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作为“方法”——论弗朗索瓦·于连的对话主义汉学研究路径 |
吴攸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5
|
|
2
|
汉学视域下的“中国像”——以于连、毕来德与沟口雄三为中心 |
张靖杰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中国绘画的跨文化观看——以弗朗索瓦·朱利安的中国画论研究为个案 |
刘耘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4
|
中华美学精神跨文化阐释的三种方式 |
李庆本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从“多异美学”到“多元共生”——从谢阁兰、朱利安看法国文论阐释中国问题的范式及其发展 |
吴攸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间距/之间”理论与比较文学变异学 |
曹顺庆
王超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5
|
|
7
|
Aura新释:从本雅明到朱利安 |
郑娅楠
|
《媒介批评》
|
2023 |
0 |
|
8
|
作为打开欧洲“未思”的手段——朱利安中国古典美学建构之解析 |
韩振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9
|
当代中西对话的另一种可能——从于连的l'altérité(他者性和相异性)和l'écart(间距)出发 |
萧盈盈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0
|
论建构中国文学阐释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李春青
|
《美学与艺术评论》
|
2019 |
3
|
|
11
|
毕来德与于连围绕汉学之争的述评及思考 |
赵鸣
|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2
|
论朱利安的中国古代形式美研究 |
樊宝英
|
《中国美学研究》
|
2020 |
0 |
|
13
|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美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的启示 |
刘春阳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4
|
评述于连对“势”的哲学研究 |
孔维鑫
|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5
|
将思想拉向远方 迂回的反观自身——小析《迂回与进入》 |
王颖岚
|
《塔里木大学学报》
|
2007 |
0 |
|
16
|
西方哲学视阈下的中国概念“默化”——读朱利安《默化》 |
赵鸣
|
《哲学评论》
|
2019 |
0 |
|
17
|
“借道”中国之“他者”——法国汉学家于连“迂回”式的“欧洲中心主义”分析 |
刘现合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