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ribology on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costs and emissions 被引量:111
1
作者 Kenneth HOLMBERG Ali ERDEMIR 《Friction》 CSCD 2017年第3期263-284,共22页
Calculations of the impact of friction and wear on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expenditure,and CO2 emissions are presented on a global scale.This impact study covers the four main energy consuming sectors:transportati... Calculations of the impact of friction and wear on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expenditure,and CO2 emissions are presented on a global scale.This impact study covers the four main energy consuming sectors:transportation,manufacturing,power generation,and residential.Previously published four case studies on passenger cars,trucks and buses,paper machines and the mining industry were included in our detailed calculations as reference data in our current analyses.The following can be concluded:-In total,~23% (119 EJ) of the world'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riginates from tribological contacts.Of that 20% (103 EJ) is used to overcome friction and 3% (16 EJ) is used to remanufacture worn parts and spare equipment due to wear and wear-related failures.-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ew surface,materials,and lubr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friction reduction and wear protection in vehicles,machinery and other equipment worldwide,energy losses due to friction and wear could potentially be reduced by 40% in the long term (15 years)and by 18% in the short term (8 years).On global scale,these savings would amount to 1.4% of the GDP annually and 8.7%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long term.-The largest short term energy savings are envisioned in transportation (25%) and in the power generation (20%) while the potential savings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residential sectors are estimated to be ~10%.In the longer terms,the savings would be 55%,40%,25%,and 20%,respectively.-Implementing advanced tribological technologies can also reduce the CO2 emissions globally by as much as 1,460 MtCO2 and result in 450,000 million Euros cost savings in the short term.In the longer term,the reduction can be 3,140 MtCO2 and the cost savings 970,000 million Euros.Fifty years ago,wear and wear-related failures were a major concern for UK industry and their mitigat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potential economic savings by as much as 95% in ten years by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n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WEAR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水力振荡器的研制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47
2
作者 张辉 吴仲华 蔡文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5,共4页
应用水力振荡器可有效降低滑动钻进钻具组合与井壁间的摩擦力并有效改善钻压传递,减小井下扭转,减轻横向振动并提高机械钻速,延长PDC钻头的使用寿命。为此,开展了水力振荡器的研制工作。介绍了水力脉冲轴向振荡减阻钻井技术的减阻原理,... 应用水力振荡器可有效降低滑动钻进钻具组合与井壁间的摩擦力并有效改善钻压传递,减小井下扭转,减轻横向振动并提高机械钻速,延长PDC钻头的使用寿命。为此,开展了水力振荡器的研制工作。介绍了水力脉冲轴向振荡减阻钻井技术的减阻原理,对水力振荡器的主要结构进行了技术分析。胜利油田3口井的试验结果表明,工具原理正确,结构可靠,压力损耗4.5MPa左右,工作寿命超过100 h,可提高机械钻速20%以上;同时还可改善定向钻进工具面的控制,有效提高定向能力。水力振荡器对常规PDC钻头及牙轮钻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振荡器 水力脉冲 轴向振荡 减阻 机械钻速
下载PDF
抗盐型滑溜水减阻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宽 罗平亚 +3 位作者 丁小惠 郭拥军 王翔 林代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减阻剂抗盐能力无法满足滑溜水高矿化度配液用水的要求。为了获得可用高矿化度水配制的减阻剂,开展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抗盐型减阻剂GAF-RP的研究,评价了GAF-RP的溶解性、减阻性和抗盐能力等,研究了采用GAF-RP与增效辅剂GA...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减阻剂抗盐能力无法满足滑溜水高矿化度配液用水的要求。为了获得可用高矿化度水配制的减阻剂,开展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抗盐型减阻剂GAF-RP的研究,评价了GAF-RP的溶解性、减阻性和抗盐能力等,研究了采用GAF-RP与增效辅剂GAF-2D和黏土稳定剂GAF-16配制的滑溜水体系的减阻性能、防膨性能及对岩心的伤害等,并在吉林某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GAF-RP减阻和抗盐效果均好于聚丙烯酰胺类减阻剂,GAF-RP溶解时间短,能在120 s内达到最大减阻率80%;抗盐达25×10~4mg/L,抗氯化钙1000 mg/L;GAF-RP配制的滑溜水体系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27.1 mN/m)以及较高的防膨性能(防膨率大于80%),对岩心基质渗透率损害率小(小于5%);该滑溜水返排液可重复配液,返排液配制体系的减阻性能较好,减阻率为78.2%,压后返排率49.6%,日产油4.3 t,增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剂 滑溜水 疏水缔合聚合物 抗盐 减阻率
下载PDF
表面织构润滑减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云磊 钟林 +2 位作者 王国荣 魏刚 彭事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7-232,共16页
表面织构是源自于自然界生物非光滑表面的微纳米结构,这些微观结构使得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优异的自润滑和抗磨减摩性能。国内外研究也一致表明,表面织构是改善表界面摩擦学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使材料表面实现自润滑效果,并且能够... 表面织构是源自于自然界生物非光滑表面的微纳米结构,这些微观结构使得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优异的自润滑和抗磨减摩性能。国内外研究也一致表明,表面织构是改善表界面摩擦学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使材料表面实现自润滑效果,并且能够减少摩擦磨损带来的机械设备提前失效和能源耗损。从表面织构的形态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出发,对近年来表面织构在润滑减摩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调研分析。讨论了表面织构形状(规则织构、不规则织构等)、织构分布形式(全织构分布、部分织构分布等)、织构几何参数(深度、面积比、深径比等)、工况参数(载荷、速度等)等因素,对织构化表面润滑减摩性能的影响,同时总结了表面织构润滑减摩作用机制研究中面临的难题。提出未来应重点开展极端工况、混合润滑状态下多类型复合织构的润滑减摩作用机制,考虑动态磨损的表面粗糙度与织构协同作用润滑减摩规律和仿生微织构与涂层耦合作用下抗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表面织构在润滑减摩领域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摩擦 润滑 减摩 表面粗糙度 涂层
下载PDF
变密度微圆坑表面织构在往复运动下的减摩作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华 历建全 +1 位作者 陆斌斌 马晨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1-745,共5页
为了研究变密度微圆坑表面织构在往复运动下的减摩效果,根据活塞-缸套往复运动的变速特点,在模拟缸套的块试件的滑动接触表面行程上加工出不同均匀密度组合的微圆坑织构,与模拟活塞的销试件进行往复滑动摩擦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均匀密... 为了研究变密度微圆坑表面织构在往复运动下的减摩效果,根据活塞-缸套往复运动的变速特点,在模拟缸套的块试件的滑动接触表面行程上加工出不同均匀密度组合的微圆坑织构,与模拟活塞的销试件进行往复滑动摩擦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均匀密度织构相比,在较低载荷下,密度为0.1的均匀织构表面在较宽的滑动速度范围内表现出最佳的减摩效果,在较高载荷下,低速时的减摩效果较显著;中间区域为低密度、两端区域为高密度的变密度织构表面具有润滑减摩效果,反之设计的变密度织构表面则具有增大摩擦系数的作用;密度组合为0.3-0.1-0.3的变密度织构在较高载荷和滑动速度时能达到最佳的润滑减摩效果.因此,变密度织构在往复运动摩擦副接触表面设计中应该是低密度织构在中间,高密度织构在两端,密度的高低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密度 摩擦系数 减摩 往复运动
下载PDF
水力振荡器振动特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6
作者 余长柏 黎明 +2 位作者 刘洋 李红 信石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2-845,850,共5页
为了合理分析水力振荡器的振动特性影响因素,文中根据水力振荡器在井下的实际工况,通过条件假设、模型简化,建立了关于水力振荡器井下工具组合的振动分析模型,选取合适的钻井参数,分析得到水力振荡器在静阀板中心孔直径不同、相对钻头... 为了合理分析水力振荡器的振动特性影响因素,文中根据水力振荡器在井下的实际工况,通过条件假设、模型简化,建立了关于水力振荡器井下工具组合的振动分析模型,选取合适的钻井参数,分析得到水力振荡器在静阀板中心孔直径不同、相对钻头的安放位置不同时的振动特性。通过室内实验与下井试验,进一步分析这2个重要参数对工具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静阀板中心孔直径的增大,水力振荡器的振动位移和振动速度均逐渐减小;随着安放位置与钻头距离的增大,水力振荡器的振动位移和振动速度均逐渐增大。研究结果对下井工艺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振荡器 振动分析 中心孔直径 安放位置 减摩降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板式橡胶支座滑移对中小跨径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悦 李冲 李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24-129,共6页
汶川地震中大量板式橡胶支座出现了滑移。为了充分查明支座摩擦滑移的机理,探明支座滑移对中小跨径梁式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板式橡胶支座的摩擦滑移试验,探讨支座滑移的耗能效果及恢复力模型,研究支座摩擦滑移对典型三跨简支梁桥和连... 汶川地震中大量板式橡胶支座出现了滑移。为了充分查明支座摩擦滑移的机理,探明支座滑移对中小跨径梁式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板式橡胶支座的摩擦滑移试验,探讨支座滑移的耗能效果及恢复力模型,研究支座摩擦滑移对典型三跨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具有一定的耗能效果,其恢复力模型可以利用双线性曲线描述;2对于简支梁桥,板式橡胶支座的滑移耗能能够有效降低对桥墩抗震能力的需求,达到类似桥墩底部塑性铰耗能的效果,减少桥墩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的风险,同时,滑移也将减弱支座对上部结构的约束作用,增大上部结构与桥台间的碰撞效应和累积位移;3对于连续梁桥,支座滑移也起到了消耗地震能量和减小桥梁下部结构内力的效果,但由于滑移距离受梁端桥台的约束,减震效果不如简支梁桥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式桥 板式橡胶支座 摩擦滑移 减震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多功能含硫氮硼酸酯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伟九 陈波水 董浚修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01年第2期11-15,共5页
用四球机和HQ-1环块实验机考察了一种舍硫代氨基甲酸基团的硼酸酯在液体石蜡中的承载能力、减摩和抗磨性能,并考察了其挽腐蚀性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的承载能力和减摩性能与ZDDP的相当,抗磨性能在低于392N时与ZDDP相当,而... 用四球机和HQ-1环块实验机考察了一种舍硫代氨基甲酸基团的硼酸酯在液体石蜡中的承载能力、减摩和抗磨性能,并考察了其挽腐蚀性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的承载能力和减摩性能与ZDDP的相当,抗磨性能在低于392N时与ZDDP相当,而载荷高于392N时抗磨性能略优于ZDDP;此外该添加剂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采用K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添加剂的抗磨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含硫氮硼酸酯 性能 抗磨 减摩 四球机 HQ—1环块实验机 抗磨添加剂 润滑油
下载PDF
润滑脂中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占君 王霞 何强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综述近年来多种类型的极压抗磨添加剂在润滑脂中的研究成果,包括:层片状、球粒状添加剂、微纳尺度的软、硬质点添加剂、微纳尺度的氧化物及其他化合物添加剂、环保型添加剂。总结其抗磨减摩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综述近年来多种类型的极压抗磨添加剂在润滑脂中的研究成果,包括:层片状、球粒状添加剂、微纳尺度的软、硬质点添加剂、微纳尺度的氧化物及其他化合物添加剂、环保型添加剂。总结其抗磨减摩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润滑脂用极压抗磨添加剂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压剂 抗磨剂 润滑脂 抗磨 减摩
下载PDF
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剪切破坏及摩擦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悦 李冲 +1 位作者 李茜 王克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0-137,共8页
为充分探明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极限剪切破坏状态及支座摩擦滑移特性,对板式橡胶支座开展循环往复荷载试验。分析单侧摩擦滑移和两端锚固的板式橡胶支座的抗震性能,并与铅芯橡胶支座进行对比,同时分析竖向荷载对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性... 为充分探明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极限剪切破坏状态及支座摩擦滑移特性,对板式橡胶支座开展循环往复荷载试验。分析单侧摩擦滑移和两端锚固的板式橡胶支座的抗震性能,并与铅芯橡胶支座进行对比,同时分析竖向荷载对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端锚固的板式橡胶支座极限剪切变形可达300%~400%,破坏以橡胶层断裂为主,支座剪切耗能能力较弱,滞回曲线呈狭长带状分布;(2)单侧摩擦滑移的板式橡胶支座单循环最大耗能可以达到铅芯橡胶支座的126%,形成类似铅芯橡胶支座的耗能能力,且随着位移量的增加,不断消耗能量;在达到相同的等效剪切应变时,单侧摩擦滑移的板式橡胶支座的实际剪切变形量小于两端固定的支座,延性性能更为优越;(3)增大竖向压力将导致支座的剪切变形增大,支座滑移距离减小,支座的滑移摩擦系数与竖向压力呈反比例关系,而竖向压力对支座滑移后的等效刚度影响较小;(4)可采用能够考虑竖向压力和滑移摩擦系数的双线性弹塑性分析模型模拟板式橡胶支座在地震过程中的摩擦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橡胶支座 剪切破坏 摩擦滑移 减震 试验
下载PDF
基于微凸体接触的钻柱纵向振动减摩阻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鹏 倪红坚 +2 位作者 王瑞和 沈忠厚 李志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4,共7页
基于微凸体接触变形理论,建立钻柱纵向振动条件下钻柱与岩石间摩擦力的分析计算模型,探索钻柱纵向振动减摩阻规律。结果表明:钻柱纵向振动减摩阻的条件是钻柱相对于岩石运动速度小于钻柱纵振速度幅值,且振动减阻效果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 基于微凸体接触变形理论,建立钻柱纵向振动条件下钻柱与岩石间摩擦力的分析计算模型,探索钻柱纵向振动减摩阻规律。结果表明:钻柱纵向振动减摩阻的条件是钻柱相对于岩石运动速度小于钻柱纵振速度幅值,且振动减阻效果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强,随振幅的增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存在最优振幅,而随着钻柱与岩石间相对运动速度、相对法向压入量和摩擦系数的增大,振动减摩阻效果趋于弱化;钻柱振动频率、振幅、相对法向压入量、摩擦系数和钻柱与岩石间相对运动速度对振动减阻的影响作用依次降低,其中振动频率、振幅和相对法向压入量为显著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复杂结构井 纵向振动 减阻 钻柱 正交试验
下载PDF
Drag reduction via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low control 被引量:13
12
作者 ABBAS Adel BUGEDA Gabriel +5 位作者 FERRER Esteban FU Song PERIAUX Jacques PONS-PRATS Jordi VALERO Eusebio ZHENG Y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281-1290,共10页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control(TBLC) for skin-friction drag reduction is a relatively new technology made possible through the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simulation capabilities,which have improved the understanding ...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control(TBLC) for skin-friction drag reduction is a relatively new technology made possible through the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simulation capabilities,which have improv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w structures of turbulence.Advances in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have enabled the fabrication of active device systems able to manipulating these structures.The combination of simulation,understanding and micro-actuation technologies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to significantly decrease drag,and by doing so,to increase fuel efficiency of future aircraft.The literature review that follows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e control turbulent skin-friction drag reduction is considered of prime importance by industry,even though it is still at a low 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TRL).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oriented to the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for turbulent skin-friction drag reduc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se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low control drag reduction skin-friction drag reduction
原文传递
注浆减摩技术在顶管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辉 王成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结合工程建设实例,论述顶管施工中注浆减摩的原理,介绍注浆减摩的工艺和措施、注浆材料的选择、孔的布置、泵的选用、注浆压力的大小等,指出注浆减摩技术在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注浆 减摩 施工技术 顶管施工
下载PDF
亚微米颗粒化凹凸棒石粉体对45#钢的减摩与自修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博 许一 +3 位作者 徐滨士 高飞 王利民 于鹤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利用球磨法将具有纤维束结构的一维纳米凹凸棒石粉体进行亚微米颗粒化改造.将亚微米颗粒化凹凸棒石粉体分散在长城牌柴油机润滑油CD 15W/40中,利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和环-块摩擦磨损试验考察其减摩与自修复性能,并与未添加凹凸棒石粉体的... 利用球磨法将具有纤维束结构的一维纳米凹凸棒石粉体进行亚微米颗粒化改造.将亚微米颗粒化凹凸棒石粉体分散在长城牌柴油机润滑油CD 15W/40中,利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和环-块摩擦磨损试验考察其减摩与自修复性能,并与未添加凹凸棒石粉体的CD 15W/40进行对比.借助XRD、SEM、TEM、EDX和XPS对试验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并探讨了亚微米颗粒化凹凸棒石粉体对45#钢磨损表面的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可以完成将纤维状的凹凸棒石粉体向颗粒状转变的过程,改造后的粉体物相组成为凹凸棒石和石英,粒度属于亚微米级;CD15W/40添加亚微米颗粒化凹凸棒石粉体后,其减摩性提升58.4%;与CD 15W/40润滑表面相比,加入亚微米颗粒化凹凸棒石粉体后,磨损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犁沟、点蚀坑和表面材料塑性变形等现象;磨痕处存在与基体材料不同的修复区域,该修复区域沉积了O、Si、Fe等元素,说明亚微米颗粒化凹凸棒石粉体对45#钢具有优良的减摩性和自修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亚微米颗粒 减摩性 自修复
下载PDF
基体材料特性对涂层抗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桂珍 周仲荣 刘家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研究了不同硬度基底上离子渗硫层和磁控溅射 Mo S2 涂层的抗微动损伤能力.结果表明:在高硬度基底上沉积低摩擦系数的减摩涂层,可以有效提高减摩效果、持久性和耐磨性;当基底硬度较低时,在低载和低循环次数下减摩涂层的效果明... 研究了不同硬度基底上离子渗硫层和磁控溅射 Mo S2 涂层的抗微动损伤能力.结果表明:在高硬度基底上沉积低摩擦系数的减摩涂层,可以有效提高减摩效果、持久性和耐磨性;当基底硬度较低时,在低载和低循环次数下减摩涂层的效果明显;在高载和高循环次数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硫 磁控溅射 减摩性 微动损伤 涂层
下载PDF
射流表面主流场速度与射流速度耦合减阻特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谷云庆 赵刚 +4 位作者 郑金兴 王飞 李照远 刘文博 赵华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713-4721,共9页
针对射流表面流场特性,运用可拓学基本原理,建立主流场速度与射流速度耦元、耦合方式的可拓模型。利用RNG-kε湍流模型对射流表面主流场速度与射流速度耦合情况下减阻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射流表面减小黏性阻力和压差阻力的原因及对射... 针对射流表面流场特性,运用可拓学基本原理,建立主流场速度与射流速度耦元、耦合方式的可拓模型。利用RNG-kε湍流模型对射流表面主流场速度与射流速度耦合情况下减阻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射流表面减小黏性阻力和压差阻力的原因及对射流孔附近壁面流域边界层控制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主流场速度越小与射流速度越大耦合情况下射流表面减阻效果最好,节能效果明显;主流场速度与射流速度耦合对边界层的控制行为表现在射流表面模型使射流孔下游流域黏性底层厚度减小,边界层厚度降低,导致壁面所受黏性阻力减小;同时形成的反向漩涡在壁面形成的反向流对仿生射流表面产生逆流向的推动作用,对压差阻力产生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表面 摩擦阻力 耦合 数值模拟 减阻
下载PDF
电沉积耐磨减摩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勇 薛玉君 +1 位作者 李济顺 吴明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纳米复合镀层比常规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加优良的摩擦学性能。评述了纳米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包括纳米颗粒前处理、纳米颗粒添加量、电流、镀液pH值、镀液温度和搅拌方式等对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镀层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对... 纳米复合镀层比常规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加优良的摩擦学性能。评述了纳米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包括纳米颗粒前处理、纳米颗粒添加量、电流、镀液pH值、镀液温度和搅拌方式等对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镀层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对纳米复合镀层摩擦学性能以及纳米颗粒耐磨减摩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镀层 电沉积 纳米颗粒 耐磨 减摩
下载PDF
有机钼为润滑油抗磨减摩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史佩京 徐滨士 +3 位作者 马世宁 乔玉林 刘维民 夏延秋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3-35,38,共4页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两种油溶性有机钼(二硫代磷酸氧钼、二硫代磷酸钼)抗磨减摩添加剂在液体石蜡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边界润滑状态下形成的磨斑形貌和表面膜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有机...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两种油溶性有机钼(二硫代磷酸氧钼、二硫代磷酸钼)抗磨减摩添加剂在液体石蜡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边界润滑状态下形成的磨斑形貌和表面膜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钼添加剂均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极好的承载能力。其中二硫代磷酸钼添加剂使基础油的抗磨性能提高53 %,减摩性能提高40 %,极压承载能力提高一倍多。SEM分析显示钢球表面的磨痕和犁沟较浅,且有含硫和钼的沉积物生成。由此推断出有机钼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吸附膜,部分吸附膜通过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具有抗磨减摩作用的MoS2和FeS膜,从而起到了改善摩擦磨损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钼 润滑油 抗磨减摩添加剂 摩擦学生性能
下载PDF
Skin friction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 ovoid non-smooth surfaces 被引量:11
19
作者 Xiao-wen SONG Peng-zhe LIN +1 位作者 Rui LIU Pei ZHO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9-66,共8页
The use of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 is a popular approach for saving energy because of their drag reduction property. Conventional non-smooth structures include riblets and dimples. Inspired by sand dunes, a novel v... The use of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 is a popular approach for saving energy because of their drag reduction property. Conventional non-smooth structures include riblets and dimples. Inspired by sand dunes, a novel variable ovoid non-smooth structure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e body of the variable ovoid dimple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ree size parameters, the radius, semimajor, and depth, and a 3D model was created based on UG software. The constructed variable dimples were placed in a rectangular array on the bottom of a square tube model. Following ANSYS meshing, the grid model was imported into FLUENT, where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of skin friction reduction were achiev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on different variable ovoid dimples was obtained by orthogonal test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kin friction reduction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vectors, variation in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ble ovoid dimple Non-smooth surface Numerical simulation Skin fricti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中国海洋石油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海山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大位移井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可以减少生产平台的建造以及实施油气滚动勘探开发,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有了新发展。阐述了大位移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与定量评价、钻井液与含油岩屑处理、井眼高效净化与监测方法... 大位移井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可以减少生产平台的建造以及实施油气滚动勘探开发,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有了新发展。阐述了大位移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与定量评价、钻井液与含油岩屑处理、井眼高效净化与监测方法、降摩减扭安全钻井、套管高效下入等技术研究现状,总结了拟悬链线轨道设计、海上岩屑深度固控处理、井眼清洁监测方法、降摩减扭工具、管柱下入辅助工具等技术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大位移井面临的需求和挑战进行了展望,指出应持续加大大位移井裸眼延伸能力、水力延伸能力、机械延伸能力的科技创新研究,进一步满足各海域边际油气田开发、老油田二次调整对大位移井技术的更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钻井 海洋石油 井眼轨道设计 油基钻井液 岩屑处理 井眼净化 降摩减阻 旋转下套管 水力振荡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