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贝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26-728,共3页
湖北贝母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现已是贝母主流品种之一。其主要含有 10种甾体生物碱 ,以及二萜及二萜聚体等成分。药理作用可松驰气管平滑肌和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毒性很低。湖北贝母的现代研究与传统中医经验一致 ,已被收载于《中国... 湖北贝母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现已是贝母主流品种之一。其主要含有 10种甾体生物碱 ,以及二萜及二萜聚体等成分。药理作用可松驰气管平滑肌和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毒性很低。湖北贝母的现代研究与传统中医经验一致 ,已被收载于《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中 ,值得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湖北贝母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湖北贝母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国欣 李娟 +4 位作者 张鹏 阮汉利 张勇慧 皮慧芳 吴继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50-853,共4页
目的建立湖北贝母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以HypersilODS(250mm×4.6mmID,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含0.05%三乙胺)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记录时间:60min;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目的建立湖北贝母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以HypersilODS(250mm×4.6mmID,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含0.05%三乙胺)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记录时间:60min;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检测条件:漂移管温度75℃,氮气流速1.9L·min-1。结果用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较好,达到指纹图谱要求。结论为更好的控制湖北贝母的内在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
下载PDF
5种贝母类药材的定性鉴别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小鸥 莫可丰 +2 位作者 何报作 陈小波 陆神义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54-1656,共3页
目的:考察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及薄层色谱(TLC)鉴别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对5种贝母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2种展开系统,分别对5种贝母进行TLC鉴别。结果:得到5种贝母粉末的显微特征区... 目的:考察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及薄层色谱(TLC)鉴别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对5种贝母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2种展开系统,分别对5种贝母进行TLC鉴别。结果:得到5种贝母粉末的显微特征区别点。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的TLC图谱中均含有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均无西贝母碱;伊贝母的TLC图谱中无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但含有西贝母碱。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5种贝母类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川贝母 湖北贝母 平贝母 伊贝母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法 定性鉴别
原文传递
间作模式对黄连生理生长性状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段媛媛 刘晓洪 +6 位作者 吴佳奇 周武先 郭晓亮 游景茂 唐涛 王帆帆 郭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76-3685,共10页
以厚朴林下黄连单作(CC)、林下湖北贝母-黄连间作(FH-CC)及玄参-黄连间作(SN-CC) 3种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作模式对黄连生理生长特性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C模式,SN-CC模式及FH-CC模式下黄连的株高、植株鲜... 以厚朴林下黄连单作(CC)、林下湖北贝母-黄连间作(FH-CC)及玄参-黄连间作(SN-CC) 3种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作模式对黄连生理生长特性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C模式,SN-CC模式及FH-CC模式下黄连的株高、植株鲜重、叶面积、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幅分别为(19.56%、14.70%)、(91.38%、4.86%)、(28.86%、16.63%)和(47.10%、37.46%);SN-CC和FH-CC间作模式下黄连生理生长综合指数分别为0.413和0.007;林下间作模式黄连的生长性状优于单作模式,间作模式有利于黄连的生长,且玄参-黄连间作模式效果更佳;林下间作模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进而促进了黄连的生长;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黄连的生理生长性状,且黄连根际土壤酶活性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蔗糖酶活性、速效钾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639、0.9094)是影响黄连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湖北贝母 玄参 厚朴 生理生长性状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湖北贝母与川贝母随机扩增引物DNA的鉴别 被引量:11
5
作者 尹春萍 刘文涛 +1 位作者 徐顺清 吴继洲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为鉴定湖北贝母,准确区分湖北贝母和暗紫贝母(正品贝母)寻找一种新的鉴别手段。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引物DNA(RAPD)法,筛选适于鉴别湖北贝母、暗紫贝母的随机引物。结果总共筛选了20条随机引物,得到一条引物S1能准确区分湖北贝母、暗紫... 目的为鉴定湖北贝母,准确区分湖北贝母和暗紫贝母(正品贝母)寻找一种新的鉴别手段。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引物DNA(RAPD)法,筛选适于鉴别湖北贝母、暗紫贝母的随机引物。结果总共筛选了20条随机引物,得到一条引物S1能准确区分湖北贝母、暗紫贝母,并且其特异性非常高。结论可利用随机引物S1通过RAPD进行DNA指纹图谱研究准确区分湖北贝母、暗紫贝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暗紫贝母 随机扩增引物DNA(RAPD)
下载PDF
湖北贝母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ⅩⅢ湖贝甙的分离与结构解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继洲 汤明 王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829-835,共7页
从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经干燥的鳞茎中分离出Ⅰ~Ⅳ4个生物碱,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并与标准品对照,鉴定碱Ⅰ,Ⅱ和Ⅲ分别为浙贝甲素(veimine)、浙贝乙素(Peiminine)和鄂贝新(ebeiensine),其中鄂贝新... 从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经干燥的鳞茎中分离出Ⅰ~Ⅳ4个生物碱,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并与标准品对照,鉴定碱Ⅰ,Ⅱ和Ⅲ分别为浙贝甲素(veimine)、浙贝乙素(Peiminine)和鄂贝新(ebeiensine),其中鄂贝新咱湖北贝母中首次得到.碱Ⅳ是一种微量生物碱甙,C_(33)H_(53)NO_8,mp206~208℃,定名为湖贝甙(hupehemonoside),经IR,MS,~1HNMR和^(13)CNMR解析,推定其结构为5α,14α,17β,22β-cevanine-20β-hydroxyl-6-oxo-3β-O-β-D-gluc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湖贝甙 浙贝乙素
下载PDF
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的传统鉴别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影 李莉娅 +1 位作者 蒲婧哲 张亚中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92-96,共5页
目的 将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进行鉴别区分,从而更好地对市场上川贝母药材的质量进行监控。方法 采用传统的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方法。结果 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如表面颜色、外部鳞叶... 目的 将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进行鉴别区分,从而更好地对市场上川贝母药材的质量进行监控。方法 采用传统的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方法。结果 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如表面颜色、外部鳞叶、气味,通过显微实验观察到的淀粉粒的形状、边缘形态,脐点大小、明显程度,层纹的明显程度以及螺纹或螺纹—环纹导管的大小,可将川贝母类与常见不同种类的贝母进行初步鉴别。结论 采用传统的性状、显微鉴别手段可对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进行粗略区分,初步减少川贝母市场药用混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浙贝母 平贝母 湖北贝母 伊贝母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下载PDF
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卢琪 薛淑静 +1 位作者 杨德 李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5,共7页
本文综合对比了同产区同生长周期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总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核苷与核碱基等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性能、溶解度、溶胀度和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与湖北贝母相比,浙贝母成熟鳞茎具有较优的抗氧化活性及较高的... 本文综合对比了同产区同生长周期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总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核苷与核碱基等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性能、溶解度、溶胀度和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与湖北贝母相比,浙贝母成熟鳞茎具有较优的抗氧化活性及较高的总酚、总黄酮、DPPH值、FRAP值和ABTS值。另一方面,湖北贝母成熟鳞茎中的核苷、核碱基以及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浙贝母(P<0.05),并且湖北贝母成熟鳞茎对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累积能力显著优于浙贝母(P<0.05)。DSC数据显示浙贝母鳞茎粉末具有较低的T_(0)、T_(p)、T_(c)值和较高相变焓值ΔH,结合其高直链淀粉含量,推测浙贝母成熟鳞茎淀粉分子双螺旋结构比湖北贝母更加紧密有序。总之,湖北贝母与浙贝母成熟鳞茎的成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为贝母在功能食品中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浙贝母 成分含量 理化性质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湖北贝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定平 吴晶晶 +1 位作者 周鑫堂 郜红利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6期92-94,共3页
湖北贝母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祛痰和平喘的功效,主要含有生物碱类、萜类和其他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主要包括镇咳祛痰、平喘、对平滑肌的作用、降压、耐缺氧、扩瞳等作用。该文对湖北贝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临床... 湖北贝母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祛痰和平喘的功效,主要含有生物碱类、萜类和其他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主要包括镇咳祛痰、平喘、对平滑肌的作用、降压、耐缺氧、扩瞳等作用。该文对湖北贝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药品及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湖北贝母药材中的6种生物碱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丽鑫 耿昭 +2 位作者 苟琰 周娟 黄泽玮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湖北贝母中6种甾体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经液-液萃取后,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01 mol·L-1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乙腈...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湖北贝母中6种甾体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经液-液萃取后,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01 mol·L-1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湖北贝母中6种生物碱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9.03%~104.55%,RSD<5%(n=6)。经测定,湖北贝母中贝母乙素的含量最高,约占6种成分总量的50%,贝母新碱、新贝母碱、贝母甲素依次减少,西贝素和西贝碱苷之和占总量的1%以下。结论所用方法能全面、准确地测定湖北贝母中6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该研究可为湖北贝母药材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生物碱成分 专属性 精密度 重复性 稳定性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媛媛 刘晓洪 +4 位作者 唐涛 王帆帆 游景茂 郭晓亮 郭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7-206,共10页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个株行距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湖北贝母的株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个株行距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湖北贝母的株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株行距为10 cm×15 cm(PD3)时,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则最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湖北贝母的产量呈增大趋势,当株行距为5 cm×10 cm(PD1)时,湖北贝母的产量(11975.3 kg·hm^(-2))最大。其产量增量及贝母素乙含量则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株行距为10 cm×15 cm(PD3)时,湖北贝母的产量增量(5081.0 kg·hm^(-2))及贝母素乙含量(0.297%)最大。综上,合理密植能显著提高湖北贝母的产量及品质(P<0.05),株行距10 cm×15 cm为湖北贝母的最佳种植密度,可为湖北贝母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种植密度 产量 生长性状 生理特性 品质
下载PDF
A new cycloartane triterpenoid from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Fritillaria hupehensis 被引量:2
12
作者 Hui Fang Pi Peng Zhang +4 位作者 Tian Zhu Han Li Ruan Yong Hui Zhang Han Dong Sun Ji Zhou W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8-420,共3页
A new triterpenoid 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 Hsia. Its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as (2329-9,19-cycloart-23-ene-3α,25-diol 1 through 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 A new triterpenoid 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 Hsia. Its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as (2329-9,19-cycloart-23-ene-3α,25-diol 1 through 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studies including 2D NMR. Another known triterpenoid 9,19-cycloart-25-ene-313,24ζ-diol 2 was also iso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Cycloartane triterpenoids (23Z)-9 19-Cycloart-23-ene-3α 25-diol
下载PDF
Analysis of Hupehenine in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Fritillaria hupehensis by HPLC-ELSD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鹏 李娟 +4 位作者 张国欣 皮慧芳 张勇慧 阮汉利 吴继洲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1期118-120,共3页
A reverse-phase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ELS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upehenine in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Friti... A reverse-phase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ELS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upehenine in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Fritillaria hupehensis. Samples were analyzed on a reverse-phase column (Hypersil C-18) with a mobile phase of methanol:water:chloroform: triethylamine (85:15:1:0.6). The ELSD was set at the drift tube temperature of 68.3℃ and gas flow rate of 1.8 L/min. Hupehenine's retention time was 13.7 min with an asymmetry factor of 1.2.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has been verified with linearity, limit of detection, accuracy and precision. The logarithmic linear curve was obtained from 8.936 to 134.04 μg/mL (r=0.9993). The detection limit (S/N〉3) of hupehenine was 1.79 μg/mL on the column. Intra-day RSD was 1.42% and inter-day RSD was 2.26% (3 days within a week).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hupehenine was 101.50%, and RSD was 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the total alkaloids hupehenine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下载PDF
A New Steroidal Alkaloid from Bulbs of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 被引量:2
14
作者 ZHANGYong-hui RUANHan-li FANGPi-hui CAIJin-yan WUJi-zhou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04-806,共3页
关键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ALKALOID Hupeheninate
下载PDF
A new veratramine alkaloid from the bulbs of Fritillaria hupehensis 被引量:2
15
作者 Tetsuro Fujit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A new highly conjugated alkaloid of veratramine type, 22S,25S,5α-veratramine-7(8),12(14)-diene-3β,13β,23β-triol-6-on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bulbs of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 Hsia. Its structure wa... A new highly conjugated alkaloid of veratramine type, 22S,25S,5α-veratramine-7(8),12(14)-diene-3β,13β,23β-triol-6-on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bulbs of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 Hsia.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evid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ALKALOID Veratramine group
下载PDF
Alkaloids from Fritillaria Hupehensis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勇慧 杨曦亮 +4 位作者 周雪峰 阮汉利 皮慧芳 吴继洲 孙汉董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728-1731,共4页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ulbs of Fritillaria hupehensis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a new highly conjugated alkaloid of veratramine type identified as 3β,23β-dihydroxy-7,12(14...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ulbs of Fritillaria hupehensis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a new highly conjugated alkaloid of veratramine type identified as 3β,23β-dihydroxy-7,12(14)-dien-5α- veratramin-6-one (1), together with two known alkaloids, ebeinine (2) and zhebeinine (3), which were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F. hupehensis. The structures of alkaloids 1-3 were established by extensive 1D and 2D NMR spectral analy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ALKALOID Veratramine group
原文传递
贝母类药材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系统位置的探讨--来自ITS,rpl16,matK序列的证据 被引量:2
17
作者 赖宏武 齐耀东 +2 位作者 刘海涛 刘久石 张本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269-3273,共5页
湖北贝母为传统中药,然而《Flora of China》将其基原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归并于天目贝母F.monantha项下。该实验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以川百合Lilium davidii为外类群,用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rpl16序列、matK序列等... 湖北贝母为传统中药,然而《Flora of China》将其基原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归并于天目贝母F.monantha项下。该实验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以川百合Lilium davidii为外类群,用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rpl16序列、matK序列等3个片段对湖北贝母及其近缘类群天目贝母F.monantha、安徽贝母F.anhuiensis等进行联合建树分析,对湖北贝母植物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为湖北贝母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分子证据。结果显示,分子系统树上,3种贝母各自的居群聚为一支,之后天目贝母与安徽贝母聚为一支,最后与湖北贝母聚为一支。表明湖北贝母与天目贝母的亲缘关系可能要远于安徽贝母与天目贝母之间的关系,因此不适宜将湖北贝母归并于天目贝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天目贝母 安徽贝母 ITS rpl16 MATK
原文传递
湖北贝母内生真菌Curreya pityophila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8
作者 潘晓燕 吕晓 +3 位作者 范寅仲 田淳 同舜尧 艾洪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析型和制备型HPLC的方法对湖北贝母内生真菌Curreya pityophila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层萃取物进行研究,共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并结合其物理性质,将其分别鉴定为:6-epi-5&...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析型和制备型HPLC的方法对湖北贝母内生真菌Curreya pityophila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层萃取物进行研究,共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并结合其物理性质,将其分别鉴定为:6-epi-5'-hydroxy-mycosporulone(1)、Massarigenin A(2)、Massarilactone-A acetonide(3)、trans-4-hydroxymellein(4)、2-Hydroxy-2,4-dimethyl-3(2H)-benzofuranone(5)、2,7-Dihydroxy-2,4-dimethyl-3(2H)-benzofuranone(6)、3-Carbomethoxy-4-methylphenol(7)、(+)-4,8-Dihydroxy-7-(2-hydroxy-ethyl)-6-methoxy-3,4-dihydro-2H-naphthalen-1-one(8)、Alternariol(9).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Curreya pityophila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9进行了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在40μM的浓度下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内生真菌 Curreya pityophila真菌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湖北贝母提取物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鹏 周伟 +3 位作者 陈霞 皮慧芳 阮汉利 吴继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建立湖北贝母提取物中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HP-1(30m×0.25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6种大孔吸附树脂残留溶剂在16min内能很好的分离;该方... 目的:建立湖北贝母提取物中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HP-1(30m×0.25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6种大孔吸附树脂残留溶剂在16min内能很好的分离;该方法的精密度RSD均小于6.0%;加样回收率为90.8%~105.8%;峰面积与浓度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控制湖北贝母提取物中D101型大孔树脂有机溶剂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提取物 大孔吸附树脂 有机溶剂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湖北贝母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玉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7-38,共2页
为了提高湖北贝母的组织培养的快繁系数,研究了外植体来源和取材时间对湖北贝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贝母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出苗期诱导效果最好,鳞茎的诱导率最高.
关键词 湖北贝母 组织培养 鳞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