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过去人地关系演变机制的“支点”概念模型 被引量:18
1
作者 董广辉 仇梦晗 +1 位作者 李若 陈发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9,共15页
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规律和机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不同阶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人地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轨迹和机制可为有效衔接古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对过去人地关... 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规律和机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不同阶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人地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轨迹和机制可为有效衔接古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对过去人地关系研究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提出"支点"概念模型尝试解释人地关系演变的规律和机制。当特定区域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达到平衡状态,随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变化都有可能打破其平衡状态。人类社会系统在面对生存环境变化压力时可能出现两种不同方式的响应:①通过人口数量的调节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其特点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支点"位置)不变;②通过人类社会组织结构或技术革新方式使社会适应生存环境变化的"韧性"增强,体现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韧性呈增强趋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导因素也整体呈现由自然因素向人为因素的偏移。最后,以河南、山西和陕西三省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至周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的人地关系研究为例,运用"支点"概念模型分析了其演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支点”概念模型 气候环境变化 人类活动 社会韧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