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京都赋到田园诗——对诗赋文学创作传统的思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结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源起楚汉辞赋,继兴魏晋五言诗歌,从而构成先唐以诗赋为中心的文学创作传统。在此长达数百年的诗赋文学创作形成时期,公元1世纪以班固为代表的赋家创制了“京都赋”文学系列、公元4世纪末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诗人创制了“... 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源起楚汉辞赋,继兴魏晋五言诗歌,从而构成先唐以诗赋为中心的文学创作传统。在此长达数百年的诗赋文学创作形成时期,公元1世纪以班固为代表的赋家创制了“京都赋”文学系列、公元4世纪末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诗人创制了“田园诗”文学系列,一被奉为赋体正宗,一被视作诗苑杰作,后世追摹仿效,奉为两座艺术高峰。而从京都赋到田园诗的变迁史迹看诗赋文学创作传统,又呈现出城市文学与乡村文学的差异,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背景和精神风貌,这启引我们对诗赋艺术价值作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赋 田园诗 诗赋传统
原文传递
论瞍矇、俳优在俗赋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逵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3,共6页
《神乌赋》的发现,将俗赋产生的时代提前至西汉末年,而甘肃马圈湾汉代烽燧木简上有关《韩朋赋》的文字,说明敦煌发现的一些俗赋也是由汉代流传下来的。赋的形成同先秦时以赋诵为职能的瞍矇很有关系,《师旷》中保存了早期文赋的作品;赋... 《神乌赋》的发现,将俗赋产生的时代提前至西汉末年,而甘肃马圈湾汉代烽燧木简上有关《韩朋赋》的文字,说明敦煌发现的一些俗赋也是由汉代流传下来的。赋的形成同先秦时以赋诵为职能的瞍矇很有关系,《师旷》中保存了早期文赋的作品;赋的形成同以讲故事、表演戏剧的俳优也关系密切,《晏子春秋》中保存了早期俗赋类作品。俗赋主要是俳优创作而推动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赋 辞赋 瞍嚎 俳优 《师旷》 《晏子春秋》
下载PDF
古代赋论的诗学本位
3
作者 易闻晓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1,共9页
赋以铺陈,是乃赋体创制的本质要义。宋玉承接屈辞以定赋体,开启汉赋叙物一途,不关《诗》学之旨。但以班固“赋者古诗之流”为代表的汉代赋论本于《诗》学经义,强将楚辞纳入《诗》学流变体系,形成以《诗》论赋的既定传统而影响久远;六朝... 赋以铺陈,是乃赋体创制的本质要义。宋玉承接屈辞以定赋体,开启汉赋叙物一途,不关《诗》学之旨。但以班固“赋者古诗之流”为代表的汉代赋论本于《诗》学经义,强将楚辞纳入《诗》学流变体系,形成以《诗》论赋的既定传统而影响久远;六朝赋论仍之,强调比兴讽喻;而唐以降赋话援取诗法之例,讲求律赋作法,反映六朝骈赋以至唐代律赋的“诗化”演变与铺陈丧失。凡此表现为古代赋论的诗学本位,在最为基本的观念上有悖赋体创制的本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赋论 诗经 诗学 古诗之流
下载PDF
苏轼与米芾交往述评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胜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7-33,共7页
米芾是与苏轼有着长达二十年交往的宋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和文学家 ,他以为人疏狂、不合流俗著称 ,但对苏轼十分尊敬 ,师事之甚谨 ,是苏门的成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资料 ,对米芾的出生年代、定居地点、仕途经历作了辩证 ,对西... 米芾是与苏轼有着长达二十年交往的宋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和文学家 ,他以为人疏狂、不合流俗著称 ,但对苏轼十分尊敬 ,师事之甚谨 ,是苏门的成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资料 ,对米芾的出生年代、定居地点、仕途经历作了辩证 ,对西园雅集的真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苏轼 交往 书画 西园雅集 关系 诗歌
下载PDF
民族文学内地化探究——以师范为中心
5
作者 王海滨 李晓旋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7,共10页
清代白族诗人师范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众多白族诗人向中华文化学习的个案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滇西文献大家,师范读书广博,其诗作能明显看出取法杜诗的痕迹。汉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清诗在云南的发展演变的规律、云南... 清代白族诗人师范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众多白族诗人向中华文化学习的个案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滇西文献大家,师范读书广博,其诗作能明显看出取法杜诗的痕迹。汉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清诗在云南的发展演变的规律、云南诗学的复古风气以及与杜甫相似的人生遭际都促成了师范学杜的动因。对于师范本人来说,杜甫的人格魅力和诗学成就影响了其诗歌的创作,其诗作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就是模仿杜甫的现实主义之作。在师范的人品和诗品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清代白族师氏作家群以及白族作家圈。可以说,以师范为代表的清代白族诗人,在苍洱之境的熏陶下,民族气质与中华文化碰撞间,开辟了白族文化内地化的又一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白族文学 师范 白族诗人 内地化
下载PDF
试论苏词《望江南·超然台作》对杜诗《清明二首》的承扬
6
作者 李新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苏轼宦游密州期间所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与杜甫晚年漂流潭州所作《清明二首》,同为表现清明、寒食“双节”意涵的节令诗词,在形式方面,有着联章体、以乐写哀等诸多共同的艺术呈现,从中可看出苏轼对于杜诗艺术的推重与承扬,亦使... 苏轼宦游密州期间所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与杜甫晚年漂流潭州所作《清明二首》,同为表现清明、寒食“双节”意涵的节令诗词,在形式方面,有着联章体、以乐写哀等诸多共同的艺术呈现,从中可看出苏轼对于杜诗艺术的推重与承扬,亦使二作并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清明诗词之杰出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杜甫 清明 节令诗词
下载PDF
傅振伦与《刘知几年谱》之编撰
7
作者 薛艳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78-483,503,540,共8页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家,而且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少有的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取得显著成就的学者,史学史是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刘知几年谱》一书是傅振伦史学史研究的代表作,也是...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家,而且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少有的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取得显著成就的学者,史学史是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刘知几年谱》一书是傅振伦史学史研究的代表作,也是傅振伦多年从事刘知几研究的系统性总结成果。全书内容丰富,特点显著,是关于刘知几研究的名著,在刘知几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振伦 《刘知几年谱》 《刘知几之史学》 《史通》
下载PDF
近代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的发展轨迹与演进形态——以近代自由主义的三份标志性文本为中心 被引量:6
8
作者 俞祖华 赵慧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34,共9页
近代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的发生发展,大致以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1922年5月14日胡适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1941年10月10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三份标志性文本为节点,经历了个体... 近代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的发生发展,大致以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1922年5月14日胡适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1941年10月10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三份标志性文本为节点,经历了个体发声——同人结社——组织政党三个阶段;而言论形式则经由从学理到理念再到政纲的三部曲,依次出现了以严复为代表的专注于思想启蒙的启蒙型自由主义,以胡适为代表的徘徊于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议政型自由主义,以20世纪40年代"中间路线"为代表的着重于参政从政的行动型自由主义三种演进形态;总的趋向是,从思想向行动、从理念向操作、从论政向从政滑动,实践色彩不断增强。其思想演变的基本轨迹是,由市场转向社会与政府,由经济层面的自由转向社会与政治层面的平等均富,由古典自由主义的反对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的"放任主义"转到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的"干涉主义",进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政治自由主义 严复 胡适 第三条道路
原文传递
秦汉上郡治所小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普慧 《唐都学刊》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上郡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匈奴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拥有上郡,即可保证中原王朝的安全。上郡治所位于今何处,是众多文史学者和当地人关注的一件大事,历来各家说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二说:一为肤施说,一为绥德说,二者... 上郡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匈奴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拥有上郡,即可保证中原王朝的安全。上郡治所位于今何处,是众多文史学者和当地人关注的一件大事,历来各家说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二说:一为肤施说,一为绥德说,二者皆有文献依据。然考其文献记载,前者可能在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堡,后者可能在今陕西榆林市绥德县四十里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上郡治所 肤施 绥德
下载PDF
杜甫《牵牛织女》诗之理、事、情的三维观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慧佳 潘链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143,共7页
《牵牛织女》诗演映了杜甫诗之理、事、情的三个文化维度。于事而言,杜甫以“牵牛织女”之事既揭七夕民俗之假,又借之谲谏君主,渴求恩义之真。于情而言,七夕佳节建构了“牛女—李杨”的爱情象喻,因时因地地引发了杜甫的慕汉之思。于理而... 《牵牛织女》诗演映了杜甫诗之理、事、情的三个文化维度。于事而言,杜甫以“牵牛织女”之事既揭七夕民俗之假,又借之谲谏君主,渴求恩义之真。于情而言,七夕佳节建构了“牛女—李杨”的爱情象喻,因时因地地引发了杜甫的慕汉之思。于理而言,夫妻、君臣、公私是自孟子以来哲学探讨的三个人性维度,杜诗发扬了即理即仁的孟子哲学,成为中唐北宋以来理学思想之由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牛织女》 杜甫 理、事、情 三维观照
下载PDF
在诗人和读者之间——“诗史”、“诗圣”说源流考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怀东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0-35,共6页
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对他的认识是一个带有鲜明主观性的历史接受过程。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杜甫的两项影响深远的誉称即“诗圣”、“诗史”说具体的来源、内涵的历时性演变以及彼此的关联。这两项誉称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唐宋... 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对他的认识是一个带有鲜明主观性的历史接受过程。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杜甫的两项影响深远的誉称即“诗圣”、“诗史”说具体的来源、内涵的历时性演变以及彼此的关联。这两项誉称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唐宋时期,“诗圣”称颂的是杜甫的诗歌艺术,“诗史”肯定的是他的人格情操,而明清时期以及现代之理解恰恰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接受 诗圣 诗史
下载PDF
安史之乱初期杜甫行踪的史料生成与建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煜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5,共9页
《新唐书·杜甫传》称安史之乱初期,身在鄜州的杜甫听闻肃宗即位于灵武后,“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这被学界普遍接受。不过,比《新唐书》成书早,以及同时代的多部关于杜甫的公、私传记史料却未载此事,直至南宋注家才据《... 《新唐书·杜甫传》称安史之乱初期,身在鄜州的杜甫听闻肃宗即位于灵武后,“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这被学界普遍接受。不过,比《新唐书》成书早,以及同时代的多部关于杜甫的公、私传记史料却未载此事,直至南宋注家才据《新唐书》将“北奔灵武”与“为贼所得”写入杜甫年谱。实际上《新唐书》是将杜甫自述的“陷身贼庭”误解为“为贼所得”。在崇杜与视杜甫为“忠君”典型的大环境下,为了弥合杜甫行踪,《新唐书》或据小说杂说,或出于推断,最终书写了“北奔灵武”与“为贼所得”之事。其实杜诗中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杜甫有此经历,反而有杜诗暗示杜甫主动从鄜州南下长安。由此,杜甫在安史之乱初期的行动与心态都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安史之乱 《新唐书·杜甫传》
下载PDF
从收支项目看秦汉二元财政的源流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卫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2期9-14,共6页
汉代财政分为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由大司农和少府分掌,为大家所熟知。但对二元财政的来源却少有辨析,一般承袭郑玄关于大司农是太府继承的说法。实际上少府和太府在收支项目上都比较接近,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大司农则是由负责主持策... 汉代财政分为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由大司农和少府分掌,为大家所熟知。但对二元财政的来源却少有辨析,一般承袭郑玄关于大司农是太府继承的说法。实际上少府和太府在收支项目上都比较接近,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大司农则是由负责主持策命诸侯及保管爵禄文书的内史演变而来。在国家职能转轨过程中,内史发展成为管理国家财政及畿内地区事务的机构,最后进一步分离出专门管理国家财政的治粟内史。二元财政体制的设计来源于收支对应的原始财政平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财政 收支项目 财政平衡 二元 转轨 内地 财政体制 内史 实际 过程
下载PDF
清华简《傅说之命》与傅圣生平事迹新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光胜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4期35-42,124,共9页
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 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治,向武丁朝夕规谏,慎于祭祀,重视教育。清华简《傅说之命》记载傅说是征伐豕韦的主将,展现了他精于军事、战功显赫的一面。清华简《傅说之命》所记武丁梦贤、君臣际遇及征伐豕韦等诸多内容,拓展了学界新知,为全面评价傅说圣人形象开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傅说之命》 傅说 武丁 失仲
下载PDF
当新学遇上旧诗——论严复评点王安石诗的背景、渊源及立场
15
作者 谢海林 李淑芹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175,F0003,共13页
严复一生评点多种古籍,手批王安石诗是其中一种。他之所以关注王安石,绕不开清末变法思潮的影响以及他对梁启超的批判态度。严复评点王安石诗,不仅与郑孝胥的交游有关,还与闽派诗学关系密切,并受时代诗风的影响,表现出与同光体诗论的高... 严复一生评点多种古籍,手批王安石诗是其中一种。他之所以关注王安石,绕不开清末变法思潮的影响以及他对梁启超的批判态度。严复评点王安石诗,不仅与郑孝胥的交游有关,还与闽派诗学关系密切,并受时代诗风的影响,表现出与同光体诗论的高度契合。但是,严复阐发王安石诗与西学思想的会通之处,体现出不同于同光体诗派的批评立场,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接受王安石的全新维度与另面视角,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王安石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王安石 诗学 同光体
下载PDF
从《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看陈与义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泽棠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38-43,共6页
南宋学者胡穉著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该书能发明陈与义诗之意,对陈与义诗中的典故语词,能详尽准确地指出与其意义契合之出处。由此可看出陈与义的诗法渊源,即陈与义对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诗法的继承和一定意义上的... 南宋学者胡穉著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该书能发明陈与义诗之意,对陈与义诗中的典故语词,能详尽准确地指出与其意义契合之出处。由此可看出陈与义的诗法渊源,即陈与义对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诗法的继承和一定意义上的发展———陈与义诗歌善于继承模仿前人的字法、句法,包括化用、反用、合用、展用等,在此基础上点化诗意,收"夺胎换骨"、开拓诗境之效,最终自成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陈与义 诗法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 杜甫 韩愈 苏轼 黄庭坚
下载PDF
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真伪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敏 冉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3,共9页
署名宋人米芾的《潇湘八景图诗并序》最早见载于清康熙二十六年赵宁所编《新修岳麓书院志》,此后为各种典籍著录引述,盛行于学界,但其真伪疑点重重。考察《潇湘八景图诗并序》具体内容在不同典籍中的雷同记载,对雷同文献的著录时间、创... 署名宋人米芾的《潇湘八景图诗并序》最早见载于清康熙二十六年赵宁所编《新修岳麓书院志》,此后为各种典籍著录引述,盛行于学界,但其真伪疑点重重。考察《潇湘八景图诗并序》具体内容在不同典籍中的雷同记载,对雷同文献的著录时间、创作背景及诗歌与跋尾的创作特点等进行详细辨析,可证《潇湘八景图诗并序》并非出自米芾,其总序与散序是截取自明初史九韶的《潇湘八景记》,而其诗歌实为明末邓云霄所作,其跋尾乃据邓云霄"潇湘八景诗"小序改写编造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潇湘八景图诗并序》 史九韶 邓云霄
下载PDF
五代三大状元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腊生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90-94,共5页
五代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此期状元大多不得伸展其志,且相关资料散佚殆尽,然细读仅存的少数状元传记,其中仍不乏佼佼者,后汉状元王溥、王朴,南唐状元乐史,其立身行事便多有值得称道,乃至可供今人借鉴、效法之处,堪称“五代三大... 五代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此期状元大多不得伸展其志,且相关资料散佚殆尽,然细读仅存的少数状元传记,其中仍不乏佼佼者,后汉状元王溥、王朴,南唐状元乐史,其立身行事便多有值得称道,乃至可供今人借鉴、效法之处,堪称“五代三大状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三大状元 王溥 王朴 乐史 科举考试 反汉 南唐 业绩 文章
下载PDF
论宋代辞赋同题创作新变及意义——以苏轼组织的超然台、黄楼赋咏为中心
19
作者 陈莜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8,共8页
苏轼组织的超然台、黄楼赋咏是宋代两次典型的辞赋同题创作活动。苏轼通过书信联络四方文士参与创作,进行人生哲理的思索,集结“苏门四学士”中的三人,促进文学群体的形成与巩固。这体现出宋代同题辞赋多属于异地创作的模式,创作主题与... 苏轼组织的超然台、黄楼赋咏是宋代两次典型的辞赋同题创作活动。苏轼通过书信联络四方文士参与创作,进行人生哲理的思索,集结“苏门四学士”中的三人,促进文学群体的形成与巩固。这体现出宋代同题辞赋多属于异地创作的模式,创作主题与书写倾向从汉魏六朝的咏物描写和竞采游戏,转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文人心灵的沟通。辞赋同题创作对于文学、政治群体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赋可以群”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同题创作 苏轼 《超然台赋》 《黄楼赋》
下载PDF
清华简《说命上》“说于■伐失仲”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清华简《说命上》曰"说于■伐失仲","■"即"韦","失"即"豕",皆为"豕韦"简称。简文记载了武丁命傅说征伐豕韦之事,为研究三代时期"彭姓豕韦"和"刘姓豕韦&qu... 清华简《说命上》曰"说于■伐失仲","■"即"韦","失"即"豕",皆为"豕韦"简称。简文记载了武丁命傅说征伐豕韦之事,为研究三代时期"彭姓豕韦"和"刘姓豕韦"的兴衰更替、地望迁徙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说命上》 傅说 豕韦 失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