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热带演替群落的边缘效应及其对森林片断化恢复的意义 被引量:45
1
作者 彭少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对鼎湖山两个群落及其边缘群落的长期定位研究,探讨南亚热带演替群落的边缘效应与森林片断化恢复。通过16a的定位研究,从测度群落的物种结构、多样性、生物量与生产力等指标的比较表明,马尾松林群落和混交林群落本身经过16a的演变,... 通过对鼎湖山两个群落及其边缘群落的长期定位研究,探讨南亚热带演替群落的边缘效应与森林片断化恢复。通过16a的定位研究,从测度群落的物种结构、多样性、生物量与生产力等指标的比较表明,马尾松林群落和混交林群落本身经过16a的演变,虽然有所发展,但变化不大,群落性质没有改变;边缘群落原非常接近马尾松林群落,经过16a的演变,已经发展成为混交林群落,说明边缘效应的作用。边缘群落总体的边缘效应强度E值为1.669,其与各分量的边缘效应强度值均大于1,均为正效应。揭示了边缘效应在森林片断化的恢复过程的作用。在南亚热带优越的气候条件下,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自然植被的边缘扩张100m约需要20a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群落演替 边缘效应 森林 片断化恢复
下载PDF
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55
2
作者 于晓东 罗天宏 周红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 (10 2°4 8′~ 10 3°18′E ,30°4 2′~ 30°5 4′N)及其周边地区 ,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 ,选择 4个代表地点 ,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 (10 2°4 8′~ 10 3°18′E ,30°4 2′~ 30°5 4′N)及其周边地区 ,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 ,选择 4个代表地点 ,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区 (海拔 16 80~ 2 0 80m) ,受到经济开发干扰但植被类型丰富的锅巴岩天然林区 (海拔 2 2 80~ 3340m)、以人工针叶林进行生态恢复的蚂蝗沟人工林区 (海拔 2 4 30~ 2 5 2 5m) ,以及森林高度片段化的双石镇农耕区 (海拔 870~ 116 5m) ,共设 2 6块样地 ,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研究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本研究共采集甲虫标本 2 338号 ,隐翅虫数量最多 ,占 39 6 % ;步甲次之 ,占2 9 3% ,拟步甲、象甲和叶甲的数量也各在 5 %以上 ,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锅巴岩物种的个体数量和丰富度 (S)以及多样性指数 (H′)较高 ;蚂蝗沟均匀度指数 (J)较高 ,丰富度较低 ;蜂桶寨天然林区个体数量较少 ;双石镇农耕区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低。锅巴岩、蜂桶寨和蚂蝗沟间物种分布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但后两者相似性程度更高 ,双石镇物种分布与其他 3个地点差异较大 ,这反映了不同地点间的生境异质性和森林植被片段化程度的差异。整个鞘翅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植被 森林片段化 物种多样性 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片断化森林的边缘效应与自然保护区的设计管理 被引量:31
3
作者 渠春梅 韩兴国 苏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森林片断化引起了森林边缘物理环境与生物的变化。从森林边缘向林内,光辐射、温度、湿度、风等因素发生改变,这些反过来对边缘上和边缘附近的生物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有些研究表明,生物与非生物存在明显的边缘-核心的变化梯度,而有些... 森林片断化引起了森林边缘物理环境与生物的变化。从森林边缘向林内,光辐射、温度、湿度、风等因素发生改变,这些反过来对边缘上和边缘附近的生物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有些研究表明,生物与非生物存在明显的边缘-核心的变化梯度,而有些则没有。除了影响边缘效应的客观因素(如边缘的取向、地势、年龄等)外,主观因素对边缘效应也有影响。边缘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影响因片断化森林的面积、形状以及与其他森林片断连接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故边缘效应的研究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片断化 边缘效应 设计管理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边缘效应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群落交错带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于晓东 罗天宏 +1 位作者 周红章 杨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森林边缘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多样性差异,在科级水平上探讨边缘效应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调查共设5个重复样带(间距大于500m);每个样带以距离梯度(25m)的方式设置样点,... 本文研究了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森林边缘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多样性差异,在科级水平上探讨边缘效应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调查共设5个重复样带(间距大于500m);每个样带以距离梯度(25m)的方式设置样点,分别由边缘深入到森林内部和草地中央100m,共设45个样点,通过巴氏罐诱法调查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化。本研究采集甲虫标本4736号,隶属于28个科,步甲科、隐翅虫科和叩甲科分别占总数的49.5%、23.5%和13.0%,共同构成本研究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甲虫的个体数量从森林内部、边缘到周围草地依次降低,而科多样性和均匀度则依次增高,都达到了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PCoA)排序表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而森林边缘的群落组成与两者都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反映了森林边缘的地表甲虫群落已经与森林内部的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分化,除了森林物种成分外,还包含了若干从周围草地环境扩散来的物种成分。从季节动态看,森林边缘和森林内部在丰富度和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曲线方面相似性更高;捕食类和腐食类地表甲虫的季节变化在森林内部和边缘相似性更高,而植食类则在森林边缘和草地的相似性更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覆盖率是影响地表甲虫科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枯落物厚度和林冠层覆盖率是决定甲虫个体数量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在科级水平上,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边缘已经与森林内部生境发生分化,而且正在加剧的森林片断化进程将会产生更多的森林边缘,因此,保留大面积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免受破坏和干扰是保护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边缘效应 多样性 群落交错带 森林片断化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模拟景观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常富 李京泽 +2 位作者 李小马 何兴元 陈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5-1131,共7页
基于现实的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模拟了4个景观格局梯度,并选取了1个与之相应的现实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了28个景观格局指数在各梯度对景观破碎化和景观斑块形状复杂性的反映,从而筛选出描述这两种景观格局特征的适宜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 基于现实的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模拟了4个景观格局梯度,并选取了1个与之相应的现实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了28个景观格局指数在各梯度对景观破碎化和景观斑块形状复杂性的反映,从而筛选出描述这两种景观格局特征的适宜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斑块密度(PD)和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在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方面表现出较规律的变化趋势,斑块密度随破碎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斑块面积随破碎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面积加权平均周长面积比(PARA_AM)在描述景观斑块形状复杂性方面与景观格局梯度相吻合,且随斑块形状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景观斑块形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景观格局指数 景观破碎化 斑块形状复杂性
原文传递
林业活动和森林片断化对甲虫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8
6
作者 于晓东 罗天宏 周红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森林片断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林业活动是导致森林片断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在森林恢复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小尺度、局域尺度以及生物地理尺度(大尺度)3个生态尺度分析林业活动和森林片断化对甲虫多样性的影响。在... 森林片断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林业活动是导致森林片断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在森林恢复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小尺度、局域尺度以及生物地理尺度(大尺度)3个生态尺度分析林业活动和森林片断化对甲虫多样性的影响。在小尺度下,林业活动能够通过改变森林生境或微生境的类型和特性而影响甲虫物种分布。在局域尺度下,林业活动(尤其是森林砍伐)往往能提高许多甲虫类群(如步甲)的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这主要与来自周围环境物种扩散以及保留了若干耐受新环境能力较强的森林物种有关;然而,对森林生境依赖性很强的特有种受到了森林片断化的负面影响,面临局域种群灭绝的危险。在生物地理尺度下,林业活动(伐木或森林恢复)使森林生境单一化、异质性降低,从而导致对森林生境变化敏感的物种种群数量降低甚至灭绝。基于以上结果,可以归纳出3个基本原则用于指导林业管理,既能保证林业经济收益,又能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首先,保留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作为特有种的栖息环境基地,为这些物种在将来森林恢复后重新定居提供资源;其次,由于保护区内原始森林面积有限,且所代表的生境类型有限,所以发展依据自然干扰模式的新伐木方法十分必要;最后,依据自然规律(如火灾)进行森林恢复和天然演替,避免森林的单一化,丰富森林生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活动 森林片断化 生物多样性 甲虫 生境 生态尺度 自然保护
下载PDF
长白山森林景观破碎的遥感探测(英文)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光 邵国凡 +1 位作者 郝占庆 吴文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393-1402,共10页
天然林数量的减少以及质量的降低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虽然林地的破碎对各种自然灾害起到关键性作用 ,林地是如何被破碎的尚不十分清楚。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手段研究中国东北一原始的针... 天然林数量的减少以及质量的降低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虽然林地的破碎对各种自然灾害起到关键性作用 ,林地是如何被破碎的尚不十分清楚。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手段研究中国东北一原始的针阔混交林的破碎过程。结果表明 ,本来完整的原始森林 ,已经被一种“复叶”状小面积皆伐作业分割为零碎的斑块。采伐地的面积平均为 1 5 hm2 ,但随着采伐的继续 ,采伐地段连为一体 ,增大了采伐迹地的面积 ,从而保留的林地面积越来越小。采伐地点的选择没有考虑物种和环境的保护。林地破碎的特征是保留林地面积的缩小 ,中、小林地数量的增加 ,林地斑块形状的改变 ,以及林缘长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森林经营 破碎 红松林 原始林 遥感探测
下载PDF
中国三大林区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变动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沈文娟 徐婷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了评价现存的森林经营方法及国家执行的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性,利用两期直接可比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Globcover 2005和2009),采用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林区的森林破碎化、干扰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 为了评价现存的森林经营方法及国家执行的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性,利用两期直接可比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Globcover 2005和2009),采用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林区的森林破碎化、干扰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交互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林区破碎化程度明显降低,而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破碎化加剧。三大林区的人为干扰程度下降,南方和西南林区的自然干扰明显增强。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与农业土地利用具备较高的空间关联度,但与城市类型关联不大。这些可观察到的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变化紧密依赖于我国的林地所有权、地形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转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林区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模型 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
下载PDF
区域城市扩张对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虞文娟 任田 +1 位作者 周伟奇 李伟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474-8481,共8页
森林生境丧失与景观破碎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量化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城市扩张格局的关系是开展区域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 森林生境丧失与景观破碎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量化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城市扩张格局的关系是开展区域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的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覆盖/利用专题图,通过多尺度的景观格局分析和统计分析,定量解析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城市扩张格局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1980—2018年,大湾区林地覆盖面积缩减1,274 km^(2),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面积占林地丧失总面积的比例从1980—1990年的11%增长至2010—2018年的42%,表明城市扩张已成为林地丧失的主导因素;2)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表现为林地斑块密度提高,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但破碎类型与程度具有地域差异;3)城市扩张幅度与空间格局显著影响林地破碎化,其中,城市扩张幅度对林地破碎化的影响更为重要。基于森林景观破碎化与城市扩张的现状,落实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关键斑块-廊道识别与生态网络构建等措施,有助于保护与连通重要生态空间,保障和提升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景观格局 森林景观破碎化 林地丧失 多尺度分析 斑块密度
下载PDF
中国森林破碎化多尺度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瑶 肖向明 +5 位作者 李香萍 马俊 陈帮乾 秦元伟 董金玮 赵斌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2-381,共10页
基于2010年5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我们利用森林破碎化模型制作了中国森林6个不同破碎化类型(内部森林、孔洞森林、边缘森林、斑块森林、过渡森林和未确定森林)的空间分布图。然后结合2010年中国行政区划图,对比分析了不同尺度行政... 基于2010年5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我们利用森林破碎化模型制作了中国森林6个不同破碎化类型(内部森林、孔洞森林、边缘森林、斑块森林、过渡森林和未确定森林)的空间分布图。然后结合2010年中国行政区划图,对比分析了不同尺度行政区域的森林破碎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国家尺度上,斑块森林的比例最大(49.05%),内部森林的比例最小(3.40%);在区域尺度上,东北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最低,西南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次之,华北平原、华中地区、山东半岛、黄淮海平原的森林破碎化程度最高;在省级尺度上,上海市森林破碎化程度最高,天津市次之,云南省及黑龙江省森林破碎化程度较低;在县级尺度上,陕西省所属的县森林破碎化程度最低。由此可知,总体上我国森林破碎化情况较为严重,但不同森林破碎化类型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为各级林业部门管理森林资源以及优化林业生产和森林空间格局中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模型 多尺度 比例分布
原文传递
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立成 吕世海 +1 位作者 高吉喜 卢欣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82-4991,共10页
基于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解译并提取了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4年四期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的景观格局空间分布信息,并在Fragstats3.3软件中,分别从景观级别和类型级别出发,分析了该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 基于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解译并提取了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4年四期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的景观格局空间分布信息,并在Fragstats3.3软件中,分别从景观级别和类型级别出发,分析了该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16年来,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各景观类型转换频繁。其中,林地面积减少量最多,达7858.15km2,主要转换为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量最多,净增4087.25km2,增加的面积主要来源于草地和林地。(2)景观格局整体波动较大,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指数逐年增大,优势度指数降低。(3)受人为干扰的影响,研究区内各主要景观类型均表现出景观斑块由大到小,由少到多,斑块形状复杂化程度增加的特点。(4)主要景观类型质心向东偏移,其中,林地景观的质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了50.22°大约4.48km;草地景观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了79.96°大约29.93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交错区 景观格局 破碎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GIS
下载PDF
景观病理学:森林保护学领域的新视角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志强 张星耀 +2 位作者 肖文发 梁军 张兆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景观病理学是以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和时间分析原理和方法而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景观病理学能够帮助明辨立地因素、植被空间格局的变化对树木感病性和病害流行方式的影响;并且有助于明确气候变化可... 景观病理学是以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和时间分析原理和方法而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景观病理学能够帮助明辨立地因素、植被空间格局的变化对树木感病性和病害流行方式的影响;并且有助于明确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病原快速进化和变异、树木对这种变化的滞后效应。同时,景观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预测病原的扩散速率及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助于规划土地持续利用方式、制定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决策。本文诠释景观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对景观病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提出景观病理学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病理学 森林病理学 景观破碎化 病原物
下载PDF
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以美国阿拉巴马州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明诗 刘图强 潘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59,共3页
以基于植被变化追踪遥感模型所生成的1999年森林干扰产品为基础,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在5×5窗口分析尺度下将美国阿拉巴马州森林归并为内部、孔洞、边界、斑块、过渡及未确定6种破碎化成分。同时,以行政县为单位采集森林像元的... 以基于植被变化追踪遥感模型所生成的1999年森林干扰产品为基础,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在5×5窗口分析尺度下将美国阿拉巴马州森林归并为内部、孔洞、边界、斑块、过渡及未确定6种破碎化成分。同时,以行政县为单位采集森林像元的平均高程、森林像元的平均坡度、居民受教育程度、人口密度及人均收入等与破碎化成分建立统计关联。结果表明:除平均坡度外,其余4因子均与森林破碎化成分显著相关,人口密度、人均收入及受教育程度是阿拉巴马州森林破碎化重要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所识别的驱动因子对不同的破碎化成分空间变动的解释能力不一,其中对于孔洞森林变异的解释能力最强,达65.8%。统计检验表明所建立的破碎化驱动力模型对于归纳阿拉巴马州森林破碎化成因是有效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模型 驱动力 空间变异模型 阿拉巴马州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流域森林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宗锋 马友鑫 +1 位作者 李红梅 刘文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人类活动从各个尺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以西双版纳流沙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8和2003年两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坝区、山区及其中间地带(边缘区)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率及森林景观的影响。... 人类活动从各个尺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以西双版纳流沙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8和2003年两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坝区、山区及其中间地带(边缘区)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率及森林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越平坦,森林覆盖率越小;人口密度越大,离居民点越近,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率、森林斑块平均面积以及森林斑块边界密度的影响越大;山区森林的变化与坝区和边缘区相反:离居民点越近,森林覆盖率越大,破碎化程度越小;受森林保护等政策的影响,15年来尽管森林覆盖率降低,但森林斑块平均面积增大。从1988-2003年,边缘区的森林受破坏最严重,其森林覆盖率、斑块平均面积都下降较多,而边界密度增加较大,破碎化程度最剧烈;人类活动对森林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居民点周围的森林破坏普遍很严重,容易引发局地自然灾害,这是制定流域管理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森林破碎化 景观生态
下载PDF
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森林植被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方晰 唐代生 +1 位作者 杨乐 金文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用1∶5500森林类型图为信息源,以ViewGIS软件为手段,对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森林植被景观类型斑块的大小、形状、空间特征以及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场的森林景观分为15种森林类型,总面积约为3529841.093m2,共有斑块数90个,... 用1∶5500森林类型图为信息源,以ViewGIS软件为手段,对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森林植被景观类型斑块的大小、形状、空间特征以及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场的森林景观分为15种森林类型,总面积约为3529841.093m2,共有斑块数90个,森林斑块平均面积较小,且以马尾松人工林、樟树人工林、次生常绿阔叶林等为优势类型;各森林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较小,说明各森林景观类型的形状偏向于圆形或正方形,其斑块的边界率都较低;不同森林景观类型分维数变化较小,整个林场森林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为0.0322,其中樟树人工林、次生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油茶林的破碎化指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景观格局 破碎化 试验林场
下载PDF
中国大陆省级尺度森林破碎化特征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飞 陈敏学 +1 位作者 毛丽君 李明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1,共9页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省级尺度森林破碎化模式,分离导致森林破碎化的人为干扰及自然干扰贡献份额并探究破碎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方法】提取2006年中国遥感影像地图中的道路信息并整合进全球最新300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库Globcover;在...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省级尺度森林破碎化模式,分离导致森林破碎化的人为干扰及自然干扰贡献份额并探究破碎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方法】提取2006年中国遥感影像地图中的道路信息并整合进全球最新300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库Globcover;在3×3像元分析窗口下,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将中国各省(市、区)森林归并为内部、孔洞、边界、斑块、过渡及未确定6种破碎化成分,同时识别人为干扰空间位置及烈度,以此建立省级尺度的具有明确空间意义的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地图。另外,计算景观类型间的空间关联指数,以刻画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福建、内蒙古、江西、浙江及西藏5省区森林的破碎化程度较低,而河北、北京、山东、江苏、上海及青海森林的破碎化程度较高;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及江苏等省(区)森林的人为干扰广泛存在且干扰烈度较高;江苏、重庆、青海、山东、上海等省(市)的森林与农业土地利用的空间关联度较高,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地的森林与自然干扰土地利用类型的关联度较高,各省份森林与城市类型连接的可能性均较低。【结论】(1)中国森林破碎化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巨大人口压力驱使下农业土地利用的无序扩展;(2)由森林破碎化模型所导出的具有明确空间含义的森林破碎化地图,是科学制定土地利用决策、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林业可持续经营战略发展的基础,具有传统景观指数分析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3)森林破碎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采取涉及政策、经济及教育等领域的综合措施,以实现对现存森林的最小化干扰,降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模型 移动窗口 人为干扰 景观指数
下载PDF
中国森林破碎化及其化解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4
17
作者 龙贺兴 时卫平 刘金龙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4,共6页
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举世瞩目,但森林破碎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化解森林破碎化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研究储备难以支撑中国森林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政策实践。文中在综述中国森林破碎化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森林... 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举世瞩目,但森林破碎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化解森林破碎化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研究储备难以支撑中国森林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政策实践。文中在综述中国森林破碎化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3个视角综述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相关措施,并基于奥斯特罗姆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提出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指出中国森林破碎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未来展望。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如何解决森林破碎化问题上渐趋融合,认识到单纯从生态系统或者社会系统出发的解决方案收效有限,需要将森林破碎化问题置于社会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探索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综合方法。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为揭示森林破碎化的化解因素、作用机制和效果评估提供了分析工具,需要挖掘和整理中国在化解森林破碎化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识别影响森林破碎化的关键因素,理清它们与森林破碎化之间的作用机制,明晰它们的综合作用如何影响了中国森林破碎化和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驱动力 森林治理 社会生态系统 中国
原文传递
温带次生林的岛屿化对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文洪 高玮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4-212,共9页
由于自然事件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越来越多的大片森林破碎成彼此孤立、面积不一的森林岛屿,这种变化无疑会对某些动物的分布模式及行为特征产生影响。于2000和2001年的春夏季,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及土门岭地区,采用点样法对18块... 由于自然事件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越来越多的大片森林破碎成彼此孤立、面积不一的森林岛屿,这种变化无疑会对某些动物的分布模式及行为特征产生影响。于2000和2001年的春夏季,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及土门岭地区,采用点样法对18块森林岛屿(面积范围:4.3–76.9hm2)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密度进行了调查。主要目的是检测森林岛屿的面积效应是否对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密度产生影响,同时分析经典的岛屿生物地理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破碎化后的森林岛屿面积与物种的关系。结果表明,鸟类物种多样性在年间没有显著变化,但鸟类的密度在不同年间变化较大。不同面积森林岛屿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有所差异,所包含的鸟类物种数从12种到43种不等。尽管有些面积较大的斑块所包含的物种数较少,但鸟类物种数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多。不同鸟类对森林岛屿面积的反应并不相同,灰椋鸟(Sturnuscineraceus)、红尾伯劳(Laniuscristatus)、灰头鹀(Embrizaspodocephala)等在面积较小的斑块中密度较大,而山鹡鸰(Dendronanthusindicus)、树鹨(Anthushodg-soni)、灰背鸫(Turdushortulorum)等几乎不分布于小面积斑块之中。森林岛屿中鸟类物种随着面积变化的变异方式符合经典的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岛屿 鸟类 次生林 生物多样性保育 温带 生物地理 面积效应 斑块面积 2001年 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规划 物种数 人类活动 行为特征 分布模式 同时分析 年间变化 基本模式 面积变化 森林景观 破碎化 春夏季 吉林省
下载PDF
片断化对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小勇 陈波 蒋屹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4,共6页
 森林片断化可能对植物群落带来不利影响,该文调查片断化、半岛型和连续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组成来衡量片断化的影响。片断化林地比相同面积的连续森林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最低的是半岛型样地。片断化林地和半岛型...  森林片断化可能对植物群落带来不利影响,该文调查片断化、半岛型和连续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组成来衡量片断化的影响。片断化林地比相同面积的连续森林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最低的是半岛型样地。片断化林地和半岛型林地含有较多的外来种。结果表明,片断大小与物种丰富度有关,同时周围生态系统类型、经历片断化时间也影响物种丰富度和组成。干扰程度较高的半岛型林地中藤本植物很少,反映了林地质量较差,表明藤本植物可能可以作为我国东部人类干扰地区常绿阔叶林保护和管理的指示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森林片断化 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下载PDF
平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细碎化与规模化经营路径选择——基于南京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陆岐楠 展进涛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
基于对南京浦口217个农户微观样本的调查,构建林农选择行为的Probit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该地区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的两条路径——林地流转与林业专业合作社。研究表明:平原林区难以通过大规模的林地流转实现林地集中型的规模经营。相反... 基于对南京浦口217个农户微观样本的调查,构建林农选择行为的Probit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该地区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的两条路径——林地流转与林业专业合作社。研究表明:平原林区难以通过大规模的林地流转实现林地集中型的规模经营。相反,不断涌现的林业专业合作社为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开辟了一条更为现实的道路。因此,在短期内着重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林地流转及农村社会保障相关的制度建设,为长期内通过林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林区 林地细碎化 规模化经营 林业专业合作社 林地流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