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努瑶民间法及其和谐社区秩序的构筑——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加文村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覃主元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53,共12页
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布努瑶村寨——加文村——的田野调查,描述、探究布努瑶民间法的表现形式、调解方式及在社区秩序构筑中的和谐运作。文章认为民间法作为一种与村民生活十分贴近的“准法规范”在乡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基... 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布努瑶村寨——加文村——的田野调查,描述、探究布努瑶民间法的表现形式、调解方式及在社区秩序构筑中的和谐运作。文章认为民间法作为一种与村民生活十分贴近的“准法规范”在乡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基层社会稳定与繁荣的润滑剂,延续着国家权力对社区的控制。因此,重视来自民间法在农村社区稳定和法治建设中的建构力量,对构筑平安新农村的法治秩序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努瑶 民间法 秩序构筑 和谐运作
原文传递
论民间伦理的功能 被引量:5
2
作者 贺宾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3-37,共5页
从文化功能的维度审视,民间伦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秩序功能。即在国家秩序尚未出现或在国家秩序难以达到的地方独立发挥其维持社会基本秩序的作用,或作为国家秩序与法律秩序的补充。其二,批判功能。即根据人性和生活... 从文化功能的维度审视,民间伦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秩序功能。即在国家秩序尚未出现或在国家秩序难以达到的地方独立发挥其维持社会基本秩序的作用,或作为国家秩序与法律秩序的补充。其二,批判功能。即根据人性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对国家倡导的正统教化伦理进行解释和修正,并在国家伦理丧失其合理性时,公然提出自己的道德主张。其三,宣泄功能。即通过民间伦理自由自在的言说方式,为民间社会积蓄的生命本能冲动找到一个合法发泄的渠道,避免郁积的生命能量的盲目发泄导致社会秩序的解体。其四,教化功能。即一方面通过民间伦理中那些直接来自于民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实现民间的自律,而另一方面则吸纳和接受来自于上层教化伦理的指令,协助其教化万民,美化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伦理 秩序功能 批判功能 教化功能 宣泄功能
下载PDF
“诉源治理”视角下民间信仰的异化及其功能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俊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200,共17页
“诉源治理”的目的是提前并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其蕴含着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的理念。民间信仰虽然不具备制度化、组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其本质还是一种具有内生性的社会秩序,这种自发秩序也可以作为治理资源的一种,进而成为... “诉源治理”的目的是提前并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其蕴含着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的理念。民间信仰虽然不具备制度化、组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其本质还是一种具有内生性的社会秩序,这种自发秩序也可以作为治理资源的一种,进而成为“诉源治理”的渊源之一。我国的民间信仰虽然在现代社会有着巨大变迁,但是依然建立在本土文化网络基础上,民间信仰的广泛性、实践领域的公共性、社会参与的服务型、社区活动的道德性决定了民间信仰组织可以作为多元治理机制中的主体之一,进而成为诉源治理的“第三方”治理资源,民间信仰规则也同样可以被纳入司法裁判说理过程当中,使司法裁判说理内容更加符合事理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民间信仰 异化 内生秩序 治理资源 司法裁判说理
原文传递
民俗习惯在乡村治理中的秩序维护功能分析——基于广西南宁市金陵镇的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卢明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7,共7页
习惯是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内生秩序的基础,尽管多数习惯不具有法律规范三要素之特征,但它仍然是村民的日常行为准则。习惯的作用无处不在,涵盖了村民生产生活、出生死亡的全部时空,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规范着村民的行为并实现代际传承,遵... 习惯是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内生秩序的基础,尽管多数习惯不具有法律规范三要素之特征,但它仍然是村民的日常行为准则。习惯的作用无处不在,涵盖了村民生产生活、出生死亡的全部时空,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规范着村民的行为并实现代际传承,遵守习惯,村民将会获得心灵抚慰,违反习惯将会遭受报应,习惯的强制力源于村庄舆论与因果报应的心理压力。正确对待并充分发挥习惯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通过习惯与法律的互动实现乡村秩序的稳定和谐,是乡村治理中辨析和综合利用制度资源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民俗习惯 乡村秩序
原文传递
信仰民俗与区域社会秩序——以青海土族纳顿、醮仪、六月会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文忠祥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5-19,共5页
信仰民俗在土族社会中,既承担着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也发挥着动员社会、凝聚人心的社会功能。信仰民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意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社会生活形成健康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信仰民俗 社会秩序 土族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的民间规约与社会秩序 被引量:4
6
作者 卞利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明清时期,作为规范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等领域秩序,维护某一特定地域或组织人群权益的民间规约发展到鼎盛时期,举凡村规民约、宗族规约、会馆、公所暨行业类规约、寺庙宫观等宗教设施管理类规约,以及日常生活类规约,可谓是应有尽有,... 明清时期,作为规范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等领域秩序,维护某一特定地域或组织人群权益的民间规约发展到鼎盛时期,举凡村规民约、宗族规约、会馆、公所暨行业类规约、寺庙宫观等宗教设施管理类规约,以及日常生活类规约,可谓是应有尽有,呈现出内容丰富、类型繁多、形式多样等特征。在"遵国法"即不违反国家法律的条件下,各类民间规约与国家法律一道,彼此渗透,互相配合,良性互动,共同发挥了维护明清时期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的功能,成为国家法律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和自然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代 民间规约 国家法律 社会秩序
下载PDF
从功能与意义视角看民间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学兰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5期2-6,共5页
近年兴起的民间法研究热点表明以国家法为中心的单一研究对象和规范分析方法正在受到冲击,法学研究多元化的局面正在形成之中。文章分析和比较民间法研究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注重从功能视角探究规则的普遍性规律的自生自发秩序... 近年兴起的民间法研究热点表明以国家法为中心的单一研究对象和规范分析方法正在受到冲击,法学研究多元化的局面正在形成之中。文章分析和比较民间法研究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注重从功能视角探究规则的普遍性规律的自生自发秩序和强调由特殊性生活样态所构织的意义世界的地方性知识,指出了这两种不同视角之间存在的视域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法的社会功能 法律文化 地方性知识 自生自发秩序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间法论纲——基于法学品格、文化特质及现实功能的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于语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民间法法学品格的形成史就是法学思维观由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的法学史。在关涉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多元的实效达致路径等方面,中国传统民间法有着国家法不具备的文化特质。在现代社会的秩序建构方面,传统民间法有着三个现实功能:其一... 民间法法学品格的形成史就是法学思维观由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的法学史。在关涉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多元的实效达致路径等方面,中国传统民间法有着国家法不具备的文化特质。在现代社会的秩序建构方面,传统民间法有着三个现实功能:其一,在秩序的生成方面,民间法是产生秩序的规则本身;其二,在秩序的维系方面,民间法不断影响着主体的行为模式;其三,在秩序的保障方面,民间法以传统伦理的传承与发展为其历史使命。现代法治秩序的建构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民间法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民间法 法学品格 文化特质 秩序理性
下载PDF
乡约,民间秩序的重建
9
作者 田水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在强调法治建设的新时期 ,不能忽视法律并不是社会控制的惟一手段 ,国家秩序并不能涵盖社会生活每个方面 ,必须努力建设一个与之相衔接的民间秩序。而乡约或者称之为乡规民约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 ,从内在价值和外在形式上 ,都不失为建... 在强调法治建设的新时期 ,不能忽视法律并不是社会控制的惟一手段 ,国家秩序并不能涵盖社会生活每个方面 ,必须努力建设一个与之相衔接的民间秩序。而乡约或者称之为乡规民约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 ,从内在价值和外在形式上 ,都不失为建立民间秩序的一种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约 民间秩序 法律 国家秩序
下载PDF
民间信仰对社区秩序的整合与调适——以湘西浦市古镇土地神信仰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明跃玲 文乃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1-205,共5页
土地神这一民间信仰是农耕文明时期民众对农业收成的依赖与祈求的产物,浦市古镇土地神信仰具有名称众多、遍布弄巷的特点。作为民间信仰的土地神信仰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缓解民众焦虑心理,满足民众基本精神需求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社区... 土地神这一民间信仰是农耕文明时期民众对农业收成的依赖与祈求的产物,浦市古镇土地神信仰具有名称众多、遍布弄巷的特点。作为民间信仰的土地神信仰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缓解民众焦虑心理,满足民众基本精神需求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社区治理中应当引入文化治理的策略,构建民间信仰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通过文化重构使其文化调适与整合,从而纳入新的文化体制中,重构出一个为新生活方式服务的有序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社区秩序 浦市古镇 土地神信仰 整合调适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秩序结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大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41,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政权衰微,民不聊生,社会秩序结构在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民间秩序结构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民间秩序结构表现为豪强割据、豪族游侠统治、坞堡自救、望族的精神领导。民间秩序结构中的阶级组成主要为大族、官僚...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政权衰微,民不聊生,社会秩序结构在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民间秩序结构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民间秩序结构表现为豪强割据、豪族游侠统治、坞堡自救、望族的精神领导。民间秩序结构中的阶级组成主要为大族、官僚与门生故吏之间的依存关系,大族、豪强与宗族乡党、侠徒之间的共存关系。其特点为相对的独立性,豪强、游侠统治的强权性,轻财重义、仗义疏财的侠义性,以宗族乡党为基础的宗族性,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建立乌托邦社会的"复古性",共同体中自救共存的互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民间秩序结构
下载PDF
信仰控制与道德渗透——儒教影响民间信仰的途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赖萱萱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6-19,共4页
作为官方信仰的儒教具备运用权力优势影响民间信仰体系。对于具有自发性、功利性、多元性的基层民众信仰,儒教采取认同与限制并举的两手策略,力图防止和纠正民间信仰对儒教轨道的偏离。在官方推行神道设教的过程中,儒教主导着一种以儒... 作为官方信仰的儒教具备运用权力优势影响民间信仰体系。对于具有自发性、功利性、多元性的基层民众信仰,儒教采取认同与限制并举的两手策略,力图防止和纠正民间信仰对儒教轨道的偏离。在官方推行神道设教的过程中,儒教主导着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的造神运动,通过圣贤人物的神圣化与民间神明的道德化实现对民间信仰的道德渗透,以确保儒教系统向基层社会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民间信仰 控制 道德渗透
下载PDF
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空间秩序的建构——基于洪洞娥皇女英信仰的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8-303,共6页
目的揭示民间信仰在区域社会空间秩序中的建构作用。方法在田野考察与爬梳文献基础上,运用历史地理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区域社会空间秩序进行个案分析。结果研究从洪洞娥皇、女英信仰的空间区位和分布村落展开,得出民间信仰在经济互... 目的揭示民间信仰在区域社会空间秩序中的建构作用。方法在田野考察与爬梳文献基础上,运用历史地理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区域社会空间秩序进行个案分析。结果研究从洪洞娥皇、女英信仰的空间区位和分布村落展开,得出民间信仰在经济互动、政治解读、文化熏染等方面发挥着空间秩序的建构作用。结论在传统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民间信仰的建构作用大于解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 娥皇女英 民间信仰 秩序建构
下载PDF
契约与习惯:传统交易中的民事纠纷与规则适用——以清代湖北天门熊氏房屋基地买卖契约文书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肃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7,185,共10页
藏于民间的各类契约和与之相伴随的民间习惯,是传统中国法律不能忽视的民事规则渊源。对跨度183年的169份湖北天门熊氏房屋基地买卖契约文书的实证研究显示,这些契约文书中“三面”定契、找补息讼、“责任承当”的交易习惯展现了民间契... 藏于民间的各类契约和与之相伴随的民间习惯,是传统中国法律不能忽视的民事规则渊源。对跨度183年的169份湖北天门熊氏房屋基地买卖契约文书的实证研究显示,这些契约文书中“三面”定契、找补息讼、“责任承当”的交易习惯展现了民间契约内生秩序的生成与扩展,并反映出传统中国宗族人情和礼的观念超过契约观念,地方习惯、乡例族规等民间习惯影响着社会生活。这些富于特色的民事规则形态,成为传统中国法律有别于其他法系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 民间契约 熊氏买卖契约 内生秩序
下载PDF
“镖不喊沧”地方象征符号与乡村社会秩序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红雨 邸枫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4-246,共3页
"镖不喊沧"是地方象征符号的集中体现,武林强人借助该符号所赋予的民间权威,实现了对乡村秩序的控制。随着现代化时代的到来,"镖不喊沧"的民间符号逐步转型、演变成国家在场的现代象征符号——"沧州武术之乡&q... "镖不喊沧"是地方象征符号的集中体现,武林强人借助该符号所赋予的民间权威,实现了对乡村秩序的控制。随着现代化时代的到来,"镖不喊沧"的民间符号逐步转型、演变成国家在场的现代象征符号——"沧州武术之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乡村秩序 “镖不喊沧”
下载PDF
浅析民间信仰与秩序——以同仁“六月会”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文 《长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8-82,共5页
同仁"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地区藏族、土族人民祭祀二郎神等神灵的盛大仪式活动。通过对尕队、浪加、保安下庄、郭麻日四地的"六月会"的综合分析,发现"六月会"不仅是一项民间信仰活动,也是一场秩序的展演活... 同仁"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地区藏族、土族人民祭祀二郎神等神灵的盛大仪式活动。通过对尕队、浪加、保安下庄、郭麻日四地的"六月会"的综合分析,发现"六月会"不仅是一项民间信仰活动,也是一场秩序的展演活动。本文将着重分析隐藏在"六月会"参与秩序之后的那些民众生活秩序,并揭示"六月会"及其秩序所起到的增强民众心理认同和规范、教化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月会” 民间信仰 秩序
下载PDF
身份与功能交互下的民间信仰景观——以青海西宁湟中县扎麻隆凤凰山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5-21,共7页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文化带动旅游,旅游搞活经济"的模式在全国已经成为常见的经济形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新建的、基于神话和民间信仰打造的旅游景观,与当地居民及海内外香客对民间信仰宗教化的理解,以及国...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文化带动旅游,旅游搞活经济"的模式在全国已经成为常见的经济形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新建的、基于神话和民间信仰打造的旅游景观,与当地居民及海内外香客对民间信仰宗教化的理解,以及国家的宗教政策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作为一处旅游景观,扎麻隆凤凰山的九天圣都筹建于20世纪末,现已成为区域内闻名的民间信仰道场。扎麻隆凤凰山身份与功能的交互与矛盾,以及扎麻隆村权力格局对其影响无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功能 扎麻隆凤凰山 秩序
下载PDF
论民间法的场域公共秩序——基于广义法哲学视角之民间法的基石法益型构
18
作者 姚选民 《民间法》 2021年第1期21-40,共20页
从法哲学的视角来看,法或广义上之法体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法益。国家法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政治秩序法益,或者说,国家法的基石法益是政治秩序。以国家法存在的目的或其基石法益为参照,民间法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特定... 从法哲学的视角来看,法或广义上之法体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法益。国家法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政治秩序法益,或者说,国家法的基石法益是政治秩序。以国家法存在的目的或其基石法益为参照,民间法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特定区域或领域的公共秩序法益,或者说,民间法的基石法益是场域公共秩序。缘于法益理论的穿透力,国家层面民间法的基石法益逻辑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普遍性,能够在扩展适用于国际社会层面,亦即国际“民间法”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全球社会范围内不同区域或领域的国际公共秩序法益,或者说,国际“民间法”的基石法益是国际场域公共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法的目的 法益 民间法 政治秩序 场域公共秩序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中共融秩序的生成--彝族民间调解解决纠纷机制现代化转向
19
作者 王嘎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枫桥经验”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典范,核心的民间调解在国家法的吸收和改造下呈现出现代化的面向,彝族民间调解的变化在此面向上体现出一致性。尽管国家法在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场域时不可避免地与民间习惯之间形成张力,但统一的多民族... “枫桥经验”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典范,核心的民间调解在国家法的吸收和改造下呈现出现代化的面向,彝族民间调解的变化在此面向上体现出一致性。尽管国家法在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场域时不可避免地与民间习惯之间形成张力,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决定了国家法主导的共融秩序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民间调解 社会治理 共融秩序
下载PDF
法官判案援引民间习惯的正当性及限度
20
作者 张娜瑞 《民间法》 2022年第2期240-257,共18页
我国《民法典》规定法官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可以适用习惯,但法官援引民间习惯判案,并非是由于《民法典》的规定而具有了正当性,其正当性在于民间习惯本就属于“隐含”的正当行为规则意义上法律,且对民间习惯的援引有利于法官履行维续整体... 我国《民法典》规定法官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可以适用习惯,但法官援引民间习惯判案,并非是由于《民法典》的规定而具有了正当性,其正当性在于民间习惯本就属于“隐含”的正当行为规则意义上法律,且对民间习惯的援引有利于法官履行维续整体社会秩序的职责。并非所有的民间习惯都可以为法官所援引,只有在制定法有漏洞时,制定法规则不能防阻冲突或得出的判决结论与人们的一般正义感相违背而根据其他规则(如民间习惯)能够更好地界分当事人的行动范围,且该行为规则一经阐明即可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时,才能够被法官所援引。判断民间习惯能否被法官援引的标准在于与法律规则系统的其他规则相容,即“相容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民间习惯 秩序 相容性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