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技术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洪伟 康向阳 +1 位作者 李艳华 张平冬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S2期127-132,共6页
本文综述了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技术的创立、发展以及应用现状,指出花粉管通道法可以克服农杆菌介导、基因枪等遗传转化方法对组织培养的依赖,通过收获种子获得遗传多样性丰富的转化群体,选择余地大,可满足林木多无性系造林的要求;... 本文综述了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技术的创立、发展以及应用现状,指出花粉管通道法可以克服农杆菌介导、基因枪等遗传转化方法对组织培养的依赖,通过收获种子获得遗传多样性丰富的转化群体,选择余地大,可满足林木多无性系造林的要求;加之该方法与林木授粉后施加理化处理诱导三倍体技术同是操作雌花序,可以将两种育种技术联合使用,从而通过一轮次选育过程实现多目标性状遗传改良。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的日臻完善,花粉管通道法必将在林木育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法 外源DNA导入 林木育种
下载PDF
赤桉无性系对比及繁殖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媛 喻美莲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赤桉E.camaldulensis是桉树种类中较为耐低温的一种.为了引种适合湖南永州气候条件、抗低温、且速生丰产的赤桉无性系,对赤桉7个优良无性系进行了对比试验.经4年冬季的严寒低温、霜、雪、冰冻的考验,对其树高、胸径、材积等因子采用...  赤桉E.camaldulensis是桉树种类中较为耐低温的一种.为了引种适合湖南永州气候条件、抗低温、且速生丰产的赤桉无性系,对赤桉7个优良无性系进行了对比试验.经4年冬季的严寒低温、霜、雪、冰冻的考验,对其树高、胸径、材积等因子采用双因子方差分析,对无性系的差异进行Q检验,结果表明,赤桉无性系34号综合性能最佳,可在永州市南部6县发展.并对赤桉无性系34号扦插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桉 无性系 繁殖试验 引种 扦插繁殖
下载PDF
林业育种中植物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晓辉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植物单倍体的产生方法有化学诱导和花粉母细胞培养。该技术在植物育种中具有优势,可以快速产生育种材料,解决不育性问题,且能够丰富遗传多样性。然而,其应用也存在争议,如生物安全和遗传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转基因育种技术通过修改基因... 植物单倍体的产生方法有化学诱导和花粉母细胞培养。该技术在植物育种中具有优势,可以快速产生育种材料,解决不育性问题,且能够丰富遗传多样性。然而,其应用也存在争议,如生物安全和遗传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转基因育种技术通过修改基因进一步改变植物遗传特征,进而可以提高其生长速度、木材品质和抗虫能力。然而,该技术也有风险,需要进行评估。总体来说,这些技术在林业育种中已经取得一些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育种 植物单倍体 技术研究
下载PDF
桉树成林无性系转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佑明 林睦就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通过近两年的桉树成林无性系转化试验,结果表明,桉树成林无性系之间扦插成活率差异显著:夏季扦插成活率高于秋季,且生根时间短,便于管理;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对桉树扦插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ABT(1号)生根粉100PPM浸泡3小时为最佳;不同... 通过近两年的桉树成林无性系转化试验,结果表明,桉树成林无性系之间扦插成活率差异显著:夏季扦插成活率高于秋季,且生根时间短,便于管理;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对桉树扦插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ABT(1号)生根粉100PPM浸泡3小时为最佳;不同年龄的枝条对桉树扦插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扦插成活率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成熟林 无性系转化 扦插
下载PDF
Propagating Figured Wood in Black Walnut
5
作者 James R. McKenna Wayne A. Geyer +1 位作者 Keith E. Woeste Daniel L. Cassens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5年第5期518-525,共8页
Figured black walnut lumber is a specialty wood product that commands a high price for manufacturing fine furniture and interior paneling. Two common figured grain patterns occur in walnut;they are known as “fiddle-b... Figured black walnut lumber is a specialty wood product that commands a high price for manufacturing fine furniture and interior paneling. Two common figured grain patterns occur in walnut;they are known as “fiddle-back” or “curly” grain,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of horizontal lines visible in the grain of the finished wood. The occurrence of figured walnut in nature is rare and unpredictable. Trees that have consistent figured patterns throughout the log are of exceptional value. Conversely, trees with partial or spotty figured patterns are considered defective and are reduced in value. Conventional breeding of seedlings, or cloning figured trees by grafting, are possible methods to propagate figured wood in walnut. The value of such material, however, will depend on figure being expressed predictably. For breeding to succeed, the trait of interest must be genetic and heritable. For clonal propagation to be effective, the trait must be reproduced true-to-type.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 the grain pattern of both grafted and seedling walnut from several highly figured wild selections. Logs from grafted trees of three clones propagated in the 1970s in Kansas were evaluated. Only one log from one clone showed some figure in its lumber. Ten-year-old seedlings from the figured walnut clone “Lamb” were grown and cut in Indiana and evaluated for figured grain, and none showed any sign of figured grain developing. Our conclusion is that figured grain in black walnut does not propagate true-to-type through grafting or by growing open-pollinated seed. Although evidence of some genetic control of figure was found,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factors appear to play a greater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GLANS nigra Figured WOOD forestry breeding True-to-Type GRAFTING CLONAL forestry
下载PDF
高等林业院校“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汉尧 刘小珍 +4 位作者 何承忠 周军 许玉兰 辛培尧 王大玮 《科技视界》 2014年第8期19-19,139,共2页
遗传育种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加强高等林业院校林业相关专业本科生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及实践,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该文对遗传育种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 遗传育种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加强高等林业院校林业相关专业本科生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及实践,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该文对遗传育种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等措施,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遗传育种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育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大伟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主要针对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育种技术展开研究,先分析现代林业的育苗理念,然后详细论述现代林业育种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容器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技术、插条育苗技术、嫁接育苗技术,旨在充分彰显出林业育种技术的应用价值,不断提高... 主要针对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育种技术展开研究,先分析现代林业的育苗理念,然后详细论述现代林业育种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容器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技术、插条育苗技术、嫁接育苗技术,旨在充分彰显出林业育种技术的应用价值,不断提高林业育苗培育水平,满足现代林业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林业 育苗理念 育种技术
下载PDF
生物质醋液在2种林木播种育苗上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田英 彭励 +2 位作者 王姮 赵健 刘晓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94-97,共4页
利用以芦苇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质醋液,经过在西部沙樱、腺齿蔷薇2种林木播种育苗上的应用,确定醋液对其生长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醋液对西部沙樱、腺齿蔷薇2种林木播种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以400、800倍液在种子出苗后4~6叶一心期开始灌... 利用以芦苇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质醋液,经过在西部沙樱、腺齿蔷薇2种林木播种育苗上的应用,确定醋液对其生长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醋液对西部沙樱、腺齿蔷薇2种林木播种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以400、800倍液在种子出苗后4~6叶一心期开始灌根使用,每隔5天一次,共灌施6次,灌根处理为每穴20~30mL,可显著促进供试幼苗高生长和根系的萌发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醋液 林木育苗 播种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延缓害虫对Bt毒蛋白耐受性的育种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军 刘友全 卢孟柱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86-88,共3页
在分析害虫对转 Bt毒蛋白基因植株产生耐受性的特点、发生机制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为延缓害虫对 Bt毒蛋白耐受性的育种策略 :(1)培育双价或多价 Bt毒蛋白抗虫品种 ;(2 )寻找能使 Bt毒蛋白基因在植物中高效表达的启动子 ;(3 )使用组织... 在分析害虫对转 Bt毒蛋白基因植株产生耐受性的特点、发生机制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为延缓害虫对 Bt毒蛋白耐受性的育种策略 :(1)培育双价或多价 Bt毒蛋白抗虫品种 ;(2 )寻找能使 Bt毒蛋白基因在植物中高效表达的启动子 ;(3 )使用组织特异型或诱导型启动子以减轻对害虫持续的选择压 ;(4 )将 Bt毒蛋白基因转入叶绿体基因组以解决原核与真核细胞对遗传密码子偏爱的不同 ;(5 )通过突变等技术改变 Bt毒蛋白一级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 林学 育种策略 综述 Bt 毒蛋白 耐受性 害虫
下载PDF
生物全息律与林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兴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9-92,共4页
生物全息律揭示了生物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全息相关性。本文阐述了生物全息律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各项领域的应用。从林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林木病害的诊治,树木遗传育种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生物全息律与林学的关系。指出了... 生物全息律揭示了生物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全息相关性。本文阐述了生物全息律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各项领域的应用。从林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林木病害的诊治,树木遗传育种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生物全息律与林学的关系。指出了生物全息律在林学中的指导作用和应用前景。明确了今后林业应广泛应用生物全息律来指导生产和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全息律 药用植物 林木病害
下载PDF
林业育种技术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帧 刘浩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林业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经济价值的作用,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林业育种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林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林业育种的方法越来越多,育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本文通... 林业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经济价值的作用,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林业育种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林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林业育种的方法越来越多,育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本文通过对林业育种的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我国林业育种与产业发展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育种方法 技术应用
下载PDF
天津市林果花卉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2
作者 兰璞 王丽娟 +1 位作者 贾凤伶 信丽媛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46-49,共4页
林果花卉种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林果花卉科研院所和企业调研,系统梳理了天津市林木种苗、果树育种和花卉育种现状,总结出林果花卉种业发展存在六大问题,从做好战略规划、政策资金倾斜、完善机制、建设种业大数... 林果花卉种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林果花卉科研院所和企业调研,系统梳理了天津市林木种苗、果树育种和花卉育种现状,总结出林果花卉种业发展存在六大问题,从做好战略规划、政策资金倾斜、完善机制、建设种业大数据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果树 花卉 育种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13
作者 刘晓发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33-34,共2页
生物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利用到林业生产和研究中,笔者从基因工程、营养繁殖技术、分子标记等方面叙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 林业 基因 繁殖
下载PDF
表型技术在林木育种和精确林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边黎明 张慧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126,共14页
缺乏有效的表型采集与分析能力已成为林木育种研究领域的瓶颈,其关键难点是生成准确的表型数据,以便正确解释获得的结果。在精确林业中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实现自动化、大范围、快速实时的表型性状分析。长久以来,林木遗传育种和精确林业... 缺乏有效的表型采集与分析能力已成为林木育种研究领域的瓶颈,其关键难点是生成准确的表型数据,以便正确解释获得的结果。在精确林业中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实现自动化、大范围、快速实时的表型性状分析。长久以来,林木遗传育种和精确林业监测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收集常规表型数据,传统的表型研究方法具有效率低、维度低、通量低、精度低、劳动量大、主观性强等缺点,无法满足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型”内在关联、揭示特定生物性状形成机制的科研需求。因此,亟需在林业上发展并应用非破坏式、自动化、高通量、高精度的表型监测技术。现代表型技术使用搭载多种类型成像传感器的系统,自动收集林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大量表型数据,实现对大批量林木个体的生长监测。另外,无损测量的特点使对同一林木个体进行连续监测得以实现,从而获取林木生长相关的表型性状,如在胁迫研究中,表型技术能明晰林木对胁迫的响应模式及其对胁迫的抗性。利用新型传感器技术对遗传测定群体进行准确、高通量、无损式、快速高效的表型信息采集,对于加快林木遗传改良进程、实施精确林业战略、挖掘优良种质、提高森林质量和抗逆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林木表型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基于个体和基于林分(群体)的林木表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研究内容。详细分析可见光相机、荧光成像仪、近红外成像仪、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激光雷达扫描仪等各成像传感器的测量参数、频谱范围、成像原理、优缺点,以及在林木表型信息采集上的应用现状等。林木表型技术的研究趋势为:1)构建新型采集平台获取林分和个体的关键表型性状以提高精度及通量;2)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分析林木在温度、湿度、水分、光照等非生物胁迫下的表型反应,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 成像传感器 精确林业 林木遗传育种 生物胁迫
下载PDF
分子标记及其在林木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少瑜 《云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63-70,共8页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 ,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 ,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领域。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当前分子标记主要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 ,从指纹图谱的品种鉴别、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 ,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 ,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领域。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当前分子标记主要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 ,从指纹图谱的品种鉴别、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论述了分子标记在林木种质资源和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分子标记为品种鉴别、亲缘关系确定、种质资源遗传结构状况等的研究提供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在提高林木遗传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林木种质资源 林木遗传育种 应用 种类
下载PDF
马尾松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靳小翠 李志辉 +2 位作者 杨模华 张冬林 丁贵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4,共5页
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在预备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胚的采集、接种,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计算实验数据,利用SPSS1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LP为基本培养基,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的采种时期是4月中旬... 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在预备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胚的采集、接种,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计算实验数据,利用SPSS1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LP为基本培养基,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的采种时期是4月中旬至5月下旬;在这一时期不同家系对诱导率影响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幼胚成长,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也逐步下降;马尾松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需在暗培养条件下进行;在初步试验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最佳的是第③号激素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林木育种 马尾松 幼胚 胚性愈伤组织 采种时期
下载PDF
大叶榉顶芽诱导与增殖培养 被引量:14
17
作者 汪灵丹 张日清 金晓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9,共5页
为解决大叶榉组织培养中萌芽难、增殖系数低的难题,选取健康、饱满的顶芽为外植体,配合不同激素配比对顶芽进行诱导萌芽、增殖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对顶芽萌芽和增殖培养均影响不同,其中最佳顶芽萌芽培养基是WPM+B... 为解决大叶榉组织培养中萌芽难、增殖系数低的难题,选取健康、饱满的顶芽为外植体,配合不同激素配比对顶芽进行诱导萌芽、增殖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对顶芽萌芽和增殖培养均影响不同,其中最佳顶芽萌芽培养基是WPM+BA1.0 mg/L,萌芽率最高可达98.3%;最佳增殖培养基是WPM+4.0BA mg/L,最大增值系数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林木育种 大叶榉 组织培养 诱导萌芽 增殖培养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马尾松低效林林下种草养鸡耦合模式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承芳 黄颖 +4 位作者 张晓佩 罗旭辉 陈恩 李文杨 翁伯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9-1928,共10页
马尾松低效林是红壤侵蚀区典型植被类型。林下种草养鸡则是林下种草与林下养鸡的耦合新模式,既能解决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种养循环,驱动水土流失治理。为科学评价马尾松低效林林下种草养鸡模式的生态经济... 马尾松低效林是红壤侵蚀区典型植被类型。林下种草养鸡则是林下种草与林下养鸡的耦合新模式,既能解决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种养循环,驱动水土流失治理。为科学评价马尾松低效林林下种草养鸡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本文应用能值分析法,测评福建省长汀县三洲镇垌坝村传统林下养鸡(对照)、林下种草养鸡两种模式的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和能值反馈率。结果表明,传统林下养鸡模式的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和能值反馈率分别为0.860、0.166、2.125、3.380、0.629和0.026,林下种草养鸡模式上述指标值分别为0.400、1.510、0.870、1.370、0.635和0.290。林下种草养鸡模式的能值投资率、可持续发展指数比对照提高1.344和0.006个单位,显示更强的经济活力;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比对照下降0.460、2.010个单位,显示更低的环境负载。林下种草养鸡模式的净能值产出率低于对照1.255个单位,而能值反馈率高出对照0.264个单位。总体而言,林下种草养鸡耦合模式经济活力更强,环境负载更低,符合脆弱区林下经济发展趋势。侵蚀区土壤结构性差,限制了从系统外导入的化肥在循环系统中功能的发挥,导致系统净能值产出率、能值反馈率较低,这为该模式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马尾松低效林 水土流失 林下经济 种草养鸡 能值分析
下载PDF
加快林纸结合步伐 实现造纸工业现代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顾民达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45-50,共6页
文章论述了林纸结合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一些地区发展人工林,实现林纸一体化的做法;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育林,因地制宜选择育林材种;提出制浆厂经济规模和采用国际先进制浆技术的建议。文章认为,振兴中国林业、纸业必须由政府... 文章论述了林纸结合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一些地区发展人工林,实现林纸一体化的做法;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育林,因地制宜选择育林材种;提出制浆厂经济规模和采用国际先进制浆技术的建议。文章认为,振兴中国林业、纸业必须由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在商品林建设中引入民营机制,国家开发银行重点支持丰产林项目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业 现代化 林纸结合 人工林 林纸一体化机制
下载PDF
花椒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星斗 王文君 +3 位作者 任媛媛 王念 范国强 翟晓巧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6,共6页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我国重要的特色香料植物。我国花椒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目前在花椒育种及栽培过程中存在着育种周期长、育种方式较为局限,以及基础研究薄弱、抗性苗较少等问题。因此,探讨花椒...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我国重要的特色香料植物。我国花椒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目前在花椒育种及栽培过程中存在着育种周期长、育种方式较为局限,以及基础研究薄弱、抗性苗较少等问题。因此,探讨花椒栽培、遗传特性和挖掘重要功能基因,对推动花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人研究,文中从传统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3个方面对花椒育种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包括花椒栽培育种的主要方式、诱变育种进展和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尚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花椒精准育种和种质创制发展、推动花椒产业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经济林 传统育种 诱变育种 分子育种 精准育种 非生物胁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