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本质、价值--论《老子》之“常”的三重进境
1
作者 赵项飞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8-102,共5页
“常”作为独立的哲学范畴,是理解《老子》“道”论的重要维度之一。“常”在时间上表现了“道”的恒久性,在空间上表现了“道”的稳定性。理解“常”需经过三重进境。首先,要明“常”之现象。“常”在万物的生命历程中表现为“复命”,... “常”作为独立的哲学范畴,是理解《老子》“道”论的重要维度之一。“常”在时间上表现了“道”的恒久性,在空间上表现了“道”的稳定性。理解“常”需经过三重进境。首先,要明“常”之现象。“常”在万物的生命历程中表现为“复命”,在万物的生命状态上表现为“知和”。其次,要达“常”之本质。“常”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了“道”循环往复的周行过程,在空间维度上呈现了“道”比于赤子的和谐状态。最后,要显“常”之价值。“常”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去,政治化为“无为”之道与“损益”之道,使国家长治久安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命 知和 无为 损益
下载PDF
纬书中大禹政治叙事谫论
2
作者 张玖青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先秦文献中的大禹治水及受禅为王等叙事,纬书文本予以进一步丰富并神圣化。纬书中大禹政治叙事的核心是治水,无论是三漏耳之异相,还是《括地象》之天启,都预示了大禹治水的神圣性及成功的必然性,并以此彰显天道。但纬书文献中大禹政治... 先秦文献中的大禹治水及受禅为王等叙事,纬书文本予以进一步丰富并神圣化。纬书中大禹政治叙事的核心是治水,无论是三漏耳之异相,还是《括地象》之天启,都预示了大禹治水的神圣性及成功的必然性,并以此彰显天道。但纬书文献中大禹政治叙事非常复杂,存在多种叙事线索,这显示纬书中大禹叙事材料有着不同的来源。忽视这一点,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会被遮蔽,甚至被误解。研究纬书既要对纬书佚文作整体性把握,也要兼顾纬书佚文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理清并复原纬书佚文的思想基础和言说路径,以彰显其思想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书 大禹治水 符命 文本语境
下载PDF
ZnO-玻璃系压敏电阻材料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明 周东祥 +1 位作者 龚树萍 王礼琼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8-51,共4页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玻璃料对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G3 玻璃料制得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电性能,并有很高的工作稳定性.
关键词 压敏电阻 电性能 可靠性 氧化锌玻璃系
下载PDF
论司马相如《封禅文》文体归属的变迁
4
作者 郑伟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2-57,共6页
历代文人对司马相如《封禅文》文体归属的认识主要有封禅体、符命体、辞赋或颂赞体三种情况。刘勰注重封禅礼制与"立言不朽"观念,故《文心雕龙》将之归于封禅体;萧统关注魏晋南北朝兴盛的符命文化,《文选》将之归于符命体;姚... 历代文人对司马相如《封禅文》文体归属的认识主要有封禅体、符命体、辞赋或颂赞体三种情况。刘勰注重封禅礼制与"立言不朽"观念,故《文心雕龙》将之归于封禅体;萧统关注魏晋南北朝兴盛的符命文化,《文选》将之归于符命体;姚鼐、曾国藩等人将其归属辞赋或颂赞体,这与清代文体分类思想的发展有关。对《封禅文》文体归属不同观点及其成因的探析,既有文体学意义,也有政治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封禅文》 封禅礼制 符命文化 文体归属
下载PDF
清华简《傅说之命》与傅圣生平事迹新探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光胜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4期35-42,124,共9页
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 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治,向武丁朝夕规谏,慎于祭祀,重视教育。清华简《傅说之命》记载傅说是征伐豕韦的主将,展现了他精于军事、战功显赫的一面。清华简《傅说之命》所记武丁梦贤、君臣际遇及征伐豕韦等诸多内容,拓展了学界新知,为全面评价傅说圣人形象开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傅说之命》 傅说 武丁 失仲
下载PDF
东汉思想家王符君道观探析——以《潜夫论·明暗篇》为考察中心
6
作者 熊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9-33,127,共6页
王符《潜夫论·明暗篇》通过论述君主的“兼听”“偏信”及其对应的“圣明”“愚暗”,旨在说明君主为君治国之道应当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要因偏听偏信、专宠一人而拒绝其他臣属和广大下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国君是传统中国社会治... 王符《潜夫论·明暗篇》通过论述君主的“兼听”“偏信”及其对应的“圣明”“愚暗”,旨在说明君主为君治国之道应当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要因偏听偏信、专宠一人而拒绝其他臣属和广大下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国君是传统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其对臣下和贤材所采取的行为及态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败。此外,权贵和骄宠之臣与下层寒门人士存在利益冲突,君主需要克服这种困难,防止嫉妒和迫害,才能保障人才、信息渠道畅通,为国家治理吸收有益意见,选拔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符 《潜夫论·明暗篇》 庶民 国君 明暗 国家治理
下载PDF
明赋递嬗中的明代海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静 王红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2-52,共11页
海洋是明赋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明初,文人多效仿西汉体物大赋,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弘治后,复古派充分发挥赋的刺世功能,抒发悲怨情怀;明末一方面避世文人以抒情小赋玩赏幽情,一方面心怀苍生的学者文士则继续高举复古大旗创作悲壮的骚... 海洋是明赋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明初,文人多效仿西汉体物大赋,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弘治后,复古派充分发挥赋的刺世功能,抒发悲怨情怀;明末一方面避世文人以抒情小赋玩赏幽情,一方面心怀苍生的学者文士则继续高举复古大旗创作悲壮的骚赋。在明赋的发展中,明代海赋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这其中受到了历史因素、政治事件、文学理论、哲学思潮、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明代海赋的发展基本符合明赋发展的走向,大体可分为歌功颂德、辞藻竞骛的准备期,因情立赋、面向现实的发展期与各体兼备、蔚为大观的繁荣期三个阶段。从对前代的接受而言,明代海赋对讲究征实、热衷议论的宋赋的肯定较少,而对标举古风的元赋则在题材和具体字词上多有沿袭乃至发扬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赋 海赋 特点 准备期 发展期 繁荣期
下载PDF
从《朝鲜赋》和《交南赋》看明代文人的颂美意识
8
作者 王准 《昆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90-93,共4页
明代在赋史上首次出现描写外国的赋,即董越的《朝鲜赋》和湛若水的《交南赋》。两赋在对古代朝鲜、越南的风土人情的细致描写中,表现出了明代文人强烈的颂美意识。颂美意识在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辞赋中是一种重要的创作倾向,董越与湛若... 明代在赋史上首次出现描写外国的赋,即董越的《朝鲜赋》和湛若水的《交南赋》。两赋在对古代朝鲜、越南的风土人情的细致描写中,表现出了明代文人强烈的颂美意识。颂美意识在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辞赋中是一种重要的创作倾向,董越与湛若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以他国之见闻鸣本国之强盛的写作方法,从另一种角度体现了"宣上德而尽忠孝"和"抒下情而通讽喻"的传统创作观,让我们对古代文人辞赋创作中的颂美意识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赋 交南赋 明代辞赋 明代文人 颂美意识
下载PDF
郭文《贡章赋》考论
9
作者 王准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74-85,M0004,共13页
郭文《贡章赋》是明代辞赋中为数不多的表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缅甸﹑麓川等地方政权关系的辞赋作品。通过分析作赋者生平,赋中的具体细节,可以探究贡章城及相关地区的位置,赋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等诸多问题。《贡章赋》的创作,表明明... 郭文《贡章赋》是明代辞赋中为数不多的表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缅甸﹑麓川等地方政权关系的辞赋作品。通过分析作赋者生平,赋中的具体细节,可以探究贡章城及相关地区的位置,赋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等诸多问题。《贡章赋》的创作,表明明代文人的创作视野已大大拓展,以具体的辞赋创作,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有着较高的文学及史料价值,对于发展今天的中缅关系乃至周边外交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章赋》明代辞赋 历史事件 中外关系
原文传递
《畿辅七名家诗钞》版本研究
10
作者 赵嘉 李俞静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第3期86-90,共5页
《畿辅七名家诗钞》是清康熙年间由王企埥刊刻的一部河北地方文人总集,所收7人均是当时普通文人,版本情况并不复杂。但因该书流传不广,乾隆时馆臣编修《四库全书》时仅见其中四家,未睹全书。之后各家对此著录多有疏漏,尚有分歧,直至今... 《畿辅七名家诗钞》是清康熙年间由王企埥刊刻的一部河北地方文人总集,所收7人均是当时普通文人,版本情况并不复杂。但因该书流传不广,乾隆时馆臣编修《四库全书》时仅见其中四家,未睹全书。之后各家对此著录多有疏漏,尚有分歧,直至今日。现以国家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所藏两部全本在版本上加以介绍、比较,揭示各自的版本价值及清代丛书刊刻之特点,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畿辅七名家诗钞》 王企埥 清代丛书 版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