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32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的分析与讨论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炅 张秀平 +1 位作者 贾磊 吴俊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4-79,共6页
R32作为R22的主要替代品之一,具有良好的热物性。R32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的研究对R32换热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R32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调研了已发表的R32管内流动传热研究数据,分析了R32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特... R32作为R22的主要替代品之一,具有良好的热物性。R32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的研究对R32换热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R32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调研了已发表的R32管内流动传热研究数据,分析了R32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特别对R32管内流动换热经验关联式进行了说明,指出了R32管内流动传热研究的不足和研究方向。R32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的研究为R32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对R32替代技术的起着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32管内 流动传热 经验关联式
下载PDF
风机出口加装导流板对空冷单元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程友良 丁丽瑗 胡宏宽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1-555,共5页
针对某600MW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的典型结构,建立了在风机出口安装空气导流板的空冷单元物理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加装导流板前后空冷单元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导流板数量和形状对内部空气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某600MW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的典型结构,建立了在风机出口安装空气导流板的空冷单元物理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加装导流板前后空冷单元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导流板数量和形状对内部空气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冷单元风机出口加装一定数量和形状的导流板能提高冷却空气流场的均匀性,降低管束表面局部高温区的温度,从而提高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效果;安装8块导流板时效果最好,且弓形导流板对空冷凝汽器散热效果的改善要比长方形导流板和弯曲面形导流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凝汽器 空冷单元 风机出口 导流板 流动特性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哲 张明辉 +3 位作者 段天应 付文 李秋龙 李培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855,共7页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是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耐高温、耐高压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核能、光热发电等领域。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跨拟临界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在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换...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是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耐高温、耐高压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核能、光热发电等领域。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跨拟临界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在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换热特性。结果表明:SCO_(2)流体温度达到拟临界温度时,流通截面内流体温度分布最均匀,因为此时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最大;SCO_(2)侧对流换热热阻在总热阻中占比最大,其次为导热热阻,水侧对流换热热阻最小;采用等效厚度法计算得到的导热热阻偏大;雷诺数越大,在拟临界温度附近换热强化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流动换热特性 拟临界温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液态铅铋合金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琛 王成龙 +4 位作者 张衍 张大林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2-828,共7页
为研究液态铅铋合金的流动传热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台架,并开展了传热特性试验,获得了1组针对液态铅铋合金的传热关系式。同时使用Fluent程序对圆管内铅铋合金的流动换热进行了模拟计算,以研究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和不同湍流模型的... 为研究液态铅铋合金的流动传热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台架,并开展了传热特性试验,获得了1组针对液态铅铋合金的传热关系式。同时使用Fluent程序对圆管内铅铋合金的流动换热进行了模拟计算,以研究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和不同湍流模型的选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得到了不同Peclet数下推荐使用的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铅铋合金 流动传热特性 湍流传热
下载PDF
纵向涡发生器作用下矩形通道内流动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唐凌虹 谭思超 高璞珍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2-817,共6页
对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共同作用下矩形通道内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渐扩式纵向涡发生器和光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对其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向涡发生器可增强换... 对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共同作用下矩形通道内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渐扩式纵向涡发生器和光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对其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向涡发生器可增强换热,有利于降低加热板的表面温度,从而提高反应堆堆芯的CHF值。采用JF因子对各矩形通道的综合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组合结构能以较小的阻力代价得到较大的换热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强化换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通道 纵向涡发生器 流动换热性能 场协同理论
下载PDF
自然工质R290管内凝结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宁静红 刘圣春 李慧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8-1043,共6页
对现有的管内凝结传热系数关联式分析比较,选择出合适的自然工质R290管内凝结换热计算模型,并计算得到R290管内凝结过程两相流动的流型图。通过计算并与实验值比较得到,相同工况下,预测与实验的R290凝结传热系数值相差不大。R290的凝结... 对现有的管内凝结传热系数关联式分析比较,选择出合适的自然工质R290管内凝结换热计算模型,并计算得到R290管内凝结过程两相流动的流型图。通过计算并与实验值比较得到,相同工况下,预测与实验的R290凝结传热系数值相差不大。R290的凝结传热系数较R22的凝结传热系数大,并随着蒸气干度的增加差值加大,R290表现出良好的凝结换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R290 管内 凝结 两相流 换热特性
下载PDF
流量分配比对环形燃料芯块传热特性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胡立强 季松涛 +1 位作者 杨立新 何晓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653,共7页
环形燃料具有两条冷却通道,外通道与内通道的冷却水流量分配比(φ)的变化可能会对芯块传热特性产生影响。本文建立了环形燃料单棒流固耦合CFD计算模型,在4种不同的流量分配比工况下,通过计算3个反映芯块传热特性的评价指标,研究了流量... 环形燃料具有两条冷却通道,外通道与内通道的冷却水流量分配比(φ)的变化可能会对芯块传热特性产生影响。本文建立了环形燃料单棒流固耦合CFD计算模型,在4种不同的流量分配比工况下,通过计算3个反映芯块传热特性的评价指标,研究了流量分配比变化对环形燃料芯块传热特性的影响。由分析计算结果可知,流量分配比变化不会对有间隙结构的环形燃料的芯块传热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燃料棒 流量分配比 传热特性 CFD
下载PDF
竖直多波纹板式换热器内R134a的流动沸腾实验研究
8
作者 陈庆虎 方奕栋 +2 位作者 劳伟超 黄钰期 许霖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59,89,共6页
针对竖直多波纹板片内R134a的流动沸腾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高速相机捕捉并分析两相流型的衍变规律,分析干度对换热系数、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板片内部的汽液相于其所处平面沿水平方向存在交替分布特征;随着干度上升,板片左上角部分流域... 针对竖直多波纹板片内R134a的流动沸腾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高速相机捕捉并分析两相流型的衍变规律,分析干度对换热系数、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板片内部的汽液相于其所处平面沿水平方向存在交替分布特征;随着干度上升,板片左上角部分流域出现相对停滞的液膜区,其面积随着干度的增加而扩大;波纹板片内的主导换热机制由核态沸腾逐渐转变为对流沸腾。当干度x较低时(x<0.4),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缓慢增加;随后换热系数随干度的上升速率加快(0.4<x<0.6),并于x=0.6时达到最大值;高干度时(x>0.7),板片内出现局部干涸现象,换热系数迅速下降。当质量通量相同时,板片的摩擦压降随干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饱和压力的上升会使得摩擦压降有所降低,最大降幅为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流动沸腾 流型 换热特性
下载PDF
变截面微通道散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夏国栋 李云飞 +2 位作者 翟玉玲 蒋静 马丹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7-292,共6页
为了解决电子芯片散热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流经微通道散热器时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微通道散热器由无氧铜层叠焊接而成,散热器内微通道当量直径为0.23 mm,去离子水流经散热器时平均雷诺数为252~1 060,加热面热流密度为2... 为了解决电子芯片散热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流经微通道散热器时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微通道散热器由无氧铜层叠焊接而成,散热器内微通道当量直径为0.23 mm,去离子水流经散热器时平均雷诺数为252~1 060,加热面热流密度为2×106W/m2.结果表明:不同雷诺数时,三角凹穴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矩形等截面直通道散热器;前者加热面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均比后者低2~3℃,且两者压降相差不大;随着去离子水流量的增加,散热器加热面平均温度降低,但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加热面温度变化不明显,说明不能单靠增大泵功来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散热器 流动特性 传热特性 变截面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DBC工况下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10
作者 梁潇 肖术芳 +1 位作者 陶俊 谢小飞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拓展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应用场景、简化安全系统及支持系统的设计、提高电厂经济性是三环路压水堆优化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使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应对设计基准工况(DBC)是重要技术选项,在DBC工况下利用PCS有效导出安全壳内热量,... 拓展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应用场景、简化安全系统及支持系统的设计、提高电厂经济性是三环路压水堆优化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使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应对设计基准工况(DBC)是重要技术选项,在DBC工况下利用PCS有效导出安全壳内热量,使安全壳内温度、压力及相应的放射性释放满足限值要求。本文基于三环路压水堆开式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采用RELAP/SCDAP-SIM程序建模,开展该系统在DBC工况下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分析影响该系统应对DBC可行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换热器形式的情况下,为了应对DBC工况,换热器传热管数量与严重事故工况相比将增加约2.5倍,该系统在安全壳内的布置成为限制其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传热管管径和壁厚对系统自然循环能力和导热功率影响较小。系统冷热芯位差不能过高,否则无法建立有效的自然循环。蒸汽冷凝换热系数是系统导热功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必要开展在DBC环境条件下安全壳内蒸汽冷凝换热实验,获得与真实条件更加符合的换热系数。本文研究成果为PCS应对DBC相关的系统、换热器设计及工程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流动传热特性 设计基准工况
下载PDF
弓形截面螺旋半管夹套内流体流动与换热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雅侠 栾兰 吴剑华 《当代化工》 CAS 2012年第12期1291-1294,共4页
采用数值方法对弓形横截面螺旋半管夹套内流体的湍流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正交螺旋坐标系给出了夹套内换热流体充分发展的湍流流场与温度场分布。研究了雷诺数Re和无量纲曲率δ对流动阻力fRe及壁面平均换热努塞尔数Num的影响... 采用数值方法对弓形横截面螺旋半管夹套内流体的湍流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正交螺旋坐标系给出了夹套内换热流体充分发展的湍流流场与温度场分布。研究了雷诺数Re和无量纲曲率δ对流动阻力fRe及壁面平均换热努塞尔数Num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发展湍流条件下,弓形截面螺旋半管夹套的横截面上,平均轴向速度的最大值位置靠近弯曲的外壁侧;二次流为旋转方向相反的两涡结构。相同换热面积时,在0.058≤δ≤0.12,6000≤Re≤12 000的范围内,弓形截面夹套的流动阻力fRe是半圆形截面夹套的0.794~0.947倍,平均努塞尔数Num为0.86~0.9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半管夹套 弓形横截面 流动阻力 换热特性
下载PDF
磁场对微通道内纳米磁流体流动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卫华 张锁程 朱继元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探究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对微通道内Fe_(3)O_(4)-H_(2)O纳米磁流体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矩形微通道热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作用下的微通道,在雷诺数为200—500之间展开仿真研究,模拟微通道内流... 为探究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对微通道内Fe_(3)O_(4)-H_(2)O纳米磁流体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矩形微通道热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作用下的微通道,在雷诺数为200—500之间展开仿真研究,模拟微通道内流体工质流动换热过程。结果表明:进出口压降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压降的增大趋势愈显著;微通道的换热性能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研究发现Z(水平)方向磁场作用力造成的压力损失最大,对换热性能的提升最为明显,综合换热性能最佳,Y(竖直)方向次之,X(沿程)方向与无磁场作用时数值接近且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换热器 纳米磁流体 磁场作用 流动传热特性
下载PDF
流道缩扩比对半波纹微通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曹卫华 张锁程 +1 位作者 朱继元 孙文骏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探究流道缩扩比对半波纹微通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缩扩比的半波纹微通道模型,并对各通道内的层流流动(200<Re<1000,Re为雷诺数)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半波纹微通道的压降和努塞尔数随着流道缩扩... 为探究流道缩扩比对半波纹微通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缩扩比的半波纹微通道模型,并对各通道内的层流流动(200<Re<1000,Re为雷诺数)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半波纹微通道的压降和努塞尔数随着流道缩扩比的减小而增大;与光滑微通道相比,半波纹微通道具有更优的传热性能但压降损失也更高;引入η作为综合性能指标,发现减小流道缩扩比是提高半波纹微通道综合换热能力的有效方式,且当Re>490时,其综合换热能力均优于光滑微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道缩扩比 半波纹微通道 流动特性 传热特性
下载PDF
空间气冷反应堆堆芯流动换热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孟涛 赵富龙 +2 位作者 程坤 曾陈 谭思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64-1271,共8页
以美国普罗米修斯计划反应堆为参考,建立了空间气冷反应堆堆芯结构的三维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得到了堆芯真实功率分布,并使用Star-CCM+软件开展了1/6堆芯的流动换热计算,分析得到了堆芯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情况,评估了... 以美国普罗米修斯计划反应堆为参考,建立了空间气冷反应堆堆芯结构的三维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得到了堆芯真实功率分布,并使用Star-CCM+软件开展了1/6堆芯的流动换热计算,分析得到了堆芯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情况,评估了现有设计中仍待优化之处,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堆设计可将冷却剂加热到工作温度,能满足基本的技术指标。但从优化角度考虑,需对堆芯入口段与出口段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改变入口管与压力容器间的角度等,可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损失,提高堆芯出口温度与速度分布均匀性,同时降低冷却剂对诸如气轮机等设备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气冷反应堆 数值模拟 流动换热热性
下载PDF
环形窄缝通道湍流流动换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和义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9-344,共6页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换热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理论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 mm的环形通道单相湍流流动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换热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理论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 mm的环形通道单相湍流流动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内外加热热流密度比对环形窄缝通道内的湍流流动换热过程有显著影响,在双面加热情况下,窄缝对流动换热过程强化与否,取决于内外管加热热流密度比及流动状态,即Re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窄缝通道 热流密度比 单相湍流流动 换热特性
下载PDF
内循环式浆料好氧发酵反应器的流场与传热分析及其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贵振 王永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3-210,共8页
为研究内循环式浆料好氧发酵反应器内浆料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一步优化反应器的工作参数,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分别研究不同转速(60、120、180、240 r/min)对浆料循环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加热温度(45、50、55、60℃... 为研究内循环式浆料好氧发酵反应器内浆料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一步优化反应器的工作参数,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分别研究不同转速(60、120、180、240 r/min)对浆料循环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加热温度(45、50、55、60℃)在一定转速下对浆料升温的影响;并搭建小型试验台架,利用试验台架对导流筒出口处的流速分布和罐体壁面上的温度分布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搅拌器的转速为120 r/min时,非搅拌区域浆料的速度区间为0.01~0.27 m/s,流速矢量波动较小,浆料具有更高的循环速率,搅拌器的单转循环流量为3.77 L/r;在壁面加热温度为55℃、转速为120 r/min工况下加热5 min,可使浆料平均温度从15.00℃上升至36.98℃,升温效果明显;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流速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29%,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反应器 内循环式 好氧发酵 浆料流场 流动特性 传热特性 堆肥反应器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添加减阻剂的火箭煤油流阻与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玉宏 游岳 +3 位作者 蒋榕培 孙海云 方涛 刘朝阳 《火箭推进》 CAS 2018年第5期66-70,86,共6页
针对液氧/煤油发动机性能提升时管路流阻大的问题,采用电传热试验系统研究了高分子减阻剂对模拟管路中高流速火箭煤油的流阻与传热特性的作用效能,并采用分析仪器考察了高分子减阻剂的添加对火箭煤油理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有0... 针对液氧/煤油发动机性能提升时管路流阻大的问题,采用电传热试验系统研究了高分子减阻剂对模拟管路中高流速火箭煤油的流阻与传热特性的作用效能,并采用分析仪器考察了高分子减阻剂的添加对火箭煤油理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有0. 05%减阻剂的火箭煤油的理化性能满足《液体火箭发动机用煤油规范》关键技术指标要求;减阻剂的添加对火箭煤油产生一定的减阻效果,在流速20~60 m/s,温度50~200℃范围内,JZ-1的减阻率达60. 3%~76. 4%,JZ-2的减阻率为33. 1%~48. 4%;而减阻剂的添加降低了火箭煤油的传热性能,且减阻剂分子量越大传热性能降低越明显,在流速50 m/s,温度175℃时,添加JZ-1,JZ-2后火箭煤油传热系数分别下降32. 8%,8. 3%。从减阻剂在改变流动阻力和传热两方面评价,JZ-2对火箭煤油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煤油 减阻剂 流阻 传热特性
下载PDF
侧风下浮力驱动“塔烟”流动及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文升 唐雪峰 李卫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410,共7页
在介绍"塔烟"的凝汽模型和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孔介质简化模型和基于浮力驱动的自然对流流动换热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并分析了在不同风速情况下"塔烟"内的流场和各凝汽器单元的换热量,提出了减小侧风影响的... 在介绍"塔烟"的凝汽模型和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孔介质简化模型和基于浮力驱动的自然对流流动换热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并分析了在不同风速情况下"塔烟"内的流场和各凝汽器单元的换热量,提出了减小侧风影响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在没有侧风时,流场是均匀对称的,此时塔周向各进风口通风量基本一致,各凝汽器单元换热量均匀;当存在侧风时,由于进风区域圆柱绕流作用和塔出口"风盖"现象,各进风口通风量存在较大偏差,各凝汽器单元散热不均匀;在风速大于4m/s时,各凝汽器单元换热量差异较大,随着风速的增大,这种现象加剧;进风口区域加装导流板是减小侧风影响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烟 多孔介质模型 浮力驱动 导流板 流动特性 换热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层流边界层的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彦楠 董玉杰 原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65-1570,共6页
为提高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中间换热器单元流道的层流流动边界层及热边界层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拟分析。利用幂次多项式速度分布的方法,对流道内的层流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三次式的速度分布更为接近Bla... 为提高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中间换热器单元流道的层流流动边界层及热边界层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拟分析。利用幂次多项式速度分布的方法,对流道内的层流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三次式的速度分布更为接近Blasius精确解,也更为符合数值模拟的结果。同时,结合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可发现上、下边界层的相遇会使流动进入泊肃叶的抛物线形式,边界层理论继而不再适用。通过模拟还发现,氦气的进口温度和出口压力对于层流边界层的换热基本无影响;恒定热流密度下,壁面温度的变化分为明显的边界层区和泊肃叶区,在这两个区域壁面温度呈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 边界层 传热特性 中间换热器
下载PDF
螺旋复合型槽纹管的壳程流动和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晨 陈珉芮 +2 位作者 钱锦远 洪伟荣 金志江 《化工机械》 CAS 2019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针对一种由六头螺旋槽纹管和光管组合而成的新型螺旋复合型槽纹管,在10 000≤Re≤30 000的范围内,观察螺纹部分长度分别为0.1、0.2、0.3m时对壳程流体的流动和传热产生的影响。基于得到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Re下流体在壳程的流... 针对一种由六头螺旋槽纹管和光管组合而成的新型螺旋复合型槽纹管,在10 000≤Re≤30 000的范围内,观察螺纹部分长度分别为0.1、0.2、0.3m时对壳程流体的流动和传热产生的影响。基于得到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Re下流体在壳程的流动情况,通过分析二次流的产生与消失过程,发现流体在壳程中流动的规律与螺纹部分长度无关。随着Re的增长,二次流变得更加剧烈,能有效强化传热,而螺旋复合型槽纹管引起的阻力损失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复合型槽纹管 六头螺旋槽纹管 光管 强化传热 二次流 传热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