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鲜银耳与热风干燥银耳营养成分和风味特征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海斓 席嘉佩 +3 位作者 张军淼 陈潇 胡秋辉 赵立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5,共13页
为研究新鲜银耳热风干燥前后营养和风味特征的变化,测定了新鲜银耳和干银耳中的基本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组成,同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 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 为研究新鲜银耳热风干燥前后营养和风味特征的变化,测定了新鲜银耳和干银耳中的基本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组成,同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 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 C-MS)技术分析了鲜银耳和干银耳的风味特征。结果表明:鲜银耳中的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粗多糖、总多酚和总三萜等含量经热风干燥后显著降低(P<0.05);银耳干燥前后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差异明显,鲜银耳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更接近WHO/FAO推荐模式蛋白;此外,干燥后银耳中钙、铁、铜和锌等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减少。采用G C-IMS和G C-MS技术分别从鲜、干银耳中鉴定出了30种和41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定量分析显示,鲜银耳和干银耳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干银耳相比,鲜银耳中不仅含有典型蘑菇味的1-辛烯-3-醇,还富含具有果香味的α-蒎烯、丙酸乙酯、丁酸甲酯等多种酯类挥发性化合物。新鲜银耳营养丰富、全面,风味独特,研究结果旨在为新鲜银耳的选购及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银耳 热风干燥 营养成分 氨基酸分析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鲜菌草工厂化栽培银耳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泽辉 林占熺 +4 位作者 马运龙 林辉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兴生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77,共5页
以鲜菌草、木屑和棉籽壳为主要栽培料栽培银耳,对5个配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含量和棉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鲜菌草栽培获得的银耳子实体的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3.37%和95.69 mg·g^(-1),同时用... 以鲜菌草、木屑和棉籽壳为主要栽培料栽培银耳,对5个配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含量和棉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鲜菌草栽培获得的银耳子实体的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3.37%和95.69 mg·g^(-1),同时用鲜菌草替代一半木屑和棉籽壳的配方,银耳子实体内的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有提高。鲜菌草栽培获得的银耳子实体内的微量元素(钙离子、铁离子和锌离子)均高于棉籽壳和木屑栽培银耳,并且鲜菌草替代部分棉籽壳和木屑配方可以提高子实体的微量元素含量。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鲜菌草栽培的银耳子实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并且没有棉酚危害;在棉籽壳配方内加入鲜菌草,同样可降低银耳子实体内的棉酚含量。说明鲜菌草栽培获得的银耳子实体营养价值更高,并可减少银耳子实体内重金属和棉酚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菌草 银耳 营养价值 氨基酸
下载PDF
鲜菌草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质量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兴生 林占熺 +5 位作者 林冬梅 林辉 罗海凌 王泽辉 马运龙 钟思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评价鲜菌草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木屑、棉籽壳原料为对照,利用‘绿洲1号’鲜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测定不同配方栽培组银耳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总糖、粗多糖、多糖肽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农... 为评价鲜菌草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木屑、棉籽壳原料为对照,利用‘绿洲1号’鲜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测定不同配方栽培组银耳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总糖、粗多糖、多糖肽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棉酚含量,分析其质量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绿洲1号’鲜菌草配方栽培组(F1)工厂化栽培的银耳,其蛋白质含量分别比木屑配方栽培组(CK1)、棉籽壳配方栽培组(CK2)高8.7%、53.2%,且差异显著;F1的总糖含量与CK1相同;F1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比CK1、CK2高6.7%、46.1%,且差异显著;在棉籽壳栽培料中加入鲜菌草可提高银耳子实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F1的粗多糖含量分别比CK1、CK2高5.0%、6.8%;F1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且不含棉酚.综上,用‘绿洲1号’鲜菌草工厂化瓶栽可提高银耳的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菌草 银耳 工厂化周年栽培 质量和安全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检测新鲜银耳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
4
作者 夏宝林 杨娜 +2 位作者 殷晶晶 汪仕韬 张维益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稳定地检测新鲜银耳中米酵菌酸与异米酵菌酸的分析方法。样品中加入自制的混合内标工作液后,用含3%乙酸的正己烷振荡提取,经Oasis MAX柱富集净化,利用Waters Acquity U... 采用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稳定地检测新鲜银耳中米酵菌酸与异米酵菌酸的分析方法。样品中加入自制的混合内标工作液后,用含3%乙酸的正己烷振荡提取,经Oasis MAX柱富集净化,利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柱(5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以乙腈-含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扫描,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米酵菌酸与异米酵菌酸在1~100 n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的平方(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5和0.5μg/kg。在0.5、5、50μg/kg 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2%~107.3%,相对标准偏差为2.2%~5.7%。该法准确、灵敏、快速,适用于新鲜银耳中米酵菌酸与异米酵菌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同位素内标 米酵菌酸 异米酵菌酸 新鲜银耳
下载PDF
不同储存条件下新鲜银耳米酵菌酸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涛 张李躬 +3 位作者 何志灿 俞穗珍 肖新速 王兴进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7-91,共5页
新鲜银耳营养丰富但保质期短,储存不当会导致腐败变质。米酵菌酸含量是判断银耳是否变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不同储存条件下新鲜银耳产生的米酵菌酸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35℃、常压储存的银耳,其米酵菌酸含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值(25.30... 新鲜银耳营养丰富但保质期短,储存不当会导致腐败变质。米酵菌酸含量是判断银耳是否变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不同储存条件下新鲜银耳产生的米酵菌酸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35℃、常压储存的银耳,其米酵菌酸含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值(25.30μg·kg^(-1)),但远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7096中的限量0.25 mg·kg^(-1)。说明此条件下新鲜银耳极易变质。而4℃时,新鲜银耳在第27天出现微量米酵菌酸;-20℃时,新鲜银耳在第39天未检出米酵菌酸,说明降低储存温度可以有效降低米酵菌酸的含量,进而延长保鲜时间。另外,真空包装和带菌棒等处理方式同样可以有效降低银耳中米酵菌酸的含量,延长保质期。因此,建议商户尽可能使用冷链物流运输带菌棒或真空包装的新鲜银耳,并缩短运输时间;同时建议广大消费者购买新鲜银耳后低温保存、尽早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银耳 米酵菌酸 储存条件
下载PDF
壳聚糖对新鲜银耳保鲜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杨 杨勇 +5 位作者 吴振 邓丽莉 陈岗 谭红军 詹永 石文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3-277,共5页
以新鲜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为材料研究壳聚糖对其保鲜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用浓度为0.3%壳聚糖和0.05%柠檬酸配制而成的保鲜液处理新鲜银耳,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显著降低银耳的自然发病率和失重率,保持和提高尤其是贮藏... 以新鲜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为材料研究壳聚糖对其保鲜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用浓度为0.3%壳聚糖和0.05%柠檬酸配制而成的保鲜液处理新鲜银耳,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显著降低银耳的自然发病率和失重率,保持和提高尤其是贮藏后期鲜银耳的含水量和亨特白度,延缓还原糖含量的下降,促进可溶性蛋白和银耳多糖的转化和积累,对提高和保持银耳采后贮藏品质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鲜银耳 保鲜 贮藏品质
原文传递
鲜银耳超高压加工工艺优化
7
作者 谢娟 张明星 +1 位作者 李欢欢 徐学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4,共7页
该文以鲜银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超高压技术对银耳菌落总数、多糖得率、复水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银耳的外缘和中间部位感官品质较好,可作为超高压加工的材料。银耳菌落总数和复水率随压力的... 该文以鲜银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超高压技术对银耳菌落总数、多糖得率、复水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银耳的外缘和中间部位感官品质较好,可作为超高压加工的材料。银耳菌落总数和复水率随压力的上升而降低,在550 MPa下,菌落总数降低至25 cfu/g,而多糖得率与压力呈正相关,最高可达18.64 g/100 g。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感官评分逐渐升高,保压15 min时评分最高,而样品含水量的增加会降低银耳的感官品质。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压加工银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450 MPa、保压时间15 min、样品含水量80%,其感官评分为70.60,影响超高压加工效果因素的强弱顺序为压力>保压时间>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银耳 超高压技术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不同鲜菌草工厂化栽培银耳产量和品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运龙 林占熺 +2 位作者 陈超前 黄暖云 林兴生 《种业导刊》 2021年第6期14-19,共6页
利用鲜绿洲1号和鲜巨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银耳,以棉籽壳和木屑配方为对照,比较不同配方银耳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中营养物质、有害物质含量,以期为鲜菌草工厂化栽培银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鲜绿洲1号(L1)配方银耳产量低于... 利用鲜绿洲1号和鲜巨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银耳,以棉籽壳和木屑配方为对照,比较不同配方银耳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中营养物质、有害物质含量,以期为鲜菌草工厂化栽培银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鲜绿洲1号(L1)配方银耳产量低于棉籽壳(C1)配方,但显著高于木屑(C2)配方和鲜巨菌草(J1)配方;生物学效率比C2配方高7.09%。L1配方银耳子实体中多糖含量比C2配方高20.61%,比C1配方高24.64%;黄酮含量比C1配方高10.21%,比C2配方高18.66%;粗蛋白含量比C1配方高2.84%,比C2配方高6.12%;三萜含量与C2配方差异不显著。各配方银耳子实体中的重金属铅、镉、汞、砷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菌草栽培的银耳中未检测出棉酚。综合考虑,鲜绿洲1号工厂化栽培银耳的产量和品质优于木屑栽培,是缓解菌林矛盾栽培有机银耳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菌草 银耳 工厂化栽培 子实体品质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