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兆漏失诊断——钻井液漏失控制的一个关键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松
康毅力
+1 位作者
刘修善
李家芬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2期80-83,101,共4页
以往钻井液漏失机理及漏失控制技术研究被较多关注,而漏失监测及短临诊断方面的研究未予以足够重视,缺乏针对钻井液漏失过程的阶段分析。提出了"先兆漏失"新概念,以缝洞性碳酸盐岩为例,从潜在漏失层地质特征、不同漏失类型的...
以往钻井液漏失机理及漏失控制技术研究被较多关注,而漏失监测及短临诊断方面的研究未予以足够重视,缺乏针对钻井液漏失过程的阶段分析。提出了"先兆漏失"新概念,以缝洞性碳酸盐岩为例,从潜在漏失层地质特征、不同漏失类型的发生机理及漏失特征、现场录井技术方面,探讨了井漏发生征兆及漏失监测,勾画了先兆漏失诊断研究的基本框架。分析表明,漏失层裂缝参数变化、钻井液漏失动态分析、随钻漏失实时监测技术是实现先兆漏失诊断的关键。亟待研究漏失发生过程中的裂缝参数变化理论,运用微震技术监测井下岩石破裂与裂缝扩展,发展智能化的随钻漏失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完善先进的先兆漏失诊断理论与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性储层
先兆漏失诊断
漏失过程
漏失机理
微震监测
录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孔隙度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司马立强
王培春
+1 位作者
邓先海
余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具有典型的缝洞性储层特征。常规测井响应受其影响较大,直接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计算孔隙度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本文结合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的具体地质特征,在详细讨论缝洞对三孔隙度...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具有典型的缝洞性储层特征。常规测井响应受其影响较大,直接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计算孔隙度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本文结合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的具体地质特征,在详细讨论缝洞对三孔隙度曲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用Pe(U)法或三孔隙度曲线交会法准确识别岩性基础上建立计算模型求取孔隙度的思路。经实际资料验证,孔隙度计算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非均质性
缝洞性储层
岩性识别
孔隙度计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油气成藏动力学与油田水体类型
被引量:
3
3
作者
楼章华
朱蓉
+1 位作者
云露
尚长健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塔河油田是大型的碳酸盐岩不整合—古岩溶缝洞型奥陶系油气藏。由塔河油田主体往南,油气驱替程度逐渐降低,缝洞系统中含水量逐渐增加。油水界面分布总体上由潜山顶部向周围斜坡波动中降低。塔河油田的区域构造背景、储层缝洞系统以及成...
塔河油田是大型的碳酸盐岩不整合—古岩溶缝洞型奥陶系油气藏。由塔河油田主体往南,油气驱替程度逐渐降低,缝洞系统中含水量逐渐增加。油水界面分布总体上由潜山顶部向周围斜坡波动中降低。塔河油田的区域构造背景、储层缝洞系统以及成藏动力学过程导致了流体分布的非均质性。根据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油气驱替过程、开发过程中产出水的化学—动力学响应,塔河奥陶系缝洞油藏的水体类型可以区分出三种: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不同水体类型的出水时间、水体能量、含水率、水化学性质等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储层
缝洞型储层
油田水
成藏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兆漏失诊断——钻井液漏失控制的一个关键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松
康毅力
刘修善
李家芬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2期80-83,101,共4页
基金
973计划课题(2010CB22670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9-003-03
2008ZX05005-006-08HZ)
文摘
以往钻井液漏失机理及漏失控制技术研究被较多关注,而漏失监测及短临诊断方面的研究未予以足够重视,缺乏针对钻井液漏失过程的阶段分析。提出了"先兆漏失"新概念,以缝洞性碳酸盐岩为例,从潜在漏失层地质特征、不同漏失类型的发生机理及漏失特征、现场录井技术方面,探讨了井漏发生征兆及漏失监测,勾画了先兆漏失诊断研究的基本框架。分析表明,漏失层裂缝参数变化、钻井液漏失动态分析、随钻漏失实时监测技术是实现先兆漏失诊断的关键。亟待研究漏失发生过程中的裂缝参数变化理论,运用微震技术监测井下岩石破裂与裂缝扩展,发展智能化的随钻漏失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完善先进的先兆漏失诊断理论与技术框架。
关键词
缝洞性储层
先兆漏失诊断
漏失过程
漏失机理
微震监测
录井
Keywords
fractured
/
caved
reservoirs
Portent
loss
diagnostic
Process
of
mud
loss
Mechanisms
of
mud
los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Well
logging
分类号
TE28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孔隙度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司马立强
王培春
邓先海
余涛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基金
国家863专项研究课题“特殊储层测井识别与地层参数定量评估技术”(2006AA06Z220)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CXJJ27049)资助
文摘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具有典型的缝洞性储层特征。常规测井响应受其影响较大,直接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计算孔隙度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本文结合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的具体地质特征,在详细讨论缝洞对三孔隙度曲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用Pe(U)法或三孔隙度曲线交会法准确识别岩性基础上建立计算模型求取孔隙度的思路。经实际资料验证,孔隙度计算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储集空间
非均质性
缝洞性储层
岩性识别
孔隙度计算
Keywords
reservoir
space
heterogeneity
fractured
and
caved
reservoirs
lit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porosity
calculatio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油气成藏动力学与油田水体类型
被引量:
3
3
作者
楼章华
朱蓉
云露
尚长健
机构
浙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研究所
浙江大学海洋研究中心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39902)
浙江大学曹光彪高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ZD004)联合资助
文摘
塔河油田是大型的碳酸盐岩不整合—古岩溶缝洞型奥陶系油气藏。由塔河油田主体往南,油气驱替程度逐渐降低,缝洞系统中含水量逐渐增加。油水界面分布总体上由潜山顶部向周围斜坡波动中降低。塔河油田的区域构造背景、储层缝洞系统以及成藏动力学过程导致了流体分布的非均质性。根据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油气驱替过程、开发过程中产出水的化学—动力学响应,塔河奥陶系缝洞油藏的水体类型可以区分出三种: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不同水体类型的出水时间、水体能量、含水率、水化学性质等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储层
缝洞型储层
油田水
成藏动力学
Keywords
Tahe
Oilfield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fractured
-
caved
reservoir
Oilfield
wate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ynamics
Hydrocarbon
displacement
分类号
TE1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TE12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兆漏失诊断——钻井液漏失控制的一个关键
李松
康毅力
刘修善
李家芬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孔隙度计算方法探讨
司马立强
王培春
邓先海
余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油气成藏动力学与油田水体类型
楼章华
朱蓉
云露
尚长健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