点的通用平台。该平台先提取非同源蛋白质序列,再对这些序列进行特征编码(包括序列的基本信息、物化特征、结构信息及序列保守性特征等),以编码好的样本作为训练数据,利用SVM进行训练,得到敏感性、特异性、Matthew相关系数、准确率及ROC曲线等评价指标,反复测试,得到评价指标最优的SVM模型后,便可以用来预测蛋白质序列上的功能位点。该平台除了应用在预测蛋白质功能位点之外,还可以应用于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预测分析、预测蛋白质结构域分析、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添加功能位点信息的组合向量预测β-发夹模体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少春 胡秀珍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9,共9页
一条蛋白质序列通常是用多种特征来表达的,因此使用简单的特征参数对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得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在前人使用过的预测β-发夹的特征参数基础上,将功能位点信息添加到特征参数中,共同输入到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两种算法... 一条蛋白质序列通常是用多种特征来表达的,因此使用简单的特征参数对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得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在前人使用过的预测β-发夹的特征参数基础上,将功能位点信息添加到特征参数中,共同输入到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两种算法,对4070条非冗余的蛋白质链中的β-发夹模体进行了预测。支持向量机算法得到的预测精度80.2%,相关系数0.60;随机森林算法得到的预测精度83.3%,相关系数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发夹模体 随机森林算法 预测的二级结构信息 自相关函数 功能位点信息
下载PDF
HA蛋白位点变异影响H7N9亚型流感病毒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雅瑶 顾敏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93-2106,共14页
2013年春,我国首次出现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对家禽养殖和公众健康均产生了严重危害,并且在第5波流行期又演变出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裂解位点处存在插入突变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A作为A型流感病毒表面表达丰度最高... 2013年春,我国首次出现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对家禽养殖和公众健康均产生了严重危害,并且在第5波流行期又演变出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裂解位点处存在插入突变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A作为A型流感病毒表面表达丰度最高的糖蛋白,在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促进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H7N9病毒,简要综述了HA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关键功能氨基酸位点变异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解析HA蛋白在H7N9病毒感染致病中的作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H7N9 HA蛋白 功能氨基酸位点 感染与致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