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4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油气盆地成藏期分析理论和新方法 被引量:125
1
作者 王飞宇 金之钧 +3 位作者 吕修祥 肖贤明 彭平安 孙永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54-762,共9页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有效配置 ,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作出推断 ,常用的 3个方法是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近 10年来成藏期分析是...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有效配置 ,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作出推断 ,常用的 3个方法是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近 10年来成藏期分析是在构造发展史、埋藏史、热演化史、沉积成岩史 4个方面地质历史分析基础上 ,更多地依靠成藏化石记录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结果 ,获得成藏期定量数据。评述了成藏期定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包括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流体充注序次、自生矿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储层磁性矿物古地磁学、生烃期精确分析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成藏期 成藏化石记录 流体历史分析 地质年代学 储层有机岩石学
下载PDF
豫陕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三期流体运移成矿作用 被引量:101
2
作者 范宏瑞 谢奕汉 +1 位作者 翟明国 金成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脉状金矿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出集中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状金矿床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H_2O溶液包裹体等三种类型,各热液阶段形成的脉体内有不同的流体包裹... 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脉状金矿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出集中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状金矿床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H_2O溶液包裹体等三种类型,各热液阶段形成的脉体内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组合。脉状金矿体的形成经历了三期流体成矿作用,第一期形成乳白色石英大脉,它构成了矿脉的主体,流体的性质为富H_2O热液,但无金的成矿;第二期(成矿期)流体为中低盐度CO_2-H_2O-NaCl热液,它叠加在了石英大脉之上,形成(块状)黄铁矿-浅色石英矿体和(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矿体,成矿期内热液的温度、压力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是金沉淀成矿的原因;第三期热液又转成低盐度的富水流体,形成石英-碳酸盐脉体,金矿化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成矿作用 脉状金矿 小秦岭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和成因 被引量:89
3
作者 朱金初 吴长年 +3 位作者 刘昌实 李福春 黄小龙 周东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0-52,共13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 3号伟晶岩脉 ,由一陡倾斜的巨大岩钟和缓倾斜的板状体联合组成 ,总体形态似一实心草帽。其空间分带十分明显 ,自外向内可依次划分出如下九个共生 -结构带 :Ⅰ文象、变文象伟晶岩带 ;Ⅱ糖粒状钠长石带 ;Ⅲ块状微斜长...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 3号伟晶岩脉 ,由一陡倾斜的巨大岩钟和缓倾斜的板状体联合组成 ,总体形态似一实心草帽。其空间分带十分明显 ,自外向内可依次划分出如下九个共生 -结构带 :Ⅰ文象、变文象伟晶岩带 ;Ⅱ糖粒状钠长石带 ;Ⅲ块状微斜长石带 ;Ⅳ白云母 -石英带 ;Ⅴ叶钠长石 -锂辉石带 ;Ⅵ石英 -锂辉石 (-叶钠长石 )带 ;Ⅶ白云母 -薄片状钠长石带 ;Ⅷ锂云母 -薄片状钠长石带 ;Ⅸ石英和微斜长石核。根据伟晶岩各共生 -结构带的时空关系、矿物的多世代性和矿物中的包裹体等特征 ,从岩浆 -热液演化的角度 ,探讨了伟晶岩的成因问题 ,认为 :Ⅰ、Ⅲ带和部分Ⅱ、Ⅳ带主要是富水但水不饱和的伟晶岩浆直接结晶的产物 ;Ⅴ、Ⅵ、Ⅶ带是在晶体相、熔体相和流体相三相并存的条件下 ,即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结晶形成的 ;Ⅸ带是在热液早阶段从高温富硅酸盐溶质的超临界流体中结晶出来的 ;Ⅷ带和部分Ⅱ、Ⅳ带则是热液交代的产物。但交代流体不是从深部外来 ,而是从伟晶岩浆体系本身在分异演化过程中发生液相分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空间分带 岩浆-热液演化 岩石成因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65
4
作者 池国祥 赖健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0-855,共6页
流体包裹体分析是现代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矿床类型的划分及成矿流体成分、温度、压力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中,流体相分离及流体混合的主要证据来自流体包裹体;对金属在气相中的搬运的认识,也主要来自包... 流体包裹体分析是现代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矿床类型的划分及成矿流体成分、温度、压力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中,流体相分离及流体混合的主要证据来自流体包裹体;对金属在气相中的搬运的认识,也主要来自包裹体研究。成矿流体成分对认识金属在热液中的搬运方式起着重要作用,流体温度和压力数据是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的重要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热液矿床 成矿热液 矿质沉淀 金属运移 综述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高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64
5
作者 佘宏全 李进文 +3 位作者 丰成友 马东方 潘桂棠 李光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34-1447,T0005,共15页
多不杂铜矿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矿床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的多不杂构造岩浆带中。多不杂斑岩铜矿总体上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矿石特征和蚀变分带特点,围绕斑岩体从岩体中心向外,可以划分出三个主要... 多不杂铜矿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矿床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的多不杂构造岩浆带中。多不杂斑岩铜矿总体上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矿石特征和蚀变分带特点,围绕斑岩体从岩体中心向外,可以划分出三个主要的蚀变带,依次为钾硅化+绢英岩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矿化-角岩化带。矿床以岩体内部和外部均发育强烈的磁铁矿化蚀变、而外围青磐岩化带不发育等特征有别于国内其他斑岩铜矿。对斑岩铜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均-测温结果表明斑岩铜矿石英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类型众多,而以大量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突出特征。子矿物种类有石盐、钾盐、赤铁矿、红钾铁盐、石膏、黄铜矿等,有时一个包裹体含有多达5~6个子矿物,在我国其他斑岩铜矿中是不多见的。金属子矿物大量发育表明流体成矿金属元素含量很高。成矿流体由来自岩浆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和以天水成因为主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两个流体端员组份组成。高温、高盐度流体为主要成矿流体,以含子矿物多相流体包裹体为代表,其形成温度〉450℃,盐度在28%~83%NaClequ.,平均达到58%-60%NaClequ.,流体组分主要属于H:O—NaCl-KCl-FeCl。体系。高温高盐度流体是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主要来源于天水或天水与晚期岩浆热液的混合,温度在360C以下,盐度3.71%~14.15%NaClequ.。含矿硫化物主要在300~420℃温度区间沉淀,沉淀富集主要与温度降低有关,多不杂斑岩铜矿为与浅成斑岩体侵入有关的高温岩浆热液型斑岩铜矿。与世界上其他斑岩铜矿相比,多不杂斑岩铜矿具有与Bingham和Grasberg等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相似的流体包裹体和蚀变分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铜矿床 高温高盐度 流体包裹体 成因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辽宁四道沟热液金矿床中石英的稀土元素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58
6
作者 范建国 倪培 +2 位作者 苏文超 漆亮 田京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7-590,共4页
本文用 ICP- MS测定了辽宁四道沟金矿矿脉中石英及其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 ,发现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其中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推断石英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流体包裹体中 ,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决定了... 本文用 ICP- MS测定了辽宁四道沟金矿矿脉中石英及其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 ,发现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其中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推断石英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流体包裹体中 ,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决定了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原生包裹体中的流体是和石英同源的 ,其稀土元素指示的是石英形成过程中流体的信息 ;而次生包裹体中的流体是石英形成后的流体活动产物 ,其稀土元素指示的是后期流体活动的信息。四道沟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原生 -假次生占绝对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石英 流体包裹体 金矿床 配分模式
下载PDF
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期研究及成藏过程综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52
7
作者 赵孟军 宋岩 +3 位作者 潘文庆 韩剑发 柳少波 秦胜飞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39-946,共8页
从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阶段入手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的演变,早期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来推断油成藏期次和过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油气成藏期的"正... 从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阶段入手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的演变,早期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来推断油成藏期次和过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油气成藏期的"正演"分析方法,如对构造演化史、圈闭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精细,相应地深化了油气成藏条件、期次和过程的认识;同时,依靠"成藏化石"记录方面的成藏期定量数据分析可以"示踪"油气成藏期次和过程,如具有封闭特征的记录了沉积盆地早期油气成藏条件和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具有开放特征的反映油气充注、演化过程的油气分异特征、储层沥青分析及自生矿物年代学研究等。并以克拉2气田成藏过程为例,提出了在油气分异特征、包裹体分析、储层沥青分析和成岩矿物年代学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各种成藏条件的有效匹配,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期次、过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 油气分异 包裹体 储层沥青 成岩矿物测年
下载PDF
当前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概况(英文) 被引量:51
8
作者 池国祥 周义明 卢焕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本文概要总结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情况,包括流体包裹体岩相学,PVTX研究,分析技术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岩相学方面的主要进展反映在“流体包裹体组合”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PVTX研究方面,人工包裹体和热液金刚石压腔的应用极... 本文概要总结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情况,包括流体包裹体岩相学,PVTX研究,分析技术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岩相学方面的主要进展反映在“流体包裹体组合”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PVTX研究方面,人工包裹体和热液金刚石压腔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地质流体体系相特征的了解。各种分析技术不断涌现或改进,其中以Laser-Raman对气体成分和LA-ICP-MS对溶质成分的分析尤其有用。流体包裹体的应用领域一直以矿床学研究为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如此。但是,流体包裹体在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尤其是石油地质以及岩浆和地球内部过程的研究等方面,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组合 PVTX 流体包裹体分析 流体包裹体应用
下载PDF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深源流体成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50
9
作者 刘显凡 苏文超 朱赖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9,共6页
通过成矿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热力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认为本区金矿原生成矿流体主要沿深大断裂通道直接来自上地幔;引进纳米理论和纳米效应,提出深源成矿流体中Au主要以纳米微粒自然金形式迁移,但随着流体运移至... 通过成矿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热力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认为本区金矿原生成矿流体主要沿深大断裂通道直接来自上地幔;引进纳米理论和纳米效应,提出深源成矿流体中Au主要以纳米微粒自然金形式迁移,但随着流体运移至地壳成矿过程中,其物理化学条件随着地层水、大气降水和地层物质的局部混染和覆盖发生改变,导致流体中的部分Au呈Au—Si配合物和Au—S配合物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迁移,进而三种迁移形式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沉淀和金的聚集;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可能正是这种深源与浅源的混染并交代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液包体 物理化学条件 深源流体 成矿机理
下载PDF
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被引量:56
10
作者 赵靖舟 戴金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4-319,共6页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法、生烃史法、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包裹体测温法、露点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方法对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认为 ,该油气系统具有多期成藏、多阶连续的成藏特点。其主要成藏期有 3期 :即晚第三纪康村...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法、生烃史法、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包裹体测温法、露点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方法对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认为 ,该油气系统具有多期成藏、多阶连续的成藏特点。其主要成藏期有 3期 :即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 (17~ 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 (10~ 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 (3~ 1Ma)。前 2期为轮台凸起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 ,形成三叠系湖相油藏以及侏罗系中低成熟煤成凝析油气藏。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坳陷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 ,主要形成高—过成熟气藏以及少量次生油藏 ,最近发现的克拉 2大气田以及克拉 3、大北 1、依南 2、吐孜 1等气藏均属该时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油气系统 油气藏 成藏期 油藏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被引量:55
11
作者 王守旭 张兴春 +3 位作者 秦朝建 石少华 冷成彪 陈衍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7-478,共12页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通过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谱学研究,发现普朗斑岩铜矿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两相包裹体、...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通过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谱学研究,发现普朗斑岩铜矿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子晶种类复杂,盐类矿物主要有石盐、钾盐、方解石、石膏,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赤铁矿。流体包裹体中发现有4种流体,即高盐度岩浆流体、含CO2低盐度流体、中等盐度流体以及少量低盐度水溶液。高盐度岩浆流体的均一温度范围457~245℃,均一压力范围(259.33~25.43)×105Pa,盐度为34%~54%NaCl,密度为1.12~1.07g/cm3,富含Na、K、Ca、Cu、Fe、CO2、Cl、S等成分。原始岩浆流体可能是由中酸性岩浆上升至中间岩浆房后直接出溶而成,并汇聚在岩浆房的顶部。在甘孜-理塘洋盆的俯冲过程中,岩浆流体在流体内压和洋盆俯冲所产生的主压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间歇性地从岩浆房上涌,为早期岩浆活动(226±3)~(228±3)Ma所形成的岩浆-热液系统提供了持续的矿质和热源。含CO2低盐度流体与高盐度岩浆流体的相分离作用是导致普朗斑岩铜矿主成矿期网脉状-浸染状矿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普朗斑岩铜矿 中甸 滇西北
下载PDF
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的四极质谱测定 被引量:46
12
作者 朱和平 王莉娟 刘建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4-318,共5页
四极质谱法测定的爆裂温度曲线,可区分出不同成矿阶段群体包裹体温度区间,并分别测定其气相组成。代表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气相组成有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用四极质谱法测定同一样品中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气相组分是可行的,拓宽了成... 四极质谱法测定的爆裂温度曲线,可区分出不同成矿阶段群体包裹体温度区间,并分别测定其气相组成。代表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气相组成有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用四极质谱法测定同一样品中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气相组分是可行的,拓宽了成矿流体研究的思路,为研究多期次成矿流体的来源、演化和解译矿床成因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气相组成 成矿阶段 温度区间 四极质谱
下载PDF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中的液态不混溶作用与成矿: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3
13
作者 顾雪祥 刘丽 +3 位作者 董树义 章永梅 李科 李葆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57,共15页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则显示有大气降水混入的岩浆水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为主,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和纯气相水包裹体,偶见晶质熔融包裹体。由Ⅰ→Ⅱ→Ⅲ→Ⅳ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520~430℃→430~340℃→250~190℃→190~13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Ⅱ阶段的石榴子石和绿帘石中,晶质熔融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具不同气相分数的气液水包裹体及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共生,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在Ⅲ阶段的石英(少量Ⅱ阶段的绿帘石)中,常见气相充填度变化很大的气液水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纯液相水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以及CO2-H2O包裹体共生,且共生的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此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沸腾(不混溶)。因而认为,在沂南矿床由岩浆结晶分异到热液成矿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可能先后经历了两种液态不混溶作用,早期岩浆熔融体与气液相流体的不混溶导致含矿气水热液的析出,晚期气相与液相组分的不混溶(沸腾)则导致了金、铜、铁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液态不混溶 沸腾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沂南金铜铁矿床 山东
下载PDF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铜坑-长坡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蔡明海 毛景文 +1 位作者 梁婷 黄惠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8-241,共14页
铜坑_长坡锡石硫化物矿床是桂西北大厂矿田中的一个超大型矿床,由浅部的脉状矿体和中_深部的层状矿体组成。文章应用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坑_长坡矿床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参数和成分的测试。结果显示,铜坑_长坡矿床脉状和... 铜坑_长坡锡石硫化物矿床是桂西北大厂矿田中的一个超大型矿床,由浅部的脉状矿体和中_深部的层状矿体组成。文章应用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坑_长坡矿床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参数和成分的测试。结果显示,铜坑_长坡矿床脉状和层状矿体的流体包裹体具有相同特征,包裹体的类型主要有CO2型和NaCl_H2O型。3个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70~365℃,210~240℃和140~190℃。早阶段(Ⅰ、Ⅱ阶段)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CO2和H2O,含少量CH4和H2S,密度为0.324~1.093g/cm3,盐度w(NaCleq)主要集中于1%~7%;晚阶段(Ⅲ阶段)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H2O,且Ca2+和Mg2+含量增加,密度为0.893~0.972g/cm3,盐度w(NaCleq)主要集中于3%~10%。流体包裹体特征和He、Ar、S同位素组成共同表明,铜坑_长坡矿床脉状及层状矿体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相同的成因,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有关。基于3He/4He比值高和富CO2流体的存在,认为在铜坑_长坡矿床成矿过程中有深部地幔流体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 锡石硫化物矿床 铜坑-长坡 广西
下载PDF
东川式层状铜矿^(40)Ar-^(39)Ar成矿年龄研究:华南地区晋宁-澄江期成矿作用新证据 被引量:51
15
作者 邱华宁 J.R.Wijbrans +3 位作者 李献华 朱炳泉 朱崇林 曾保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本文采用4 0 Ar_3 9Ar真空击碎技术和阶段加热技术 ,测定了采自落雪矿的“东川式”层状铜矿之两个石英样品的年龄 ,获得了 810~ 770Ma的4 0 Ar_3 9Ar等时线年龄 ,这是首次获得的“东川式”铜矿的成矿年龄。这些年龄与作者以前获得的脉... 本文采用4 0 Ar_3 9Ar真空击碎技术和阶段加热技术 ,测定了采自落雪矿的“东川式”层状铜矿之两个石英样品的年龄 ,获得了 810~ 770Ma的4 0 Ar_3 9Ar等时线年龄 ,这是首次获得的“东川式”铜矿的成矿年龄。这些年龄与作者以前获得的脉状铜矿石英的年龄范围一致 ,远远小于赋矿围岩落雪组的年龄。研究结果表明“东川式”层状铜矿并非沉积成因 ,与脉状铜矿一样 ,也是热液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成矿作用 ^40Ar-^39Ar法 流体包裹体 铜矿床 澄江期 氩同位素
下载PDF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及H-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8
16
作者 杨志明 侯增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38-1859,共22页
与多数产于岩浆弧环境中的斑岩铜矿不同,西藏冈底斯带斑岩铜矿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查明其形成过程有助于理解非岩浆弧环境中斑岩铜矿床的成因。为此,选择冈底斯带最大的斑岩铜矿——驱龙斑岩铜矿进行解剖,通过对矿床岩浆-热液过程形成... 与多数产于岩浆弧环境中的斑岩铜矿不同,西藏冈底斯带斑岩铜矿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查明其形成过程有助于理解非岩浆弧环境中斑岩铜矿床的成因。为此,选择冈底斯带最大的斑岩铜矿——驱龙斑岩铜矿进行解剖,通过对矿床岩浆-热液过程形成的各类脉体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以及不同蚀变阶段蚀变矿物的H-O同位素研究发现:引起矿床早期蚀变(钾硅酸盐化)与矿化的流体并非通常认为的高盐度岩浆热液,而是直接从岩浆房出溶的中等盐度(约9%NaCl)、近临界密度的高温(550~650℃)气相;气相近临界密度的特征表明,早期蚀变与矿化形成于较高的压力(105±15~90±20MPa)条件下,用静岩压力估算,对应的古深度在4.2±0.6~3.6±0.8km之间,成矿后(约16Ma)矿区发生了至少3~3.5km的剥蚀;与高盐度流体相比,中等盐度气相与熔体密度差较大,很难在斑岩体顶部聚集并集中释放,而连续释放则直接导致矿床含矿斑岩体与Cu、Mo矿体时空关系的解耦,并造就了矿床早期蚀变范围大、但强度弱,矿化范围大、但品位低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的沉淀并非温度降低的结果,而是因压力降低及气相中S大量减少所致。总之,驱龙斑岩铜矿是一类成矿与低密度气相有关的斑岩铜矿类型,其蚀变-矿化特征及成矿过程与高盐度流体引发的斑岩矿床类型有所不同,意识到斑岩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与矿床成因的密切关系,对矿床勘查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矿床成因 驱龙斑岩铜矿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46
17
作者 孙贺 肖益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05-1121,共17页
在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都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活化剂的角色。大量研究表明,岩石、矿物以及元素在有无流体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迥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对于认识某一地质过程而言,流体方面的研究往往能够提供极其重要的... 在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都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活化剂的角色。大量研究表明,岩石、矿物以及元素在有无流体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迥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对于认识某一地质过程而言,流体方面的研究往往能够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流体包裹体则以其直接反映古流体的成分,在各种矿物中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对各种后期改造有一定的抵抗力等特点而成为研究古地质流体的最佳样本,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各种地质过程的研究中。从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流体包裹体的种类和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区分,对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要点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的综述,着重介绍了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并举例说明了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以及近期的一些关于流体包裹体中保存生物标志和生物遗迹化石的研究,最后对未来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分析方法 变质岩 矿床成因 生物标志
原文传递
成矿流体包裹体盐度的拉曼光谱测定 被引量:40
18
作者 吕新彪 姚书振 何谋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9-433,共5页
拉曼光谱在 2 80 0~ 3 4 0 0cm-1范围内对水溶液中OH-离子的变化非常敏感 ,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变化与溶液的拉曼光谱特征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通过对不同浓度标准NaCl和KCl水溶液的拉曼光谱特征分析 ,提出了一种可综合反映溶... 拉曼光谱在 2 80 0~ 3 4 0 0cm-1范围内对水溶液中OH-离子的变化非常敏感 ,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变化与溶液的拉曼光谱特征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通过对不同浓度标准NaCl和KCl水溶液的拉曼光谱特征分析 ,提出了一种可综合反映溶液浓度的拉曼光谱参数 (偏斜率 )。通过试验和分析 ,发现NaCl和KCl水溶液浓度与水溶液拉曼光谱偏斜率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 ,并找出了拟合直线 ,同时给出了NaCl和KCl水溶液盐度的拉曼参数计算经验公式。为了验证此公式的有效性 ,专门用传统的显微微热计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别测定了人工流体包裹体和马脑壳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盐度 ,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 ,证明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测定不饱和流体包裹体的盐度是一种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 流体包裹体 盐度 显微微热计 成矿流体 微区分析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床的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44
19
作者 杨富全 毛景文 +5 位作者 柴凤梅 刘锋 周刚 耿新霞 刘国仁 徐林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9-680,共22页
蒙库大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容矿岩石为石榴子石矽卡岩、变粒岩、浅粒岩和大理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矽卡岩期石榴子石以发育玻璃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 蒙库大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容矿岩石为石榴子石矽卡岩、变粒岩、浅粒岩和大理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矽卡岩期石榴子石以发育玻璃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为特征,晚期矽卡岩阶段矿物中发育液相包裹体,变质期矿物中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矽卡岩期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00℃,早期矽卡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93~499℃,在450℃、350℃和230℃出现峰值。中期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于236~550℃,峰值为350℃。区域变质期均一温度介于132~513℃,在350℃、230℃和190℃出现峰值。流体包裹体的盐度w(NaCleq)介于1.23%~60.31%,流体密度变化于0.60~1.16g/cm3。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变化于0.2‰~8.4‰,δ18OH2O介于-5.1‰~5.33‰,δD为-127‰~-81‰,表明矽卡岩期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少量大气降水;变质期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为混合变质水。方解石δ13CPDB变化于-6.1‰~-2.3‰,表明流体中碳来自深部或地幔。成矿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略晚于404~400Ma),成矿作用与矽卡岩的退化变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铁矿床 矽卡岩 流体包裹体 氢同位素 成矿作用 蒙库 阿尔泰
下载PDF
造山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 被引量:44
20
作者 卢焕章 池国祥 +3 位作者 朱笑青 Guha J Archambault G 王中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65,共22页
造山型金矿是全球重要的金矿类型。造山型金矿包含三种类型:产于绿岩带的含金石英碳酸盐脉、产于浊积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产于条带状铁矿(BIF)中的含金石英脉。造山型金矿的形成受板块构造控制,处于压缩或者转换挤压的造山构造环境。造... 造山型金矿是全球重要的金矿类型。造山型金矿包含三种类型:产于绿岩带的含金石英碳酸盐脉、产于浊积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产于条带状铁矿(BIF)中的含金石英脉。造山型金矿的形成受板块构造控制,处于压缩或者转换挤压的造山构造环境。造山型金矿中的绿岩带金矿主要受剪切带、转换断层控制,浊积岩型金矿受褶皱和层间走滑断层控制,而赋存于BIF中的金矿则受剪切带和断层所控制。在这些金矿床中发现了4类流体包裹体:H_2O-CO_2型、富CO_2型、气液包裹体和含Na Cl子矿物的包裹体。所有年代的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的成分均为低盐度的水溶液和富CO_2的流体,温度在200~400℃范围内。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造山型金矿的成矿流体源自变质流体和岩浆流体。金在成矿流体中的络合物应为Au HS^-或Au H_2S。虽然成矿流体中有丰富的CO_2,但Au在CO_2流体中的溶解度很低,有丰富的CO_2时Au在H_2S中的溶解度增大。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Au的成矿流体是Na Cl-H_2O-CO_2体系的流体,并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相分离,即Na Cl-H_2O-CO_2流体分成两个流体:H_2O-Na Cl和CO_2-H_2O,Au的沉淀是在这种相分离过程中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 绿岩带金矿 浊积岩型金矿 BIF中金矿 流体包裹体 CO2与金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