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以来广西府江流域的民族迁徙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晓涛 王丹 《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05,M0004,M0005,共14页
明代桂西俍兵东迁流官区屯驻并在地化是民族迁徙与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案例,其在历史进程中有不同的表现:明代东迁的俍兵维护地方秩序、参与地方开发;清朝以后,通过宗族建设、联姻、科考,俍兵俍人进一步融入民、僮人群中;清中后期,当地... 明代桂西俍兵东迁流官区屯驻并在地化是民族迁徙与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案例,其在历史进程中有不同的表现:明代东迁的俍兵维护地方秩序、参与地方开发;清朝以后,通过宗族建设、联姻、科考,俍兵俍人进一步融入民、僮人群中;清中后期,当地形成的共有地域文化传统调整着人群关系,同时客民也影响了当地人群的祖源地构想;民国时期,多民族的交融更为明显,各民族团结抗日表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多民族交融互动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过程不但是国家制度和官方力量自上而下影响的结果,更是俍瑶僮等族群自下而上主动选择、有意靠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俍兵 俍人 民族迁徙 府江流域 民族交融
原文传递
涪江流域江岸防护林带淤沙固岸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广维 潘志仁 +3 位作者 郑季方 蒲亚云 李德模 蔡克谦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27,共8页
在涪江中下游典型江岸营造1000亩淤沙林带,江岸防护林系统经1988年洪水淹后林带内淤积泥沙,在1981年特大洪灾冲成裸露的卵石滩上重新淤地300亩,现已在林间点种农作物;在凸岸营造的淤沙林带,一次洪水淹没后,淤泥沙普遍在20cm以上;凸岸林... 在涪江中下游典型江岸营造1000亩淤沙林带,江岸防护林系统经1988年洪水淹后林带内淤积泥沙,在1981年特大洪灾冲成裸露的卵石滩上重新淤地300亩,现已在林间点种农作物;在凸岸营造的淤沙林带,一次洪水淹没后,淤泥沙普遍在20cm以上;凸岸林带内淤沙与乔木胸高断面积成正相关,数学模型:Y=0.0448+0.8558X(Y:淤沙厚度,X:胸高断面积)。当胸径达8cm时,测定单株树干对洪水阻力为6kg,全部冲成倒伏状。凹岸营造固岸林带后,一次洪水淘深河床20cm;固岸林生物工程组合乔草型林网结构与防洪堤水利工程配套后,造成堤与林带区域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江流域 防护林带 淤沙 固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