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郯庐断裂与渤海海域反转构造及花状构造 被引量:99
1
作者 王国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年第5期289-295,共7页
郯庐断裂在渤海海域不同区域的展布及其特征有所差异,渤中凹陷以南表现为多支,渤中凹陷及其以北地区表现为单支,在断裂各分支及其附近形成了花状构造,正反转构造,潜山构造等一系列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圈闭,文中再次提出“江东凸... 郯庐断裂在渤海海域不同区域的展布及其特征有所差异,渤中凹陷以南表现为多支,渤中凹陷及其以北地区表现为单支,在断裂各分支及其附近形成了花状构造,正反转构造,潜山构造等一系列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圈闭,文中再次提出“江东凸起-渤东低凸起带”是发育于郯庐断裂带上的一系列构造带,而不是凸起带,郯庐断裂的活动对渤海海域油气聚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渤海 正反转构造 花状构造 油气聚集
全文增补中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岩石圈精细结构 被引量:67
2
作者 刘保金 酆少英 +3 位作者 姬计法 石金虎 谭雅丽 李怡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10-1621,共12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构造活动带,有着复杂的形成演化历史,对中国东部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现代地震活动都有重要控制作用.2010年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江苏宿迁市附近,采用深地震反射探测方法对郯...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构造活动带,有着复杂的形成演化历史,对中国东部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现代地震活动都有重要控制作用.2010年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江苏宿迁市附近,采用深地震反射探测方法对郯庐断裂带及其两侧地块的岩石圈结构进行了解剖.结果表明,该区莫霍面和岩石圈底界均向西倾,其中,地壳厚度约为31~36km,岩石圈厚度约为75~86km,且岩石圈厚度在郯庐断裂带下方出现突变.郯庐断裂带在剖面上表现为由多条主干断裂组成的花状构造,其内部发育有断陷盆地和挤压褶皱,具有伸展、挤压和走滑并存的构造形迹,暗示郯庐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这一断裂带错断了近地表沉积层,向下切割莫霍面和岩石圈地幔,属岩石圈尺度的深大断裂构造系统.软流圈高温高压热物质沿断裂带的上涌、岩浆底侵或热侵蚀作用造成岩石圈出现拉张伸展和岩石圈减薄,并可能使岩石圈组构及其物质成分发生改变.本项研究结果不但可进一步加深对郯庐断裂带深、浅部结构的认识,而且还可为分析研究华北克拉通东部的深部过程和浅部构造响应提供资料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岩石圈细结构 深地震反射剖面 华北克拉通 花状构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北斜坡古生代断裂展布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传新 贾承造 +5 位作者 李本亮 杨庚 杨海军 罗春树 韩剑发 王晓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65-1073,共9页
通过对塔中低凸起北斜坡4500km2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精细解析,根据不整合面和生长地层分析以及断层与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厘定划分出4期不同应力性质的断裂,分别为寒武纪—早奥陶世拉张断裂、晚奥陶世冲断挤压和北西向走滑断裂、志留纪—... 通过对塔中低凸起北斜坡4500km2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精细解析,根据不整合面和生长地层分析以及断层与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厘定划分出4期不同应力性质的断裂,分别为寒武纪—早奥陶世拉张断裂、晚奥陶世冲断挤压和北西向走滑断裂、志留纪—泥盆纪北东向走滑断裂以及二叠纪的岩浆刺穿。寒武纪—早奥陶世拉张断裂展布形态和发育规模奠定了后期构造活动的基础;晚奥陶世断裂呈发散的帚状,向东南方向收敛,断裂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和分段性,东部主要为逆冲断裂,中西部发育北西向走滑断裂,晚奥陶世断裂体系可划分为6组呈北西向展布的弧型断裂带,各弧形断裂带由多条断裂组成,其形成可能与古生代阿尔金北缘北西向冲断挤压有关;塔中志留纪—泥盆纪走滑断裂体系主要是在挤压应力环境下形成的,呈北东向展布,走滑断裂体系由3部分组成:主干边界断裂、尾端羽列断裂和拉分地堑,其中主干断裂剖面上表现为高角度近似直立断面,直插基底,延伸较远,剖面上呈花状构造,尾端羽列断裂在主干断层的尾端发育,主要位于主干断裂的北端,拉分地堑平面上呈菱形,受多级断层控制;二叠纪岩浆刺穿在塔中三维区呈点状或条带状,岩浆刺穿对早期断裂进行叠置和改造,岩浆侵入和底辟作用致使地层隆升,形成一系列逆断层性质的"正花状构造"。构造活动决定了断裂发育,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伸展-聚敛构造演化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寒武纪—早奥陶世塔里木周缘古大洋拉张裂解,早奥陶世末—晚奥陶世部分古大洋俯冲消减,晚奥陶世—泥盆纪周缘大洋部分闭合,发生弧陆或陆陆碰撞,二叠纪岩浆活动代表了另一个构造旋回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低凸起 断裂体系 走滑断裂 花状构造 岩浆刺穿
下载PDF
郯庐断裂在渤中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40
4
作者 葛建党 《海洋石油》 CAS 2001年第1期14-20,共7页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构造形迹 ,它在西太平洋板块的演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郯庐断裂与中国东部油气藏的展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对郯庐断裂在海域—渤海湾内的研究程度却很低。本文首先从郯庐断裂与渤海盆地的关系入...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构造形迹 ,它在西太平洋板块的演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郯庐断裂与中国东部油气藏的展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对郯庐断裂在海域—渤海湾内的研究程度却很低。本文首先从郯庐断裂与渤海盆地的关系入手 ,分析郯庐断裂与渤海湾盆地的关系及郯庐断裂在渤中地区的构造特征。最后本文还分析了郯庐断裂的演化与渤中凹陷油气成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渤中凹陷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花状构造 渤海盆地 成盆机制
下载PDF
渤海西部沙垒田凸起区走滑断层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0
5
作者 彭文绪 张志强 +2 位作者 姜利群 石文龙 陈国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12,共9页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潜山为太古界花岗岩,新近系河流相碎屑岩直接覆盖在基底潜山之上。该区发育长约20km的NE向右旋走滑断层,斜切整个凸起。潜山内发育的NE和NW向两组走滑断层走向夹角约100°,NE向主走滑断层持续活动至今;NW...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潜山为太古界花岗岩,新近系河流相碎屑岩直接覆盖在基底潜山之上。该区发育长约20km的NE向右旋走滑断层,斜切整个凸起。潜山内发育的NE和NW向两组走滑断层走向夹角约100°,NE向主走滑断层持续活动至今;NW向断层延续较短,局部表现为沟道,新近纪停止活动。该区走滑断层整体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新近纪构造运动在主走滑断层附近诱发大量近EW向左旋张扭性小断层并对主走滑断层形成切割。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表明,该区断层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新近纪前基底断裂走滑阶段、新近纪早期盖层张性断裂弱雁列化阶段、新近纪晚期盖层张扭性断裂强雁列化阶段。凸起区走滑断层的多期活动不仅形成了断背斜圈闭,而且控制了走滑断层两盘古近系的沉积,对油气聚集和重新分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花状构造 沙垒田凸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潍北拉分盆地形成演化及其对成油气条件的控制 被引量:35
6
作者 程有义 李晓清 +1 位作者 汪泽成 唐泽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5,共4页
潍北盆地是发育于郯庐断裂带内的中、新生代盆地。在大量地震资料解释与构造成图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解析和沉积分析等基础工作.证实潍北盆地是一个典型的走滑伸展盆地,盆地演化经历了走滑挤压阶段(白垩纪末)、走滑伸展阶段(孔店组沉积期... 潍北盆地是发育于郯庐断裂带内的中、新生代盆地。在大量地震资料解释与构造成图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解析和沉积分析等基础工作.证实潍北盆地是一个典型的走滑伸展盆地,盆地演化经历了走滑挤压阶段(白垩纪末)、走滑伸展阶段(孔店组沉积期)、坳陷与走滑挤压阶段(新近纪)等3个阶段。构造样式包括花状构造、伸展构造以及走滑挤压产生的压扭性断鼻等。控盆断裂的右行走滑导致了孔店组一段、二段砂体向南迁移。潍北盆地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以及多类型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北盆地 拉分盆地 花状构造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古生代断裂构造样式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传新 王晓丰 李本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27-1734,共8页
三维地震资料解析表明,塔中低凸起古生代断裂样式复杂,发育有4期不同性质的断裂:①寒武纪—早奥陶世张性正断裂,其展布形态和发育规模为后期构造活动奠定了基础;②晚奥陶世逆冲及走滑断裂,具有明显的分带、分段性,东部主要为基底卷入逆... 三维地震资料解析表明,塔中低凸起古生代断裂样式复杂,发育有4期不同性质的断裂:①寒武纪—早奥陶世张性正断裂,其展布形态和发育规模为后期构造活动奠定了基础;②晚奥陶世逆冲及走滑断裂,具有明显的分带、分段性,东部主要为基底卷入逆冲断裂,中西部为盖层滑脱和北西向走滑断裂;③志留—泥盆纪挤压应力环境下形成的走滑断裂体系,北东南西向展布,包括主干边界断裂、尾端羽列断裂和拉分地堑3个组成要素,主干断裂在剖面上断面近于直立,直插基底,延伸较远,与其他各级断裂构成花状构造,其尾端发育有羽列断裂,拉分地堑受多级断层控制,平面上呈菱形;④二叠纪岩浆活动派生断裂,岩浆刺穿对早期断裂进行叠置和改造,形成一系列似"花状构造"。从断裂平面展布来看,塔中古生代断裂整体上呈发散的帚状,其构造枢纽端位于东段,内旋层左旋扭动,外旋层右旋,内旋层指向发散端,属张扭性帚状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低凸起 断裂体系 走滑断裂 花状构造 帚状构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断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8
作者 徐怀民 徐朝晖 +3 位作者 李震华 刘得光 陈永军 刘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复杂多样,除规模较大的逆断层外,还发育一系列北西向的走滑断层。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断裂体系分析表明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的走滑断层可分为花状走滑断层和简单走滑断层两类,二者在成...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复杂多样,除规模较大的逆断层外,还发育一系列北西向的走滑断层。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断裂体系分析表明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的走滑断层可分为花状走滑断层和简单走滑断层两类,二者在成因、剖面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研究结果认为走滑断层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双重控制作用,即能作为有效的运移通道,又能够起遮挡作用而形成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走滑断层 花状构造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走滑-冲断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思路 被引量:23
9
作者 魏国齐 李本亮 +2 位作者 肖安成 陈汉林 杨树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2,共6页
处于阿尔金左行走滑构造带东缘的柴北缘,过去一致认为是个前陆逆冲带,并对其逆冲构造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本次的野外地质勘察和深部地震测线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主要变形样式为走滑-挤压构造,具有挤压推覆特征的同时伴生有... 处于阿尔金左行走滑构造带东缘的柴北缘,过去一致认为是个前陆逆冲带,并对其逆冲构造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本次的野外地质勘察和深部地震测线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主要变形样式为走滑-挤压构造,具有挤压推覆特征的同时伴生有走滑构造,并且主要断层系统沿走向滑动的距离远大于沿倾向冲断推覆的距离,从而建立了柴北缘走滑-逆冲构造的地质模型;这对其地震解释有指导作用。从柴达木盆地的构造变形时间序列和演变特征从西向东依次扩展、构造活动从老变新,认为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受阿尔金山大型走滑构造和祁连山剧烈的逆冲挤压构造共同控制。最后研究了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特征对油气勘探的意义,加强勘探评价冷湖—南八仙走滑逆冲构造带的翼部断块圈闭和赛什腾山南缘逆冲推覆体下伏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走滑-逆冲构造 花状构造 逆冲推覆体
下载PDF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特点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亚敏 陈发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 3期 :(1)早白垩世早期 ,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 ,在穆格莱德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 ;(2 )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 ,随着原始大西洋的产生 ,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 ;(3)新生代 ,随着区域沉降 ,该断陷...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 3期 :(1)早白垩世早期 ,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 ,在穆格莱德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 ;(2 )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 ,随着原始大西洋的产生 ,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 ;(3)新生代 ,随着区域沉降 ,该断陷盆地演化为伸展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 ,在穆格莱德盆地南部有明显的挤压运动 ,形成构造反转 ;在盆地西北侧 ,沿中非大断裂带有走滑运动 ,使得图卢斯、巴加拉凹陷受到强烈的改造。穆格莱德盆地主要构造样式有半地堑、半地垒 (或地垒 )、伸展断块、滚动背斜、反转形成的挤压背斜和走滑活动形成的负花状构造等。滚动背斜、挤压背斜、地垒等构造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早白垩世早期充填了半深湖深湖相的泥岩 ,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由于沉降中心不断向南转移 ,在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 ,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上述地质条件决定了穆格莱德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格莱德盆地 形成特点 勘探潜力 断陷盆地 滚动背斜 反转构造 花状构造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论中国花文化结构及其特点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44-46,共3页
花文化是以花卉为载体,融入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现象,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中介文化。它既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具有双重属性并完美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该文论述了花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这对于理解花文化有一定... 花文化是以花卉为载体,融入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现象,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中介文化。它既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具有双重属性并完美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该文论述了花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这对于理解花文化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文化 结构 特点
下载PDF
山银花不同发育阶段花结构与绿原酸含量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耿世磊 宁熙平 +3 位作者 吴鸿 林皇权 赵晟 徐鸿华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利用HPLC测定了山银花不同发育阶段花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制片法观察了花器官中绿原酸的分布部位及其在花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探讨绿原酸含量变化与花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绿原酸主要分布于萼筒和... 利用HPLC测定了山银花不同发育阶段花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制片法观察了花器官中绿原酸的分布部位及其在花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探讨绿原酸含量变化与花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绿原酸主要分布于萼筒和花冠筒的内、外表皮细胞及外表皮下的几层细胞中;在花发育过程中,当花蕾外观上呈绿色时含绿原酸细胞处于分化之中,而呈白色时则分化成熟,至花开放呈白色和黄色时则趋于衰亡;花中绿原酸含量在细胞分化早期较高,在细胞分化接近成熟时则开始急剧减少,至细胞趋于衰老时,绿原酸含量最低。这些结果说明,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与花的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推测可能是花发育过程中的叶绿体变化直接影响了淀粉合成,进而对绿原酸含量积累产生了影响;本研靠结果为制定金银花药材的合理采收期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花结构 发育 绿原酸含量 采收期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双层花状构造的厘定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俊来 潘宏勋 +2 位作者 任收麦 葛肖虹 叶惠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9,共8页
阿尔金断裂带主要经历了两阶段的构造演化 ,形成不同层次且具有不同特点的典型花状构造型式。宏观断层构造组合、断层擦痕产状的变化以及节理组合充分反映出晚期阶段浅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 ,早期阶段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由反映区域应变型... 阿尔金断裂带主要经历了两阶段的构造演化 ,形成不同层次且具有不同特点的典型花状构造型式。宏观断层构造组合、断层擦痕产状的变化以及节理组合充分反映出晚期阶段浅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 ,早期阶段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由反映区域应变型式的糜棱状岩石中其它应变标志性组合的存在表现出来。结合Ar Ar记年与矿物对测温结果 ,表明前者形成于距今 46Ma ,是一次规模最强烈的变形叠加事件 ;后者由距今 91~ 89Ma的韧性走滑运动形成 ,并伴有断层带内的低级变质作用 (温度 2 70~ 5 0 0℃ ,压力 0 .0 5~ 0 .45GPa)。两阶段双层花状构造并存充分说明区域性走滑作用过程及其调节作用的多阶段性与继承性 ,其出现部分地调节了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区域性地壳物质的向东蠕散和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花状构造 构造演化 走滑断层作用 矿物
下载PDF
辽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孙洪斌 张凤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共6页
走滑构造普遍存在于盆地构造体系之中,是寻找油气藏的一种重要构造样式。本文重点阐述了走滑构造的特征,指出辽河盆地的走滑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雁列褶皱构造,走滑断裂的发育具有平直性和分段性的特点,并可见断裂错开褶皱构造和火山岩体... 走滑构造普遍存在于盆地构造体系之中,是寻找油气藏的一种重要构造样式。本文重点阐述了走滑构造的特征,指出辽河盆地的走滑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雁列褶皱构造,走滑断裂的发育具有平直性和分段性的特点,并可见断裂错开褶皱构造和火山岩体。走滑构造在剖面上花状构造发育较明显,钻井岩心中走滑运动形迹清楚;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也证明走滑运动的存在,并已产生作用。研究进一步指出走滑作用可形成各种类型的圈闭,且有利于储集层的发育,与油气密切相关,利于油气的聚集和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油气藏 走滑构造 雁列 褶皱构造 花状构造 圈闭 模拟实验
下载PDF
薇甘菊花的形态结构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胡玉佳 毕培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3-125,共3页
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在香港地区开花期是在每年的 9~ 11月 .小花数量在0 2 5m2 内高达 136548~ 2 0 1188朵 ,花长 5 6~ 6 3mm ,每朵小花的花粉数高达 12 75~ 2 377粒 .
关键词 薇甘菊 形态结构 花粉数量 雄蕊 雌蕊
下载PDF
穆格莱德盆地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亚敏 漆家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9-674,共6页
穆格莱德盆地是非洲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其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早白垩世早期初始裂陷阶段;2)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继承性裂陷阶段;3)新生代坳陷阶段。晚白垩世末,中非大断裂的走滑运动对穆格莱德盆地有强烈的改造,使得图... 穆格莱德盆地是非洲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其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早白垩世早期初始裂陷阶段;2)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继承性裂陷阶段;3)新生代坳陷阶段。晚白垩世末,中非大断裂的走滑运动对穆格莱德盆地有强烈的改造,使得图卢斯、巴加拉凹陷在裂陷伸展基础上叠加走滑构造变形,并使穆格莱德盆地南部发生明显的构造反转。初始裂陷阶段该盆地发育有半深湖-深湖相的泥岩,是较好的烃源岩;继承性裂陷阶段发育了多种类型的砂岩储层和厚层泥岩作为区域盖层,使穆格莱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盆地后期改造方式成为油气勘探评价关注的重要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堑 半地垒 花状构造 反转构造 伸展构造 穆格莱德盆地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走滑断层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延玲 杨长春 +3 位作者 贾曙光 李明生 林会喜 刘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2-1155,共4页
走滑构造不仅加速含油气盆地油气的运移和富集,而且在促使油气圈闭的形成过程中也促使形成圈闭中的优良储集层。在具备生、储、盖地质条件时,花状构造样式的含油气性优于其他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而且走滑断层的应力释放区... 走滑构造不仅加速含油气盆地油气的运移和富集,而且在促使油气圈闭的形成过程中也促使形成圈闭中的优良储集层。在具备生、储、盖地质条件时,花状构造样式的含油气性优于其他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而且走滑断层的应力释放区往往是油气富集区。扭应力作用使生油层中的分散油气被“强拧”驱赶、运移至花状构造背斜核部,在负花状构造的上升盘中形成高产油气流。辽河坳陷内的黄沙坨和欧利坨子地区便是郯庐断裂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段的应力释放区,对该区走滑断层的识别和解释,不仅对东部凹陷中段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及富集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可为寻找同类油气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走滑断层 郯庐断裂 花状构造 黄沙坨 欧利坨子 油气圈闭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走滑构造及其与火山岩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思伟 王璞珺 +3 位作者 丁秀春 方炳钟 冯玉辉 孙晓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1-600,共10页
走滑构造可分为压扭和张扭两类,平面上主干走滑断裂都表现为一条贯通性的走滑构造带,剖面上前者表现为正花状构造(向上撒开的逆断层组),后者表现为负花状构造(向上散开的正断层组)。它们的伴生构造在平面上分别表现为与主干走滑断裂共... 走滑构造可分为压扭和张扭两类,平面上主干走滑断裂都表现为一条贯通性的走滑构造带,剖面上前者表现为正花状构造(向上撒开的逆断层组),后者表现为负花状构造(向上散开的正断层组)。它们的伴生构造在平面上分别表现为与主干走滑断裂共生的雁列褶皱、雁列逆断层(压扭)和雁列正断层(张扭)。在实际剖面中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还常见由正—负花状构造组合的复合花状构造。在平行于走滑构造带方向,有时断层面倾角会变化,直至倾向相反(丝带效应);走滑断裂带各点所受的应力可从挤压(褶皱)—逆断变为伸展—正断(海豚效应)。走滑断裂在火山岩盆地中普遍发育,是构造—火山作用关系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区走滑断裂系统由贯通性主干走滑断裂和伴生构造两部分组成。主干走滑断裂平面上侧向延伸长,其附近多为与之成锐角相交的雁列正断层组;剖面上同时出现负花状构造和正花状构造,断层面陡倾且有时两侧地层厚度不等。根据雁列构造与主干断层间锐角指示方向和断层切割层位可判别,该区于古近纪主要发育右旋走滑断裂系。火山岩分布明显受走滑断裂带控制,火山喷发中心沿主干断裂呈串珠状分布;火山岩厚度于主干断裂附近最大,向两侧减薄,多终止于次级断裂附近;厚度大于1 km的火山岩距主干断裂通常在2 k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火山岩盆地 构造火山作用 走滑断裂系统 花状构造 雁列构造
下载PDF
川东南“隔档式构造”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吕宝凤 夏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川东南"隔档式构造"中的众多背斜,平面上呈左行斜列式展开,剖面上显示为中生界与下古生界双层花状构造叠合体。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褶皱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勘探实际资料提出:这种构造格局应是在区域应力场由张性转变... 川东南"隔档式构造"中的众多背斜,平面上呈左行斜列式展开,剖面上显示为中生界与下古生界双层花状构造叠合体。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褶皱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勘探实际资料提出:这种构造格局应是在区域应力场由张性转变为压扭性的背景下,受周边构造环境、基底性质和深部断裂控制逐步形成的,经历了褶前张裂、初步褶皱、晚期定型3个主要演化阶段,是在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及剪切褶皱作用3种变形方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生界与下古生界"双层花状构造"的叠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档式构造 褶皱作用 花状构造 构造叠合体 压扭
下载PDF
苏丹国穆格莱德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亚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8-42,共5页
用盆地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穆格莱德盆地的原型为伸展断陷盆地.由于改造状况不同,出现3种类型:第一类是未受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二类是挤压反转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三类是走滑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盆地内半地堑、半地垒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 用盆地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穆格莱德盆地的原型为伸展断陷盆地.由于改造状况不同,出现3种类型:第一类是未受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二类是挤压反转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三类是走滑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盆地内半地堑、半地垒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其变形或位移,该盆地调节带有6种类型,其构造样式为地垒状凸起、鼻状构造和走向斜坡,具有纵向、横向和斜向3种走向.盆地构造演化有3期:(1)早白垩世早期,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2)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随着原始大西洋的扩张,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3)新生代,随着区域沉降,演化为伸展坳陷盆地.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油气具有跨时代聚集、高产富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花状构造 半地堑 半地垒 调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