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冬小麦覆盖度变化监测 被引量:141
1
作者 李冰 刘镕源 +3 位作者 刘素红 刘强 刘峰 周公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60-165,共6页
无人机遥感作为卫星遥感的有益补充,具有高时效、高分辨率、低成本、低损耗、低风险及可重复等优点。为了利用无人机遥感系统进行快速机动地监测大面积农作物覆盖度变化,更好地服务和指导农业生产,该文设计了一套以低空无人直升机为平... 无人机遥感作为卫星遥感的有益补充,具有高时效、高分辨率、低成本、低损耗、低风险及可重复等优点。为了利用无人机遥感系统进行快速机动地监测大面积农作物覆盖度变化,更好地服务和指导农业生产,该文设计了一套以低空无人直升机为平台的多光谱载荷观测系统,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5个主要生育期进行监测,提出一种从时间序列影像的植被指数直方图曲线中获取植被指数阈值的方法,并利用植被指数阈值法提取研究区域内冬小麦覆盖度时序变化曲线,分析了空间尺度对提取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低空无人机遥感监测冬小麦覆盖度变化的方法可行,分析结果可靠,在大面积农作物覆盖度的测量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无人机 覆盖度 冬小麦
下载PDF
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32
2
作者 李登科 范建忠 王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96-2903,共8页
基于像元分解模型,利用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250m分辨率)定量分析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01),变化率为35.0%,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 基于像元分解模型,利用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250m分辨率)定量分析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01),变化率为35.0%,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56.9%增至2009年的68.9%,其中,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增幅尤为显著,榆林市、延安市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了21.6%和22.0%.研究期间,陕西植被覆盖整体改善、局地退化,改善极显著(P<0.01)、显著(P<0.05)的面积比例分别为37.8和11.9%,变化趋势不明显的面积占46.1%,退化的面积仅占4.2%;植被覆盖度变化率>200%、100%~200%、10%~100%、-10%~10%和<-10%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国土面积的12.2%、13.3%、38.8%、29.3%和6.4%.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结构转好,高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01),增幅为10.0%;中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幅为8.4%;低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01),降幅为18.4%.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是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分解模型 陕西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EVI的西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李美丽 尹礼昌 +5 位作者 张园 苏旭坤 刘国华 王晓峰 奥勇 伍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8-1147,共10页
基于MODIS-EVI和气象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西南地区2001-2015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并分析了温度和降水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1-2015... 基于MODIS-EVI和气象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西南地区2001-2015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并分析了温度和降水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1-2015年,西南地区植被EVI以0.1%/a的变化率呈波动增加趋势,但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2)西南地区以高和极高植被覆盖度为主,极低植被覆盖度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广西北海-钦州、贵州省邵通-毕节-遵义、四川省广元-广安以及西藏那曲等地区,植被覆盖度呈减少趋势区域主要集中在西藏拉萨-阿里地区和四川成都-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区;(3)植被EVI与同期温度和降水相关性较好,均以正相关为主。在0.05显著水平下,受降水驱动的区域呈斑块状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以及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受温度驱动的区域零星分布在各省、自治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受温度和降水共同驱动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地区北部,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以及四川和贵州两省交界处的小部分地区;西南地区大部分区域的植被EVI指数变化表现为非气候因素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EVI 西南地区 植被覆盖 驱动因素 时空动态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陕西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东海 任志远 +3 位作者 王晓峰 白江涛 刘宪锋 冯雪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5,共7页
基于MODIS数据,采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提取陕西黄土高原2000—2009年的植被覆盖度数据,研究其整体变化趋势,并根据植被覆盖类型、地形、气候和土壤因子进行特征分区,研究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10 a间研... 基于MODIS数据,采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提取陕西黄土高原2000—2009年的植被覆盖度数据,研究其整体变化趋势,并根据植被覆盖类型、地形、气候和土壤因子进行特征分区,研究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10 a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2000—2009年共增长约10百分点。植被覆盖度为0~10%、>10%~20%、>20%~30%、>30%~40%和>40%~50%的区域面积年平均减少-1.05%、-8.63%、-7.04%、-7.20%和-3.49%,而植被覆盖度为>50%~60%、>60%~70%、>70%~80%、>80%~90%和>90%~100%的区域面积年平均增长6.92%、10.53%、4.05%、0.87%和7.06%。地形和水热状况从宏观上决定植被覆盖类型,并且影响植被疏密程度,土壤侵蚀影响植被受破坏程度,植被覆盖度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陕西 黄土高原 特征分区 MODIS
下载PDF
中国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马梓策 于红博 +3 位作者 曹聪明 张巧凤 侯丽丽 刘月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0-1321,共12页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植被生长状况和描述生态系统环境的重要指标,以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集为基础,采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中国植被覆盖度(FVC),分析中国年FVC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FVC对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以及人类活动...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植被生长状况和描述生态系统环境的重要指标,以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集为基础,采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中国植被覆盖度(FVC),分析中国年FVC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FVC对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FVC影响的未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FVC整体呈上升趋势;西北的年均FVC明显低于东南的年均FVC;除青藏高原FVC为下降趋势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且该趋势具有一定持续性。(2)各植被类型中,混交林的年均FVC最高,草原的年均FVC最低;而农作物变化率最大,混交林变化率最小,且未来将由改善转为退化趋势,其余均表现为持续性改善。(3)中国FVC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且降水对FVC的影响强于气温,表明降水是影响FVC变化的主要因素。(4)中国人类活动对FVC的影响程度整体表现为增强趋势,未来人类活动影响力以反向持续性为主。表明未来18a中国FVC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被覆盖度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GEE和BRT的1984—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植被覆盖度变化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垚燚 曾鹏 +2 位作者 张然 孙凤云 车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3-1044,共12页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是该区域发展的优先本底。探究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有利于更准确地认识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是该区域发展的优先本底。探究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有利于更准确地认识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分析了一体化示范区1984—2019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基于增强回归树(BRT)量化不同生态因子对FVC的影响。结果表明:1984—2019年间,研究区域植被覆盖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研究区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的特征。植被覆盖以退化为主,相较于1984年,2019年覆被退化和改善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49.8%和12.8%。其中,覆被退化主要发生于吴江北部、嘉善南部和青浦东北部。人类活动完全削弱了自然因素对FVC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GEE平台是实现植被覆盖常态化监测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示范区 植被覆盖度 Google Earth Engine 增强回归树
原文传递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艳华 苏德 +4 位作者 包扬 杨巍 赵超 白雲 赵玉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48,共9页
为揭示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以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防风固沙类型的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以MODIS长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法、一元线性趋... 为揭示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以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防风固沙类型的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以MODIS长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法、一元线性趋势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等,对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较差,其中以察哈尔右翼中旗的植被覆盖度为最高,数值在30%~60%之间;乌拉特后旗植被覆盖度为最低,处于2.31%~8.89%之间.2000—201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以低等级(0~20%)和较低等级(20%~40%)为主,两等级面积占90%以上;处于高等级(60%~80%)和较高等级(80%~100%)水平的区域面积总和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62%.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由高等级向低等级的转化趋势明显,植被退化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4%,植被改善面积仅占1.63%,基本不变的区域占44.97%.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同期降水响应关系良好,大部分区域二者呈正相关;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关系不明显,大部分区域二者呈负相关,说明降水是影响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植被覆盖度 MODIS 像元二分模型
下载PDF
北洛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遥感动态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妮 李谭宝 +3 位作者 张晓萍 丑述仁 谢名礼 刘二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6-210,327,共5页
采用1987,1995及2007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像元二分法估算植被覆盖度并进行分级,分析了北洛河流域近20a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对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演变及水沙变化机理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信息。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1987,1995及2007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像元二分法估算植被覆盖度并进行分级,分析了北洛河流域近20a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对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演变及水沙变化机理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1987—2007年北洛河流域植被呈缓慢增长—迅速增长趋势,其流域植被覆盖面积比例从41.12%,46.43%,增加至63.43%。(2)流域不同分区中,丘陵沟壑区、高塬沟壑区植被均呈缓慢增加—迅速增加的趋势,而土石山林区植被表现出较强稳定性。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以吴旗、志丹县为主,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以洛川塬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TM影像 北洛河流域
下载PDF
1982~2006年中国东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学珍 朱金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陆地植被是影响地表水热通量,乃至气候的重要因素,植被覆盖度是气候模式(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为更全面认识中国东部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空特征,以便于今后研究陆地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反馈效应,利用NOAAA VHRR-NDVI数据集,采用像元... 陆地植被是影响地表水热通量,乃至气候的重要因素,植被覆盖度是气候模式(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为更全面认识中国东部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空特征,以便于今后研究陆地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反馈效应,利用NOAAA VHRR-NDVI数据集,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计算了中国东部(105°E以东)1982~2006年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84.2%,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南北差异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2)森林、灌丛、农业植被和草原的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依次减小,分别是49.9%、44.7%、40.4%和31.1%,并且植被覆盖度的季节变幅也依植被类型而异,其中森林的季节变幅最大,达31.5%,其次是灌丛,为27.7%,草原的季节变幅最小,为15.3%;(3)1982~2006年中国东部超过74%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其中黄淮海平原、关中地区以及东北平原增幅相对较大,前两个地区主要表现为春季和冬季增加,后一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夏季和秋季增加;在植被覆盖度降低的区域中,长三角、珠三角的降低趋势最强。上述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东部地—气相互作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下载PDF
2000-2019年新疆植被覆盖度时空格局及重心变化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建国 张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88-194,共7页
植被对生态环境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机制,可为区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该研究利用2000-2019年MODIS/EVI数据,基于像元二分法获取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了FVC... 植被对生态环境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机制,可为区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该研究利用2000-2019年MODIS/EVI数据,基于像元二分法获取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了FVC变化规律,进一步利用重心模型分析了植被、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新疆平均FVC值为0.255,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以极低覆盖度为主,极高覆盖度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北部以及南疆的绿洲地区。2)新疆FVC呈上升趋势,变化平稳。东疆波动较大,2015年FVC高于平均值近20%,其他地区FVC在平均值5%上下波动;全疆植被减少趋势区域占总面积的53.04%,极显著恶化区域占总面积的4.73%。3)从重心迁移分析,气温是新疆FVC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经度方向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伊犁河谷地区植被重心和降水重心在经度方向上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2)。新疆植被覆盖度低且分布不均匀,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的像元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区域,好转区域面积大于恶化区域,生态恢复工作效果明显,在恶化区域应当继续加强植被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EVI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重心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瑾 闫庆武 +1 位作者 谭学玲 邹雅婧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7,共9页
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2005—2018年MODIS NDVI数据,以植被覆盖度FVC为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指标,利用时间信息熵、时间序列信息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等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强度... 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2005—2018年MODIS NDVI数据,以植被覆盖度FVC为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指标,利用时间信息熵、时间序列信息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等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强度和趋势;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矿区、河流、降水、地形等因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5—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强度较平稳,变化趋势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人们日益重视保护环境,保护植被,也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矿区的整治。2)从空间上看,在2005—2018年间,内蒙古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东高西低,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3)降水、矿区、河流都是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降水充沛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往往较高;矿区植被覆盖度低于非矿区;河流的发育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距河流较近的区域植被覆盖度高;不同的地形对植被覆盖度有显著的影响,低缓坡度和海拔较低的地区相较于坡度较陡、海拔较高的地区,更适宜植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信息熵 内蒙古 植被变化 驱动因素
下载PDF
2000-2015年黔西南州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顾羊羊 邹长新 +5 位作者 乔旭宁 黄贤峰 叶鑫 徐梦佳 杨忠庆 杜世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3-1422,共10页
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基于MOD13Q1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5年黔西南州植被覆... 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基于MOD13Q1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5年黔西南州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黔西南州植被覆盖呈现增长趋势,空间分布呈东南部高、北部低特征,非喀斯特区植被覆盖增长率高于喀斯特区。(2)全州植被覆盖整体呈改善趋势,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40.38%,主要分布在贞丰县东部、望谟县西部及普安县中南部,非喀斯特区植被改善区域面积占比(41.53%)高于喀斯特区(39.37%)。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市县建成区周边,基本不变区广泛分布。(3)全州植被覆盖未来持续改善区域面积占比(13.30%)高于未来持续退化区域(9.77%),变化趋势不确定区域面积占比为68.02%,需加强变化趋势不确定区域及未来植被退化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提高植被覆盖。(4)全州气温对植被覆盖影响强于降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和城镇开发强度的增加是导致黔西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喀斯特区
下载PDF
不同分辨率影像反演植被覆盖度的参数确定与尺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江淼 张显峰 +1 位作者 孙权 童庆禧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1-315,共5页
选择新疆古尔通班古特沙漠南缘的石河子地区作为研究区,针对统计回归模型需要大量实测数据,而像元二分模型(dimidiate pixel model,DPM)参数难以确定的缺点,提出了利用统计回归的结果反推像元二分模型参数来建立研究区遥感反演植被覆盖... 选择新疆古尔通班古特沙漠南缘的石河子地区作为研究区,针对统计回归模型需要大量实测数据,而像元二分模型(dimidiate pixel model,DPM)参数难以确定的缺点,提出了利用统计回归的结果反推像元二分模型参数来建立研究区遥感反演植被覆盖度的方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了利用TM和MODIS遥感影像数据分别反演植被覆盖度的参数化方案;同时,还研究了采用不同遥感数据源和不同反演模型时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中存在的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经验模型 尺度效应
原文传递
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4
作者 谭学玲 闫庆武 +1 位作者 王瑾 张海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5-1653,共9页
为了研究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2005—2016年12期MOD13Q1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线性回归趋势线法和地形面积差异修正系数等方法,研究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结合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采矿... 为了研究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2005—2016年12期MOD13Q1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线性回归趋势线法和地形面积差异修正系数等方法,研究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结合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采矿活动等数据分析其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幅度比较剧烈。植被覆盖度低的区域分布在矿区乌兰木伦河以南、无定河以北的范围内;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分布在神府新民矿区和榆横矿区南部。(2)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呈东北向西南先下降后上升的改善趋势,植被改善区域占榆神府矿区总面积的90%以上。(3)在海拔899~1000 m、坡度8°~12°和平原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平均值最高;在海拔1000~1437 m、坡度4°~28°和丘陵地区植被改善类型的面积比最大。2010—2015年土地利用转换类型对于植被的影响要好于2005—2010年,且植被均以改善型为主。(4)由煤矿点、厂房、排土场、塌陷地以及缓冲区内植被覆盖分析可知,采矿活动对矿区植被影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府矿区 植被覆盖度 地形地貌 采矿活动
原文传递
沁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原丽娟 毕如田 +1 位作者 徐立帅 朱洪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3-1103,共11页
以4期Landsat TM/OLI为遥感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运用转移矩阵、地学信息图谱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1993—2016年沁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地形数据分析海拔、坡度和坡向上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响应规律。结果... 以4期Landsat TM/OLI为遥感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运用转移矩阵、地学信息图谱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1993—2016年沁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地形数据分析海拔、坡度和坡向上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高等级覆盖的植被主要由低等级覆盖的植被转化而来; 1993—2016年,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不显著波动上升趋势,显著改善(55.99%)和轻微改善(10.13%)之和远大于显著退化(7.31%)和轻微退化(4.59%)之和,反映了良好的植被状况;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重心整体表现为向南偏东迁移2.05 km,其中较高和高植被覆盖迁移最为明显;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海拔、坡度呈显著正相关,显著改善面积占比随高程、坡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坡向在东北、西北和西南方向为优势地形位。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分异 地形分布指数 重心迁移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数据的重庆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叶勤玉 高阳华 +2 位作者 杨世琦 杨茜 梅勇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年第2期53-58,共6页
利用2000-2014年MODIS NDVI产品,基于像元二分模型计算重庆市近15年来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其变化强度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植被状况良好,2000-2014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65.24%,其中2014年为67.48%;渝东北、中部偏东和偏... 利用2000-2014年MODIS NDVI产品,基于像元二分模型计算重庆市近15年来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其变化强度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植被状况良好,2000-2014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65.24%,其中2014年为67.48%;渝东北、中部偏东和偏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渝西地区较低,主城区最低。尽管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化造成植被覆盖度的起伏波动,但自2000年以来,全市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共增长了5.88%,平均年变化率为0.42%;境内91.03%的区域植被覆盖度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中度以上改善的区域占64.30%。以各区县为监测空间单位,各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都保持增长的变化趋势,年平均增长率最高的区县为渝中区、长寿区、巴南区、合川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MODIS 重庆
下载PDF
2000-2018年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明霞 刘友存 +4 位作者 陈明 李奇 梁旗 邹杰平 乔丽潘古丽·吐尔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4-290,共7页
[目的]对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结合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与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赣江上游2... [目的]对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结合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与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赣江上游2000—2018年的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1)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5.21%/10 a,空间上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且以高植被覆盖为主;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极显著和显著增加的分别占25.59%和39.7%,极显著和显著减少的分别占1.32%和2.46%,而变化不显著的占57.84%;(2)研究区植被覆盖总体上比较稳定,平均变异系数为14.73%;Hurst分析显示赣江上游植被变化反持续性要强于持续性,总体上以弱反持续性为主;(3)研究区植被生长总体上受气温影响强于降水量,但存在空间差异。[结论]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未来将呈微弱下降趋势,气温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赣江上游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候勇 陈文龙 钟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40,共6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2001—2015年MODIS/EVI数据,通过Mann-Kendall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研究该地区植被覆盖类型及其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10年内蒙古草原面积的下降与畜牧业的发... 利用内蒙古地区2001—2015年MODIS/EVI数据,通过Mann-Kendall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研究该地区植被覆盖类型及其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10年内蒙古草原面积的下降与畜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2011—2015年内蒙古各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受到相关人类活动等的正向干扰;(2) 2001—2015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呈东北高西低的特征,森林、草原和荒漠的植被覆盖度均值分别为0.85、0.61和0.23;(3) 2001—2015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基本不变的面积为67.18%,改善面积为32.82%;(4) 2001—2015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总体为增长趋势,其中,2001—201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突变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2011—2015年植被覆盖度的增长主要受国家政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增强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20年来榆林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逸滨 刘宝元 +2 位作者 成城 张加琼 陆绍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7-208,218,共13页
为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20年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力,选取榆林市作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代表,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榆林市2001—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其20年来植被覆盖度的时... 为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20年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力,选取榆林市作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代表,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榆林市2001—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其20年来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偏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法筛选退耕还林草不同时期影响榆林市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榆林市植被覆盖度随时间序列呈显著增加趋势(S=0.011,p<0.01)。建设期(2001—2010年)榆林市整体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S=0.013,p<0.01),而巩固期(2011—2020年)增加趋势不显著(S=0.005,p>0.05)。(2)2001—2020年榆林市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呈由东向西递减的格局,榆林市各县(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榆林市东部地区增长趋势较为显著。建设期榆林市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比(82.1%)多于巩固期(58.0%)。(3)2001—2020年影响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的主导因素为累积退耕还林草面积和降雨量,累积退耕还林草面积和降雨量分别是建设期和巩固期的首要影响因素。(4)2001—2020年影响榆林市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为土壤质地、降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在建设期和巩固期土壤质地的空间差异都与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异密切相关。植被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和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为生态恢复措施的精准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植被覆盖度 地理探测器 年际变化 空间分异 土地利用
下载PDF
福州市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20
作者 田地 刘政 胡亚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8-1165,共8页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福州市1995-2015年6期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差值法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同时分析了地形因子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福州市1995-2015年6期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差值法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同时分析了地形因子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福州市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年际植被覆盖度均值由1995年的57.93%增加至2015年的66.44%,年均增加0.43%;各等级覆盖度植被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极高植被覆盖面积不断增加,2015年面积占比达54.18%;整体而言,福州市植被以改善为主,面积占比达55.73%,但仍有约16.98%区域植被覆盖度呈退化趋势,有待进一步恢复和治理。②高程、坡度对福州市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影响较大,随着高程的升高,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随着坡度增大,植被覆盖度呈先增加后微弱衰减趋势;坡向对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小,除平坡植被覆盖度略低外,其余各坡向植被覆盖度差异不显著。③1995-2015年,高程>300 m和坡度>5°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明显,而低高程和平坡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各坡向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相近。地形因子对福州市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和动态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改进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时空特征 地形因子 福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