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可燃物及其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3
1
作者 贺红士 常禹 +1 位作者 胡远满 刘志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1-752,共12页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影响林火发生及火烧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从以下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可燃物研究的最新进展:森林可燃物特性,森林可燃物类型与火行为,森林可燃物类型、载...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影响林火发生及火烧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从以下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可燃物研究的最新进展:森林可燃物特性,森林可燃物类型与火行为,森林可燃物类型、载量的调查与制图,森林可燃物管理。同时提出了我国森林可燃物今后的研究方向:开展多尺度可燃物研究;可燃物类型与火行为的研究;把以试验观测为基础的静态研究与以空间技术和生态模型为基础的动态预测相结合,研究可燃物处理效果;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可燃物处理与碳收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森林可燃物 可燃物管理
下载PDF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舒立福 王明玉 +2 位作者 田晓瑞 李忠琦 肖永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99,共6页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 ,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 ,起火之后 ,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 ,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 ,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降低 ,可燃物干燥的情况 ,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 ,雷击火越多 ,5 1°N以北海拔 80 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 -偃松林、樟子松 -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 ,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 ,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 1 5 0km。雷击火多发生在 6— 8月 ,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 1 4时到 1 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 ,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兴安岭 呼中林区 雷击火 发生 火环境
下载PDF
森林可燃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2
3
作者 单延龙 张敏 于永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也是林火行为的主体,是林火管理的基本依据.综述了国内、外森林可燃物理化特性、分类和模型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分析了我国森林可燃物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理化特性 可燃物类型 可燃物模型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森林死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6
4
作者 陈宏伟 常禹 +6 位作者 胡远满 刘志华 周锐 荆国志 张红新 胡长河 张长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5,共6页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掌握森林地表死可燃物载量的分布,对预防火灾和可燃物管理有重要意义。依据1h、10h和100h分类标准,对呼中林区的不同林型内的地表死可燃物载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林内死可燃物...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掌握森林地表死可燃物载量的分布,对预防火灾和可燃物管理有重要意义。依据1h、10h和100h分类标准,对呼中林区的不同林型内的地表死可燃物载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林内死可燃物总载量最高,偃松林内的最低;对不同类型兴安落叶松林群落的地表死可燃物进行比较,发现笃斯越桔-兴安落叶松林内死可燃物总载量最高,而泥炭藓-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的最低;此外,相关分析表明,兴安落叶松死可燃物总载量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草本盖度、凋落物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坡向、腐殖质厚度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用兴安落叶松林的凋落物厚度、草本盖度、平均树高因子可较好地估算地表死可燃物总载量,进而为森林可燃物的管理和指导森林防火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死可燃物 载量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一种预测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方法 被引量:42
5
作者 覃先林 张子辉 +1 位作者 易浩若 纪平 《火灾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可燃物含水率的大小 ,特别是细小可燃物含水率的大小决定了森林燃烧的难易程度。为了预测森林可燃物的含水率 ,对东北林区的落叶松、白桦和柞树的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变化进行了研究 ,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各种可燃物的含水率与其相... 可燃物含水率的大小 ,特别是细小可燃物含水率的大小决定了森林燃烧的难易程度。为了预测森林可燃物的含水率 ,对东北林区的落叶松、白桦和柞树的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变化进行了研究 ,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各种可燃物的含水率与其相关因子的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可燃物含水率 可燃性 火灾 火险预测预报
下载PDF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胡海清 罗斯生 +3 位作者 罗碧珍 苏漳文 魏书精 孙龙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9,共6页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含水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森林可燃物着火的难易程度。高效准确地模拟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的规律,对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子、理论算法、预测模...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含水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森林可燃物着火的难易程度。高效准确地模拟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的规律,对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子、理论算法、预测模型3个方面阐述了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燃物含水率研究展望:加强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优化测定方法并强化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标准化工作,加强可燃物含水率时空异质性研究,加强观测尺度外推问题研究并构建含水率遥感反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含水率 森林火灾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湖北主要森林可燃物类型及潜在火行为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家来 曾祥福 +9 位作者 胡仁华 漆荣 王少元 辜忠春 邓先珍 薛家翠 熊艳平 宋政清 李爱华 鲁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0-554,共5页
对湖北 6大生态区 11个县 (市 )不同类型森林可燃物及潜在火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湖北森林可燃物按树种组成、可燃物空间分布连续性等指标划分 7种类型 ,按火强度等指标将潜在地表火行为分为 4级。高强度地表火发生在易燃系列的... 对湖北 6大生态区 11个县 (市 )不同类型森林可燃物及潜在火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湖北森林可燃物按树种组成、可燃物空间分布连续性等指标划分 7种类型 ,按火强度等指标将潜在地表火行为分为 4级。高强度地表火发生在易燃系列的Ⅰ~Ⅲ种类型中 ,Ⅳ、Ⅴ类型只发生低强度地表火。不同类型的可燃物应用不同模式的防火林带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 ,湖北省绝大部分森林以单层灌木防火带为主 ,部分地区必须建立乔灌复层防火林带防止树冠火 ,而单层乔木防火带不宜采用。难燃树种 (包括防火树种 )与目的树种块状混交是条带状防火林带模式的变形 ,可以有效地防止树冠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森林可燃物类型 潜在火行为
下载PDF
天山中部林区主要树种理化性质及燃烧性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梁瀛 张思玉 +2 位作者 努尔古丽 张毓涛 程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对天山中部林区9种主要树种的含水率、热值、灰分及抽提物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和可燃性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对天山中部主要树种的变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树种燃烧性大小依次为:方枝柏>天山云杉>黑果小檗>山楂>忍冬>... 对天山中部林区9种主要树种的含水率、热值、灰分及抽提物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和可燃性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对天山中部主要树种的变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树种燃烧性大小依次为:方枝柏>天山云杉>黑果小檗>山楂>忍冬>欧洲山杨>山柳>天山花楸>宽刺蔷薇。这些研究可为新疆天山森林林火发生预报、林火行为预报、灭火指挥、营林用火、生物防火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森林可燃物 燃烧性
下载PDF
辽宁东部地区森林地被可燃物及其燃烧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高国平 王月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对辽宁东部山区主要林型及其地被可燃物的种类组成、载量和燃烧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有8种主要常见林型 ,阔叶树林型下的灌木层、草本层种类数量和盖度明显大于针叶树 ,针叶树凋落物层的盖度大于阔叶树。林型地被可燃物载量... 对辽宁东部山区主要林型及其地被可燃物的种类组成、载量和燃烧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有8种主要常见林型 ,阔叶树林型下的灌木层、草本层种类数量和盖度明显大于针叶树 ,针叶树凋落物层的盖度大于阔叶树。林型地被可燃物载量变化范围为8.83~26.29t·hm-2。室内测定各种林型凋落物层燃烧性能结果表明 ,针叶树林地被可燃物的燃烧性明显强于阔叶树 ,易燃烧性排序为油松人工纯林、红松人工纯林、赤松人工纯林、栗树人工纯林、天然杂木林、天然栎树林、落叶松人工纯林、栎树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森林 地被可燃物 燃烧性 火灾
下载PDF
森林可燃物载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0
作者 孙龙 鲁佳宇 +2 位作者 魏书精 武超 胡海清 《森林工程》 2013年第2期26-31,37,共7页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灾的物质基础,是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影响林火发生、发展及火烧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国内外森林可燃物载量估测方法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各种森林可燃物...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灾的物质基础,是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影响林火发生、发展及火烧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国内外森林可燃物载量估测方法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各种森林可燃物载量静态、动态估测模型的适用性,并分析遥感技术在森林可燃物载量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提出我国森林可燃物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更大尺度和范围可燃物载量估测以及数据库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 载量模型 估测模型 遥感
下载PDF
亚热带季风区不同林型可燃物理化性质及燃烧性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祝必琴 黄淑娥 +1 位作者 田俊 肖金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
研究亚热带季风区内不同林型可燃物理化性质和燃烧性差异,用这种差异阻抗外界林火的干扰,对森林防火有极其重要意义。通过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不同林型理化性质及燃烧时间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中,针叶林含水率、燃点及粗灰分... 研究亚热带季风区内不同林型可燃物理化性质和燃烧性差异,用这种差异阻抗外界林火的干扰,对森林防火有极其重要意义。通过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不同林型理化性质及燃烧时间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中,针叶林含水率、燃点及粗灰分含量最低,粗纤维、粗脂肪及木质素含量最高,燃烧性最强。(2)不同树种均以树叶燃点最低、粗脂肪含量最高,树枝粗灰分及粗纤维含量最高;树叶易燃性强,而树枝则是燃烧性较强。(3)不同林型树叶燃烧时间与含水率显著相关,与粗灰分及粗纤维含量极显著相关;不同林型树枝燃烧时间与含水率、粗灰分及粗纤维含量显著相关,建立相关模型,可以揭示各种林型理化性质对可燃物燃烧性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理化性质 燃烧性 林型
下载PDF
杉木幼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对主要火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型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思玉 蔡金榜 陈细目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4,共6页
为探索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对主要火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于2003年和2004年的两个春季对福建省南平市原福建林学院后山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幼林进行了定点观测,以地表可燃物含水率为因变量(y),以风速(x1)、空气相对湿度(x2)... 为探索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对主要火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于2003年和2004年的两个春季对福建省南平市原福建林学院后山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幼林进行了定点观测,以地表可燃物含水率为因变量(y),以风速(x1)、空气相对湿度(x2)、空气温度(x3)和地表温度(x4)为自变量,采用多项式逼近和多元回归建立了单因子多项式函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进行了t检验和实际验证。结果表明:风速不适于参与模型的建立,其余3个因子参与建立的三元线性模型y=42.345+0.736x2-1.011x3-0.981x4为最佳;模型y=33.406+0.541x2-1.538x3和y=19.049+0.630x2-1.147x4也获得了较高的精度。建议对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构成的双因子响应模型进一步研究,以便获得高效快捷的估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杉木幼林 地表可燃物 含水率 火环境 线性模型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森林可燃物研究现状及森林防火对策 被引量:21
13
作者 龙骏 王艺颖 +2 位作者 邓湘雯 詹长虹 李梓铭 《森林防火》 2022年第1期31-36,共6页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开展森林可燃物的研究是森林火灾预防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的森林可燃物研究对我国现代森林防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森林可燃物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森林防火...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开展森林可燃物的研究是森林火灾预防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的森林可燃物研究对我国现代森林防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森林可燃物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及森林火灾灾后管理的策略:1)在进行森林防火工作时,可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加强生物防火工程建设,并采用先进的生物防火技术,对可燃物进行科学管理;2)对农、林、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森林燃烧性;3)推广使用清洁的生物能源,减少森林可燃物积累。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我国森林防火科学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森林可燃物 可燃物载量 生物质能源 森林火灾预测
下载PDF
森林可燃物调控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金琳 刘晓东 张永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基于森林可燃物调控技术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森林可燃物调控技术方法、景观尺度上的可燃物处理以及可燃物调控技术的生态效应3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以此为基础,探讨适合的森林可燃物调控的技术方法。建议在进行森林可燃物调控时,应... 基于森林可燃物调控技术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森林可燃物调控技术方法、景观尺度上的可燃物处理以及可燃物调控技术的生态效应3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以此为基础,探讨适合的森林可燃物调控的技术方法。建议在进行森林可燃物调控时,应以营林技术为主要手段,加大景观水平的可燃物管理,综合考虑可燃物调控技术方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森林可燃物的生态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可燃物调控 营林技术 计划烧除
下载PDF
滇中昆明地区森林火灾的火环境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秋华 李伟 +3 位作者 刘世远 任金鑫 李世友 刘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通过分析滇中昆明地区1980—2009年30年间以10年划分的月平均气象资料,整理相关森林火灾资料,对森林可燃物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基础地形、地貌特征,研究森林火灾形成的火环境,结果表明:火环境趋于有利于森林火灾的发生。近30年昆明的月平... 通过分析滇中昆明地区1980—2009年30年间以10年划分的月平均气象资料,整理相关森林火灾资料,对森林可燃物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基础地形、地貌特征,研究森林火灾形成的火环境,结果表明:火环境趋于有利于森林火灾的发生。近30年昆明的月平均最高气温逐渐增加,相对湿度降低,但平均最大风速降低,而3,4月份平均月降水量几乎都是全年的最低,不足30 mm,2009—2013年的持续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发生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复杂的地形、地势也有利于森林火灾的产生、传播,特别是山高、坡陡;主要针叶树种为易燃的云南松和华山松,可燃物非常丰富,在持续干旱的背景下更易孕育重大森林火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 地形 天气 火环境 昆明地区
下载PDF
遥感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金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3-67,共5页
对采用遥感图像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的方法进行综述。首先将现有方法根据对像元载量的分配方法,分成直接分配法和间接分配法2种。直接分配法分成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间接分配法分为简单植被特征法、林分模型法和综合因子约束法3种。... 对采用遥感图像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的方法进行综述。首先将现有方法根据对像元载量的分配方法,分成直接分配法和间接分配法2种。直接分配法分成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间接分配法分为简单植被特征法、林分模型法和综合因子约束法3种。然后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指出现有方法整体准确率不高的不足,并分析产生误差的3个来源:1)从遥感图像判读中间特征所产生的误差;2)从中间特征到可燃物载量之间的误差;3)使用可燃物模型所产生的误差。据此提出改进现有方法、提高估测准确率的3个思路:1)使用新图像,如更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雷达图像或混合图像;2)选择更合适的中间特征以及它们与可燃物载量的关系模型;3)使用连续变量来描述可燃物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 可燃物 载量
下载PDF
林火在空间上的波动性及其区域化行为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明玉 孙龙 +1 位作者 舒立福 田晓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103,共6页
应用美国阿拉斯加州1950—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1895—2001年及中国黑龙江省1980—1999年林火数据,分别计算出每年火灾发生的火场质心的经纬度坐标,用波谱分析研究其质心随年份的波动现象。结果表明:3个区域的林火的火场质心分别以一定... 应用美国阿拉斯加州1950—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1895—2001年及中国黑龙江省1980—1999年林火数据,分别计算出每年火灾发生的火场质心的经纬度坐标,用波谱分析研究其质心随年份的波动现象。结果表明:3个区域的林火的火场质心分别以一定的分布中心呈波动状态,其中火场质心在阿拉斯加州的分布中心为151·11°W、64·96°N,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分布中心为120·02°W、37·11°N,在黑龙江省的分布中心为127·07°E、49·59°N。火场质心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经度方向上均具有较强的周期性,阿拉斯加州的林火火场质心在经度方向的周期为4·2a和6·25a;加利福尼亚州的林火火场质心在经度方向上的波动周期为6·24a和106a。黑龙江省的林火火场质心在经纬度方向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波动性,其周期为3·3a和6·67a。而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林火火场质心在纬度方向上不具有周期性,林火发生以低频率的大面积火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可燃物 全球变化 波动
下载PDF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孙龙 刘祺 胡同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林火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之一,林火蔓延和发展深受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尤其是林火的发生直接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此,准确预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是预报森林火险和火行为的关键,加强森林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 林火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之一,林火蔓延和发展深受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尤其是林火的发生直接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此,准确预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是预报森林火险和火行为的关键,加强森林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尤为重要。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型及模型精度3方面综述研究现状,并对比评价现有模型。针对目前研究的诸多问题,提出5点展望:1)加强研究重点火险区野外含水率动态。利用已有的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和森林火险监测站获取不同环境因子和可燃物含水率及气象因子监测数据,构建重点火险区基于气象参数的森林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2)加强森林可燃物的基础数据监测和收集。这可为全面构建森林火险等级系统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还应建立精准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体系。3)加强研究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应考虑不同影响因子下可燃物含水率动态,特别是了解小尺度内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才能更准确进行林火预测预报。4)结合应用增强回归树(BRT)方法来提高模型精度。在可燃物含水率模型精度影响因子的研究中,运用BRT方法多次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数据,量化分析不同因子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程度。5)结合GIS进行大尺度火险预警研究。综合应用RS和GIS技术,建立可燃物含水率的遥感反演模型,在准确模拟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可燃物含水率的不同火险等级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 预测模型 模型精度 火险预测预报
下载PDF
辽东地区森林地被可燃物载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国平 郗娜 冯莹 《辽宁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10-13,共4页
森林地被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 ,掌握森林地被可燃物的载量分布 ,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辽东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调查 ,搞清楚了一些常见的主要林型地被可燃物平均载量情况 ,同时对油松人工纯林、落叶松... 森林地被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 ,掌握森林地被可燃物的载量分布 ,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辽东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调查 ,搞清楚了一些常见的主要林型地被可燃物平均载量情况 ,同时对油松人工纯林、落叶松人工纯林和天然阔叶杂木林 3个具有代表性的林型 ,按不同林分密度、林龄、坡向和坡位等因素 ,进行地被可燃物载量分布状况调查 ,结果表明 ,辽东中、北部地区载量大于辽东南部地区 ;林分密度和林龄愈大 ,则载量愈高 ;南坡载量大于北坡 ,北坡最小 ;坡位愈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地区 森林 地被可燃物 载量 调查研究 林火成因
下载PDF
丰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吴志伟 贺红士 +3 位作者 梁宇 罗旭 蔡龙炎 龙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03-1510,共8页
从潜在林火行为的角度出发,依据可燃物的关键参数,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在丰林自然保护区建立标准森林可燃物模型.结果表明:丰林自然保护区可建立3个标准可燃物模型,代表性植被类型分别为阔叶红松林(模型FL-Ⅰ)、云冷杉林(模型FL-Ⅱ)和杨桦... 从潜在林火行为的角度出发,依据可燃物的关键参数,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在丰林自然保护区建立标准森林可燃物模型.结果表明:丰林自然保护区可建立3个标准可燃物模型,代表性植被类型分别为阔叶红松林(模型FL-Ⅰ)、云冷杉林(模型FL-Ⅱ)和杨桦林(模型FL-Ⅲ).依据可燃物的林分结构与组成、地表覆盖类型、水平与垂直连续性等,本研究建立的FL-Ⅰ、FL-Ⅱ和FL-Ⅲ模型与加拿大CFBPS可燃物分类系统中的C-5、C-2和D-1模型相似.3个标准可燃物模型的地表和垂直结构特征,可为野外工作者判定可燃物模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可燃物模型 林火行为 丰林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