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树种植结构及蜂群采集次数对蜜蜂授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付宝春 秦国杰 +4 位作者 张旭凤 张云毅 王松 柯晓炜 郭媛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0期38-41,共4页
中国梨树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首位,因种植广泛,从南到北花期有一定间隔,蜂场需要转地授粉。为了探究蜜蜂为梨树授粉过程中反复采集对蜂群采集力有无影响,及油菜等花期重叠的竞争植物对蜜蜂采集梨花积极性的影响,笔者考察了不同种植结... 中国梨树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首位,因种植广泛,从南到北花期有一定间隔,蜂场需要转地授粉。为了探究蜜蜂为梨树授粉过程中反复采集对蜂群采集力有无影响,及油菜等花期重叠的竞争植物对蜜蜂采集梨花积极性的影响,笔者考察了不同种植结构、采集次数下蜂群采集梨花粉的重量、比例及采集梨花粉蜂的比例等指标。结果表明,油菜等竞争植物的存在会使蜂群采集梨花粉积极性下降,应尽量避免在梨树地栽种花期相同的竞争作物。重复采集可以提高蜜蜂采集梨花的积极性并增强授粉效果,可组织专业授粉蜂场进行梨树授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授粉 竞争植物 采集次数 采集力
下载PDF
中幼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根系的觅食能力 被引量:1
2
作者 南宏伟 刘庆 肖群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7-554,共8页
于四川省理县米亚罗林区选择幼龄期及中龄期两种生长阶段粗枝云杉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搜集全部根系,基于根系生物量及形态指标,从觅食器官总量角度定量衡量研究对象根系的觅食能力,并结合根序分级理论,基于前五级根序生理指标对... 于四川省理县米亚罗林区选择幼龄期及中龄期两种生长阶段粗枝云杉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搜集全部根系,基于根系生物量及形态指标,从觅食器官总量角度定量衡量研究对象根系的觅食能力,并结合根序分级理论,基于前五级根序生理指标对其细根内部组分觅食效率进行评价,揭示其异质性规律.结果显示,9年、12年和29年生云杉侧根总生物量分别为154.50、2 195.27、7 380.60 g,总表面积分别为3 295.38、39 564.93、179 023.54 cm2,其中细根生物量依次为27.74、188.79、1 022.89 g,总表面积分别为2 353.97、19 395.49、98 551.54 cm2.根系比根长、总氮含量同根系觅食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根序的增加,云杉前五级根系比根长、总氮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0),因此,一级根至五级根根系觅食能力逐渐下降,细根内部组分觅食能力存在显著异质性.其中,一级根比根长和总氮含量远远大于其他根序,是云杉细根内部觅食能力最高的部分.云杉前五级根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含量较低,随根序增加无显著变化规律,各根序自身NSC储量无法成为其觅食行为的主要能量供应源.上述研究结果为植物行为学研究,乃至森林地下生态学过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对树木根系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枝云杉 觅食能力 根系形态 根系生理 根系生物量
原文传递
南方大斑蝥幼虫觅食能力的研究
3
作者 谭均 郭连安 莫让瑜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77-79,86,共4页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多种癌症均有显著疗效,但人工合成困难。南方大斑蝥是其重要来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成为必然选择,了解南方大斑蝥幼虫的觅食能力是开展人工养殖的基础。本文从南方大斑蝥幼虫的耐饥力、觅食距离和对食物敏感...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多种癌症均有显著疗效,但人工合成困难。南方大斑蝥是其重要来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成为必然选择,了解南方大斑蝥幼虫的觅食能力是开展人工养殖的基础。本文从南方大斑蝥幼虫的耐饥力、觅食距离和对食物敏感性等方面研究,初步明确南方大斑蝥幼虫的觅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大斑蝥幼虫的耐饥力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降低,存活时间从10℃下的133 d减少到35℃的63 d,低温对幼虫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南方大斑蝥幼虫每天外出觅食的边界间距离主要集中在80~160 cm,最大距离为211 cm。南方大斑蝥幼虫对食物的敏感性随着食物埋藏深度的增大而降低,埋藏深度为6 cm时,其在试验时间(60 min)内不能发现食物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大斑蝥 幼虫 觅食能力
下载PDF
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9
4
作者 吴碧薇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79,75,共5页
大学生的信息行为受经济花费和时间耗费(斑块模型)、觅食者对信息菜单的熟悉程度和选择技巧(信息菜单模型)、觅食者主动寻求信息线索的意识和信息线索出现的时机(信息线索理论)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单向... 大学生的信息行为受经济花费和时间耗费(斑块模型)、觅食者对信息菜单的熟悉程度和选择技巧(信息菜单模型)、觅食者主动寻求信息线索的意识和信息线索出现的时机(信息线索理论)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单向的信息能力培养过程、介绍式的信息能力培养方式和错位的信息线索提示。因此,高校应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组合信息能力培养内容、确定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并构建跟踪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觅食理论 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素质教育
下载PDF
基于混沌搜索与精英交叉算子的磷虾觅食算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磊 张汉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为解决磷虾觅食(KH)优化算法在处理高维多模态函数优化问题时存在局部搜索能力不强、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利用一种贪婪的精英交叉算子加速其收敛速度,使用基于逻辑自映射函数的混沌搜索算子避免局部极值的吸引,采用对立搜索算子提高初始... 为解决磷虾觅食(KH)优化算法在处理高维多模态函数优化问题时存在局部搜索能力不强、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利用一种贪婪的精英交叉算子加速其收敛速度,使用基于逻辑自映射函数的混沌搜索算子避免局部极值的吸引,采用对立搜索算子提高初始种群的质量。结合上述3种算子提出一种改进的磷虾觅食算法。在7个标准测试函数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KH及其改进算法相比,该算法在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方面均得到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虾觅食算法 局部搜索能力 对立策略 精英交叉算子 混沌搜索 收敛速度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用户信息能力培育模式研究——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安琳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第3期33-36,共4页
信息觅食理论关注用户自身认知、已有经验与外部环境对信息获取效率的影响,强调用户为寻求效益/耗费比值最大化而在不同的信息源中进行选择。当前的泛在信息环境给用户获取信息带来多元化选择的同时,也对用户信息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信息觅食理论关注用户自身认知、已有经验与外部环境对信息获取效率的影响,强调用户为寻求效益/耗费比值最大化而在不同的信息源中进行选择。当前的泛在信息环境给用户获取信息带来多元化选择的同时,也对用户信息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提升用户信息获取效率、优化用户信息获取体验,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运用多种手段整合信息资源与服务,加强对用户信息能力的培育,提高用户泛在信息环境下信息觅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觅食 信息需求 信息能力培育 公共图书馆
下载PDF
信息觅食理论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爱 孙鑫 师忠凯 《办公自动化》 2021年第9期30-32,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用户的信息行为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而用户信息获取能力的不断提升更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研究信息觅食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信息获取过程模型和斑块内信息搜寻模型,全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用户的信息行为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而用户信息获取能力的不断提升更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研究信息觅食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信息获取过程模型和斑块内信息搜寻模型,全面地研究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及影响信息获取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实现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信息觅食理论 信息获取模型 信息获取能力
下载PDF
基于觅食能力分配搜索任务的侏儒猫鼬优化算法
8
作者 张宁 王勇 张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74-85,共12页
针对侏儒猫鼬优化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觅食能力分配搜索任务的侏儒猫鼬优化算法。首先采用tent混沌自适应步长平衡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针对alpha组搜索盲目性问题,优化其移动方向及移动能力;针对侦察组算法移动方向存在误导性问... 针对侏儒猫鼬优化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觅食能力分配搜索任务的侏儒猫鼬优化算法。首先采用tent混沌自适应步长平衡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针对alpha组搜索盲目性问题,优化其移动方向及移动能力;针对侦察组算法移动方向存在误导性问题,增强其个体纠错能力,从而提升个体觅食能力;改进保姆组移动算法,提升种群的局部开发能力;最后提出一种新的种群觅食策略,平衡各算法之间调用策略,提升算法整体性能。通过解决12个基准测试函数与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优化问题,对该文算法性能进行数值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FADMO的全局收敛精度与全局收敛速度均有明显提高,并适用于实际问题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优化 侏儒猫鼬优化算法(DMO) 觅食能力分配任务 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
下载PDF
采用改进的细菌觅食优化算法求解RCPSP 被引量:1
9
作者 岑雪婷 唐智勇 杨勇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92,96,共4页
针对细菌觅食优化算法全局搜索能力较弱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算法的更新方式进行改进,在算法的初期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全局搜索,使细菌在更新时感知周围环境,再由细菌觅食算法的趋向操作进行局部搜索,提高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搜索能力.最... 针对细菌觅食优化算法全局搜索能力较弱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算法的更新方式进行改进,在算法的初期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全局搜索,使细菌在更新时感知周围环境,再由细菌觅食算法的趋向操作进行局部搜索,提高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搜索能力.最后运用实例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此算法在求解资源受限的项目调度问题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受限 项目调度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 搜索能力
下载PDF
新选饲草高粱恢复系农艺性状配合力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吕鑫 平俊爱 +5 位作者 张福耀 杜志宏 李慧明 杨婷婷 牛皓 姚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1-1366,共6页
利用5个高粱(Sorghum bicolor)不育系和6个饲草高粱恢复系(IS722为对照)为材料组配置30个杂交组合,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法对其生物产量、株高、茎粗、分蘖和干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了遗传力估算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5个高粱(Sorghum bicolor)不育系和6个饲草高粱恢复系(IS722为对照)为材料组配置30个杂交组合,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法对其生物产量、株高、茎粗、分蘖和干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了遗传力估算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饲草高粱恢复系中,只有安微草3和053423-2在5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都表现出正向效应,尤其在生物产量等性状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TX623A/053423-2、SX14A/053423-2和SX14A/(Mama Mama/BMR)-1等9个组合的生物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于对照IS722,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Mama Mama/BMR)-1的株高和干重效应值均位居第1位,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V4A/健宝-8-2、HC356A/安徽草3、SX14A/皖系3SM3-1、SX7A/安徽草3和V4A/(Mama Mama/BMR)-1在产量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是较好的杂交模式。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是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双重影响,占主导地位的是加性效应。综合而言,(Mama Mama/BMR)-1和053423-2表现出的一般配合力突出,安徽草3的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都是选育出的优良亲本恢复系。本研究对饲草高粱恢复系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了估算,对了解饲草高粱恢复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为杂交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最优杂交组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高粱 恢复系 配合力
下载PDF
饲用玉米饲用品质及区域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柔屹 程江 +3 位作者 张建波 郑常祥 陈胜亚 陈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研究了6个青贮玉米的饲用品质及在贵州4个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玉草2号的饲草产量高,饲用品质较优,稳定性好,适应性广,是值得大力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黔单16号在贵阳和兴义地区表现较好,饲用品质好,适合在贵阳和兴义推广种植。
关键词 饲用玉米 玉草2号 黔单16号 丰产性 适应性
下载PDF
饲用高粱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段冰 柳青山 +2 位作者 梁笃 闫凤霞 郭琦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高粱主干亲本系,进一步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高粱品质育种效率,选用6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饲用高粱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总淀粉含量、单宁含量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高粱主干亲本系,进一步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高粱品质育种效率,选用6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饲用高粱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总淀粉含量、单宁含量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东北1-26A和恢复系HD31是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饲用高粱亲本系,这两个亲本配制的杂交种蛋白质含量11.70%、脂肪含量3.48%、总淀粉含量73.40%、单宁含量0.75%,是优良的高蛋白质高粱杂交组合。由于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都大于50%,表明这3个性状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亲本系来提高,而单宁含量的狭义遗传力偏低,特殊配合力较高,所以单宁含量品种选育应侧重于特殊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高粱 品质性状 配合力
原文传递
气象因子对饲用油菜越冬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垚 葛均筑 +6 位作者 周广生 傅廷栋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梁茜 马志琪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9-1427,共9页
选用白菜型和甘蓝型品种,探究气象因子对华北平原油菜越冬性及饲用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白菜型品种生育期比甘蓝型品种缩短10~15 d,越冬率提高50.6%,冬后密度增加41.5%。白菜型品种鲜饲料产量(FFY)和干饲料产量(DFY)比甘蓝... 选用白菜型和甘蓝型品种,探究气象因子对华北平原油菜越冬性及饲用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白菜型品种生育期比甘蓝型品种缩短10~15 d,越冬率提高50.6%,冬后密度增加41.5%。白菜型品种鲜饲料产量(FFY)和干饲料产量(DFY)比甘蓝型品种分别显著提高40.9%和38.1%;但甘蓝型品种饲用品质显著优于白菜型,与白菜型品种相比甘蓝型品种粗蛋白质(CP)、脂肪、灰分和总脂肪酸(TFA)含量分别提高27.6%、42.9%、23.9%和52.3%,牛奶生产力(HM)、相对饲用价值(RFV)和相对饲料品质(RFQ)分别提高14.0%、16.2%和42.1%。越冬前光热资源提高了油菜越冬率和冬后密度(P<0.05),与FFY和DFY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越冬期温度越低,油菜越冬率越低(P<0.01),越冬期和返青后光热资源与FFY和DFY呈负相关性(P>0.05)。油菜粗蛋白质、脂肪和总脂肪酸含量与越冬前温度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越冬期和返青后温度以及越冬期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HM与越冬期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FV和RFQ仅与越冬期最高温度和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华北平原秋播饲用油菜种植中,从提高越冬率考虑应以白菜型品种为主,从饲用品质考虑应以甘蓝型品种为主,综合考虑华北平原秋播饲用油菜可选用甘蓝型品种华油杂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油菜 气象因子 越冬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野生牧草莜麦和硬雀麦分蘖性与再生性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宏 鲍健寅 +2 位作者 蔡化 刘洋 王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9-231,共3页
对野生牧草莜麦和硬雀麦不同生长时期分蘖性和再生性的研究表明,分蘖总数在整个生育期呈递增趋势,初生长增加较慢,到翌年4月开花期时达最大值,每株为28.1个和106.8个,对照牧草多花黑麦草在3月中旬达最大值,每株为44.5个。莜麦和硬雀麦... 对野生牧草莜麦和硬雀麦不同生长时期分蘖性和再生性的研究表明,分蘖总数在整个生育期呈递增趋势,初生长增加较慢,到翌年4月开花期时达最大值,每株为28.1个和106.8个,对照牧草多花黑麦草在3月中旬达最大值,每株为44.5个。莜麦和硬雀麦分蘖速度有两个高峰期,一为分蘖期,二为开春温度回升期,分蘖速度分别高达每天1.26和1.89株,多花黑麦草仅为1.18株。在一个生长季,莜麦可再生5次,而硬雀麦仅为4次;再生草量莜麦于第2次达1346.8g.m-2的最大值,硬雀麦在第1次达最大值,再生强度为43.11%。2种野生牧草的再生速度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再生草总量都不及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牧草 分蘖 再生
下载PDF
西藏那曲适宜建植人工草地的牧草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美镕 聂晓伟 +12 位作者 张学民 王宗松 宋赵有 阿旺 王奇 汪诗平 李耀明 斯确多吉 张林 严俊 周华坤 石培礼 姜丽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97-2904,共8页
为回答那曲地区能否建植人工草地及哪些牧草适宜在那曲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问题,本试验选择抗寒抗旱的牧草开展引种筛选试验。通过收获的牧草产量与那曲天然草地及中国四大草原区其他人工草地产量的对比评估,可知试验收获的牧草产量成倍... 为回答那曲地区能否建植人工草地及哪些牧草适宜在那曲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问题,本试验选择抗寒抗旱的牧草开展引种筛选试验。通过收获的牧草产量与那曲天然草地及中国四大草原区其他人工草地产量的对比评估,可知试验收获的牧草产量成倍高于那曲天然草地的产量,且试验区人工草地的平均产量不低于中国其他草原区人工草地的产量,结果表明,在充足的水肥管理条件下那曲地区可建植高产人工草地。同时,适种牧草的筛选基于播种当年不同牧草的出苗与生长情况以及次年多年生牧草的出苗情况(即越冬能力)展开,结果显示燕麦(Avena sativa)、绿麦草(Triticum secale)、芜菁(Brassica rapa)和饲用油菜(Brassica napus)适宜在那曲地区建植一年生人工草地;成功越冬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可作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筛选品种,但其后续是否稳产仍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曲地区 草种筛选 牧草产量 越冬能力
下载PDF
Maize forage aptitude: Combining ability of inbred lines and stability of hybrids 被引量:2
16
作者 Luis Máximo Bertoia Mónica Beatriz Aulicino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2014年第6期407-418,共12页
Breeding of forage maize should combine improvement achieved for grain with the specific needs of forage hybrids. Production stability is important when maize is used for silage if the planting area is not in the idea... Breeding of forage maize should combine improvement achieved for grain with the specific needs of forage hybrids. Production stability is important when maize is used for silage if the planting area is not in the ideal agronomic environ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were:(i) to quantify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maize silage traits;(ii) to identify possible heterotic groups for forage aptitude and suggest the formation of potential heterotic patterns, and(iii) to identify suitable inbred line combinations for producing hybrids with forage aptitude. Forty-five hybrids derived from diallelic crosses(without reciprocals) among ten inbred lines of maize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Combined ANOVA over environments showed differences between genotypes(G), environments(E), and their interactions(GEI). Heritability(H2), and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were estimated to evaluate the variation i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age traits. Postdictive and predictive AMMI models were fitted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source of variation, G, E, and GEI, and to select genotypes simultaneously on yield, quality and stability. A predominance of additive effects was found in the evaluated traits. The heterotic pattern Reid-BSSS × Argentine flint was confirmed for ear yield(EY) and harvest index(HI). High and broad genetic variation was found for stover and whole plant traits. Some inbred lines had genes with differential breeding aptitude for ear and stover. Stover and ear yield should be the main breeding objectives in maize forag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A mays L. foragE MAIZE Combining ability GEI interaction STOVER and ear digestibility
下载PDF
Validation of a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Biomass from Canopy Volume
17
作者 Christopher G. Misar Lan Xu +3 位作者 Arvid Boe Roger N. Gates Patricia S. Johnson Andrew E. Olso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1期238-245,共8页
Determining biomass production of individual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plants in space planted evaluation studies is generally not feasible. Clipping plants is time consuming, expensive, and often not possible if t... Determining biomass production of individual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plants in space planted evaluation studies is generally not feasible. Clipping plants is time consuming, expensive, and often not possible if the plants are subjected to grazing. A regression function (B&#8242 = 0.72558 + 0.11638 × V&#8242) was developed from spaced plants growing on rangeland in northwestern South Dakota near Buffalo to nondestructively estimate individual plant biomass (B) from canopy volume (V). However, external validation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apply the model to other environments. In the summer of 2015, new data to validate the model were collected from spaced plants near Brookings, South Dakota. Canopy volume and clipped plant biomass were obtained from ten alfalfa populations varying in genetic background, growth habit, and growth stage. Fitted models for the model-building and validation data sets had similar estimat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nd attributes. Mean squared prediction errors (MSPR) were similar to or smaller than error mean square (MSE) of the model-building regression model, indicating reasonable predictive ability. Valid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reliably estimated biomass of plants in another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technique should not be utilized where individual plants are not easily distinguished, such as alfalfa monocultures. Estimating biomass from canopy volume values that are extrapolations (>2.077 × 10<sup>6</sup> cm<sup>3</sup>) of the model-building data set is not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age Production forage Yield LUCERNE PHYTOMASS Predictive ability
下载PDF
几种代表性牧草对水牛泌乳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明亮 黄仁术 +2 位作者 刘建国 胡效东 陈可东 《中国奶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2,共3页
将36头泌乳期、产奶量相近的水牛均分3组,探讨禾本科黑麦草、豆科紫花苜蓿、蓼科鲁梅克斯K-1三种牧草对泌乳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饲喂鲁梅克斯K-1分别比紫花苜蓿和黑麦草提高15.93%、13.14%的产奶量(P<0.05),以及6.09%、6.... 将36头泌乳期、产奶量相近的水牛均分3组,探讨禾本科黑麦草、豆科紫花苜蓿、蓼科鲁梅克斯K-1三种牧草对泌乳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饲喂鲁梅克斯K-1分别比紫花苜蓿和黑麦草提高15.93%、13.14%的产奶量(P<0.05),以及6.09%、6.63%的乳脂率(P<0.01);而紫花苜蓿与黑麦草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故种植鲁梅克斯K-1适合我国农村散养水牛的小区放牧或舍饲补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水牛 泌乳高峰期 生产性能 产奶量
下载PDF
青贮玉米主要饲用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洪建 王义发 +1 位作者 沈雪芳 侯根宝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26-31,共6页
选用5个性状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对玉米16个主要饲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GCA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单株叶片干重、秃顶长、穗行、穗粗外,其余... 选用5个性状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对玉米16个主要饲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GCA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单株叶片干重、秃顶长、穗行、穗粗外,其余各性状的SCA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叶片干重、秃顶长、穗行、穗粗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在鲜重产量、干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多数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2、P4、P5,特殊配合力在多数性状上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15、P23、P14、P35、P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饲用性状 配合力 遗传
下载PDF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Overwintering Ability,Yield and Quality of Forage Rape
20
作者 Yao ZHANG Junzhu GE +5 位作者 Guangsheng ZHOU Xidong WU Yong an YANG Haipeng HOU Qian LIANG Zhiqi MA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1年第3期15-21,25,共8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rape overwintering ability,forage yield and quality of rap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Brassia campestris L.and Brassica napus L.were used in this study.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rape overwintering ability,forage yield and quality of rap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Brassia campestris L.and Brassica napus L.were us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B.napus L.varieties,the growth period of B.campestris L.was shortened by 10-15 d,the overwintering rate(WR)increased by 50.6%,and the density after winter(PD)increased by 41.5%.The fresh forage yield(FFY)and dry forage yield(DFY)of the B.campestris L.typ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40.9%and 38.1%compared with the B.napus L.type.,respectively,while the forage quality of the B.napus L.type rap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B.campestris L.type.Compared with the B.campestris L.type,the crude protein(CP),fat,ash and total fatty acid(TFA)contents of the B.napus L.type of rape increased by 27.6%,42.9%,23.9%and 52.3%,respectively,and the milk productivity(HM),relative forage value(RFV)and relative forage quality(RFQ)increased by 14.0%,16.2%and 42.1%,respectively.The light and heat resources before wintering increased the WR and PD(P<0.05),an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FY and DFY(P>0.05),and lowe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intering period led to lower WR(P<0.01).The light and heat resources during the overwintering period and after regreening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FY and DFY(P>0.05).The contents of CP,fat and TFA of rape had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hours before wintering,but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intering period and after regreening,as well as the sunshine hours and rainfall during the wintering period;and HM had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emperature,sunshine hours and rainfall during the wintering period,while RFV and RFQ were only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In summary,in the North China Plain,for autumn sowing rape,the B.campestris L.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age rap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intering ability forage yield forage qua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