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昆 尹伟伦 罗长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5-781,共7页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 繁育系统 传粉生态 开花特性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下载PDF
油松无性系开花物候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华新 陈丛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8-296,共9页
在河南卢氏油松种子园对 4 6个无性系结实初期和结实盛期开花物候作了观测。结果表明 ,一般雌球花可授期比雄球花散粉期来得早 ,持续时间长 ,散粉期含在可授期内 ;散粉期和可授期同步性较好 ;在不同年份开花始期前后相差 2~ 3d,开花始... 在河南卢氏油松种子园对 4 6个无性系结实初期和结实盛期开花物候作了观测。结果表明 ,一般雌球花可授期比雄球花散粉期来得早 ,持续时间长 ,散粉期含在可授期内 ;散粉期和可授期同步性较好 ;在不同年份开花始期前后相差 2~ 3d,开花始期早晚与当年≥ 10℃的活动积温有关。由于受花期温度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年份花期长短可相差 10 d左右 ,但不存在花期不遇 ;不同无性系在开花物候上存在很大差异 ,但在不同年份各无性系在始花时间上序次则相对稳定 ,无性系内分株间开花物候仅有 1~ 2 d的差异 ;位于树冠北向的雌雄球花各日期在开花频率上与其它 3个方位有较大差异 ,始花期推后 1d左右。此外 ,还研究了开花物候对同步指数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种子园 无性系 开花物候 同步指数
下载PDF
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的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鹂 党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1-578,共8页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短葶飞蓬自然种群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短葶飞蓬具头状花序,由外围舌状花及中央的管状花构成。种群花期一般为4~7月份,一个花序的花期约为19~25...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短葶飞蓬自然种群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短葶飞蓬具头状花序,由外围舌状花及中央的管状花构成。种群花期一般为4~7月份,一个花序的花期约为19~25d。管状花单花花期一般为7~10d,聚药雄蕊,先熟,药室内向开裂,成熟的花粉散于花药筒中。花开后花柱快速伸长,导致雄蕊伸出花冠,同时将药筒中的花粉粒“推”出药筒,形成花冠、药筒、柱头三者在空间上的分离。花序中不断有小花开放,同一花序内的小花间具相互传粉的机会。杂交指数≥4,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异交,部分自亲和,需要传粉者。P/O值约为1373,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兼性异交。套袋实验证明短葶飞蓬异花授粉,虫媒,蜂、蝶为主要传粉者。在自然状况下,短葶飞蓬结实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花粉竞争。此外,短葶飞蓬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植株,为遗传育种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葶飞蓬 开花特征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繁育系统
下载PDF
濒危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宋玉霞 郭生虎 +3 位作者 牛东玲 郑国琦 马洪爱 李苗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8-282,287,共6页
在自然居群中通过野外定位观测,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濒危植物肉苁蓉(Cistanehe deserticola Ma)的花序发育、开花特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方式、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 在自然居群中通过野外定位观测,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濒危植物肉苁蓉(Cistanehe deserticola Ma)的花序发育、开花特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方式、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穗状无限花序的生长发育期可明显分为拱土期、出土期、开花期、结实与种子成熟期四个阶段。两性花,单花开放时间2~3d,花序有花期持续20~25d。种群开花历时36~38d。开花时柱头略高出花药,柱头较大,下垂。重力玻片法检测,风媒导致的异株异花传粉完全可以忽略。主要访花昆虫为蜂类。扫描电镜观察虫体,蜂类携带大量花粉,但传粉飞行距离大部分为0。杂交指数为3;花粉-胚珠比为35.45±8.56;结合去雄、套袋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认为肉苁蓉属于以自交为主的繁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开花特性 繁育系统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下载PDF
水稻开花期耐冷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20
5
作者 傅泰露 马均 +4 位作者 王贺正 汪仁全 李敏 童平 吴合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65-969,共5页
利用5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在开花期低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含量等10项与耐冷性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主成... 利用5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在开花期低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含量等10项与耐冷性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剑叶光合速率和SOD酶活性对水稻的耐冷性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水稻开花期耐冷性鉴定指标。利用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进行了耐冷性预测,结果与它们的结实率表现基本一致,表明用这2个指标在开花期对水稻耐冷性进行鉴定是可行的,用该方法对水稻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开花期 综合评价 鉴定指标
下载PDF
夏玉米生长中后期连阴雨灾害指标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成林 刘荣花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以河南省夏玉米为例,利用9个代表站点1981-2010年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1961-2010年产量资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构建日照持续不足、连续降水以及两者组合的6种不同阴雨日数类型并分别进行统计.通过对夏玉米减产率序列的提取、减产年份... 以河南省夏玉米为例,利用9个代表站点1981-2010年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1961-2010年产量资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构建日照持续不足、连续降水以及两者组合的6种不同阴雨日数类型并分别进行统计.通过对夏玉米减产率序列的提取、减产年份不同类型阴雨日数的筛选,分析夏玉米生长中后期连阴雨日数与减产率的关系.将高频出现的连阴雨日数与均值对比,建立阴雨日数与减产率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最终确定夏玉米花期和灌浆期连阴雨气象灾害等级指标及其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在划分的不同等级减产率区间中,各类型阴雨日数与5%~20%减产率序列正相关关系明显,其中,持续日照不足指标与5%~10%减产率的相关性整体较高,持续降水日指标则与15% ~20%减产率相关性较高;相对于灌浆期而言,夏玉米花期持续降水或日照不足与减产率的相关性更强;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标以最长连续无日照日数(N1)、最长连续日照不足2h日数(N3)、最长连续降水日数(P1)、最长连续降水和无降水日日照小于2h的组合日数(P3)为因子,指标分为轻、重两个等级,花期和灌浆期遇轻度灾害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10.4%和8.5%.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夏玉米高产稳产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花期 灌浆期 阴雨日数 气象指标
下载PDF
刺槐开花传粉及交配方式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鹏 戴丽 +5 位作者 胡瑞阳 习洋 李允菲 袁存权 孙妍 李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1,24,共7页
在北京延庆县观测刺槐花朵的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以及传粉媒介,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刺槐的交配方式。结果表明,刺槐为两性花,有10个雄蕊,且分布在雌蕊周围,柱头比花药最多高出(4.53±0.11)... 在北京延庆县观测刺槐花朵的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以及传粉媒介,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刺槐的交配方式。结果表明,刺槐为两性花,有10个雄蕊,且分布在雌蕊周围,柱头比花药最多高出(4.53±0.11)mm,雌雄蕊同熟;单花花粉量高达28 071.67±879.47,花粉保存1 d后有活力的占87.67%,花粉胚珠比(P/O)高于1 000;雌蕊的可授期从开花前2 d持续到开花后2 d,共持续4 d左右,超出这一阶段,可授性大大下降;刺槐杂交指数(OC,I)为4,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授粉坐果率最高,其均值为40.67%,套袋自交平均坐果率18.0%,去雄杂交平均坐果率3.56%。刺槐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的交配方式,异花授粉方式为虫媒传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开花特性 传粉 交配方式 杂交 杂交指数(OC I) 花粉/胚珠(P/O)
下载PDF
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的开花物候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唐欣 李新蓉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7-495,共9页
2014年和2015年连续2年对哈密和乌恰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特征进行野外定点观测,并运用相对开花振幅、开花强度和开花同步性等参数对其开花物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群每年均开1次花,4月下旬到5... 2014年和2015年连续2年对哈密和乌恰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特征进行野外定点观测,并运用相对开花振幅、开花强度和开花同步性等参数对其开花物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群每年均开1次花,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进入始花期,开花进程基本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具有较高的开花同步性,呈现"集中大量"开花模式;在个体水平上,始花期、终花期在种群和年份间略有差异;单花持续时间在年际间是稳定的,但在种群间有所不同,即乌恰种群的单花持续时间略长于哈密种群;不同裸果木种群的开花数与结籽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同步性指数与相对开花强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乌恰种群的始花期与开花数间呈负相关。裸果木个体开花振幅、开花同步指数及开花模式在种群和年份间的相似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在长期的地理变迁中形成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始花期和开花持续时间等开花物候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和气象因子(海拔、气温、降水及光照)差异造成。研究结果对于探讨该属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 开花振幅 开花同步性指数 相对开花强度 单花持续时间
原文传递
受控环境下光周期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韫赜 郭双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探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利用光周期调控提高植物能量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红蓝LED(90%红+10%蓝)为光源,在开花前及开花后各设置12、16、20和24h四个光周期水平,形成16个处理,研究光周期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为探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利用光周期调控提高植物能量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红蓝LED(90%红+10%蓝)为光源,在开花前及开花后各设置12、16、20和24h四个光周期水平,形成16个处理,研究光周期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前光周期延长使小麦开花时间显著提前,特别是导致出苗到拔节和拔节到抽穗的天数显著减少。开花后光周期延长会缩短开花到成熟的时间,且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对小麦生育期长度的影响相互独立。在开花前,短光周期有利于小麦营养器官的构建,增加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和营养器官干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能效比。在开花后,长光周期提高了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促进籽粒中干物质积累,提高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能效比。开花前短光周期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因穗数和穗粒数增加,而开花后长光周期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因粒重增加。在开花前后,延长光周期均导致籽粒淀粉含量增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在开花前12h光照、开花后24h光照的处理下小麦产量和能量利用效率均最高,说明开花前短光周期结合开花后长光周期最有利于小麦高产和能量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周期 开花 产量 收获指数 能效比
下载PDF
宁夏枸杞花期霜冻指标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段晓凤 朱永宁 +3 位作者 张磊 王静 徐蕊 王静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7-426,共10页
2019年3-5月利用人工霜冻模拟箱进行枸杞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霜冻指标试验,模拟-8^-1℃、持续1~6 h的32组不同低温和持续时间处理组合,根据室内霜冻模拟试验冻后观测结果,将受冻症状划分为3个级别,并统计每个级别的受冻率,制定霜冻... 2019年3-5月利用人工霜冻模拟箱进行枸杞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霜冻指标试验,模拟-8^-1℃、持续1~6 h的32组不同低温和持续时间处理组合,根据室内霜冻模拟试验冻后观测结果,将受冻症状划分为3个级别,并统计每个级别的受冻率,制定霜冻等级判断标准,建立基于低温、持续时间、受冻级别和受冻率的霜冻指标;利用2018年3-5月13个点次的大田霜冻试验结果和25个枸杞种植区自然霜冻调查结果验证霜冻指标。结果表明:枸杞霜冻与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霜冻越重;现蕾期抗冻性最强,初花期抗冻性明显较现蕾期弱,盛花期一定程度上较初花期弱。利用霜冻指标判断的结果与实际灾害情况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枸杞花期不同阶段的霜冻灾害预报及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花期 霜冻指标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藜麦花期水分胁迫下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时羽杰 邬晓勇 +2 位作者 唐媛 糜加轩 万雪琴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1-930,共10页
为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的藜麦花期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响应机制,设置了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2种处理,研究了处理后藜麦的生理指标变化和代谢物质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处理后,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SP含量下降,WSS含量、POD... 为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的藜麦花期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响应机制,设置了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2种处理,研究了处理后藜麦的生理指标变化和代谢物质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处理后,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SP含量下降,WSS含量、POD活性和T-AOC显著增加,干旱胁迫组的MDA含量显著增加,WW组的MDA增加不显著。代谢物质变化显著,干旱胁迫组中共鉴定出60种差异代谢物,7种上调,53种下调,主要包括16种氨基酸类、16种糖类及衍生物、7种有机酸类和5种脂肪酸类,共注释到46条代谢通路;水涝胁迫组中共鉴定出74种差异代谢物,57种上调,17种下调,主要包括16种氨基酸类、19种糖类及衍生物、14种有机酸类和5种脂肪酸类,共注释到47条代谢通路。藜麦花期对干旱和水涝胁迫的响应途径基本一致,主要依靠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氨基酸、糖和有机酸的相关代谢途径来响应水分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花期 干旱胁迫 水涝胁迫 生理指标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孔雀草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燕红 董淼 +4 位作者 马爽 潘晨 艾叶 张洪义 包满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5,共7页
于室外观测孔雀草(Tagetes patula)花部形态、开花动态,同时测定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方式、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授粉和套袋效果,对孔雀草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草花序是具有雌性舌状花和两性管状花的异型头状花... 于室外观测孔雀草(Tagetes patula)花部形态、开花动态,同时测定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方式、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授粉和套袋效果,对孔雀草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草花序是具有雌性舌状花和两性管状花的异型头状花序,单个花序的开花持续时间为20-22d,开花结果过程可大致分为舌状花开放期、管状花开放期、果实发育期和果实成熟期;开花后花粉寿命为2-3d,1-2d内花粉活力最高;舌状花开花第2-5天可授性最高,管状花开花第4-5天可授性最高;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授粉昆虫的主要类型为蜜蜂和白粉蝶;结合杂交指数、P/O 值、杂交试验结果判断,孔雀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需要传粉者,且能借助柱头伸长过程中散布的花粉进行同花序自花授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草 开花特性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P/O) 繁育系统
下载PDF
水杨酸对茉莉生长及其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文庆利 陈亚菲 +1 位作者 张亚男 段辉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5期42-43,47,共3页
[目的]探究水杨酸(SA)对茉莉生长、开花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盆栽茉莉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SA溶液,分析其幼苗部分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喷施不同浓度SA溶液均能促使茉莉叶片和花的数量增多,且... [目的]探究水杨酸(SA)对茉莉生长、开花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盆栽茉莉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SA溶液,分析其幼苗部分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喷施不同浓度SA溶液均能促使茉莉叶片和花的数量增多,且增幅均高于对照组,浓度为0.8 mmol/L的SA处理组叶片数量上升最为明显,浓度为1.2 mmol/L的SA处理组花数量上升幅度最大;SA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茉莉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喷施一定浓度的SA可促进茉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SA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结论]喷施适宜浓度的SA溶液可增加茉莉叶片膜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其抗逆性,对茉莉的生长和开花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茉莉 生长 开花 生理指标
下载PDF
5种地黄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程永琴 赵建花 +3 位作者 韩凯 曾淑云 黄静 刘占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410,共7页
生殖隔离是物种分化与延续的基础,地黄属植物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仍不清楚。通过实地观测地黄属5个物种(天目地黄、湖北地黄、裂叶地黄、地黄和茄叶地黄)自然种群的花部形态、开花动态、花蜜体积、花蜜的糖浓度及其日变化、杂交指数、花... 生殖隔离是物种分化与延续的基础,地黄属植物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仍不清楚。通过实地观测地黄属5个物种(天目地黄、湖北地黄、裂叶地黄、地黄和茄叶地黄)自然种群的花部形态、开花动态、花蜜体积、花蜜的糖浓度及其日变化、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等指标,结合人工授粉套袋,对地黄属植物的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地黄属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单花花期5~7d,种群花期40~60d;5种地黄在花序类型、花形态、花粉量、花粉-胚珠比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茄叶地黄的花粉完全败育。(2)5种地黄属植物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不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地黄与茄叶地黄存在强烈营养繁殖。(3)5种地黄属植物的花朵基部有蜜腺可以产生糖浓度较高的花蜜,这也支持传粉者的存在,但除地黄确定为蜜蜂传粉外,其它地黄植物在野外并未观测到有效的传粉者,可能与地黄的散生特性、生境相互隔离以及传粉观测期气象条件恶劣有关。研究认为,5种地黄属植物较长的花期能有效弥补传粉者访问频率低的不足;除遗传屏障外,推测地黄属5个物种花展示方式的差异可能吸引不同的传粉者,加之地理、生态因素的作用导致了5种地黄属植物繁育系统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特性 繁育系统 花粉-胚珠比 杂交指数
下载PDF
基于危害积温的枸杞花期霜冻指标试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永宁 张磊 +3 位作者 马国飞 徐蕊 李芳红 段晓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88-193,共6页
为得到枸杞花期受霜冻危害的温度范围,探究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对枸杞花期的影响,利用人工霜冻实验箱于2016—2019年开展了枸杞花期霜冻模拟试验,统计了不同温度及其不同持续时间下枸杞花期3个阶段(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受冻率,引入... 为得到枸杞花期受霜冻危害的温度范围,探究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对枸杞花期的影响,利用人工霜冻实验箱于2016—2019年开展了枸杞花期霜冻模拟试验,统计了不同温度及其不同持续时间下枸杞花期3个阶段(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受冻率,引入危害积温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结合霜冻灾害的实际情况对危害积温的公式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基于危害积温的枸杞花期霜冻指标,并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对该指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气温降至-1℃时枸杞花朵未出现受冻迹象,降至-2℃时枸杞花朵开始出现受冻迹象,-8℃时受冻率达到100%,说明枸杞花期受霜冻危害的温度范围为-8^-1℃,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低温持续时间越长,花朵受冻率越高。枸杞花蕾的抗冻能力最强,初花次之,盛花最弱。修订后的危害积温公式对受冻情况的解释更加客观全面,计算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建立的指标能够应用于枸杞花期霜冻灾害预报、预警以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风险评估 枸杞 花期 霜冻指标 危害积温
下载PDF
生长素IAA对荷花花期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艺平 黄志远 +2 位作者 梁露 孟亚南 孔德政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为探讨盆栽荷花在不同质量浓度外源IAA处理下的花期变化,以荷花品种青玉为试验材料,选择长势相同的荷花进行IAA针管注射及创伤涂抹处理,IAA质量浓度设置为0(对照,采用同体积的蒸馏水进行注射)、100、150、200 mg/L,分析各处理的超氧化... 为探讨盆栽荷花在不同质量浓度外源IAA处理下的花期变化,以荷花品种青玉为试验材料,选择长势相同的荷花进行IAA针管注射及创伤涂抹处理,IAA质量浓度设置为0(对照,采用同体积的蒸馏水进行注射)、100、150、200 mg/L,分析各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分析其抗性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外源IAA胁迫均使荷花花瓣的长宽及最大花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观赏效果更好。150 mg/L IAA处理使初花期提前2 d,延长了荷花的单花寿命。150 mg/L IAA处理的SOD、POD、CAT活性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58.70%、13.40%。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MDA含量持续上升,其中150 mg/L IAA处理下其积累量在各个时期均较对照组低,而其余处理变化不明显。谢花期的SOD活性分别与POD活性和CAT活性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OD、CAT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三者又分别与MDA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当荷花受到外源胁迫时,体内各种保护酶之间是相互作用的,防止膜脂过氧化,减缓植物细胞衰老,使花期延长。综上,150 mg/L IAA处理使荷花拥有较好的观花品质并显著提高了各种保护酶的生理活性,减缓了活性氧的积累,延长了荷花的观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荷花 花期延长 生理指标 吲哚-3-乙酸
下载PDF
珙桐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红丽 苏智先 +2 位作者 王颖 苗利军 申雨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445-8448,共4页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殊比、人工授粉和套袋等方法,对珙桐的开花状态、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平均花期为26d,但同一地点的不同年份,相同年份的不同地点均有所不同;同一棵树树冠预部枝条和基部枝条开花时...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殊比、人工授粉和套袋等方法,对珙桐的开花状态、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平均花期为26d,但同一地点的不同年份,相同年份的不同地点均有所不同;同一棵树树冠预部枝条和基部枝条开花时间也有差异。花序从开始散粉到散粉末期一般持续8-10d,开花过程中柱头高于花药的位置,雄花的花药散粉时间早,两性花2-3d。两性花柱头具可授性的时间早两性花花药开裂1-2d。由于其杂交指数等于4,花粉-胚珠比等于14885.2,结合人工套袋和授粉试验结果确定该种的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还有一定程度的自交。花粉竞争可能是珙桐结籽率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开花动态 繁育系统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人工授粉
下载PDF
施肥对浙江红花油茶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弋 吴玲娇 +4 位作者 孙维红 邹小兴 黄维 吴佐春 邹双全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目的]以疏伐改造后的浙江红花油茶残次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施肥对其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方法]以寿宁县白鹇墓村经过疏伐改造后的4种浙江红花油茶林为试验地,设置了5种施肥处理,以未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其生长、开花、叶片... [目的]以疏伐改造后的浙江红花油茶残次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施肥对其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方法]以寿宁县白鹇墓村经过疏伐改造后的4种浙江红花油茶林为试验地,设置了5种施肥处理,以未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其生长、开花、叶片养分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1)各施肥处理的树高、冠幅生长量均高于CK;处理3对树高及冠幅的增长效果最显著,透光伐Ⅰ、透光伐Ⅱ、透光伐Ⅲ和未改造样地处理3树高增长量分别是CK的1.63、1.36、1.40和1.47倍,冠幅增长量分别是CK的1.65、1.68、1.59和1.49倍。(2)各施肥处理均能促进开花量的提高;处理1效果最明显,透光伐Ⅰ、透光伐Ⅱ、透光伐Ⅲ和未改造样地处理1的开花量分别是CK的3.7、3.8、3.3和2.0倍。(3)处理2、处理3和处理5有利于叶片可溶性糖的积累;5种施肥处理均有利于减轻对叶片质膜透性的损伤,对叶片全磷、全钾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改造样地的全氮含量均高于未改造样地。[结论]施用有机和无机复合肥,可以提升浙江红花油茶残次林的改造效果,提高树高、冠幅和开花量,并能改善其生理生化指标;必须因地因树合理调整有机肥、无机肥配比和施肥量,以提高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施肥 生长量 开花量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三角叶黄连的繁育系统与形态解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小锋 宋良科 +3 位作者 代春初 汤昊 王恒 严铸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789-1794,共6页
目的:以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繁育系统研究为基础,结合混合芽、匍匐茎及花粉粒的形态,探索其在开花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种子的原因和同时并存的无性繁殖特征,为恢复雅连栽培生产奠定基础。方法:用传粉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开花动态... 目的:以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繁育系统研究为基础,结合混合芽、匍匐茎及花粉粒的形态,探索其在开花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种子的原因和同时并存的无性繁殖特征,为恢复雅连栽培生产奠定基础。方法:用传粉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开花动态观察和杂交指数的估算,用Motic BA200显微镜观察混合芽和匍匐茎的细胞结构,用S-450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并与黄连C.chinensis进行比较。结果:三角叶黄连开花正常,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能形成果实,但无种子;雄蕊数、雌蕊数、胚珠数、花粉粒数、胚珠比等与黄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三角叶黄连花粉粒发育异常,绝大部分凹陷,纹理不清晰或破损,不能萌发;其混合芽下侧芽在芽苞期已形成,匍匐茎(无性繁殖枝)中柱鞘纤维呈帽状的几乎连续的环带。结论:三角叶黄连花粉粒发育异常可能是其不能形成种子的主要原因,而侧芽在顶芽芽苞期形成并发育为匍匐茎是其无性繁殖的特征,匍匐茎的中柱鞘几乎呈环状排列是适应无性繁殖的次生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叶黄连 开花动态 杂交指数 解剖 花粉粒
原文传递
Interactive Effects of Potassium and Phosphorus on Phenology and Grain Yield of Sunflower in Northwest Pakistan 被引量:6
20
作者 AMANULLAH M.W.KH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74-680,共7页
Potassium(K) and phosphorus(P) applications improve growth,increas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sunflower(Helianthus annuus L.) on K and P deficient soils in Northwest Pakistan.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Potassium(K) and phosphorus(P) applications improve growth,increas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sunflower(Helianthus annuus L.) on K and P deficient soils in Northwest Pakistan.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sunflower cv.Hysun-33 at the New Developmental Research Farm of KPK Agricultural University,Peshawar,Pakistan,during summer 2006.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in split plot arrangements,with six levels of K(0,25,50,75,100,and 125 kg K ha-1) as main plots and four levels of P(0,45,90,and 135 kg P ha-1) as sub-plots with three replications.Sunflowe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K and P fertilization but the magnitude of response varied with the levels of K and P.Days to flowering and maturity,grains per head,1000-grain weight,shelling percentage,and grain yield increased tremendously in the K and P-fertilized plot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ith no K and P applied.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100 kg K and 45 kg P ha-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yield components,grain yield,harvest index,and shelling percentage of sunflower,suggesting that 100 kg K ha-1 in combination with 45 kg P ha-1 could maximize productivity of sunflower planted after wheat on the K and P deficient soils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ys to flowering days to maturity harvest index soil yield componen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