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运载器无动力下潜姿态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邢林 谷海涛 +4 位作者 孟令帅 高浩 冯萌萌 郎继超 王正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0-117,共8页
大型深海运载器保持水平姿态无动力自由下潜过程中会产生横滚现象,影响后续运载器深海着陆坐底,为探究不改变运载器外形的条件下净浮力、稳心高和初始横滚角等可变参数对运载器下潜姿态的影响,使用基于二次本构关系(Quadratic Constitut... 大型深海运载器保持水平姿态无动力自由下潜过程中会产生横滚现象,影响后续运载器深海着陆坐底,为探究不改变运载器外形的条件下净浮力、稳心高和初始横滚角等可变参数对运载器下潜姿态的影响,使用基于二次本构关系(Quadra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QCR)的SST k-omega方法,对深海运载器无动力下潜运动姿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外形确定的情况下净浮力与稳心高会影响横滚角幅值与下潜速度,初始横滚角仅在下潜初期2个周期内有影响,不影响运载器横滚角幅值。并根据仿真结果拟合出横滚角幅值小于5°的净浮力与稳心高可选区域,以指导运载器与着陆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运载器 钝体绕流 二次本构关系 无动力下潜 姿态稳定性
下载PDF
强旋-V型钝体组合燃烧装置绕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志强 赵冬 +1 位作者 吴云柯 何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056,共6页
为了探明强旋流对钝体绕流旋涡脱落规律的影响,利用PIV速度场仪和高频动态压力传感器等测量仪器研究了强旋-V型钝体组合稳燃装置中旋流器出口安装位置对旋涡脱落频率和尾流流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旋流器出口位置安装在钝体内部... 为了探明强旋流对钝体绕流旋涡脱落规律的影响,利用PIV速度场仪和高频动态压力传感器等测量仪器研究了强旋-V型钝体组合稳燃装置中旋流器出口安装位置对旋涡脱落频率和尾流流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旋流器出口位置安装在钝体内部时,可获得较小的旋涡脱落频率。随着旋流器安装位置向钝体出口方向逐渐移动时,旋涡脱落频率增大。当旋流器出口置于钝体外部时,将破坏钝体剪切旋涡的几何特征,从而导致钝体旋涡脱落机制的改变。另外,当旋流体积流量控制在一定范围(0~1m^3/h)内,增大旋流流量有助于减小钝体绕流剪切旋涡的脱落频率,对比无旋流时的V型钝体绕流,当旋流流量为1m^3/h时,旋流器出口位置位于钝体尾缘内部1倍开口直径处的V型钝体绕流St数下降幅度最大,约为34.96%。一定范围内的旋流同样有利于扩大回流区,在旋流流量为0.5m^3/h时回流区长度达到最大,约为钝体开口直径的2.3倍。但当旋流体积流量过大时,将导致下游流动恶化,钝体的火焰稳定性能可能会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 钝体绕流 旋涡脱落 回流区 火焰稳定器
下载PDF
涡街流量计的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黄咏梅 张宏建 孙志强 《传感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6-782,共7页
涡街流量计是目前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的流量计,在管道流量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跻身通用流量计之列。但涡街流量计尚属发展中流量计,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较薄弱,在使用中,还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科研工作... 涡街流量计是目前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的流量计,在管道流量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跻身通用流量计之列。但涡街流量计尚属发展中流量计,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较薄弱,在使用中,还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涡街流量计中旋涡分离、涡街发生体形状、涡街信号检测方法及涡街信号分析和处理几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一种利用涡街原理的新质量流量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街流量计 钝体绕流 信号处理
下载PDF
基于EEMD-Hilbert谱的气液两相流钝体绕流流型识别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露阳 尹佳雯 +2 位作者 孙志强 姚凤艳 周天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36-2546,共11页
为了有效识别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以涡街流量计为元件诱发钝体绕流,通过管壁差压法获取气液两相流钝体绕流的尾迹波动信号,采用集总经验模态分解对信号进行分解,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Hilbert边际谱,利用最大互相关系... 为了有效识别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以涡街流量计为元件诱发钝体绕流,通过管壁差压法获取气液两相流钝体绕流的尾迹波动信号,采用集总经验模态分解对信号进行分解,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Hilbert边际谱,利用最大互相关系数法对固有模态函数进行筛选,选取特征固有模态函数能量比分别与体积含气率、两相雷诺数构建流型图。结果表明,构建的两类新流型图对单相水、泡状流、塞状流、弹状流等典型流型的识别率分别可达91.67%和88.89%,能较好地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钝体绕流 流型识别 集总经验模态分解 HILBERT变换
下载PDF
非线性流体-刚体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一种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邢景棠 W G Price 陈义根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给出了一种模拟非线性流体-刚体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数值方法.文中假定结构承受大的刚体运动,流体流动受非线性有粘或无粘的场方程支配并满足自由表面和两相耦合界面上的非线性边界条件,利用任意拉氏-欧氏(ALE)网格系统构造了数值模型.... 给出了一种模拟非线性流体-刚体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数值方法.文中假定结构承受大的刚体运动,流体流动受非线性有粘或无粘的场方程支配并满足自由表面和两相耦合界面上的非线性边界条件,利用任意拉氏-欧氏(ALE)网格系统构造了数值模型.采用所探讨的多块数值格式,允许可动重造网格间有独立的相对运动,从而克服了流体网格与固体大运动匹配的困难.通过数值离散化,导出了描述非线性流固耦合动力学的数值方程并应用耦合迭代过程对其作了求解.通过算例,说明了所提出数值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非线性数值分析 ALE描述 重迭网格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均匀流中悬臂圆柱体气动力雷诺数效应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汉封 邹超 +1 位作者 王启文 何旭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71,共7页
通过风洞试验对均匀来流中长径比为5的悬臂圆柱体气动力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圆柱直径为200mm,来流风速为5-45m/s,对应的雷诺数为0.68×10^5-6.12×10^5,涵盖了亚临界、临界与超临界区间.研究表明,尽管悬臂圆柱处于均匀流中,但其... 通过风洞试验对均匀来流中长径比为5的悬臂圆柱体气动力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圆柱直径为200mm,来流风速为5-45m/s,对应的雷诺数为0.68×10^5-6.12×10^5,涵盖了亚临界、临界与超临界区间.研究表明,尽管悬臂圆柱处于均匀流中,但其气动力特性在不同高度上仍存在显著的差异,悬臂圆柱气动力也存在着明显的雷诺数效应.其从亚临界进入临界区所对应的临界雷诺数略大于二维圆柱.悬臂圆柱阻力系数在临界雷诺数范围内的减小幅度明显小于二维圆柱.在亚临界区内,悬臂圆柱阻力系数小于二维圆柱的对应值,而在超临界区则大于后者.尽管处于均匀流中,悬臂圆柱不同高度所对应的临界雷诺数并不相同,越接近自由端越早出现从亚临界向临界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绕流 悬臂圆柱 气动力 雷诺数效应
下载PDF
绕方柱流速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童兵 祝兵 周本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采用有限差分法 ,对雷诺数为 2 .2× 10 4 的三维绕方柱流的速度场进行了大涡模拟。运用时间分裂控制(Split Operator)法 ,将N S方程分为对流步、扩散步和传播步。对Smagorinsky假设在近壁区的发散问题用两层模型而非通常采用的Wall... 采用有限差分法 ,对雷诺数为 2 .2× 10 4 的三维绕方柱流的速度场进行了大涡模拟。运用时间分裂控制(Split Operator)法 ,将N S方程分为对流步、扩散步和传播步。对Smagorinsky假设在近壁区的发散问题用两层模型而非通常采用的WallDampingFunction进行处理。对流项用迎风 中心差分格式模拟 ,压力方程用SOR法迭代求解。计算得到的沿对称线的时均顺流向速度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上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数值模拟 大涡模拟 绕钝状体流 绕方柱流 速度场 压力场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高位集水冷却塔集水装置阻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富民 赵顺安 杨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3-97,共5页
高位集水冷却塔是在常规冷却塔的填料下方增设了一层集水装置,研究集水装置的阻力特性对于计算冷却塔通风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研究了集水装置气流特性。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集水装置的阻力系数值以及不同... 高位集水冷却塔是在常规冷却塔的填料下方增设了一层集水装置,研究集水装置的阻力特性对于计算冷却塔通风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研究了集水装置气流特性。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集水装置的阻力系数值以及不同填料阻力和集水装置深度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均不大;数值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已知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吻合良好,计算成果可供高位集水冷却塔的研究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装置 阻力特性 钝体绕流 多孔介质
下载PDF
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阻力特性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璟 安源 +1 位作者 关欣 宋克家 《电力勘测设计》 2017年第S1期288-291,共4页
与常规冷却塔相比,高位收水冷却塔无雨区,但在填料下方增加了收水装置。收水装置是高位塔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型式直接影响冷却塔的阻力特性及填料断面风速分布,研究收水装置的阻力特性对于冷却塔设计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流体计算... 与常规冷却塔相比,高位收水冷却塔无雨区,但在填料下方增加了收水装置。收水装置是高位塔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型式直接影响冷却塔的阻力特性及填料断面风速分布,研究收水装置的阻力特性对于冷却塔设计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流体计算软件,研究了收水装置气流特性。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不同深度的收水装置阻力系数值;并对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可供高位收水冷却塔的研究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水装置 阻力特性 钝体绕流
下载PDF
A NUMERIC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NONLINEAR FLUID-RIG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10
作者 Price W.G.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5年第2期95-109,共15页
A numeric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nonlinear fluid-rig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is developed. The structure is assumed to undergo large rigid body motions and the fluid flow is governed by nonlinear, viscous or... A numeric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nonlinear fluid-rig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is developed. The structure is assumed to undergo large rigid body motions and the fluid flow is governed by nonlinear, viscous or non-viscous, field equations with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s applied to the free surface and fluid-solid interaction interfaces. An Arbitrary-LagrangianEulerian (ALE) mesh system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numerical model. A multi-block numerical scheme of study is adopted allowing for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moving overset grids,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one another. This provides a convenient method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matching fluid meshes with large solid motions. Nonlinear numerical equations describing nonlinear fluid-solid interaction dynamics are derived through a numerical discretization scheme of study. A coupling iteration process is used to solve these numerical equations.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applications of the model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nonlinear numerical analysis ALE description overset grids flow around bluff-body
下载PDF
低含液率气液两相钝体绕流实验与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宏军 汪波 +1 位作者 李金霞 丁红兵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1-497,共7页
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其中气相中含少量液体是常见的两相流现象.通过实验,研究了常压下50,mm口径水平圆管中低含液率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的涡街现象,就含液率对涡街信号的频率与幅值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应... 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其中气相中含少量液体是常见的两相流现象.通过实验,研究了常压下50,mm口径水平圆管中低含液率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的涡街现象,就含液率对涡街信号的频率与幅值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消除趋势波动法(DFA)对涡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液相体积含率0.1%,左右是本实验条件下能产生稳定涡街的分界点.对实验流型——环状流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气、液相惯性力之比和液相韦伯数随含液率的变化规律,并从液相的分布与运动及气相夹带液滴对漩涡能量影响两方面,分析了涡街失稳的机理.最后利用拟合的两相斯特劳哈尔数和含液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使涡街在湿气及低含液率下的测量误差从6.37%,减小到2.03%,,对实际工程测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钝体绕流 消除趋势波动法 动力学理论 涡街失稳
下载PDF
三种不同网格类型的les大涡模拟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远哲 《科技视界》 2019年第2期71-72,共2页
作者对比了Numeca网格、六面体结构网格、三棱柱网格在雷诺数为22000的方柱钝体LES模拟中的计算结果和计算效率。计算结果显示,Numeca网格的计算时间略快于另外两种网格。Numeca网格和三棱柱网格都能得到很好的平均风压系数、三分力系... 作者对比了Numeca网格、六面体结构网格、三棱柱网格在雷诺数为22000的方柱钝体LES模拟中的计算结果和计算效率。计算结果显示,Numeca网格的计算时间略快于另外两种网格。Numeca网格和三棱柱网格都能得到很好的平均风压系数、三分力系数的统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ca LES 钝体绕流 结构抗风
下载PDF
具有多孔介质覆面层的柱体绕流流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品亮 冯欢欢 董宇红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8-426,共9页
建立多孔结构覆面柱体绕流模型,采用含Darcy-Brinkman-Forchheimer作用力项的格子Boltzmann方程对覆盖多孔介质层的方柱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多孔介质对钝体绕流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可渗透壁的柱体,引入合适参数的多孔... 建立多孔结构覆面柱体绕流模型,采用含Darcy-Brinkman-Forchheimer作用力项的格子Boltzmann方程对覆盖多孔介质层的方柱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多孔介质对钝体绕流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可渗透壁的柱体,引入合适参数的多孔介质覆面层后可以有效降低其升力脉动幅值,但阻力有所增加。同时,较高雷诺数下多孔方柱的数值模拟表明:多孔介质壁面使得尾迹区域的剪切层相距更远,降低了尾流处湍动能,并将雷诺应力的峰值移动到尾迹区域,抑制了方柱两侧的动量交换,使动量交换的位置发生在尾迹区域,继而使得尾迹的涡街更加规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多孔介质 钝体绕流 升力系数
原文传递
水平管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延岩 孙宏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9期5-8,共4页
通过对水平管气液两相钝体绕流中的泡状流和段塞流进行实验研究,从重复性、斯特劳哈尔数(St)随体积含气率的变化和不同体积含气率的斯特劳哈尔数相关性三个方面对涡街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体积含气率在15%以内能形成稳定涡街,大于15%时,... 通过对水平管气液两相钝体绕流中的泡状流和段塞流进行实验研究,从重复性、斯特劳哈尔数(St)随体积含气率的变化和不同体积含气率的斯特劳哈尔数相关性三个方面对涡街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体积含气率在15%以内能形成稳定涡街,大于15%时,稳定涡街受到破坏,但仍有漩涡脱落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且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 钝体绕流 斯特劳哈尔数 重复性
下载PDF
基于被动控制的D型钝体减阻大涡模拟研究
15
作者 吴文昌 韩省思 毛军逵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92-1700,共9页
钝体减阻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也是重要的基础研究热点问题。为了精确捕捉流动控制的流动细节,并发展效果优良的流动控制减阻方案,论文围绕抽象出的D型钝体,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开展了被动控制减阻高精度数值模拟研... 钝体减阻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也是重要的基础研究热点问题。为了精确捕捉流动控制的流动细节,并发展效果优良的流动控制减阻方案,论文围绕抽象出的D型钝体,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开展了被动控制减阻高精度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对D型钝体尾迹区剪切层附近放置一个光滑小圆柱的被动减阻方法开展了数值模拟,发现总阻力减小17.7%,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同时数值预测的速度场分布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采用齿槽型表面结构的小圆柱对D型钝体尾迹区进行扰动,并开展了数值验证,发现总阻力减小21.4%,优于前期的减阻方法。最后研究了在三种雷诺数工况下两种小圆柱扰动情况下的减阻效果,均表现出良好的减阻效果,两种小圆柱扰动下总阻力最大降幅分别为19.6%和23.1%,同时基于大涡模拟计算结果对减阻流动机理进行了探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进一步优化流场结构,可以得到更优的流动减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钝体绕流 流动控制减阻 流动分离 雷诺数
下载PDF
水下钝体空化绕流数值模拟
16
作者 金大桥 刘颖 +3 位作者 陈树海 孙林 王百成 王聪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0-44,共5页
基于均质平衡流理论,利用Fluent 6.3对水下钝体空化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钝体空泡形态的变化规律,分析钝体的减阻特性。结果表明:空化数较小时,钝体从水绕流发展成空化绕流,随着空化数减小,空泡的无量纲直径和无量纲长度都增大;压差阻... 基于均质平衡流理论,利用Fluent 6.3对水下钝体空化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钝体空泡形态的变化规律,分析钝体的减阻特性。结果表明:空化数较小时,钝体从水绕流发展成空化绕流,随着空化数减小,空泡的无量纲直径和无量纲长度都增大;压差阻力系数减小,摩擦阻力系数减小并趋于0,总阻力系数比水绕流时降低,基本等于压差阻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钝体绕流 空泡形态 阻力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Virtual Boundary方法的钝体绕流数值模拟
17
作者 杨青 曹曙阳 孙丽明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将基于力源拟化边界思想的浸入边界法应用于工程结构空气绕流模拟,如桥梁结构,选定适用于刚性边界的浸入边界算法(Virtual Boundary Method),结合交错网格及时间分步法,重点借助双线性插值实现拉格朗日点与欧拉点之间的数据传递以形... 为将基于力源拟化边界思想的浸入边界法应用于工程结构空气绕流模拟,如桥梁结构,选定适用于刚性边界的浸入边界算法(Virtual Boundary Method),结合交错网格及时间分步法,重点借助双线性插值实现拉格朗日点与欧拉点之间的数据传递以形成物体边界。分析其浸入边界形成机理和模拟结果,逐次展开对静止方柱、圆柱绕流及有风攻角的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最后完成对桥梁断面的绕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Virtual Boundary算法模型作用下,物体边界形成仅需0.6s,且符合无滑移壁面边界设定;物体内部流体隔绝于外部流动,流动衰减,仅起到光滑函数作用;方柱、圆柱、有风攻角的方柱绕流在该算法模型下所得流动现象与气动力和过往文献相同;对于桥梁断面,升力系数随风攻角增大有显著提升,3°攻角下尾部流场产生扰动出现明显的流场非对称性,攻角的改变并不影响断面尾部的旋涡脱落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绕流模拟 VIRTUAL Boundary方法 数据传递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TUDY ON THE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WITH SURFACE SUCTION OR BLOWING USING VORTICITY-VELOCITY METHOD 被引量:2
18
作者 LING Guo-ping(凌国平) +1 位作者 FANG Jian-wen(方健雯)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2年第9期1089-1096,共8页
A vorticity-velocity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compressible viscous fluid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with surface suction or blowing. The resulted high order implicit difference equations were effeciently so... A vorticity-velocity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compressible viscous fluid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with surface suction or blowing. The resulted high order implicit difference equations were effeciently solved by the modified incomplete LU decomposition conjugate gradient scheme ( MILU-CG). The effects of surface suction or blowing' s position and strength on the vortex structures in the cylinder wake, as well as on the drag and lift forces at Reynoldes number Re = 100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ction on the shoulder of the cylinder or the blowing on the rear of the cylinder can effeciently suppress the asymmetry of the vortex wake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and greatly reduce the lift force; the suction on the shoulder of the cylinder, when its strength is properly chosen, can reduce the drag force significantly, t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r cylinder with surface suction or blowing separated vortex flow around bluff body and its control vorticity-velocity method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下载PDF
基于直立型肥皂膜水洞的典型钝体绕流阻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松 田新亮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1-607,共7页
该文描述了一种由重力驱使的直立式肥皂膜水洞装置,提供了一种模拟较高雷诺数下的二维水动力实验研究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的稳定流速的实验条件。选用四种典型钝体模型放置在水洞装置平行实验段,利用低压钠灯干涉法显示流场以及钝体尾流... 该文描述了一种由重力驱使的直立式肥皂膜水洞装置,提供了一种模拟较高雷诺数下的二维水动力实验研究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的稳定流速的实验条件。选用四种典型钝体模型放置在水洞装置平行实验段,利用低压钠灯干涉法显示流场以及钝体尾流基本特征,并通过激光反射法测定模型所受的阻力大小。结果显示,实验能很清晰地揭示不同形状钝体尾流旋涡特征,并较好地实现对肥皂膜流场中钝体实际受力情况的实验测量。阻力测量结果能与一些二维理论结论吻合,表明在合理流速下肥皂膜流场表现出二维流动特征。另外,实验结果表明当钝体模型较大时需要考虑肥皂膜水洞的阻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型肥皂膜水洞 二维钝体绕流 阻塞效应
原文传递
速度-涡量法数值求解具有表面吹吸圆柱的绕流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凌国平 方健雯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68-974,共7页
用速度_涡量法数值求解了具有表面吹吸圆柱的绕流问题· 所得高阶隐式差分方程 ,采用以修正的不完全LU分解作预处理器的共轭梯度法 (MILU_CG) ,高效解出· 研究了雷诺数 Re=10 0时 ,各种吹吸位置、吹吸强度对圆柱尾流涡旋结... 用速度_涡量法数值求解了具有表面吹吸圆柱的绕流问题· 所得高阶隐式差分方程 ,采用以修正的不完全LU分解作预处理器的共轭梯度法 (MILU_CG) ,高效解出· 研究了雷诺数 Re=10 0时 ,各种吹吸位置、吹吸强度对圆柱尾流涡旋结构和阻力、升力系数的影响规律· 指出 ,在圆柱肩部的吸气和在圆柱尾部的吹气 ,可有效地抑制尾流涡旋结构在垂直来流方向上的非对称性 ,达到减小升力的目的· 对在圆柱肩部吸气的情形 ,合适选择吸气强度 ,还可有效减小圆柱在来流方向上所受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涡量法 具有表面吹吸圆柱 钝体分离旋涡运动及其控制 预处理共轭 梯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