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琛 张丽霞 李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MSCT)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复杂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数字X线(DR)检查及16-MSCT检查,其中MSCT扫描后行多平面(MPR)、三维表面(SSD)及容...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MSCT)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复杂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数字X线(DR)检查及16-MSCT检查,其中MSCT扫描后行多平面(MPR)、三维表面(SSD)及容积(VR)重建,比较不同图像骨折线显示及骨折分型诊断。结果70例患者共215处骨折线,DR检出率77.2%,显著低于MSCT轴位图像、MPR、VR的97.7%、100.0%、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分型上DR误诊(包括漏诊)16例,其中胫骨平台骨折6例,脊柱骨折3例,髋臼骨折5例,踝关节骨折2例。结论相比DR,16-MSCT及其多种重建技术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重建技术 复杂骨关节骨折 分型
下载PDF
5mg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骨折 被引量:34
2
作者 林华 徐天舒 +3 位作者 范璐 杨海明 陈新 钱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5mg唑来膦酸每年1次在干预绝经后妇女不同原因所致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作用。方法2009年10月至2009年12川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89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A组(原发性骨质疏松)47例,年龄47-83岁,平均63... 目的探讨5mg唑来膦酸每年1次在干预绝经后妇女不同原因所致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作用。方法2009年10月至2009年12川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89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A组(原发性骨质疏松)47例,年龄47-83岁,平均63.7岁;其中骨折患者27例,6个川内均未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B组(继发性骨质疏松)44例,年龄45-78岁,平均62.5岁;其中骨折患者28例;同时伴仃类JxI湿关节炎(6例)、乳腺癌术后(9例)、子宫内膜癌术后(3例)、消化系统溃疡(7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5mg唑来膦酸,30min静脉注射治疗,每年1次,骨化萨醇0.25μg和钙刹600mg及维生素D125IU,1次/d。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腰椎和髋μ部骨密度及跌倒风险指数(F1),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药物小良反应。结果所有新鲜骨折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末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治疗12个川后,A、B组分别仃43例、42例患者扶得随访,A组骨密度增加:腰椎5.8%、股骨颁2.9%、Words区5.2%、大转子5.3%和髋邪总量3.9%,FI降低26.1%;B组骨密度增加:腰椎3.4%、股骨颈2.1%、Words区3.2%、大转子3.0%和髋部总量2.5%,FI降低21.8%。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差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各有1例发生骨折,均仃保守治疗。两组患暂血钙、血磷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结论每年1次5mg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可显著提高腰椎、髋部及股什颈的骨密度,降低跌倒风险,是一种方便高效的临床骨质疏松治疗予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折 骨密度 跌倒风险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复位技巧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家钤 李兵 +5 位作者 李海丰 张世民 樊健 杨云峰 黄轶刚 俞光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闭合复位技巧,并总结经验。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行,男26例,女47例;年龄63~97岁,平均80.6岁。骨折按AO分型:3lA2型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闭合复位技巧,并总结经验。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行,男26例,女47例;年龄63~97岁,平均80.6岁。骨折按AO分型:3lA2型64例,31A3型9例;按改良Evam分型:ⅡA型15例,ⅡB型16例,Ⅲ型42例。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资料,通过牵引、内旋、后侧支撑歧撬拔等方法进行闭合复位,选择合适长度的PFNA进行内吲定。应用Fogagnolo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值质世,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55例(75.3%)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l8例患者失访(包括9例死亡患者)。应用Fogagnolo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他质艟:优43例,可12例.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0周。患者术后平均8周(6~16周)可完令负醇行走。兀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及断钉发生,其中2例因术后摔倒致主钉远端股骨干骨折,二期行加长PFNA内同定治疗。按髋关节HaM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34例.良16例,中5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时可以通过一定的复位技巧来纠正内翻移位、向后成角移位及旋转移位等情况,从而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顺利地应用PFNA进行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钉 骨折固定术 复位
原文传递
自体髂骨移植重建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鸿涛 黄枫 +1 位作者 周琦石 董航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重建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19例22侧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15例18侧,女4例4侧;年龄19~65岁,平均39.5岁。骨折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均为Ⅲ型。5例存在开...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重建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19例22侧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15例18侧,女4例4侧;年龄19~65岁,平均39.5岁。骨折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均为Ⅲ型。5例存在开放伤口(均为Gusti—lo—AndersonI型)。本组患者胫骨远端关节丽缺损大小为1.0cm×1.0cm~3.0cm×2.5cm。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外复位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重建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而缺损。结果16例(18侧)患者术后获9~38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移植髂骨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骨块全部成活,愈合时间为ld.16周(平均15.4周)。X线片示内固定物未进入关节腔。根据Teeny和Wiss提出的胫骨pilon骨折术后放射学评价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关节面解剖复位率为77.8%(14/18)。骨折愈合率为94.4%(17/18)。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5侧,良7侧,可5侧,差1侧,优良率为66.7%。结论对于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部分关节面缺损,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精细操作,应片J自体髂骨修复重建缺损关节面是可取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移植 移植 自体 骨缺损
原文传递
老年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邵明 庞剑峰 +1 位作者 殷振宇 包广天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5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密盖息+钙+维生素D3)方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病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5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除髋关节康复锻炼外,应用(密盖息+钙+...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密盖息+钙+维生素D3)方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病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5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除髋关节康复锻炼外,应用(密盖息+钙+维生素D3)方案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空腹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24h尿钙、磷以及定量CT腰椎骨密度值变化。结果周身疼痛症状改善有效率为50%;治疗3个月前、后空腹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24h尿钙、磷变化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密盖息+钙+维生素D3)方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有效增加骨密度,改善疼痛,从而预防再次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降钙素 骨密度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结合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支撑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6
6
作者 陆伟成 罗振东 +2 位作者 张建明 陈强 邱水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支撑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70病例。术后X线片,按是否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分为重建组(50例)和非重建组(20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支撑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70病例。术后X线片,按是否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分为重建组(50例)和非重建组(20例)。重建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7.8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2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4例。其中三部分骨折1例、四部分骨折2例予内侧植骨。未重建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6~90岁,平均年龄72.2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3例。其中三部分骨折2例予内侧植骨。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T1)、骨折愈合后功能锻炼时(T2)摄片测量肱骨头高度及颈干角,并计算T1~T2期间高度变化及内翻角度;功能锻炼后按Neer百分法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发生并发症:重建组Neer四部分骨折1例予内侧植骨患者发生螺钉穿出,术后3月取出螺钉。未重建组:内翻畸形、近端退钉2例(Neer三、四部分骨折各1例),螺钉穿出1例(Neer三部分骨折),肩峰撞击综合征2例(Neer二部分骨折),延迟愈合1例(Neer四部分骨折),肱骨头坏死2例(Neer三、四部分骨折各1例)。2例内翻畸形、近端退钉患者予早期二次手术重新内固定,螺钉穿出1例及2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予取出内固定后症状缓解,2例肱骨头坏死患者予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间年龄(P=0.088)、骨折类型(P=0.080)和植骨(P=0.564)在本课题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例数按独立样本检验(P=0.008),卡方检验(X^2=3.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肩关节Neer百分法评分、术后肱骨头丢失高度、内翻角度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不仅能使肱骨头得到有效的支撑,还能明显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2.4mm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亮 王宝军 +4 位作者 李亚东 杨稳 刘振宇 高化 刘长贵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2.4mm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侥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2.4mm,CP治疗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男3例,女40例;年龄50~78岁,平均60岁;骨折按AO分型:C1型13例,C2型18例,C3型12例。采用... 目的探讨2.4mm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侥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2.4mm,CP治疗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男3例,女40例;年龄50~78岁,平均60岁;骨折按AO分型:C1型13例,C2型18例,C3型12例。采用掌侧入路2.4mmLCP固定,术中若存在骨缺损,则予以植骨。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术前38例患者行骨密度检查,根据其结果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14例),骨蛩降低组(18例)和骨质疏松组(6组),对3组患昔术后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3例患者术后获6~34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1例患者关常面遗留台阶1mm;其余42例患者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术后12个月根据Gartland—Werlev评分系统评价腕关节功能:优8例,良32例,可3例,优良率为93.0%。本组患者术后即刻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息义(P〈0.05);术后12个川无明显复位丢失,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骨最降低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腕关竹GartIand—Wel-Icy评分平均分别为(3.9±1.6)、(3.7±1.3)、(5.7±0.5)分,骨质疏松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mm掌侧LCP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能够牢固固定并有效维持骨折复位。骨质疏松可能影响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安富 余斌 +2 位作者 姜楠 董福 覃承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1-576,共6页
目的对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的相关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为胚骨十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2年3月)、EMbase(1974年至2012年3月)、Cochrane图括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对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的相关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为胚骨十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2年3月)、EMbase(1974年至2012年3月)、Cochrane图括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3月),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髓内钾’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半随机对照研究(CCrr),选择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骨折小愈合发生率、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二次手术率作为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463例患者,其中1RC’Fs3个、CCTs4个;髓内钉组258例,钢板组205例。Meta分析结果硅示:髓内钉组畸形愈合率明硅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81,95%CI(2.01,7.21),P〈0.05];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RR=1.46,95%CI[0.90.2.38),P=0.121、感染发生率[RR=0.54,95%CI(0.27,1.07),P=0.08]、骨折小愈合发生率[RR=1.74,95%CI(0.62,4.90),P=0.30]、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RR=2.03,95%CI(0.56,7.31),P:0.281、二次手术率[RR=1.22,95%CI(0.71.2.10),P=0.47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与钢板治疗相比,髓内钥治钉疗增加骨折畸形愈合率,钢板可能更适合治疗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钉 骨板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活血祛瘀汤辅以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玉芳 杨京春 谭元奇 《陕西中医》 2018年第10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研究活血祛瘀汤辅以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将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活血祛瘀汤辅以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活血祛瘀汤,比较两组疗效,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常生活活... 目的:研究活血祛瘀汤辅以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将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活血祛瘀汤辅以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活血祛瘀汤,比较两组疗效,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3个月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辅以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提高其临床治疗优良率,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 老年人 中医康复 @活血祛瘀汤
下载PDF
快速复位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虎升 张俊 +2 位作者 周英杰 曹海云 冯仲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3-235,177,共4页
目的探索悬吊法快速压缩椎体复位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悬吊法使压缩椎体快速复位,然后C型臂透视下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椎体前缘高... 目的探索悬吊法快速压缩椎体复位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悬吊法使压缩椎体快速复位,然后C型臂透视下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和脊柱后凸角比较。结果 32例36个椎体均获得满意效果,VAS术前(6.3±0.4),术后3个月随访时(2.4±0.2);椎体前缘高度手术前(1.7±0.4),术后3个月随访时(2.9±0.5);脊柱后凸角手术前(17.5± 0.6),术后3个月随访时(10.8±0.3),3项观察指标均P<0.05。结论悬吊法使压缩椎体快速复位和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复位 胸腰椎压缩骨折 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椎体压缩骨折 压缩椎体 脊柱后凸 C型臂透视 骨质疏松症 悬吊法 椎体复位 0.05 观察指标 有效方法 手术前 随访 术后 VAS
下载PDF
改良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论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厚辰 姚琦 +4 位作者 张里程 毛智 赵吉吉 张立海 唐佩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改良空心螺钉,并评价其力学性能。方法对普通螺钉进行改良,通过有限元分析寻找最优侧孔直径、受力薄弱点,设计改良空心螺钉成品。采取成组设计,分为2组(n=40):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按螺钉长度不同... 目的设计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改良空心螺钉,并评价其力学性能。方法对普通螺钉进行改良,通过有限元分析寻找最优侧孔直径、受力薄弱点,设计改良空心螺钉成品。采取成组设计,分为2组(n=40):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按螺钉长度不同再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4.5、5,0、5.5、6.0cm组,每个亚组10枚螺钉,通过三点折弯实验比较改良组与常规组4种不同长度螺钉的极限载荷。结果改良空心螺钉侧孔开口与受力方向呈30。时,所承受的载荷最大,为960N;当呈0。和60。时,所承受的载荷最低,约为500N;侧孔开口直径与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成反比。改良组与常规组4.5、5.0、5.5cm长螺钉的极限载荷[(706.31±5.94)MPawvs(710.63±7.17)MPa、(597.87±6.81)MPaw.(603.34±6.28)MPa、(553.20±6.25)MPaw.(546.90±7.67)MPa]、断裂载荷[(861.31±8.32)MPavs.(867.23±5.82)MPa、(778.76±7.85)MPavs.(783.54±5,36)MPa、(715.29±10.54)MPam(719,87±8.12)M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常规组6.0cTIl长螺钥‘的极限载荷[(436.40±6.54)MPam(431.20±5.73)MPaJ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似断裂载荷f(535.86±10.53)MPavs.(580.08±9.34)M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改良空心螺钉。极限载荷较常规螺钉无明冠差异,可提供与常规螺钉相似的力学件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钉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39
12
作者 曲延镇 王玉龙 +4 位作者 郭晓东 邵增务 郑启新 杨述华 刘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0-996,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一期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1岁;C4.5骨折伴脱位8例,C...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一期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1岁;C4.5骨折伴脱位8例,C5.6骨折伴脱位12例,C6.7骨折伴脱位10例。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5例,D级3例,E级2例。结果所有颈椎骨折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共成功置入140枚颈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三维重建示螺钉位于椎弓根内。术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ASIA脊髓损伤分级,8例仍为A级,但截瘫平面下降,运动感觉好转;10例B级提高至C级;其余患者保持或提高至E级。所有病例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无一例发牛脱钉、断钉、断棒等并发症。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颈椎MRI均未见颈椎间盘后移、突出及压迫脊髓。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难复性关节突绞锁、椎间盘破裂的患者,单纯后路复位,并以椎弓根螺钉固定能三维固定损伤节段,力学强度足够,安全有效;术中运用正确的纵向牵伸技术,能有效解锁并复位,可防止椎间盘后移及加重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脊髓损伤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完整性对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CT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晨 马昕 +4 位作者 王旭 黄加张 张超 陈立 张益钧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完整性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8具成年人下肢标本,男11具,女7具;年龄55-79岁,平均68.2岁;均排除下肢外伤病史。将18具标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具。1组只切断下胫腓前韧带,即...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完整性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8具成年人下肢标本,男11具,女7具;年龄55-79岁,平均68.2岁;均排除下肢外伤病史。将18具标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具。1组只切断下胫腓前韧带,即三角韧带完整组;2组同时切断下胫腓前韧带和内踝三角韧带,即三角韧带损伤组。每具标本于外躁尖近端3cm处横行截断腓骨,通过标记的克氏针分别建立远端腓骨外旋5°、10°、15°、30°的畸形模型,并行钢板螺钉固定。每次建模后均行薄层CT扫描。将所有CT数据导人Mimics10.01软件,通过自动密度识别及后期人工处理描绘下胫腓联合、踝穴及踝穴内距骨轮廓,运用软件建立下胫腓联合、踝穴、踝穴内距骨三维模型,并自动计算各模型体积。通过踝穴及踝穴内距骨体积相减,得到踝关节间隙体积。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旋转度数时各模型体积的变化,从而反映各病理模型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旋转畸形度数增加,下胫腓联合及踝穴体积增大,而踝穴内距骨体积随之减小。在三角韧带完整组中不同旋转角度所致畸形模型比较,10°旋转畸形时下胫腓联合体积及踝关节间隙较正常开始出现显著性增大。在三角韧带损伤组中不同旋转角度所致畸形模型比较,5°旋转畸形即开始出现踝关节间隙及下胫腓体积较正常时显著性增大。结论三角韧带完整性可影响外旋畸形时踝关节间隙的变化。当三角韧带完整时,10°外踝旋转畸形即可导致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间隙显著性增大;而当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5°旋转畸形即可出现踝关节间隙显著性增大,下胫腓联合显著性分离,踝关节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韧带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曲家富 闫荣亮 +5 位作者 李生旺 曹立海 赵国志 彭义 刘洪达 张英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探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0例(1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17例(127足),女13例(13足);年龄17-7... 目的探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0例(1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17例(127足),女13例(13足);年龄17-73岁,平均42-3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49足,Ⅲ型75足,Ⅳ型16足。手术采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即跟腱的缘直切口和跗骨窦斜切口,使用跟骨解剖钢板螺栓加压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前、后摄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和跟骨CT扫描,测量跟骨B6hler角、Gissane角、内翻角、距下关节面骨折移位距离、跟骨高度、中点宽度、长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1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平均出血量(194.24±104.17)m1,无一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及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45-86d,平均(54.51±20.38)d。手术前、后B6hler角分别为6.27°±11.81°、27.21°±8.28°,Gissane角分别为108.36°±21.77°、117.47°+12.93°,跟骨中点宽度为(47.35±5.85)mm、(35.96±4.14)mm,高度为(39.79±5.85)mm、(47.64±3.83)mm,长度为(78.30±5.81)mm、(79.41±5.30)mm。Maryland足部评分为42-100分,优71足,良59足,可7足,差3足,优良率92-86%(130/140)。AOFAS踝-后足评分为45-100分,优76足,良58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95.71%。术后12足踝关节内外翻活动较健侧受限5°~8°,其中3足于术后1年发七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显著减少伤口并发症,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和距下关节面平整,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勇 许兵 +2 位作者 吴银生 张鸿振 杨益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比较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32例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直切口入路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2-44岁,平均38.10岁;... 目的比较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32例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直切口入路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2-44岁,平均38.10岁;骨折Ada—Miller分型,ⅡA型4例,ⅡB型6例,Ⅳ型5例。采用Judet入路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32-45岁,平均39.47岁;骨折Ada—Miller分型,ⅡA型5例,ⅡB型4例,Ⅳ型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比较,并采用Rowe—Zarins评分系统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骨折均在术后8周内初步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肩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直切口入路组与Judet入路组手术切口分别为(6.73±0.96)elTl和(18.88±1.41)cm,手术时间为(58.67±4.39)min和(82.24±4.49)min,出血量为(94.25±6.14)ml和(227.77±23.08)ml,术后疼痛VAS评分是(2.60±1.55)分和(4.65±1.93)分,两组轻、中度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直切口与Judet入路组的Rowe—Zarins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3.3%(14/15)和88-2%(15/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stant—Mudey功能评分中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疼痛和日常生活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nstant—Murley功能的总评分,直切口入路组与Judet入路组分别为(85.60±3.31)分和(80.65±3.44)分。结论直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较传统Judet入路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好,是手术治疗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的较好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骨折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踝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昊 石展英 +1 位作者 李百川 胡居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6期5094-509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经X线检查确诊的后踝骨折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使用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拉力螺钉组和微型钢板组,随访比较两...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经X线检查确诊的后踝骨折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使用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拉力螺钉组和微型钢板组,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成功率、住院时间、后遗症及生物力学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拆除内固定,拉力螺钉组和微型钢板组随访时间(t=-2.102)进行比较,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t=4.293)、手术出血量(t=6.827)、固定成功率(2=,5.568)和住院时间(t=3.903)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s25%和其〉25%时,两组内固定失效临界压力比较,P〈均0.05,两组内固定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后踝关节的特殊结构和复杂的力学特点,拉力螺钉内固定在治疗效果优于微型钢板内固定法,但当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生物力学效果微型钢板内固定法更佳,因此根据患者个体骨折差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后踝关节 骨折 生物力学 疗效
原文传递
后踝骨块占胫骨穹窿比例的X线和CT三维重建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有光 俞光荣 +6 位作者 张明珠 于涛 陈凯 李兵 朱辉 张英琪 杨云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讨累及穹窿的后踝骨块占胫骨穹窿比例的X线和CT三维重建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累及胫骨穹窿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17例;年龄15-70岁,平均48.9岁;三踝骨折14例,双踝骨折1... 目的探讨累及穹窿的后踝骨块占胫骨穹窿比例的X线和CT三维重建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累及胫骨穹窿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17例;年龄15-70岁,平均48.9岁;三踝骨折14例,双踝骨折11例,单纯后踝骨折2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例,旋前外展型2例,未纳入分型系统2例;AO/OTA分型:B型22例,C型3例,未纳入分型系统2例;Haraguchi分型:Ⅰ型15例,Ⅱ型12例;三角韧带深层断裂2例;下胫腓联合损伤3例。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和余下穹窿宽度,计算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与总穹窿宽度的比值;建立三维CT重建模型,测量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和余下穹窿面积,计算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与总穹窿面积的比值,评价这两个比值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的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与总穹窿宽度比值为11.86%-52.24%,平均31.10%;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与总穹窿面积比值为5.86%-35.22%,平均20.13%;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与总穹窿宽度的比值和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与总穹窿面积的比值无相关性(r=0.350,P=0.073)。结论对累及胫骨穹窿的后踝骨折的病例,通过X线片测量和计算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与总穹窿宽度的比值不能代表CT三维重建测量和计算的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与总穹窿面积的比值,且通过X线片测量和计算高估了后踝骨块占总穹窿的比例。根据X线片评估累及穹窿的后踝骨块占胫骨穹窿比例不能作为临床判断是否需要固定后踝骨块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3P”疗法与传统清创换药修复开放性四肢骨折创面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超 赵岩 +3 位作者 乔万庆 邵东东 马乐园 马亚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1期8359-8364,共6页
背景:水动力清创系统联合银离子敷料和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治疗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四肢骨折中的疗效,简称"3P"疗法。目的:比较"3P"疗法与传统清创换药修复开放性四肢骨折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就诊新疆医科... 背景:水动力清创系统联合银离子敷料和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治疗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四肢骨折中的疗效,简称"3P"疗法。目的:比较"3P"疗法与传统清创换药修复开放性四肢骨折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就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放性四肢骨折共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采用"3P"疗法的试验组和传统清创换药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及疼痛程度。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3,5,7 d对照组白细胞显著高于"3P"治疗的试验组。治疗后1,7 d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试验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3P"治疗可有效抑菌。"3P"治疗试验组治疗后7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水动力清创系统联合银离子敷料和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治疗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四肢骨折时可以有效的抗炎、抑菌并减少患者换药时产生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折 疼痛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水动力清创系统 银离子敷料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 “3P”疗法 开放性四肢骨折 创面修复
下载PDF
骨折手术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输血反应预测模型构建
19
作者 李彩彩 孙小召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骨折手术后输血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输血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实施骨折手术治疗后,发生输血反应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骨折手术,但未发生输血反应的50例... 目的:探讨骨折手术后输血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输血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实施骨折手术治疗后,发生输血反应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骨折手术,但未发生输血反应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输血反应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二元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史、变态反应史、发血至输血时间>0.5h、C反应性蛋白(CRP)水平≥9.065mg/L,均是影响骨折手术患者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该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输血反应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对发生输血反应风险的预测效果良好.结论:骨折手术后输血治疗患者发生输血反应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可提前有针对性地对患者采取个体化预防措施,降低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手术 骨折 输血反应 风险预测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对骨盆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骨盆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后,运用CT、MPR及VR等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观察和分析,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判断MSCT重建技术诊断骨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骨盆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后,运用CT、MPR及VR等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观察和分析,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判断MSCT重建技术诊断骨盆骨折的优缺点。结果在21例骨盆外伤患者中,MSCT正确诊断骨盆27处骨折,其检出率100%。结论 MSCT、MPR及三维重建能够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是一种快速无创伤显示的最佳方法,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盆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