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麝和马麝随机扩增多态DNA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包惠芳 徐宏发 陆厚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1-246,320,共6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饲养的林麝和马麝进行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在选用的 42种随机引物中 ,有 2 5种引物产生了清晰稳定的条带 ,单个引物获得标记数在 1~1 4之间 ,平均每个个体获得 1 68个RAPD标记 ,其中林麝、马麝特异性标记...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饲养的林麝和马麝进行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在选用的 42种随机引物中 ,有 2 5种引物产生了清晰稳定的条带 ,单个引物获得标记数在 1~1 4之间 ,平均每个个体获得 1 68个RAPD标记 ,其中林麝、马麝特异性标记各 5个 ,个体特异性标记有 3个 ,这些标记可用来鉴定种或个体。平均遗传距离在林麝种内为 0 1 2 7±0 0 2 3 ,马麝为 0 1 0 5± 0 0 1 3 ,种间为 0 2 4 1± 0 0 2 ,种间差异显著大于种内差异。分析表明饲养马麝种内遗传多样性低 ,为增强饲养马麝的生存力 ,最好从不同种群中引入种麝进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马麝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下载PDF
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杜卫国 盛和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对饲养条件下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进行了研究。为满足哺乳期能量需要,母麝有以下行为适应:增加摄食时间;提高摄食效率;减少运动以降低能耗。随幼麝周龄增长,哺乳时间(Y=18.757-1.872X,R=0.827... 本文对饲养条件下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进行了研究。为满足哺乳期能量需要,母麝有以下行为适应:增加摄食时间;提高摄食效率;减少运动以降低能耗。随幼麝周龄增长,哺乳时间(Y=18.757-1.872X,R=0.827,P<0.01)、警戒时间(Y=46.399-3.427X,R=0.947,P<0.001)、舔肛时间(Y=12.013-1.925X,R=0.920,P<0.01)等母性投资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哺乳期 时间分配 行为
下载PDF
圈养林麝母幼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杜卫国 盛和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9-94,共6页
本文研究圈养林麝(Moschusmoshiferusberezovskii)的母幼关系。林麝的母幼关系属于典型的隐蔽者(hider)类型。母幼分开躺卧,相距20.37±11.06m。吮乳时间、母幼联系时间、母幼联... 本文研究圈养林麝(Moschusmoshiferusberezovskii)的母幼关系。林麝的母幼关系属于典型的隐蔽者(hider)类型。母幼分开躺卧,相距20.37±11.06m。吮乳时间、母幼联系时间、母幼联系时间/幼麝活动总时间随周龄的增加均呈明显的下降。4周龄前,幼麝躺卧居多,母麝以叫声主动联系幼麝,5周龄开始幼麝独立程度逐渐提高。听觉和视觉通讯是母幼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母幼关系 圈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