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食物不耐受临床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刘小娟 竺婷婷 +4 位作者 曾蓉 常莉 李丰益 李文胜 江咏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对14种食物不耐受情况的分布及与各系统疾病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的2434例儿童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分析儿童对不同食物类... 目的探讨儿童对14种食物不耐受情况的分布及与各系统疾病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的2434例儿童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分析儿童对不同食物类别耐受程度的分布及其与年龄、性别以及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4种食物中,牛奶、鸡蛋不耐受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4.16%和66.47%;鸡肉、猪肉不耐受阳性率较低,分别为0.29%和0.21%。男女患儿间食物不耐受总项次阳性率分别为12.579%和12.470%。婴幼儿期不耐受率最高为牛奶,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为牛奶和鸡蛋,青春期为鸡蛋。儿童单系统不耐受分布中,患有发育异常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食物不耐受总项次阳性率最高;同时涉及两个系统疾病患儿的食物不耐受总项次阳性率高达13.393%;且各类系统儿童对牛奶和鸡蛋的不耐受率较其他食物高。结论儿童食物不耐受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食物种类、年龄等;性别因素影响比较小。食物不耐受与多个系统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其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应该通过健康管理对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进行普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儿童
原文传递
食物不耐受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38
2
作者 赛晓勇 郑延松 +1 位作者 赵静梅 赵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 探讨居民食物不耐受流行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某综合医院健康医学中心第一次查体进行食物不耐受项目检测的全部健康体检者(12 766人),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排名前三位的... 目的 探讨居民食物不耐受流行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某综合医院健康医学中心第一次查体进行食物不耐受项目检测的全部健康体检者(12 766人),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排名前三位的食物不耐受种类分别为鸡蛋、蟹和牛奶,其阳性率分别为28.5%、24.5%和24.5%.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有增高趋势(P<0.05),女性发生率(67.3%)显著高于男性(56.2%),P<0.05.食物不耐受不同分级、不同种类与年龄和性别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其中食物不耐受不同分级与年龄分组间x2=19.555(P=0.021),与性别间x2=208.406(P=0.000);食物不耐受种类与年龄分组间x2=81.796(P=0.000),与性别间x2=132.06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40岁组比较,41~50岁组、51~60岁组和>60岁组OR值(95%CI)分别为1.125(1.027~1.233)、1.307(1.176~1.452)和1.536(1.275~1.849);与男性比较,女性OR值(95%CI)为1.602(1.475~1.741).与正常体重者比较,体重过轻者OR值(95%CI)为1.772(1.207~2.602).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相关,健康教育应针对其年龄和性别分布特点进行,保持适宜体重水平可以减少食物不耐受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孙改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7期591-59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提供诊治相关疾病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10例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人群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升高均有1~8种不...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提供诊治相关疾病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10例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人群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升高均有1~8种不等,总阳性率为100%,顺序为:牛奶>小麦>螃蟹>鸡蛋>虾米>鳕鱼>大豆>牛肉>猪肉>大米>鸡肉>玉米>蘑菇>番茄。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所有患者的饮食,患者症状多可以明显改善。结论测定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并尽早将阳性食物从患者食谱中去除,在临床疾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IGG 食物不耐受 食谱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孙晓慧 《医学综述》 2006年第20期1266-1268,共3页
本文从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诊断技术的评价和治疗现状四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是未被证实的实验。可以判断是否因食物不耐受... 本文从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诊断技术的评价和治疗现状四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是未被证实的实验。可以判断是否因食物不耐受而产生了疾病,从而为传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 IGG抗体 方法学评价 免疫疗法 疫苗
下载PDF
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熊小云 孙盼盼 +2 位作者 庄燕珠 林冰纯 杨传忠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研究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7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目的研究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7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 g)的临床资料,按照生后2周内是否母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比例,分为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高母乳喂养量组,n=199)、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低母乳喂养量组,n=55)、配方奶喂养组(n=21)。3组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对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结果高母乳喂养量组、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的发生率分别为1.5%(3/199)、27.3%(15/55)和9.5%(2/21)(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7.6%(35/199)、56.4%(31/55)和28.6%(6/21)(χ^2=34.826,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4.500(95%CI:6.755~85.594)、6.877(95%CI:1.081~43.744);低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6.316(95%CI:3.293~12.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8.452(95%CI:7.280~111.195)和8.610(95%CI:1.262~58.766);低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7.207(95%CI:3.601~14.425)。结论生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50%以上可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母乳喂养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食物不耐受
原文传递
食物不耐受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旭 章金春 +2 位作者 李梅 丁义江 张苏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182-3185,共4页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FI)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为IB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符合IBD诊断的患者(n=143),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n=97),克罗恩病(CD,n=46),对照组健康体检者(n=47),用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FI)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为IB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符合IBD诊断的患者(n=143),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n=97),克罗恩病(CD,n=46),对照组健康体检者(n=47),用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IBD(75.52%,108/143),UC(78.35%,76/97),CD(69.57%,32/46),均高于对照组(17.02%,8/47,P<0.05);而IBD、UC与CD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BD患者对14种食物不耐受率的范围为1.39%(牛肉、蘑菇)-45.46%(蛋黄蛋白),其不耐受的食物多集中依次为蛋黄蛋白、虾、蟹、玉米、牛奶、大米及鳕鱼等.结论:FI可能是引起或诱发IBD发病的原因之一.通过检测FI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对临床IBD患者的饮食指导有一定意义,并对进一步探讨IBD的发病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朱静 毕玉娜 +1 位作者 孙建新 李晓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5-676,共2页
目的通过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患儿食物过敏情况。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2月-2007年5月收住的HSP患儿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龄7.6(3~14)岁。抽取HSP患儿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通过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患儿食物过敏情况。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2月-2007年5月收住的HSP患儿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龄7.6(3~14)岁。抽取HSP患儿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患儿血清14种食物变应原IgG水平。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分为4级:0:IgG〈0.05U/L为阴性,+:IgG0.05~0.10U/L为轻度敏感,++:IgG0.10~0.20U/L为中度敏感,+++:IgG〉0.20U/L为重度敏感。结果74例HSP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其中57例结果阳性,阳性率达77.0%。1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24例(42.1%),2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6例(28.1%),3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2例(21.1%),4种及以上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5例(8.7%)。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93.0%最高,其次是牛奶26.3%,大豆15.8%,西红柿14.0%,小麦、鳕鱼各12.3%,虾、蟹各8.8%,牛肉3.5%,玉米、大米各1.8%。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作为HSP患儿寻找食物过敏原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可指导HSP患儿的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紫癜 过敏性 儿童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国军 吕虹 +3 位作者 周亚莉 方芳 王雅杰 康熙雄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87-88,共2页
目的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慢性肠炎、慢性湿疹、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疾病致病因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结果通过对66例标本14项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分析,全部阴性的病例为4例,仅有1项食... 目的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慢性肠炎、慢性湿疹、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疾病致病因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结果通过对66例标本14项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分析,全部阴性的病例为4例,仅有1项食物不耐受的8例,2项以上食物不耐受的54例。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临床意义 探讨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旭东 邓敏 +1 位作者 李梅 王晓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3877-387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罗马标准Ⅱ的dIBS患者68例,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并根据检测结果剔除相应食物治疗8 wk,观察其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指数的变化.结果:48例...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罗马标准Ⅱ的dIBS患者68例,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并根据检测结果剔除相应食物治疗8 wk,观察其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指数的变化.结果:48例dIBS患者至少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总阳性率为70.6%,正常对照组2例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9例IgG阳性达+2以上的患者完成8 wk饮食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频率指数(3.62±1.41 vs 1.52±0.62)和严重程度指数(3.21±1.50 vs 1.39±0.66),均有显著降低.结论:食物不耐受确实参与dIBS的发病,根据食物IgG水平,剔除相应食物能有效改善dIBS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治疗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建江 史佩佩 +2 位作者 张利果 陆凤霞 赵丽丽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禁食或轮替疗法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疗效。方法ELISA法检测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浓度及相关生化指标,同时进行3个月不耐受食物禁食或轮替疗法,观察疗效。...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禁食或轮替疗法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疗效。方法ELISA法检测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浓度及相关生化指标,同时进行3个月不耐受食物禁食或轮替疗法,观察疗效。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2.5%,鸡蛋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西红柿、牛奶、鳕鱼等。食物不耐受种类在男女、城乡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3,P=0.315;t=1.388,P=0.193),但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7,P=O.045)。食物不耐受累计敏感度与血清IgG浓度无直线相关(t=0.793,P:0.445)。紫癜性肾炎患儿食物不耐受与其肾脏病理中免疫复合物沉积无相关(r=一0.262,P=0.387)。不耐受食物禁食或轮替疗法有效率为95%。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和食物不耐受有密切关系。不耐受食物中以鸡蛋最为多见。不耐詈食物禁食或轸替疗法对大部分过敏忡紫癜患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儿童 免疫球蛋白G 食物不耐受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2437例食物不耐受患儿过敏原谱检测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郑岚 杨蔺 王星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食物不耐受患儿过敏原谱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的患儿2 4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探讨上海市食物不耐受患儿过敏原谱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的患儿2 4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37例食物不耐受患儿中有1 928例(79.1%)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最主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蛋清/蛋黄,阳性率为54.7%,之后依次为小麦(44.3%)、西红柿(31.3%)、牛奶(30.5%),猪肉、牛肉阳性率最低(均<1%)。男童的蛋清/蛋黄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童(P<0.05),而女童的蘑菇阳性率显著高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牛奶、蛋清/蛋黄、小麦、玉米、鳕鱼、大米、西红柿、蟹、虾和鸡肉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蛋清/蛋黄、小麦、西红柿和牛奶是上海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通过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可以明确病因,对食物不耐受患儿的个体化治疗和健康教育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过敏反应 特异性IGG抗体 食物不耐受
下载PDF
2057例14岁以下儿童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童红莉 贾兴旺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14项食物特异IgG检测对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57例门诊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1897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92.22%,其中仅一种抗体阳性的占17.84%,多种抗体阳... 目的探讨14项食物特异IgG检测对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57例门诊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1897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92.22%,其中仅一种抗体阳性的占17.84%,多种抗体阳性的占74.38%;14种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鸡蛋(78.61%)、牛奶(64.85%)、小麦(36.66%)、西红柿(33.74%)、大豆(18.04%)、大米(16.14%)、鳕鱼(12.11%)、玉米(8.22%)、蟹(4.81%)、鸡肉(3.60%)、虾(2.14%)、牛肉(2.09%)、猪肉(1.94%)、蘑菇(1.60%)。阳性率较高的鸡蛋、牛奶、小麦、西红柿、大豆、大米在1~2岁患儿阳性率最高,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可用于筛选儿童不耐受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阳性率 食物不耐受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雪珍 李红 《全科护理》 2010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阐述食物不耐受的基本概念和发病情况,从食物不耐受发病机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检测、饮食护理等方面综述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 免疫反应 饮食护理
下载PDF
北京地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卢山 万极硕 +1 位作者 苏玉 吴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对北京地区疑似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中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为患者剔除饮食中引起疾病的食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回顾性分析对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疑似慢性食物不耐受患者2 368例... 目的:对北京地区疑似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中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为患者剔除饮食中引起疾病的食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回顾性分析对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疑似慢性食物不耐受患者2 368例(均为北京常驻人口),其中男性859例,女性1 509例;年龄范围2个月至90岁,(40.2±18.6)岁,中位数年龄36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牛肉、鸡肉、猪肉、鳕鱼、虾、蟹、鸡蛋、牛奶、玉米、小麦、蘑菇、大豆、西红柿和大米)特异性IgG(sIgG)抗体浓度。用SPSS V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 2对各分组的阳性率进行比较。 结果:2 368例患者食物sIgG 检出率为82.7%(1 959/2 368),鸡蛋(54.7%)、虾(29.0%)和牛奶(26.0%)sIgG阳性率较高,猪肉(4.1%)和牛肉(1.2%)sIgG阳性率最低( P<0.05)。鸡蛋(χ^(2) =10.885)和虾(χ^(2) =6.607)sIgG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0.05)。鸡蛋(χ^(2) =515.645)、虾(χ^(2) =74.20.4)、牛奶(χ^(2) =305.65)、大豆(χ^(2) =39.413)、小麦(χ^(2) =133.222)、鳕鱼(χ^(2) =25.540)、蟹(χ^(2) =55.521)、玉米(χ^(2) =20.645)、西红柿(χ^(2) =118.108)、鸡肉(χ^(2) =32.821)、猪肉(χ^(2) =26.539)、牛肉(χ^(2) =21.632)和大米(χ^(2) =25.335)sIgG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 P<0.05),其中虾和蟹sIgG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西红柿sIgG阳性率先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到了45岁以后又略有上升;而鸡蛋、牛奶、大豆、小麦、玉米和大米表现出的规律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下降。鸡肉、猪肉和鳕鱼则表现为儿童期先增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进入中老年后又有所上升。 结论:北京地区食物不耐受与IgG抗体水平升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建议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结构的优化调整,儿童患者仍是食物不耐受应重点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抗体
原文传递
体检人群14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检测 被引量:19
15
作者 邱大为 祝继华 +2 位作者 向瑜 陈瀑 张莉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3,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体检人群14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体检人群中食物不耐受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70例体检者作14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 目的通过检测体检人群14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体检人群中食物不耐受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70例体检者作14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分析。结果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为0~40.1%,其中对蟹和鸡蛋的不耐受程度较高,不同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青少年组比壮年组和老年组不耐受程度严重,青少年组与壮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人群中存在食物不耐受者,不同年龄之间有明显差异,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 食物 食物不耐受
下载PDF
2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与结肠黏膜肥大细胞、P物质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庄莹 林志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的意义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27名作为IBS-D组,无消化道症状的健康体检者27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食物不耐受状况评价问卷和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的意义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27名作为IBS-D组,无消化道症状的健康体检者27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食物不耐受状况评价问卷和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两组进行食物不耐受状况分析。通过IBS病情尺度调查表(SSS)对IBS-D组进行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结肠镜检查获取受试者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组织各2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P物质含量,采用吉姆萨染色计数肥大细胞数量。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IBS-SSS评分与肥大细胞、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两组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5,P=0.389)。但食物不耐受状况评价问卷显示,IBS-D组食物不耐受发生率为44.4%(12/27),高于对照组的14.8%(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4,P=0.017);IBS-D组食物中位不耐受严重程度指数[0(0,60)]高于对照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9.50,P=0.007)。可能产生不耐受症状的食物中,富含可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的食物如牛奶、面条、黄豆等出现频率高达71.4%(30/42)。IBS-D组患者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χ^2=20.735、22.071,P均〈0.01);IBS-D组患者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分别为(2.40±1.04)和(2.35±1.11)个/高倍视野(HPF),对照组为(0.97±0.70)和(0.89±0.72)个/HP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0、-5.629,P均〈0.01)。IBS-D组患者肠道症状严重程度与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呈中度正相关(r=0.576,P=0.002),与乙状结肠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率亦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肥大细胞 P物质
原文传递
三种慢性变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曹永艳 程良玉 +3 位作者 周小勇 李东升 董碧麟 马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1-733,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ELISA法检测3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以区分食物不耐受的程度。结果3组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病率和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 目的比较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ELISA法检测3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以区分食物不耐受的程度。结果3组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病率和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异位性皮炎患者食物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最高,达62.5%;三组患者对鸡蛋和牛奶的发病率最高,且不耐受的程度最严重,而异位性皮炎患者对鸡蛋和牛奶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又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患者;三组患者食物严重不耐受的发病均主要分布在婴幼儿组和青少年组,但异位性皮炎患者食物不耐受的发病年龄和异位性皮炎自身的发病年龄分布一致。结论食物不耐受和异位性皮炎的关系较为密切,提示食物不耐受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中可能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慢性荨麻疹 慢性湿疹 异位性皮炎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个体化饮食护理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黎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将69例阳性RO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4例,予以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ROU...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将69例阳性RO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4例,予以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ROU常规治疗;对照组35例,仅予以ROU常规治疗,观察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干预3个月后口腔溃疡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对ROU患者的疗效。结果78例ROU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15.00%)(P<0.05),不耐受食物位于前3位依次为蟹、虾、蛋黄蛋白。完成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3个月者26例,有效者24例,占92.31%,与对照组(有效者15例,占51.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对ROU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食物不耐受 饮食护理
下载PDF
饮食习惯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16
19
作者 贺星 崔立红 +3 位作者 王晓辉 闫志辉 李超 弓三东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饮食习惯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相关性。方法对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因腹部症状就诊的患者和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依据罗马ⅢIBS诊断标准[4]并结合IBS相关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饮食习惯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相关性。方法对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因腹部症状就诊的患者和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依据罗马ⅢIBS诊断标准[4]并结合IBS相关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问卷合格的IBS 3242例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5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在食物过敏史、进食早餐、节食状况、喜好甜食、进食水果蔬菜频率、喜好饮茶或咖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节食、喜好甜食、喜好饮茶或咖啡为IBS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进食早餐、进食水果蔬菜频率高为IB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控制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和降低发病率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习惯 食物不耐受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何君 邢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特异性IgG(sIgG)检测的意义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59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sIgE,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sIgG,并在不同年...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特异性IgG(sIgG)检测的意义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59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sIgE,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sIgG,并在不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59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sIgG的总阳性率为76.73%,前4位的食物依次是鸡蛋、牛奶、蟹和大豆。食物sIgE的总阳性率为54.13%,前4位的食物依次是蟹、虾、牛奶和腰果;食物sIgG和sIgE的检测结果不一致(P<0.01)。不同年龄组的过敏原检测结果有所不同,吸入性过敏原sIgE的总阳性率为89.38%,前3位依次均是户尘螨、矮豚草、霉菌组合。结论:联合测定患者血清中sIgE和sIgG是寻找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有效方法。尽早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和食物规避,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荨麻疹及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E 特异性IG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