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性脊椎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特点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殷渠东 郑祖根 董启榕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压缩性脊椎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 对 412例共 44 8处楔形和爆裂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进行分析 ,比较楔形骨折和爆裂骨折各节段的发生概率 ,计算各节段楔形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爆裂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比。结果 ... 目的 探讨压缩性脊椎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 对 412例共 44 8处楔形和爆裂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进行分析 ,比较楔形骨折和爆裂骨折各节段的发生概率 ,计算各节段楔形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爆裂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比。结果 中下部胸椎发生楔形骨折概率较高 ,即使发生爆裂骨折 ,其椎体前后缘压缩比常较大。腰椎 ,尤其下腰椎 ,发生爆裂骨折的概率较高 ,即使发生楔形骨折 ,其椎体前缘压缩率相对胸椎而言常较小。结论 脊椎骨折类型或形态学变化除与暴力、受伤瞬间体位相关外 ,与骨折发生部位也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概率 生物力学 形态学
下载PDF
踝部骨折的治疗及距骨生物力学观察 被引量:76
2
作者 梁庆威 范广宇 吕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0-292,共3页
本组通过离体小腿标本,对距骨在踝部骨折中生物力学关系做简要观察,并对95例踝关节骨折治疗后的临床及X线加以分析。其中65例进行了随访,认为踝关节骨折不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复位内固定,均应注意距骨在踝穴内解剖关系,并... 本组通过离体小腿标本,对距骨在踝部骨折中生物力学关系做简要观察,并对95例踝关节骨折治疗后的临床及X线加以分析。其中65例进行了随访,认为踝关节骨折不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复位内固定,均应注意距骨在踝穴内解剖关系,并注意下胫腓关节间隙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治疗 踝部骨折 观察 骨生物力学 踝穴 踝关节骨折 解剖 恢复 离体
原文传递
穿针滑动固定家兔胫骨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断端位移测试 被引量:7
3
作者 钟红刚 赵宏普 +2 位作者 宋跃 赵勇 孟和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0期604-605,共2页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微动。方法 采用穿针滑动固定家兔胫骨实验性骨折治疗动物模型 ,手术截骨造成横断骨折 ,骨折线位于胫骨中部 ,采用自制滑动固定器 4针固定 ,针径 1 5mm ;采用霍尔元件磁场传感器测量位移。结果 术后 1天...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微动。方法 采用穿针滑动固定家兔胫骨实验性骨折治疗动物模型 ,手术截骨造成横断骨折 ,骨折线位于胫骨中部 ,采用自制滑动固定器 4针固定 ,针径 1 5mm ;采用霍尔元件磁场传感器测量位移。结果 术后 1天断端最大位移 2 78± 12 2微米 ,2周时为 190± 91微米 ,3周时为 70± 3 5微米 ,4周时为 5 4± 2 5微米。结论 所采用的骨折治疗模型具有对骨折断端生物力学环境的测控能力 ,骨折断端微动的大小能反映骨折愈合的早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胫骨
下载PDF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双向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昂如 高道海 +1 位作者 胡罢生 任高宏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为探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新方法、减少其并发症。方法 本研究用10件成人鲜尸股骨,造成股骨远端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采用内侧聚乙烯板,外侧钢板双向固定,另取10件标本作单外侧钢板固定对照,分别作压缩、弯曲、扭转刚度的生... 目的 为探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新方法、减少其并发症。方法 本研究用10件成人鲜尸股骨,造成股骨远端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采用内侧聚乙烯板,外侧钢板双向固定,另取10件标本作单外侧钢板固定对照,分别作压缩、弯曲、扭转刚度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结果 双向固定组,抗弯曲、扭转的应力显著增强(P<0.01),抗压缩应力的能力也较单侧固定组强(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双向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明显的价值,利于满意复位,保护碎骨块,防止移位,操作容易。双板固定在生物力学方面有较好的抗弯曲、扭转和压缩应力。本新方法可帮助预防膝内、外翻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双向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颅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守森 钟世镇 +2 位作者 孙博 朱青安 王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7-79,共3页
通过尸颅顶部受低速钝性冲击时颅骨动态应变的测量,探讨了颅顶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颅顶受击时,局部变平、变凹,其周边的外弯区外板受辐射拉伸,可形成环形或凹陷性骨折;外弯区外侧区域受辐射向推挤和环向拉伸,可产生辐射向骨折,并沿最... 通过尸颅顶部受低速钝性冲击时颅骨动态应变的测量,探讨了颅顶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颅顶受击时,局部变平、变凹,其周边的外弯区外板受辐射拉伸,可形成环形或凹陷性骨折;外弯区外侧区域受辐射向推挤和环向拉伸,可产生辐射向骨折,并沿最大拉伸主应变的垂直方向扩展。低速的钝性冲击易发生辐射向骨折。本文对翼区骨缝的离合性亦作了部分探讨。研究这些机制对于颅脑外伤的诊断和开颅探查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骨折 脑损伤 生物力学 放射学
原文传递
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方跃 付秀信 +2 位作者 池雷霆 王光林 杨天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41-1044,共4页
将14根成人股骨标本分成两组,制成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模型,将自研的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作为实验组和国产带锁髓内钉作为对照组,分别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在M TS试验机上对髓内钉及髓内钉固定骨折模型依次进行旋转、四点弯曲及压缩试验,... 将14根成人股骨标本分成两组,制成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模型,将自研的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作为实验组和国产带锁髓内钉作为对照组,分别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在M TS试验机上对髓内钉及髓内钉固定骨折模型依次进行旋转、四点弯曲及压缩试验,比较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与国产交锁髓内钉的力学性能。为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设计的改进、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实验组钉骨试件的抗扭转钢度为0.89 Nm/度,对照组钉骨试件的抗扭转刚度为1.18 Nm/度,实验组钉骨试件的抗扭转刚度小于对照组,为对照组的75.4%;实验组钉骨试件在扭角为16°时的扭矩为14.44 Nm,对照组钉骨试件为22.44 Nm,实验组钉骨试件的扭矩小于对照组,约为对照组的64.3%。(2)试验组钉骨试件的抗弯刚度为1 535 N cm/mm,对照组钉骨试件的抗弯刚度为1 737N cm/mm,对照组大于试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最大轴向载荷为1 339 N,试件变形为3.5mm;对照组为1 910 N,试件变形为5.2 mm。对照组的最大载荷大于实验组(P<0.05)。在2倍体重时,实验组的位移为2.1 mm,对照组为3.0 mm,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抗短缩刚度大于对照组。(4)实验组髓内钉的力学指标比对照组小,髓内钉的各项力学指标均大于髓内钉股骨试件。因此,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能够满足固定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生物力学要求和临床内固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干骨折 髓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软骨退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文锴 裴福兴 +1 位作者 向明 刘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24-1027,共4页
在动物模型上研究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软骨退变在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软骨厚度和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及其与伤后时间的关系。用新西兰白兔60只作股骨颈基底截骨制作骨折动物模型,于术后2、4、6、8、12、16周采用压凹法测定关节软骨厚度... 在动物模型上研究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软骨退变在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软骨厚度和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及其与伤后时间的关系。用新西兰白兔60只作股骨颈基底截骨制作骨折动物模型,于术后2、4、6、8、12、16周采用压凹法测定关节软骨厚度和生物力学特性。兔股骨颈骨折后关节软骨持续增厚,6周达高峰,随后软骨迅速磨损、变薄;骨折后4周起软骨退变失代偿,弹性和机械强度进行性大幅度下降,退变至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后保守治疗形成局部低应力环境,关节软骨缺乏动态载荷,基质胶原网络迅速降解所引起的生物力学特性降低是导致并维持软骨退变不断前进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软骨 生物力学 退行性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