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形成与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演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郝杰 柴育成 李继亮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共9页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被时代连续的日喀则群沉积覆盖及其形成时代(120—110Ma)与冈底斯弧开始发育的时代(115—100Ma)十分相近的事实使人们有理由提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是否代表着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间的特提斯-喜玛...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被时代连续的日喀则群沉积覆盖及其形成时代(120—110Ma)与冈底斯弧开始发育的时代(115—100Ma)十分相近的事实使人们有理由提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是否代表着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间的特提斯-喜玛拉雅洋残迹的疑问。根据近期的研究,笔者认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不是形成于三叠纪的特提斯-喜玛拉雅洋的残迹,而是特提斯-喜玛拉雅洋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初期(阿普第-阿尔必期),由俯冲作用在冈底斯弧前地区引发的海底扩张作用形成的一种俯冲带上叠型蛇绿岩(supra-subductionzoneophiolites)。至森诺曼期,弧前海底扩张作用停止,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开始向南仰冲,在其南侧形成增生杂岩楔。仰起的蛇绿岩开始向日喀则弧前盆地提供蛇绿质碎屑,如冲堆组。森诺曼期-土仑期,盆地接受了一套深水复理石沉积,沉积物源部分来自南部边缘脊的蛇绿质碎屑,而大部分则来自北侧的弧火山岩和岩浆岩碎屑。森诺期-路坦丁期,盆地逐渐变浅,接受了浅海-滨海沉积,物源均来自北部的岩浆弧。至始新世末期,发育在盆地南侧的增生杂岩楔与印度板块发生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俯冲带 蛇绿岩 弧前盆地 沉积演化
下载PDF
扬子北缘神农架地区郑家垭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徐大良 刘浩 +2 位作者 魏运许 彭练红 邓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48-2660,共13页
神农架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东与黄陵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相邻,对该区东部郑家垭组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中新元古代神农架地区与黄陵地区的相互关系和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郑家垭组... 神农架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东与黄陵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相邻,对该区东部郑家垭组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中新元古代神农架地区与黄陵地区的相互关系和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郑家垭组2件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共获得了103组U-Pb有效年龄。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0.98-1.2Ga、1.3-1.6Ga、1.8-2.3Ga、2.45-2.9Ga 4个区间,其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谐和年龄为980-995Ma,表明郑家垭组的沉积作用持续到了新元古代早期。与周缘地质体中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比较,认为所研究样品的碎屑锆石物源一部分来自于神农架微陆块,一部分来自于庙湾蛇绿岩,具有双向物源特征。结合现有的资料,认为郑家垭组可能为神农架弧与庙湾SSZ型蛇绿岩之间的弧前盆地沉积,指示扬子克拉通内存在格林威尔运动早期的俯冲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地区 碎屑锆石 物源 前新元古代 弧前盆地
下载PDF
弧前盆地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传恒 张世红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7,共7页
综述了弧前盆地的沉降机制、充填序列及主要识别标志。沉降机制分析表明,其沉降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沉积充填序列总体表现为一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层序,其具体发育规律主要受增生槛高程、充填速率与沉降速率比值控制。特殊的构造部位... 综述了弧前盆地的沉降机制、充填序列及主要识别标志。沉降机制分析表明,其沉降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沉积充填序列总体表现为一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层序,其具体发育规律主要受增生槛高程、充填速率与沉降速率比值控制。特殊的构造部位,弱的变形、变质和富有特色的沉积序列,砂岩碎屑组分是判别化石弧前盆地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前盆地 沉降机制 充填序列 识别标志 盆地
下载PDF
造山带沉积学系列之一——弧造山带的弧前沉积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继亮 陈隽璐 +1 位作者 白建科 闫臻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21,共11页
板块构造理论得到地学界广泛接受以来,沉积学在造山带研究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笔者在归纳总结板块构造沉积学3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相应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弧造山带的弧前海沟盆地、楔顶盆地和弧前盆地的定义,并结合具体实例... 板块构造理论得到地学界广泛接受以来,沉积学在造山带研究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笔者在归纳总结板块构造沉积学3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相应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弧造山带的弧前海沟盆地、楔顶盆地和弧前盆地的定义,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3类盆地沉积环境、沉积组合与物源背景。总之,希望这些讨论能使对造山带沉积学感兴趣的读者得到梗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造山带 海沟盆地 楔顶盆地 弧前盆地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白垩纪有孔虫的发现及年代地层 被引量:12
5
作者 万晓樵 王成善 旺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5-201,T001,共8页
日喀则弧前盆地位于拉萨地块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白垩纪中期沉积一套被称为日喀则群的复理石地层。其构造形态为一东西向延展的复式向斜,主体为昂仁组、南北两翼的底部地层分别出露为冲堆组和桑祖岗组。昂仁组复理石中含化石稀少,... 日喀则弧前盆地位于拉萨地块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白垩纪中期沉积一套被称为日喀则群的复理石地层。其构造形态为一东西向延展的复式向斜,主体为昂仁组、南北两翼的底部地层分别出露为冲堆组和桑祖岗组。昂仁组复理石中含化石稀少,以往对该套地层的准确时代一直未得出定论。目前我们在复理石沉积中发现了保存较好的以有孔虫为主的化石群。本文据现有化石资料,建立了昂仁组的生物地层序列,并确定其时代为阿尔毕期(Albian)晚期至康尼阿克期(Coniacian)晚期,形成年龄大致为100Ma至86Ma。弧前盆地沉积的形成应从南特提斯向北俯冲开始,在三冬期(Santonian)转为地台型浅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白垩纪 有孔虫 地层年代
下载PDF
西秦岭关家沟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海峰 王宗起 +1 位作者 王涛 姜春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8-516,共9页
西南秦岭摩天岭地区关家沟组的时代、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对关家沟组粉砂岩、板岩进行了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关家沟组物源主要来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以本区地层斜层理产状及砾石优选方位为... 西南秦岭摩天岭地区关家沟组的时代、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对关家沟组粉砂岩、板岩进行了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关家沟组物源主要来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以本区地层斜层理产状及砾石优选方位为依据,对关家沟组岩层古水流方向综合分析,推测其古水流方向为230°~356°,以北西向为主;砾石的优选方位在228°~338°之间,以北北西向为主;砾石分布特征由南向北颗粒由大逐渐变小、磨圆度由差至较好、优选方位由杂乱到较好的变化趋势。结合前人成果,关家沟组应属于碧口弧前盆地系统内,推测关家沟组内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南东向的岛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家沟组 海底扇 岛弧 弧前盆地
下载PDF
大别山低级变质岩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树桐 吴维平 +1 位作者 陆益群 汪德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5-810,共16页
大别山南北两侧的浅变质岩是碰撞造山以前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兰山片岩或张八岭群是俯冲的洋壳;苏家河群、信阳群和佛子岭群是由洋壳俯冲形成的海沟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形成增生楔;杨山煤系和梅山群是石炭... 大别山南北两侧的浅变质岩是碰撞造山以前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兰山片岩或张八岭群是俯冲的洋壳;苏家河群、信阳群和佛子岭群是由洋壳俯冲形成的海沟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形成增生楔;杨山煤系和梅山群是石炭纪弧前盆地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被增生楔逆掩。宿松群是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是俯冲造山带的成员。因洋壳俯冲形成的弧和弧后盆地可能已被新生界沉积物掩盖。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碰撞造山后期从深部折返的外来体。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正好处于洋壳和增生楔之间,破坏了早期洋壳俯冲造山带的完整性,使得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特征被破坏,因而不易辨别。俯冲造山阶段应为奥陶纪到泥盆纪,碰撞造山阶段应从二叠纪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弧前盆地 增生楔 洋壳
下载PDF
中秦岭地区晚古生代增生的弧前构造带及演化初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宗让 《陕西地质》 1999年第4期1-6,共6页
文中认为中秦岭地区以刘岭群(PZ2)为代表的陆源碎屑杂砂岩系,其主体可能属晚古生代华北南缘在北俯机制下增生的弧前盆地沉积杂砂岩系。其中商、丹带中丹凤蛇绿杂岩等为该弧前盆地的基底增生杂岩单元。而华北与扬子两大陆块的最终古... 文中认为中秦岭地区以刘岭群(PZ2)为代表的陆源碎屑杂砂岩系,其主体可能属晚古生代华北南缘在北俯机制下增生的弧前盆地沉积杂砂岩系。其中商、丹带中丹凤蛇绿杂岩等为该弧前盆地的基底增生杂岩单元。而华北与扬子两大陆块的最终古经合线位置应大致位于“刘岭”弧前构造带的南部边界山阳一留坝断裂带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秦岭地区 刘岭群 弧前盆地 增生杂岩 古缝合线
下载PDF
班公湖中特提斯洋向南俯冲的时限:来自SSZ型辉长岩的制约 被引量:8
9
作者 梁桑 周涛 +4 位作者 李德威 陈超 郝海健 胡维云 李华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9-1000,共12页
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和俯冲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从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中识别出一套早白垩世SSZ型蛇绿岩,岩石组合上主要由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还有少... 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和俯冲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从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中识别出一套早白垩世SSZ型蛇绿岩,岩石组合上主要由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还有少量的硅质岩和超基性岩。本文对辉长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显示,辉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平坦,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存在一定亏损;Th/Ta比值与岛弧玄武岩相似(Th/Ta>1.6),Ta/Hf比值较高(>0.1),显示其既保留了俯冲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也提供了伸展构造环境的信息。辉长岩中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9.2±0.4 Ma(MSWD=0.36),该年龄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迄今报道的最年轻蛇绿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这套蛇绿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古洋盆西段向南俯冲形成的弧前盆地,而班公湖-怒江古洋盆北向俯冲可能始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形成双向俯冲格局,直到早白垩世洋盆关闭,晚白垩世进入陆内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代学 弧前盆地 向南俯冲 班公湖蛇绿构造混杂岩
下载PDF
弧前盆地的沉积和构造特征
10
作者 谭毅滢 肖文交 宋东方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9-2551,共13页
汇聚板块边缘的沉积盆地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弧前盆地位于弧前区域靠近岛弧一侧,更易在造山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保存造山带结构和演化的信息.本文以研究较为充分的新生代弧前盆地为例,详述了弧前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机制、... 汇聚板块边缘的沉积盆地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弧前盆地位于弧前区域靠近岛弧一侧,更易在造山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保存造山带结构和演化的信息.本文以研究较为充分的新生代弧前盆地为例,详述了弧前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机制、沉积、物源和构造特征,为古老造山带研究中弧前盆地的识别提供依据.弧前盆地位于岛弧和海沟外坡之间,可以形成于伸展或挤压环境中,前者由伸展正断层形成地堑式盆地,后者由增生楔逆冲构造形成挤压盆地.弧前盆地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其中洋内弧以半深海-深海相沉积为主,大陆弧则涵盖陆相-海陆交互相-海相等多种沉积相,总体呈现粒度从边缘向中心变细、从下往上变粗的沉积序列.陆源碎屑主要来源于相邻岛弧和增生楔,通过河流、海底峡谷和海底滑坡等方式进入盆地.洋中脊、海山、洋底高原和大洋破碎带俯冲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俯冲带结构,造成弧前盆地的反转、抬升剥蚀、沉积间断、物源区变化以及沉积环境的改变.弧前盆地的沉积过程复杂,难以用单一模型简单概括,在应用弧前盆地对造山带进行分析时,应结合多学科资料对地质记录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弧前盆地 沉积特征 构造特征 造山带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北祁连西段昌马地区晚奥陶世弧前沉积-构造演化
11
作者 何磊 韩小锋 +6 位作者 杨怀宇 宋博 许伟 许海红 史冀忠 孙娇鹏 张慧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北祁连早古生代多岛洋盆的古地理格局和构造演化一直存在争议。位于北祁连南、北蛇绿岩之间的昌马地区广泛出露了一套早古生代深水火山-碎屑建造。早期填图工作普遍认为其形成于寒武纪至早奥陶世。本次研究对昌马西部的鹰嘴山和车路沟... 北祁连早古生代多岛洋盆的古地理格局和构造演化一直存在争议。位于北祁连南、北蛇绿岩之间的昌马地区广泛出露了一套早古生代深水火山-碎屑建造。早期填图工作普遍认为其形成于寒武纪至早奥陶世。本次研究对昌马西部的鹰嘴山和车路沟山南侧剖面开展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并对采集到的浊积岩和火山岩样品开展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原填为寒武系a岩组的鹰嘴山剖面所采集的砂岩样品2307NQL-13最年轻的锆石给出了(456±4)Ma的加权平均年龄;车路沟山南侧,原划归为下奥陶统阴沟群的安山岩样品2307NQL-06给出了(450±4)Ma的加权平均年龄,证明研究区大面积存在晚奥陶世沉积地层,现有年代地层方案需要重新审视。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以寒武纪—奥陶纪年龄为主,主要源于岩浆弧的剥蚀;32颗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碎屑锆石揭示古老基底物质的大量加入,表明晚奥陶世昌马地区沉积了大量来自中祁连的碎屑物质。来自中祁连基底的碎屑物质暗示北祁连洋的南分支已经闭合;碎屑物质形成于俯冲相关构造环境暗示北祁连洋的北分支俯冲仍在继续。本次研究给出的新数据将为昌马地区进一步的地层和沉积演化提供可靠的同位素年代约束,也为探讨北祁连洋早古生代复杂的俯冲、闭合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U-Pb年代学 晚奥陶世 弧前盆地 北祁连洋 昌马地区
下载PDF
东昆仑二叠系格曲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2
作者 张耀玲 倪晋宇 +3 位作者 胡道功 韩建恩 高万里 王超群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带经历了从洋壳俯冲到陆-陆碰撞及后碰撞伸展的造山过程,但对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晚二叠世格曲组沉积盆地原型及中上二叠统之间不整合关系代表的构造事件。本文对东昆仑红石山地区格曲... 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带经历了从洋壳俯冲到陆-陆碰撞及后碰撞伸展的造山过程,但对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晚二叠世格曲组沉积盆地原型及中上二叠统之间不整合关系代表的构造事件。本文对东昆仑红石山地区格曲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富集Rb、Th、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大陆岩浆弧的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具有高Ba/Th比值(53.6)、Th/Ce比值(0.23)、Nb/Ta比值(18.35)及低Dy/Yb比值(1.42),表明晚二叠世火山岩由枕状玄武岩和洋底沉积物等洋壳物质俯冲至60 km左右深度时熔融所形成。锆石U-Pb定年表明,格曲组下部碎屑岩段流纹质凝灰岩和英安质沉凝灰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7.5±2.5)Ma和(256.2±4.8)Ma,上部灰岩段粗安质晶屑凝灰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1.8±2.3) Ma。结合区域上已报道的格曲组及花岗岩研究成果,认为古特提斯洋在晚二叠世开始向北俯冲消减,沉积于弧前盆地的格曲组为古特提斯洋向北初始俯冲的沉积响应,而格曲组与下伏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关系记录了古特提斯洋晚二叠世开始向北俯冲这一构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弧前盆地 格曲组 东昆仑
下载PDF
Burial and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Xigaze forearc basin, Yarlung suture zone. Tibet 被引量:3
13
作者 Devon A.Orme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895-908,共14页
The Cretaceous-Eocene Xigaze forearc basin is a crucial data arch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prior to and following collision with India during the early Cenozoic Era. Th... The Cretaceous-Eocene Xigaze forearc basin is a crucial data arch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prior to and following collision with India during the early Cenozoic Era. This study reports apatite and zircon(U-Th)/He thermochronologic data from fourteen samples from Albian-Ypresian Xigaze forearc strata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and timing of heating(burial) and subsequent cooling(exhumation) of two localities along the Yarlung suture zone(YSZ) near the towns of Saga and Lazi. Thirty-seven individual zircon He ages range from 31.5 ± 0.8 Ma to6.06 ± 0.18 Ma,with the majority of grains yielding ages between 30 Ma and 10 Ma. Twenty apatite He ages range from 12.7 ± 0.5 Ma to 3.9 ± 0.3 Ma,with the majority of grains yielding ages between 9 Ma and 4 Ma. These ages suggest that the Xigaze forearc basin was heated to 140-200 ℃ prior to cooling in Oligocene-Miocene time. Thermal modeling supports this interpretation and shows that the samples were buried to maximum temperatures of ~140-200 0 C by 35-21 Ma, immediately followed by the onset of exhumation. The zircon He and apatite He dataset and thermal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 rapid exhumation from ~21 Ma to 15 Ma, and at ~4 Ma. The 21-15 Ma thermochronometric signal appears to be regionally extensive, affecting all the lithotectonic units of the YSZ, and coincides with movement along the north-vergent Great Counter Thrust system. Thrusting, coupled with enhanced erosion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paleo-Yarlung River, likely drove Early Miocene cooling of the Xigaze forearc basin.In contrast, the younger phase of rapid exhumation at ~4 Ma was likely driven by enhanced rock uplift in the footwall of north-striking rifts that cross-cut the YS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gaze TIBET forearc basin THERMOCHRONOLOGY Yarlung
下载PDF
柴北缘托莫尔日特滩间山群碎屑岩组的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雷 闫臻 付长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7-792,共16页
柴北缘构造带断续出露的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火山-沉积岩系是早古生代时期原特提斯洋俯冲造山作用的产物,也是中国西部块状硫化物和造山型金矿床的重要含矿岩系。前人已对滩间山群火山岩组开展了大量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而碎... 柴北缘构造带断续出露的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火山-沉积岩系是早古生代时期原特提斯洋俯冲造山作用的产物,也是中国西部块状硫化物和造山型金矿床的重要含矿岩系。前人已对滩间山群火山岩组开展了大量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而碎屑岩组的沉积序列和沉积相研究相对薄弱。我们在柴北缘托莫尔日特地区地质填图过程中,对该地区的滩间山群碎屑岩组开展了系统的沉积组合序列和沉积相研究。托莫尔日特地区滩间山群碎屑岩组是由富含火山碎屑物质的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沉凝灰岩、硅质凝灰岩、硅质岩及少量砾岩共同组成。可分为下岩性段和上岩性段,其中下岩性段为一套形成于海底扇外扇环境以沉凝灰岩为主的沉积组合;上岩性段包含海底扇内扇、中扇和外扇沉积,且以中扇环境的沉积为主。垂向上,它们呈现出粒度向上逐渐变细特征;空间上,具有向北西方向火山物质成分逐渐增多、砾岩和砂岩厚度变薄且砾岩消失的变化特征。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杂砂岩,其中岩屑主要是安山岩和少量玄武岩、英安岩、凝灰岩;长石主要为斜长石;石英碎屑相对缺失。砾岩中砾石以安山岩和硅质岩为主,并含有少量灰岩和凝灰岩砾石。底冲刷面、正粒序、平行层理和波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普遍发育,呈现出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同时在局部露头见有滑塌构造和波痕。区域上,这套沉积组合序列位于寒武-奥陶纪岛弧火山岩的南侧;古水流分析显示,它们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其北东方向。这些结果表明,柴北缘构造带东段的滩间山群碎屑岩组是一套成熟度极低且与寒武-奥陶纪岛弧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的沉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间山群 碎屑岩组 海底扇 弧前盆地 柴北缘构造带
下载PDF
西藏札达地区上白垩统-下始新统达机翁组:对冈底斯弧前盆地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高远 王建刚 +1 位作者 胡修棉 Marcelle K BOUDAGHER-FADAL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47-1861,共15页
冈底斯弧前区域地层沉积记录,对新特提斯洋消亡和印度-亚洲碰撞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位于西藏南部札达地区的达机翁组,北邻冈底斯岩浆弧,南靠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砾岩、岩屑砂岩、泥页岩和灰岩等。沉积环境分... 冈底斯弧前区域地层沉积记录,对新特提斯洋消亡和印度-亚洲碰撞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位于西藏南部札达地区的达机翁组,北邻冈底斯岩浆弧,南靠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砾岩、岩屑砂岩、泥页岩和灰岩等。沉积环境分析认为达机翁组形成于扇三角洲相环境。火山灰锆石U-Pb定年、碎屑锆石最年轻年龄以及底栖有孔虫化石组合共同约束达机翁组的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始新世早期(即ca.73~49Ma)。物源区分析结果表明达机翁组物源类似于区域上分布的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直接以北侧冈底斯岩浆弧为主要物质源区。通过与区域弧前沉积对比,为冈底斯弧前盆地海相地层时代提供制约,结果显示新特提斯洋在亚洲大陆南缘的弧前海退存在东西方向上的穿时性,即海水自东向西逐渐退出,并最终在~49Ma退出冈底斯-拉达克弧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新世 沉积记录 锆石U-Pb和Hf 弧前海退 弧前盆地
下载PDF
德格—中甸微板块在三叠纪时期各沉积构造带的性质和沉积盆地演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明 罗建宁 《四川地质学报》 1999年第2期10-20,共11页
德格—中甸微板块是在晚二叠世初随甘孜—理塘洋的产生而从扬子板块西缘分离出来的。在三叠纪时期受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构造作用的相互影响,其沉积构造性质也由被动边缘盆地演化为活动边缘盆地,同时分裂为白玉—义敦前陆... 德格—中甸微板块是在晚二叠世初随甘孜—理塘洋的产生而从扬子板块西缘分离出来的。在三叠纪时期受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构造作用的相互影响,其沉积构造性质也由被动边缘盆地演化为活动边缘盆地,同时分裂为白玉—义敦前陆盆地,昌台—乡城岛弧带、玉隆—稻城弧前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边缘 活动边缘 前陆盆地 岛弧带 弧前盆地
下载PDF
大洋下地壳堆晶岩组成及其对蛇绿岩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维骐 刘传周 刘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0-1654,共25页
大洋下地壳是大洋岩石圈和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洋中脊及俯冲带演化以及蛇绿岩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不同构造环境形成的大洋下地壳堆晶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组成,以建立起适用于蛇绿岩中堆晶岩的构造环境判别标志... 大洋下地壳是大洋岩石圈和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洋中脊及俯冲带演化以及蛇绿岩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不同构造环境形成的大洋下地壳堆晶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组成,以建立起适用于蛇绿岩中堆晶岩的构造环境判别标志。洋中脊和俯冲相关环境堆晶岩在Pearce图解上均区别于对应的熔岩成分,表明蛇绿岩中的堆晶岩无法应用Pearce图解进行构造环境判别。不同构造环境产出的堆晶岩在岩石组合、结晶顺序和地球化学上存在明显差异:(1)绝大多数洋中脊堆晶岩和弧后盆地堆晶岩较为类似,反映其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型母岩浆低压、贫水体系的分离结晶;(2)中大西洋脊DSDP 334的洋中脊堆晶岩较为类似弧前堆晶岩,是海水蚀变难熔橄榄岩重熔或混染的产物;(3)弧前堆晶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与亏损的富水、富硅的玻安质熔体的低压分离结晶过程相吻合;(4)洋岛堆晶岩的特征与相对贫水、成分富集的洋岛玄武岩高压分离结晶的特征相吻合。最后,本文总结了应用堆晶岩进行蛇绿岩构造环境判别的一系列岩石学、地球化学指标,并结合日喀则蛇绿岩中的堆晶岩体和辉长岩脉的实例论述堆晶岩在蛇绿岩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洋壳 堆晶岩 洋中脊 弧前 弧后盆地 洋岛 蛇绿岩
下载PDF
加利福尼亚弧-盆-沟体系的地质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克政 王亨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65-870,共6页
加利福尼亚中生代弧-盆-沟系的构造和演化模式一向为世人所重视。作者应邀有机会对加州内华达岛弧地块、弗兰西斯科杂岩和大谷弧前盆地进行了实地地质考察。本文仅就这3个岩性-构造单元的一些独特地质特征和地质景观作一简介。
关键词 弧-沟系 弧前盆地 俯冲杂岩 混杂堆积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乐合弧前盆地层序:记录活跃斜向弧陆碰撞之构造演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文煌 黄奇瑜 +5 位作者 林彦均 闫义 陈多福 兰青 余梦明 钱坤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2-1007,共16页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弧前盆地层序由西侧的利吉混杂岩和东侧的残留弧前浊积层序组成,记录了北吕宋火山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演化。在海岸山脉中段,利吉混杂岩不仅分布于乐合弧前盆地西侧,也出露于残留弧前层序中央。本文通过野外...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弧前盆地层序由西侧的利吉混杂岩和东侧的残留弧前浊积层序组成,记录了北吕宋火山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演化。在海岸山脉中段,利吉混杂岩不仅分布于乐合弧前盆地西侧,也出露于残留弧前层序中央。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微体化石研究,论述乐合弧前盆地内各地层单元的时空展布特征及其构造控制机制。综合浮游有孔虫与钙质超微化石研究结果,利吉混杂岩泥质基质可限定在早上新世4.3~3.4 Ma内,而残留弧前浊积层序沉积在晚上新世3.4~3.0 Ma,说明利吉混杂岩不是与残留弧前浊积层序同时异相的滑塌堆积,出露于盆地中心的利吉混杂岩也不是沉积于向斜轴部的最年轻地层。在乐合弧前盆地,年老的利吉混杂岩总体上分布于年轻的残留弧前层序西侧,该地层展布特征类似于台湾东南海域北吕宋海槽内受向东背冲构造控制的花东海脊–残留弧前盆地。这说明乐合弧前盆地早期沉积层序在不晚于3.4 Ma时同样受到背冲构造的控制,被变形抬升为花东海脊地形高区。而位于东侧的残留弧前盆地在3.4~3.0 Ma间继续沉积正常浊积层序。乐合弧前盆地的地层展布特征不仅记录了初期弧陆碰撞阶段的向东背冲构造,也记录了成熟期弧陆碰撞阶段的向西逆冲构造。在成熟期弧陆碰撞阶段,花东海脊被进一步向西剪切为利吉混杂岩,残留弧前层序及火山岛弧向西逆掩于利吉混杂岩之上,形成海岸山脉。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使得部分利吉混杂岩以构造窗的方式出露于盆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山脉 弧前盆地 利吉混杂岩 弧陆碰撞 背冲构造 古生物地层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早古生代乌华敖包弧前盆地的识别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林杰 徐备 +1 位作者 张佳明 王炎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5-866,共12页
通过野外观察和剖面测量、锆石年代学分析及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对新发现的苏尼特左旗乌华敖包地区浅变质岩系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古地理意义。结果表明,该套浅变质岩系以变质火山岩、变质砂岩与大理岩互层为特征,构成3个沉积旋回,代表弧前... 通过野外观察和剖面测量、锆石年代学分析及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对新发现的苏尼特左旗乌华敖包地区浅变质岩系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古地理意义。结果表明,该套浅变质岩系以变质火山岩、变质砂岩与大理岩互层为特征,构成3个沉积旋回,代表弧前盆地中‒晚期向上变浅的海相火山喷发‒沉积环境;多层火山岩的出现揭示持续的岩浆活动;火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54.4±4.1 Ma,与北部早古生代宝力道岛弧带的岩浆岩年龄相近,表明该套浅变质岩系与早古生代岛弧岩浆活动有关。由于该岩系位于北部宝力道岛弧岩浆岩带与南部混杂岩带之间,因此其古地理位置应属早古生代弧前盆地。乌华敖包浅变质岩系的层序、成分、时代和位置特征揭示研究区曾存在弧前盆地。根据早古生代地层、岩浆岩和变质特征,认为弧前盆地经历了俯冲及碰撞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苏尼特左旗 弧前盆地 古地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