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贝母总生物碱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林辉 季晖 +2 位作者 王长礼 何倩 李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 :研究伊犁贝母总生物碱的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方法 :以小鼠氨水引咳法、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和猫喉上神经刺激引咳法观察其镇咳作用 ;以小鼠酚红排泌法、大鼠毛细管排痰法观察其祛痰作用 ;以豚鼠乙酰胆碱 组胺引喘法观察其平喘作... 目的 :研究伊犁贝母总生物碱的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方法 :以小鼠氨水引咳法、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和猫喉上神经刺激引咳法观察其镇咳作用 ;以小鼠酚红排泌法、大鼠毛细管排痰法观察其祛痰作用 ;以豚鼠乙酰胆碱 组胺引喘法观察其平喘作用。结果 :在 10mg/kg剂量下 ,十二指肠给药对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咳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连续灌胃给药 5d ,伊犁贝母总生物碱在 4 0 ,2 0 ,10mg/kg的剂量下对小鼠氨水引咳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在 2 0 ,10mg/kg的剂量下对豚鼠枸橼酸引咳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能显著增加大鼠毛细管排痰量 ;在 4 0 ,2 0mg/kg的剂量下具有显著增加小鼠酚红排泌量的作用 ,对乙酰胆碱 组胺所致的豚鼠哮喘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结论 :伊犁贝母总生物碱对实验动物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总生物碱 镇咳 祛痰 平喘 小鼠
下载PDF
伊贝碱甙B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雅娟 徐东铭 +4 位作者 崔东滨 黄恩喜 金向群 刘诗月 严铭铭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本文报道自吉林栽培的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中分得一种新的C-去甲-D-异甾体生物碱甙,命名为伊贝碱甙B(yibeinoside B)。根据红外、质谱、氢谱和碳谱确定了结构。
关键词 伊贝母 伊贝碱甙B 生物碱
下载PDF
伊犁贝母总生物碱对豚鼠的平喘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季晖 王琳辉 +1 位作者 李萍 姜艳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 :研究伊犁贝母总生物碱 (FPA)对豚鼠的平喘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以乙酰胆碱 组胺引喘法观察FPA对豚鼠的平喘作用 ;制备豚鼠气管螺旋条标本 ,通过观察其张力变化研究FPA对离体气管平滑肌基础张力的影响及其组胺和卡巴胆碱对气... 目的 :研究伊犁贝母总生物碱 (FPA)对豚鼠的平喘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以乙酰胆碱 组胺引喘法观察FPA对豚鼠的平喘作用 ;制备豚鼠气管螺旋条标本 ,通过观察其张力变化研究FPA对离体气管平滑肌基础张力的影响及其组胺和卡巴胆碱对气管收缩的抑制作用。结果 :FPA在 10 ,2 0 ,4 0mg/kg剂量下连续灌胃给药 5d ,对乙酰胆碱 组胺所致的豚鼠哮喘具有显著的延长引喘潜伏期的作用 ;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基础张力无显著影响 ,对组胺引起的收缩也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卡巴胆碱引起的收缩 ,FPA在 10mg/L浓度时开始呈现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对 6 μmol/L卡巴胆碱的IC50 为 14 7mg/L。FPA可浓度依赖性地使卡巴胆碱量效曲线向右平移 ,最大收缩张力无显著变化。结论 :FPA对豚鼠具有平喘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总生物碱 气管平滑肌 M受体 哮喘 中医药疗法 豚鼠
下载PDF
伊犁贝母鳞茎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文龙 陈东林 王建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鳞茎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对伊犁贝母鳞茎的乙醇提取物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及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非生物碱成分,分别为蛇床子素(1...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鳞茎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对伊犁贝母鳞茎的乙醇提取物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及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非生物碱成分,分别为蛇床子素(1)、佛手柑内酯(2)、花椒毒内酯(3)、6,9,10-三羟基-7-十八烯酸(4)、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5)、胡萝卜苷(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贝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非生物碱 佛手柑内酯 花椒毒内酯 蛇床子素 6 9 10-三羟基-7-十八烯酸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伊犁贝母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志群 郑江华 +5 位作者 郭宝林 石明辉 谢彩香 孙成忠 李晓瑾 贾晓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以种植伊犁贝母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其物候特性、生长状况及分布特点,基于Worldview-2影像采用多种方法提取伊犁贝母信息,探讨遥感技术在伊犁贝母调查中的可行性。调查显示伊犁贝母多在4月中下旬开花且花期短,5月地面部分停止生长... 以种植伊犁贝母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其物候特性、生长状况及分布特点,基于Worldview-2影像采用多种方法提取伊犁贝母信息,探讨遥感技术在伊犁贝母调查中的可行性。调查显示伊犁贝母多在4月中下旬开花且花期短,5月地面部分停止生长并陆续倒苗;不同年份的贝母形态各异,与其他作物无规则穿插种植,分布零散,大部分区块呈细长条状分布,面积不大,部分贝母植株低矮,种植稀疏且不均匀,也存在不同年份贝母混生现象。利用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结果表明,受其分布及生长特点影响,常用的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面向对象等计算机分类法对伊犁贝母的提取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获得有效结果,仅目视解译能有效提取。本研究为遥感技术在伊犁贝母调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遥感 调查 Worldview-2
下载PDF
伊贝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玲玲 王琳玲 +4 位作者 于国强 江云 张大永 叶本贵 王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建立伊贝母的HPLC-ELSD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ELSD法对伊贝母样品进行测定,并用SPSS 22.0软件对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特征峰累计贡献率达81.436%的4个主成分,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建立了... 目的建立伊贝母的HPLC-ELSD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ELSD法对伊贝母样品进行测定,并用SPSS 22.0软件对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特征峰累计贡献率达81.436%的4个主成分,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建立了伊贝母的特征指纹图谱。结论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其植物学分类的一致,表明该法可用于伊贝母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川贝母 HPLC-ELSD 梯度洗脱 SPSS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碎石图
原文传递
离体培养条件下伊犁贝母四倍体诱导及筛选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传军 王晓军 +5 位作者 郝秀英 李晓瑾 赵民安 张蜀敏 曹玉锦 阳立恒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49-2851,共3页
目的选育四倍体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Schrenk新种质,为高产、高生物碱含量的伊犁贝母育种打下基础。方法以鳞茎诱导出的不定芽为材料,将其接入含有2%二甲基亚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MS培养基诱导四倍体,利用处理后不定... 目的选育四倍体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Schrenk新种质,为高产、高生物碱含量的伊犁贝母育种打下基础。方法以鳞茎诱导出的不定芽为材料,将其接入含有2%二甲基亚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MS培养基诱导四倍体,利用处理后不定芽表型变化及染色体计数筛选鉴定四倍体伊犁贝母。结果成功获得了染色体加倍的伊犁贝母新材料,其中以含秋水仙素400 mg/L浸泡24 h效果最佳,四倍体诱导率达到33.3%,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对照相比,二者在表型性状、显微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结论四倍体植株体型大、生长优势明显,离体条件下利用不定芽诱导多倍体是伊犁贝母倍性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四倍体 秋水仙素
下载PDF
伊贝母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组分复方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焦豪妍 刘浩 +2 位作者 刘瑶 薛雪 汤庆发 《海峡药学》 2020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伊贝母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组分复方的止咳和平喘作用,筛选组分复方的最优配比。方法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重组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的配比,分别采用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和整体动物引喘法比较各配伍组的止咳和平喘活性,优选复方的最佳配比;... 目的探讨伊贝母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组分复方的止咳和平喘作用,筛选组分复方的最优配比。方法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重组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的配比,分别采用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和整体动物引喘法比较各配伍组的止咳和平喘活性,优选复方的最佳配比;进而采用卵清蛋白诱导的豚鼠CVA病理咳嗽模型对优选配比进行药效验证。结果除了总黄酮组外,总生物碱和各复方配伍组均显示出止咳和平喘药效,其中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的等比例配伍组药效最高;在豚鼠CVA模型中,等比例配伍组具有显著的镇咳、抗气道高反应性和抗炎作用,且优于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组(P<0.05)。结论伊贝母中的总黄酮对于总生物碱有协同增效作用,两者的1∶1配伍组为复方最佳配比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总生物碱 总黄酮 止咳 平喘
下载PDF
New alkaloid isolated from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被引量:6
9
作者 ZENG Ling-jie, LI P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ognos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8, China)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79-581,共3页
目的 确证从伊贝母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生物碱的结构。方法  IR,MS及 NMR。结果 其结构被鉴定为N- ( 1′,4′-二羟基 - 1′,2′,3′,4′-四氢化萘基 ) -丙基 - N-二苯基甲基 - N- 3 ,3 -二甲基丁胺。结论 这种生物碱为首次从植物中... 目的 确证从伊贝母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生物碱的结构。方法  IR,MS及 NMR。结果 其结构被鉴定为N- ( 1′,4′-二羟基 - 1′,2′,3′,4′-四氢化萘基 ) -丙基 - N-二苯基甲基 - N- 3 ,3 -二甲基丁胺。结论 这种生物碱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它在骨架结构上与已知的贝母生物碱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结构解析 N-(1' 4’-二羟基-1' 2’ 3' 4’-四氢化萘基)-丙基-N-3 3-二甲基丁胺
下载PDF
伊犁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悦仙 潘苇芩 +3 位作者 魏鸿雁 马国需 石磊岭 张晶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34-2538,共5页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伊犁贝母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包括酚酸类、酯类、生物碱类等,分别鉴定为1,4-...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伊犁贝母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包括酚酸类、酯类、生物碱类等,分别鉴定为1,4-联苯基丁烷(1)、顺式肉桂酸(2)、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3)、香草乙酮(4)、油酸甲酯(5)、阿魏酸甲酯(6)、1-O-阿魏酸甘油(7)、反式异阿魏酸(8)、丁香脂素(9)、松脂醇(10)、2,3-O-二阿魏酸甘油(11)、1,3-O-二阿魏酸甘油(12)、环(L-脯-L-丙)二肽(13)、环(L-亮-L-缬)二肽(14)、双(二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酯(15)、环(苯丙-缬)二肽(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伊犁贝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8、10~13、15、16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香草乙酮 阿魏酸甲酯 松脂醇
原文传递
伊贝母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文玲 布仁 +2 位作者 陈朝军 俞腾飞 王金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研究伊贝母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伊贝母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25R)-△5(6)-异螺甾-1... 目的:研究伊贝母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伊贝母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25R)-△5(6)-异螺甾-17α,3β-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β-谷甾醇(2),月桂酸(3),反式桂皮酸(4),月桂酸甘油酯(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棕榈酸酯(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贝母属中分离得到,4、5为首次从伊贝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非生物碱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中药成分间油水分布系数变化与药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豪妍 杨燕军 +1 位作者 沈小钟 聂阳 《海峡药学》 2016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中多成分油水分布系数变化与药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西贝素与伊贝母总黄酮混合前后油水分布系数的变化,然后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前后透膜转运的差别,最后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比较西贝素与总... 目的研究中药中多成分油水分布系数变化与药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西贝素与伊贝母总黄酮混合前后油水分布系数的变化,然后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前后透膜转运的差别,最后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比较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前后药效的差别。结果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后油水分布系数变小,Caco-2细胞表观渗透系数和吸收率增大,止咳药效明显增强。结论伊贝母中多成分间油水分布系数的变化,会影响中药的药效,此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西贝素 多成分 油水分布系数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下载PDF
伊贝母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君 朱四易 李宝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研究了伊贝母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接种量、培养方式和激素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测得细胞生长周期为19~24d;分析了培养液的pH、蔗糖浓度、电导率和Do变化的原因。鉴定了悬浮培养细胞中含有生物碱,其总生物碱和西贝素含量均... 研究了伊贝母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接种量、培养方式和激素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测得细胞生长周期为19~24d;分析了培养液的pH、蔗糖浓度、电导率和Do变化的原因。鉴定了悬浮培养细胞中含有生物碱,其总生物碱和西贝素含量均高于栽培鳞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细胞悬浮培养 生物碱 贝母 药用植物
全文增补中
关于伊贝母微体繁殖植株再生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元红 朱四易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3-27,共5页
本实验用组织培养方法,分别以伊贝母种胚切段、鳞瓣切块、幼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鳞茎和胚状体诱导,并通过三种途径即①器官发生型途径;②器官型途径;③类胚体途径得到再生植株。
关键词 伊贝母 组织培养 微体繁殖 再生植株
下载PDF
伊犁贝母药用资源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海燕 李亚娟 董志芳 《生物资源》 CAS 2018年第4期301-307,共7页
伊犁贝母的主要药用部位是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野生伊犁贝母资源曾被滥采滥挖,导致其药用资源短缺,新疆多地开展了人工伊犁贝母培育工作,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就伊犁贝母鳞茎中以西贝素为主要代表的生物碱的化... 伊犁贝母的主要药用部位是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野生伊犁贝母资源曾被滥采滥挖,导致其药用资源短缺,新疆多地开展了人工伊犁贝母培育工作,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就伊犁贝母鳞茎中以西贝素为主要代表的生物碱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作用、栽培工艺、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述,为伊犁贝母药用资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鳞茎 生物碱 西贝素 皂苷
原文传递
伊犁贝母中2个新的甾体生物碱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嫚 徐文龙 +2 位作者 胥春霞 陈东林 王建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6-880,共5页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伊犁贝母鳞茎80%乙醇水溶液提取物的环己烷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伊犁贝母鳞茎80%乙醇水溶液提取物的环己烷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伊贝新(1)、伊贝嗪(2)、2′-甲氧基邪蒿内酯(3)、1-O-β-D-葡萄糖基-(2S,3S,4R,8Z)-2-[(2′R)-(2′-羟基二十二碳酰)氨基]-1,3,4-十八碳三醇-8-烯(4)。结论化合物1、2为新的甾体生物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甾体生物碱 伊贝新 伊贝嗪 2′-甲氧基邪蒿内酯
原文传递
伊贝母鳞茎体外分化中几个生化指标的测定
17
作者 徐元红 朱四易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9-261,共3页
在伊贝母组织培养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鳞茎发生体系。在鳞茎发生过程中,对PAL活性、淀粉酶活力、核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整个过程中PAL表现出2个活性高峰,第1个峰与分化无关,第2个峰是愈伤组织分化开始形成鳞茎的特征峰。... 在伊贝母组织培养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鳞茎发生体系。在鳞茎发生过程中,对PAL活性、淀粉酶活力、核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整个过程中PAL表现出2个活性高峰,第1个峰与分化无关,第2个峰是愈伤组织分化开始形成鳞茎的特征峰。在鳞茎分化前,淀粉酶活力和核酸含量都逐渐上升到高峰,鳞茎形成后,其逐渐下降,以后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分化 体外分化 测定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伊犁贝母中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悦仙 魏鸿雁 +3 位作者 马晓玲 陈刚 石磊岭 张晶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2-1567,共6页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恶性黑色...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从伊犁贝母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阿魏酰单甘油酯(1)、4-羟基苯甲醛(2)、环(D)-脯-(D)-苯丙(3)、香草酸(4)、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5)、灯盏花苷II(6)、反式肉桂酸甲酯(7)、西贝母碱(8)、阿魏酸乙酯(9)、贝母辛(10)、环(脯氨酸-甘氨酸)(11)、西贝母碱苷(12)、6,7-二甲氧基-2-萘乙酸(13)。结论化合物1~7、9、11、13为首次从伊犁贝母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10~12对3种肿瘤细胞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活性较强,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07、52.47、48.27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生物碱类 抗肿瘤活性 灯盏花苷II 西贝母碱 贝母辛 西贝母碱苷
原文传递
ICP-MS法同时测定伊贝母中13种痕量元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翁幼武 苏培 《天津药学》 2009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建立伊贝母中痕量元素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以HN03-H2O2对样品进行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伊贝母中的Cr、Pb、As、Cd、Be、Ni、Mn、Li、Cu、Ag、Tl、U和Zn等元素。结果:测定方法相对标准偏... 目的:建立伊贝母中痕量元素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以HN03-H2O2对样品进行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伊贝母中的Cr、Pb、As、Cd、Be、Ni、Mn、Li、Cu、Ag、Tl、U和Zn等元素。结果:测定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2%~5.8%,回收率为89.3%~108.7%。结论: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伊贝母中痕量元素,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干扰少、动态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痕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伊贝母体细胞胚和器官发生几种大分子活性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王仑山 丁惠宾 +1 位作者 晏小兰 张国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94-198,共5页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和器官发生过程中的核酸、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动态的变化.共同特点是,培养初期几种大分子物质的含量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说明两种途径均伴随着大分...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和器官发生过程中的核酸、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动态的变化.共同特点是,培养初期几种大分子物质的含量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说明两种途径均伴随着大分子物质的迅速合成.以后随着形态建成的进程,也都呈现相似的趋势.而 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总是先于 DNA 的合成,说明这几种大分子的动态变化具有顺序性.其区别在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几种大分子的活性高于器官发生过程,前者是一个更为活跃的生理生化过程.此外,在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中,RNA、DNA、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期分别在培养第3、5、3和5d 时,而器官发生途径分别在第5、10、5和10 d 时.这种不同反映了两种途径在形态建成中的差异,也说明大分子代谢动态总是和形态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器官发生 核酸 伊贝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