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不连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
1
作者 常玉立 孙天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50-453,共4页
骨不连是骨折患者常见的晚期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作者对骨不连的诱因以及发病机制、治疗的相关研究现状,特别是对骨不连非手术疗法的进展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骨不连 骨折修复 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冲击波疗法 低强度脉冲超声 综述
下载PDF
Recent biological trends in management of fracture non-union 被引量:13
2
作者 Khaled M Emara Ramy Ahmed Diab Ahmed Khaled Emar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8期623-628,共6页
Bone regeneration is a complex, well-orchestrated 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bone formation, which can be seen during normal fracture healing, and is involved in continuous remodelling throughout adult life. Currently,t... Bone regeneration is a complex, well-orchestrated 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bone formation, which can be seen during normal fracture healing, and is involved in continuous remodelling throughout adult life. Currently,there is a plethora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augment the impaired or "insufficient" bone-regenerat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gold standard" autologous bone graft, free fibula vascularised graft, allograft implantation, and use of growth factors, osteoconductive scaffolds, osteoprogenitor cells an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mproved "local" strategies in terms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gene therapy, or even "systemic" enhancement of bone repair, are under intense investigation, in an effort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methods, to produce bone-graft substitutes with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as identical to normal bone as possible, to accelerate the overall regeneration process, or even to address systemic conditions, such as skeletal disorders and osteoporosis.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events that occur during bone repair and remodeling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 agents that can augment the biological microenvironment and enhance bone repair. Orthobiologics, including stem cells, osteoinductive growth factors, osteoconductive matrices, and anabolic agents, are available clinically for accelerating fracture repair and treatment of compromised bone repair situations like delayed unions and nonunions. A lack of standardized outcome measures for comparison of biologic agents in clinical fracture repair trials, frequent off-label use, and a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se agents at the bone repair site have limited their efficac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fracture repair NONUNION Cell therapy BONE SUBSTITUTES
下载PDF
Clinical Study of Tianji Robotic-Assisted Surgery for Upper Cervical Spine Fractures
3
作者 Chengkua Huang Yuanjian Huang +6 位作者 Weikang Yang Qianhou Zhou Xianhai Zeng Junlei Tan Mei Zhang Guosheng Su Sheng Nong 《Natural Science》 2024年第9期150-161,共12页
Object: To compare the safety,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ianji” robot-assisted surgery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upp... Object: To compare the safety,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ianji” robot-assisted surgery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upp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admitted to Baise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November 2018 and April 202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these patients, 29 underwent “Tianji” robot-assisted surgery (Robot group), and 31 underwent traditional C-arm fluoroscopy-assisted open surgery (Open group).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was performed using SPSS 27.0 software to compare general data (gender, age, BMI),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ccuracy of screw placement on imaging, and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in both groups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 P value < 0.05 was deemed to have achiev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operative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obot group: 8.34 ± 0.61;Open group: 8.26 ± 0.68, P = 0.317).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scores at 1 week postoperatively (Robot group: 6.90 ± 0.31;Open group: 6.94 ± 0.36, P = 0.3237). Preoperative NDI scor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obot group: 43.31 ± 2.67;Open group: 43.84 ± 2.67, P = 0.2227), and the difference in NDI scores at 1 week postoperatively was also not significant (Robot group: 35.69 ± 4.24;Open group: 37.35 ± 3.48, P = 0.0509).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Robo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Open group (246.21 ± 209 ml vs 380.65 ± 328.04 ml, P = 0.0308),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operation time was longer in the Robot group (3.75 ± 0.74 h) compared to the Open group (2.74 ± 0.86 h). In terms of screw placement accuracy, the Robot group had a higher accuracy rate for Class A screws compared to the Open group (102 screws vs 94 screws, P = 0.0487), and the accuracy 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gui Robot Assisted Surgery Upper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Clinical Study fracture repair
下载PDF
力学刺激促进成骨和骨再生 被引量:7
4
作者 秦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肌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疾病的防治与康复均与力学环境和干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骨科生物力学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医用生物力学的发展促进了基于力学刺激原理的理疗设备的研发,... 肌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疾病的防治与康复均与力学环境和干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骨科生物力学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医用生物力学的发展促进了基于力学刺激原理的理疗设备的研发,使力学刺激促进成骨和骨再生成为目前骨科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热点。《医用生物力学》杂志近年来刊登了一系列力学刺激对肉骨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这次选登了几项力学刺激促进成骨和骨再生,尤其在具有挑战性的骨折疏松骨折愈合促进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成果,借此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中紧密结合临床需求的科学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骨形成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胫骨骨缺损小鼠使用川芎水煎液干预促进骨缺损修复
5
作者 白凯凡 杨巍 《生物化工》 2023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川芎水煎液灌胃对小鼠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成功建立32只SPF级昆明雄性右侧胫骨骨缺损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冠心宁注射液灌胃)和川芎组(川芎水煎液灌胃),两组分别在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各取4只小鼠,进行日常... 目的:分析川芎水煎液灌胃对小鼠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成功建立32只SPF级昆明雄性右侧胫骨骨缺损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冠心宁注射液灌胃)和川芎组(川芎水煎液灌胃),两组分别在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各取4只小鼠,进行日常状态观察、步态观察、骨修复观察。结果:川穹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恢复期明显更短,在第14天时已基本能正常行走,且伤口愈合完全并形成硬骨,伤口与原创面平齐,形成骨性骨痂。结论:川芎水煎液对骨缺损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效用显现可能与其影响胫骨骨缺损小鼠局部病灶炎症状态和促进微循环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骨折修复 胫骨骨缺损 骨折模型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动员促进骨折修复的机制
6
作者 曾朋 陆小龙 +3 位作者 徐无忌 向黎黎 李汪洋 熊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163-2170,共8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HSWD)在骨折早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动员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骨折组及药物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大鼠予右侧股骨干...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HSWD)在骨折早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动员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骨折组及药物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大鼠予右侧股骨干开放性骨折术造模。造模成功术后第1天,药物组大鼠予20 g/(kg·d)THSWD灌胃,正常组与骨折组的大鼠予等量蒸馏水。早、晚各1次,连续灌胃5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5^(-)CD90^(+)CD29^(+)单核细胞数目;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表面标志物鉴定,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茜素红染色法、油红O染色法分别观察细胞成骨、成脂分化,以此鉴定外周血MSC来源;蛋白芯片检测骨折早期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骨折组大鼠外周血MSC绝对细胞数目、相对细胞数目增高(P<0.05),药物组外周血MSC绝对细胞数目、相对细胞数目显著增高(P<0.01);与骨折组比较,药物组大鼠外周血MSC绝对细胞数目、相对细胞数目增高(P<0.0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THSWD干预大鼠骨髓来源的细胞中CD45^(-)、CD90^(+)、CD29^(+)比例和CD45^(-)中CD90^(+)CD29^(+)细胞比例分别为90.94%、98.57%、92.27%和94.15%;而THSWD干预的外周血来源的细胞CD45^(-)、CD90^(+)、CD29^(+)比例和CD45^(-)中CD90^(+)CD29^(+)细胞比例分别为90.59%、98.21%、92.03%和93.52%。通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外周血MSC较骨髓MSC生长周期明显延长,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细胞形态基本无明显区别;经过成骨成脂诱导后,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发现,外周血MSC和骨髓MSC都能向成骨、成脂肪方向分化。与正常组比较,骨折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骨折组比较,药物组外周血CINC^(-)1、CX3C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L^(-)选择素(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骨折 骨折修复 间充质干细胞 动员
下载PDF
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对术后瞳孔直径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李承霖 孙轶博 +1 位作者 李子健 焦健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分析眼眶壁骨折修复术对术后瞳孔直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通化市中心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31例,伤后2周前后行眼眶壁骨折修复术,观察记录术后3个月术眼及对侧眼的瞳孔直径数据。结果在红光... 目的分析眼眶壁骨折修复术对术后瞳孔直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通化市中心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31例,伤后2周前后行眼眶壁骨折修复术,观察记录术后3个月术眼及对侧眼的瞳孔直径数据。结果在红光照射下眶下壁骨折术眼的术前和术后3个月瞳孔大小分别为(2.90±0.36)mm及(3.12±0.40)mm,对侧眼分别为(2.87±0.27)mm及(3.07±0.35)mm;暗室条件下术眼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瞳孔大小分别为(4.67±0.61)mm及(5.11±0.66)mm,对侧眼分别为(4.71±0.60)mm及(5.08±0.71)mm,均较术前增大(t=-2.97、-3.37、-3.46、-4.27,均P<0.05)。结论眶下壁骨折修复术后术眼及对侧眼的瞳孔直径均大于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眶壁 修复术 瞳孔
原文传递
泪小管断裂修复术后两种硅胶置管方式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晶玲 陈新琴 吴丽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1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探讨两种硅胶管置管方式在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本院需接受泪小管断裂修补术治疗的90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单路组(n=45)采用单路泪道留置硅胶管,环管组(n=45)采用环形留置硅... 目的观察探讨两种硅胶管置管方式在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本院需接受泪小管断裂修补术治疗的90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单路组(n=45)采用单路泪道留置硅胶管,环管组(n=45)采用环形留置硅胶支撑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路组和环管组在总有效率上环管组明显优于单路组,并发症发生率环管组显著低于单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小管断裂修补术中,环形留置硅胶管稳定性高、治疗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 断裂修补术 硅胶置管 单路置管 环形置管 疗效
下载PDF
鼻中隔自体移植物在鼻中隔骨折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艺渊 王珮华 +1 位作者 许晨婕 张柳青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鼻中隔自体移植物在鼻中隔骨折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改善鼻外形及通气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28例合并鼻软骨锥畸形及鼻腔阻塞症状鼻中隔骨折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鼻中隔自体移植物在鼻中隔骨折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改善鼻外形及通气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28例合并鼻软骨锥畸形及鼻腔阻塞症状鼻中隔骨折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用于评估。经鼻外入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并采集鼻中隔软骨和/或筛骨垂直板用于重建骨折变形的鼻中隔框架结构。结果 28例鼻中隔骨折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鼻部外观手术前后VAS评分均值分别为(7.64±1.81)分和(1.18±1.25)分,鼻腔通气功能NOSE评分均值分别为(11.07±4.42)分和(3.96±2.19)分,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中隔软骨和/或筛骨垂直板,作为鼻中隔自体移植物,应用于鼻中隔骨折修复,有效地增强了鼻中隔框架的稳定性,加强了鼻中隔的支撑力,改善了外鼻形态和鼻腔的通气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骨折 骨折修复术 自体移植物 鼻中隔软骨 筛骨垂直板
下载PDF
模板引导与数据驱动的三维碎骨修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俊锋 孙晓莉 +5 位作者 邓子越 黄瑞 何坤金 陈正鸣 刘宏伟 张文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5-308,共14页
针对骨折发生随机、相互接触碎骨的边界分割困难、小碎骨丢失导致碎骨拼接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板引导与数据驱动的三维碎骨修复方法.首先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初步提取碎骨外表面,并计算碎骨与模板外表面特征;然后基于特征对每个碎骨... 针对骨折发生随机、相互接触碎骨的边界分割困难、小碎骨丢失导致碎骨拼接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板引导与数据驱动的三维碎骨修复方法.首先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初步提取碎骨外表面,并计算碎骨与模板外表面特征;然后基于特征对每个碎骨外表面与骨骼模板进行匹配;最后根据碎骨与模板间的距离和碎骨表面曲率信息确定断裂边界,实现碎骨修复拼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进行碎骨分割与拼接,分割精度达98.44%,拼接平移误差为9.218 mm,旋转误差为1.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术前规划 骨折修复 碎骨分割 碎片拼接 三维模型
下载PDF
血清PDPK1水平与绝经后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骨密度和骨转化标志物变化的关系
11
作者 张岩 吴多艺 +1 位作者 张志伟 叶宝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8期2264-2268,共5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髋部骨折患者血清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PK1)水平与早期骨密度(BMD)和骨转化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共纳入了261例55岁以上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骨折组,106例年龄匹配的无骨... 目的 探讨绝经后髋部骨折患者血清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PK1)水平与早期骨密度(BMD)和骨转化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共纳入了261例55岁以上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骨折组,106例年龄匹配的无骨折绝经女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于体检当天,骨折组于骨折后2、4、7、10、14、30、365 d检测血清PDPK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Ⅰ型胶原蛋白的β-异构化羧基端肽(β-CTX)水平。结果 骨折患者血清PDPK1基线(骨折后2 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队列中,血清PDPK1基线水平与β-CTX(r=0.403,P=0.008)和PINP(r=0.236,P=0.042)呈正相关,而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r=-0.529,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清PDPK1基线水平是影响股骨颈BMD的独立危险因素(β=-0.390,t=-2.302,P=0.004)。骨折后7 d时血清PDPK1水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F=8.35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折7 d时血清PDPK1水平变化百分比与β-CTX、PINP变化百分比呈正相关(r=0.396,P=0.002;r=0.180,P=0.033),且在整个研究期间,血清PDPK1水平变化百分比与β-CTX变化百分比呈正相关(r=0.293,P=0.019)。结论 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中,基线和愈合早期血清PDPK1水平较高,与骨转化标志物PINP、β-CTX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血清PDPK1水平是影响股骨颈BM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骨折修复 髋部骨折 骨转化标志物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下载PDF
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股骨中段骨折愈合作用研究
12
作者 张大华 刘军 +2 位作者 张祥 郭书章 刘晓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5期2838-2841,2857,共5页
目的:针对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股骨中段骨折愈合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成年兔股骨中段骨折40只,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兔子,在手术前禁水、禁食,对其右后肢进行备皮,称重、麻醉,对照组实... 目的:针对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股骨中段骨折愈合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成年兔股骨中段骨折40只,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兔子,在手术前禁水、禁食,对其右后肢进行备皮,称重、麻醉,对照组实施髓腔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治疗后1、2、3、4周对兔子的骨折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兔子的骨折线模糊情况,并在各周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检查。治疗4周后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愈合程度I级、II级、II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V级、V级比例分别为35.0%、55.0%,均高于对照组的5.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兔子的在1 w、2 w、3 w、4 w骨折线模糊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兔股骨中断骨折治疗中,实施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可以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加速骨折修复,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腔内固定 低强度脉冲超声 兔股骨中段骨折 骨折愈合 骨折修复
原文传递
HGF调控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家兔股骨颈骨折修复的影响
13
作者 史凡祺 王媛媛 +2 位作者 郑鑫 刘世全 甄瑞鑫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0期3834-3839,共6页
目的:探究HGF调控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家兔股骨颈骨折修复的作用和影响机制。方法:15只股骨颈骨折家兔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组(sECM组)、sECmM+HGF组和脱钙骨基质组(DBM组),自体右侧作为实验侧,左侧作为对照侧,对... 目的:探究HGF调控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家兔股骨颈骨折修复的作用和影响机制。方法:15只股骨颈骨折家兔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组(sECM组)、sECmM+HGF组和脱钙骨基质组(DBM组),自体右侧作为实验侧,左侧作为对照侧,对比各组家兔一般情况、骨折愈合质量评分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BMSC细胞中BMP-2、TGF-β1、PDGF、bFGF mRNA表达水平和COL-I、Wnt5a、β-catenin和Le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各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骨折愈合质量评分高于对照侧(P<0.05),且高于同期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8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骨痂最大荷载、挠度和刚度均优于对照侧(P<0.05),且优于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2周及4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BMP-2、TGF-β1、PDGF和bF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且高于同期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8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BMP-2表达高于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2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COL-I表达高于对照侧(P<0.05)。术后2周、4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COL-I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期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8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wnt5a表达低于对照侧(P<0.05)且低于sECM组实验侧,β-catenin、Left-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且高于sECM组实验侧(P<0.05)。结论:HGF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BMP-2、TGF-β1、PDGF、bFGF和COL-1的表达,显著促进股骨颈骨折家兔的骨折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WNT/Β-CATENIN通路 股骨颈骨折 家兔 骨折修复
原文传递
个体化钛板在颌面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
14
作者 常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4期71-72,共2页
目的临床分析个体钛板在颌面骨骨折修复中的运用。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修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CT扫描,重建容积三维,再利用软件滤波和二值化,提取骨组织轮廓,建立矢量图形,转换为STL文件,实施实体分层,使用快速成型仪,制作颅骨三维模... 目的临床分析个体钛板在颌面骨骨折修复中的运用。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修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CT扫描,重建容积三维,再利用软件滤波和二值化,提取骨组织轮廓,建立矢量图形,转换为STL文件,实施实体分层,使用快速成型仪,制作颅骨三维模型,进行手术模拟,制作个体化钛板。结果经过修复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咬合关系良好,手术时间减少,具有较高满意度。结论使用个体化钛板,具有极高的手术精度,减少手术时间,降低修复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钛板 颌面骨折 骨折修复
下载PDF
马道头煤矿提升机主轴断裂修复研究
15
作者 刘智超 《山东煤炭科技》 2018年第8期122-123,126,共3页
为了解决煤矿提升机主轴断裂故障,本文通过分析主轴断裂原因,对断轴修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通过对轴瓦进行改进,确保了轴瓦的精度。修复技术使用后,提升机主轴没有再出现断裂故障,提高了其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 提升机 主轴 断裂 修复
下载PDF
浅议某办公楼的地基加固
16
作者 邢华雷 《山西建筑》 2018年第19期70-72,共3页
某办公楼由于处于高填方场地,地基土浸水沉陷后造成上部结构开裂破损。为了修复房屋损伤并根治高填方场地的隐患,从地基加固思路、操作性和经济性方面论述了此类问题加固的适用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地基加固 裂缝修复 加固设计
下载PDF
腰丛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7
作者 徐仲煌 唐帅 +1 位作者 罗爱伦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评估腰丛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7例行下肢手术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硬膜外组(EA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A组)和喉罩静脉全麻复合单侧腰从+坐骨神经阻滞组(LPB组),比较各组患者的... 目的评估腰丛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7例行下肢手术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硬膜外组(EA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A组)和喉罩静脉全麻复合单侧腰从+坐骨神经阻滞组(LPB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术期及转归情况。结果 LP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为(87.50±24.16)μg,明显低于GA组的(106.87±74.54)μg(P<0.05)。GA组患者术后1 d血清尿素氮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他围术期指标改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药物可以作为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神经阻滞 高龄患者 髋关节手术
下载PDF
骨折修复的启动与分子水平的调节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斌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 阐明骨折修复的启动以及相关因子在分子水平上对启动的调节。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骨折修复及其相关因子在此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 ,总结骨折修复启动过程及其关系紧密的调节因子在其中的作用 ,探讨干预此... 目的 阐明骨折修复的启动以及相关因子在分子水平上对启动的调节。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骨折修复及其相关因子在此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 ,总结骨折修复启动过程及其关系紧密的调节因子在其中的作用 ,探讨干预此过程的方法。 结果 在骨折修复过程中 ,其启动具有明显的特征 ,在启动的同时有着关系密切的相关因子参与其中每一个环节。 结论 在分子水平上 ,骨折修复的启动有着特殊的相关因子如骨形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 -β等参与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修复启动 分子水平 调节 相关因子
下载PDF
浅埋煤层过沟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民峰 雷方超 +3 位作者 侯恩科 杜超杰 冯栋 刘凡凡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黄土沟壑区溃水水害是浅埋煤层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安山煤矿煤层埋藏浅、局部沟道所在区域5-2煤层顶板距离地表不足30 m,为了解决黄土沟壑区工作面过沟开采可能遇到的水害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工作面过沟开采时的覆岩破坏特征... 黄土沟壑区溃水水害是浅埋煤层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安山煤矿煤层埋藏浅、局部沟道所在区域5-2煤层顶板距离地表不足30 m,为了解决黄土沟壑区工作面过沟开采可能遇到的水害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工作面过沟开采时的覆岩破坏特征,提出了研究区过沟开采时冒裂安全性分区标准,并基于分区结果提出了预防工作面过沟开采发生溃水水害事故的防治技术,过沟开采防治技术包括采前筑坝截流引流,采后工作面地表裂缝修复等,并在工作面过沟开采区域成功地进行了防治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防治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工作面过沟开采溃水水害。研究成果对榆神矿区工作面安全、绿色高效过沟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沟开采 黄土沟壑区 地裂缝修复 截流引流
下载PDF
PRP促进骨折修复的临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仇建军 张长青 +2 位作者 郭彦杰 袁霆 谢宗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4-787,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PRP促进骨折修复的作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3月,将采用改良二次离心法制作的PRP用于治疗新鲜骨折29例(PRP组),并与采用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0例新鲜骨折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PRP组男19例,...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PRP促进骨折修复的作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3月,将采用改良二次离心法制作的PRP用于治疗新鲜骨折29例(PRP组),并与采用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0例新鲜骨折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PRP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18~57岁,平均43.6岁。骨折部位:股骨8例,胫腓骨12例,肱骨2例,尺桡骨3例,手足部2例,锁骨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2~57岁,平均35岁。骨折部位:股骨7例,胫腓骨9例,肱骨5例,尺桡骨7例,手足部1例,锁骨1例。所有患者均为外伤后24h内入院,入院至手术时间24~48h,平均36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价两组伤口炎性反应程度、伤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5d,PRP组伤口炎性反应程度为无22例,轻6例,中1例;对照组为无17例,轻8例,中3例,重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RP组伤口均达甲级愈合,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甲级愈合29例;乙级愈合1例,伤口出现红肿并有少许渗液,经3d换药后正常愈合;不良反应率为3.33%,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住院时间为(8.21±1.52)d,对照组为(11.67±1.4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X线片随访示,PRP组患者于术后6~8个月达骨性愈合,对照组于术后8~10个月达骨性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PRP后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可加快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但其在新鲜骨折中是否促进骨折愈合尚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 骨折 修复 随机对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