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躁狂症患者FMD和血清ET-1、CK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崔素华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以及血清内皮素-1(ET-1)、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躁狂症患者(躁狂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以及血清内皮素-1(ET-1)、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躁狂症患者(躁狂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FMD和血清ET-1、CK水平,以及治疗前不同躁狂程度患者的ET-1、FMD、CK;比较治疗前后躁狂患者的BRMS评分、FMD及血清ET-1、CK水平,并分析治疗前ET-1、FMD、CK与BRM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躁狂组患者血清ET-1、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MD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躁狂患者ET-1、CK、FMD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躁狂患者的BRMS评分及血清ET-1、CK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FMD显著高于治疗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躁狂症患者血清CK、ET-1水平与BRMS评分成正相关关系(P<0.05),FMD与BRMS评分成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CK、ET-1水平和FMD可作为评估躁狂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狂症 肌酸磷酸激酶(CK) 内皮素-1(ET-1) 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Homa Index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2
作者 N. Rama Kumari I. Bhaskara Raju +1 位作者 M. Aruna Devi M. Pallam Praveen 《Ope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4年第4期123-129,共7页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flow mediated dilatation (FMD) has become a popular technique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HOMA-IR was accepted to determine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as a valuable standard. In this study,...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flow mediated dilatation (FMD) has become a popular technique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HOMA-IR was accepted to determine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as a valuable standard.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OMA-IR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s assessed by endothelium- dependent flow-mediated dilatation (FMD) and 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ation (NMD), in type 2 Diabetic (DM) patients. Material and Methods: Eighty four (84) consecutive out-patients were enrolled. HOMA-IR was calculated as fasting insulin (μU/ml) multiplied by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mg/dl) and divided by 405. The ultrasound method for measuring FMD and NMD has been used. Out of 84 patients, 42 patients were in control group and 42 patients were in diabetic group, which wer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HOMA-IR > 3.0 and above was considered as Group I and HOMA IR < 3.0 and below was considered as Group II. Fasting Plasma Glucose (mmol/dl) (7.74 ± 2.56, 6.81 ± 1.9, p < 0.001) and Fasting Insulin (μU/dl) (13.26 ± 8.09, 6.65 ± 2.36, p < 0.001)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Group I. The baseline mean FMD in controls and cases (Group I and Group II) was 15.36 ± 9.56, 4.15 ± 2.29, 12.21 ± 6.24 (p < 0.001) respectively.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actors which were effective on FMD percentage change (<5.5%) in Group I were BMI (p < 0.02), plasma Insulin (p < 0.04) and triglycerides (p < 0.02).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elation for FMD, NMD and HOMA-IR. Discussion: We conclude that increased HOMA-IR in hyperglycaemic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which is the marker of the atherosclerosis. Thus the measurement of endothelial vasomotor function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therosclerotic burden may provide a better predictive value of future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an the analysis of each of the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mediated dilatation (fmd)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ation (NMD)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建梅 张慧 +1 位作者 赵亦文 王佑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79-188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观察96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的变化,其中肝肾阴虚型21例、肝阳上亢型20例、痰湿内阻26例、瘀血内停29例,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探讨高血压病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观察96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的变化,其中肝肾阴虚型21例、肝阳上亢型20例、痰湿内阻26例、瘀血内停29例,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高血压病组患者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高血压病各证型患者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变化趋势:瘀血内停型、痰湿内阻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正常对照组。结论:(1)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降低。(2)瘀血内停型、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瘀血内停、痰湿内阻与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中医分型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红艳 芦良花 +1 位作者 秦历杰 王龙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UA)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搜集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78例健康老年人,对这些人群进行抽血化验血UA、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患者血压、体质量指数(BM...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UA)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搜集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78例健康老年人,对这些人群进行抽血化验血UA、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患者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同时采用超声无创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进行血管内皮功能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UA明显高于正常健康患者[(408.6±116.0)μmol/Lvs.(327.5±92.8)μmol/L,P=0.007];血UA与FMD、hs—CRP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均P〈0.01)。FMD与年龄、BMI、血压、总胆固醇均无明显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是FMD的独立决定因子(β=-0.237,P=0.036)。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血UA与FMD显著相关。血UA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UA) 内皮功能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 老年 冠心病
下载PDF
内皮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关键 王国干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5期1197-1199,共3页
内皮可以维持血管结构及张力、调节血管细胞生长、调节抗凝及纤溶系统、介导炎症与免疫、调节白细胞与血小板在血管内皮黏附、调节脂质氧化、调节血管通透性,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键所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 内皮可以维持血管结构及张力、调节血管细胞生长、调节抗凝及纤溶系统、介导炎症与免疫、调节白细胞与血小板在血管内皮黏附、调节脂质氧化、调节血管通透性,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键所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准确评价这一器官功能很有临床价值。目前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血浆中释放的一些血浆标志物,如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等;适当的刺激后血管释放一氧化氮及其生物活性的测量,如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循环内皮相关细胞计数,如循环内皮细胞等。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功能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循环内皮细胞
下载PDF
心脏X综合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顾新元 吴萍 +4 位作者 刘纯钢 唐良秋 江志平 陈宝峰 吴雪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907-909,共3页
目的 研究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患者30例(心脏X综合征组),另选取与心脏X综合征患者同期住院的... 目的 研究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患者30例(心脏X综合征组),另选取与心脏X综合征患者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FMD,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①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4±6.25)μmol/L比(9.78±4.3)μmol/L,P<0.05];②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5.21±3.19)%比(10.99±4.06)%,P<0.01];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r=-0.782,P<0.01).结论 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受损,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FMD呈负相关,表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损害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X综合征 内皮 血管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晓宇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1期33-35,38,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将所选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脑梗死正常血压组(正常组)和脑梗死合并...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将所选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脑梗死正常血压组(正常组)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每组各10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选受试者FMD、IM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NO、e NOS水平,并综合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正常组与合并组的颈动脉IMT及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FMD及血清NO、e N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颈动脉IMT及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FMD及血清NO、e NOS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rs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合并组患者IMT与血清NO、e NOS水平均成明显负相关性(P<0.05),与血清Hcy水平成明显正相关性(P<0.05);正常组和合并组患者FMD与血清NO、e NOS水平均成明显正相关性(P<0.05),与血清Hcy水平成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两者和高血压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协同关系,通过早期超声测量IMT与FMD可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内膜-中层厚度 急性脑梗死 高血压
下载PDF
基于指尖温度变化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价设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军 黄德群 +1 位作者 刘星 梁召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3年第10期28-31,共4页
心血管病的传统诊断方法包括影像检测、生化检测等,操作复杂、成本高,难以满足家庭日常的预防监测需要。本文从血流介导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及生物传热学角度出发,通过研究指尖在血流介导下的血液灌注率及温度变化规律,设计一种血管内皮... 心血管病的传统诊断方法包括影像检测、生化检测等,操作复杂、成本高,难以满足家庭日常的预防监测需要。本文从血流介导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及生物传热学角度出发,通过研究指尖在血流介导下的血液灌注率及温度变化规律,设计一种血管内皮功能评价设备,为开展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诊断及心血管药物疗效评价提供一种无创、廉价、易用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血流介导 血液灌注率 指尖温度
下载PDF
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
9
作者 周宇 马庆良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4期560-563,共4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引起的其他心脑血管事件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我国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内膜粥瘤、粥样化或纤维斑块形成,可累及大、中动脉(弹力型、弹力肌型动脉),使动脉管腔狭窄和中膜弹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引起的其他心脑血管事件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我国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内膜粥瘤、粥样化或纤维斑块形成,可累及大、中动脉(弹力型、弹力肌型动脉),使动脉管腔狭窄和中膜弹性减弱。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增加其发生率,病程迁延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动脉粥样硬化多起病于青年,并于中老年出现临床症状。因此,早期检测对于降低死亡率和预防性干预都至关重要。对于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也能起到减轻手术及麻醉风险、预防并发症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临床检测包括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内膜中层厚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检测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内膜中层厚度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张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95-95,共1页
目的通过肱动脉充血实验介导的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者内皮功能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55例健康者进行肱动脉充血实验,测定反应性充血后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 目的通过肱动脉充血实验介导的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者内皮功能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55例健康者进行肱动脉充血实验,测定反应性充血后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健康者。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管内皮功能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下载PDF
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关系
11
作者 贾海英 赵淼 +2 位作者 王珍 孙丽丽 苏艳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8期2660-2662,2665,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体检人群肱动脉血流介导扩张(FMD)与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心血管风险因素(CVRF)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某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961名成年人,检测CVRF[包括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体检人群肱动脉血流介导扩张(FMD)与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心血管风险因素(CVRF)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某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961名成年人,检测CVRF[包括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Cr)、尿酸(UA)、收缩压(SP)、舒张压(D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GLU)、血小板计数(PLT)、尿素氮(Ure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FMD与hs-CRP(r=0.341,P<0.001)、肌酐(r=0.379,P<0.001)、总胆固醇(r=0.168,P<0.001)、低密度脂蛋白(r=0.240,P<0.001)呈正相关,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β=-0.429,P<0.001)、尿酸(r=-0.101,P<0.01)、收缩压(r=-0.147,P<0.001)、舒张压(r=-0.323,P<0.001)、甘油三脂(r=-0.082,P<0.05)、高密度脂蛋白(r=-0.180,P<0.001)、空腹血糖(r=-0.338,P<0.001)、血小板计数(r=-0.089,P<0.01)、尿素氮(r=-0.078,P<0.05)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0.131,P<0.001)呈负相关,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D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指标,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肌酐、尿酸、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小板计数、尿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功能 心血管疾病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血流介导内皮舒张功能(FMD)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平 程亚丽 王守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背景]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患者FMD疗效及安全性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Wanfang、CNKI、CBM、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9月30日。[... [背景]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患者FMD疗效及安全性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Wanfang、CNKI、CBM、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9月30日。[纳入标准](1)研究设计: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语言限于中、英文。(2)观察对象:明确诊断冠心病,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3)干预措施:对照组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加服麝香保心丸。(4)结局指标:FMD。[数据收集与分析]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评估文献质量,不同之处交流解决。采用资料提取表,提取内容:基线情况、干预措施、疗程等。[主要结果]初筛共获得文献201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文献共8篇。森林图显示麝香保心丸组FM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001)。漏斗图分析显示对称,提示发表性偏倚较小。[问题与展望]现有证据显示麝香保心丸对内皮功能改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纳入文献Juni评分较低,期待更多设计严格的RCT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稳定性心绞痛 冠心病 血流介导 内皮舒张功能(fmd) 内皮功能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淼 陈漠水 +2 位作者 邢波 杜子军 林德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5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单纯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 67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3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 QN)或安慰剂治疗3月,观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DL-C、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单纯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 67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3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 QN)或安慰剂治疗3月,观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DL-C、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NMD)的变化。结果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的hs-CRP[(6.98±1.20)mg/L vs(6.56±1.08)mg/L,P<0.05]降低,FMD[(6.74±0.64)%vs(7.81±1.37)%,P<0.05]和NMD[(16.59±0.54)%vs(18.19±0.86)%,P<0.05]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LDL-C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中hs-CRP、LDL-C、FMD、NMD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降低hs-CRP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高血压 超敏C反应蛋白 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 非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NMD)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娟 兰为群 +2 位作者 韩萍 李晓端 丁永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7期3370-3372,3341,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2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并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另选择同期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T0),以...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2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并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另选择同期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T0),以及治疗1个月(T1)、2个月后(T2)的血脂水平及肱动脉FMD和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并对其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浆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T0,实验组患者T1和T2血浆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2时血浆中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T1的水平(P<0.05),而TG和HDL-C水平与T1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F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P<0.05)。经过瑞舒伐他汀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T2时FMD值明显高于T0(P<0.05),而T2的NMD与T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效果显著,且有改善FM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 降脂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成纤维细胞因子21与腹型肥胖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江波 陈霞 +2 位作者 王蓓 陈宝定 陆颖理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患者成纤维细胞因子21(FGF-21)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在体检人群中选择腹型肥胖(腹型肥胖组)患者80例及健康人(NGT组)80名,测定FGF-21、baPWV、肱动脉FMD及胰岛素抵...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患者成纤维细胞因子21(FGF-21)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在体检人群中选择腹型肥胖(腹型肥胖组)患者80例及健康人(NGT组)80名,测定FGF-21、baPWV、肱动脉FMD及胰岛素抵抗指数(ln HOMA-IR)、HbA1C、血压及体脂含量(BFT)。结果腹型肥胖组baPWV、FGF-21、ln HOMA-IR高于NGT组(P<0.05或P<0.01),肱动脉FMD低于NGT组(P<0.05),FGF-21水平与BMI、BFT、WHR、TG、ln HOMA-IR、FIns呈正相关(r=0.456、0.355、0.231、0.257、0.218、0.220,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GF-21、SBP、ln HOMA-IR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OR=4.720、2.450、2.082,P<0.05)。结论腹型肥胖患者肱动脉FMD下降,而baPWV升高,FGF-21可能对预测其早期AS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成纤维细胞因子21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