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道白河河岸带植物群落最小面积与物种丰富度 被引量:42
1
作者 代力民 王青春 +2 位作者 邓红兵 陈高 王庆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41-645,共5页
河岸带是森林小流域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河水的影响和边缘效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河岸带植物群落与远离河岸带的森林群落在组成、结构和分布格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其群落最小面积也不同 .本文对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河岸带... 河岸带是森林小流域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河水的影响和边缘效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河岸带植物群落与远离河岸带的森林群落在组成、结构和分布格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其群落最小面积也不同 .本文对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河岸带植物群落最小面积和物种丰富度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河岸带植物群落的最小面积均小于远离河岸带的森林群落的最小面积 .在河岸带 ,阔叶红松林群落的 6 0、80和 90 %植物种类时的平均最小面积分别约为 80、180和 32 0m2 ;而远离河岸带的森林内部 ,相应的平均最小面积分别为 2 6 0、380和 480m2 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道白河 河岸带 植物群落 最小面积 物种丰富度 种-面积曲线 阔叶红松林 森林流域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二道白河森林流域溪流倒木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红兵 王青春 +2 位作者 潘文斌 周莉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96-1901,共6页
溪流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最重要、最直观的输入和干扰之一 ,也是两系统之间的主要联结 ,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对长白山北坡溪流倒木现存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 溪流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最重要、最直观的输入和干扰之一 ,也是两系统之间的主要联结 ,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对长白山北坡溪流倒木现存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调查的红松阔叶林植被带内 45 0 0 m长河道内 ,共发现溪流倒木 42 5株 ,分属于 1 7个树种 ;其中 、 级腐烂占相当大的比重 ,与林地倒木 、 级腐烂占优有所不同 ,其原因可能与分解环境的不同有关。所有溪流倒木的总材积为 77.98m3,故溪流倒木的现存量为 1 .73 3 m3/1 0 0 m和 1 0 .83 m3/hm2 。溪流倒木的树种组成和不同树种的材积与河岸带植被密切相关 ,但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林分形成倒木并进入河流在时间上可能是均匀或随机的 ,但不同树种间 ,其形成倒木并进入河流时的树木材积或生长年龄存在较大差异。溪流倒木和林地活立木的个体数量的径级分布基本上为反 J型 ,而它们材积的径级分布均为典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二道白河 森林流域 溪流倒木 河岸带 溪流生态系统
下载PDF
长江上游暗针叶林流域水文过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志强 赵玉涛 +1 位作者 余新晓 程根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9,共5页
该文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网络站 (CERN)贡嘎山高山生态定位试验站多年水文气候资料 ,分析了该区森林流域水文过程变化规律 ,并利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蒸渗仪 ,研究了试验流域主要土壤和母质类型水分垂直下渗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该区森... 该文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网络站 (CERN)贡嘎山高山生态定位试验站多年水文气候资料 ,分析了该区森林流域水文过程变化规律 ,并利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蒸渗仪 ,研究了试验流域主要土壤和母质类型水分垂直下渗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流域的水文情势可划分为以下 3个时期 :①枯水径流期 (1 1~次年 3月 ) ,径流成分主要是地下径流 ;②洪枯交替融雪期 (4~ 5月 ) ,径流成分除了地下径流外 ,冰雪融水径流和少量降水径流开始逐渐成为总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洪水径流期 (6~ 1 0月 ) ,此阶段为雨季 .蒸渗仪测定结果表明 ,该流域主要土壤和成土母质类型水分垂直运动强烈 ,形成了雨季降雨径流的相对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暗针叶林 水文过程分析 森林流域
下载PDF
Nitrogen sink in a small forested watershed of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4
4
作者 Laiming Hu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68-475,共8页
Global nitrogen (N) emission and deposition have been increased rapidly due to massive mobilization of N which may have long- reaching impacts on ecosystems. Man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cosystems have been identif... Global nitrogen (N) emission and deposition have been increased rapidly due to massive mobilization of N which may have long- reaching impacts on ecosystems. Man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cosystem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secondary N sourc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put-output budget of inorganic N in a small forested watershed of subtropical China was investigated. Inorganic N wet deposition and discharge by stream water were monitored from March, 2007 to February, 2009. The concentrations and fluxes of inorganic N in wet precipitation and stream water and net retention of N were calculated. Global N input by dry deposition and biological fixation and N output by denitrification for forested watersheds elsewhere were reported as reference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studied forested watershed is a source or a sink for 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organic N output by the stream water is mainly caused by NO3-N even though the input is dominated by NH4+-N. The mean flux of inorganic N input by wet precipitation and output by stream water is 1.672 and 0.537 g N/(m2.yr),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most of inorganic N input is retained in the forested watershed. Net retention of inorganic N reaches 1.135 g N/(m2.yr) considering wet precipitation as the main input and stream water as the main output, ff N input by dry deposition and biological fixation and output by denitlific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is subtropical forested watershed currently acts as a considerable sink for N, with a net sink ranging from 1.309 to 1.913 g N/(m2-yr) which may enhance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ed watershed nitrogen deposition nitrogen sink subtropical China
原文传递
Modified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watershed boundary with digital elevation modeling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殿中 郝占庆 熊在平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3-286,共4页
Boundary extraction of watershed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forest landscape research. The boundary of the upriver wa-tershed of the Hunhe River in the sub-alpine Qingyuan County of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was e... Boundary extraction of watershed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forest landscape research. The boundary of the upriver wa-tershed of the Hunhe River in the sub-alpine Qingyuan County of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was extracted b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ing (DEM) data in ArcInfo8.1.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was applied to help modify its copy according to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ETM) image抯 profuse geomorphologic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Both the DEM-dependent boundary and modified copy were overlapped with county map and drainage network map to visually check the effects of result. Overlap of county map suggested a nice extraction of the boundary line since the two layers matched precisely, which indicated the DEM-dependent boundary by program was effective and precise. Further upload of drainage network showed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boundary and the drainage network. Altogether, there were three sections of the extraction result that needed to correct. Compared with this extraction boundary, the modified boundary had a better match to the drainage network as well as to the county map. Comprehensiv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gram extraction has generally fine precision in position and excels the digitized result by hand. The errors of the DEM-dependant extraction are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program to recognize sections of complex landform especially altered by human activities, but these errors are discernable and adjustable becaus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ETM image is less than that of DEM. This study result proved that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could help obtain better result when DEM method is used in extraction of watershed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ed watershed Boundary extrac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ing (DEM)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ETM)
下载PDF
森林小流域的降雨出流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常源 平田健正 村岡浩尔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7-96,共10页
本文简述了森林小流域中降雨—截流—下渗—地中水—地表水各个环节的作用。作者认为,在降雨出流过程中,下渗和土壤中的快速流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地表出流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小的。一般来说,森林土壤的下渗率比较大,森林流域的贮水能力... 本文简述了森林小流域中降雨—截流—下渗—地中水—地表水各个环节的作用。作者认为,在降雨出流过程中,下渗和土壤中的快速流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地表出流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小的。一般来说,森林土壤的下渗率比较大,森林流域的贮水能力也是很可观的。这些就决定了森林流域的产流不是霍顿产流,也不同于现在流行的许多产流理论和模式。在湿润地区形成产流区时的特点并非是表层土壤首先饱和,而是地下水位或被地下水支持的饱和毛细管带上升到表面附近使该区发生饱和,因而产生以及维持这种饱和状态所需的垂直下渗和地中水的侧向补给是流域是否发生产流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地表流可认为是回归流。此外,流域地中水产流对降雨响应过程可认为是由作用在毛细管带中的水的压力平衡受破坏而引起的,这个压力通过毛细管带传递到饱和带。作用在毛细管带中的水的压力平衡受破坏的原因可以是封存在土壤中的被瞬间压缩的空气压力作用,也可以是降雨直接接触到已发展至地表的非饱和毛细管带的上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流域 降水 出流
下载PDF
高山峡谷地区森林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建梅 裴铁璠 +1 位作者 王安志 杨弘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38-1644,共7页
根据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主要水文特点,选择通用性较强的水文过程模式,构建高山峡谷地区森林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过程模型,避免过多复杂的区域性模型参数率定,保证模型在相似地区的可移植性;并选择杂谷脑水文站上游... 根据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主要水文特点,选择通用性较强的水文过程模式,构建高山峡谷地区森林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过程模型,避免过多复杂的区域性模型参数率定,保证模型在相似地区的可移植性;并选择杂谷脑水文站上游地区进行降雨-径流过程模拟,得到1999年和2000年模拟时段长度为1 000 h的两个径流过程,对模拟与实测的径流过程、累积径流量、洪峰流量与峰现时间等进行比较,其拟合效果较好.该模型结构简单,引入的经验参数较少,可推广应用到其它尺度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森林流域 降雨-径流过程 尺度转换
下载PDF
闽江流域森林生产力遥感空间分区 被引量:3
8
作者 赖日文 刘健 余坤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1-495,共5页
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以闽江流域林地多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栅格数据库及主要土壤质量因子栅格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森林气候生产力和森林生产力栅格数据库.运用ERDAS建模功能及动态聚类生成闽江流域林地森林气候生... 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以闽江流域林地多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栅格数据库及主要土壤质量因子栅格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森林气候生产力和森林生产力栅格数据库.运用ERDAS建模功能及动态聚类生成闽江流域林地森林气候生产力和森林生产力分布图.通过对2个生产力空间分区分析,全流域各生产力总体空间分布上大致呈从东南向西北略有递增的趋势,中部和西北部较高,东南和西部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闽江流域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林地 森林气候生产力 森林生产力 空间分区 闽江流域
下载PDF
Rainfall and Runoff Observations in the Subtropical Forest of Okinawa Island, Japan
9
作者 Naoki Kabeya Akira Shimizu +5 位作者 Takanori Shimizu Hitoshi Ikuzawa Takuya Arakaki Hiroshi Furugen Yashuhiro Ohnuki Shiho Asano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4年第6期625-634,共10页
We set up two experimental catchments to provide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ed area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Okinawa Island, Japan. We calculated runoff using water level... We set up two experimental catchments to provide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ed area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Okinawa Island, Japan. We calculated runoff using water level data (recorded by a pressure-type water level gauge installed in a box culvert) and a discharge rating curve (derived from in situ observations).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s for 2010 showed that the rainfall, runoff and evapotranspiration losses (= rainfall – runoff) were 3403.6 mm, 2285.7 mm and 1117.4 mm, respectively. This result was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results from other forested experimental catchments in this region. Direct runoff, as a proportion of event total rainfall,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empirical equation (Qdirect = 0.0048, Pevent 1.7971, R2 = 0.9599). When Pevent was 100 mm or less, the ratios of Qdirect to Pevent were less than 15% in general. When Pevent exceeded 100 mm, the ratios were 20% -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RUNOFF forested watershed OKINAWA ISLAND RAINFALL-RUNOFF Observation Sub-Tropical forest Water Balance
下载PDF
黄土高原森林/非森林流域径流稳定性及其演变趋势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名礼 张晓萍 +3 位作者 刘二佳 陈妮 张亭亭 郭敏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9-153,共5页
采用集中期、集中度等方法及M—K,Pettitt等非参检验法对比分析了黄土高原北洛河子午岭森林流域与相邻丘陵沟壑区非森林流域近50a来的径流稳定性差异及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的水文效应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黄土高... 采用集中期、集中度等方法及M—K,Pettitt等非参检验法对比分析了黄土高原北洛河子午岭森林流域与相邻丘陵沟壑区非森林流域近50a来的径流稳定性差异及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的水文效应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和非林区流域径流量年际尺度分布表现出一致的强变异性,年内分布均为双峰型特征,但林区峰型平缓,非林区陡峭。林区流域年内分布较非林区流域均匀,前者径流集中期较后者滞后1个月。近50a来林区流域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而非林区流域年、夏、秋及汛期径流量表现出显著性减少趋势,且有显著的跃变时间。无论径流过程或径流量年变化如何,林区稳定性要明显优于非林区流域。非林区流域的生态环境仍需要长时期的建设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月分配 年际趋势 稳定性 森林流域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1
11
作者 王礼先 张志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9-444,共6页
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包括森林对流域径流形成机制的影响、 森林对流域径流量的调节以及森林对流域径流水质的影响3个方面。论文根据作者在黄土高原和北京土石山区多年研究的结果, 并结合国内同行在森林水文方面的研究成果, 就干旱地... 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包括森林对流域径流形成机制的影响、 森林对流域径流量的调节以及森林对流域径流水质的影响3个方面。论文根据作者在黄土高原和北京土石山区多年研究的结果, 并结合国内同行在森林水文方面的研究成果, 就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年总径流量、 洪峰流量、 枯水径流以及径流水质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结果表明, 在干旱地区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增加, 流域年总径流量减少; 森林植被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小流域的暴雨洪峰流量; 森林植被覆盖率越高, 枯水径流量随之增加; 森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流域径流水质。根据干旱地区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流域年径流总量的研究结果, 初步估算目前我国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包括天然林)的生态用水量为160亿m3左右。由于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复杂性和尺度依赖性, 森林在区域(或大流域)尺度的水文功能评价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森林流域 径流调节 生态用水 径流量 森林覆盖率
下载PDF
基于地形指数的TOPMODEL研究进展与热点跟踪 被引量:28
12
作者 余新晓 赵玉涛 +1 位作者 张志强 程根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7-121,共5页
TOPMODEL是一种以数学方式表示水文循环过程的基于物理过程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该模型结构明晰 ,参数较少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不但适合于坡地集水区 ,还能用于无资料流域的产汇流估算 .TOPMODEL更大的优点在于非常适用二次开发 ... TOPMODEL是一种以数学方式表示水文循环过程的基于物理过程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该模型结构明晰 ,参数较少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不但适合于坡地集水区 ,还能用于无资料流域的产汇流估算 .TOPMODEL更大的优点在于非常适用二次开发 .该模型最初是用来模拟英国山区降雨径流的 ,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美国东部、新西兰等温湿地区 ,均显示了很好的模拟结果及可信的变源产流贡献模拟 .TOPMODEL是降雨径流模式之一 ,整个水文过程主要用水量平衡和Darcy定律来描述 .它利用变源面积理论原理 ,采用分布式地形指数 (ln(a tan β)来刻划流域或坡面的地形 ,作为决定径流形式的主导因子 ,并假定流域内具有同一地形指数值的区域具有水文相似性 .该文最后对目前TOPMODEL在森林流域水文研究中对产流机制的解释、参数问题以及尺度问题等 3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跟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DEL 地形指数 森林流域 水文模型
下载PDF
机载激光雷达人工林单木分割方法比较和精度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平昊 申鑫 +1 位作者 代劲松 曹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136,共10页
【目的】研究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适用性,分析3种方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精度,探索进行单木分割时3种方法关键参数的最优选择。【方法】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和目视解译方法,计算单... 【目的】研究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适用性,分析3种方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精度,探索进行单木分割时3种方法关键参数的最优选择。【方法】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和目视解译方法,计算单木探测率、准确率和F得分,比较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单木分割精度,并通过改变栅格化冠层高度模型(CHM)的分辨率及调整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距离阈值,分别对3种方法进行单木提取效果的敏感性分析。【结果】1)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对人工林单木总体分割精度较高(F=0.76~0.83); 2)对于"复杂林型"样地,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分割精度最高(F=0.78),优于分水岭算法(F=0.74)和四次多项式拟合法(F=0.53);对于"中等复杂林型"样地,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分割精度最高(F=0.89),优于分水岭算法(F=0.84)和四次多项式拟合法(F=0.75);对于"简单林型"样地,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F=0.89)、分水岭算法(F=0.89)和四次多项式拟合法(F=0.93)的分割精度都较高; 3)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CHM分辨率为0.5 m×0.5 m时,分水岭算法和四次多项式拟合法的分割精度最高;当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距离阈值近似样地平均冠幅半径时,其分割精度最高。【结论】对多种类型样地进行单木分割,体现了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适用性;结合多种类型样地充分评估并比较了3种方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精度;通过对3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阐述了进行单木分割时关键参数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人工林 单木分割 分水岭算法 四次多项式拟合法 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
下载PDF
长江上游森林影响流域水文过程模拟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郑绍伟 慕长龙 +2 位作者 陈祖铭 龚固堂 黎燕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46-3056,共11页
用森林流域水文模型(FCHM)模拟分析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变化下的平通河流域和刘家河流域森林水文过程。可知随着两个流域森林覆盖率(FR)的提高,林冠截留量的增加和土壤入渗能力的改善,使得径流成分比例也随之发生变化,地表径流Rf逐渐减少,... 用森林流域水文模型(FCHM)模拟分析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变化下的平通河流域和刘家河流域森林水文过程。可知随着两个流域森林覆盖率(FR)的提高,林冠截留量的增加和土壤入渗能力的改善,使得径流成分比例也随之发生变化,地表径流Rf逐渐减少,快速流转换为慢速流,因此延迟了流域降水汇流时间,洪峰流量得以削减。以平通河为例,当该流域全部被森林覆盖以后,则流域百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标准可由非森林地时的4520m3/s降到3380m3/s,因此森林的存在可大大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而两个流域又由于区域结构等条件的不同,使得流域径流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平通河流域径流成分主要以浅层径流Rs和深层径流Rp为主,而刘家河流域径流成分主要以壤中流Ri为主,且都随森林覆盖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不同的径流成分为流域蒸散发带来了不同的水分条件,因此流域蒸散发量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各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平通河流域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流域蒸散发总量将由非森林地时候的373.3mm减少至289.3mm,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该流域径流总量则会增加,呈流域径流正效应(23.7%);而后者流域则相反,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流域蒸散发总量反而会逐步增加,则流域径流总量会随之减少,呈流域径流负效应(-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流域 水文模型 水文过程 径流 洪水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黄土地貌分类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曹泽涛 方子东 +1 位作者 姚瑾 熊礼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2-463,共12页
地貌分类在指导人类建设活动的规模与布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貌分类方法使用的地形因子和考虑到的地貌特征往往比较单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域单元的地貌分类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流域单元的多方... 地貌分类在指导人类建设活动的规模与布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貌分类方法使用的地形因子和考虑到的地貌特征往往比较单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域单元的地貌分类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流域单元的多方面特征,包括基本地形因子统计量、地形特征点线统计量、小流域特征和纹理特征。本研究首先基于DEM进行水文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小流域。然后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提取29个不同方面的特征来表征流域的形态,并基于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了特征选择和参数标定。RF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集成分类器,能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分类精度高。最后选择训练集小流域对RF分类器进行训练,使用训练完成的分类器对整个研究区域的地貌进行分类,研究地貌分异的规律。该实验在我国陕北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地貌区域的地貌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貌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界线,特定的地貌类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通过人工判读进行验证的分类精度达到了85%,Kappa系数为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随机森林 黄土高原 地形特征 特征选择 地貌分类 DEM 小流域
原文传递
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新晓 程根伟 +1 位作者 赵玉涛 张志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构建了森林流域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该模型界面明晰,参数较少、容易获取,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能模拟降雨、气温、植被、冻土和地形等因素对系统水文过程的影响。通过改变模型中降雨输入和森林植被组成等参数的方法可以... 构建了森林流域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该模型界面明晰,参数较少、容易获取,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能模拟降雨、气温、植被、冻土和地形等因素对系统水文过程的影响。通过改变模型中降雨输入和森林植被组成等参数的方法可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对降雨输入和森林植被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流域 分布式 水文模型 模拟 降雨 气温 植被 冻土 地形
下载PDF
九溪河小流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天蜀 彭世揆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小流域为研究单元、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 ,ARCVIEW及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Foxpro 6.0支持下 ,选取斑块周长、面积、形状指数、分数维、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人工干扰指数等 ... 以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小流域为研究单元、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 ,ARCVIEW及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Foxpro 6.0支持下 ,选取斑块周长、面积、形状指数、分数维、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人工干扰指数等 9个分析指标 ,对小流域森林景观数量结构、形状结构、破碎化程度、景观多样性等进行分析评价 ,并在GIS平台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溪河小流域 森林景观 空间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 珠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研究——以陕西省延安麻塔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国庆 黄菁华 +3 位作者 刘冠 李洁 翟博超 杜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景观破碎化的过程将伴随着景观的功能衰退,因此对景观破碎化的研究对于及时监控生态安全与土地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延安麻塔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andsat8卫星影像的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图;利用6个景观指数评估麻塔流域在斑... 景观破碎化的过程将伴随着景观的功能衰退,因此对景观破碎化的研究对于及时监控生态安全与土地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延安麻塔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andsat8卫星影像的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图;利用6个景观指数评估麻塔流域在斑块、景观要素、景观3个层次的景观破碎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卫星能够准确地刻画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监督分类精确度为74%,Kappa值为0.68;麻塔流域土地利用可以分成6个类型:森林、灌木、草地、果园、农田和其他(道路和房屋),其中果园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据的面积最大;森林、果园和其他3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破碎化程度低,它们在生态防护和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发挥重要的景观功能;灌木、草地和农田的景观破碎化严重,它们在生态防护和农业生产方面的景观功能已经被削弱;将灌木、草地和农田的小斑块改造成相邻大斑块的土地类型将提高麻塔流域景观整体化水平,有利于麻塔流域整体景观功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土地利用 遥感影像 随机森林 麻塔流域
下载PDF
珠江上游融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黎良财 杨胜天 +2 位作者 李耀强 邓利 肖万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1,216,共7页
基于融江流域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字化成果,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通过ArcGIS9.3和Fragstats3.3软件分析了融江流域的I级和II级景观格局特征。选取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总面积(TA)、斑块个数(NP)、类型面积(CA)、平... 基于融江流域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字化成果,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通过ArcGIS9.3和Fragstats3.3软件分析了融江流域的I级和II级景观格局特征。选取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总面积(TA)、斑块个数(NP)、类型面积(CA)、平均大小(MPS)、香农多样性(SHDI)、优势度(LDI)、香农均匀度(SHEI)等。研究结果表明,融江流域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组成的森林景观面积比达到74%,保障了流域景观的生态功能;在森林景观中杉木面积比约为49%,同时斑块密度和斑块边缘密度也较大,对景观类型的发育和保持结构功能的稳定都不利。建议将过于单一的杉木纯林向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景观格局 景观优化 融江流域
下载PDF
大兴安岭寒温带地区森林流域溪流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罗韦慧 满秀玲 +2 位作者 田野宏 李奕 盛后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9-124,共6页
选取大兴安岭北部4个典型森林小流域研究其溪流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小流域溪流多为弱碱性极低矿化度极软水,除大马场溪流外,pH值均在7.17-8.07之间,TDS在49-129mg/L之间,总硬度在47.83-52.18mg/L之间,水质很好。老爷... 选取大兴安岭北部4个典型森林小流域研究其溪流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小流域溪流多为弱碱性极低矿化度极软水,除大马场溪流外,pH值均在7.17-8.07之间,TDS在49-129mg/L之间,总硬度在47.83-52.18mg/L之间,水质很好。老爷岭北麓森林流域溪流中NO-3和K+含量高于南麓溪流,分别相差1.73倍和0.97倍,Fe和Mn含量则低于南麓溪流,分别相差15.41倍和2.25倍,北麓溪流Pb2+和Mn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南麓溪流,北麓溪流2种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4.11%-210.14%和138.41%-160.79%,南麓则分别为90.79%-105.82%和57.63%-94.63%。树种组成对溪流水化学特征有一定影响,TDS、总硬度、F-、Cl-、Fe含量变化幅度均表现出针叶树比例大的流域大于针叶树比例小的流域,说明阔叶树种对稳定地表径流中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溪流中K+、Ca2+、Na+、Mg2+、SO2-4、F-、Fe相对雨水为淋失型迁移,而Cl-、NO-3、Zn2+、Pb2+为内贮型迁移,Mn的移动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流域 溪流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