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梁海涛 朱恒杰 +1 位作者 徐凤琴 蒋志余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B、C 3组。A组(n=31)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B组(n=39)采用Gamma钉固定,C组(n=39)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 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B、C 3组。A组(n=31)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B组(n=39)采用Gamma钉固定,C组(n=39)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比较3组患者手术指标、Harris评分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时间、下床行走时间A组长(多)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12个月时,Harris评分A组明显低于B、C组(P <0. 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C组(P <0. 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低于B、C组(P <0. 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3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能有效康复,但PFNA和Gamma钉固定效果明显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老年人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8期583-584,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手术治疗5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男45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5例,坠落伤17例,压砸伤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手术治疗5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男45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5例,坠落伤17例,压砸伤5例。骨折脱位节段:C3-C44例,C4-C513例,C5-C632例,C6-C78例。骨折脱位类型:单侧小关节脱位32例,双侧小关节脱位25例。神经损害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9例,B级17例,C级19例,D级12例。手术入路:14例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32例前后联合手术。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效果按神经功能(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骨折脱位节段完全复位,颈椎序列与曲度恢复正常,无节段性不稳,前路植骨融合均于术后12周获骨性融合。结论:单节段新鲜骨折脱位,颈椎牵引容易复位者或爆裂性骨折、严重成角畸形,选择前路手术;颈椎椎板或关节面骨折,压迫以后方为主或多节段颈椎损伤,选择后路手术;对于脊髓受到前后夹挤性压迫时,宜选择前后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黄育胡 甘干达 +3 位作者 扈克治 罗平 韩健 彭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采用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5个月。手术时间84~150 min,术中出血量264~403 ml,术后引流量为106~160 ml,骨折愈合时间5~7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为79. 2°~86. 6°(85. 2°±18. 4°),术后1年为83. 6°~88. 1°(84. 6°±17. 9°);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为9. 2°~11. 3°(11. 2°±2. 3°),术后1年为9. 9°~11. 6°(10. 4°±2. 8°)。Rasmussen评分术后即刻为14~18分;术后1年为15~18分; HSS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72~94分,术后1年为84~96分。结论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时术野清晰、复位固定牢靠,利于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和关节面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联合入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可吸收接骨板和钛板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波 李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2154-2155,2159,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8例,应用微型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38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内固定治疗效果及术后1~2... 【目的】探讨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8例,应用微型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38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内固定治疗效果及术后1~2年手术部位异物感发生率。【结果】两组内固定效果均满意,而治疗组术后1~2年手术部位异物感发生率10.7%(3/28)显著低于对照组78.9%(30/3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修复颧骨颧弓骨折可有解除患者二次手术取出钛板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颧弓骨折 可吸收骨板 微型钛板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6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忠虎 王培森 +1 位作者 王玉禄 周凤莲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7期552-553,共2页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各有利弊。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髌骨近端固定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治疗髌骨骨折36例,方法简单,刨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法 骨科
下载PDF
骨盆骨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钧 周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导致骨盆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骨盆骨折手术失败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为35-55岁,平均45.5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 目的:探讨导致骨盆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骨盆骨折手术失败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为35-55岁,平均45.5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4例。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12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根据Matta和Tornetta复位评定标准及Majeed功能评价标准,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及临床评价为"差",或固定失效、骨折复位丢失评定为治疗失败,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手术翻修治疗。结果:手术失败原因:2例因多发伤延误手术时机而未能予以骨折有效复位;4例骨盆骨折选择外固定支架作为终末固定导致复位丢失;4例仅行骨盆前环固定而未予以后环的稳定;6例骨盆骨折未予以有效复位及内固定。其中14例行骨盆翻修手术,2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放弃翻修手术。14例翻修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和Tornetta复位评定标准,优4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1.4%;按Majeed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78.6%。结论:手术时机把握不当、固定方式选择错误、骨折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稳定性欠佳是骨盆骨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尽早手术翻修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治疗失败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对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稳定性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岩 吴鹏森 +5 位作者 马越 唐美婷 曾薛颖 唐媛媛 于申 卢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6-922,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方法评价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为选择最佳内固定方式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量化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眶颧颌骨折(Zingg B型)的患者1例,术中固定颧额缝... 目的通过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方法评价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为选择最佳内固定方式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量化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眶颧颌骨折(Zingg B型)的患者1例,术中固定颧额缝、眶下缘,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咬合功能正常、无复视、无内固定植入物移位、面部外观对称。收集术前眼眶CT图像,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baqus软件对健侧镜像处理模拟构建正常的颅面部骨骼有限元模型(FEM/intact)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骨折位置进行分割、装配,结合临床手术固定位点构建骨折内固定模型,分别为固定颧额缝有限元模型(FEM/ZFS)、固定眶下缘有限元模型(FEM/IOR)、固定颧额缝及眶下缘有限元模型(FEM/ZFS+IOR)和固定颧额缝、眶下缘及颧上颌缝有限元模型(FEM/ZFS+IOR+ZMS)。对不同内固定模型加载咬肌牵拉力,分析材料与骨折段的应力及位移、计算颧骨的旋转角度。并根据患者实际的手术情况建立术后模型(FEM/Post),与术前模拟的FEM/ZFS+IOR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建立的FEM/intact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模型通过准确性验证。FEM/ZFS+IOR与FEM/ZFS+IOR+ZMS内固定钛板的最大应力分别为396 MPa和426 MPa,均低于其屈服强度483 MPa,骨折线最大位移分别为0.10 mm和0.06 mm,均≤0.1 mm,颧骨旋转角度均<2°;FEM/ZFS与FEM/IOR内固定钛板的最大应力分别为730 MPa和501 MPa,均高于其屈服强度,骨折线最大位移分别为0.27 mm和0.15 mm,均>0.1 mm,颧骨旋转角度均<2°。FEM/Post应力及位移情况与FEM/ZFS+IOR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在术前对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进行数字化分析评价从而选择出最佳固定方式,为眶颧颌骨折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骨折 眶骨折 骨折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内侧柱不同支撑螺钉数量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贺世集 党亚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不同支撑螺钉数量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侧柱支撑螺钉数量的不同分为无支撑螺钉组(A组,n=25).1枚支撑螺钉... [目的]探讨内侧柱不同支撑螺钉数量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侧柱支撑螺钉数量的不同分为无支撑螺钉组(A组,n=25).1枚支撑螺钉组(B组,n=19).2枚支撑螺钉组(C组,n=17),3枚支撑螺钉组(D组,n=15)。随访12个月,比较四组患者抗剪切力刚度、抗压刚度、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内翻角.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组患者的抗剪切力刚度及抗压刚度最大,均优于A组、B组及C组,且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D组肱骨头丢失值、内翻角依次减少,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逐渐增加,D组Constant评分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0%(10/25).42.10%(8/19).17.64%(3/17).13.34%(2/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705,P=0.127)。[结论]选择2枚或3枚螺钉内侧柱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达到满意的恢复效果。其中使用3枚支撑螺钉临床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9
作者 鞠文 蒋富贵 +2 位作者 李建强 钱学峰 朱晓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12期1719-172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16例胫骨近端骨折。结果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0例,良5例,中1例。1例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侧方成角10°。结...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16例胫骨近端骨折。结果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0例,良5例,中1例。1例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侧方成角10°。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微创钢板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辅助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开放 段德胜 +5 位作者 熊泽康 杨帆 孙亭方 姬彦辉 姚升 郭晓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786-792,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模拟手术及术中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24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6例;年龄24-68岁,平均(39.2±13.8)岁;骨折类...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模拟手术及术中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24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6例;年龄24-68岁,平均(39.2±13.8)岁;骨折类型按Letournel—Judet分型,其中横断骨折6例,“T”形骨折4例,前柱+后半横断骨折4例,双杜骨折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8d,平均9d。患者术前均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CT+三维重建及髂吡管CTA,将骨盆CT及CTA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计算机模拟手术,虚拟内固定设计,并采片J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打印个体化仿真骨盆模型,在模型上预演示骨折复位顺序,确定安放内固定物的种类及最佳位置,钢板塑彤备刚,记录螺钉长度及万向。手术均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结果手术切口长度8-13cm,平均9cm;手术时间90-22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300-1500ml,平均600ml。骨折复位后,内固定安放均一次完成,且贴服良好,与术前模拟内固定一致。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0个月,平均18.3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其中优16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7%(22/24)。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坪分为13-18分,平均16.5分,其中优13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79.2%(19/24)。术后第1天,2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1个月后好转;术后第3天,1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经定期换药,2周后伤口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腹股沟疝或腹壁疝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在术前体外模拟骨折复位,确定内固定物安放最佳位置,坝弯铡板,测量螺钉长度及置入方向,可大幅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保留内固定物治愈骨科感染伤口的实验与临床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之芳 王庆一 +6 位作者 吴春城 张岑山 曲铁兵 潘江 刘清和 鲁世宝 杨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25,共2页
骨折内固定或放置假体术后深部感染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传统观点认为,不除去异物则不易使伤口愈合。根据我们的动物实验和临床13例的探索,内固定物,包括已镶嵌结实的人工假体,甚至游离骨块植骨的术后感染,均不一定要取出。只要能... 骨折内固定或放置假体术后深部感染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传统观点认为,不除去异物则不易使伤口愈合。根据我们的动物实验和临床13例的探索,内固定物,包括已镶嵌结实的人工假体,甚至游离骨块植骨的术后感染,均不一定要取出。只要能使伤口内得到充分引流并保持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中,就能够使深部感染得以治愈,同时又保留了内置物体。将感染病灶彻底清除并放置带有数个侧孔的硅胶管,连续冲洗即可达到上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固定 感染 人工关节
原文传递
下颌骨颏部骨折坚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炜 孙庚林 +2 位作者 周健 李滨飞 郑孝慈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9-430,共2页
目的: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固定效果,为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下颌骨颏部骨折及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对颏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在不同咬合情况下进行有限元法分析,比... 目的: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固定效果,为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下颌骨颏部骨折及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对颏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在不同咬合情况下进行有限元法分析,比较各种情况下骨折断层的应力、骨折段位移,来评价内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正中咬合情况下,上缘单板和下缘单板固定时骨折段位移分别为0.156475mm,0.212586mm。双板固定为0.010963mm。结论:颏部正中骨折时,一块小型钛板固定存在隐患,应采用双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颏部骨折 坚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三维有限元模型 ANSYS软件 固定效果 有限元法 双板固定 下颌骨骨折 内固定方法 固定方式 钛板固定 咬合 位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外固定支架、专家级髓内钉固定治疗43-A型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鱼红进 阴鑫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307-1310,131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MIPPO)、外固定支架、专家级髓内钉固定方法(ETN)治疗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MIPPO)、外固定支架、专家级髓内钉固定方法(ETN)治疗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经皮微创接骨板(A组,42例),外固定支架(B组,43例),专家级髓内钉固定(C组,43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和患者术后1、3、6个月X线复查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AOFAS评分)及其评分功能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高于A组、C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低于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足-踝功能优良率及AOFAS评分比较,E组显著低于A组、C组(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法对于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患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临床首选内固定术治疗,对于不适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可采用远端交叉置钉避免跨踝关节的外固定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骨板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三棱内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明森 陈培龙 +3 位作者 王有达 何奕泉 庄义洲 吴志斌 《中医正骨》 2001年第7期17-18,共2页
为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有效方法 ,以自行设计的三棱内固定器与三翼钉、多枚骨圆针、单枚空心螺纹钉、三枚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法相比较进行临床观察 ,共治疗 148例 ,随访 1~ 8年 ,结果显示三棱内固定器治疗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恢复优良... 为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有效方法 ,以自行设计的三棱内固定器与三翼钉、多枚骨圆针、单枚空心螺纹钉、三枚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法相比较进行临床观察 ,共治疗 148例 ,随访 1~ 8年 ,结果显示三棱内固定器治疗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86.1% ,股骨头坏死率为 13.9% ;而三翼钉、多枚骨圆针 ,单枚空心螺纹钉、3枚加压螺纹钉的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 61.3%、78.2 %、70 .8%、79.4% ,股骨头坏死率分别为 38.7%、2 1.7%、2 9.2 %、2 0 .6%。认为三棱内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 ,疗效高 ,操作简便 ,固定牢固可靠 ,抗旋转、抗剪切力性能好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治疗 内固定 三棱内固定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应用髋臼镍钛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烈虎 张春才 +2 位作者 苏佳灿 张文财 刘欣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镍钛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alloy-fixation system,ATMFS)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2月,收治15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男11例... 目的探讨髋臼镍钛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alloy-fixation system,ATMFS)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2月,收治15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21~68岁,平均43.5岁。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伤2例。左侧9例,右侧6例。骨折根据Thompson-Epstein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Ⅴ型2例。影像学检查示髋臼关节面存在2~5mm移位,平均3mm。伤后至入院时间为6h~2周,平均1.5d。入院后行股骨髁上骨牵引,12例手法复位,3例股骨头卡压者于术中复位。入院后2~7d采用ATMFS固定骨折,其中4例骨缺损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修复。结果手术时间90~390min,平均210min。术中失血量350~2500mL,平均360mL。住院日7~21d,平均10d。1例于术后4d出现表皮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6年。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及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各1例,髋关节功能尚好,未作特殊处理。术后1周采用Matta的X线标准评估骨折复位:优7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0%。末次随访时采用d’Aubigné等临床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8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ATMFS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可有效提高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减少髋臼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后壁骨折 髋关节后脱位 髋臼镍钛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可吸收接骨板行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佘小伟 卢爽 +1 位作者 蒋文 章宏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895-896,共2页
目的:评价可吸收聚乳酸内固定系统在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42例(54侧)可吸收接骨板行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情况,术后对面型、骨折愈合及临床功能恢复情况行1~12个月随访。结果:42例患... 目的:评价可吸收聚乳酸内固定系统在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42例(54侧)可吸收接骨板行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情况,术后对面型、骨折愈合及临床功能恢复情况行1~12个月随访。结果:42例患者面型恢复满意,开口度及开口型无明显异常,颞颌关节活动度及咬合关系良好,无感染及异物排斥反应。结论:在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可吸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型接骨板和螺钉具有良好的固定强度,避免二次手术,是髁突中低位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可吸收接骨板 强内固定 聚乳酸
下载PDF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评分的影响
17
作者 高正凡 江有华 +1 位作者 郑义海 万文辉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8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景德镇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景德镇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9)。观察组实施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临床指标、肘关节功能[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总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MEP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机体创伤,促进骨折愈合,还可改善肘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评价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发平 何罗彬 +3 位作者 罗仕武 杨勇 胡晓刚 尚庆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其中男62例,女43例,年龄11~80岁,平均39.5岁,胫骨上段及平台骨折35例,中段骨折30例,下段及远端骨折40例...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其中男62例,女43例,年龄11~80岁,平均39.5岁,胫骨上段及平台骨折35例,中段骨折30例,下段及远端骨折40例,粉碎性骨折85例,简单骨折20例;对照组99例,其中男58例,女41例,年龄10~78岁,平均38.8岁,胫骨上段及平台骨折34例,中段骨折28例,下段及远端骨折37例,粉碎性骨折78例,简单骨折21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切口一期缝合率、并发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一期缝合率、皮肤坏死率、总并发症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缩短、皮肤坏死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扩展前外侧入路治疗伴后外侧骨块的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3
19
作者 蒋靓君 郑强 +2 位作者 冯刚 王建卫 潘志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161-1169,共9页
目的 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伴后外侧骨块的简单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区别和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46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伴后外侧骨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统一使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进行后外侧平台... 目的 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伴后外侧骨块的简单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区别和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46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伴后外侧骨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统一使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进行后外侧平台骨块的复位与固定。按Schatzker骨折分型将Ⅱ型骨折患者作为简单骨折组,将Ⅴ、Ⅵ型骨折患者作为复杂骨折组,另按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将患者分为单柱组、双柱组及三柱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复位与固定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比较有无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的情况。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3-45个月,平均31.9个月。简单骨折组24例,复杂骨折组22例。简单骨折组手术时间平均(124±33.8) min,复杂骨折组(175±65.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2,P=0.025);简单骨折组出血量平均(118±93.5) ml,复杂骨折组(190±149.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5,P=0.028)。12例使用关节镜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愈合,日常活动不受限;简单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58个月,复杂组5.54个月。骨折复位优秀率简单组83.3%,复杂组27.3%(χ2=14.679,P=0.000)。后外侧骨块简单组4例未完全固定(16.7%),复杂组8例未完全固定(36.4%)。简单组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26.8±2.1)分,膝关节活动度100°-120°(平均115.5°±6.2°);复杂组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平均(23.5±3.4)分,膝关节活动度95°-115°(平均106.3°±7.4°),均无显著性差异。按三柱骨折分型系统,单柱组6例,双柱组24例,三柱组16例。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F手术时间=5.039,P手术时间=0.000;F出血量=5.215,P出血量=0.000),骨折复位优秀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7.003,P=0.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关节镜检查 对比研究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5
20
作者 庞施义 徐亚斌 +5 位作者 赵家宏 吴强 崔吉刚 薛伟美 王臻 陈春树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48-449,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1例(24足)Sanders分型Ⅱ~Ⅳ型骨折行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直视下以距骨关节面为模板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Y形钢板固定。结果发生并发症4足:2足皮肤坏死,其中1足局部皮...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1例(24足)Sanders分型Ⅱ~Ⅳ型骨折行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直视下以距骨关节面为模板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Y形钢板固定。结果发生并发症4足:2足皮肤坏死,其中1足局部皮瓣转移、另1足游离肌皮瓣移植治愈;1足血肿继发感染,换药治愈;1足复位不良、骨不连,关节融合术治愈。结论皮肤皱褶征阳性为最佳手术时机,全层切开皮肤和“不接触”皮肤保护技术,锐性分离皮瓣,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局部皮瓣转移术、游离肌皮瓣移植及关节融合术可治愈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