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神曲”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调整和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1
1
作者 郭丽双 杨旭东 +2 位作者 胡静 蔡子微 杨景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4-175,177,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神曲”在肠道微生态失调中的调整和保护作用。方法使用中药大黄煎剂给小鼠灌胃8d,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病理模型,将菌群失调小鼠分为5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丽珠肠乐组、同仁堂神曲组和复方神曲组。实验动物经不同因素处理后... 目的研究中药“神曲”在肠道微生态失调中的调整和保护作用。方法使用中药大黄煎剂给小鼠灌胃8d,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病理模型,将菌群失调小鼠分为5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丽珠肠乐组、同仁堂神曲组和复方神曲组。实验动物经不同因素处理后,取结肠内容物、粪便进行菌群培养;取回肠组织进行各项病理指标的测定;取各组小鼠肝脏和结肠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治疗组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ethyl-di-aldehyde,MDA)、黄嘌吟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肝脏和结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其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神曲”对肠道菌群失调动物具有调整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调 保护作用 神曲 小鼠 中药 调整 一氧化氮(NO) 超氧化物歧化酶 自然恢复 显著性 生态失调 病理模型 实验动物 光镜观察 肠道菌群 比差 模型组 同仁堂 内容物 结肠 肠组织 治疗 丙二醛 氧化酶 肝脏 相比 对照 煎剂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IL-23/IL-17轴的关系 被引量:51
2
作者 马旭园 代志峰 +7 位作者 王慧超 杨静楠 唐向阳 康玉华 丁春生 李玉霞 杨瑞林 林旭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4-892,共9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种类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UC活动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real-time PC...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种类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UC活动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菌群种类的变化;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经结肠镜活检取UC患者正常及病变肠黏膜组织,进行Mayo评分和Baron分级,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IL-17和IL-23表达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比,活动期UC患者菌群失调程度明显升高(P<0.05);(2)需氧培养结果表明,活动期UC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厌氧培养结果发现,活动期UC患者的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减少(P<0.01);(3)目标菌属定量分析表明,UC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相对定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肠球菌数量明显升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1);(5)UC患者Mayo评分显著升高(P<0.01),Baron分级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1);(6)与对照组比较,UC患者表达丰富的IL-17和IL-23(P<0.01);(7)相关性分析表明,IL-17和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Baron分级(r=0.717,P=0.02;r=0.849,P=0.016)和病理组织学评分(r=0.660,P=0.030;r=0.675,P=0.032)呈正相关;同时,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明显负相关(r=-0.669,P=0.025),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872,P=0.010),IL-17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764,P=0.046),但二者与其它目标菌属的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活动期U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改变的细菌与患者炎症程度密切相关。IL-23/IL-17轴作为U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与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菌群失调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黄旭东 郑晓鹏 郑赵利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个体的差异,探讨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10例空腹血糖>11.1mmoL/L,余20例空腹血糖<9.0mmoL/L)和20例正常人群的新鲜粪便,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快速细菌...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个体的差异,探讨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10例空腹血糖>11.1mmoL/L,余20例空腹血糖<9.0mmoL/L)和20例正常人群的新鲜粪便,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快速细菌鉴定法对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检测。结果: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和拟杆菌数量下降;10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患者相对于20例空腹血糖<9.0mmoL/L的患者此种变化更加显著,同时出现酵母菌数量的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菌群失调,且与血糖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血糖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与肠道菌群平衡观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柳树英 杨志华 +1 位作者 原睿 任耀全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2期94-95,共2页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与肠道菌群在平衡观方面的研究,结合阴阳平衡理论及中医脾胃学说,采用微生态调节剂疗法,纠正肠道菌群失衡,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缓解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小儿腹泻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 腹泻 微生态制剂 菌群失调 菌群平衡观 阴阳平衡观 小儿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梁淑文 王晓英 +5 位作者 屈昌民 曹艳菊 李连勇 罗治文 曾柏伦 谢明水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来源于2011年3月~2014年2月笔者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06例,依据研究分组时的病情状况分为活动期UC组66例,缓解期UC组40例,同时筛选出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来源于2011年3月~2014年2月笔者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06例,依据研究分组时的病情状况分为活动期UC组66例,缓解期UC组40例,同时筛选出54例身体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大便细菌种群的结构与数量,检查3组样本血液中IL-10、IL-6、IL-4、TNF—α与内毒素水平等炎性指标。结果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活动期UC组病患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的菌群数量显著减少,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UC组与健康组相比较,拟杆菌菌群数量降低明显(P〈0.05),其余菌群数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较,活动期UC组IL-6、TNF—α与内毒素增高显著(P〈0.05),IL-10与IL-4降低明显(P〈0.05)。结论UC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失衡,并导致机体肠道炎症,致使机体内部抑制炎症的因子分泌下降,促进炎症的因子分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 肠炎肠道菌群 活动期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四君子汤对急性肝损伤伴发菌群失调及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海燕 董礼阳 杨景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肝损伤时肠道微生态学、血内毒素含量变化及四君子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白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 D- Ga L N) ,制备肝损伤模型,观察中药对肠道正常细菌,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血内毒素( L PS)含量的影响及肝脏病... 目的 观察急性肝损伤时肠道微生态学、血内毒素含量变化及四君子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白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 D- Ga L N) ,制备肝损伤模型,观察中药对肠道正常细菌,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血内毒素( L PS)含量的影响及肝脏病理学影响。结果 急性肝损伤时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下降,DAO活性下降,L PS含量明显上升,病理学显示,肝细胞大片状、多灶性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而中药治疗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结论 中药四君子汤对肠道微生态失衡有调整作用,能够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四君子汤 内毒素血症 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态学 微生态失衡 含量变化 损伤模型 腹腔注射 胺氧化酶 乳酸杆菌 活性下降 中药治疗 调整作用 病理学 半乳糖 小白鼠 肠杆菌 DAO LPS 肝细胞 显著性 肝脏 上升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在妇产科疾病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0
7
作者 植枝福 蒋晓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183-1184,1191,共3页
女性阴道微生态体系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体系之一,在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价女性不同健康状态下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为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保护女性的生殖道健康。阴道微生... 女性阴道微生态体系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体系之一,在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价女性不同健康状态下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为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保护女性的生殖道健康。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已经应用于妇产科领域中的阴道炎症、妇科肿瘤、计划生育、围产医学及生殖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阴道菌群 微生态失衡
原文传递
槲皮素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樱萌 胡满江 +5 位作者 曾钰鹏 丁艺新 丁静华 李瑶璐 陈骁熠 苏立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5,共10页
为探究槲皮素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利用光电比浊法动态观察槲皮素在体外对肠道优势菌肠球菌、肠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利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构造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评价槲皮素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 为探究槲皮素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利用光电比浊法动态观察槲皮素在体外对肠道优势菌肠球菌、肠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利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构造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评价槲皮素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1、0.05、0.1μmol/mL)槲皮素对乳杆菌增殖有明显扶植作用,超过这一范围时(0.5、1μmol/mL)对乳杆菌增殖强烈抑制,各浓度槲皮素均对肠球菌的体外增殖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也不表现出扶植作用;体内实验表明,200、400 mg/kg BW槲皮素可增加小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槲皮素可调节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增殖 小鼠
下载PDF
纳米山药多糖结肠靶向胶囊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高辛 马淑霞 +8 位作者 陈杨 李雪欣 张灵芝 石亿心 王丹 赵文琦 翟美芳 许月明 于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09-2112,共4页
目的评价研究纳米山药多糖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造成大鼠肝衰竭并伴有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造模前后大鼠的肠道菌落数量变化,判定模型是否成功,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 目的评价研究纳米山药多糖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造成大鼠肝衰竭并伴有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造模前后大鼠的肠道菌落数量变化,判定模型是否成功,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纳米山药多糖组、丽珠肠乐组、自然恢复组。菌落计数法检测各组动物菌群数量,菌群易位,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肝脏指数。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下降,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数量明显并出现菌群易位,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建立。纳米山药多糖组与自然恢复组比可以显著抑制TAA引起的ALT、TBIL活性的升高,并降低大鼠肝脏指数,显著改善菌群失调和细菌易位情况。结论纳米山药多糖有改善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菌群失调和细菌易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山药多糖 硫代乙酰胺 急性肝衰竭 菌群失调 细菌易位
原文传递
黄连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石学魁 董艳 +2 位作者 张义举 刘亚威 徐晓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黄连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方法 :用抗生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然后给予黄连水煎剂 ,检测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结果 :黄连水煎剂治疗组小鼠肠菌群菌数明显增多。结论 :黄连水煎剂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有调节... 目的 :观察黄连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方法 :用抗生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然后给予黄连水煎剂 ,检测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结果 :黄连水煎剂治疗组小鼠肠菌群菌数明显增多。结论 :黄连水煎剂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水煎剂 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改变与HPV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盛勇 牛荦 张帝开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改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6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女性患者1 3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PV-DNA基因分型结果分组,652例高危型HPV(HR-HPV)感染者为研究组;741例HP...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改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6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女性患者1 3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PV-DNA基因分型结果分组,652例高危型HPV(HR-HPV)感染者为研究组;741例HPV阴性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Ⅲ、Ⅳ度)、pH≥4.8、乳酸杆菌缺乏、菌群多样性异常(Ⅰ、Ⅳ级)及菌群密集度异常(Ⅰ、Ⅳ级)的比例分别为45.40%、45.09%、82.52%、74.69%和89.11%,与对照组的28.61%、16.73%、15.38%、17.54%、23.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酸杆菌缺乏、菌群多样性异常及菌群密集度异常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7.857、5.215和8.871。结论菌群失调是导致阴道微生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菌群失调 相关性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莉娟 刘爱民 +1 位作者 李艺 胡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5期178-181,共4页
微生态制剂是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的有效物质,在治疗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提高人体健康状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菌群失调 益生菌
下载PDF
阴道微生物菌群及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化勇 刘学军 +1 位作者 高永丽 张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5-808,813,共5页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物菌群、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CIN患者102例为研究组。根据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查,CINⅠ级36例,CINⅡ级45,CINⅢ级21例。随机选取同期于...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物菌群、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CIN患者102例为研究组。根据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查,CINⅠ级36例,CINⅡ级45,CINⅢ级21例。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收集入组对象阴道分泌物和宫颈组织标本,检测阴道菌群及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阴道微生物菌群、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对CIN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HPV阳性率和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及CD_(8)^(+)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乳酸杆菌阳性率、CD_(4)^(+)T水平及CD_(4)^(+)/CD_(8)^(+)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患者随CIN分级增加,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乳酸杆菌阳性率呈下降趋势。CINⅢ级患者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显著高于CINⅠ级患者(P<0.01),乳酸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CINⅠ级患者(P<0.01);CINⅠ—Ⅲ级患者CD_(4)^(+)T水平、CD_(4)^(+)/CD_(8)^(+)值依次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阴道菌群、CD_(4)^(+)/CD_(8)^(+)值预测CIN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95%CI:0.605~0.739)、0.818(95%CI:0.758~0.869);二者联合预测CIN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09~0.90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5%和78.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V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及CD_(4)^(+)/CD_(8)^(+)值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阴道菌群失调(包括HPV感染),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低下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上述指标对诊断CIN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指标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微环境 菌群失调 宫颈病变
原文传递
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晓明 赵瑞芹 +3 位作者 辛素霞 宋红娥 郭映晖 白革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2-493,共2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腹泻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无菌器皿留取患儿新鲜粪便适量,取无菌棉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厚薄适宜,待自然干燥后固定,行革兰染色;用100(物镜)×10(目镜)倍显微镜观察记录。结果急性腹... 目的研究婴幼儿腹泻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无菌器皿留取患儿新鲜粪便适量,取无菌棉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厚薄适宜,待自然干燥后固定,行革兰染色;用100(物镜)×10(目镜)倍显微镜观察记录。结果急性腹泻病组40例粪便涂片:革兰阴性杆菌≥50%6例(占15%);革兰阳性球菌≥50%30例(占75%);革兰阳性杆菌≥68%4例(占10%);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组62例:革兰阴性杆菌≥50%7例(占11.29%);革兰阳性球菌≥50%44例(占70.97%);革兰阳性杆菌≥68%6例(占9.68%);健康对照组32例:革兰阴性杆菌≥50%1例(占3·13%);革兰阳性球菌≥50%1例(占3·13%);革兰阳性杆菌≥68%17例(占53·13%)。3组粪便革兰阳性球菌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7.76P<0.05);革兰阳性杆菌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29.21P<0.01);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68P>0.05)。结论小儿急性、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滥用抗生素,粪便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菌群失调、正确治疗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涂片染色法
下载PDF
郁金散对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瑞琼 吴国泰 +3 位作者 杨志军 牛婷惠 袁菊丽 马建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9-536,共8页
目的探讨郁金散对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诱导建立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柳氮磺吡啶)、郁金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7 d,定期... 目的探讨郁金散对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诱导建立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柳氮磺吡啶)、郁金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7 d,定期观测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摄食量、肛温,对肠道敏感性和粪便性状进行评分,测定粪便含水量及血清TNF-α、IL-1β、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检测肠黏膜SIg A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MPO)含量,计数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分析结肠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郁金散治疗后,高、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明显增加,肛温降低,肠道敏感性减小,4 h内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粪便含水量均有所减少,血清TNF-α、IL-1β、DAO、D-乳酸及结肠组织MPO含量均减小,肠黏膜SIg A含量升高,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而肠球菌、大肠杆菌明显减少,HPS评分显著减小。结论郁金散对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一定的的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TNF-α、IL-1β、DAO、D-乳酸和结肠组织MPO含量的增加以及肠黏膜SIg A含量的减少,调节肠道菌群向正常水平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散 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 炎症因子 菌群失调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董红霞 梁浩 闵敏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94,共5页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收集Hp阴性和Hp感染(阳性)患者的粪便标本,选择Hp和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大肠杆菌O157、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进行PCR扩增。实验结果表明,Hp阴性组中未见Hp表达,与...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收集Hp阴性和Hp感染(阳性)患者的粪便标本,选择Hp和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大肠杆菌O157、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进行PCR扩增。实验结果表明,Hp阴性组中未见Hp表达,与13C呼气实验结果基本一致;Hp阴性组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表达较高,而Hp感染组中3者表达较少;Hp阴性组中未检测到大肠杆菌O157。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改变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等菌落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调节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薄其凤 陈羽嫣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患病率急剧上升。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眼、肾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致残或致命的风险。共生细菌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患病率急剧上升。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眼、肾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致残或致命的风险。共生细菌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宿主基因、免疫系统、饮食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肠道菌群调节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措施。文章就2型糖尿病人群肠道菌群变化、诱发2型糖尿病的机制以及肠道菌群调节对2型糖尿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菌群失调 微生物疗法
原文传递
益生菌制剂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中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8
作者 楼晓霞 沈丽丽 +2 位作者 胡洁云 徐尚志 唐凯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在预防和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岁的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均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在预防和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岁的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均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用益生菌制剂(复合乳酸杆菌)。观察和分析2组患者发生腹泻的情况,及使用抗生素前及使用后第5、10、15 d大便常规、菌群状况。结果治疗后15 d,治疗组大肠杆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AD发生率为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38%(P〈0.05),2组出现腹泻的时间与腹泻持续天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使用抗生素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肠道内的有益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益生菌的应用,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有效保持肠道菌群稳态,进而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制剂 菌群失调 老年 重症肺部感染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阴道内环境、阴道病原体感染性疾病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磊 王月妹 吴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内环境、阴道病原体感染性疾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8-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妇科及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221例女性患者,根据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基因分型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探讨阴道内环境、阴道病原体感染性疾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8-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妇科及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221例女性患者,根据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基因分型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病原体感染情况及阴道内环境相关指标(pH值、H_(2)O_(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173例,对照组48例。14种HR-HPV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较常见的感染类型为HPV52(46例,20.8%)、HPV16(29例,13.1%)、HPV58(29例,13.1%)。221例患者中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TV)、念珠菌性阴道炎(VVC)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08例(48.9%)、5例(2.3%)、60例(27.1%)。研究组BV、VVC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VVC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VVC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BV与HR-HPV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内环境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菌群失调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患者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蒋文捷 梁雪梅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人抑郁症与发生老年人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的发病情况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接诊并未治愈的255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期间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 目的:探究老年人抑郁症与发生老年人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的发病情况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接诊并未治愈的255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期间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实验对照组。采集新鲜粪便并记录两组人群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并定量检测肠道菌群数量,分析两组人群双歧杆菌和肠杆菌菌数的对数比(B/E值)。结果:老年抑郁兼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抑郁中重度比例(13.72%和13.33%)高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中重度比例(3.92%和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老年抑郁症患者新鲜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杆菌数量以及B/E值分别为(7.34±0.67)log10CFU/g湿便、(11.38±1.92)log10CFU/g湿便、0.64±0.52;而对照组结果分别为(11.33±0.23)log10CFU/g湿便、(7.93±1.69)log10CFU/g湿便、1.42±0.2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肠球菌的菌群数量高于对照组(P<0.01)。后期经过相应的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措施,实验组老年抑郁兼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84.36±7.93)分比(59.30±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S评分(83.81±4.92)分比(58.53±1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有益菌减少,需氧菌增多,肠道定植抵抗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菌群失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