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hysics behind the NASA Flyby Anomaly
1
作者 Richard A. Hutchin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22年第3期31-51,共21页
From 1990 to 2005 NASA did six flybys of Earth in order to boost the energy of each spacecraft, enabling them to go deeper into the solar system. These six flybys showed an unexpected violation in the conservation of ... From 1990 to 2005 NASA did six flybys of Earth in order to boost the energy of each spacecraft, enabling them to go deeper into the solar system. These six flybys showed an unexpected violation in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 of up to 100 sigmas, matching a simple physical formula related to the input and output spacecraft velocities relative to the Earth rotational plane. Mysteriously, occasionally the effect was not present. After several years of reviewing the data and evaluating all sources of perturbation known to NASA, no solution was identified. NASA sent the final report to the author above for further review. Independently, the author’s firm Optical Physics Company had published research into the vacuum field, finding that it was not constant but varied across the Earth’s orbit and was also separately detected being radiated by the Sun. The physics we had learned was applied to the NASA passes, allowing all the anomalies they had encountered to be explained and adding considerabl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vacuum field. We hypothesized a radially emitted vacuum field (which controls the rate of time) would couple the radial direction r with time t to add a gtr term in the metric tensor. We then combined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vacuum field radiated by the Sun with the NASA data to develop a formula for the emission of the vacuum field from warm rotating bodies, accurate to about 1%. 25 candidate formula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powers of radial acceleration and temperature, and one was definitively selected. This research offers a linkage between the vacuum field whose spectrum is proportional to h and an effect on the metric tensor of gravity. Since both gravity and h control time rates, it seemed credible they could both affect the metric tens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A fly-by Non-Conservation of Energy General Relativity Vacuum Field Planck’s Constant
下载PDF
基于旁切转弯的改进转弯飞行通行能力模型
2
作者 王莉莉 王宇 《航空计算技术》 2018年第3期64-67,共4页
交叉点是大多空域单元的容量瓶颈,在空域容量评估理论中占有关键地位。以往的容量数学计算模型中假设航空器飞行航迹为折线段,而实际情况中航空器在交叉点处旁切转弯飞行的航迹为弧线段。理论计算实际上以折线代替了弧线,是为计算简便,... 交叉点是大多空域单元的容量瓶颈,在空域容量评估理论中占有关键地位。以往的容量数学计算模型中假设航空器飞行航迹为折线段,而实际情况中航空器在交叉点处旁切转弯飞行的航迹为弧线段。理论计算实际上以折线代替了弧线,是为计算简便,但增加了误差。先比较了折线和弧线模型之间的时距误差,表明模型改进的必要性。然后在一对飞机在同一点转弯这一情形中,分类讨论前后飞机相对位置,转弯角度。针对不同情况,定量分析两飞机相对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最后令两飞机相对距离的最小值等于航路最小安全间隔,可得到转弯飞行最小初始间隔和转弯角度的关系。最后用Matlab计算比较模型改进前后对通行能力和转弯角、速度关系的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行能力 转弯飞行 旁切转弯 模型改进 MATLAB仿真
下载PDF
DDR拓扑分析
3
作者 沙卓烜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年第17期29-30,共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的迅猛发展,DDR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由于PCB板设计时因拓扑结构的使用不当,因而往往严重导致信号完整性产生的问题造成困惑,本文通过hyper Lynx仿真软件来进行多种拓扑结构比对,具体分析拓扑结构中各个分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的迅猛发展,DDR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由于PCB板设计时因拓扑结构的使用不当,因而往往严重导致信号完整性产生的问题造成困惑,本文通过hyper Lynx仿真软件来进行多种拓扑结构比对,具体分析拓扑结构中各个分支长度以及对匹配电阻位置对信号的所造成的影响,为最初的pcb拓扑方式作出相应的指导,以减少困惑,节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R 拓扑 fly-by T结构
下载PDF
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6
4
作者 熊治国 董新民 《飞行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9-13,共5页
概述了飞行控制律设计的几种主要方法。通过对比自适应飞行控制律和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总结了处于飞行控制器设计领域主导地位的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主要优点和不足,并就程序调参技术在现代飞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某先进飞机中的实... 概述了飞行控制律设计的几种主要方法。通过对比自适应飞行控制律和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总结了处于飞行控制器设计领域主导地位的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主要优点和不足,并就程序调参技术在现代飞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某先进飞机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现代飞机的飞行特点,展望了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 设计 飞机 电传操纵系统 控制器
下载PDF
飞行控制与飞机发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汝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77-1083,共7页
论述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飞机发展的关系 .概要回顾了自莱特兄弟研究人类飞行技术开始至 2 0世纪 60年代初期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 .阐述了主动控制技术与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产生和对飞机发展的巨大影响 .
关键词 飞行控制 主动控制技术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射流矢量推力 创新的控制效应器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o aircraft control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 被引量:16
6
作者 Rama K. YEDAVALLI Rohit K. BELAPURKAR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EI 2011年第1期28-33,共6页
Use of fly-by-wire technology for aircraft flight controls have resulted in an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along with achieving reduction in control system weight. Implementation of full authority digital eng... Use of fly-by-wire technology for aircraft flight controls have resulted in an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along with achieving reduction in control system weight. Implementation of full authority digital engine control has also resulted in more intelligent, reliable, light-weight aircraft engine control systems. Greater reduction in weight can be achieved by replacing the wire harness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first step towards fly-by-wireless control systems is likely to be the introduc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WSNs are already finding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for both safety-critical and nonsafety critical distributed systems. Some of the many potential benefits of using WSN for aircraft systems include weight reduction, ease of maintenance and an increased monitoring cap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WSN for several aircraft systems such as distributed aircraft engine control,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aircraft engine an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each system is presented along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application of WSN in aircraft system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Distributed turbine engine control fly-by-wireless Aircraft engine health monitoring Aircraft structural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 constraints
原文传递
基于DDR3系统互联的信号完整性设计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超 余综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622,共7页
针对DDR3系统互联中信号完整性和时序等问题,以某自研的自主可控计算设备为背景,详细描述了龙芯3A处理器和四片DDR3内存颗粒芯片互联的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了IBIS模型的结构和数据信息,介绍了一种快速验证IBIS模型准确性的方... 针对DDR3系统互联中信号完整性和时序等问题,以某自研的自主可控计算设备为背景,详细描述了龙芯3A处理器和四片DDR3内存颗粒芯片互联的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了IBIS模型的结构和数据信息,介绍了一种快速验证IBIS模型准确性的方案。仿真分析了一种DDR3差分时钟电路共模噪声的控制方法。利用前仿真和后仿真,分析验证了多片DDR3内存颗粒芯片在Fly-By拓扑结构下的时序和信号质量。仿真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R3 信号完整性 IBIS模型 差分信号 fly-by拓扑 HyperLynx仿真
下载PDF
电传操纵系统在民用客机中的新发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浩 王海燕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8-11,共4页
30年来,随着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日臻完善,为更好地完成复杂的飞行任务提供了可靠保证。飞机的操纵系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操纵杆系和钢索已被电线所取代,计算机和反馈信号在飞行操纵系统中的... 30年来,随着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日臻完善,为更好地完成复杂的飞行任务提供了可靠保证。飞机的操纵系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操纵杆系和钢索已被电线所取代,计算机和反馈信号在飞行操纵系统中的引入,使飞机的操纵性能产生了质的飞跃。介绍了目前中国民航所使用的新型客机中电传操纵系统的一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传操纵系统 操纵面 操纵法则 民用客机
下载PDF
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文海 高阳 汪节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0,共6页
深刻理解和把握应用于工程实际的飞行控制系统已成为当前急需关注的问题。系统性论述了飞行控制系统(flight control system,FCS)自简单机械操纵系统开始,历经助力操纵系统、增稳与控制增稳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和综合飞控系统,到目前正... 深刻理解和把握应用于工程实际的飞行控制系统已成为当前急需关注的问题。系统性论述了飞行控制系统(flight control system,FCS)自简单机械操纵系统开始,历经助力操纵系统、增稳与控制增稳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和综合飞控系统,到目前正在研发的光传操纵系统的整个发展历程,分析了电传飞控系统和综合飞控系统的应用现状以及光传飞控系统的研究状况,基于未来军用飞机的控制需求,探讨了飞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为后续飞控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 电传 光传 分布式系统
原文传递
现代战斗机的飞行试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自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0-1114,共5页
根据近几年新机飞行试验的工程实践 ,结合国外飞行试验的经验 ,叙述了现代战斗机飞行试验的特点 ,包括飞行试验的架次和周期 ,机载测试和地面实时监控 ,地面支持设施 ,它机试飞和组织管理 ;由于电传操纵显得更为突出的飞行试验技术 ,包... 根据近几年新机飞行试验的工程实践 ,结合国外飞行试验的经验 ,叙述了现代战斗机飞行试验的特点 ,包括飞行试验的架次和周期 ,机载测试和地面实时监控 ,地面支持设施 ,它机试飞和组织管理 ;由于电传操纵显得更为突出的飞行试验技术 ,包括飞控系统稳定裕度、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 (ASE)、人机闭环飞行品质和大迎角试飞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飞行控制 飞行力学 电传操纵 现代战斗机
下载PDF
先进民机飞控系统发展的需求与设计考虑 被引量:10
11
作者 石鹏飞 谭智勇 陈洁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随着现代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需求.飞行控制系统如何实现技术能力提升来满足这些需求,成为先进民用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研制必须... 随着现代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需求.飞行控制系统如何实现技术能力提升来满足这些需求,成为先进民用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研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和回顾了国内外典型系列民用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提炼了民用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传飞控系统 民机飞控系统 高安全架构 电功率作动 主动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直升机电液伺服飞控作动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滕利强 王文山 +1 位作者 刘艺宁 余书秀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5-182,共8页
针对当前国内外典型直升机电传飞控作动系统的技术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射流管式伺服阀的电气四余度、液压机械双余度直升机飞控作动系统,并通过仿真分析和工程试验的方法,验证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性能指标。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 针对当前国内外典型直升机电传飞控作动系统的技术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射流管式伺服阀的电气四余度、液压机械双余度直升机飞控作动系统,并通过仿真分析和工程试验的方法,验证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性能指标。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成度、频响、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我国直升机电传飞控作动系统领域的技术选择提供了多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电传 飞控作动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
下载PDF
大型民机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操纵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聂青 聂宏 张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3-510,共8页
为了提高飞机起降性能,当前飞机起落架逐步发展为采用电传操纵技术。而为了满足对低速大转角机动和大转弯力矩的要求,现代大部分大型民机都装配了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本文以大型民机的双作动筒式电传前轮转弯操纵系统为研究对象,... 为了提高飞机起降性能,当前飞机起落架逐步发展为采用电传操纵技术。而为了满足对低速大转角机动和大转弯力矩的要求,现代大部分大型民机都装配了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本文以大型民机的双作动筒式电传前轮转弯操纵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机构设计一种随动转阀式换向阀,以满足其在死点位置时液压源换向的要求;随后基于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对操纵控制的要求,设计了集手轮低速大角度转弯、脚蹬快速小角度转弯以及减摆功能于一体的飞机前轮操纵电液伺服系统,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以检验系统的各项功能。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设计 动态仿真分析 电传操纵 大型民机 前轮转弯系统 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光传操纵系统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昆 王少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对光传操纵系统的主要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 ,详细介绍了国外光传操纵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成果和特点 ,及国内光传操纵系统的发展现状 ,提出关键光传硬件的研制是飞机光传操纵系统方案实施的基础 ,针对航空领域的特点 ,对光传操纵系统中... 对光传操纵系统的主要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 ,详细介绍了国外光传操纵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成果和特点 ,及国内光传操纵系统的发展现状 ,提出关键光传硬件的研制是飞机光传操纵系统方案实施的基础 ,针对航空领域的特点 ,对光传操纵系统中光电器件的选择及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传飞行控制系统 关键光传硬件 信号光传 能量电传
下载PDF
电传飞控系统的功能与关键问题及发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益瑞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5-59,共5页
综述了电传飞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放宽静稳定度、改善飞机飞行品质、自动协调滚转、迎角限制器、自动配平、自动防偏离和制止惯性耦合等),着重阐述有关放宽静稳定度、改善飞机飞行品质、绕稳定轴滚转、迎角限制器、制止惯性耦合及自动... 综述了电传飞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放宽静稳定度、改善飞机飞行品质、自动协调滚转、迎角限制器、自动配平、自动防偏离和制止惯性耦合等),着重阐述有关放宽静稳定度、改善飞机飞行品质、绕稳定轴滚转、迎角限制器、制止惯性耦合及自动防偏离等问题。还就研制飞控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概述了有关过失速机动控制与推力矢量,以及飞控-火控-推力控制一体化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传 飞行品质 过失速 推力矢量 飞行控制系统
下载PDF
GSSAP卫星在轨应用研究与成像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久龙 王锐 +4 位作者 张鲁薇 陈新龙 陈维春 郭继唐 蔡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283,共11页
针对高轨抵近威胁在轨自主感知问题,总结归纳了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的发展历程、平台情况、轨道特性、任务操控、总体指标;分析了GSSAP(Geosynchronous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Program)卫星的抵近观测成像模式,提炼出绕... 针对高轨抵近威胁在轨自主感知问题,总结归纳了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的发展历程、平台情况、轨道特性、任务操控、总体指标;分析了GSSAP(Geosynchronous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Program)卫星的抵近观测成像模式,提炼出绕飞成像、掠飞成像在轨运行模式,深入研究了近年来GSSAP卫星两行轨道数据,结合我国高轨卫星的轨道信息,挖掘出GSSAP对我国高轨卫星的数十次潜在的抵近侦察活动;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GSSAP-4抵近实践-20卫星的整个过程,计算出二者的相对距离、太阳相位角等信息,在距离为10~133 km、太阳相位角为44.67°~134.37°的条件下,对GSSAP的光电载荷进行了成像效果仿真。结果表明:GSSAP对我国GEO(Geosynchronous Orbit)卫星执行了多次抵近监视,在口径为500 mm,F数为10,像元间距为6.5μm,像素规模为1024×1024,积分时间为20 ms时,GSSAP在顺光观测条件下,可以对目标进行高分辨率的精细化成像,能够看清目标的细节信息,对我国GEO高价值资产带来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轨态势感知 GSSAP卫星 抵近观测 绕飞成像 掠飞成像 太阳相位角
下载PDF
光传飞行控制系统余度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海滨 龚华军 杨一栋 《飞机设计》 2002年第3期35-39,70,共6页
在简要介绍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及其余度技术的基础上 ,针对光传飞控系统的特点 ,从余度系统的结构、余度系统的可靠性、余度数目及余度系统的监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光传飞控系统的余度设计原则 ,并给出了光传飞控系统余度技术的软硬件总体... 在简要介绍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及其余度技术的基础上 ,针对光传飞控系统的特点 ,从余度系统的结构、余度系统的可靠性、余度数目及余度系统的监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光传飞控系统的余度设计原则 ,并给出了光传飞控系统余度技术的软硬件总体结构。初步研究表明 ,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具有普通电传飞控系统无可比拟的优点 ,本文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进一步研究光传飞行控制系统余度技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传操纵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 余度技术 监控技术 飞机
下载PDF
大型民机电传操纵系统可靠性建模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笑 贾自立 张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28-233,共6页
余度系统的需求和发展使电传飞控系统更加复杂,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电传操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现有多种大型民机电传操纵系统特征的分析,从多工作模态技术、考虑余度总线的硬件冗余技术、非相似技术、... 余度系统的需求和发展使电传飞控系统更加复杂,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电传操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现有多种大型民机电传操纵系统特征的分析,从多工作模态技术、考虑余度总线的硬件冗余技术、非相似技术、功能分离技术等方面总结复杂电传操纵系统常用技术。然后以波音B777为例,分析各功能模块间关系,建立复杂电传操纵系统在正常飞行模态下的任务可靠性模型。最终通过可靠性指标计算验证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民机 电传操纵系统 可靠性框图 总线 冗余
下载PDF
光传飞控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爱军 闫建国 王新民 《飞行力学》 CSCD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在总结国外光传飞控系统研究动态基础上,分析了光电器件的选择、带状光缆、光纤传感器、光纤连接器和接头、电光结构、光纤数据总线、系统演示验证等实现光传飞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对国内开发光传飞控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光传飞行控制系统 光纤传感器 光电器件 光纤连接器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飞机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鹏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16年第2期174-180,共7页
Petri网在建模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及良好的动态表达性,提出一种利用Petri网对飞机复杂系统进行可靠性建模的方法,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Petri网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形成一套完整的可靠性分析理论;以某型机电传飞控系统为例进行建模计... Petri网在建模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及良好的动态表达性,提出一种利用Petri网对飞机复杂系统进行可靠性建模的方法,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Petri网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形成一套完整的可靠性分析理论;以某型机电传飞控系统为例进行建模计算,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Petri网的可靠性分析理论,能够有效应用于飞机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复杂系统 蒙特卡洛仿真 可靠性分析 电传飞控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