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牵伸技术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屈膝畸形 被引量:17
1
作者 秦泗河 陈建文 +1 位作者 郑学建 焦绍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993-996,共4页
目的 探讨用膝关节牵伸技术 (Ilizarov)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屈膝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8年 8月至 2 0 0 3年 2月收治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 6例 ,其中双膝 4例 ,共 10个膝关节。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3岁 7个月至 13岁 ... 目的 探讨用膝关节牵伸技术 (Ilizarov)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屈膝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8年 8月至 2 0 0 3年 2月收治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 6例 ,其中双膝 4例 ,共 10个膝关节。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3岁 7个月至 13岁 ,平均年龄 8岁 2个月。术前屈膝畸形程度平均5 1° ,合并肢体其它部位畸形 13个。应用改良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 ,手术安装牵伸器时 ,应维持膝关节于最大伸展位 ,牵伸器的关节铰链对准膝关节的旋转中心 ,于膝上下股骨和胫骨各穿 2组 2mm克氏针与牵伸器上下的钢环固定。术后 5d旋转延长膝后的螺纹牵伸杆 ,第 1周 2~ 3mm/d ,第 2周后改成 1~ 2mm/d ,直至达到膝关节伸直到 0°位。合并髋、足关节畸形者 ,同期或第二期实施手术矫正。本组术后膝关节牵伸时间 2 3~ 4 8d ,平均 37d ,治疗期间患肢可负重锻炼 ,停止牵伸 2周后拆牵伸器再装支具行走。结果  10个膝关节屈曲畸形完全矫正 ,无严重并发症 ,其中 9个膝术后随访平均 1年 3个月 ,畸形无复发 ,患者行走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屈膝畸形 ,方法简单、安全 ,效果确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治疗 畸形 挛缩症 多发性 先天性 术后 生物学原理 维持 行走
原文传递
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武竞衡 田光磊 +3 位作者 赵俊会 李淳 张友乐 潘勇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分析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年至2006年收治的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趾)的分布及特征、治疗方法、X线片及病理检查结果,对获得随访的2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 目的分析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年至2006年收治的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趾)的分布及特征、治疗方法、X线片及病理检查结果,对获得随访的2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巨指中,示指受累最多,其次为拇、中指;巨趾中,第2趾受累最多。静止型巨指(趾)12例,均为出生后即有;进展型巨指(趾)61例,发病时间不一:出生即有39例,2岁以内17例,2岁以上5例。巨指(趾)偏斜共37例;并指3例;巨拇合并大鱼际饱满16例;多指粗大合并手掌及前臂增粗8例。结论巨指多发生在正中神经支配区,主要累及示、拇及中指,并伴有正中神经脂肪浸润;巨趾多发生在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区,以第2趾多见。进展型巨指(趾)多于静止型,且指(趾)粗大可出生即有,并可合并并指、指(趾)偏斜、大鱼际饱满、手掌及前臂增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畸形 先天性 足畸形 先天性 巨指(趾) 指(趾)肥大
原文传递
巨趾畸形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海华 田光磊 +3 位作者 诸寅 张友乐 赵俊会 田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总结巨趾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巨趾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例(13足)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6岁。均在出生时被发现畸形。多趾巨大畸形患者多于单趾畸形的患者,胫侧足趾好发。对应的... 目的总结巨趾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巨趾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例(13足)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6岁。均在出生时被发现畸形。多趾巨大畸形患者多于单趾畸形的患者,胫侧足趾好发。对应的前足均粗大。巨趾的趾骨均粗长,部分对应的跖骨粗长。术中见所有患者均有皮下脂肪过度增生,侵犯骨间肌和关节囊。足部神经和分支无明显增粗,无脂肪浸润。手术包括软组织缩容、骺阻滞、截趾、神经切断再吻合等。结果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6个月。根据自行制订的分级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例,良2例,中3例。结论手术治疗巨趾畸形有效,应重视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巨趾症
原文传递
婴幼儿先天性垂直距骨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3年3月共手术治疗6例10足先天性垂直距骨,女4例,男2例;神经肌肉型(Ⅱ型)4足,错构综合征型(Ⅲ型)5足,特发型1足.手术时年龄为13~39个月,平均16.5个月.采用足后与足背双切... 目的探讨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3年3月共手术治疗6例10足先天性垂直距骨,女4例,男2例;神经肌肉型(Ⅱ型)4足,错构综合征型(Ⅲ型)5足,特发型1足.手术时年龄为13~39个月,平均16.5个月.采用足后与足背双切口行一期软组织松解手术:跟腱内侧纵切口内延长跟腱,切开踝、距下关节囊.足背踝关节前下方切口(从腓骨小头下方至距舟关节外侧)内切断第三腓骨肌,延长趾长伸肌和腓骨长短肌;松解跟骰、距下以及距舟关节等关节囊;胫前肌止点穿越距骨颈.距舟关节复位后用两枚克氏针分别固定距舟关节和跟距关节.术后踝跖屈石膏固定3个月,然后穿矫形鞋至少12个月.结果6例患者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23.1个月.以Adelaar的临床指标和足侧位片测得的距骨轴-第一跖骨基底部夹角(TAMBA),跟骨轴-第一跖骨基底部夹角(CAMBA)为评判标准.术后10足均保持良好外观和足弓,足底无距骨头突出,距下关节和踝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2足于负重位有轻度跟外翻,7足还未脱离矫形鞋.X线片示无距骨缺血性坏死.平均TAMBA:术前66°(50°~98°),随访末期为1.6°(-11°~16°).平均CAMBA:术前26.1°(14°~60°),随访末期为-5.45°(-13°~3°).结论手术复位是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惟一方法,单纯软组织松解术是婴幼儿患者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先天性垂直距骨 治疗 外科手术 足畸形
原文传递
超声下婴幼儿马蹄内翻足距舟角、跟骰角和胫跟角与Pira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王文静 夏冰 +10 位作者 董英梅 贺盼盼 程志伟 马凤群 王超华 刘福云 胡伟明 王飞鹏 赵裕丰 栗河舟 付家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与Pirani评分对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各跗骨畸形、治疗效果及假性矫正情况的评估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超声检查评估的26例(40足)...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与Pirani评分对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各跗骨畸形、治疗效果及假性矫正情况的评估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超声检查评估的26例(40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首次超声检查时年龄为[M(IQR)]9.0(18.0)d(范围:1~46 d)。患儿均由同一名医师行Ponseti方法治疗。收集患儿治疗前后及末次检查时的Pirani评分及超声测得的距舟角、跟骰角和胫跟角,记录治疗情况及随访情况。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超声评估不同Pirani评分的效能。结果26例患儿石膏固定次数4.0(1.0)次(范围:2~8次),内侧距舟角、后侧胫跟角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外侧跟骰角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治疗前无差异(F=1.971,P>0.05)。治疗过程中2例(2足)出现假性矫正,发生率为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距舟角与Pirani中足评分呈中度正相关(r=0.480,P<0.01);跟骰角与Pirani中足评分不相关(r=0.114,P=0.105);胫跟角与Pirani后足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66,P<0.01)。以距舟角评估Pirani中足评分为1.5分的截点值为38.78°,灵敏度为0.90,特异度为0.56,曲线下面积为0.75;跟骰角的截点值为27.51°,灵敏度为0.16,特异度为0.92,曲线下面积为0.44。以距舟角和跟骰角评估Pirani中足评分为3.0分的截点值分别为45.08°和9.96°,灵敏度分别为0.94和0.91,特异度分别为0.37和0.4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和0.62。以胫跟角评估Pirani后足评分为2.0分和3.0分的截点值分别为167.46°和160.15°,灵敏度分别为0.75和0.67,特异度分别为0.81和0.8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和0.71。结论超声可与Pirani评分相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足畸形 先天性 超声 PONSETI方法 Pirani评分
原文传递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onseti法矫正后距骨-跟骨角和胫骨-跟骨角的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振江 严维 +1 位作者 张立军 李祁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Ponseti方法 (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经皮跟腱切断术+足外展矫形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后,足部站立位侧位X线片上距骨-跟骨角和胫骨-跟骨角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 目的探讨利用Ponseti方法 (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经皮跟腱切断术+足外展矫形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后,足部站立位侧位X线片上距骨-跟骨角和胫骨-跟骨角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Ponseti方法在我院小儿骨科治疗,且最近一次随访时拍摄双足站立位侧位X线片的24例CTEV患儿。男19例,女5例;左侧4例,右侧12例,双侧8例。5例(10足)正常儿童作为双侧病例的对照组。全部患儿的Ponseti系列石膏矫形和经皮跟腱切断术(percutaneous achilles tenotomy,PAT)均由同一医生完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初始治疗时年龄、性别、单(双)侧、治疗前和最近一次随访时Pirani严重性评分、石膏次数和是否行PAT。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1)侧位距骨-跟骨角(lateral talocalcaneal angle,LTCA);(2)侧位胫骨-跟骨角(lateral tibiocalcaneal angle,LTi CA);(3)距骨长轴比,即患侧距骨长轴/健侧距骨长轴×100%。单侧病例取其健侧作为对照组,双侧病例取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得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单侧病例:初始治疗时年龄3~94天。平均随访14.75(6~35)个月。治疗前与最近一次随访Pirani严重性评分比较,P_50:6.0~0,P_25:5.25~0,P_75:6.0~0.375,P=0.000。LTCA:患侧27.81°(14°~40°),健侧51.25°(38°~66°),P=0.000。LTi CA:患侧82.19°(51°~102°),健侧79.00°(57°~89°),P=0.35。距骨长轴比81.94%(71.97%~96.70%)。双侧病例:初始治疗时年龄8~173天,平均随访21.63(3~71)个月。治疗前与最近一次随访Pirani严重性评分比较,左足P_50:6.0~0分,P_25:4.75~0分,P_75:6.0~0分,P=0.000;右足P_50:6.0~0分,P_25:5.63~0分,P_75:6.0~0.375分;P=0.000。左足LTCA:患侧30.38°(19°~46°),对照组53.40°(46°~66°),P=0.001;右足LTCA:患侧33.75°(20°~53°),对照组57°(45°~70°),P=0.001。左足LTi CA:患侧83.75°(50°~111°),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足畸形 先天性 距骨跟骨角 胫骨跟骨角 PONSETI
原文传递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实验及临床初步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杜世新 吉士俊 孙开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5-508,共4页
目的 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电生理检测基础上,探索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理与临床病变间的可能联系。方法 83只大白鼠从怀孕第10天起,将维甲酸石蜡油混悬液经胃管单次注入,以建立马蹄内翻足动物模型;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方法,... 目的 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电生理检测基础上,探索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理与临床病变间的可能联系。方法 83只大白鼠从怀孕第10天起,将维甲酸石蜡油混悬液经胃管单次注入,以建立马蹄内翻足动物模型;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方法,对48例(63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神经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动物模型的马蹄内翻足发病率为53 7%。距骨持续停滞在胚胎阶段,距骨、跟骨间重叠不良和跟骨内翻,脊髓前角细胞有凋亡现象; 68 3%的患儿电生理检测异常,明确病变位点位于腰骶脊髓占48 8%。结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胚胎发育期即有足的马蹄内翻,且畸形程度随生长发育而逐步加重。脊髓前角细胞凋亡可能同时诱发脊柱裂、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初步观察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电生理检测方法 实验 动物模型 脊髓前角细胞 肛门直肠畸形 胚胎发育期 临床病变 单次注入 神经功能 生长发育 畸形程度 细胞凋亡 大白鼠 经胃管 混悬液 石蜡油 维甲酸 发病率
原文传递
170例巨指(趾)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武竞衡 田光磊 +1 位作者 田萌萌 陈山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0-593,共4页
目的:分析170例巨指(趾)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70例巨指(趾)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趾)的分布及特征、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对基因检测的1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巨指(趾)的... 目的:分析170例巨指(趾)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70例巨指(趾)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趾)的分布及特征、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对基因检测的1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巨指(趾)的发病与性别和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关系。多指(趾)受累是单指(趾)发病的3.9倍,两指(趾)受累多于三指,且多为相邻指(趾);巨指中,中指受累最为多见,其次为示指、拇指;巨趾中,以第2、3趾最多。进展型巨指(趾)多于静止型,且多为出生后即发现。病变的巨指多发生在正中神经支配区(79.4%),并伴有脂肪浸润,称之为神经区域定向性巨指。巨趾多发生在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区(89.1%),脂肪浸润不明显伴有神经增粗,称之为脂肪瘤病性巨趾。仅17例巨指(趾)合并并指(趾)畸形。掌、跖骨肥大仅见于进展型巨指(趾)。12例患者进行PIK3CA基因检测,10例发现基因突变结果阳性,受累组织中基因突变水平在7%~27%。在收集的病变组织检查中,脂肪组织中突变率最高,其次是皮肤和神经组织。患者携带的PIK3CA基因突变均未在患者自身的外周血检测出来。结论:巨指多发生在正中神经支配区,主要累及中指、示指,并伴有正中神经脂肪浸润;巨趾多发生在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区,以第2、3趾多见。神经区域定向性巨指(趾)多发生在手部,而脂肪瘤病性巨指(趾)多发生在足部。巨指(趾)患者中检测到的PIK3CA基因突变率高达83%;受累脂肪、神经及皮肤组织均为理想的基因检测组织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畸形 足畸形 巨指(趾) 先天性 PIK3CA
下载PDF
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战春 朱建 +5 位作者 王丹 袁永健 鲍鹰 张强华 邢时通 施利华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小儿足部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足马蹄、后足内翻、前足内收、高弓。该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生活,目前治疗CCF的办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不但增加手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小儿足部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足马蹄、后足内翻、前足内收、高弓。该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生活,目前治疗CCF的办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不但增加手术次数,而且增加患者治疗费用,也带来不必要的残疾。目前国际公认的早期保守治疗的较好方法是Ponseti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手法 骨科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致马蹄内翻足的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振华 徐易京 王玉琨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20-522,共3页
目的 研究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患者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的马蹄内翻足畸形 32例 (6 4足 )的临床资料 ,根据Sodergard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保守治疗满意 4足。手术治疗 6 0足中 ,14... 目的 研究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患者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的马蹄内翻足畸形 32例 (6 4足 )的临床资料 ,根据Sodergard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保守治疗满意 4足。手术治疗 6 0足中 ,14足 1次手术获得满意结果 ,46足初次术后畸形复发 ,占 77 7% ,有些足需 3次手术。 结论 手术治疗应在 1岁前行彻底的软组织松解 ,对于复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 马蹄内翻足 并发症 治疗
原文传递
改良Ponseti法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辉 刘巍 沈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上海儿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8~156(78.3±3.5)d;左侧15例,右侧42例,双侧43例;D... 目的探讨改良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上海儿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8~156(78.3±3.5)d;左侧15例,右侧42例,双侧43例;Dimeglio分级Ⅱ32例、Ⅲ43例、Ⅳ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Ponseti法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Ponseti法治疗;后者在按摩手法、外固定石膏托形状以及更换石膏方法等方面对经典Ponseti法加以改良。观察并记录患儿矫正治疗前后的Pirani评分,并据此评价、对比两组患儿的矫正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Dimeglio分级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以开始治疗的时间为起点,对两组患儿进行持续治疗、观察与随访,随访时间为2~26个月。每组均有15例完成全部治疗,其余患儿仍处于支架使用期。在疗程结束后2个月对完成治疗的患儿进行评估,研究组Dimeglio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irani评分优良率为12/15、复发率为1/15,研究组Pirani评分优良率为14/15、复发率为0,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不同形状石膏托固定治疗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分别发生并发症1例和3例,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结论与经典Ponseti法比较,采用改良的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更好,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改良Ponseti法 足功能
原文传递
超声诊断胎儿手和足畸形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海军 红华 +1 位作者 刘婧 郎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60-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Systematic continuous sequence approach,SCSA)在胎儿手和足畸形产前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9年7月在我院行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SCSA)联合三维超声进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的33316例孕... 目的:探讨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Systematic continuous sequence approach,SCSA)在胎儿手和足畸形产前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9年7月在我院行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SCSA)联合三维超声进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的33316例孕妇检查报告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胎儿手和足畸形情况。结果:33316例胎儿中共诊断出手足畸形胎儿32例,产前超声发现手足异常28例:其中多指(趾)10例、并指2例、重叠指1例、手缺如2例、足缺如3例、手足内翻9例、摇篮足1例,漏诊4例;SCSA联合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938,准确率高达99.99%,灵敏度87.50%,特异度100.00%、约登指数0.875。结论:SCSA联合三维超声能够有效的发现胎儿手、足畸形,形象、直观、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畸形 先天性 足畸形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超声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静 陈亚青 +2 位作者 赵黎 曾颖淇 李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CCF患儿,按照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侧CCF组(10例)和双侧CCF组(8例),选取同期因其他原因就诊的10名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行双足超声检查,测量自然位、内收位、外展位时内踝...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CCF患儿,按照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侧CCF组(10例)和双侧CCF组(8例),选取同期因其他原因就诊的10名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行双足超声检查,测量自然位、内收位、外展位时内踝至足舟骨(MMN)距离,计算3组自然位-内收位、自然位-外展位、内收位-外展位MMN距离的差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超声发现CCF患足内侧骨排列异常,自然位时内侧斜冠状切面声像图显示距骨近端被内踝覆盖,舟骨半脱位跨于距骨远端上方;患足内侧软组织较厚,距骨位置较深,内收、外展活动受限。双侧CCF组与对照组、单侧CCF组患足与对侧健足自然位、内收位、外展位时MMN距离及自然位-内收位、自然位-外展位、内收位-外展位MMN距离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可直观显示CCF患足内侧骨异常排列,动态观察并评估患足内收、外展活动受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趾腓侧皮瓣在1、2趾和2、3趾并趾分趾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文鹏 汪洋 +2 位作者 张宁 曹松华 胡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趾腓侧皮瓣应用于并趾分趾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24例并趾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47个月,中位年龄29.2个月。第1、2趾并趾畸形8例,... 目的探讨趾腓侧皮瓣应用于并趾分趾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24例并趾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47个月,中位年龄29.2个月。第1、2趾并趾畸形8例,第2、3趾并趾畸形16例。在分趾手术中均应用趾腓侧皮瓣修复趾蹼部皮肤缺损,所有病例无需植皮。结果术后24例患儿并趾畸形均得到了矫正,皮瓣均完全成活,分趾后趾蹼的深度和弧度与正常趾蹼相似。术后22例随访3~36个月,平均8.2个月;皮瓣愈合后与周围皮肤无色差;所有患儿术后足趾功能良好,与健侧对比足趾功能无明显差别,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趾腓侧皮瓣可用以修复第1、2趾和第2、3趾并趾分趾术中的软组织缺损,术中无需植皮,术后趾蹼外形满意,用于先天性并趾畸形分趾手术中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并趾 趾腓侧皮瓣 趾蹼重建
原文传递
多趾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炜 田文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83-986,共4页
多趾畸形是婴儿出生时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其特征为出生即发现一个或多个赘生的脚趾[1-3]。总体来看,其发生率约为2/1000,但是各地区和人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非洲人和亚洲人中,多趾畸形的发生率远高于其它人种[4]。在自然界中... 多趾畸形是婴儿出生时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其特征为出生即发现一个或多个赘生的脚趾[1-3]。总体来看,其发生率约为2/1000,但是各地区和人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非洲人和亚洲人中,多趾畸形的发生率远高于其它人种[4]。在自然界中,多趾畸形也可见于其它动物,例如猫、马、猪和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趾)畸形 足畸形 先天性 先天畸形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赘生趾
原文传递
先天性小儿手足畸形的手术护理配合
16
作者 崔国惠 陈瑞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儿手足畸形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57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访视采取有效心理护理,了解手术方式、手术步骤、手外精细器械的使用方法,合理体位及患儿安全防护措施,医护的密切...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儿手足畸形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57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访视采取有效心理护理,了解手术方式、手术步骤、手外精细器械的使用方法,合理体位及患儿安全防护措施,医护的密切配合。结果57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小儿手足畸形手术复杂、难度大、时间长、器械繁多、危险性高,要求手术室护士做好充足术前准备,密切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手畸形 先天性 手术室护理
原文传递
一期距骨复位联合胫前肌腱移位术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桂森 俞志涛 +2 位作者 杨征 鲁明 张建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垂直距骨病例采用一期松解距骨周围复位联合胫前肌腱移位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先天性垂直距骨病人21例35足采用一期充分软组织松解、距骨周围复位联合胫前肌腱移位至距骨颈... 目的 探讨先天性垂直距骨病例采用一期松解距骨周围复位联合胫前肌腱移位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先天性垂直距骨病人21例35足采用一期充分软组织松解、距骨周围复位联合胫前肌腱移位至距骨颈进行治疗.男女比例2.5∶1,23%为单纯性垂直距骨,其余均合并有其他先天性或神经肌肉源性疾患.手术年龄12~48个月,平均30.1个月.手术采用相同术式完成,定期进行临床和X线观察,采用Kodros标准评价.X线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平均随访3.5(1.5~7)年.在全部35足中,优9%,良77%,可14%.所有患者家长均对足部外观和功能表示满意.均可穿正常鞋.结果为可的病例均合并多发关节挛缩症.未发现距骨缺血坏死,尚无病例需要再手术治疗.X线参数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善并获得正常(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垂直距骨多数合并有其他先天性或神经肌肉源性疾患.4岁之前采用一期充分软组织松解距骨周围复位联合胫前肌腱移位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距骨 腱转移术
原文传递
类先天性马蹄足动物模型胚胎病理初步研究及病因学意义
18
作者 贾艳丽 杜世新 刘戈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8期733-735,共3页
目的分析在肢体发育不同时段综合多基因相互作用条件下最终导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发生的原因。方法77只大白鼠从怀孕第10天起,将维甲酸石蜡油混悬液经胃管单次注入,建立CCF动物模型;应用光镜、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胎鼠后肢芽(... 目的分析在肢体发育不同时段综合多基因相互作用条件下最终导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发生的原因。方法77只大白鼠从怀孕第10天起,将维甲酸石蜡油混悬液经胃管单次注入,建立CCF动物模型;应用光镜、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胎鼠后肢芽(后肢)、胸腰段脊髓。结果动物模型的CCF发病率为61.8%,距骨发育停滞,距骨、跟骨间重叠不良和跟骨内翻,后肢芽及脊髓前角细胞均有凋亡现象。结论CCF在胚胎发育期即有畸形,且程度随生长发育而逐步加重,后肢芽及脊髓前角细胞在胚胎早期即出现凋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维甲酸 凋亡
下载PDF
胫前肌移位动力性修复青少年可屈性平足症
19
作者 张旭辉 魏宽海 曹飞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0期602-603,共2页
目的 评价胫前肌移位动力性修复青少年可屈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胫前肌移位修复青少年可屈性平足症17例,分析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的改变。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足纵弓基本恢复,没有复发和继发畸形... 目的 评价胫前肌移位动力性修复青少年可屈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胫前肌移位修复青少年可屈性平足症17例,分析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的改变。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足纵弓基本恢复,没有复发和继发畸形。结论 前肌移位动力性修复青少年可屈性平足疗效可靠,是一种治疗舟距关节下陷的可屈性平足症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青少年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量化后的先天性马蹄足动物模型胚胎早期后肢芽分子病理学研究
20
作者 贾艳丽 钟永盛 +3 位作者 陈斌 刘钊勇 陈映琼 杜世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发育不同时段综合多基因相互作用条件下最终导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发生的原因。方法70只大白鼠从怀孕第10天起,将维甲酸石蜡油混悬液经胃管单次注入,以建立马蹄足动物模型;应用评分系统将畸形子鼠筛选出来,光镜... 目的探讨肢体发育不同时段综合多基因相互作用条件下最终导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发生的原因。方法70只大白鼠从怀孕第10天起,将维甲酸石蜡油混悬液经胃管单次注入,以建立马蹄足动物模型;应用评分系统将畸形子鼠筛选出来,光镜、电镜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畸形鼠后肢芽(后肢)、软骨及脊髓。结果经评分系统矫正后的动物模型CCF发病率为61.8%。后肢芽及脊髓前角细胞均有凋亡现象,软骨发育明显延迟于对照组竞高达1.5d,并且这种差异在孕14~17d间表现得非常明显。结论在胚胎早期后肢芽及脊髓前角细胞凋亡及软骨发育明显延迟与CCF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维甲酸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