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刘夫国 牛丽影 +2 位作者 李大婧 金邦荃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75-379,共5页
近年来,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鲜食玉米加工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形式多样,效益显著。本文对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发展鲜食玉米... 近年来,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鲜食玉米加工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形式多样,效益显著。本文对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发展鲜食玉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加工 利用 展望
下载PDF
估测作物冠层生物量的新植被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陈鹏飞 Nicolas Tremblay +3 位作者 王纪华 Philippe Vigneault 黄文江 李保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2-517,共6页
冠层鲜生物量是指示作物长势状况的重要指标, 可用于诊断作物氮素营养状况。但常规测定生物量的方法需要破坏性取样,不利于帮助精准施肥管理决策。遥感技术作为快速分析手段可用于估测作物多种生理、生化参数,特别是借助植被指数。研... 冠层鲜生物量是指示作物长势状况的重要指标, 可用于诊断作物氮素营养状况。但常规测定生物量的方法需要破坏性取样,不利于帮助精准施肥管理决策。遥感技术作为快速分析手段可用于估测作物多种生理、生化参数,特别是借助植被指数。研究表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最优土壤调节指数(optimization of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OSAVI)等现已构建植被指数可用于准确估测中低生物量信息,但在较高冠层生物量条件下,它们的估测能力显著下降。文章旨在提出更通用的新植被指数用于估测冠层生物量,以提高遥感技术在较高生物量条件下的预测准确度。试验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t-Jean-sur-Richelieu地区进行,5年(2004~2008)试验中采集了玉米及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地面高光谱数据及对应生物量信息,并在2005年获取航空机载高光谱影像一景(compact airborne spectrographic imager, CASI)。研究提出了红边三角植被指数(red-edge triangular vegetation index, RTVI),并将其与一些常见植被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TVI是最好的估测冠层生物量的指数,在较高生物量条件下仍保持其对生物量变化的高敏感性,其与生物量间的决定系数为0.96。基于CASI影像,RTVI预测生物量值与实际测定值间的决定系数(R2)为0.58,预测标准误差为0.44 kg·m-2,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红边三角植被指数 鲜生物量 玉米 小麦
下载PDF
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43
3
作者 林美娟 宋江峰 +1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17-119,123,共4页
以碘为显色剂,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碘-直链淀粉和碘-支链淀粉复合物的吸收光谱,选择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29 nm和463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3 nm和738 nm,并依据回归方程求出直链... 以碘为显色剂,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碘-直链淀粉和碘-支链淀粉复合物的吸收光谱,选择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29 nm和463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3 nm和738 nm,并依据回归方程求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的含量在10~60 mg/L、支链淀粉在60~200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双波长法测定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 鲜食玉米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淀粉含量 吸收光谱 回归方程 不同品种 比耳定律 显色剂 复合物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肥对鲜食玉米硒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刘春菊 刘夫国 +4 位作者 陈伟 朱丹宇 李大婧 刘春泉 吴海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3-716,共4页
为了探索叶面硒肥不同喷施方法对鲜食玉米硒富集量的影响,在不同硒肥浓度、喷施次数、喷施时期、喷施时间条件下,测定了鲜食玉米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结果显明:硒肥浓度与鲜食玉米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在抽雄期和采收前7 ... 为了探索叶面硒肥不同喷施方法对鲜食玉米硒富集量的影响,在不同硒肥浓度、喷施次数、喷施时期、喷施时间条件下,测定了鲜食玉米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结果显明:硒肥浓度与鲜食玉米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在抽雄期和采收前7 d叶面喷施硒肥的鲜食玉米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高于大喇叭口期(P<0.05);鲜食玉米中硒的富集量随着叶面喷施硒肥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晴天下午叶面喷施硒肥比早上喷施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喷施 鲜食玉米 硒富集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与鲜食糯玉米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曹庆军 姜晓莉 +5 位作者 杨粉团 毛刚 王富刚 曹欣欣 孔凡丽 李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98,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低密度(3.5万株/hm^2,LD)、中密度(5.5万株/hm^2,MD)、高密度(6.5万株/hm^2,HD)种植对甜玉米(520)、糯玉米(吉农糯112)商品品质、食用品质以及部分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鲜食玉米商品品质的影响较...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低密度(3.5万株/hm^2,LD)、中密度(5.5万株/hm^2,MD)、高密度(6.5万株/hm^2,HD)种植对甜玉米(520)、糯玉米(吉农糯112)商品品质、食用品质以及部分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鲜食玉米商品品质的影响较大,高密度种植会显著降低有效穗长、出籽率以及百粒重等商品性状。甜玉米皮渣率以及糯玉米的种皮厚度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高密度处理下甜玉米(520)的皮渣率比低密度处理增加29.2%,糯玉米(吉农糯112)种皮厚度下降24.78%。种植密度对脂肪、可溶性总糖以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显著影响鲜食玉米子粒中蛋白的含量,高密度处理下甜玉米(520)与糯玉米(吉农糯112)蛋白含量比低密度处理分别降低近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种植密度 皮渣率 种皮厚度 营养品质
原文传递
我国鲜食玉米相关标准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2
6
作者 孙丽娟 赵志宏 +1 位作者 贺娟 王步军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0,共5页
旨在分析我国现有的鲜食玉米相关标准《NY/T 523-2002甜玉米》和《NY/T 524-2002糯玉米》自身和产业衔接不足的问题。自身细节问题主要有:与其他专用玉米标准分散、鲜食抽样细则不明确、甜玉米定等指标模糊、可溶性糖检测方法缺失、外... 旨在分析我国现有的鲜食玉米相关标准《NY/T 523-2002甜玉米》和《NY/T 524-2002糯玉米》自身和产业衔接不足的问题。自身细节问题主要有:与其他专用玉米标准分散、鲜食抽样细则不明确、甜玉米定等指标模糊、可溶性糖检测方法缺失、外观评价要求简单笼统、蒸煮品质评价无具体描述;与产业衔接不足表现在:新种类甜加糯鲜食玉米空缺、甜玉米关键指标过低、感官评价缺乏时效性要求、外观品质要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感官评价品质评分要求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产业需求,提出整合鲜食玉米,明确鲜食用途,制定有针对性的抽样规则,选择合适的检测评价方法,贴近市场优化品质评价,按需提高分级定等要求,标准中增加甜加糯类型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标准 问题分析 对策
原文传递
山东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6
7
作者 龚魁杰 李青 +5 位作者 陈利容 张发军 李宗新 李晓月 杨童童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对于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改善居民饮食健康、占领产业国际优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山东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鲜...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对于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改善居民饮食健康、占领产业国际优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山东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山东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鲜食玉米 产业发展 主粮化 种植结构调整
下载PDF
鲜食玉米品质特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惠生 董树亭 高荣岐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近年来我国鲜食玉米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鲜食玉米的发展状况,介绍了鲜食玉米的品质评价标准,分析了对鲜食玉米品质有重要影响的生理指标在其采收期的变化。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发展状况 品质特性
下载PDF
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模式下产量与效益的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卢广远 杨爱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1期135-139,共5页
为了完善"甘薯/鲜食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甘薯玉米套作体系下获取甘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玉米播期和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玉米群体对玉/甘薯模式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 为了完善"甘薯/鲜食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甘薯玉米套作体系下获取甘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玉米播期和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玉米群体对玉/甘薯模式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模式下以B1M1处理(6月5日播种,密度1.5万株/hm2)最高,总产值98609.19元/hm2,其次为B1M2处理(6月5日播种,密度1.8万株/hm2)和B3M2处理(6月25日播种,密度1.8万株/hm2),产值分别为87423.65元/hm2、82179.4元/hm2,分别比最低的B4M3处理(7月5日播种,密度1.8万株/hm2)高65.43%、46.66%、37.87%。薯玉套作体系中玉米在6月5—15日播种,密度为1.5万株/hm2的条件下有利于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套作 鲜食玉米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鲜食玉米果穗外观品质分级的计算机视觉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慧慧 孙永海 +3 位作者 张婷婷 张贵林 李义 刘铁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6-159,165,共5页
在HSI颜色模型下,通过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实现对鲜食玉米果穗外观品质分级。提出垂直投影法确定秃尖位置并去除秃尖。对H值进行双向一次微分运算以实现缺陷的识别。在此基础上获取果穗缺陷比、穗长、果穗最大直径、长宽比和矩形度作为... 在HSI颜色模型下,通过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实现对鲜食玉米果穗外观品质分级。提出垂直投影法确定秃尖位置并去除秃尖。对H值进行双向一次微分运算以实现缺陷的识别。在此基础上获取果穗缺陷比、穗长、果穗最大直径、长宽比和矩形度作为外观品质特征参数,并以此为输入向量构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果穗外观品质分级。试验结果表明:秃尖位置、穗长和果穗最大直径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27mm、1.96mm和0.54mm,缺陷误判率为3.00%,分级平均准确率为9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果穗 外观品质 分级 计算机视觉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不同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水琴 罗吉 +2 位作者 朱志妍 刘海英 谭静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5,共9页
通过理化方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14个鲜食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浆期子粒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筛选能够指示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最佳采收期的客观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总... 通过理化方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14个鲜食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浆期子粒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筛选能够指示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最佳采收期的客观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含水量在不同品种间、不同灌浆期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曲线变化,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和含水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很小,变化趋势不明显。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提出子粒含水量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粗淀粉含量可分别作为甜玉米和糯玉米最佳采收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营养成分 品质 采收期
原文传递
基于高产与高效条件下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间作田间配置技术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舒泽兵 罗万宇 +4 位作者 蒲甜 陈国鹏 梁冰 杨文钰 王小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0-1150,共11页
为了明确西南地区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间作的高产与利于机械化实现高效的田间配置技术,以2个株高差异较大的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综合分析2种带宽(高产带宽2 m和宜机械化高效带宽2.4 m)与玉米种植密度(37,500、45,00... 为了明确西南地区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间作的高产与利于机械化实现高效的田间配置技术,以2个株高差异较大的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综合分析2种带宽(高产带宽2 m和宜机械化高效带宽2.4 m)与玉米种植密度(37,500、45,000、52,500和60,000株hm^(-2))对鲜食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群体产量、商品品质及种植效益的影响,明确了高产高效最优田间配置。结果表明,鲜食玉米产量受玉米密度的影响更显著,而鲜食大豆产量主要受带宽的影响。带宽和玉米密度显著影响鲜食玉米商品品质,随着带宽增加,矮秆玉米品种一级果穗率2年平均降低25.78%,秃尖长2年平均增加9.55%,高秆玉米品种则一级果穗率降低11.76%,秃尖长增加17.54%;随着玉米密度增加,2种带宽下矮秆和高秆玉米品种一级果穗率均显著降低,秃尖长均显著增加,2019年2 m带宽下矮秆和高秆玉米种植密度从52,500株hm^(-2)增至60,000株hm^(-2),一级果穗率分别降低46.16%、27.78%,秃尖长分别增加19.44%、14.17%,2.4m带宽下则一级果穗率分别降低25.01%、23.60%,秃尖长分别增加16.46%、11.53%。带宽、密度对鲜食大豆2粒荚率和3粒荚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随着带宽增加,带状间作大豆2粒和3粒荚率均显著增加,与矮秆和高秆玉米品种间作的大豆2粒荚率和3粒荚率2年平均分别增加7.94%和18.88%、8.10%和16.71%;随玉米密度增加,大豆2粒和3粒荚率均显著降低,2019年玉米密度从52,500株hm^(-2)增至60,000株hm^(-2),高秆玉米间作大豆2粒荚率降幅为6.19%~9.09%,3粒荚率降幅为11.94%~14.39%。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产和高效带宽下,矮秆和高秆玉米品种带状间作鲜食大豆均以52,500株hm^(-2)和45,000株hm^(-2)玉米密度各性状接近理想值,综合性状表现好,种植效益分别可实现8.44万元hm^(-2)和10.09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鲜食大豆 带状间作 带宽 密度 群体产量 商品品质
下载PDF
河北省鲜食玉米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5
13
作者 冯健英 李春杰 +3 位作者 许洛 李中建 王绍新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28-30,共3页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且风味独特,其种植和加工效益显著,是农业生产中调整种植结构的理想品种。介绍了河北省鲜食玉米的现状,总结了河北鲜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策略,旨在为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且风味独特,其种植和加工效益显著,是农业生产中调整种植结构的理想品种。介绍了河北省鲜食玉米的现状,总结了河北鲜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策略,旨在为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鲜食玉米 生产 发展 策略
下载PDF
我国鲜食玉米标准体系及营养标准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紫琪 古艳婷 +2 位作者 郭燕枝 任明英 韩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964-5973,共10页
近年来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产业乱象。梳理现有鲜食玉米标准体系是促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鲜食玉米标准进行梳理,总结出目前我国鲜食玉米标准体系中抽样及一般性检测标准较完善... 近年来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产业乱象。梳理现有鲜食玉米标准体系是促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鲜食玉米标准进行梳理,总结出目前我国鲜食玉米标准体系中抽样及一般性检测标准较完善、技术规程体系成熟、标准体系框架已建立的特点;同时提出我国鲜食玉米标准体系存在技术规程标准内容重复、品质分级标准混乱、缺乏营养评价指标相关标准、感官评价标准混乱、缺乏甜糯玉米和笋玉米的相关标准、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等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应应统一技术规程标准,建立营养评价体系,统一品质分级标准,统一感官评价指标,完善甜糯玉米和笋玉米相关标准的解决办法。为鲜食玉米标准体系的建设及规范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营养标准 标准体系 分等分级 营养指标
下载PDF
我国鲜食玉米研究与开发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虹妮 田焕芹 +1 位作者 何余堂 袁丹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22-124,共3页
鲜食玉米近年来受到消费者喜爱。鲜食玉米种植的关键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和采收。含糖量、淀粉含量、水分含量和果皮硬度是鉴定鲜食玉米品质的重要因素。鲜玉米穗采收后要及时进行保鲜。主要介绍鲜食玉米保鲜技术及我国现阶段... 鲜食玉米近年来受到消费者喜爱。鲜食玉米种植的关键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和采收。含糖量、淀粉含量、水分含量和果皮硬度是鉴定鲜食玉米品质的重要因素。鲜玉米穗采收后要及时进行保鲜。主要介绍鲜食玉米保鲜技术及我国现阶段鲜食玉米加工应用情况,并且针对鲜食玉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保鲜技术 加工 进展
下载PDF
复合生物保鲜剂对鲜食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晓莉 何余堂 +3 位作者 解玉梅 高虹妮 刘贺 马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9-253,共5页
采用壳聚糖、花粉多糖、茶多酚为主配制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对鲜食玉米进行保鲜,测定含水量、质量损失率、硬度、气味与感官品质,研究贮藏期间鲜食玉米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冷藏条件下经保鲜剂处理的鲜食玉米贮藏30 d时含水量... 采用壳聚糖、花粉多糖、茶多酚为主配制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对鲜食玉米进行保鲜,测定含水量、质量损失率、硬度、气味与感官品质,研究贮藏期间鲜食玉米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冷藏条件下经保鲜剂处理的鲜食玉米贮藏30 d时含水量减少损失18.6%,质量损失率降低19.9%,硬度降低42.68 N,气味变化较小,感官品质良好。生物保鲜剂可有效抑制鲜食玉米水分散失,减少营养成分损失,降低质量损失率,保持籽粒弹性;还可保持鲜食玉米的色泽、形态、气味、滋味等感官品质,因此,生物保鲜剂对鲜食玉米的保鲜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生物保鲜剂 贮藏品质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及在北京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梅丽 董雯怡 +3 位作者 周继华 刘勤 宋慧欣 王俊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65,共12页
为探索生物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以BF1(国内PBAT材料)、BF2(进口PBAT材料为主)和BF3(国内PPC材料)3种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以PE(普通聚乙烯)和LD(裸地)作对照,系统分析生物降解地膜的上机性能、降解情况以及... 为探索生物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以BF1(国内PBAT材料)、BF2(进口PBAT材料为主)和BF3(国内PPC材料)3种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以PE(普通聚乙烯)和LD(裸地)作对照,系统分析生物降解地膜的上机性能、降解情况以及对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墒情、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不及PE地膜,但均优于LD,可使鲜食玉米和甘薯提早成熟,产量和外观品质提升。其中,BF1和BF3处理的鲜食玉米产量分别为18652.66和18125.73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BF2和LD处理;BF1和BF3处理的甘薯产量分别为31586.16和29933.48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LD处理。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在鲜食玉米和甘薯上的经济效益均高于LD,不及PE地膜,其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BF1>BF3>BF2。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在北京的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上应优先选用BF1,通过应用生物降解地膜逐渐替代PE地膜,实现地膜应用的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鲜食玉米 甘薯 产量 效益
原文传递
热烫前处理对鲜食玉米贮藏过程中保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玉芯 何余堂 +5 位作者 袁丹丹 解玉梅 朱力杰 王胜男 刘贺 马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9-283,共5页
由于鲜食玉米在贮藏期间品质会不断下降,本文利用热烫对鲜食玉米进行前处理,研究其对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对鲜食玉米先进行热烫,然后用复合生物保鲜剂进行保鲜,分析含水量、质量损失率、TPA指标、气味与感官品质等,研究贮藏期间鲜食玉... 由于鲜食玉米在贮藏期间品质会不断下降,本文利用热烫对鲜食玉米进行前处理,研究其对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对鲜食玉米先进行热烫,然后用复合生物保鲜剂进行保鲜,分析含水量、质量损失率、TPA指标、气味与感官品质等,研究贮藏期间鲜食玉米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热烫前处理的鲜食玉米在贮藏期间,水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热烫处理可有效抑制鲜食玉米水分散失。热烫处理的鲜食玉米在贮藏0~10 d时,质量损失率略低于对照,30 d时高于对照2.2%,但差异不显著(p>0.05)。热烫处理鲜食玉米的弹性、粘性及回复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内聚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热烫处理的鲜食玉米气味变化较小。热烫处理对鲜食玉米的保鲜效果较好,能较好保持色、香、味等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烫处理 鲜食玉米 贮藏 保鲜品质
下载PDF
寒地半干旱区鲜食玉米品种适应性和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丽 陈天宇 +11 位作者 王怀鹏 尹雪巍 武鹏 肖金宝 孙长春 梁宇鹏 范红宇 白雪 陆美光 张翼飞 杨克军 王玉凤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0,共7页
以18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针对寒地西部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鲜食期的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糖、粗淀粉、蛋白质、子粒含水率和维C含量在不同灌浆期、不同... 以18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针对寒地西部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鲜食期的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糖、粗淀粉、蛋白质、子粒含水率和维C含量在不同灌浆期、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子粒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维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曲线变化。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通过子粒含水率结合蛋白质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确定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子粒含水率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维C含量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品质 营养成分 采收期
原文传递
基于DEMATEL-ISM模型的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曹艺腾 王艳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90,共9页
围绕鲜食玉米产业链,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DEMATEL-ISM模型诊断制约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吉林省具有种植鲜食玉米的资源优势,但并没有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模型结果显示,根源制约因素为劳动力素质偏... 围绕鲜食玉米产业链,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DEMATEL-ISM模型诊断制约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吉林省具有种植鲜食玉米的资源优势,但并没有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模型结果显示,根源制约因素为劳动力素质偏低和产业集聚度不高,直接因素为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和品牌价值不大。根据上述制约因素,提出重视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产业集聚度、打造鲜食玉米龙头企业、扩大鲜食玉米品牌知名度等4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业链 制约因素 DEMATEL-ISM模型 吉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