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PEC柱-钢梁中节点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方有珍 赵凯 +2 位作者 陈赟 杨永龙 孙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30,共9页
为研究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按1∶1.6缩尺比例设计制作2个新型PEC柱-钢梁中节点试件模型,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测试数据整理,对试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 为研究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按1∶1.6缩尺比例设计制作2个新型PEC柱-钢梁中节点试件模型,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测试数据整理,对试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功效和节点传力机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部分自复位连接通过预拉杆和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有效实现了"自复位功效与耗能能力有机统一"的性态设计目标;PEC柱布置方式决定其受力性能,且改变了节点梁柱刚度匹配,从而影响到连接形式受力性能的发展进程和试件损伤分布规律;对穿螺栓和预拉杆实现了节点域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模式,相应降低了节点域腹板的抗剪性能要求;所有试件层间侧移角达到中震层间侧移角限值0.02rad之前,节点与连接基本无残余转角,而当层间侧移角超过大震层间侧移角限值0.035rad时,试件承载能力仍呈增大趋势、且对应节点与连接残余转角不超过0.01rad,即该连接形式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和抗倒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 残余转角 抗震性能 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下载PDF
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节点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凯 方有珍 杨永龙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5,共9页
为研究采用预拉对穿螺栓的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中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轴压力、钢板组合截面布置(强/弱轴)、预拉杆预应力、加强型盖板厚度和预拉对穿螺栓设置方式等5个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8个中节... 为研究采用预拉对穿螺栓的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中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轴压力、钢板组合截面布置(强/弱轴)、预拉杆预应力、加强型盖板厚度和预拉对穿螺栓设置方式等5个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8个中节点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循环荷载下受力性能的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受力变形模式和节点传力机理。研究结果显示:PEC柱轴压力产生的二阶效应加快了自复位节点受力发展进程,但不影响自复位功效;组合柱布置方式通过改变梁柱刚度匹配影响连接部位力的分配模式,但不影响部分自复位节点受力机理;预拉杆预应力明显改变节点摩擦滑移耗能和自复位能力;预拉对穿螺栓的设置较好实现了节点区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机理;采用实际工程作法的所有试件残余转角均不超过自复位节点最小转角限值0.005rad,且在达到设计预定的中震侧移角限值0.02rad后,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梁开始进一步发挥力学性能,实现了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与结构安全冗余度有机统一的性能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 残余转角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具有耗能时序的变摩擦自复位阻尼器滞回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艳芝 刘思佳 +1 位作者 张萍 柯珂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2-72,共11页
综合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材料和摩擦机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具有耗能时序的变摩擦自复位阻尼器(self-centering variable friction damper with energy-dissipation sequences,SVFDES)。首先说明了SVFDES的构造设计及... 综合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材料和摩擦机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具有耗能时序的变摩擦自复位阻尼器(self-centering variable friction damper with energy-dissipation sequences,SVFDES)。首先说明了SVFDES的构造设计及变形模式,开展了SMA棒的循环拉伸试验研究以确定材料的力学参数。之后利用经试验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SVFDES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参数分析识别并研究了影响该阻尼器滞回性能的关键参数。最后通过对阻尼器的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推导了阻尼器滞回行为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 SVFDES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兼具自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并且呈现出“变摩擦”、“变刚度”的特征;(2)阻尼器的滞回行为对摩擦副的几何构形、摩擦面的摩擦系数较为敏感,而与SMA元件的预紧力弱相关;(3)理论计算公式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阻尼器 自复位 耗能时序 形状记忆合金 滞回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型卷边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自复位层间倒塌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纪杰 徐晓光 李聪 《四川建材》 2018年第11期57-59,共3页
本文考虑T型件接触面摩擦系数、对穿螺栓布置方式等设计参数,采用ABAQUS建立3个试件模型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倒塌机理的数值模拟,根据试件滞回曲线、残余转角规律、应力云图,分析各设计参数对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和残余变形的影... 本文考虑T型件接触面摩擦系数、对穿螺栓布置方式等设计参数,采用ABAQUS建立3个试件模型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倒塌机理的数值模拟,根据试件滞回曲线、残余转角规律、应力云图,分析各设计参数对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和残余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试件采用摩擦耗能T型件自复位连接可较好实现自复位功效与耗散地震能能力需求;双边螺栓布置的工程做法有效限制了T型件面外翘曲变形,提高转动刚度和承载力,但摩擦耗能相对滞后;增大摩擦系数导致摩擦滑移耗能滞后,且减弱自复位功效,但增强摩擦滑移耗能能力。所有试件残余转角均满足节点转角限值小于0.005 rad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T型件 摩擦耗能 框架层间子结构 倒塌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子结构的层间受力机理分析
5
作者 耿翔 方有珍 +1 位作者 纪杰 徐晓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9年第2期32-40,共9页
为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摩擦型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层间受力机理,首先对采用有限元建模进行试验对比验证其合理性,再用后续试验试件为基础试件,考虑摩擦T形连接件螺栓布置方式、预拉杆预紧力及摩擦T形连接件长圆孔尺寸等设计参... 为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摩擦型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层间受力机理,首先对采用有限元建模进行试验对比验证其合理性,再用后续试验试件为基础试件,考虑摩擦T形连接件螺栓布置方式、预拉杆预紧力及摩擦T形连接件长圆孔尺寸等设计参数,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6个试件模型并对其进行低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得到应力云图及相关滞回曲线,并分析各个参数对试件的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残余转角及框架受力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摩擦T形连接件翼缘与PEC柱单边螺栓连接试件的面外翘曲变形较大,延缓了摩擦滑移耗能的发挥;增大预拉杆预紧力能够提高试件自复位功效和耗能能力;摩擦T形连接件长圆孔尺寸影响试件耗能能力的发挥及试件连接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的进程;所有试件层间模拟加载至侧移角0.035rad,即超过大震层间侧移角限值1/30时,层间残余侧移角和连接残余转角均未超过0.005rad,表明试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自复位结构 摩擦耗能 受力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PEC柱(弱轴)-钢梁摩擦型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机理研究
6
作者 李聪 纪杰 耿翔 《江苏建筑》 2018年第5期34-36,60,共4页
为研究PEC柱(弱轴)-钢梁摩擦型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的抗震机理,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1:2缩尺比例制作了单跨双层的组合框架模型,考虑节点连接的撬拔作用、T形连接件腹板长圆孔的滑移长度、柱顶竖向力等设计参数的影响,仿真模拟研... 为研究PEC柱(弱轴)-钢梁摩擦型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的抗震机理,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1:2缩尺比例制作了单跨双层的组合框架模型,考虑节点连接的撬拔作用、T形连接件腹板长圆孔的滑移长度、柱顶竖向力等设计参数的影响,仿真模拟研究该模型试件的抗震性能。整合得到的模拟数据,对比分析模型试件的承载力、连接性能、节点传力机理和自复位功效等滞回性能,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实际工程中尽量采用S型试件的施工做法;调整T形件腹板的滑移长度可以灵活控制主要受力构件进入承压传力模式的进程;二阶效应对该模型试件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大,新型卷边PEC柱很适合作为自复位结构体系的承重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 残余转角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型PEC柱–钢梁通长预拉杆摩擦耗能自复位层间抗震模拟
7
作者 陈军 纪杰 +1 位作者 方有珍 金晶 《力学研究》 2020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为了研究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自复位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以新型PEC柱–钢梁通长预拉杆摩擦耗能自复位中间层子结构试验试件为基本试件,考虑预拉杆预紧力、实际工程T型件对穿螺栓布置方式、T型件摩擦孔长度等设计参数,采用数值分析软... 为了研究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自复位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以新型PEC柱–钢梁通长预拉杆摩擦耗能自复位中间层子结构试验试件为基本试件,考虑预拉杆预紧力、实际工程T型件对穿螺栓布置方式、T型件摩擦孔长度等设计参数,采用数值分析软件ABAQUS建立5个框架模型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倒塌机理的数值模拟。基于试件整体、层间和节点滞回曲线、整体和节点残余转角图、节点处受力模式应力云图对试件的耗能承载能力和自复位功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摩擦耗能T形件的新型PEC柱–钢梁通长预拉杆自复位层间框架结构能较好满足自复位功效和耗散地震能能力的需求;摩擦T形件翼缘单边对穿螺栓的T形件未布置螺栓的翼缘面外撬拔面外变形明显,延缓了T形件摩擦滑移耗能能力的发挥;增大预拉杆预紧力造成摩擦滑移滞后,但改善了自复位功效;采用T形件翼缘双边对称螺栓布置可显著提高试件承载能力以及节点转动刚度;减小摩擦长圆孔尺寸,试件摩擦滑移耗能能力降低,钢梁端进进入屈服耗能加快,削弱了自复位效果;所有试件模拟加载至层间侧移角0.035 rad时,其残余转角均满足自复位结构节点转角限值小于0.005 rad的要求,甚至加载至层间侧移角0.05 rad时,残余侧移角未超过0.01 rad,即摩擦耗能T形件自复位连接PEC柱组合框架中间层试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和抗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件 自复位 新型卷边PEC柱 数值模拟 摩擦耗能
下载PDF
摩擦耗能型PEC柱(柱弱轴)–钢梁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机理研究
8
作者 李聪 纪杰 耿翔 《建筑技术开发》 2018年第21期14-16,共3页
为研究摩擦耗能型PEC柱(柱弱轴)–钢梁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机理,文章采用因素分析法通过改变高强螺杆初始预应力值、T形件腹板长圆孔的开孔长度、高强预拉螺杆的长度、摩擦力、新型卷边PEC柱顶竖向力等设计参数,对模型试件做往复荷载... 为研究摩擦耗能型PEC柱(柱弱轴)–钢梁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机理,文章采用因素分析法通过改变高强螺杆初始预应力值、T形件腹板长圆孔的开孔长度、高强预拉螺杆的长度、摩擦力、新型卷边PEC柱顶竖向力等设计参数,对模型试件做往复荷载下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基于整理的模拟数据,对比分析模型试件的承载力、连接性能、耗能能力、抗倒塌机理和自复位功效等滞回性能,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增大高强螺栓的初始预应力可以提高试件的自复位功效;改变T形件腹板的开孔长度可以灵活控制试件进入承压型传力模式的进程;部分自复位的设计使得应力集中在钢梁翼缘端部,保护了主要受力构件,地震后替换掉辅助耗能元件,结构便能继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 残余转角 抗震性能
下载PDF
PEC柱-钢梁边节点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抗震性能分析
9
作者 金豪 耿苏齐 +2 位作者 翟耀 方有珍 徐飞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6年第3期10-17,共8页
为研究新型PEC柱-钢梁组合框架中层边节点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的布置方式、PEC柱轴压力、预拉杆预应力、加强型盖板厚度与长度、对穿螺栓设置方式等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商业软件ABAQUS建立对应系列数值模型试件... 为研究新型PEC柱-钢梁组合框架中层边节点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的布置方式、PEC柱轴压力、预拉杆预应力、加强型盖板厚度与长度、对穿螺栓设置方式等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商业软件ABAQUS建立对应系列数值模型试件并进行循环荷载下的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 ,对各试件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功效和节点区传力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EC柱布置方式引起的梁柱刚度匹配的改变和柱轴压力引起的二阶效应相应改变自复位连接的受力发展进程,但对部分自复位传力机理影响甚微;Ma/Mb设计取值对节点连接的自复位功效和耗能能力影响显著,建议合理取值范围为0.40-0.70;所有试件残余转角均不超过自复位残余转角限值0.005 rad,而实际工程作法II型试件在达到预定设计中震侧移角限值0.02 rad后,连接转化为承压型传力模式,随后进一步发挥主体构件梁的受力性能,表明该连接实现了良好的耗能能力、自复位效果和安全冗余度有机统一的性能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方有珍 马雪玉 +2 位作者 耿苏齐 金晶 汪逸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4,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2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3个缩尺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试件承载力、节点转动刚度、... 为进一步研究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2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3个缩尺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试件承载力、节点转动刚度、残余侧移角、滞回耗能和节点受力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摩擦板摩擦滑移耗散地震能和预拉杆实现自复位功效,且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主体构件梁柱处在弹性状态;PEC柱顶竖向力明显提高了其初始抗弯刚度,而其二阶效应加快了连接的耗能发展进程,且PEC柱的布置对初始抗弯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发展进程影响较小;试件SMJ–2加载至试验结束对应层间相对侧移3.182%,其残余侧移角小于0.005 rad,即具有极佳的自复位功效,试件SMJ–3加载至中震层间相对侧移限值1/50和大震层间相对侧移限值1/30,其残余侧移角分别小于0.005和0.01 rad,自复位功效良好,而试件SMJ–1在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其残余侧移角小于0.01 rad,但随后加载产生的残余侧移角由于竖向力二阶效应而增大趋势明显,自复位功效相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柱组合框架边节点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PEC柱-钢梁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
11
作者 方有珍 高怡 +2 位作者 杨勇 孙敏 孙国华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为系统研究梁柱采用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机理,选取预拉杆长度设置、PEC柱截面强弱轴布置和柱脚连接方式3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4榀PEC柱-钢梁梁柱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拟静力抗震试验。通过试验现象... 为系统研究梁柱采用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机理,选取预拉杆长度设置、PEC柱截面强弱轴布置和柱脚连接方式3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4榀PEC柱-钢梁梁柱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拟静力抗震试验。通过试验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对试件的滞回特性、抗侧刚度退化、复位能力、滞回耗能等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通过T形件长圆孔合理设置实现了“设计地震水平阶段实现复位,大震设计水平阶段自复位连接连接转化为伴随出现螺栓承压型受力实现部分自复位”的性能化设计目标;设计地震阶段,试件主要通过辅助摩擦耗能件耗能,且卸载残余侧移小于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在大震作用阶段,试件通过辅助摩擦耗能件与结构构件损伤联合耗能,承载能力仍继续增大,且仍具有部分自复位能力;预拉杆设置有限长度可显著增强结构整体性,PEC柱弱轴布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构整体性,而PEC柱脚采用铰接可显著削弱结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复位能力 滞回耗能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某房屋外套框架加层摩擦减震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樊长林 张善元 路国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6,104,共7页
介绍了8度区某办公楼采用外套框架和原结构间设置摩擦消能装置的加层设计方案,阐述了摩擦阻尼消能支撑外套框架加层的设计参数确定及设计步骤,给出了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外套框架和原结构之间增设摩擦消能支... 介绍了8度区某办公楼采用外套框架和原结构间设置摩擦消能装置的加层设计方案,阐述了摩擦阻尼消能支撑外套框架加层的设计参数确定及设计步骤,给出了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外套框架和原结构之间增设摩擦消能支撑,外套框架加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减小,在多遇、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能分别满足变形要求,尤其大幅减小了外套框架柱的剪力值,为框架柱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较大空间,同时也减小了对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阻尼器 消能支撑 加层结构 快速非线性分析方法 结构设计参数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新型耗能减震器减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国栋 何芝仙 时培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51-257,282,共8页
现有的摩擦型耗能减震器当预紧力确定后减震器阻尼力为常数,预紧力小时减震器提供的摩擦阻力小,预紧力大时减震器起滑位移大,小位移工作条件下减震器不耗能。为克服其不足,提出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新型耗能减震器。论述了该新型减震... 现有的摩擦型耗能减震器当预紧力确定后减震器阻尼力为常数,预紧力小时减震器提供的摩擦阻力小,预紧力大时减震器起滑位移大,小位移工作条件下减震器不耗能。为克服其不足,提出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新型耗能减震器。论述了该新型减震器的位移放大原理以及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对减震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该型耗能减震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选择了考虑土体-结构相互作用的5层平面钢框架结构、加装现有减震器的减震结构和加装新型减震器的减震结构三种结构体系,应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了频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得到了三种结构体系的楼层层间相对位移、层绝对位移响应峰值。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减震器可以将位移放大6倍以上,在小预紧力条件下就拥有较大摩擦阻尼力并具有马鞍形滞回曲线特性,在结构小位移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无论是传统减震结构还是新型减震结构对层间相对位移、层绝对位移都有明显的消减效果;新型减震结构对层间相对位移和层绝对位移的消减效果要优于传统减震结构,且在小位移下这种差距更明显。新型减震结构与原结构相比,层间相对位移幅值、层绝对位移幅值的最大降幅分别达到了55.81%、51.60%;与传统减震结构相比,层间相对位移幅值、层绝对位移幅值的最大降幅分别达到了42.71%、43.38%。提出的新型减震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减震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型耗能减震器 位移放大 非线性滞回曲线 减震结构
下载PDF
外套钢框架加层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强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47-52,56,共7页
以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为控制目标,利用直接时域逐步积分法,研究了外套钢框架加层结构在常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规律,探讨了摩擦耗能装置对加层结构的抗震、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设置摩擦耗能装置较好地控制了外套加层结构在地震... 以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为控制目标,利用直接时域逐步积分法,研究了外套钢框架加层结构在常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规律,探讨了摩擦耗能装置对加层结构的抗震、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设置摩擦耗能装置较好地控制了外套加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尤其大幅减小了结构框架柱的剪力值,为框架柱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较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套钢框架加层结构 摩擦阻尼器 直接时域逐步积分 滞回曲线
下载PDF
损伤可控型钢框架边节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杰 邹昀 +3 位作者 蔡鑫 李天祺 郑黎君 赵桃干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07-112,共6页
该文提出一种损伤可控型钢框架节点(DCSF节点)。在梁端腹板上设置连接钢板,通过高强摩擦螺栓将梁、柱拼接在一起,并在梁内布置预应力筋来提供节点的复位能力。在小震作用下,通过高强螺栓来提供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抗弯承载力;在中震作用下... 该文提出一种损伤可控型钢框架节点(DCSF节点)。在梁端腹板上设置连接钢板,通过高强摩擦螺栓将梁、柱拼接在一起,并在梁内布置预应力筋来提供节点的复位能力。在小震作用下,通过高强螺栓来提供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抗弯承载力;在中震作用下,通过螺栓杆在螺栓孔壁内的滑移来改善节点的耗能,以此避免梁、柱主体构件受到损伤。共设计完成了4个足尺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别考虑了连接钢板的不同接触表面、预应力筋的初张拉值以及高强螺栓预紧力对该类节点的初始刚度、损伤特征、滞回性能和自复位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螺栓在螺栓孔内的滑移为节点提供了良好的耗能能力;预应力筋能够减少结构的残余变形,提供节点的自复位能力;当层间位移角达2.4%时,主体构件未发现明显损伤,螺栓杆与孔壁发生挤压破坏,更换连接钢板后,节点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不变,DCSF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节点的连接无需现场施焊,施工方便、快捷,可在地震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可控 钢框架节点 试验研究 摩擦耗能螺栓 自复位性能
下载PDF
考虑竖向力作用下卷边PEC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16
作者 黄志豪 季云 张志成 《江苏建筑》 2019年第6期31-35,共5页
为研究PEC柱(弱轴布置)与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文章按1:2的尺缩比例设计了1个1榀2层的框架结构试件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建模,进行了低周往复水平加载的有限元分析,基于模拟得到... 为研究PEC柱(弱轴布置)与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文章按1:2的尺缩比例设计了1个1榀2层的框架结构试件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建模,进行了低周往复水平加载的有限元分析,基于模拟得到的滞回曲线、残余变形曲线、滞回耗能曲线以及刚度退化曲线,分析试件模型在加载过程中的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以及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试件在加载至相对侧移角0.035 rad时,其卸载后的残余转角仍小于0.005 rad,该框架结构具有优良的自复位效果;在结构进入设计预定的承压型受力模式前,结构的耗能由连接处摩擦耗能提供,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后结构主体构件进一步发挥作用并开始发挥材料耗能,较好实现了结构设计性态目标;在柱底铰接条件下,框架上层抗侧刚度大于下层结构,下层受力进程更快;竖向力作用下的摩擦T形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有效实现了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和结构安全冗余度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型连接 残余变形 新型PEC柱 低周水平往复加载试验
下载PDF
新型卷边PEC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17
作者 黄志豪 方有珍 +1 位作者 季云 张志成 《钢结构(中英文)》 2019年第11期12-19,11,共9页
为研究PEC柱在弱轴布置条件下与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同时考察参数:摩擦耗能T形件腹板长圆孔尺寸、T形件翼缘对穿螺栓的布排方式、柱底连接方式的影响,按1∶2的尺缩比设计了4个1榀两层的框架结构试件模型,... 为研究PEC柱在弱轴布置条件下与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同时考察参数:摩擦耗能T形件腹板长圆孔尺寸、T形件翼缘对穿螺栓的布排方式、柱底连接方式的影响,按1∶2的尺缩比设计了4个1榀两层的框架结构试件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建模,基于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低周往复水平加载的有限元参数分析,基于模拟数据,分析各试件模型在加载过程中的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承载能力以及节点区传力机理。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在加载至相对侧移角0.035 rad时,其卸载后的残余转角仍小于0.005 rad,该框架结构具有优良的自复位效果;在结构进入设计预定的承压型受力模式前,结构的耗能由连接处摩擦耗能提供,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后,结构主体构件进一步发挥作用并开始发挥材料耗能,较好实现了结构设计性态目标;柱脚固接试件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与抗侧刚度,其受力发展进程更快;采用在T形件翼缘内外侧布置螺栓的实际工程做法可缓解T形件翼缘的翘曲变形,从而更有利于自复位连接受力进程的发挥;对于不同建筑功能的建筑,其要求的性态设计目标可通过T形件上长圆孔的尺寸来实现;采用摩擦T形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的组合框架试件均有效实现了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和结构安全冗余度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型连接 残余变形 新型PEC柱 低周水平往复加载
下载PDF
机械系统摩擦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18
作者 丁千 翟红梅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31,共20页
摩擦环节对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有重要、甚至可能是关键的影响.深入研究摩擦及摩擦动力学特点,对于解决机械系统中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其有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和评述了机械系统摩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常用的摩擦模型及... 摩擦环节对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有重要、甚至可能是关键的影响.深入研究摩擦及摩擦动力学特点,对于解决机械系统中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其有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和评述了机械系统摩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常用的摩擦模型及其特性,摩擦系统自激振动、强迫振动和摩擦振动控制等.除理论研究方法之外,重点讨论了制动噪声振动、摩擦耗能和多领域摩擦振动控制等摩擦动力学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系统 摩擦 自激振动 制动噪声 摩擦耗能 振动控制
下载PDF
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郭彤 宋良龙 +1 位作者 张国栋 顾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32,共10页
提出了一种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形式,并通过14个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节点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以及耗能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钢绞线预应力、螺杆预应力、梁端钢套、螺旋箍筋等参数对于节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形式,并通过14个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节点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以及耗能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钢绞线预应力、螺杆预应力、梁端钢套、螺旋箍筋等参数对于节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具有震后自动复位、主体结构基本无损、耗能机制明确等优点。梁端的钢套避免了混凝土梁柱在相对转动时的局部受压破坏,而位于梁端腹板的摩擦装置则提供了良好的耗能能力。随着初始预应力的加大,节点的初始刚度、临界张开弯矩加大并具有更强的自定心能力;节点的耗能效果主要受摩擦力的大小控制,预应力螺杆的正应力越大,耗能效果越明显。为保证槽钢的传力和摩擦耗能效果,须加强柱预埋钢板在框架柱中的锚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定心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梁柱节点 低周反复加载 摩擦耗能
下载PDF
两种摩擦耗能器的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云 刘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8,共9页
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摩擦耗能器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了其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并进行了带有不同摩擦片和不带摩擦片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耗能器性能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摩擦耗能支撑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极好的耗能能力,摩... 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摩擦耗能器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了其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并进行了带有不同摩擦片和不带摩擦片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耗能器性能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摩擦耗能支撑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极好的耗能能力,摩擦片的类型与性能对摩擦耗能支撑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对两种摩擦耗能器提出改进方案,设计了“双摩擦耗能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装置 耗能支撑 支撑框架 摩擦耗能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