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态氮素对基质培番茄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杨月英 张福墁 乔晓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9,共4页
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及不同配比对基质培番茄的生理代谢、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态氮或酰胺态氮比例达到50∶50时,植株生长正常,不影响根系活力和光合作用,叶片含水量正常。在秋冬茬可明显提高产... 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及不同配比对基质培番茄的生理代谢、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态氮或酰胺态氮比例达到50∶50时,植株生长正常,不影响根系活力和光合作用,叶片含水量正常。在秋冬茬可明显提高产量;在春夏茬可增加早期产量,总产量和单果重正常,并可延长果实的保鲜期。当氨态氮或酰胺态氮占营养液总氮量的75%时,植株生长受抑制。随着氨态氮或酰胺态氮比例的提高,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增加,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下降,还原糖、Vc含量上升,总酸含量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基质培番茄 生育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丰水期红枫湖流域氮污染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晓敏 季宏兵 +1 位作者 江用彬 李祥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30,共7页
丰水期对汇入红枫湖的后六河、麻线河、羊昌河和桃花园河等河水中氮素的形态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O3--N是氮素的主要形态,约占TN的25%65%;三态氮在空间分布上,从上游至下游,四条河流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后六河NH4+-N、NO2--N与NO... 丰水期对汇入红枫湖的后六河、麻线河、羊昌河和桃花园河等河水中氮素的形态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O3--N是氮素的主要形态,约占TN的25%65%;三态氮在空间分布上,从上游至下游,四条河流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后六河NH4+-N、NO2--N与NO3--N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外,含量总体上逐渐增加;其它三条河流中,NH4+-N与NO3--N的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NO2--N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该流域整体上表现为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后六河和麻线河地下水中NO3--N的含量明显高于相应河水中的含量。该研究对亚热带小流域河水中氮磷含量及形态变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对该流域的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氮素形态 总磷 丰水期 红枫湖
下载PDF
春小麦醇溶蛋白α-、β-、γ-、ω-组分积累规律及氮素调节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吴秀菊 李文雄 胡尚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7-282,共6页
为研究氮素形态对小麦醇溶蛋白及其组分积累的调节效应,以4种HMW-GS亚基组成的18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醇溶蛋白α、β、γ、ω组分积累规律及3种形态氮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各品种醇溶蛋白含量均随籽粒灌浆的进行逐渐增加,... 为研究氮素形态对小麦醇溶蛋白及其组分积累的调节效应,以4种HMW-GS亚基组成的18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醇溶蛋白α、β、γ、ω组分积累规律及3种形态氮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各品种醇溶蛋白含量均随籽粒灌浆的进行逐渐增加,但积累强度和最终积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4种亚基类型中,以7+9、2+12亚基类型品种积累强度最小,最终积累水平较低。籽粒灌浆过程中,4种醇溶蛋白组分均呈增加趋势,但各组分的积累进程有所不同。不同形态氮素处理,醇溶蛋白及4种组分的积累规律一致,但对其形成和最终积累水平有不同调节效应,并因品种而异。比较而言,酰胺态氮素更有利于醇溶蛋白及各组分的形成与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蛋白 氮素 积累规律 调节效应 积累强度 春小麦 品种 白及 调节作用 GS
下载PDF
施用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小麦产量及锰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蒙蒙 王宜伦 +2 位作者 韩燕来 苗玉红 谭金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94-96,共3页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小麦产量及锰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与锰配施可以提高矮抗5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但显著地降低郑麦366的有效穗数和产量;硝态氮与锰配施可以显著地促进矮抗58和郑麦366千粒重的提...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小麦产量及锰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与锰配施可以提高矮抗5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但显著地降低郑麦366的有效穗数和产量;硝态氮与锰配施可以显著地促进矮抗58和郑麦366千粒重的提高。矮抗58施用铵态氮可以促进锰素的积累,而施用硝态氮能促进锰素向籽粒的转移。不同形态的氮素与锰配施可以显著地促进郑麦366各部位对锰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形态 产量 锰素积累量
下载PDF
Accumulation Pattern of Gliadin Fractions α, β, γ, ω and Regulation of Nitrogen 被引量:1
5
作者 WU Xiu-ju LI Wen-xiong HU Shang-li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41-746,共6页
Gliadin, the major storage protein in endosperm, affects grain quality in spring wheat by its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Eighteen cultivars differing in HMW-G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o approach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 Gliadin, the major storage protein in endosperm, affects grain quality in spring wheat by its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Eighteen cultivars differing in HMW-G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o approach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 of gliadin fractions α, β, γ, ω and regulation of three kinds of nitrogen sour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gliadin in grains increas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grain-filling, but the accumulation intensity and final content differed evidently among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HMW-GS composition. Of all the subunit types used here, cultivars with subunits 7+9 and 2+12 had smaller accumulation intensity and lower final content. During grain-filling, 4 gliadin fractions had the same increase trend, but differed in accumulation course. The dynamic trends of gliadin accumulation were similar in different nitrogen treatments whose effects on initial amount, accumulation intensity and final level of accumulation varied with cultivars. Of three nitrogen fertilizer types, the amide-form nitrogen source was better to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gliadin as well as its four f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wheat GENOTYPE GLIADIN form of nitrogen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污泥农用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及玉米对其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楼玉兰 章永松 林咸永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2-398,共7页
采用根箱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污泥处理的根-土界面氮素转化、pH、重金属活性以及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肥能降低根际土壤的pH,提高根际土壤中的重金属活性,促进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而硝态氮的作用刚好相反.因此,... 采用根箱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污泥处理的根-土界面氮素转化、pH、重金属活性以及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肥能降低根际土壤的pH,提高根际土壤中的重金属活性,促进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而硝态氮的作用刚好相反.因此,氮肥形态的选择供应可作为控制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的一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重金属 氮肥形态 玉米 根际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正瑞 芮玉奎 +1 位作者 申建波 张福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0-412,共3页
氮肥的施用量和形态对植物的影响很大。实验借助于一种新型光谱仪SPAD-502叶绿素仪,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和氮肥形态对苗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0,100和200 kgN时,SPAD值在43.3-43.7之间,差异不显著;每公顷施用4... 氮肥的施用量和形态对植物的影响很大。实验借助于一种新型光谱仪SPAD-502叶绿素仪,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和氮肥形态对苗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0,100和200 kgN时,SPAD值在43.3-43.7之间,差异不显著;每公顷施用400 kgN时最后一片展开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每公顷施用100和200 kgN的处理,估计可能与肥料中其他成分有关,但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通过不同形态氮肥试验,表明氨态氮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可能的原因是:(1)氨态氮易于吸收,施用初期效果快;(2)氨态氮中微量元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量 氮肥形态 SPAD-502叶绿素仪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形态及其在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胜佳 王家玉 陈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57-61,共5页
大型原状未扰动稻田土壤渗透计(Lysimeter)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淋失的氮素形态主要是硝态氮(NO-3-N);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数量分布,具有向下递增的特点,并与土壤表层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因而呈... 大型原状未扰动稻田土壤渗透计(Lysimeter)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淋失的氮素形态主要是硝态氮(NO-3-N);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数量分布,具有向下递增的特点,并与土壤表层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因而呈季节性的消长变化;有少量铵态氮(NH+4-N)受施肥的影响从耕层土壤向下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 土壤剖面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鱼腥草吸收转运Pb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刚 伍钧 +1 位作者 唐亚 李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80-1385,共6页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鱼腥草吸收转运P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Pb处理下,施用铵态氮肥可促进鱼腥草生长,从而降低重金属Pb对鱼腥草的毒害;施用硝态氮肥时,更有利于鱼腥草体内的Pb2+由根部向茎部转移。低浓度Pb处理...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鱼腥草吸收转运P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Pb处理下,施用铵态氮肥可促进鱼腥草生长,从而降低重金属Pb对鱼腥草的毒害;施用硝态氮肥时,更有利于鱼腥草体内的Pb2+由根部向茎部转移。低浓度Pb处理时,增加硝态氮肥施用量可降低鱼腥草对Pb的积累能力;高浓度Pb处理时,铵态氮的施用则对鱼腥草积累Pb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形态 鱼腥草 PB 重金属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甘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安霞 董月 +4 位作者 吴建燕 宁运旺 许建平 李传哲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9-1054,共6页
为给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肥,研究了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甘薯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均可提高单株甘薯产量、薯数及单个薯质量,其中以铵态氮肥... 为给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肥,研究了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甘薯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均可提高单株甘薯产量、薯数及单个薯质量,其中以铵态氮肥(T3)处理的单株甘薯产量和单株结薯数最高,分别达到995.16 g、5.42个,显著高于酰胺态氮肥(T1)处理和硝态氮肥(T2)处理(P<0.05),单个薯质量则以硝态氮处理最高,为185.87 g。叶面积指数在移栽后60 d时达到最大值,其中铵态氮肥处理(3.73)>硝态氮肥处理(3.43)>酰胺态氮肥处理(2.63)。甘薯根、叶干物质累积速率以铵态氮肥(T3)处理最高,其次为硝态氮肥(T2)处理。甘薯地上部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主要集中在甘薯旺长期、膨大期,其中,甘薯叶、茎柄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K的累积量T3处理>T2处理>T1处理;由于块根的不断膨大,甘薯根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则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根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的累积量T1处理>T2处理>T3处理,对K的累积量T3处理>T1处理>T2处理。3种形态氮肥处理中,硝态氮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39.23%),其次为铵态氮肥处理(29.91%),酰胺态氮肥处理最低(27.56%);但铵态氮肥处理收获指数最高,为0.67,其次为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处理,均为0.64。因此,施用铵态氮肥最利于甘薯的高产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肥形态 叶面积指数 氮素生产效率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肥在稻田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及对烤烟生长和烟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伟杰 何飞飞 +4 位作者 周冀衡 何伟 杨中义 杨虹琦 肖志新 《作物研究》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试验于200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进行,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围绕稻烟复种土壤的特定条件,开展不同形态氮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影响和氮肥在土壤中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壤中硝态氮在整个烤烟大田生长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施用100%铵... 试验于200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进行,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围绕稻烟复种土壤的特定条件,开展不同形态氮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影响和氮肥在土壤中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壤中硝态氮在整个烤烟大田生长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施用100%铵态氮肥的烤烟前中期的生长势较强,而硝态氮与铵态氮各50%的烤烟在收获时茎围、株高、叶面积最大,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单一施用硝态氮或铵态氮的烤烟,烟叶中烟碱含量较高,而硝态氮与铵态氮各为50%的烤烟烟叶中烟碱含量较低。采用硝态氮与铵态氮各占50%配比的烤烟对氮肥的利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烤烟 施肥 氮肥形态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肥对油橄榄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剑 谢万燕 +1 位作者 蔡光泽 苏光灿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650-653,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相同浓度...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相同浓度的不同形态氮肥时,施用铵态氮肥对油橄榄幼苗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施用硝态氮,可溶性糖含量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加,CAT活性低于施用硝态氮,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油橄榄幼苗的抗氧化系统,相比之下,施用硝态氮更有助于油橄榄幼苗的生长,延缓其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 氮肥形态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广西铁山港海草生态区氮的存在形态及其与环境、生物因子的关系
13
作者 何本茂 韦蔓新 李智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79,共7页
利用广西908专项2008年1月~11月对铁山港海草生态区进行4个季节综合调查的资料,对不同形态氮的存在形态及其与环境、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区全年的总氮(TN)是以溶解态氮(DN)为主,占TN含量的66.5... 利用广西908专项2008年1月~11月对铁山港海草生态区进行4个季节综合调查的资料,对不同形态氮的存在形态及其与环境、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区全年的总氮(TN)是以溶解态氮(DN)为主,占TN含量的66.53%;而在DN中是以溶解有机氮(DON)为主,占DN含量的74.20%,与单一海区具有显著差别。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各形态N含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其次是盐度、SS和DO、pH,只有TOC是所有环境因子中唯一无相关性出现的因子。各种形态N与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浮游植物最为密切,初级生产力次之,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最差;但在季节上,N源充足的春季出现显著相关性较少,而且主要体现在处于生化过程的DN、DON和DIN的含量变化上,对于N源缺乏的秋季,所有形态N与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之间的相关性多达到了非常显著(P≤0.01)的正相关水平,N含量已经成为该季节初级生产者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港 海草生态区 氮的存在形态 环境 生物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5
14
作者 肖凯 张树华 +1 位作者 邹定辉 张荣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8,共6页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相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1)、光合速率(Pa)、RuBPcase初 始活性、RuBPcase含量、叶肉导度(gm)、碳酸酐酶(CA)活性、PSⅠ活性和PS Ⅱ活性均以NH4^++NO3-混合处理样高,NO3-自理...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相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1)、光合速率(Pa)、RuBPcase初 始活性、RuBPcase含量、叶肉导度(gm)、碳酸酐酶(CA)活性、PSⅠ活性和PS Ⅱ活性均以NH4^++NO3-混合处理样高,NO3-自理次之,NH4+处理较低。不同处平间的RuBPcase比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各氮素处理的气孔导度(gs)与对照相比 差异较小。氮素营养使叶片胞间CO2浓度(C1)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生理机制 小麦 氮素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与耕作对白浆土有机态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富东英 田秀平 +1 位作者 薛菁芳 韩晓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7-1131,共5页
采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长期耕作与施肥对白浆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耕层全氮含量为1840.8mg·kg-1。其中,非酸解总氮占土壤全氮29.8%,其余为酸解氮。酸解氮4种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 采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长期耕作与施肥对白浆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耕层全氮含量为1840.8mg·kg-1。其中,非酸解总氮占土壤全氮29.8%,其余为酸解氮。酸解氮4种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有机肥极大提高了土壤酸解总氮及其各组分含量(除酰胺态氮),化肥则以增加酰胺态氮为主,秸秆还田土壤酸解总氮及其各组分也有一定增加,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氮库处于严重消耗状态。土壤酸解总氮各组分对氮素营养贡献大小为,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素,主要向酰胺态氮转化,秸秆还田中氮向氨基糖态氮转化最多,有机肥中氮向氨基酸态氮转化率最大。长期免耕,不利于植物对氮素吸收以及有机态氮矿化,致使其比普翻和深松更有利于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有机氮组分 耕作 施肥
下载PDF
板栗氮素营养与花性的表现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娟 夏仁学 +1 位作者 李国怀 马梦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在板栗不同物候期间对其叶片、芽和枝皮中的蛋白态氮、非蛋白态氮和蛋白质氨基酸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能分化雌花的芽比只能分化雄花的芽含较多的非蛋白态氮和蛋白态氮,不同性别表现的新梢叶片非蛋白态氮含量及利用的时机不同,结果... 在板栗不同物候期间对其叶片、芽和枝皮中的蛋白态氮、非蛋白态氮和蛋白质氨基酸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能分化雌花的芽比只能分化雄花的芽含较多的非蛋白态氮和蛋白态氮,不同性别表现的新梢叶片非蛋白态氮含量及利用的时机不同,结果母枝上雌性表现区段枝皮比只有雄性表现区段枝皮中含较多的非蛋白态氮,氮素营养中以非蛋白态氮与雌性表现关系密切;花芽与叶芽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没有差别,即花性表现与所测的17种蛋白质氨基酸种类无关,但较多的氨基酸,特别是酸性氨基酸有利于雌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花性表现 蛋白态氮 非蛋白态氮 氨基酸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除铵效果对比 被引量:21
17
作者 宋晨曦 秦磊 +4 位作者 胡世丽 王观石 邓振乡 彭陈亮 齐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9-976,共8页
离子型稀土尾矿存在氨氮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尾矿中氨氮的赋存形式能更有效地处理尾矿中的氨氮。通过室内柱浸实验、浸泡除铵实验和淋洗除铵实验,分析稀土尾矿中氨氮残留的赋存形式,并根据色层塔板理论计算和比较2种除铵方式下的除铵效率... 离子型稀土尾矿存在氨氮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尾矿中氨氮的赋存形式能更有效地处理尾矿中的氨氮。通过室内柱浸实验、浸泡除铵实验和淋洗除铵实验,分析稀土尾矿中氨氮残留的赋存形式,并根据色层塔板理论计算和比较2种除铵方式下的除铵效率。结果表明,尾矿中氨氮残留赋存形式包括离子交换态氨氮、不可流动溶液残留氨氮、物理吸附氨氮和化学吸附氨氮。其中主要以化学吸附氨氮为主,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30.47%~40.73%;物理吸附氨氮含量最少,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4.86%~5.34%。3种硫酸铵单耗下淋洗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53.84%、54.05%和75.77%;浸泡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14.4%、20.66%和23.10%;淋洗方式效率相比浸泡方式更有效。在处理尾矿氨氮中使用淋洗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尾矿残留氨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氨氮残留赋存形式 色层塔板理论 浸泡除铵 淋洗除铵
原文传递
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氮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凡非 付雨 +4 位作者 杨成 袁华冠 彭艳 刘涛泽 罗绪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9-1165,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肥料施用后稻田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差异,揭示不同肥料施用对稻田土壤氮形态的影响。【方法】运用氮素分级浸提分离法分析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化肥施用后稻田土壤氮形态差异。【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肥料施用后稻田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差异,揭示不同肥料施用对稻田土壤氮形态的影响。【方法】运用氮素分级浸提分离法分析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化肥施用后稻田土壤氮形态差异。【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施用化肥、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OM)含量;施用有机肥可提高酸性土壤的pH,显著提高土壤总氮(TN)含量。施肥后土壤总氮含量为牛粪(1.90 g/kg)>鸡粪(1.27 g/kg)>猪粪(1.25 g/kg)>化肥(1.06 g/kg)>CK(0.93 g/kg),土壤可转化态氮(TF-N)含量为鸡粪(171.67 mg/kg)>化肥(117.12 mg/kg)>猪粪(98.20 mg/kg)>牛粪(95.30 mg/kg)。除鸡粪外,施用猪粪、牛粪和化肥土壤的铁锰氧化态氮(IMOF-N)、有机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占TF-N比例较高,分别为35.71%~40.23%和33.11%~44.10%。【结论】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土壤氮形态相互转化产生较大影响,施肥均可提高土壤离子交换态氮(IEF-N)含量;施用鸡粪可显著提高IEF-N含量,土壤中TF-N含量升高,IMOF-N、OSF-N含量降低;施用牛粪与猪粪可降低TF-N、IMOF-N和OSF-N含量;施用化肥可提高土壤IEF-N含量,降低OSF-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土壤总氮 可转化态氮 非可转化态氮
下载PDF
PCR-DGGE分析合肥市塘西河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沈烁 杨长明 成水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7,共8页
微生物在城市内河沉积物物质循环和污染物释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群落结构特征可作为评价城市河流入河污染负荷大小以及城市河流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合肥滨湖新区塘西河不同河段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微生物在城市内河沉积物物质循环和污染物释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群落结构特征可作为评价城市河流入河污染负荷大小以及城市河流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合肥滨湖新区塘西河不同河段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对DGGE图谱中15条主要条带进行回收、扩增和测序对比,然后对采样点进行UPGMA聚类分析.同时,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检验和冗余分析(RDA)方法,探讨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理化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塘西河不同采样点DGGE图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上游DGGE图谱条带数量多(平均大约为30条),但各条带的亮度差异不明显;中游条带数量少,平均仅为18条,但某些条带亮度大,表明该采样点沉积物中存在某些优势菌群;下游条带数量介于上游和中游之间,但也存在某些亮度较大的条带;上游采样点沉积物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3.31,明显高于中游采样点,也略高于下游采样点.15个序列中,10个与Gen Bank中已登录的序列同源性高于98%,1个同源性为97%,4个相似的目前尚未获得纯培养;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塘西河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Monte Carlo检验和RDA分析结果显示,离子交换态氮(IEF-N)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差异起到主导作用(特征值为0.188,P=0.134).结合塘西河水生植物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塘西河水生植被栽种对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丰度有一定的影响,且植被种类的影响作用较植被盖度更为明显.以上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可以很好地表征塘西河流域城镇化程度以及生态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西河 表层沉积物 离子交换态氮(IEF-N) 微生物群落 PCR-DGGE 冗余分析(RDA)
原文传递
氮肥形态与用量对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赫奕 陈明婉 +3 位作者 戚金存 李晨 李昌珍 杨福孙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553-5563,共11页
本研究以两叶一针‘热研1号’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应用三种氮肥形态(硝态氮,酰胺态氮,铵态氮)与三种氮肥用量(50%当地氮肥用量,100%当地氮肥用量,150%当地氮肥用量)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测定槟榔幼苗的形态、光合、叶绿素含... 本研究以两叶一针‘热研1号’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应用三种氮肥形态(硝态氮,酰胺态氮,铵态氮)与三种氮肥用量(50%当地氮肥用量,100%当地氮肥用量,150%当地氮肥用量)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测定槟榔幼苗的形态、光合、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和含氮量等指标,探究氮肥形态与用量对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形态与用量对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株高增长量在50%硝态氮下达到最大值;茎粗增长量、细胞间CO_(2)浓度、叶绿素a含量均在150%酰胺态氮肥下效果最佳;150%铵态氮肥处理下有利于槟榔幼苗干物质量的积累,根系干重、根冠比和干物质量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50%酰胺态氮肥处理下显著提升;植株茎秆全氮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从植株氮素总积累量来看,槟榔幼苗更偏好积累铵态氮肥。综上所述,酰胺态氮处理下50%用量槟榔幼苗的光合作用最强;增施铵态氮肥,利于根系的养分积累,促进植株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从而适应热带的生存环境。研究结果为热带地区槟榔幼苗培育选择合理氮肥形态与用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幼苗 氮肥形态与用量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氮积累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